1 ) 用日本人的眼光認識我們自己
整部片子很怪異。從頭到尾有刻意挑選素材,美化粉飾的路數。但是,最后一個字幕又來一個純屬虛構。不知道這4個字是來自翻譯小組,還是電視本身。另外,電視劇本身有很大的史詩野心。從侵華、內戰(zhàn)到朝鮮戰(zhàn)爭,沒有一個國內的導演能有機會拍這么大的跨度,這種在國內立項時就會被斃了。
最重要一點,無論是從場景,服飾,臺詞,意識形態(tài)……日本人對中國人的了解是很深入的。而且,我從上下集的集錦來看這不是制作最精良的日劇。所以,作為中國人除了匹夫之勇,口舌之快,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認真研究日本人。在這方面我們遠不及對手。
2 ) 轉載:三萬日籍解放軍歷史解密
中國人民解放軍曾收編三萬日本兵,這是一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當年四野日本籍官兵都獲得了中國解放紀念章,不少人還獲得了各種軍功章?;貒鴷r,中國政府考慮到當時日本政府追隨美國的對華態(tài)度,出于保護這批日本戰(zhàn)友歸國就業(yè)、生計問題,決定收回這些各種紀念章、軍功章,并說明將來條件允許時發(fā)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當天,有日籍老兵給周恩來寫信,要求補發(fā)或歸還這些獎章。中國方面經過慎重研究,決定補發(fā)。本文選自2006年第26期《鳳凰周刊》,作者傅樂平。
“我們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們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作為醫(yī)生、護士、技術員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這些更增強了我們與日本人民締結友好關系的信心。日本的軍國主義確實是殘酷的,但協(xié)助我們的日本人民有很多?!?br> 上述講話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1956年6月27日在接見日本代表團時說的。不過,它曾很長時間幾乎不見諸國內報端,沉寂近30年后,這段話背后的歷史逐漸為人所知。而我則無意中扮演了這一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并與部分當年四野的日本老兵成為朋友。
四野原來曾有日本兵
1990年4月,我時任陜某師政治處主任,一天接到上級通知,要我參加接待從日本來的“第四野戰(zhàn)軍日籍戰(zhàn)友回娘家訪問團”。
日本人到中國回娘家,而且是回解放軍的“娘家”,我當時一頭霧水,不得其解。我雖然喜歡閱讀部隊戰(zhàn)史和報紙,但從來還不知道有日本籍官兵參加解放戰(zhàn)爭。
當時一起參加接待工作的有集團軍政治部秘書處長呂興元,還有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醫(yī)院院長張寶林,副院長尚興祿。接待的代表團成員名單是:團長中村義光,副團長福山三利、平野丹通、秘書長、若生愛子,團員本間雅子、幅敬信等,共17人。
原來他們幾乎全是在第四野戰(zhàn)軍10縱工作過的醫(yī)生、護士、宣傳隊員。代表團的成員大都參加了四平血戰(zhàn),三保臨江,四下江南,林海雪原剿匪,黑山阻擊戰(zhàn),錦州戰(zhàn)役。爾后四野百萬雄師入關,他們又參加平津戰(zhàn)役,百萬大軍下江南,一直隨隊打到海南島。而張寶林和尚興祿當年就曾和日籍戰(zhàn)友一起工作過。
1953年起,這些四野日籍老兵陸續(xù)開始以日僑身份歸國,37年后第一次踏上中國國土,當年老部隊的番號早已變更,四野10縱野戰(zhàn)醫(yī)院二所演變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醫(yī)院。我所在的部隊即是10縱前身,這些日籍官兵到我們部隊,當然算是回娘家。
我們負責接待的代表團,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蟮谝淮斡稍谒囊皯?zhàn)軍原日籍官兵自費組成的旅行團。因此史稱“第一次回娘家訪問團”。
據有關史料載:東北光復后,在東北的日本僑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國,但還有一部分日本人留在東北解放區(qū),據當時東北9省14個市的調查統(tǒng)計,粗略知道的日本人數有12016人,加上遺漏的共計有31030人到33000人。其中,衛(wèi)生部、軍工部、軍需部內的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較多。具體分布在各部門的日本人數是:軍區(qū)衛(wèi)生部7200人,軍區(qū)軍工部2000人,軍區(qū)軍需部900人,軍區(qū)其他系統(tǒng)1500人。據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有關資料記載,到1949年,東總軍工部留用的技術人員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過50%。
夢中常被慘烈的戰(zhàn)斗驚醒
訪問團從上海入境,探訪路線首先是四野南下時征戰(zhàn)的舊地:長沙、宜昌、荊門、襄樊、沅陵等舊戰(zhàn)場。然后再北上轉到東北的白山黑水,那里是他們當年戰(zhàn)斗最激烈的地方:四平、沈陽、長春、敦化、大連、開原、錦州、黑山。
這些離開中國幾十年的日籍老戰(zhàn)友盡管都仍操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分別近40年,他們身上日本民族含蓄、內向和彬彬有禮的節(jié)制,是很容易一眼把他們與周圍的中國人分出來的。
但是,隨著這批老兵離自己的娘家越來越近,他們身上當年打下的中國烙印就開始一點點泛上來。部隊安排他們到工作、戰(zhàn)斗過的原四野10縱野戰(zhàn)醫(yī)院二所,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醫(yī)院進行40年后的回訪。成員個個事先鄭重其事地準備一番,身掛獎章、勛章、衣著整齊、精神抖擻。當走進醫(yī)院,看到數百名身著白衣的醫(yī)生、護士手揮鮮花、彩帶熱烈歡迎老戰(zhàn)友高呼“歡迎老戰(zhàn)友回娘家”時,訪問團成員個個熱淚盈眶,有幾位女團員撲到歡迎隊伍中的女戰(zhàn)士懷中,抱頭痛哭。
爆發(fā)的頂點則是在某部錢樹根軍長、宮永豐政委主持的歡迎宴會上。當時主客突然放下酒杯,集體起立,情緒激昂淚花滾滾地唱起當年最熟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幅敬信和幾位女團員還干脆離席在空地扭起了東北大秧歌。
代表團的傷心地是黑山阻擊戰(zhàn)烈士紀念陵園。黑山阻擊戰(zhàn)是遼沈戰(zhàn)役中最關鍵的戰(zhàn)場,也是他們生涯中最激烈最殘酷的戰(zhàn)斗。當年,僅二所三天三夜就搶救醫(yī)治了2000多傷員,許多日本藉醫(yī)生、護士三天三夜沒合眼,吃飯都在手術臺上。
代表團中的本間雅子永遠面帶微笑,舉止優(yōu)雅,像是演員或大學教授出身。她當時除了做手術外,還多次為危重傷員輸血,被稱為“萬能輸血者”。據介紹,醫(yī)院幾乎所有的日本醫(yī)生和護士都給傷員輸血。
雅子回憶說:“那時三天三夜下來,每個人躺下就不省人事,人累得像死人一樣,看著斷肢少腿,鮮血淋漓、生命垂危的傷員,馬上又掙扎著起來也要去搶救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幾十年后,這些日籍老兵與當年幸存的老戰(zhàn)友重聚這無數戰(zhàn)友長眠之地,相擁號啕大哭。
代表團的老戰(zhàn)友向我這后輩介紹說,只要一想起黑山阻擊戰(zhàn),耳邊就響起子彈炮彈的呼嘯轟鳴。團長中村義光說:“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些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回日本后,睡覺常常夢中驚醒”。
中村義光與“四野回想會”
代表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團長中村義光,這個溫和樸素的小老頭,在中國期間總是精神矍鑠,充滿昂揚的精氣神,從未見他疲倦過,在代表團成員中非常有號召力。所以對他的經歷特別好奇。
和中村先生熟悉并保持常年通信往來后,逐漸了解了他的經歷:1944年3月,中村被征召入日軍,1945年8月,任日本關東軍7352部隊的少尉,聽到日本投降消息,中村與10多名不愿向蘇軍投降的日本兵逃亡到吉林敦化,寄身于一股流亡日軍與當地土匪合伙組成的武裝,1946年3月,“八路軍”(民主聯(lián)軍)進駐當地剿匪,這股流亡的日本人再次面臨選擇,經交涉,決定交出武器,并留在隊伍中。
中村不懂醫(yī)務,所以在四野的衛(wèi)生部門長期擔任會計工作,但在戰(zhàn)爭中卻立了3次大功、3次小功,這即使在一線作戰(zhàn)部隊也不多見。全國解放時,中村因表現優(yōu)異,上級一度準備發(fā)展動員中村入黨,后因考慮到中村將來要回國而作罷。
1949年,只是連級(大尉)干部的中村,在組織關照下與同在衛(wèi)生系統(tǒng)的近藤清結婚,當時部隊中只允許大校以上才可結婚,所在的醫(yī)院破格提供了中村夫婦結婚的一切方便。
1954年5月,中村夫婦攜兩個在中國出生的女兒返回日本,在縣政府謀到一份公職安頓下來后,中村開始力所能及地為那些回到日本謀生不便的老戰(zhàn)友提供幫助。
1967年,鑒于當時回國的日本老兵生活都已安定,但留戀在四野時期形成的團隊認同感卻越來越強烈,中村率先開始聯(lián)系散落在日本各地的四野老戰(zhàn)友,發(fā)起組織了“回想四野會”1970年3月,在富士宮市舉行第1次正式成立會議后,“回想四野會”便每年1次地在日本各地輪番召開。
“回想四野會”最初會員達600余人,由于病、亡,現在只有120余人。1980年以后,為確認會員及報道中國老戰(zhàn)友的消息,中村義光創(chuàng)辦并發(fā)行了1年4次的“回想四野會報”季報,成為緊密聯(lián)系往昔戰(zhàn)友的紐帶。
“回想四野會報”不但記敘會員們的活動和戰(zhàn)爭回憶,還積極評論時事熱點新聞,尤其是關注如何加強中日兩國的友誼。
中村義光除了發(fā)起“回想四野會”外,還組織了中日友好會、解放獎章授給事務局,并長期義務從事日本在華遺孤的尋找救濟工作。
日本司機被選去為毛澤東專列開車
四野戰(zhàn)史第一次正式提到日籍戰(zhàn)友,是1998年10月第一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戰(zhàn)史》,在第三章第五節(jié)“加強軍隊后勤建設”的138頁-141頁上,記載了四野初進東北時后勤系統(tǒng)留用日籍工人、日籍職員、日籍醫(yī)生、護士的情況,含注解,總計876字。
他們當中最多的是醫(yī)療行業(yè)人員,東北1946年初就發(fā)生內戰(zhàn),急需醫(yī)護人員,當時國共雙方有日本僑民移送協(xié)定,后來發(fā)現,共產黨方面移送過去的日本僑民不少被國民黨軍隊留用,于是當時的東北民主聯(lián)軍也開始大規(guī)模留用日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衛(wèi)生工作史》記載說,當時衛(wèi)生部門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
四野日籍官兵中功勛顯著者,無疑是原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練成大隊的林彌一郎部,這支關東軍的王牌集體加入東北民主聯(lián)軍時,計有飛行員20名、機械師24名、機械員72名以及其他各類地面保障人員近200人。以這些日籍官兵為骨干組成的東北老航校成為中國空軍的搖籃。這里共培養(yǎng)出飛行員160人,其中23人參加過開國大典的閱兵。當年的空軍司令員王海、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北京軍區(qū)空軍司令員劉玉堤,以及曾經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張積慧等人都是從這里走出的。
事實上,共產黨進入東北后,被吸收進來的日本僑民并非全部從軍追隨四野一路征戰(zhàn),還有一部分技術人員因解放區(qū)建設急需被分散到中國各地,規(guī)模最大的一支是1950年秋,800名日本鐵路技術人員及其家屬被送抵甘肅天水,負責修建蘭州到天水的鐵路。1951年春,天蘭線正式開始建設,1952年10月1日,在建國3周年時,天蘭線提前8個月通車。抵達天水的這批日籍鐵路技術人員,除了修建天蘭線外,還有部分人員被抽調修建蘭新鐵路和山西鐵路修建改造的工程中。
在日籍鐵路技術人員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四野29后方醫(yī)院的日籍炊事員吉岡寬,吉岡以前是技術高超的火車司機,解放戰(zhàn)爭結束后,吉岡轉業(yè)至地方,在衡陽鐵路局當火車司機。1953年毛澤東南巡,吉岡被上級交代一項意外的重大任務,為毛澤東返回北京時,擔任長沙至岳陽段的專列司機。吉岡寬當時驚得目瞪口呆,今天,他依然將之視為此生最大榮譽。
我們?yōu)榍啻毫粼谥袊院?br>
中村先生在自述中坦承最初留下來并非情愿,只是因為別無選擇的臨時之計。尤其是并未打消對共產黨的疑慮和恐懼。中村和那批加入中日混合武裝集團的日本人被四野收留不久,因朝鮮族戰(zhàn)友的揭發(fā),那位曾擔任土匪頭目的前日本軍官被槍決,不熟悉共產黨政策的中村和另外兩名日本人因恐懼而一起逃跑,但很快被追回。
民主批判會上,樸素的中國戰(zhàn)友們紛紛主張應將他們作為反革命處決,但當時的機關衛(wèi)生部的首長伊海的一番話救了他們的命,也徹底改變了中村等人的看法,伊海說:“日本同志是不同國家的人,人情,風俗,習慣也不同,在語言不通的環(huán)境里和我們一起工作,生活,稍有誤解便會給他們帶來不安。指責他們的同時,更應該給他們反省的機會,讓他們?yōu)橹袊锩l(fā)揮更大的力量?!?br> 當年留下來參與新中國建設的日本籍官兵,像中村一樣非情愿的恐怕在多數。建設天蘭線的鐵路技術人員在中國剛解放時,就曾強烈要求回國,甚至發(fā)起了聯(lián)合署名的“歸國運動”。后來開出有固定住處、設立日本人子弟學校的保證,他們才安下心來。
但是,隨著成為新中國建設者的一員,日籍官兵的情感完全與他們中國的戰(zhàn)友融為一體。參加天水鐵路建設的日籍人士回國后的第二年,便成立了“天水會”。
一位名叫小木曾博子的護士回憶,朝鮮戰(zhàn)爭暴發(fā),她所屬的部隊奉命從湖南開赴丹東,但所有日本籍戰(zhàn)士一律在原地待命或轉到地方建制,14歲就參加四野征戰(zhàn)全國的博子想不通為什么她就不允許跟隨部隊轉移。
幾乎所有歸國日本老戰(zhàn)友都會在回憶中強調當年解放軍的紀律給他們留下的深刻印象,無論是對中國人還是對日本媒體。
中村義光今天還能熟練地背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說,舊日本軍隊也有類似的紀律規(guī)定,但從來不像共產黨軍隊這樣當真。而且,經歷過日本軍隊中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嚴厲的體罰的人,再加入共產黨軍隊,會有異常巨大的反差感受。
與中國相似,當年大量日本人參加解放軍的歷史也是近些年才被正面關注,2002年,中日建交30周年,日本NHK電視臺播放了一部《被留用的日本人》專題片,被采訪到的當年解放軍老兵們,在被問到如何看待自己的那段歷史時,幾無例外的回答是:現在我為參加了中國革命而驕傲,為青春奉獻給了中國而自豪。
對一生的影響,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在留用的過程中,我的人生觀得以形成。我們和農民在一起,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奔波。人民解放軍教會了我應該做什么。留在我腦子里的不是現在的中國而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br> 如果不知道這些日本老兵回國后,在漫長的中日特殊關系時期的委屈,可能無法充分理解這些人為什么對中國懷有那樣深沉的情愫。
1990年4月,我在陪同“第一次回娘家訪問團”時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參觀回來,這些前輩戰(zhàn)友們就早早熄燈就寢,房間一齊閉燈,招待所死一般沉寂,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后來和老戰(zhàn)友們談心才知道,這是他們回國幾十年養(yǎng)成的特殊習慣。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日籍人員,歸國后處于日本警視廳和各種組織的監(jiān)視之下,有的人找不到工作,有的受到上司和同事的猜疑。
中村義光回日本30年不講中國話,不敢寫中國字。當他快退休前義務參與到對中國日本孤兒救助工作時,那流利的漢語,娟秀的中文使厚生省的官員們大吃一驚。
小木曾博子28歲那年回國,到家第一天,來了5個警察,詢問她在解放軍中是否被強奸,博子憤怒地回答:“解放軍與日本軍隊不一樣,他們絕不會干那樣的事!”
中村義光希望周恩來幫助兌現諾言
當年四野日本籍官兵都獲得了中國解放紀念章,不少人還獲得了各種軍功章?;貒鴷r,中國政府考慮到當時日本政府追隨美國的對華態(tài)度,出于保護這批日本戰(zhàn)友歸國就業(yè)、生計問題,決定收回他們珍藏的各種中國解放紀念章、軍功章,并說明將來條件允許,環(huán)境變好了將發(fā)還他們的這些獎章。
1972年9月30日中日邦交正常化當天,中村義光就提筆給周總理寫信,要求補發(fā)或歸還這些珍貴的獎章。他在信中說:“突然給總理同志寫信,請原諒我的失禮。1972年9月29日,那是我們1953年5月12日從上海港返回舞鶴港以來,苦苦等待19年中日建交的一天。因為,我們從中國返回日本以來,19年來一直被歧視的生活中稍稍被解放出來,期待著至少能夠過上光明的生活。
“離開中國時,中國政府保管、回收了曾經發(fā)給我們的東北、華北、華中、西南(及對個別人發(fā)放的西北,海南島)等解放紀念章?,F希望能夠按約定,把這些紀念章再次交給我們這些同志。這紀念章應該是我們?yōu)橹袊锩冻龅那啻邯勝p。我們絕對不會要求特權與養(yǎng)老金,而是希望現在毫無顧忌地向子孫講述我們曾是在中國工作過的,是偉大革命的一部分的參與者這一事實當作話題,當作最大的驕傲。”
第一封信發(fā)出后,中村和戰(zhàn)友們又歷經9年時間反復申請和要求,中國方面經過慎重研究,決定補發(fā)當年收回的獎章和紀念章。由于歷經文革的動亂,許多單位保存的獎章已不復存在。經各方面努力,按原樣制作數千枚補發(fā)給日本戰(zhàn)友,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和熱切愿望。
制作完成后,兩箱由當年受中國空軍之邀來華訪問的原四野東北航校教官、《航七會》會長林彌一郎乘飛機帶回日本,另兩箱則用船運回日本交給“回想四野會”事務局局長中村義光,隨后“回想四野會”組成了“中國解放紀念獎章授給事務局”。中村義光擔任授給局長。經過極端認真地核發(fā)、登記會員、發(fā)表調查,審查合格后方開始分發(fā),除病亡,聯(lián)系不上者外,共1560名日本戰(zhàn)友重獲證章。
1982年5月25日,日本歧山會館的“回想四野會”聚會上,這些年過半百的老人們身著整齊的正裝,佩上了久別的各種解放紀念章,洋溢著無比的榮耀和自豪。這是他們人生中難忘的經歷和殊榮。
自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這些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的日本老兵已到垂暮之年,他們懷念中國,懷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特別懷念在第四野戰(zhàn)軍渡過的日日夜夜,認為那是他們的“再生之地”。他們先后在日本成立了“中日友好和平會”、“回想四野會”、“航七會”、“洛陽戰(zhàn)友會”、“雞公山戰(zhàn)友會”、“長城友好會”等十幾個日中友好組織,從事中日友好活動。
自九十年代以來,以中村義光為首的“回想四野會”先后組織了四次“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日本籍官兵回娘家訪問團”。1998年國防部長遲浩田率軍事代表訪日,特意邀請“回想四野會”會長中村義光等老朋友來中國大使館做客。
日籍官兵參加解放軍,是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也是無意中譜就的中日民間友好的插曲。今天,歷史已翻開新的一頁,當年周恩來總理說的那些話和背后的歷史,當讓更多人知道。
3 ) 角度的突破:以“人性”透漏殘酷
8月10日二次補充,因為之前看完此片時哭的稀里嘩啦,又在網上看到許多噴子,一氣之下,滿懷感情,很是激動的寫下這片評論。。。。也是有點醉
2天后的今天,我也收到不少不同的見解,受教了,也冷靜下來了,現在對原激情澎湃的答案進行補充
——————————————
——————————————
8月8日原文
看到不少人在罵這部片子,我今天把前后篇都看了,有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個人覺得拍的挺不錯的。
一:角度選的很好,讓松島菜菜子演一個戰(zhàn)地護士,以她的視角寫“她”的經歷,我之所以打引號,就是因為它也寫出當時戰(zhàn)爭中所有人的經歷,中國人的,日本人的,俄國人的,戰(zhàn)地護士們越辛苦,醫(yī)院里的傷員傷勢越慘重從背后越能體現出戰(zhàn)爭的慘烈,而這部片子以“人性”出發(fā),完全和我們國產片走的是兩個路子,不是像抗日神劇那樣把中國人寫成神,日本人寫成豬,這樣的弱智片子在中國不少,我不想再提。
二、真實。對于這個片子,除了幾個點比較夸張、形式化,總體來說是很真實的,從歷史事實、人物、取景,沒有違和感。
三、淚點。這個片子和日劇的風格是一樣的,虐心、溫情,我承認,在看前篇的時候哽咽數次,在后篇的時候真的哭了,我認為一部片子,不做作,不虛偽,讓人感動的肯定不太差勁。
對于那些個噴子,我來回答你們的問題。
1、你們說拍的爛,狗血。我想說咱們中國的抗日劇有幾個能比的上這個?在戰(zhàn)爭中,中國人最牛逼,又是大俠,又是特工,特別瀟灑,邊打仗邊談情說愛,日本人全是傻逼,一下子就over了,只要是中國人絕對性的好,只要是日本人就絕對性的壞!我不想說了,你說人家爛,你看看你自己國家拍的,先看看你有沒有資格說他爛!
2.對于說這部片子美化了戰(zhàn)爭、跑題、以哭戲為買點,是給日本人看的日本劇。我想說,什么叫美化戰(zhàn)爭?難道要把割頭、強奸、砍殺全部血淋淋的演出來就是最好?!這部片子是沒有直接寫日本人的惡行,可是全片透漏出來的是日本人的罪行,你想想,這是日本片,日本是侵略國,這是給日本看的,要是直接寫日本人的暴行,你認為日本的“廣電總局”會讓它播?呵呵,恐怕劇本沒拍就夭折了!所以這部片子不是十分露骨的寫日本鬼子的罪行,可是它確實寫出來了!日本男醫(yī)生在俄國人來之前給護士氰化物并說你們不知道戰(zhàn)敗國會有多么殘酷的經歷,女人就是戰(zhàn)勝國的獵物,這里難道不是暗說日本鬼子有多殘酷?難道不是暗說中國女人就是日本鬼子的獵物?演俄國人強奸時令人震撼的一面,不也是演日本人對中國女人的所做所為嗎?
暫時想到這些就先寫這些。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可以一起探討
————————————
————————————
今天補充內容
知友們都推薦答主去看《我們的父輩》,我會去看的,謝謝⊙▽⊙
好了,回歸正題
對于這個片,之前我是為它說話的啊,都是夸它的
現在,我寫寫它的不足吧,是不是叛徒。。。。才不是!我叫兼收并蓄?。。樒蚝瘛?。= =)
受了知友、豆友們的啟發(fā)
哎,爪機碼字好累?﹏?
現在我是一條一條對我寫的進行反擊。。。。我也是醉了,沒錯,之前我說的,我現在找出我的一丟丟缺點吧。。。。哈哈
以下來自豆友阿木木的評論(有修改,我只選擇了我認為正確的部分):
一、角度取巧。日劇擅長從小人物視角出發(fā),抓高大全的道德標桿,講故事和賺淚水也是行家。普世價值的確更容易產生認同并接受,但換個時期、換個戰(zhàn)爭背景、換個國度,這個故事依舊可以很煽情很精彩,因為故事的核心不在反思某場戰(zhàn)爭,而是小人物的經歷浮沉。如今剛好應和了“70周年”,這樣的角度很精明也很取巧。
二、真實度有限??赡苁且驗槿談∽杂刑厣漠嬅嫔?,感覺這個充滿苦難的時空顯得那么明亮而干凈,戲劇性還是要靠編的——不是說編劇在說謊,而是真話沒說全,(我補充:媒體呈現給你的難道不都是它想給你呈現的內容嗎?別說這部劇了,這是整個社會的媒介素養(yǎng),能“呈現”全貌的,真是寥寥無幾)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高明的說話技巧?
三、淚點的問題。前面說了日劇擅長講故事賺眼淚,本劇也不例外。因為主角作為一個圣母型正面的人物,大半生卻被虐得死去活來,夫死子散,卻依舊獨立、堅強和博愛,正應了魯迅的悲劇觀。圣母與悲劇的矛盾,產生了十足的淚點,因為主角又是被刻畫為一個弱小的戰(zhàn)爭的旁觀者,她被卷入戰(zhàn)爭的各方,裹挾著歷盡浩劫,是可憐的,值得同情的。讓人感動不差,不過這感動卻來得糊涂,缺乏清醒和冷峻,讓中國的感動者覺得有些尷尬。
討厭,這個人怎么說的這么有道理,把他拖出去!╭(╯^╰)╮
最后我想說的
這部片子是對于中國反抗日本沒有評價,女主對中國的抗戰(zhàn)沒有評價,女主只是不希望有戰(zhàn)爭,希望和平,是沒有明確反省日本侵略中國這個錯誤。
在這里我想起柴靜在《看見》里寫的:來自熊田亞楠的信“有人質問,當初你們?yōu)槭裁礇]有反對戰(zhàn)爭?我想,是因為國民已經被教育得對“上面做出的決定”不抱懷疑?!蔽蚁耄@是日本的武士道教育,是日本民眾的悲哀。
哎╮(╯▽╰)╭
這個片子算是給日本人開了個好頭吧
希望以后的片子能直視歷史,直視錯誤
O(∩_∩)O謝謝大家,你們再也找不到這種拆自己臺的答主了,
^(* ̄(oo) ̄)^
4 ) 被卷入戰(zhàn)爭的無辜人,都是受害者
如果你是帶著憤怒的心情來看,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覺得這是一部極具感染力的片子,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戰(zhàn)爭。片子里說,被卷入戰(zhàn)爭的人,不管是敵是友都是受害者,我很認同這句話。日本人站在了很高的思維角度去看待戰(zhàn)爭,這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紀念抗日戰(zhàn)爭,不該記住恨,我們該記住的是和平的寶貴,憤怒帶來的也只有憤怒和戰(zhàn)爭(比如希特勒)。作為真正的愛國者,我們不要為了自己一時的痛快抒發(fā)憤怒,而是要思考如何避免戰(zhàn)爭,記得曾經戰(zhàn)爭給國人帶來的痛苦。這片子也側面的表達了日本對中國的歉意。我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早日正視歷史正式的給中國道歉,化解中日矛盾,愿我們永遠和平
5 ) 戰(zhàn)爭發(fā)動國的民眾眼里的戰(zhàn)爭——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關于最近討論比較火的《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信》,由于期末論文還沒寫完的緣故,而且似乎國內視頻網站都被和諧了?就在dailymotion找了生肉,簡單看了幾段劇情:
一個是日本軍隊在蘇軍的淫威之下掩護未及逃走的醫(yī)護人員,一個是地主老楊救下兩個日孤孩子,以及片尾部分的母子重逢。當楊希邦撫摸著母親的雙手,對著希代說出:“這雙手一直都沒有變。在醫(yī)院里緊緊握著我的手的,正是媽媽的手啊”的時候,真是感慨頗深。或聞有觀者淚下之語,此言不虛。
對于此片的評論,褒貶不一。中國觀眾,特別是對二戰(zhàn)時候的“東北開拓團”有一定了解的觀眾,普遍認為只反軍部,不承認民眾當時的狂熱,有美化侵略之嫌。
不過我依舊認為這是一部有意義的反思戰(zhàn)爭、反對戰(zhàn)爭的影片。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不僅僅是被侵略的一方訴說自己的苦難,也是發(fā)起戰(zhàn)爭的一方了解付出的代價。杜甫《兵車行》有云“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又云“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這同樣是以戰(zhàn)爭發(fā)起方的國民的視角對于戰(zhàn)爭的控訴。如果說日本軍部是窮兵黷武的漢武帝、唐玄宗,那開拓團就是被拋棄在青海、拋棄在云南的累累白骨。我曾經去大阪參觀過大阪大轟炸的和平紀念館,所要傳達的,也就是這層意思。
和平,是中日雙方乃至亞洲和世界的共同的意愿,也是殊途同歸的共同結論,只是側重點和出發(fā)點并不盡相同。就好比兩個孩子,一個打了另一個,結果被老師罰站。完事兒老師就教導施暴的那一個:“你不但傷害了他人,而且自己還受到了懲罰。所以以后不能打人了?!蹦侵袊苏J同“所以”,而側重點在于前面那個“不但”,認為后面的“而且”,即日本民眾遭受空襲、核爆那是他們發(fā)動戰(zhàn)爭的惡因種下的惡果,說句難聽的叫咎由自取,至于反戰(zhàn)那是因為我們是戰(zhàn)爭直接受害者。而日本人也認同“所以”,但側重點卻是后面的“而且”,認為國家發(fā)動的戰(zhàn)爭反而給自己的國民帶來滅頂之災,所以要反戰(zhàn)。
結果雖然都是反戰(zhàn),但在出發(fā)點這一層面,要達成相互理解,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 ) 日本對戰(zhàn)爭是不會再有反省了
這部劇在中國被禁讓我有強烈的好奇心想看,剛看第一集的時候一直內心在問這部劇好像可以不用禁播吧,看完第二集覺得真是要禁播。因為這是一部一本正經在編故事的洗白劇。
第一,劇中一直在混淆日本在中國本土戰(zhàn)場和偽滿洲這兩個地點的概念,會讓人誤認為在偽滿洲所做的各種幫助開墾,各種深得民心,包括極個別出于人類本能的善良的日本人代表了所有日本人在整個中國的所作所為。
第二,高曉松在曉松奇談上說過日本戰(zhàn)俘包括移民是整個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所受待遇最好的,劇中卻無限放大戰(zhàn)敗對日本的打擊和代價。美國二戰(zhàn)后期對日本本土的破壞遠高于蘇共對日本戰(zhàn)俘的傷害,而且戰(zhàn)爭結束后蘇聯(lián)是不能隨便殺戰(zhàn)俘,劇中卻在頌揚美國在韓戰(zhàn)的角色
第三,GCD盡管有紀律優(yōu)待日本戰(zhàn)俘,是否有具體史實證明戰(zhàn)后大量強迫日本醫(yī)療隊為其服務,但是劇中的共產黨向日本人鞠躬致謝真是不太可能
有人說這部劇拍得很精致演員演的好,但是我看到的是菜菜子的各種瑪麗蘇和中國人操著日式中文外,還有各種穿幫和演員的用力過猛讓人隨時出戲。
我想到了和《永遠的零》一樣,日本在反戰(zhàn)劇中充斥著對戰(zhàn)敗的不甘心,對參與戰(zhàn)爭的日本人精神的褒揚,就像在說輸了盡管遺憾但是你們做的事情還是令人尊敬的
日本人用4個小時拍了一部本國平民的史詩片,還借機敲打了一下在這段歷史里相互摻和的四個國家,誰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好人。
剪輯速講,看著夠曲折感人的
怎么看,都還是覺得這劇明褒暗貶中國人啊~然后對自己的殘忍行徑一句臺詞帶過,各種扮小白兔裝可憐,反省深度還不如日本人之前拍的《開拓者們》。不過菜菜子的哭功確實很有感染力,這么圣母的角色演得也不那么討厭。
反戰(zhàn)題材的小日本在自我感動!看完了,心情很微妙。戰(zhàn)時西代和老公重逢時哭了。其他的都很微妙,有一種,切(翻白眼)。全民日語的感覺。
有選擇性直球反映的同時也有刻意規(guī)避的敏感問題,以紅十字理念做主旨既淡化了洗白的尷尬也置換了反思角度,算是照顧觀眾而于劇情安排中做出的正常取舍,本就不能指望看到多么深刻的自揭傷疤,程度上也算合適。側重點一貫地放在戰(zhàn)爭背景下的角色而非戰(zhàn)爭本身,以母子雙線歸攏為主很多處都煽的非常到位。
很喜歡這種歷史正劇,劇情演員演技都沒得說。Ps.看過這么多記錄片質的日本二戰(zhàn)片,最大的感受是,日本從來不對曾經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表示悔過,只在深刻了解到戰(zhàn)爭對雙方都無益的本質后,反對在未來任何戰(zhàn)爭。
日劇抗日?是的,原以為美國人拍抗日片已經很奇葩了,那么日本人自己拍抗日劇是個什么味道?自己來體會一下,真的是五味雜陳。
戰(zhàn)地母子情。拍的很中肯,比較真實的還原,而不是特意偏向某一方。既有關東軍的殘暴,也有蘇軍的殘暴,還有共,產黨,肅反對地,主階級的迫害。但是所有人,都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一個個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分隔兩地,甚至是站到對立面。這是一部史詩級的作品,里面的演員都演的很好。這對母子的遭遇讓人哽塞,千千萬萬個家庭,被戰(zhàn)爭和政治所侵害,紅十字的護士們沒日沒夜周璇在地獄里,戰(zhàn)爭不結束,他們便不見天日
您不能指望一個右翼國家真的拍攝出客觀的二戰(zhàn)影片,畢竟主要觀眾群體是日本人。只要傳達出來:二戰(zhàn)是日本是侵略國家,戰(zhàn)爭是殘酷的。就可以了。
和日本人一起看完了……心情比較微妙
日本人拍這種東西,特別扭!又想表達關東軍殘忍,又想表達一部分日本人的博愛和善良,又想表達蘇聯(lián)不要臉,又想表達中國人勝利后的復仇,又想諷刺下共產主義洗腦,最后還是表達了,我們日本人其實本質是很善良的,你們蘇聯(lián)人是殘暴的,中國人也是很多壞人的,你別指望日本人道歉!多一星給女神松島菜菜
三觀太正
以時代為幕布、以親情為核心的國民劇,被定義為日本視角的“抗戰(zhàn)劇”進行討論實在難堪其重。
不知道歷史就不要從這種劇了解歷史。
和我媽一起看的上集,因為情節(jié)太殘酷,畫面太血腥,她死活不想再陪我看下集了,結果到最后過了快1年是我自己看完的下集。不僅僅是因為她不愿意看,而且還因為她再也看不到了。我想像鳴人那樣,就算沒有了母親也能堅強地一個人活下去,找到自己的追求,好好地守護它,讓自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虛構的,編得跟真的一樣,就中國人的還原度來說應該加一星,名字都取得很業(yè)界良心啊,不過她兒子最小的那個演員比之后的演員中文還好一些怎么回事?能拍出來已經不錯了,估計這SP在日本也沒什么好評,在中國還是照樣被說,拍之前就能預料到但還是拍了,就很不錯了
看了前篇。家庭劇。原本就是一般日劇而已,加點戰(zhàn)爭題材順便裝作深刻一把(或許跟安倍反安保有點關系)。日本常年不反省早把不正常當日常正常了,倒是b站評論一堆萌二替他們反省,這點挺好玩www
也許按日本標準這算反省侵華戰(zhàn)爭的片子,還是基調老一套,“日本人也是受害者”;比起強調軍紀敗壞的蘇軍對日本女性的侵犯,這些所謂的反戰(zhàn)或反省片敢不敢暴露一下關東軍的黑暗?史實中關東軍利用甚至拋棄婦孺,這片子變成關東軍在保護婦孺,要點碧蓮好么?
8/10.本劇分上下集。上集講述護士女主在上世紀30年代秉持著無論敵我,無論貴賤,都要救助的紅十字精神來到東北佳木斯的戰(zhàn)地醫(yī)院,但現實是殘酷的,理想信念被殘暴的軍官踐踏。下集講述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醫(yī)生護士們和滿洲拓荒團難民們的逃亡,女主的丈夫戰(zhàn)死,兒子失散。他們先是被蘇聯(lián)軍人蹂躪,后又被人民解放軍拯救,那以后就在為解放軍效力,一直到1953年才回國。影片著重描寫的是下集中女主尋找兒子的經歷,最后的團聚又分開,不說傳奇,有點離奇,不說煽情,有點狗血,雖然如此,我還是被感動到了,當我聽到劇中人物,很明顯是日本演員扮演的解放軍軍官,用不流暢帶口音的漢語說著中國共產黨要解放全天下受苦受難的人民的時候。雖然我還是不太相信滿洲拓荒團的日本人會和當地的農民和睦相處的情節(jié)。
島國的二戰(zhàn)片向來反戰(zhàn)催淚基調,史實的偏頗各自心里一桿秤。。至于菜菜子,依然很女神,演技頗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