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電影打動。導演說這部電影拍攝的時候,演曉海的演員才12歲,現(xiàn)在他都16歲了。
穿過生死,這還是一部講愛的電影。
故事發(fā)生在海南島靠近大海的一個小地方,人物總是兩兩出現(xiàn),故事依靠人物對話推進。尋找墓地的男人,一心想嫁給這個男人的女人,和母親靈魂相伴的女孩,和小伙伴一起湊錢補英語的男孩……透過他們的對話,可以拼湊出雪中的事故,為愛奔走和等待的故事,平靜的生活背后涌動著波瀾,面對即將會消逝的生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態(tài)和表達。
雨,總是在下雨。小男孩從來沒見過媽媽,依靠著對母親的想象,繪畫了一幅又一幅母親的樣子,學習英語也是因為媽媽生前英語好想過出國。
吉他聲總是適時地響起,男孩的姐姐在母親靈魂的陪伴中,完成了告別。
從甘肅來到海島的美娟,為了照顧孩子一邊開理發(fā)店一邊打工,但她來南方是為了愛,也許是為了感恩。
而那個一直在尋找墓地的男人,他對孩子的愛都記錄在樸實的存錢罐里,在樸實無華的賬本里。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他也有這樣一個本子,記著和別人的金錢往來,在一筆筆賬目中,他的孩子漸漸長大成人。
最后的最后,就是那段《夜鶯與玫瑰》的悼念詞,真正懂愛的是夜鶯與玫瑰。
"Death is a great price to pay for a red rose and Life is very dear to all. Sweet is the scent of the hawthorn, and sweet are the bluebells that hide in the valley, and the heather that blows on the hill. Yet Love is better than Life, and what is the heart of a bird compared to the heart of a man?"
So she spread her brown wings for flight, and soared into the air. She swept over the garden like a shadow, and like a shadow she sailed through the grove.
"Be happy," cried the Nightingale, "be happy; you shall have your red rose. I will build it out of music by moonlight, and stain it with my own heart's blood. All that I ask of you in return is that you will be a true lover…”
平遙電影展中,看過最好的片子。對父親(戀愛中的男人),孩子(單純的兒子)等塑造的很到位,鏡頭和人也融為一體,毫無違和,一部非常好的以人為焦點的電影。
亮點:1.兩男孩在談論有馬沒馬還挺復雜后,鏡頭給到了接孩子放學的母親,毫無疑問是“媽”。2.父親在找新的墳墓時,鏡頭給了一處大樹,孤獨的大樹,也是挺拔的大樹,父親站在下面,我覺得是一處隱喻,此時他就像一個孤立無援的大叔。3.剛才說,鏡頭毫無違和,我覺得唯一違和的就是女方在樹干中吃盒飯,這應該是刻意的,她太需要安全感了,需要像上文提到的大樹。4.結尾中,以骨灰盒的視角拍下兩姐弟放骨灰,這個鏡頭很像曉海家吃飯的地方,我記得好像拍他家屋頂時也有過類似的鏡頭,是不是暗示了父親的死亡?…—其實還有很多我覺得像是故意而為的鏡頭,但不夠明顯,不一一舉例了。
我認為的缺陷:1.音樂比較單調,應該基本都是吉他,我承認片尾的吉他很美,但是都是吉他確實不美,配樂可以單調,但也可以用鋼琴,小提琴,因為吉他受眾太廣了,難免會煩、膩。2.父親的病發(fā)的有點猝不及防了,有一點點生硬。
疑問:曉海媽是不是海洋中學的校長?一個曉海、一個曉洋,還有送老師的書?!獋€人猜測
PYIFF。臺灣新電影和蔡明亮的最新學徒。一個男人的入土。入土視角挺好的。導演7成功力用在構圖,但怎么說都還是未來可期。
取景構圖還可以,其他就沒啥好說的了。
我愿稱之為史上最爛之文藝片,全片不知所云
一種刻意的精致質樸營造,看的太不舒服了。
我太喜歡在大樹里吃飯那個鏡頭了?。?!
把他送的風油精當香水,把他說的搭伙當成求婚,不喜歡會下雪的甘肅,只是喜歡有他在的南方。聽說你們要結婚,于是把媽媽的骨灰藏進廢棄的冰箱,想要你永遠帶著對她的愧疚,這是孩子對父親的報復。眼睛可以摘下紗布,墳地可以遷到新址,有些經年的愛不能如愿,有些外文的告別可以吟唱給終于同穴的兩人。
更多期待
情感流露超出美學構成。
除了取景構圖,別的毫無可取之處。
【平遙電影展展映】故事很簡單,只是一個中年喪偶的男人如何選擇和處理一段新感情。去世多年的發(fā)妻仍縈繞在這家人的心頭,是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以男女主為代表的演員表演都很踏實。女主角可圈可點。但全片看下來,感覺主創(chuàng)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攝影和構圖上了,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美得像畫一樣,已經喧賓奪主蓋過了影片其他部分。不過全片最大敗筆在于配音。配音者聲線和角色很不搭調,不知小男孩是否是變聲期的緣故,聲音尤其違和。如果更換配音并重新混音的話會好很多。兩星半
知音文學打底,攝影構圖太硬拗了。
和老父親一起看的第一步影展電影,60多歲的老人表示看不懂,我表示講不通。
以逝者對家庭成員的聯(lián)接構成情感半徑,母親并不存在,卻以離場的形式呈現(xiàn)了她于日久累年的家庭生活浸漫于家人生活中的在場。那些濕潤的鏡頭是場所,也是暗流,亦是倏遠倏近的家庭。
新人導演,不求成熟度,但也缺乏亮點,看得人如坐針氈。
海邊的三口之家,平靜表象下暗潮涌動的家庭關系,故事細膩,構圖簡潔,能夠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真誠與堅守,期待這位年輕導演的下一部作品。
視聽特色是用鏡頭橫移的調度方式,攝影用畫框式構圖切分畫面制造景深。學的是臺灣新浪潮那派,但鏡頭里的人物塑造模糊,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氛圍比較單調。印象最好的一場戲是男孩遠遠看到女主角發(fā)傳單那幕。
若同作為南方系電影遠不如《小偉》,是我最不喜歡的新人電影拍法。
#6th PYIFF 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和表達的內容無法共情,除了女主演技和臺詞都非常的刻意,整體節(jié)奏過于緩慢了。第一部作品的話,真的沒有那么驚艷,在寫實和詩意之間來回搖擺,很難受。
不太行
就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