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看到七十分鐘的時候,我就猜到了真的兇手,看完了還蠻高興,就來抖個小機靈。
一,因為前面小的不起眼的信息給的特別多,這是那種真正奔著懸疑和駭人結(jié)尾去的故事,所以兇手肯定不是布倫達和教師,也不是兩對夫妻,因為他們的嫌疑都給的太明顯,到最后揭曉謎底的時候沒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也不會是保姆,真的是她的話和故事里一直反復描述的畸形的家庭關(guān)系不搭,可以判斷這是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順著本身的懸疑屬性,和奇怪的家庭關(guān)系這兩個方向去想,小蘿莉是再合適不過的兇手。
想到這,我就沒繼續(xù)再往下深思考,畢竟還是要好好的把電影看完,把懸念帶到結(jié)尾。
(姑媽和索菲亞也會有可能,不過可能性都沒小蘿莉大,和前面給的各種需要和結(jié)尾契合的點也不太搭,姑媽是兇手,在主題上沒那么搭,索菲亞是兇手,為什么要請這么聰明的偵探回來,為了愛情?又和主旋律不太一樣了。就是說小蘿莉是最完美的人選。)
電影讓我有一種以前看福爾摩斯小說的愉悅感,畫面和構(gòu)圖也比較出眾,所以我覺得目前的評分還是低了點,給個四星吧,結(jié)尾收得比這更好一些,本可以最出彩的地方卻少了點震撼,配樂也有些馬馬虎虎,這個故事值得更好的配樂,所以就少一星吧。
PS 簡潔的人物,有限的場景,這故事的舞臺劇,話劇版應(yīng)該很不錯,不知道有沒有。
80后的我,青蔥歲月里印象最深的美劇,莫過于《X檔案》了,神秘、驚悚、懸疑、陰謀、科幻......這部劇集幾乎涵蓋了所有我喜歡的影視元素。
片中,吉蓮·安德森扮演的斯高莉探員,是為數(shù)不多我認為難以超越的熒屏經(jīng)典形象。
剛開始,我覺得她實在太中性化了,寬大的制服讓本就不算苗條的她,看起來非??啵S意撥分的中長發(fā),將臉襯托的很長很大......為什么不找個美女和大衛(wèi)·杜楚尼配戲呢?這是我第一時間的想法。
然而,幾集過后,我就改變了看法。吉蓮·安德森扮演的斯高莉探員,有一種特別的氣質(zhì),一種理性交織著感性,干練糅合著溫雅的氣質(zhì),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既勝任探員的崗位,又不會和固執(zhí)的穆德鬧崩,甚至產(chǎn)生情愫。
待看完全集《X檔案》后,我覺得吉蓮·安德森就是斯高莉探員本人!
最近吉蓮·安德森出演了一部名為《畸形屋》的英國電影。
影片改編自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特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偵探查爾斯來到一座豪宅,調(diào)查主人利奧尼茲死因的故事。
在和豪宅中各個人物的一系列對話中,查爾斯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非?;蔚募彝?,它不缺錢,但缺愛,每個家庭成員都因利奧尼茲強烈的控制欲,過著不如意的生活,而不同程度的痛恨他,于是每個人都成了嫌疑犯——典型的阿加莎式案件。
吉蓮·安德森扮演的是利奧尼茲的長媳瑪格達。剛出鏡時,我們只看到一雙精致的尖頭皮鞋和一雙小巧的腳,畫外傳來的是她慵懶的聲音,她略顯絮叨的說著,自己不該穿這雙鞋出客。
隨后,畫面切到了她的臉,講真,第一眼我都沒認出來這是吉蓮·安德森。
她的濃妝之下,是一張飽受歲月摧殘的臉,眼袋、法令紋、金縷紋,都齊全了,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修剪齊整的發(fā)型,很好的修飾了她的臉,不再顯得那么大了。
瑪格達曾是名演員,熱愛表演的她,因利奧尼茲的干涉中斷了演繹生涯,只得坐在豪宅里酗酒度日,她沉溺在年輕時登臺的輝煌往事中不能自拔,于是,她把生活當做了她的表演舞臺,總是要說出幾句造作的臺詞,舉止浮夸。她有三個孩子,但完全沒有母性,她甚至不允許孩子稱呼自己“媽媽”,就因為這樣顯得她老了。
這是一個極度自戀的人物。
吉蓮·安德森將這個和斯高莉探員相去甚遠的角色,把握的非常精準,一顰一笑都精準到你不相信她扮演過斯高莉探員,而只覺得她大約生來就如瑪格達一般。
影片沒有太多嚴謹、精密的推理過程,而主要著重于描述每個嫌疑犯的性格特色,以及他們相互間不和諧的關(guān)系,總體來說,它更接近一個倫理故事,講述了這個家庭慘劇發(fā)生背后的各種動因。
瑪格達的戲份并不多,但她與兇殺案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她不是兇手,可某種程度上,她促成了謀殺的發(fā)生。有時,我甚至認為如果她能不要如此自戀,關(guān)注一下這個家和家里的人,能夠有所作為的話,也許一切都將不同。
她既是這個畸形家庭的受害者之一,又是這個家庭畸形生態(tài)的制造者之一。
最終,當真兇被識破后,我們沒有感到懸念揭曉后的恍然大悟亦或刺激愉悅,而是一種深深的沉痛。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重新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部同樣出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作。不同的是,在《東快》的結(jié)局里,十二人組成的“審判團”雖然對悲傷往事依然不能忘懷,但終究可以在心底塵埃落定,而在《畸形屋》里,真相大白過后,一切才剛剛開始,每個人都將活在痛苦中。
影片的最后,畫面定格在豪宅大堂正上方,利奧尼茲巨大的畫像上。他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商業(yè)帝國,毫無疑問是個成功的商人,然而他錯在將無情的商業(yè)化管理模式應(yīng)用到家庭之中,最后葬送了家庭的幸福,也丟掉了性命。
而對瑪格達來說,家庭的肢解,則讓她失去了最后的表演舞臺。
家是心靈最后的港灣,它需要用溫情去呵護,而無法靠金錢來堆砌,家庭成員的關(guān)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慰藉,任何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都是對家庭和睦的破壞,所以像利奧尼茲這樣以老板姿態(tài)管控家庭,像瑪格達那樣以演員心態(tài)去對待家人,都是絕對的反面典型。
影片整個基調(diào)都非常沉悶,完全沒有偵探片應(yīng)有的那股勁兒,唯一能讓我眼前一亮的,也就只有吉蓮·安德森扮演的瑪格達,相較于一開篇就沒命的利奧尼茲,她更能生動的詮釋這個家,到底有多畸形。
4星,還不錯。懸疑成分很重,人物很多,搞得我是沒猜中誰是兇手。叫《畸形屋》就是因為這一屋子人的人性都畸形了,他們都有作案動機,他們都有理由和可能是作案兇手。在感嘆金錢使人墮落的同時,也佩服作者的安排。就是片尾的結(jié)局有點唐突,嘎然而止的感覺,有所欠缺,總之這部片子拍攝水平一般,但整個故事還是不錯的。
小說中,故事的開展也是第一人稱進行敘述的,這意味著,作者呈現(xiàn)的是男主角查理的視角,是他的理解和認知。那我們看過電影都知道,查理本來就是個呆瓜,連看電影的你都覺得他弱爆了。
1、查理和索菲亞什么關(guān)系呢?
他們是曾經(jīng)的情人,在書里查理甚至準備向她求婚,不管是哪種,男主角毫無疑問非常愛索菲亞。
索菲亞要求查理來調(diào)查這個案子,表面上說是希望他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調(diào)查謀殺案,但是在兩人這樣的關(guān)系下,查理真的能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來分析索菲亞么?不管他表現(xiàn)出來多么懷疑她,但是潛意識里,他是希望自己的愛人與此無關(guān)的。
索菲亞剛好利用了這一點,她甚至知道查理與警局的關(guān)系匪淺,他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警局的判斷。
有人或許會問,如果索菲亞是兇手,那么讓大家以為外祖父是順順當當死去的,不是很好么?她為什么要請查理回來?
原因就在遺囑上。
她的祖父沒有簽署那份分攤財產(chǎn)的遺囑(他讓大家以為他簽了),這并不是因為他想要把全部的財產(chǎn)留給后妻布蘭達,而是因為他當時還沒有想好,他自然也想不到,這份遺囑簽署后,自己會非正常死亡。
(在書中,他當時簽署的其實是索菲亞繼承的遺囑。)
查理到來后,順理成章的,新的有效遺囑出現(xiàn)了——
受益人是索菲亞。
2、在新遺囑公布的時候,索菲亞說過,祖父曾經(jīng)提到過想要讓她繼承自己的家產(chǎn),但是她也說了可能那只是一個玩笑,就像她祖父一貫?zāi)菢?,喜歡玩弄別人。但是毫無疑問,這件事在索菲亞心里生了根,她開始希望這件事成真,這是她開始策劃這件事情的起點。
而祖父真的只是和她說了而已么?實際上,索菲亞早就知道,甚至已經(jīng)看到了那份令她心動的遺囑。
如果沒有查理的介入,新遺囑的出現(xiàn)會讓家里的人很快意識到,老頭的死和索菲亞有關(guān)。而最初開始作為最大受益人的后妻布蘭達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獨攬了所有嫌疑,最后險些因為偽造的證據(jù)被吊死。
遺囑有沒有可能是索菲亞偽造的呢?不大可能,以祖父的地位,遺囑簽署需要全家人在場,還要有公證人簽字。
索菲亞之所以殺死祖父,是因為她對他不信任,因為按照祖父的一貫戲弄人做法,除非他死了,這份遺囑才能成為最終遺囑。(對應(yīng)的細節(jié)是,他之前也擬過遺囑,在均分遺囑出現(xiàn)后,意味著當事人意愿發(fā)生改變,那么不論他有沒有在那份均分遺囑上簽字,舊遺囑都自動作廢,獲益人按照法律變成了后妻布蘭達)
3、布蘭達的那些書信,在小孩的日記里被提到是偽造的。那么偽造書信的人,到底是喬瑟芬,還是真正的兇手?
對于兇手來說,模仿祖父的簽名,模仿后妻類似于十歲小孩的書法,都不是難事,那么模仿喬瑟芬的日記呢?小事一樁。
誰具備這樣的能力?——索菲亞,她能看到Edith姑媽的信第一時間反應(yīng)過來這是姑媽的筆記,說明她對于家人的筆記很了解。
模仿她的手書,將一本假的日記放在房間里等待關(guān)心喬瑟芬的姑媽發(fā)現(xiàn),不是很棒么?她會為了保護這個孩子,承擔下所有罪名。
小說里提到,日記第一頁就是:我殺了我的外祖父。
也就是說日記的開始時間是從祖父去世開始的。
因為在此之前的內(nèi)容都毫無意義,對于兇手而言,她只需要類似于供詞的日記。而真正的日記,可能已經(jīng)被她銷毀了。
——從而我們需要回想起這一個細節(jié),索菲亞焚燒了祖父的回憶錄。注意這個時間點,索菲亞焚燒了那些紙張之后,查理留宿,大家一起吃飯,然后查理發(fā)現(xiàn)喬瑟芬出現(xiàn)在窄窄的甬道里。第二天,喬瑟芬就跌落摔傷了,然后姨媽看到了她的日記。
索菲亞燒毀的東西里,回憶錄只是障眼法,她故意讓查理看到最后幾頁紙來證明這點,而真正燒毀的應(yīng)該是喬瑟芬真正的日記。喬瑟芬需要跌落下來,否則,她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日記和她原本偷偷摸摸記錄的東西完全兩樣!
喬瑟芬從醫(yī)院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布蘭達和布朗先生被捕的反應(yīng)記在自己的小本上,但是她找不到了——事實上,從索菲亞燒東西的那天之后,喬瑟芬就再也沒見過她的日記本。
4、兩名受害者。
不管是祖父的死亡,還是奶媽蘭尼的死亡,有一個人都同時出現(xiàn)在了謀殺現(xiàn)場——索菲亞。
祖父死亡的當天,妹妹喬瑟芬說她“異常謹慎”地拜訪過祖父;蘭尼死的那天,是索菲亞給喬瑟芬端來了熱可可。她知道妹妹從來不喝熱可可,為什么還要端過去,還不如自己喝了得了。
一個細節(jié),牛奶煮沸的時候,索菲亞走過去關(guān)了火,喊道:“蘭尼,牛奶煮沸了?!?/p>
熱可可是可可粉加在牛奶里,索菲亞完全可以在攪拌可可的時候,把毒藥加進去。
可她為什么要毒殺一個奶媽呢?
不過是為了佐證喬瑟芬日記里的說法,她恨奶媽,想要殺死她。畢竟蘭尼和別人都沒有任何利害沖突,而如果蘭尼真的死了,那么喬瑟芬殺死祖父的事情會變得更加令人信服。
5.索菲亞的哭泣
索菲亞從來沒有想過真正害死喬瑟芬,畢竟是她的親妹妹,而且喬瑟芬太小了,她即便殺了人,也只不過是關(guān)進瘋?cè)嗽夯蛘邉诮趟?,以索菲亞之后的財力,照顧她也不成問題。
她本來想要的只是Edith姑媽發(fā)現(xiàn)小孩的陰謀,為她頂包。
但她不知道的是,Edith身患絕癥(細節(jié):兩個姑媽去市里,她都懷疑又困惑地看著她)。姑媽深愛著這個丑陋的小孩,她不希望她承受審判,更不希望她長成一個怪物,所以她承擔了所有罪名的同時,把喬瑟芬也帶走了,這讓冷酷的索菲亞也難以接受。
5.我們傻乎乎的男主角查理。
大家都在說查理簡直是偵探屆的戰(zhàn)五渣,沒有任何推理能力,被人牽著鼻子走,破案全靠筆記本之類的。
難道女主角會看不到么?
一個傻乎乎,愛自己愛得發(fā)狂的男主角,是一個多么好的助力啊!
最終,她獲得了愛情,財富,擺脫了一堆吸血鬼親戚,她是最大的贏家。
自然,這只是一種說法。實際上喬瑟芬作為兇手,也是站得住腳的,在小說里,查理的父親還健在,他提出了一個理論,殺人者是非常孤獨的,他希望和人分享,哪怕不能分享謀殺的細節(jié),也愿意談?wù)摪讣旧?,這一點在喜歡偵探游戲的話癆喬瑟芬身上得到了印證。而電影里毫無疑問弱化了這個特質(zhì),從而讓觀眾對于兇手是喬瑟芬還是索菲娜有了更多的思索。
如果我是導演,其他人物也許不會出現(xiàn),都是偵探和小女孩的交談出中出現(xiàn)的回憶形式。
我會用大量的篇幅去交代這個家族在當時的興盛和地位。
再用大量的篇幅交代每個家族成員對小女孩的影響,從小女孩的口中去表達這個光鮮亮麗的家族內(nèi)部的成員是如何的畸形。
也許這樣在最后知道小女孩是真的殺手的時候才會反思這個家族帶給小女孩的影響…兇手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家族…
侯門深似海。
這個道理真的放之四海皆準。
正如同這部電影的名字。
請跟我大聲地念三遍。
“畸形屋”“畸形屋”“畸形屋”
一個天天明爭暗斗的大家庭,互相傾軋,充滿了各種嘲笑和挖苦。
就這樣的大家庭,還指望能培養(yǎng)心智健全,尊老愛幼,文質(zhì)彬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的地方,江湖更亂!
有的時候做人不要太過自信,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哪怕是小人物,也能在不經(jīng)意間把你玩死!
就好比是片中的孫女,將一幫自以為是的大人們玩弄于鼓掌之間,看完之后,心中居然還有一種莫名的痛快。
我就是喜歡看一幫只會自以為是,隨隨便便就瞧不起別人的人倒霉的樣子!
這個世界,風水一直在轉(zhuǎn)!
完美復刻阿婆原著中的古典氣息,同時拍攝手法十分現(xiàn)代化。在“畸形”的古堡中,連每個房間的裝潢都風格迥異,然而更加畸形的是他們的關(guān)系:無情、冷漠、針鋒相對,卻被困在古堡不得不面對對方,人人皆有動機,人人都可謀殺——又或者這一切都是假象?“想想誰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們從來不缺錢”。
沒什么驚喜沒什么問題,氣氛也挺好,我真是覺得比最新版的那部《東方快車謀殺案》好一點點點。
改得太一般了,浪費阿婆的神作,看看隔壁《犬神家族》的電影啊。書里男女主之間的那種動態(tài)平衡這里改成個什么鬼?二十出頭就當上高級外交人員冷靜聰明的蘇菲配有點單純的傳統(tǒng)好好先生查爾斯,改成花瓶配叛逆浪子?鐵叔反對他兒子演戲可能有點家長專制,但眼光是沒錯,max也太平庸了。
雖然前面的劇情鋪墊得有些長,但是最后結(jié)局還是很觸目驚心的。對于沒有看過原作的人來說,已經(jīng)夠了,最后還是感動哭。
純粹是因為阿加莎克里斯蒂去看的,但這編劇水平也太差了。沒有個性的主角,也沒有一點偵探頭腦,配角的設(shè)定就是在故作神秘,其實一點懸念都沒有,還有讓人煩的女主角,真想一巴掌揮過去。本片改編的很失敗,沒看點
不錯的英式偵破片,很有格調(diào)和味道,奇怪評分為何這么低?有人說很枯燥,看了快睡著了,但是我卻津津有味的看完
阿加莎對自己評價特別高的一部,其實除了(并非新鮮)的兇手設(shè)定給日后諸多小說電影提供參照模板外,好像也沒有特別值得一提的地方。與其把這部改成電影就還不如重拍一部《Y的悲劇》呢。
得虧阿婆書寫得好,小女孩最后那場芭蕾戲情緒渲染得不夠。電影節(jié)奏把控得還算及格,至少比剛上的這版《東方快車謀殺案》要好多了。女主一直覺得很眼熟,原來和《婚外情事》女主長得好像,特別嘴巴簡直一模一樣。
演員表演還算到位,劇本較原著有改動,不足在于結(jié)尾解謎部分比較倉促、對于兇手的性格成因缺乏足夠探討和鋪墊,導致結(jié)論顯得比較突兀,其實原著中伏筆和線索埋藏得很到位,但是改編完全沒有體現(xiàn)。
看電影的時候就覺得文本太好了,比電影本身優(yōu)秀很多。查了一下才知道是阿加莎的原著,果然是有優(yōu)秀的元文本作為支撐的。整個家族的壓抑和變態(tài)在一個懵懂的孩子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殘酷又覺得合理。影片表現(xiàn)確實還可以更好。
畫面拍的挺美的,男主角平庸。
因為小女孩的無聊而一時興起的謀殺案,牽帶起家族的一系列不為人知的秘密,諷刺了人性和謀殺。這應(yīng)該是阿加莎的本意。奈何電影拍的太沉悶,缺少亮點,也沒有懸疑和緊張的氣氛,總體很一般。
雖然沒看過阿加莎克里斯提的小說,但能感受到人物關(guān)系描寫入微。美術(shù)滿滿的不列顛布置,為夸張人物性格而設(shè)計的各自迥異的造型,這本就是一部舞臺劇的藍本拍成的電影,場面足夠吸引人,表演足夠精彩,從頭看到尾都沒有覺得節(jié)奏慢。
原著強大,電影生硬些。始終隱在背后的外公才是故事的主角,小女孩折射了一切。
從開頭就感覺很垃圾
中規(guī)中矩的改編,結(jié)尾真相揭示過于草率,沒有了原著那種瞬間頭皮發(fā)麻感
很多劇孩子都是無辜的 但這份無辜也禁不住這已經(jīng)敗壞的大染缸~~~~
乳神克里斯蒂娜戲份少了,比較遺憾;劇情來說,人物關(guān)系間的糾結(jié)一向是阿加莎特色,此片依舊出彩。暴富爺爺跟一群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家人住在一起,再大的仇恨都是富貴病小姐性子,因為怕所以不可能殺人,只有初生牛犢啊,不懂害怕不怕失去?。?/p>
兇手很意外,結(jié)局感覺很突兀
氛圍營造佳,舞臺劇演員們將crooked和ruthless刻畫地相當出色,改編合理,充滿英式獨有的陰鬱和優(yōu)雅,屋子的環(huán)境也十分還原,結(jié)尾相比原著各有千秋。姑媽演技鎮(zhèn)場,孫子孫女緊隨其後,於是顯得其餘人表現(xiàn)平平或過猶不及。劇情增加的開羅閃回毫無必要,而寡妻過多的獨舞反而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