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掃毒》:論妖孽圣母受的養(yǎng)成
1)《掃毒》的一開始,臥底還是臥底,總督察還是總督察,路人還是路人的時候,三兄弟聚在一起,寥落的工屋里吃完盒飯,合唱了一支歌,《誓要入刀山》,1978版《陸小鳳》的主題曲。他們爭論的重點,是到底誰配做“西門吹雪”。
其實故事就是從這里歪掉的。西門吹雪的人生,就是一心練(攪)劍(基)的人生。卿本冰山美人,心中意中唯劍而已,也就陸小鳳花滿樓幾個基友配他多廢幾句話;后來一時走火入魔去找了個姑娘企圖過上正常的熱炕頭生活,又發(fā)現(xiàn)情與劍不可兼得,最后舍棄男女之情得證大(攪)道(基)——他對陸小鳳的感情絕對夠為之赴死,如何這等兄弟情深又不妨礙求劍道?西斯空寂。
2)顯然中國傳統(tǒng)一早通過話本戲劇和電影一脈相承灌輸一條道理:比起兒女情長,兄弟情更值得拍著胸脯響當當說出來,也更被視為好漢所為。武松殺嫂且不提,張徹的《刺馬》,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在bromance上更進一步,男男間愛恨情仇纏綿發(fā)狠之處,絕不讓于異性,時有過之。舉凡雙雄戲,男人們的眼光永遠膠著在對方身上,對敵手的惦記了解甚至超越家人,堪稱平生第一知己。
《掃毒》則在雙雄曖昧戲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設計了好一出鐵三角(戀):馬昊天(劉青云飾)在槍口下必須做一個選擇:臥底多年妻子臨盆在即的蘇建秋(古天樂飾),和家有老母不能自理的張子偉(張家輝飾),只能活一個。這顯然是男人最怕遇到的“我和你媽……”的經(jīng)典謎題,馬昊天的真正困境在于選擇必定會帶來的痛苦和懷疑,這也是大BOSS八面佛火眼金睛識奸情的想要的效果。
從這一刻起,畫風和主角都悄悄改變了……
3)可以說,張家輝飾演的張子偉是本片最大亮點。前半段他是三兄弟中最普通的一個,在兄弟交鋒中扮演的也是“不如我給你下碗面”的勸架角色——一句話,弱受。
但被化身渣攻的馬昊天舍棄后,經(jīng)過身中數(shù)槍/掉落鱷魚潭/娶大BOSS女兒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關,五年后再次以緊貼身體曲線畢露的西裝和奢華小胡子造型出場,妥妥是女王的亮相。
其中勾引(泥垢……)馬昊天從現(xiàn)場離開,繼而引來蘇建秋,三人在停車場開車互撞一段很燃:小男孩們的碰碰車游戲以中年男人的豪華轎車玩起來,從一腔火氣滿心不解的成人世界的追逐,漸漸回到年少輕狂時的打鬧無忌親密無間。
張子偉在時隔五年的這場爭執(zhí)中,已經(jīng)從勸架者成為控局者,引(玩)導(弄)蘇馬兩人的情緒和行動于鼓掌,眉梢壓著的一點邪火和嘴角一絲冷笑,似乎都暗示著他作為反派大BOSS的光明未來。
一直到他控制段坤謀殺大舅子,把八面佛引離自己的主場,并把蘇和馬逼回當年二選一的窘境,逼到他們終于承認對他不起……這一切都還走在妖孽節(jié)奏上。
4)但!是!畫風到此又悄悄改變了一次!
張子偉頂著新一代開山怪的酷勁兒,內心還是個自己給自己發(fā)了臥底任務的圣母受!
他他他,男色女色都無法收買,毒梟集團N把手的位子也不動搖,五年臥薪嘗膽,只要渣攻認一句“當年不該丟下你”!他就舍棄了救他一命還以身相許的毒梟家的坑爹千(少)金(爺),含笑闖刀山!他以真愛證明了自己才是最合格的“西門吹雪”,無論命運千回百折,哪怕殺妻證道。
可惜的是,本片沒有給他設定一個相配的CP。馬是愛為他人做主的大哥,好起來為兄弟擋槍,壞起來一意孤行,最后自己追悔不已;蘇則困于家庭,不自覺做出出賣兄弟的舉動,難以釋懷下反而更與馬不相往來。都還是相對常見的港片男性主角,缺少與張子偉這個集妖孽女王與圣母一體的強受匹配的氣場。
5)至于為何最后三兄弟勇闖虎穴,以三把手槍干掉若干手執(zhí)機關槍的雇傭兵,只有蘇活了下來,也很好解釋。
要注意一個細節(jié),馬昊天和張子偉,作為適齡男性,在事發(fā)前身邊完全沒有女性伴侶,張子偉即使為了生存而結婚,妻子據(jù)暗示也是變性人,本是大BOSS的兒子——蘇建秋有妻有女那一刻,已經(jīng)注定了他將成為bromance界的炮灰過客,最后的殉情得道肯定沒他的份。
在西門吹雪陸小鳳花滿樓他們的世界里,闖刀山這么浪漫的事情,當然只有無牽無掛的兄弟一起做,才夠bromance。
2 ) 香港電影屬于男人的浪漫
看完電影一直在想,假如時光倒流大概20年的時光,這樣的故事,三位主角由誰飾演?我心中的最佳選擇是周潤發(fā)(馬昊天)、張國榮(張子偉)、梁朝偉(蘇建秋)。他們兩兩互有合作,那時候是香港電影最風光的一段時間,但三人從未在同一部電影里出現(xiàn)過,以后也不會了,抱憾。對于港片來說,尤其在英雄片、男人戲當中,兄弟情義、江湖恩怨、浴血警匪這些,一塊磚頭下去砸中十個片子有八個半是這種內容。男人戲的路數(shù)是香港電影最拿手的殺手锏,《掃毒》是一部標準的港式電影。
而令人欣慰的是,《掃毒》是英雄片一次非常棒的延續(xù)。
陳木勝是杜琪峰帶出來的,成名作《天若有情》就帶有那個時期杜琪峰的影子(其實當年陳木勝雖為導演,但本片之前一直在執(zhí)導電視劇從未執(zhí)導過電影,是杜琪峰在一邊幫著拍),后來《沖鋒隊》、《我是誰》的火爆讓陳木勝成為香港時裝警匪片的代言人。說陳木勝很像杜琪峰一定讓人不信服,因為兩人電影類型不大一樣,但陳木勝的風格受杜琪峰的影響很大,尤其是當年在TVB的時候,在杜琪峰自組銀河映像之前,他幫新藝城、大都會拍過不少商業(yè)片,有賀歲喜劇也有動作情義這樣港片最常見的模式。而陳木勝跟那個時期的杜琪峰很像,像是《阿郎的故事》和《東方三俠》這類,同樣是展現(xiàn)情義的電影,不同于吳宇森的江湖氣息與歲月痕跡,這些電影的主要基調是浪漫、煽情,這是90年代港片比較常見的方式,在吳宇森遠走好萊塢、杜琪峰在銀河映像中打通自己宿命的門戶之后,陳木勝算是接過了二者的大旗,香港傳統(tǒng)的商業(yè)電影,多年之后,味道依然沒變。
《掃毒》讓我想起了不少電影,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兩部作品,其故事結構很像《喋血街頭》,同樣的三位發(fā)小搭檔的配置,吳宇森男性情誼最淋漓盡致的一次,正好切合本片的主題;另外一部就是《真心英雄》,不僅僅是結尾酒吧大戰(zhàn),《真心英雄》是銀河映像在前期幾部電影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下,追求自身風格與商業(yè)元素并舉的第一部作品(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啟用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黎明,正式開啟銀河商業(yè)電影大潮、有劉德華加盟的《暗戰(zhàn)》要在一年以后才出現(xiàn))。為什么說《掃毒》很像《真心英雄》,因為兩部電影的共同點在于傳統(tǒng)的男人友情在本片中被玩到了極致,《掃毒》中印象很深的一句臺詞就是“輸人不輸陣”,《真心英雄》也是如此。在劇情推動下,男主角們被逼到了絕路,到了已經(jīng)懸崖邊上,在強大無比的反派面前,渺小的主角孤注一擲。
《掃毒》很硬朗,三位硬漢大戰(zhàn)毒梟,電影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兄弟情的刻畫,在這一方面香港電影從未令人失望過。本片在兄弟情方面塑造的很純粹,三位男主角性格各異,從電影一開始,就刻意強調三位的友情,在隨后的線性的時間線中,情節(jié)和角色相輔相成,互相推動,從而引發(fā)了矛盾沖突,怒目相對甚至拳腳相向,打完之后跟沒事一樣。即便在經(jīng)歷生死選擇之后,在經(jīng)過了誤解、對峙,挑開心結之后,他們關系反而要比從前更加親密。因此而言,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對女性的吸引力有多大,她們看慣了《宮》、《步步驚心》這樣的宮斗戲,能否理解片中這種屬于男人之間的糾葛?
正因為如此,陳木勝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總是不厭其煩的在細節(jié)和情節(jié)方面突出三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選擇難題”、沒子彈的槍,首尾呼應,三人之間自打開場吃便當?shù)臅r候憶往昔的段落,在隨后的情節(jié)出現(xiàn)過好幾次。所以有人說本片拍得有點冗長,太羅嗦,其實能理解編導們這么做的原因。畢竟《掃毒》假如在20年前就不必這么做,按照那個時期港片的模式拍,觀眾自然能理解片中人物的內心和抉擇問題。但在新世紀老港片的方面恐怕會讓新觀眾造成理解上的缺失,搞不懂他們三人在經(jīng)歷了那種死去活來的事件之后為什么最后還能并肩作戰(zhàn),這就是《掃毒》最后片長達到了134分鐘的原因,比如張家輝重出江湖之后,三人在碼頭的撞車大戲,這是全片最令人激動的地方,非?!案燮?。
而之后他們三人一些糾葛,張家輝上來就對劉青云一頓拳打腳踢,這些橋段其實沒必要那么長。后來三人在羅蘭床前互換身份說出的那些心里話,屬于對三人心理活動的解釋說明,如果在以《英雄本色》為首的英雄片大行其道的時代,這種解釋說明是沒有必要的,觀眾都能理解人物的變化。但畢竟時過境遷,導演就是怕新世紀的觀眾不理解才這樣,不過這樣的設置很高明,借別人的話來闡述自己的內心,不但不突兀,反而成了全片最溫馨的一段。(這倒讓我想起了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這部電視劇就是給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準備了,里面解釋說明的地方很多很多,比原著還要細)。所以當劉青云像個姑娘一樣痛哭流涕的時候也不意外,所有人的內心都寫在臉上。
在新世紀,香港電影最會拍時裝動作片的是林超賢與陳木勝,不同的是前者在動作戲方面越拍越大,從《重裝警察》到《逆戰(zhàn)》,陳木勝則越拍越小,有一陣甚至轉而拍拳腳功夫,但經(jīng)歷了《全城戒備》和《新少林寺》之后,陳木勝在《掃毒》中再度回歸了自己熟悉的題材,顯然是令人欣慰的。片中直升機掃射那段足見功力,其余部分也是長短兵器大戰(zhàn)一個不少,最后大戰(zhàn)的場面調度很棒。
但終究來說這是一部寫人的作品,《掃毒》是陳木勝作品中人物刻畫最細的一部(就像前面說過的那樣),電影的結尾給人的感覺是“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著”,但不要緊,只要情義在,江湖之中,英雄就沒有末路。一瞬間《喋血雙雄》、《英雄好漢》、《喋血街頭》、《真心英雄》這些片的感覺再度出現(xiàn),這才是香港電影,“輸人不輸陣”是屬于男性的浪漫,也是屬于香港電影。
很多評論說該片是在致敬那個時期的香港電影,還是別老抓著“致敬”兩字不放了,感覺香港電影死了多少年一樣。香港電影雖然日落西山,但畢竟還在,《掃毒》是回歸也好,延續(xù)也罷,只要港片還有一口氣在,江湖情義就絕對不會丟失。
PS:說幾則感受
片中三位主角唱的歌叫《誓要入刀山》是1978年香港武俠劇《陸小鳳之武當之戰(zhàn)》的主題曲,由顧嘉輝作曲,黃霑作詞,鄭少秋演唱。這首歌在當年入選了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電影結尾的背景歌曲是三位主角重新唱的,這首歌很多人也翻唱過,徐小鳳、葉麗儀等。張家輝是第二次唱,第一次是在《賭俠大戰(zhàn)拉斯維加斯》,張家輝唱著歌奔赴賭場,所以在電影里這位一唱我就有點出戲。
自從《毒戰(zhàn)》之后,我看古天樂都有“添明仔”的影子,尤其是古仔眼神游移的時候,片中一度以為這貨接著要反骨。這樣說明了《毒戰(zhàn)》這種角色的成功,話說古仔明年金像獎有戲,過了張家輝這關就沒問題,后者這幾年很猛,《激戰(zhàn)》里也不錯。
飾演劉青云上司那位是吳岱融,年齡大了依舊很帥,當年的花無缺啊,《替天行道殺兄》里和鐘淑慧一塊三點全露。
片尾字幕鳴謝里看到了岑建勛的名字,不知道這位老哥為本片做了什么貢獻,但有一點很突出,盧海鵬的發(fā)型,我看預告片的時候就想起岑建勛,片中還老拿這位的發(fā)型開涮,如果說致敬的話,盧海鵬一定是在致敬岑建勛。
盧海鵬的名字“八面佛”,按理說是指釋迦摩尼的八大弟子,是八個佛而不是一個佛。不過泰國本土有拜祭四面佛的傳統(tǒng),四面佛就是大梵天,我想片中“八面佛”的含義絕對不是八個佛的意思,而是指比大梵天更猛,雙倍的意思。
片中所說的昆沙,是當年緬甸的世界第一毒梟,還在金三角成立過一個國家,96年為避免遭美國攻擊而向緬甸投降,“畢業(yè)”之后緬甸拒絕向美國引渡,而是將之軟禁起來,給他在仰光安排了一套別墅,跟昂山素季是鄰居,直到07年去世,活的還挺滋潤。
飾演八面佛女兒的演員Poy不是人妖,是變性人。
3 ) 劇情有點擰巴,但是給張家輝頒個影帝吧真心的。
已經(jīng)對諸如“《無間道》以后最好的港片”“XX年內最好警匪片”之類的宣傳口號完全免疫,如果不是因為張家輝的存在,我可能都不會為了一張電影票折騰了幾個小時??赐曛笥X得三星吧,因為張家輝所以給四星。
陳木勝的確拍過爛片,但是出于對《天若有情之追夢人》和《新警察故事》的好感,一直對他還是充滿希望。其實警匪+毒品+臥底這些個元素已經(jīng)被用爛了,要拍出新意也的確有點困難,這個劇本可以給三星,邏輯和嚴密性還值得好好推敲。主要人物的塑造都還是比較立體,沒有局限在善與惡這兩個范疇里,更多的展現(xiàn)的是人物內心的煎熬和自我較量,但是是不是所有功力都用來塑造三兄弟了,導致大反派很平面,除了帶一堆人拿著機關槍突突突突突以外,看不到八面佛這個什么最NB毒梟的NB之處,也沒有見識到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掃毒究竟掃了個什么,八面佛為什么是最恐怖的毒販,過人之處是什么???好像沒什么……尖沙咀段坤這個角色仿佛精神病附體,發(fā)型發(fā)色詭異,智商不夠用,身手也很菜,小弟救人都靠刀,這都什么時代了,還這么有性格……段坤自己脾氣也格外的暴躁……大概最大的貢獻就是說張家輝“你太他媽的有種了?。?!”還有讓我家輝情緒爆表的那句“段坤我吃定了,天王老子也保不了他??!”
其實劇本很多地方都是為了劇情而劇情,比如黑柴帶著古天樂去泰國做生意,就算是和八面佛交易,八面佛也可以完全不出面,況且這種大佬是你三四個人就弄得死的嗎?那第一次那么著急的火并是為什么?不是要放長線釣大魚嗎?而且一開始去了泰國,那么簡單的就搭上線,一舉見到八面佛的兒子和女兒,這也太容易了,不符合毒梟的性格和做事風范吧,那么容易就把BOSS和BOSS的家人暴露出來。直升飛機載著機關槍突突突的時候,場面雖然足夠漂亮和震撼,但是真的不考慮可能會打中八面佛的兒子和女兒這件事嗎?場面混亂成那樣,完全就是全部射死的節(jié)奏,如果不是劉青云一開始拖著緬娜,張家輝后來英雄救美,緬娜和她哥很可能早就被突突了。還有一個問題,緬娜是如何知道張家輝沒死的?她要是在張家輝救了自己的時候就愛上了他,那為何劉青云選擇讓張家輝去死的時候她也不阻攔一下?好吧好吧,感覺硬傷越來越多了 = =
去之前一個同愛家輝的好友跟我說,做好心理準備,他是最慘的那個。張家輝墜崖那里,我覺得已經(jīng)夠了,不需要再演了,已經(jīng)很慘了,我要退場了。張家輝從鱷魚池里逃生那段覺得慘,但是有點假,后面砍手是鬧哪樣啊!不過死而復生以后的造型真的很好看,雖然臉上的疤痕觸目驚心,但是小胡子很性感呀 (= ̄ω ̄=),西服也板板整整。他眼神滄桑,笑起來充滿邪氣,也充滿悲傷。以前沒覺得張家輝這么瘦,但是很多個背影,還有跟劉青云、古天樂的對比,顯得他很瘦削,當然角色設定他是得瘦削才行,但是很心疼是怎么回事,他還有點矮,跟劉青云對戲的時候總要抬頭,真的不考慮踩個小板子什么的嗎? (`?ω?′)ゞ 張家輝的人設真是集萬千悲催于一身,幸好還有緬娜愛他,真心愛他。
我老是不自覺的想到歐陽蘭蘭,我還記得多年前歐陽蘭蘭在震怒之下舉起槍射向肖童時的絕望表情,多年過去,緬娜雖然沒有袁立那樣的演技和發(fā)揮空間,但她對張家輝一根筋走到底的愛,著實讓人感動。她在三哥發(fā)怒的時候死死的抱著張家輝,眼神堅定,在張家輝快被KO的時候依舊沖上去苦苦哀求試圖保護他,最后彼此攥著對方的手,她倒在血泊中,她的臺詞不多,但是這個人物設定,很討喜。張家輝在被世界拋棄的時候,是她救了他,給了他新生命。要是張家輝一直好好跟緬娜過下去,真的做個毒梟,會怎么樣?
說回電影本身,并不喜歡他們三個人重逢之后仿佛瓊瑤附體般的表白,文戲其實不需要那么多,甚至張家輝的媽媽那個角色都可以完全刪掉(之前劉青云取舍二人的時候,腦海中閃回的是張家輝無依無靠,古天樂有妻有女,那么這個“媽媽”當時在哪里???!而且張家輝走了五年,期間就那么放心?從來沒有來看過自己的媽?或者他很放心另外兩個肯定會照顧他媽,那又和一直的復仇主題有點沖突啊,總之有點凌亂……),如此熱血的兄弟情義不需要過多言語,說多了反而顯得唧唧歪歪,顯得憋著勁兒要去感動觀眾,仿佛有畫外音在提醒:你看他們三個人情誼之深啊好感人啊你們快點快點被感動吧……
我覺得拍的好的是三兄弟五年后聚首,撞車那一段,聽到張家輝放肆的吹口哨,裝作不在意的大笑,或有或無的眼神交流,發(fā)狠的動作,飄忽不定的車技,三個人的你來我往,其實感情已經(jīng)展現(xiàn)的很到位了,內心的沖突和糾結,焦慮和遺憾,非常到位!這一段就夠了,這一段大家都看得出來了,他們也都表現(xiàn)的夠了,不需要后面說那么多話。
感覺影片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人是完全幸福的,張家輝自幼喪父,羨慕劉青云考上督查,古天樂被派去做臥底,自己永遠是小弟(前半段基本就是劉青云和古天樂互吼而張家輝勸慰大家去吃點東西……我還一度納悶這樣的配角需要張家輝來演?!?。?,可是視若親人的兄弟在關鍵時刻選擇讓他犧牲,其實如果他是活下來的那個,他也肯定不會快樂,但是被選擇去死,這種痛,沒有體驗過的人永遠不會明白。而古天樂有妻有女不能團聚相認,行走于刀尖的臥底生涯不知何時結束,關鍵時刻為求自保反而害了兄弟,升職加薪又能怎么樣。劉青云怎么選擇都是錯,心懷愧疚,備受折磨,事業(yè)受挫,身邊也沒有一個親人,形單影只。還有一個很讓人心疼的角色是王順益,他同樣有才華有熱血,英勇犧牲,留下妻女孤苦伶仃,他妻子扇劉青云耳光的時候,場面真是太悲痛。最開始的毒販黑柴是真的看重古天樂,出生入死都沒有丟下他,而且無條件的相信他,直到死,有點唏噓。
說下演員的表演吧,全片基本沒有用新人,主演都是口碑很棒的演技派,每一個出來單抗票房,肯定不如劉德華梁朝偉那樣的號召力,但是組合一下就變得很奇妙了,所以其實現(xiàn)在這類警匪片挑演員的時候就是劉青云古天樂張家輝吳彥祖拉出來排列組合一下,今天你是我兄弟,明天你是我仇人。
港片女星的斷層有目共睹,別說電影,就是電視劇都沒有特別能挑出來的,能扛票房的基本沒有,近年來的港片紛紛選擇安插一個內地的女星來平衡角色,比如張靜初黃奕李冰冰袁泉苗圃高圓圓楊冪姚晨江一燕等等,當然其中也肯定考慮了內地市場、口碑、演技、價格等等因素,但是說真的,個人覺得挺突兀的,而且她們演來演去,都仿佛是一個人,反正就是角色很悲催,要么就是老公犧牲,要么就是孩子被綁架,要么就是自己被殺掉,總之身世坎坷。
張家輝流淚的時候,看著他悲愴的眼神,顫抖的嘴角,凌厲的刀疤,我也跟著哭了。一個只知道流血的男人,難以自持的流下淚,得是有多痛。話說張家輝真的太帥了,太燃了,太熱血了,好愛他啊怎么辦!
給他頒個影帝吧真心的。
給他頒個影帝吧真心的。
給他頒個影帝吧真心的。
給他頒個影帝吧真心的。
給他頒個影帝吧真心的!??!
-----------------------------
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樣的靈異事件,客觀事實是12月7號8號那兩天我的五篇影評全部消失不見,為此我還哭了 - - 然后求助客服也什么都沒有找回來,各種郁悶,但是今天無意中打開豆瓣發(fā)現(xiàn)居然又回來了是什么情況??!但是之前各種朋友的回復全都找不回來了%>_<%,很遺憾,這是最大的遺憾。
不過不管怎么樣,也算是新年第一個大驚喜了吧,好知足。
直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最可貴。果然是真理。
但是生活總要繼續(xù)下去,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有什么等待著自己。這也是真理。
祝大家新年快樂。
4 ) 個人的勝利,非港片的勝利
陳木勝是像陳可辛一樣會算計的導演。
這是那個時代香港導演的通病。成功是因為重視觀眾體驗,失敗也是因為太在意觀眾體驗。
可以說,陳木勝是功夫片導演,他拍過的成名片大多是功夫片,在九十年代港片最輝煌的時候,他是很有一些代表作的。陳木勝所拍的電影,大多數(shù)是英雄情結,兄弟義氣,熱衷塑造街頭流氓、無業(yè)游民、失意警察。陳木勝拍片還是很有風格的,沒有太大的跳躍,水平也基本持平,沒有特別特別差的臭名聲之作。
陳木勝電影的分界點,大概可以從2005年《三岔口》開始。在《三岔口》之前,陳木勝用的是自己趕上香港電影輝煌時使用的本能手法,重點放在小人物的忠義悲劇和精彩打斗上。香港電影衰落后,陳木勝也試錯地探索過拍片方向,最終《三岔口》的肯定令他找到了方向。
2005年《三岔口》是郭富城轉型之作,令迷茫的天王最終獲得自信轉型到電影演出上。陳木勝似乎也探索到了港片的新內涵,除了傳統(tǒng)的打斗和兄弟義氣之外,更注重探索人物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掃毒》也不例外。除了擁有非常“港”的片名之外,班底也是港片御用。本片是典型的兄弟電影,加上兒童只有三個女演員。
本片的敘事超越了普通的好萊塢敘事,在觀眾都以為電影要結束的時候,電影只是經(jīng)歷了一個節(jié)奏性的過門,接下來進行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反轉,恢復到“情和義 值千金 上刀山 下火海又何妨”的港片標準節(jié)奏。
結局悲情,是港片倫理的必然,令人不免想到吳宇森。但是吳宇森通常描繪雙人情義,陳木勝擅長刻畫三角關系。
說到三角關系,本片值得關注的是幾次三角構圖。
第一次,是影片開場,交代三人關系和各自工作背景。張家輝買了外賣,拿出兩個椅子招呼兄弟們吃飯,把高的椅子讓給劉青云,自己坐矮板凳。一個細節(jié)交代劉青云在張家輝心中的地位。接著喊宿醉的古天樂起床吃飯。古天樂坐起來,三人形成了非常經(jīng)典的三角構圖。張家輝、劉青云相對而坐在畫前,古天樂一個人正面對鏡頭在畫后。古天樂在三兄弟中一直屬于邊緣角色。其他兩人是警察他是臥底,其他兩兄弟朝夕相處他出生入死,吵起架來他倆肯定是一伙的。此時古天樂在三人關系和職業(yè)身份上都處于弱勢。
第二次,是泰國情況敗露,八面佛逼劉青云在古天樂和張家輝中選一個生還,此時的三角形是劉青云挾持八面佛女兒站在三角之巔,古天樂和張家輝站在三角兩底處,攝影機處于全景上帝視角。古天樂和張家輝在劉青云心中都是同等重要的弟弟,而生與死都在劉青云一念之間,此時他處于決定生死的上帝身份。所以站在三角形頂端。
第三次,張家輝復生,三兄弟在天臺重逢,這時候,和第一次明顯不同,古天樂和劉青云站在三角兩底,張家輝被孤立在頂端。因為突然出現(xiàn)的張家輝此時身份是報仇的毒梟,與劉古二人明顯對立。(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此時三人都是逃犯,一個劫匪,一個越獄,還有一個是毒販,他們已經(jīng)為了兄弟義氣和自我救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最后一次三角構圖,是三兄弟攜手勇闖八面佛泰國販毒集團,在被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在沙發(fā)上坐一個三角回憶兒時記憶(此處的回憶表明,他們的戰(zhàn)斗有一定的不正當性),作戰(zhàn)時形成了一個三角的防御同盟。
本片人物有非常復雜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掙扎,又是一部容易突出演技的電影,三大影帝飆戲中,最精彩的是張家輝。尤其從在泰國被處決之后開始,催人淚下。
當然,本片也有很多槽點,比如人物轉變生硬,人物動機沒有足夠說服力,故事背景交代不夠,很多邏輯經(jīng)不起推敲等。
縱觀本片,是三大影帝個人表演的勝利,是陳木勝再次挑戰(zhàn)獎項的野心之作,是導演迎合觀眾沖擊票房的有力候選,但是要說是港片的復興之作,未免樂觀。
5 ) 長得像警匪片的小清新
2013有一些電影上映:《掃毒》《毒戰(zhàn)》《寒戰(zhàn)》《激戰(zhàn)》《心戰(zhàn)》《盲探》《制服》《控制》《風暴》。這其中,三部有任達華,兩部有古天樂,兩部有梁家輝,兩部有劉德華,剩下也都是張家輝,郭富城這些上年紀的港產(chǎn)影帝,他們努力了一年,炮制出以上良莠不齊的華語電影,一時間讓外國朋友都很好奇我們這里到底今年發(fā)生了什么。
拿杜琪峰的《毒戰(zhàn)》和他徒弟陳木勝的《掃毒》單挑吧,都是警匪片,都講緝毒,前者根本不像是杜氏作品,故事在內地,拍攝在內地,演員用內地,完全就是一部內地警匪片,尺度足夠大,細節(jié)足夠真實,這是以前內地警匪片完全沒有的。而陳木勝的《毒戰(zhàn)》完全沒把心思放在毒上,說來說去整部電影兩個半小時,看的就是三個大男人用“注意,我要開始表演了”的演繹方法詮釋出來的兄弟情誼。坐在小破屋一起吃盒飯,時不時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唱起鄭少秋金曲《誓要入刀山》,高興了就互相下跪抱在一起哭,這哪里是警匪片,簡直就是一小清新。大頭馬老師說,現(xiàn)在大陸要是風氣一轉,要掃黃了,改個名字叫《掃黃》,立馬就能接上。什么時候要開始打擊盜版了,也不是不可以啊。
陳木勝拿手的是武戲,呵呵全香港最喜歡爆破的人,《掃毒》的槍戰(zhàn)和爆破亦十分精彩,一場泰國二十分鐘的槍戰(zhàn)戲,場面大到好像災難片,直升機掃射,追車,撞車,一氣呵成,毫無斷層,觀賞性絕對值回票價。而文戲如上所述,頗為情緒化,五個編劇,兩個半小時,生怕用的不夠本。警察三兄弟之張家輝,死里逃生,性情大變,跟了毒梟,潛心積攢五年的仇恨回來報復另外兩個,都要把人家妻小從樓頂丟下去了,卻在另二人哭天抹淚帶下跪的戲碼過后分分鐘輕松化解,他是不是傻。往后看,更侮辱智商,最后打大boss的一場,張家輝進門擼袖子自己把手砍掉后,發(fā)現(xiàn)被人玩兒了,大boss是假的,接下來更鬧,大哥又跟玩一樣,把另一只手拴脖子上框框框接著打,小鬼打死之后,三位高精冷貴的大哥端坐在敵人槍口地下,抽煙講笑話吹牛逼長達五分鐘,生怕自己比對方死晚了半拍。
你說是江湖,是單純,還是天然呆。廣州的文案寫得是兄弟版的致青春,啊一點都不過分,是誰想出來的值得怒贊五十多回。
值得注意的是這群香港影帝隊伍里唯一沒有拿回家過獎杯的古天樂,他其實很會演戲,他演壞人很辛苦,而且在兩部電影里都吐了。
(文/城南草木生)
6 ) 心照一刻,擁抱一下
微博微信的盛行實在不知道是樁因該高興還是嘆息的事情,這話真不是我文藝腔。目光所及,天天留言互動的朋友不想見面了,天天更新刷屏的人早忘記“博客”是個什么東西了。而我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已經(jīng)幾乎完全喪失寫長文章的能力。
難得一部叫人有傾訴欲的片子,趕緊乘機敲幾個字下來保存著。
片長實在很長,兩個半小時。其間我鼻酸5次,眼淚流下來3次。鼻酸的地方不能完全記得,每次哭倒是很清楚——三兄弟病床前的角色互換對話,最后槍戰(zhàn)前那句“輸人,不輸陣”,還有片尾主題曲響起,全場燈亮時。
片尾主題曲實在是太煽情太好聽了,它害得我在回家路上深深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硬漢戲”情結。從小時候的《第一滴血》系列、《終結者》系列,到后來《集結號》、《無間道》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甚至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我的類型片觀影史,幾乎完全充斥著槍聲與肌肉啊。
警匪片是香港電影不滅的主題,而《掃毒》的確讓我在多年不驚不喜中,猝不及防地,被震到。
是的,劇情里確實有很多bug,包括最后三兄弟怎么挨槍子兒也死不下去的鋼鐵俠造型確實哭笑不得得緊。但這些其實都沒影響到全片里那些精細的表達:“誓要去,入刀山”會繞梁三日吧?三兄弟在建秋家門口一起45度角望天的身影會一直記得吧?“二選一”那不可能的選擇會揪心吧?劉青云在病房里的笑著大哭會惹得你也眼紅紅吧?
一部電影而已,都做到這樣了,你還不滿意,考慮過陳木勝導演多年瓶頸一朝得破的感受嗎?
裝基賣腐流行得太久,就連以人魚線為賣點的《激戰(zhàn)》都不能免俗,以至于我們快忘記了真正的“硬漢”該是什么樣子。《掃毒》致力于傳達給我們的男人形象,讓我很滿意。
有人說古天樂扮演的蘇建秋一角很不討喜,最后剩他一個活下來,也覺懦弱。說這話的人很明顯又沒考慮制片方感受嘛。全不死那是智商硬傷,而死光了又會被花癡姑娘們的唾沫吐哭,你是要人家怎樣啊。
正義的影評人們口口聲聲叫嚷著電影要真實,要有人性。劉青云的高大全和張家輝的悲情反轉其實都是戲劇化過的極端,全片最人性的角色,恰恰是那個哭著不做臥底,最后卻和兄弟們一起“開球”的古天樂好嗎?
當然,沒秀肌肉也不搞基情的張家輝,帥得人一臉口水,千真萬確。
講個小插曲。開場前我給一起看的朋友大夸耀,說微博上贊張家輝都贊瘋了,說他的演技再次神體現(xiàn)。結果到張家輝掉鱷魚潭里那分鐘,她憤怒地轉過頭來問我:“這就是演技神體現(xiàn)?!請問他有發(fā)揮嗎?!”早被劇透成透明人的我咬緊牙關,點點頭沒說話……觀影結束,當她知道我是忍住沒多嘴的時候,激動得光速發(fā)微博給我的觀影人品狠狠點贊。
我不知道看了《掃毒》出來,面紅耳赤的人群里,有幾位會想起《中國合伙人》。反正我是一個人,悶悶地想了好久。
都是三個男人唱主角,都是情和義值千金,都是聚散。
商場和毒場,真的有很大區(qū)別嗎?
不會流血,不見得就不慘烈。
走得下去的,都是憑那句“有寬恕,有包容,就夠了”;走不下去的,都是動不動就跳起八丈高叫囂“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張家輝在天臺上,遞給自家兩兄弟槍的時候,說了一句臺詞,我認為是他角色反轉最重要的關鍵節(jié)點:“我想聽的話,已經(jīng)聽到了”。
后來在母親床頭,是進一步達成的缺席5年的溝通。
寬恕和原諒,在天臺上這句話里,已經(jīng)發(fā)生。
讓別人聽到他想聽的話,而不是一昧表達你自以為的,終于才能“心照一刻,擁抱一下”。
這年終賀歲檔,開了個好頭。接下來,可以全心期待《私人定制》。
喜歡張家輝的戲,他也就是沒長陳冠希的顏,要不真的一點不遜他,這部劇結構情節(jié)都蠻不錯的
有些媒體通稿啥的你夸張家輝和劉青云不要太過分,什么事過分就不好了!為什么老子我看完《掃毒》之后,感覺古天樂的演技完爆完勝完壓完虐死了中規(guī)中矩的張家輝與劉青云呢?或者說如果明年香港金像獎男主角提名出現(xiàn)《掃毒》古天樂而非張家輝劉青云的名字時,那些狗會集體自殺嗎?評委TMD不比你懂演技?
很復古的熱血電影,英雄本色+喋血街頭,倒退25年,主演就是周潤發(fā)、張國榮和張學友了。作為升級版的《男兒本色》,陳木勝的暴烈風格表現(xiàn)很充分,文戲有點拖,應該刪掉20分鐘。張家輝角色最討巧,純男人戲,戲份最多的女角是個人妖!
老梗大集合,姓馬的一落魄就得瘸!有媳婦孩子的就死不了!老實講,2個多小時老梗真的太長了,完全可以壓縮。發(fā)型那段是唯一笑點。他們總唱那個主題曲是某部陸小鳳的主題曲吧?古龍還是有影響力的。三人探母,每人都替對方講心事那段是亮點可惜不是拍的那么有彩兒。三人演技還是劉青云張家輝強
超級好看。超級精彩。劇情緊張刺激而且相當反轉??慈笥暗埏j戲真不是蓋的。全程無尿點。雖然有些地方邏輯不通。BUG太多。主角簡直一路開著外掛。但是不影響我觀影的心情啊。我已經(jīng)徹底成為張家輝的腦殘粉。。只是我有個疑問:張家輝是怎么親得下去POY的。。
張家輝,一級棒!
瓊瑤附體,廢話連篇,陳導演似乎永遠不知道什么叫敘事節(jié)奏,不知道怎么將一個簡單的故事復雜化,那就多拼貼幾個故事吧。港片詐尸,永遠活在港片黃金年代的人該醒醒了?!铩铩?/p>
沒得黑了,今年看到現(xiàn)在為止最好的華語片,三個影帝基情四射。愛情的終極問題由媽媽和老婆同時落水你先救誰,演變?yōu)閮蓚€基友只能活一個,你選誰!徹底淪為張家輝腦殘粉
以前從來不看的類型,竟然意外的好看~場面宏大,節(jié)奏把控也很好,看起來超有感覺~還不錯的爆米花電影~
看掃毒,學習如何一點也不娘地求復合。看掃毒,學習如何很酷炫地表達:“我會和你在一起。不過在此之前,我要虐你,虐到你親口說只要我為止。”
古天樂和張家輝的腦殘粉頂起,最后哭了,中間部分配樂沒跟上
相當失望的一部港片,相比早期鼎盛時期,現(xiàn)在的這種諜戰(zhàn)片除了場面以外幾乎沒有什么可稱贊的。故事狗屎,劇情雷人,胡編亂造,演員演技很有問題,導演的細節(jié)處理很是差勁,節(jié)奏把握也很不到位。古天樂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毫無突破和長進。倒是袁泉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都是演技派,看著就是不一樣,非常好看,光看他們飆演技都覺得特別刺激!
杜琪峰是一邊拍類型一邊想當作者,陳木勝是知道商業(yè)片該有啥,但是才華不夠拍不出彩。想法不錯,估計觀眾會被感動,但是完成度實在有限。一輩子當老杜的學生吧。文戲比武戲多且重。里面的泰國警長是《唯神能恕》里砍完人就唱K的泰國大叔。
我看到你發(fā)型就生氣
三佬大戰(zhàn)愛因斯坦
2013華語最佳!老港片的情懷和氣勢!獨自一人看完字幕才走人
陳木勝再次發(fā)揮了關鍵時刻又臭又長的毛病,到底多看不起觀眾智商才會非要閃回提示再順延劇情,以及我真接受不了男人之間的感情戲還要句句說出口,隱忍靜默的張力全扔了,是給幼兒園孩子找共鳴嗎?煽情的水平拙劣的跟海報上的宣傳語一樣,仨影帝拍檔被調度成這樣,到底是有多大仇?
三位男主互相飆戲的感覺不錯,在劉青云和張家輝強大的氣場下,古天樂又稍微顯得弱點。多年前行動的失敗造成的影響,張家輝卷土重來之后,他和劉青云的表演都是氣場全開,分寸感十足,頗有看點。
前半小時是夢游時拍的嗎,拖沓的對話,糟糕的國配、煽情音樂,音響還沒調,真是有種想死的感覺。后面好多了,陳木勝還是武比文強。俠骨柔情,港味尋夢。就段落看不乏亮點,泰國槍戰(zhàn)敗走、重逢三車“廝磨”、老母臨終錯認,都眼前一亮。銜接有些問題,無論鏡頭還是情節(jié),結尾畫蛇添足。演員還是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