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聰明能當(dāng)飯吃?
不推薦看。
超出預(yù)料的爛。Witty but not clever. 披著廢土片外皮的無腦公路追逐片。
背景、人設(shè)、小型動作場面都很有意思,但這些都是小聰明。整體構(gòu)架上這就不是一部有深度、有想象力的影片,只是單純的動作片。
最致命的問題:幾乎沒有臺詞。
主角是個不愛說話的裝逼犯。
主要對手都是變態(tài)。
主要搭檔是一條狗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
剩下一個比較主要的男配也是變態(tài),一共也沒幾句話。
除了主角,沒有一個主要角色被提到名字。
您又不是刻意拍默片。沒有臺詞就沒有塑造,無論對于人物還是世界觀。
唯一有點塑造的是主角和變態(tài)首領(lǐng)。
而主角一共沒幾句話,他中間為何發(fā)生轉(zhuǎn)變,神都不知道。
變態(tài)首領(lǐng)話相對多一點,想竭力塑造一個恐怖分子,結(jié)果還是個為了追罐油把命丟了的主。丫車毀人亡那一幕也沒拍清楚。
最核心的情節(jié)問題是:這幫人為何為了油這么拼命?
一點都沒有交待。
觀眾能看到的只有:
有了油井卻還瘋了一樣追一罐油跑的瘋子。
舊世界忽然一下就倒了,然后人開始在滿地荒野上追石油。
我操,地都荒了,那么多人的部落里就剩兩頭豬三只雞,您還忙著追石油?
所以情節(jié)的合理性根本不在本片考慮范圍之內(nèi),它只是一部動作片,別因為是早期的廢土題材作品就把它奉為經(jīng)典。
有人說《輻射》借鑒本系列設(shè)定。說啟發(fā)了《輻射》沒問題,至于借鑒,別逗了,《輻射》劇本上百萬的字?jǐn)?shù),對整個世界塑造得比本系列好三百六十一條街。而且《輻射》主題很明確,核末日,比本系列莫名其妙就開始追石油靠譜多了。
相對次要但一樣致命的兩個問題:
首先,音樂。本片音樂幾乎可以忽略。不知道是不是那個年代動作片都這樣。81年嘛,可以理解。但別說放現(xiàn)在,就說放91年,這種水平的音樂都不能讓人接受。
第二,導(dǎo)演水平。場景銜接、人物表演水平都非常有限,可能是受垃圾劇本所限。哦不,劇本也是導(dǎo)演您寫的啊。
展望下Mad Max 4:
從種種釋出的信息來看,40年來George Miller導(dǎo)演水平肯定大有提升,對音樂的把握也非同日可語。
但是劇本水平依舊存疑。
聽聽預(yù)告片里這一段吧:
Radio: “The world is running out of water...it's a water war...everyone is killing for gasoline...”
拜托,缺水是怎么跳到缺汽油的?
一部廢土作品,請多少有點道德困境吧。
2 ) 80年代的末日氛圍
澳大利亞的經(jīng)典末日電影之一,第一部1979年已經(jīng)開播,但真正拍出瘋狂味道是《瘋狂的麥克斯4》,這第二部也可以一看,有點老,特效沒有第四部那么猛。
大概背景就是若干年以后,石油資源枯竭,人類工業(yè)社會徹底崩塌,出現(xiàn)了無政府世界,人們?yōu)榱耸O碌钠唾Y源開始生死搏斗。
喜歡末日氛圍,公路飛車的不要錯過~
3 ) 比第一部好看
第二部真是絕了!那個年代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實屬不易。麥克斯身邊的那條狗真是第一配角,挺能演的,好萊塢明星寵物吧。
北斗神拳看來是從麥克斯系列去了不少的經(jīng),從某種曾度上來說已經(jīng)達到了抄襲。
二里面的麥克斯的年齡剛好是最經(jīng)典的,這個時候的梅爾吉布森男人味剛好合適。我還沒有看3,不知道3能不能超越2。
二給我的感覺人物是相當(dāng)豐富的,加油站的一撥人加上反派,人物雖多,但通過合適的鏡頭和語言,刻畫得都是栩栩如生。這一點和第四部是一樣出色的。
4 ) 傳奇人物馬克思
由于資源的枯竭,建立于此之上的工業(yè)文明陷入崩潰。一位失去親人被叫做Max的男人與狗為伴,因為自己的汽車燃油殆盡,他抓住了Gyro Captain,一名陷阱獵人,并在他的帶領(lǐng)下進入了一個"擁有幾萬加侖汽油"的石油基地。在那里,他目睹了“Humungus王國”的人不停地發(fā)動攻擊意圖奪取他們的資源。一次偶然的機會,Max將一名奄奄一息的工作人員帶回了他們的基地,并得到許諾能夠拿到足夠的汽油。Max協(xié)助基地人員打退了Humungus的又一次進攻,并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基地首領(lǐng)Pappagallo告訴Max他們在策劃一次逃亡,去北方的海岸建立自己的“理想國”,但苦于沒有能夠運送汽油的卡車。Max表示自己知道有一輛油罐車可以幫他們。做完這一切的Max拿到了汽油,在離開的路上被Humungus的人逼得車毀人亡。被Gyro拯救了的他,決定幫這一群人開油罐車引開追擊,讓剩余的人各自逃走。計劃開始實行,他們與Humungus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荒漠公路追逐戲,最后油罐車被撞倒,但Max發(fā)現(xiàn)里面全是沙子,其他人已經(jīng)載著汽油奔向了理想,從此Max成為了其他人記憶中的公路騎士。
本片開始以倒敘的方式,引出Max和整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資源耗盡的人類工業(yè)文明社會崩潰,已經(jīng)進入了大倒退,資源是這個荒原上所有人你爭我奪的焦點。于是距離公路大約20多英里擁有幾萬加侖汽油資源的地方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本片故事的核心。作為一部劇情片,這是一部少有的沒有摻雜“親吻”鏡頭的電影,有的只是文明支離破碎后,人類使用工業(yè)社會的殘余古董回歸原始欲望的殘酷爭斗。
女人被毫不留情先奸后殺;Max滿載汽油的汽車瞬間爆炸,火焰中模糊的肉體碎塊;油罐車將Lord Humungus的車瘋狂碾壓并將其撞成一個個零部件的鏡頭,無一不帶給人視覺上的刺激和不適。對于旁白所描述人類工業(yè)文明的滅亡,只是簡短地一筆帶過,沒有做任何深究和探討,導(dǎo)演只是迫不及待向人們展示一個只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傳奇人物以及他那由飆車,暴力和理想所拼湊起來的傳奇故事。
本片著眼于未來的背景——資源枯竭的社會來臨后,人類將何去何從的問題。發(fā)現(xiàn)新能源,發(fā)明新科技突破傳統(tǒng)資源不可再生的藩籬,或是死守著石油燃氣,相互拼殺以奪取剩余資源茍延殘喘的活下來。很顯然本片選擇了后者,讓人類為了資源相愛相殺去吧。其實,不用等到石油資源枯竭,圍繞著資源進行的斗爭就已經(jīng)展開:1991發(fā)生的多國對伊拉克的海灣戰(zhàn)爭,多國圍繞南海地區(qū)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明爭暗斗,都是資源殆盡之前溫和的“小打小鬧”。但即使是極端到自然資源只余荒漠的時代,人類依然還心存著希望:去那片Sunshine Coast(陽光海岸),那是一個人類除了繁衍后代就不需要費心做其他事情的地方。雖然本片全片都以爭奪汽油為核心,講述了后來的北方部落和汽車團伙間相互爭奪你來我往的利益游戲,但本片的終點并么有著眼于此,以至于在本片過后僅僅留存于腦海的可能只是零星暴力和血腥場面的記憶。
5 ) 不錯
雖說劇情挺老套的,但是這一部不僅構(gòu)建了一個極其完整的post-apoclyptic世界觀,而且還填滿了豐富刺激的元素,比前作更經(jīng)典?!侗倍飞袢肪褪菑倪@兒來的,KKND和Fallout等經(jīng)典游戲也從其中獲得了很多靈感。
6 ) Highly overrated
The 1981 movie "The Road Warrior" is a highly overrated action film. The story is naive and the action sequences are mediocre. There is simply nothing thrilling. Perhaps the only surprising scene is when Wez climbs up the truck and scares the Feral Kid. It can hardly match its 2015 sequel "Fury Road".
一人一狗獨創(chuàng)廢土,很有點輻射游戲的感覺呢,男主角造型比第一部順眼太多了,電影整體也有點末世的廢土的意思~故事并不復(fù)雜,就是汽油爭奪戰(zhàn)~反派有個穿露臀裝的搞基角色,算是亮點。
7,看的第一部MM,廢土世界的設(shè)定,西部片的套路,邪典片的風(fēng)格,混搭出一種異類獨特的怪咖片。不過總體溫吞,如果能更血腥暴力點會更好
純粹成為爭奪能源的戰(zhàn)爭。20世紀(jì)80年代初,如此的爆破和動作場面,值得向特技人員致敬。最后長達20分鐘的高潮戲是動作電影的里程碑,而從第一部到第二部,其中反派的「Pure Evil」也把人性中的至丑展現(xiàn)極致。
一部斯皮爾伯格和凱文科斯特納都想拍而沒有拍出來的作品,太牛了!
喬治·米勒電影中所沿用的廢土美學(xué)與蒸汽朋克相得益彰,那些畫面與飛車時刻都在塑造著荒蕪的未來,而劇本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自黑澤明的劍戟片,電影的內(nèi)核也由此從麥克斯的個人復(fù)仇轉(zhuǎn)向了濟世救民:他像一個外表冷酷的救世主,在道德淪喪的時代仍堅守著人性的底線、挽救著心存善良的人們。結(jié)尾麥克斯站在霧中看著人類遠去——事了拂袖去,深藏功與名。
啥也不說了,《北斗神拳》就是從本片中找的靈感,健次郎與牙一族的村子保衛(wèi)戰(zhàn)的故事體系,朋克味的服裝道具、末世風(fēng)格、主人公不愛說話、冷酷的表情幾乎一模一樣。一部30多年前的電影,飆車場面相當(dāng)有破壞力,攝影鏡頭也非常宏觀,滿滿都是愛
相較之下第一部幾乎小兒科。公路勇士才是真正的廢土世界曙光初現(xiàn),況且這個瀕死的地球沒有任何超出認(rèn)知范圍的幻想,殘酷得每一寸荒野都無機可乘。有空真的得把Fallout再玩一遍,絕對處處是致敬,黑島的那群人肯定每天上工前都要給喬治米勒跪拜一次。
回過頭來看,這個系列自始至終都披著動作片的外衣,講了些很文藝很作者化的東西,這一直是我很欣賞的潛質(zhì)。從第四部的塞隆,到第一部的麥克斯,再到第二部的油鄉(xiāng)群眾,所有人都在追尋著什么,那個遙不可及的世外桃源,遠離弱肉強食的幻想鄉(xiāng)。 是為了白日夢而白白喪命?還是為了理性而赴湯蹈火?一樣的事情,不同的看法,那樣的烏托邦,你會去相信么?看似喪盡天良的法外之地,還有這些人守護著人性的底線,這些追求大多不切實際,能否實現(xiàn)也常常沒有定數(shù),可是有了這些理想,外面的世界仿佛就不那么可怕,不那么難熬了。麥克斯其實一直在跟我們說這些,嘴上說著心灰意冷,卻一次次為正義而戰(zhàn),冰冷的世界,有時只需要這一絲絲溫度。
第二部,那個年代商業(yè)片重復(fù)老套的痕跡依然明顯,不過本片對廢土風(fēng)的成功嘗試,確實對后世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有了第一部打下的世界觀,第二部所做的就是放開手腳去提升品質(zhì),確實能看出投資增加了,各種奇形怪狀的車相撞仿佛不要錢一樣。原來《公平游戲》里車頭綁美女是在致敬本片啊,我還以為是原創(chuàng)呢,不過確實還是前者更讓人印象深刻些,畢竟可是用了一大段的鏡頭在致敬哈哈。Max失去家庭之后,在追尋什么?或許在這樣無序的世界里,一無所有的Max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在行事前都在考慮利益換利益,但前期對飛機人的不經(jīng)意善意對待,送給小孩八音盒零件,以及被部落救回性命的報恩,這些行為說明在經(jīng)過各種掙扎后,依然選擇正義善良的Max,才是他追尋的,也就是本心。第二部結(jié)束,Max又是一個人留了下來,永遠在路上!
這集開始,邪典勁兒出來了,頭尾對公路戰(zhàn)士的緬懷充滿傳奇色彩,戰(zhàn)車在蠻荒托出的長長煙跡昭示了美學(xué)風(fēng)格的確立,龐克風(fēng)格的汽車大戰(zhàn)氣勢奪人。小時候看過的,對裸女和油井部分記憶猶深。
7/10。典型的汽車剝削片,既然是剝削類型,那就別對內(nèi)容深度指望太多了,人物性格普遍平板,“大英雄解救人民于水火”式的老套情節(jié),不如把關(guān)注點放在刺激上,比如大片翻車爆炸、演員怪異服飾,夸張的風(fēng)格讓人想起羅杰·科曼的低成本動作片,決戰(zhàn)油罐車爭奪是亮點,澳洲的本土景色很有未來主義的蠻荒。
第二集風(fēng)格聚變呀,那狂亂的頭型,刺猬般的汽車。。。據(jù)說是《北斗神拳》的原型。。。那個小孩子挺好玩的。。。配樂不是一般的粗暴。
絕對是留名影史的實拍公路斗車大場面!從上一集的復(fù)仇者,進化到這集的廢土史詩,情節(jié)依然是兇狠無比
又名《在公路上的百萬種死法》。記得喬治·米勒說過現(xiàn)代動作片是最接近默片的片種,我看只有他拍的動作片才是,有些段落的配樂是從《大都會》穿越來的。這次比上部玩得開,但光怪陸離的風(fēng)格仍是小眾屬性,荒原廣漠與血肉橫飛之中,只剩下吉布森的臉蛋沒有偏離大眾審美了。
Crazy Car Chase。朋克末日情結(jié),一方是資源(石油)耗盡,一方是僵尸病毒,Neil Marshall的Doomsday應(yīng)該有向本片致敬的成份。相比第一部,有點Pitch Black的意思,第二部的世界觀格局突然一下跳升到非常宏大(傳奇色彩)。據(jù)說是北斗神拳的啟示之作,在觀看過程中驚聞動畫版監(jiān)督蘆田豐雄去逝的消息。
《北斗神拳》的原型。《速度與激情》所謂的飆車跟他比起來就像碰碰車。
極具影響力的電影,《魔界英豪》抄得大概是這部,反派造型可能啟發(fā)了杰森,但氣場略遜,眼神和嗓音都露怯了,與前作相比,追車戲全面升級,劇本起承轉(zhuǎn)合更為好萊塢范式,配樂依舊經(jīng)常不搭正在發(fā)生的劇情
第一部就像是一個概念預(yù)告片,定風(fēng)格,定服裝造型世界觀什么的。這部則填補劇情和一些有特點的角色,并影響了之后很多作品。
沒看出主角瘋狂在哪。相比之下,壞人幫比男主瘋狂多了。改叫“小強麥克斯”比較合適,因為總是死不了……另外,這部的節(jié)奏好慢。
Sound Basic Lecture..音效確實很好。。被僵尸嚇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