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南部說了一句他理解下山總裁的心情,所有人就都覺得他是引誘那個人把他推下去,然而,之前調查的他關系最好的學弟的交談中可以得知,他們兩經常喝了酒打架,所以可以認為這對南部來說是一種交流感情的方式,畢竟他是一個比較別扭的人。雖然他的處境和下山總裁差不多,可是他解決了面臨的問題,安排了平庸的屬下,開辦新的雜志,著手于漫畫的革命,甚至還訂了蛋糕,為了漫畫放下自尊,努力的前行著,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會去死呢。基于別扭的性格,喜歡挑釁別人,然后了解別人的真心話真是一個壞毛病。再考慮到當時他馬上就要帶大家去新的編輯部,然而卻害怕大家不會跟隨他的擔憂,他去找舊主編喝酒,再挑釁對方,最終的目的可能是希望舊主編幫助勸說那些編輯跟隨他,甚至希望舊主編可以一起跳槽過去,他希望新的雜志是在一群熱愛漫畫的人手中的,也是給舊主編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否則我就不理解在這個特定的時間段為什么要和舊主編喝酒了。
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他就是弄巧成拙了,挖了個坑自己卻掉下去了。
也可能有過度解讀的嫌疑,就到此為止吧。
結尾也太煽情了嗚嗚,有點過於夢幻到不真實的感覺,但其實這個系列都是有關於漫畫,劇裡愛漫畫之人都比一般人更多一分不切實際的理想感(褒意),理解南部也是這樣的人。 不論是醍醐與社長對峙時說的"漫畫是鋤強扶弱",還是伊東在受傷之後看了海賊王執(zhí)意回到公司找兇手,他們都深深受漫畫影響,而做出在現實者中看來不合常理的行為,這些細節(jié)都非常感人,也再次著重漫畫對於讀者所產生的影響。
這齣戲的劇情不但細膩、有深度、對於現實描寫特別深刻(喜歡女主與姊姊、和前夫的劇情,很有真實感),還不忘傳達理想,更能學到許多漫畫與編輯相關知識,表現非常優(yōu)秀,連支線都沒有多餘的感覺,人物設定也非常吸引人,很想看以醍醐為主角的職場奮鬥劇哈哈哈 還是為結尾辛酸一把,真的是回馬槍,邊看邊心痛。另外推一下醍醐說漫畫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突然想到北野武以前說"過於熱愛的事物不適合當工作",因為太過熱愛反而不能客觀地看待他,覺得保持醍醐這樣的距離才是適合的,很有感觸。
與第一季相比,這一季的主題色彩看似并不是那么濃厚,甚至有點跑題之嫌,但實則第二季從另外一個角度呼應了“暗之伴走者”這個主題,那就是上下級的關系,它指向了一種庇護主義的關系:上級保護下級,下級在上級的保護下成長并成為支撐發(fā)展的力量。這就是暗之伴走者的體現,一個躲在暗處保護著光亮處的人的形象。這一理念在第二季劇中關于南部主編生前的敘述里逐漸的展開,最后由暗轉明真相大白;而這種庇護主義的代價則是上級的大家長作風橫行,南部主編對部下一眾編輯的責罵和侮辱,導致與部下關系緊張甚至最后釀成了悲劇。誰都沒想到最后,竟是這名讓人討厭以至生恨的領導,成為了抗衡雜志社老板們的貪腐和專斷,執(zhí)意保護自己的部下的力量,甚至另辟他徑都愿意帶上這些“窩囊廢們”一起重新奮斗的這么一個人——像南部正春這種沒有當過下屬的人,又未必就不懂下屬們的苦。從南部正春這個矛盾體身上所折射出來的,正是庇護主義的最大特點。
劇中的男主角醍醐是一個與南部一樣,是一個對漫畫有著異常執(zhí)著的愛的主編。但是與南部相比,醍醐明白再優(yōu)秀的漫畫,充其量也只是漫畫,它不代表生活的全部,因此在處理與部下的關系上,醍醐則更柔和以及拿捏得當。但無論是南部還是醍醐,他們的部下都在工作中逐步感受到了這兩位風格迥異的上級對漫畫的愛。如果南部的這份愛能夠更早的傳遞給他的下屬,是不是這場悲劇就可以避免呢?或許是吧,但是正如醍醐所說,“漫畫充其量只是漫畫”,因此南部注定留下巨大的遺憾。
一部被埋沒的好片,第二季相比第一季拍的更精彩了,引用醍醐先生的一句話就是“起承轉合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合’字。”本篇相對于第一季不單單去說故事了,而更注重故事中的主角:南部正春。
水野小姐又接到了新的委托,這次是調查遺失漫畫的來源以及其捐贈者,而醍醐先生則是收到想起社的邀請,希望他成為《Brave》的總編輯,看似毫無關系的兩件事情,卻因為本次故事的中心人物南部正春而聯系到了一起。
如一季度一樣,在觀眾看來是毫無線索的調查,在我們兩位主人公的手中如抽絲剝繭般向大家展開,這是也該劇比較吸引人的地方,兩位主角本是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確因為一個共同的人物又走到了一起,想必大家看到醍醐和水野在社長室見面的時候,心中一定會感覺很開心,沒錯,我們的故事開始了。
2人越是調查南部正春,越發(fā)覺得這是個讓人非常討厭的人,加上醍醐本身是與南部從事同一個行業(yè),兩人也是經常打照面,對其印象也是很差。從大家的證言來看就是南部先生變了,這樣的人被誰殺死都不奇怪。
第四集應該是本片的轉折點,水野接觸了與南部先生比較親近的后輩塚本先生和前愛人渡邊治子,發(fā)現了與南部比較親近的人都認為南部先生并沒有變,還是一如既往的喜愛著漫畫,還是想要振興漫畫行業(yè)的那個南部,醍醐也在與樣片畫家校條的會面中了解了南部想要復興《漫畫Brave》的方法和真心,同時二人也漸漸接近了事件的真相。
故事最終通過新發(fā)現的證言和實習生伊東發(fā)現的線索,找到了真兇,但這樣的完結想必不會令人滿意,此時整理物品的醍醐發(fā)現了當初調查南部先生周圍人物關系時未打通的電話,而水野也接到了來自其后輩莊野社長的來電,再一次的給我們展現了真實的南部正春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而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則是最后醍醐和南部一起喝酒的回憶鏡頭里南部說的那句“總有一天,咱們一起做有趣的漫畫雜志吧”至此,本片才真正的完成了這最重要的“合”。
《暗之伴走者》出了第二季,在春季檔里仍然是冷門劇,但這不妨礙它成為我這三年看過的推理劇top1.事實上,2015年的第一季就讓人非常驚艷,短短5集利落地完成一個完整的推理,劇中穿插的漫畫知識,深刻的人物刻畫,還有幾個意料之外的反轉,相當精彩。
推理類的日劇比比皆是,《暗之伴走者》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原作者長崎尚志志一直從事漫畫行業(yè),當過漫畫雜志主編,參與過《蝙蝠比利》、《Pluto》等眾多作品的原作或編制,這樣資深的經歷自然使這部以漫畫為主題的推理故事在“漫畫與漫畫編輯”的細節(jié)上刻畫上十分嚴謹,畢竟,人家可是“能把手冢治蟲都逼的到處逃”的編輯呢。
第二季的故事延續(xù)第一季漫畫主題,同樣大師因阿島文哉的手稿而起,原本不知所蹤的《紅忍者》第31話手稿突然被擔任過阿島編輯的南部正春寄來,可還沒來得及感謝,這位漫畫界的傳奇編輯就突然墜樓身亡,手稿從何而來?南部究竟是自殺還是另有原因?負責出版相關事宜的調查員水野優(yōu)希和已成為主編的醍醐真司再次連手調查此事。
相比于第一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推理,第二季的重點把懸疑轉移到對人性、時代的挖掘和追尋。復雜程度減弱,但濃厚的人文情感更讓人唏噓感嘆。
調查南部死因的過程也不斷為觀眾展示他的為人,在這場“羅生門”式的敘述中,與他關系疏遠的妻子、下屬,認為南部驕傲自大,并已不再保有初心,這樣的人無論被誰殺死都不意外;然而與他親近的情人、關系親密的后輩確認為南部還是從前那個熱愛漫畫的南部,他“振興漫畫市場”的理想一直沒變。
一層層抽絲剝繭,這“矛盾”的轉折逐漸找到落腳點:水野與醍醐通過南部桌上那張描繪懸案“下山事件”的洋片找到作者校條,了解到南部想要通過這部漫畫振興《Brave》的決心。
是的,南部沒變,他仍然熱愛漫畫,不斷想著通過漫畫要傳達出什么給人們。那么是什么造成南部的悲劇?
成為《Brave》新任主編的醍醐,在第一集中就講出當前環(huán)境下,漫畫業(yè)的凋敝:隨著網絡信息的發(fā)達,紙媒、書籍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渠道,人人都能在社交平臺發(fā)表狀態(tài),英雄崇拜早已沒落,只要有網絡、手機,人人都能出名。
南部“重振漫畫業(yè)”的想法堅定而強烈,但是在不斷向前運轉的時代齒輪面前,一個人渺小如同砂礫。南部有這樣的理想,但更重要的是并沒有能與此匹配的條件。
大公司出身的他,根本不了解也不適應小公司的權責傾軋。帶著滿腔熱忱來到《Brave》,看到的卻是貪污的上層,無能的下屬,他夾在中間,只是孤零零一個人啊。
原來這里并沒人和他有一樣的理想,社長只想要裁掉這些合同工,下屬們只是應付著上班。他一邊痛罵下屬一邊又對社長的行為不恥。
1949年6月,國營鐵路決定大量裁員,7月,國營鐵路總裁下山定則失蹤數日后,在鐵軌上被人發(fā)現尸體,這則疑案在劇中被洋片作者推測成“一場雇傭了殺手的沒勇氣的自殺”。在與洋片作者交談時,南部說:“我終于明白下山總裁的想法了”。
他明白什么了?
他明白了那種面對整個局面一人之力無法扭轉的絕望嗎?
他明白了那種被上司背叛,又要拋棄下屬的自我唾棄嗎?
他明白了總裁赴死的心情嗎?
所以他才在醉酒后故意激怒那個下屬,被他從高樓推下去嗎?
不是的,南部
他失望,但沒有絕望
“鋤強扶弱,匡扶正義”,漫畫的意義,永遠在他心里,
讓《Brave》復興的必勝之法,他不會交給社長,他也不會拋棄這些“無能的”下屬們
走吧,即使“在我的計劃里沒有這些人”,
走吧,即使我也做一名合同工,
帶著他們,去做一本新的、震驚世人的漫畫雜志。
如果不是醍醐打通了那個蛋糕店的電話,沒人知道,南部去求了從前的同事,一遍一遍交上他的成立新雜志的企劃。
新的辦公室、新的雜志、能夠引起轟動的好題材……一切都準備好了,但南部不在了。
南部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有理想,有抱負,業(yè)務能力強,正直,他是個好人,但是……
他愛漫畫,愛到分不清工作與生活,
如果他不把漫畫看得那么重要,他大可以一走了之,不受這夾板氣;
如果他能分清,他也可以應付著上班,圓滑地處理和所有人的關系,管他什么振興不振興,拿工資就好;
如果他不是愛漫畫到這種地步,他就沒有那么強烈的正義信條,裁員?又關他什么事?
如果……
但都沒有,他依然暴躁地、痛苦地活著,面對這一切,
在喝的大醉的那個夜晚,他被那個他一直挖苦的前任主編推下高樓,他舉著那個人負責的漫畫主角的招牌手勢跌落下去。
墜落中,他在想什么?
新雜志怎么辦?
編輯們怎么辦?
但,
他會不會在想:
“太好了……太好了……”
相較南部,醍醐雖然也熱愛漫畫,卻更清醒。
“掘洞之人,反墮其中”,如同程蝶衣入了虞姬的戲,“說好一輩子,少一天,一個時辰都不行”。這是南部的悲劇,但對時代而言呢?
他說,“要通過漫畫給無出頭之日的上班族們,給這些無用一族,傳達希望”;
他說,主編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提升銷量,而是要在做主編的每一天都要讓下屬感到做漫畫編輯是一件幸福的事。
網絡也好,手機也好,無論未來怎樣發(fā)展,紙媒如何衰落,也永遠有文字,漫畫無法取代的信念和情感。
——我一個人,心中的疼痛更甚于身體的疼痛。
——如果放棄的話我會后悔。我要去。
真的有南部編輯這樣的人嗎?
如果有,身處水藍色時代的,這個無用的我,很想謝謝他。
文/碳酸少女
6.8分。
輕推理作品。懸疑劇情只是劇本內容的一部分,篇幅較少,也不如第一季復雜,沖著懸疑片看的我自然有些失望。而且推理很弱,甚至不如說推理是為創(chuàng)作者想表達的主旨而服務的,只是劇情推進的工具而已。舉個例子,明明女主被神秘人威脅了+實習生還被神秘人推下樓了,明擺著南部的死是他殺啊,結果醍醐還反復推斷南部是自殺(就是為了接下來劇情反轉一下),明顯bug。再有,每集開頭關于幾十年前國鐵的案子,花那么大陣仗塑造驚悚氛圍,最后卻和當下案件沒有任何直接聯系(劇本強行拉為對照關系,其實很弱),作為推理劇的角度看這條線其實就比較故弄玄虛、強行注水了。
這劇很多支線和懸疑并無關系,是創(chuàng)作者想表達別的內容:關于漫畫,關于理想,關于職場,關于人際關系。這部分內容不能說完全不好,只是其中大部分不是我目前想看的,所以感覺拖沓,而且關于南部的人物刻畫過于煽情,能get到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達的點,可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最后強行完全洗白是不是過了點,其實個人覺得留點灰色,亦莊亦諧的人物更真實。
不過其中還是發(fā)現醍醐先生的一些金句,有所啟發(fā):
1.“不論有多熱愛漫畫,要知道漫畫編輯也只是一份工作?!薄@就是醍醐比南部更清醒、人格更健全的地方,哪怕是做著最鐘愛的理想工作,也與工作始終保持一份清醒的距離。同時醍醐也因此對下屬更寬容,不會因為下屬不擅長漫畫就視之為拖后腿者,會盡量安排可發(fā)揮其長處的工作。
而南部的遭遇,則多少應了某集的主題“掘洞之人,反墜其中”。
2.(轉自:不求上進的玉子)道出當前環(huán)境下,漫畫業(yè)為何凋敝:隨著網絡信息的發(fā)達,漫畫的對手是智能手機和網絡。人最喜歡的是自己,很多人想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尊敬。以前成名很困難,人只能模仿漫畫和書中的偉人和英雄,可是現在,社交網絡全盛期,人人輕易可以發(fā)聲,輕易可以獲得網絡的點贊,因此變成“小人物名人”。地鐵上再沒有人拿著漫畫書閱讀,都是低頭玩手機。(看來全世界都一樣~)
3,關于人際關系尤其是親密關系:
“有話想說卻不能說的關系,與其說是惡劣,實則已經結束了。我不是離婚了嘛,雖說離婚的原因是我們沒法再一起生活了,但在離婚前其實有段時間,我連話也不想和她說,我想這才是我和她離婚的主要原因。人啊,就是有聚有散的生物,我們不能害怕分別。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說不定能扭轉局面,如果還是不行的話,就放棄吧?!?/p>
案件迷離的魔力不如上一季,劇情大致分了兇案線與主編線,亮點在主編線的的編輯部成長故事,醍醐表現越來越沉穩(wěn),演員發(fā)揮也出色,盡管結局的風格和系列色調有偏差,反正我滿意。
第二季繼續(xù)以漫畫為信念之靈魂,以人性為溫暖之情懷,推動劇情的不斷翻轉,細膩的漫畫家大叔與執(zhí)著有故事的職業(yè)女性的奇妙組合依舊無懈可擊,看片尾似乎還會有第三季,且以女主父親的去世有關,這兩年難得的推理題材日劇佳作,期待下一季早日到來!
還是熟悉的味道!最近買了比利蝙蝠發(fā)現和浦澤直樹共同制作劇情的人就是長崎尚志,他還當過漫畫編輯,難怪對漫畫行業(yè)這么了解。這一季有關于“下山事件”“津山事件”的部分,真的很有趣。最后好感動,wowow一定要把這個系列的原著繼續(xù)拍下去??!本季最佳!P.S:洋片那段差點穿越去了暗芝居嘿嘿
最后與其說是反轉不如說是一輪強行洗白,落了俗套,但整體維持了第一季的質感,博學、雙商高、三觀正,還有比醍醐桑更適合做領導的嗎
不要把命丟掉啊…這一季的案件不復雜但是對于漫畫編輯這份工,刻畫得更出色了
我感覺這已經變成民俗推理了……
依舊質感炸裂
喜歡這種跟專業(yè)相關的推理劇
EP1 神並非死者的神 而是生者的神EP2 取劍之人 必被劍所滅EP3 掘洞之人 反墜其中EP4 你們要進窄門 通往滅亡之門很大且道路寬廣EP5 請與樂者同樂 與泣者同泣
掘洞之人,反墜其中。漫畫雜志把這個時代定義成了水藍色。
滿滿干貨,漫畫迷特別能get 到點的作品,比起第一部,追溯漫畫起源更為深入,漫畫就“鋤強扶弱的正義”!
居然有第二部,贊!
春日劇中水平最穩(wěn)的,漫畫和愛漫畫的人所帶來的感動,中二卻很熾熱啊~~真的太適合在春夏時節(jié)看了
相比于第一部以漫畫為引子,類似《白夜行》《地獄變》的黑色電影質感,第二部節(jié)奏和枝線安排有些散漫失控,更像是以“主編之死”展開的公民凱恩似的拼圖面面觀,通過生者的回憶還原毒舌又愛得深沉的漫畫主編,“水藍色”之謎就是漫畫改革夢想中的玫瑰花蕾。第一部側重于漫畫家和漫畫編輯互相成就的故事,貫穿了對黃金時期大師的推崇,漫畫技術演進科普,寫實風格“劇畫”的懷念等; 第二部的重點更像是有著死亡陰霾的《重版出來》,聚焦在漫畫雜志的革新和“初心”,主編和編輯們,雜志社和讀者的關系,人們喜歡漫畫英雄,因為那些每天擠地鐵被上司責罵的上班族從中收獲勇氣和疲憊生活不滅的夢想,找到兒時吃著麥芽糖看拉洋片的簡單快樂。零食和漫畫,正是這些“不必要”之物構成了人之為人的愛與自由。
劇情復雜度較第一季下降,但整體水準依然保持,進一步闡釋升華「漫畫」于娛樂之外的社會意義與道德功能,而漫畫編輯作為其守護者,在艱難中與作者的相守相望,共同成就一樁偉大的產業(yè);主觀鏡頭與前景遮擋鏡頭營造的偷窺感,延續(xù)懸疑風格;在尋訪中呈現的羅生門,勾勒出一個立體鮮明的人物形象。
溫情部分較多,懸疑推理偏弱,這點不如第一部平衡得好,最后兩集劇情推進得不錯但謎底比較泄氣
感覺水平沒有下降?。?!唯一覺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最后煽情的地方是不是多了點?但是還是很喜歡結局!我心目中的本季最佳!希望再來幾季,這個水準保持下去真的很好!
漫畫的歷史,漫畫人對于漫畫的熱愛,懸疑故事,幾條線完美的交織,最后落在這一季的主題“主編的條件”,銷量和作品固然重要,但是核心難道不是“人”嗎?
有時我會想日劇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即便在切入角度多元化的今日,日劇仍然承擔著一種可能,就是傳遞奇跡的可能,這份奇跡名叫: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也就是說,現實中稀缺或不太可能存活的美好,在日劇里它給你,即便你認為「虛假」,它也給你。
本季最佳種子選手,水準持平第一部,但案件本身稍微弱了點。這部在起承轉合的后兩個部分都行進地些許“勉強”,大致因為前面走了太多玄虛彎路,同時也因謎底簡單,詭計與反轉的設置更多是在人物立體化和情感抒發(fā)上發(fā)力。當然這也有好的方面——各色人文關懷穩(wěn)扎穩(wěn)打,最后幾擊著實有力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