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難民問題曾經(jīng)困擾了香港超過30年。90年代我還在商臺聽過“北漏洞拉”的宣傳語。影視中也多有此類題材,甚至蓋過了內(nèi)地逃港的題材。
南越的華僑眾多,很多都在西貢,統(tǒng)一前即使打仗生活也還不錯。最高時人口超過150萬。75年后越南排華,我一位老師也是那時候回歸祖國的,當時政府對他們很優(yōu)待,祖屋、田地什么的都有劃分。如今越南只有80多萬華人。
整個劇情有點趕,周潤發(fā)與鐘楚紅的感情線沒多少鋪墊,來得太突然,卻又太轟烈。倒是繆騫人和周潤發(fā)的筆友之交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很真實,筆友,80年代很流行的,鄉(xiāng)下的中學生都熱衷,90年代依然有,當然也有了CALL友、電話交友,2000年前后開始了網(wǎng)友時代,寫郵件交流也很流行,哈,曾經(jīng)交過一位讀美術(shù)的網(wǎng)友,到最后都沒有見過面,最終無疾而終。但筆友真的是能帶給人精神動力的,所以周潤發(fā)的筆友線很合情合理。
唐人街生涯還不夠黑幫片,當然那時候香港也還沒有黑幫片,只是學好萊塢黑幫片的初段。
九江雙蒸酒。羅烈愛喝。是不是編劇張堅庭喜歡喝,把它加到了羅烈身上?
紅姑是真的美。《碧水寒山奪命金》看的投影當年,但只記得劉松仁,還有雨雨雨,對紅姑真沒多少印象。
但我還是選繆騫人。
個人覺得比《投奔怒?!泛每础N乃囆詣t是《投》強。
許鞍華導演的早期作品,小鮮肉其實的發(fā)哥和鐘楚紅聯(lián)手之作,發(fā)哥年輕時也演過邋遢的小角色啊。倒是邵氏的老片子總是有老臉羅烈出現(xiàn),不管是武俠片還是現(xiàn)代片,殺手阿三,這個被他塑造出來的形象也很讓人回味,整日醉酒,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但說到底,又是一部有情有義的電影,老港片似乎一直信奉這樣的理念,與內(nèi)地片不同,不論對錯,不問生死,總是將情義放在第一位,說過的話,就要用一輩子去承諾。
胡越的故事.The.Story.of.Woo.Viet.1981.FRA.BluRay.x265.10bit.2Audio.mkv
越南華僑胡越接受筆友李立君的勸說,辦了出國去菲律賓的假護照,終至菲律賓的唐人街,卻發(fā)現(xiàn)當?shù)夭⒉惶健.數(shù)氐仡^蛇鐘先生殺人無眼,命令部下阿三殺死了不少菲律賓唐人街的任務。期間有名譽利益的沖突,也有權(quán)力藝術(shù)的交換,而最后胡越在阿三的指引之下離開菲律賓,成全將來似有可無的美國唐人街夢。
不諧和的生命,刀槍無眼,社會爆發(fā)思想邏輯和現(xiàn)實意識形態(tài)的病癥,唯有通過毫不拖泥帶水的戲碼成全一腔熱血。點燃期間的是被逼迫成熟的青澀,也是叢林法則所需要的騙術(shù)與計謀。越南城池的淪陷以及灰暗的癥候讓胡越一早認清了現(xiàn)實,接受李立君的勸說就是其意欲掌握急急如律令的所向往的新生活。胡越也殺過人,殺過越共特工,心靈的鞭笞成為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社會常態(tài),頃刻縱橫之間,生活的逼仄致使其漂泊生涯的倒塌,許鞍華的敘事正是亂中出靜,有一種暴力美學以及強度縱深的美感。
沈青是和胡越共同冒充日本人拿到假護照的難友,他們之間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愫,然而宿命的迸發(fā)不過是一場沙沙作響的荼毒和緬懷,當他們先后來到菲律賓唐人街的時候,地頭蛇卻要胡越出錢為沈青贖身。沈青被逼迫占有,之后她把一腔的情欲和孤獨撒落在胡越的身上,激烈的親吻更體現(xiàn)出亂之后的悲戚和蒼涼。
地頭蛇鐘先生的手下阿三,也是翻滾在茫茫無稽崖之上掙命之人,他雖然被迫幫鐘先生殺害不少人,但他面對一些手無縛雞之力之人卻有著不忍和悲憫。他說他的一年復一年根本沒想過女人,而他渴慕思戀的是他那已亡故的母親。這個人物承擔了太多的清晰政治的價值趨向,也是亂世中以哀傷刻寫孤獨姿態(tài)的,不得不為之的在場者和局內(nèi)人。
在胡越意欲離開菲律賓唐人街,和沈青一同共赴美國的時刻,發(fā)生了一場宿命暗換的槍戰(zhàn)戲。由于胡越的睿智搶占了先機,在成功逃離之后卻發(fā)現(xiàn)沈青業(yè)已淪為縱深政治的獻祭。在船上,暮光藹藹,就像影片伊始無助的母親——無奈中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入深沉無望的大海之間的時刻,胡越將被槍殺的沈青遺體放入消滅人尸身的海洋,胡越的眼神中充滿了綺思和情感的斑駁陸離,人生的殺伐決斷的權(quán)力有的時候顯得荒誕和乏力。
胡越給李立君去信,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偷渡到美國。混亂的塵世夾雜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噼里啪啦,尚未抹去胡越的精神俊朗和干練飄逸。人生的無奈是傷離別,然而唯有情欲的釋放純粹的觀照才能得以交織更為深層次的共情。亂中出靜,導演的心態(tài)趨向于無極的荒涼,然而正是荒涼戰(zhàn)勝了原本的惶恐,面對生命無法以逸待勞,價值的觀感在于英姿颯爽中的綿密與命運的思考載體。
這部電影,是一部講述著海外華人流亡的故事,是30出頭的許鞍華的大作,獲得1982年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
電影的男主角是位越南華裔,叫胡越(周潤發(fā)飾演)——借臺詞對這個名字的評價“又胡又越,一看就非我中華”。
這位越南華裔的命運,像極了所有在大環(huán)境下無處可逃的人的悲劇。
越戰(zhàn)結(jié)束后,胡越隨著百萬越南難民,流亡至香港,對于混在越南難民中的越共,特工發(fā)現(xiàn)后會秘密殺害。當胡越反殺將他視作越共的特工后,胡越在筆友(繆騫人)的幫助下,找到蛇頭幫忙辦假護照偷渡去美國。
片中的周潤發(fā)非常年輕,和英雄本色中的周潤發(fā)比起來,簡直像是個高中生。然而此時的周潤發(fā)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驚人的光芒。周潤發(fā)反殺特工的戲是電影上半段的重中之重。胡越是一個上過越戰(zhàn)的人,反殺的場景簡單到令人窒息,一條鐵絲,一條竹簽,幾秒鐘的鏡頭,特工就死了,胡越也在這一刻,下定了繼續(xù)流亡的決心。
辦護照時,胡越認識與他相同命運的沈青(鐘楚紅),兩人希望能夠未來一起去美國。此時的鐘楚紅只有20歲,完全不像《縱橫四海》中,艷光四射的女明星,據(jù)說鐘楚紅是靠這部電影嶄露頭角的,而正是這種青澀和質(zhì)樸,使得電影結(jié)尾的悲劇看起來更加富有底層世界的壓抑感。
胡越、沈青等人隨蛇頭在菲律賓轉(zhuǎn)機等待去美國時,沈青及其他幾個女孩被蛇頭秘密帶走。為找到沈青,胡越放棄赴美良機,最終在菲律賓唐人街一酒吧尋到沈青。為了履行許下的要將沈青照顧的諾言,胡越答應酒吧老板鐘仁(金彪)替他做殺手,并因之與另一殺手阿三(羅烈)結(jié)成兄弟。
羅烈的銀幕形象非常之多,從六十年代末的青年俠客,到七十年代邵氏電影中的個性反派,像這樣悲愴嚴肅的角色,實在是罕見。羅烈飾演的阿三有著兩撇小胡子,整天醉生夢死,幫鐘老板干著刀口上的買賣。阿三和胡越在片中互為鏡像,阿三和胡越一樣,是一個沒有身份,在外流亡的中國人。不過他和胡越的差別是,他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
胡越問他去不去美國的唐人街?他說他要醉死在菲律賓的唐人街。他的人生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他一年中一次女人都沒有想過,除了他老媽。胡越問他為什么不想去美國的唐人街?他說他沒有身份,他不想“從一個唐人街到另一個唐人街”。
鐘生讓阿三和胡越去干綁架的買賣,阿三本來是不想做的,但為了湊錢讓胡越去美國,他也做了。
可惜,鐘生不想放走胡越和沈青,為了去美國,胡越殺了鐘生和他的手下,可惜,沈青死了,阿三也死了。
電影的結(jié)局,是胡越把沈青的尸體從船上拋下,電影的畫外音,是胡越寄去香港的信:
“立君,我是胡越。我和我的搭檔,還有那個女孩,明天就要離開菲律賓,用難民的身份,到班丹島去。我的搭檔本來不愿意離開,他說他要醉死在菲律賓的唐人街,可現(xiàn)在的情形逼得他非走不可,他說,他只好準備醉死在美國的唐人街了。那個女孩比我們樂觀得多,她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去到美國,而且會永遠居留下來。她已經(jīng)在計劃,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廚房,她要燒越南菜給我們吃。我們還決定到了美國后,要把香港難民營的那個小男孩也接過去,我們要自己收養(yǎng)他。我要靠著這些希望,走完我的旅程?!?/p>
盡管沈青死了,阿三也死了,胡越仍然沒有停止流亡。
胡越從越南流亡到香港,從香港流亡到菲律賓,又踏上了從菲律賓流亡美國之路。
百年華人史,又何嘗不是一部流亡史呢?!
大清亡了,跑租界
軍閥來了,跑租界
日本鬼子來了,跑租界
國民黨回來清算漢奸了,跑香港
49年了,租界沒了!跑香港
60年了,跑香港
……
這部電影的描述手法現(xiàn)在來看有點不如人意,有些地方看起來有些突兀。但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有著香港電影當時缺乏的真實感,此片是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第一部,編劇張堅庭獲得第一屆香港金像獎編劇獎,不過劇本實際上是經(jīng)過邱剛健改編的。邱剛健沒有改故事的大綱,只改了人物大綱與故事細節(jié),而此片也是邱剛健與許鞍華的結(jié)緣之作,為許鞍華執(zhí)導生涯的高光之作,也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高光,越南三部曲第二部《投奔怒?!?,展開了序曲。
《胡越的故事》我在港臺(指香港電臺——編者注)時已經(jīng)提出過,要去美國取景,又要拍上好幾集,張敏儀說一句“有沒搞錯,港臺哪里有錢去美國呀”,于是就沒拍。但是這個故事我記得很清楚,在提議拍《瘋劫》時,同時提過這個題材,不過老板一聽到要去美國唐人街取景,就說害怕,因為投資第一部戲,規(guī)模要小,而且那時很少人出國拍戲,所以唯有暫時放下。
拍完《撞到正》 后,有人找我拍戲,我找了張堅庭寫劇本。張堅庭聽我講了好多故事,他又講了些故事,但大家都沒感覺,直到我講這個故事他就有感覺,于是我們便繼續(xù)去做,但是老板說不去美國唐人街行不行,改為到東南亞唐人街拍攝,我接受了。老板和菲律賓當?shù)赜猩鈦硗?,熟悉當?shù)厍闆r,所以叫我們到當?shù)靥迫私忠暡煲幌拢移婀值貑?,菲律賓有唐人街嗎?他說有,當然有啦!于是就出發(fā)去菲律賓。
人人都贊張堅庭的劇本好??婒q人說看完劇本才決定接不接戲,一看完就即刻答應,但是我一直都覺得劇本不太好,我想原因是我和張堅庭談不攏,我和他不在一個溝通層面,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太順暢。我好苦惱,因為那時我同張堅庭是好友,他很撐我,但寫出來的劇本不合我意思。拍到一半,我說死了死了,前面那些情節(jié)我還可以勉強搞定,拍到菲律賓的戲份,我覺得行不通,但又不敢改刷本,因為我不曉得改劇本,根本不知從何改起。
我在金馬獎頒獎禮碰到火雞(鐘志文),他看過劇本之后說這個劇本有問題,龍其是菲律賓那些戲,叫我盡快找個人來改寫,因為我馬上就要去菲律賓拍攝??梢哉艺l改呢? 我毫無頭緒,試過問Joyce,她看過劇本,但是沒答應,說她正忙,加上我和Joyce關(guān)系不大好,因為她總是不準時交劇本,搞得我好煩。結(jié)果,仍然是沒人幫我改劇本。
忽然我想起自己在理發(fā)店看過邱網(wǎng)健的劇本《大決斗》,是他幫張徹寫的;劇本同那套戲我都看過,覺得那個劇本好過那套戲,因為劇本很有時代感,但搬到銀幕上,這份時代感就盡失。剛巧在金馬獎頒獎禮又遇見邱剛健。我問焦姣要他的電話,然后打電話請他幫我改一改那個劇本。我說我覺得那個劇本很有問題,但不曉得修改,或者他可講給我聽怎么改,然后我叫張堅庭再寫…他立刻由臺灣飛來,看完劇本之后很認真地同我講,這個劇本不差,但他可以幫我改一改,幾天內(nèi)就可以完稿。于是,他由菲律賓一段開始重寫,而我就要同張堅庭交代,好尷尬!
我感到整件事對張堅庭好傷,他努力寫劇本,然后我叫人從頭寫過,我只可以同他講,解釋我根本拍不下去,即使香港的部分有很多場,我拍了都剪去不用。他后來也明白,他說我要拍好,便一定要做到我要的,沒辦法!結(jié)果我同張堅庭商量,他署名編劇,邱剛健署名劇本審閱還是劇本顧問之類的。其實由菲律賓開始是邱剛健寫的,但那些情節(jié)完全是我和張堅庭聊出來的,有些場景只有細節(jié),如人妖那場,邱剛健將之擴大成一場戲。邱剛健的劇本很合意,但是最后我沒錢拍,因為他寫得很長,同時很復雜。本來菲律賓的戲只占一半,他越改越長,變成四分之三,最少三分之二。我們逼著在原本時間內(nèi)拍完所有菲律賓的戲,所以拍得比較粗。至于周潤發(fā),我在電視合時已經(jīng)想跟他合作,很欣賞他,可惜,未想到好的故事。后來想到越南難民,覺得他最適合這角色,跟他說時他很興奮。
繆騫人本來的角色由鄭裕玲演,但是價錢談不攏。鐘楚紅的角色原先屬意陳玉蓮,但是她死都不省,說不肯同發(fā)仔一起在銀幕前現(xiàn)身說法,于是只好找新人,找到鐘楚紅,人人贊好,所以便決定了。我比較喜歡陳玉蓮,因為我覺得她的樣子慘苦些,而鐘楚紅的樣子太福氣了。
我打算這部戲可以像B級片那樣拍。B級片即是類型片,其實那時我不太清楚類型片為何物,印象中就是小時候所看的槍戰(zhàn)片,不太像真的,就是假假的,總之有情節(jié)就可以,就是情節(jié)動人,不用場景真實,否則《胡越的故事》后面的槍戰(zhàn)、巷戰(zhàn),可以搞到很大動靜!好像好菜塢電影,好菜塢電影大都是類型片,但是我只想拍便宜些的。
如果你接觸過越南難民,你就知道他們匪夷所思的經(jīng)歷原來千真萬確,所以我可以夸張一點,又可以很寫實。菲律賓又是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地方,我去那里第一次做資料搜集,發(fā)覺可以將他們黨派的情節(jié)放進電影中去,可以將聽來的傳聞流言、不知真假的東西都放進去。其實去菲律賓好過去美國,因為香港人比較熱悉美國,但是哪個知道菲律賓發(fā)生什么事,尤其是菲律賓唐人街?
《胡越的故事》 在構(gòu)思時是很壓抑的戲,感覺好像無顏色的紀錄片,但是后來看中的場景色彩又很豐富,所以就很混雜,變成沒有一個特別的樣子,我希望至少有個一致的調(diào)子,但我估計區(qū)丁平(美術(shù)指導)認為這套戲沒顏色,要加一點上去,所以整個戲變成好多顏色,但我覺得無關(guān)緊要。黃仲標(攝影)幫了我很大忙。基本上個個攝影都幫了我,至少好合作。這套戲不是阿標的專長,他比較擅長靜態(tài)及靚的電影,而《胡越的故事》基本上是不漂亮的電影。
《胡越的故事》不是一部演技戲,我頭三部電影都不是演員戲?!秲A城之戀》才是演員戲,所以我拍得不好。頭三部電影都是用情節(jié)、懸疑、趣味,一路推進劇情,演員發(fā)揮的機會不大?!秲A城之戀》則完全靠演員的節(jié)奏,同他們對角色的掌握,我駕馭不了,覺得好悶。
在頭三部電影中,演員只是劇情之下一個被動元素,有個情節(jié),他們的關(guān)系反而不大要緊,差不多都是被人追殺。演員只要選得適合,由他們自然地演,做些恰如其分的動作,就可以了。講到選演員,我總是很后悔。《瘋劫》里趙雅芝的角色,其實我一直都想找林青霞演,但她不肯。第二套沒遺憾?!逗降墓适隆穭t想找陳玉蓮做,但是她也可能做得不及現(xiàn)在的好,不知道啦。
《胡越的故事》題材和人物都好,但是我拍戲時遇到太多事,中間又臨時改劇本,心理上有很多起起落落,和太多人事的挫折,我也覺得很抱歉,又要同人道歉……搞到很煩,很累。
剪接時基本上是刪減。后面部分拍得很長。前面就拍了四十五分鐘,剪到只剩下二十分鐘。后面拍了七十分鐘,結(jié)尾都剪掉。本來是胡越出海到巴丹島,被一個殺手發(fā)現(xiàn)并殺死他,但其他人認為不好,嫌太長,所以便在出海一段完結(jié)。我拍完戲后,發(fā)覺前面同后面的調(diào)子不統(tǒng)一,所以我在剪接時,將前面好多戲剪去。后面有些地方也拍得不太好,如動作不夠燦爛。
我對《胡越的故事》的感覺好像《阿金》,拍到后段,不理那么多,剪完算數(shù),總之不是大難看就算了。我自己又不好,喜歡試一些不受控制的有挑戰(zhàn)的情況,到搞不成時,又喊打喊殺…...我不喜歡萬事俱備,喜歡說去就去,搏一搏,到時演員提供一些靈感,現(xiàn)場又有一些,或者最后才剪好整部戲。結(jié)果有時奏效有時不奏效,行就阿彌陀佛,不行就大吵大鬧,早知準備好些云云,但其實我知道自己不會準備得好。
訪問于1996年5月
還不錯
看的粵語錄像帶版。
許導總是擅長把傳奇性的故事拍得文學性,嗯,也就是寡淡平實。紅姑這時還看著不像紅姑,而發(fā)哥的上唇已經(jīng)有波折,不作狠相的演一個狠人
從越南到香港再到菲律賓,一路漂泊。 周潤發(fā)、繆騫人、鐘楚紅,那時都年輕
新浪潮片就是香港左翼青年們用他們的英式教育下的頭腦解讀政治和世界,越南也好中國內(nèi)地也好,都是他們以為的樣子。畫質(zhì)真需要修復了。
我真的是看不了這樣邏輯未成熟的早前港片了
越南三部曲,從越南到香港到菲律賓,難民+黑幫,投奔怒海雛形。監(jiān)制泰迪羅賓,導演許鞍華,副導關(guān)錦鵬,編劇張堅庭,攝影黃仲標,美指區(qū)丁平,動指程小東,再加上發(fā)哥為首的眾主演,日后牛逼了一群人。王穎老婆繆騫人那時比尚且稚嫩的紅姑有韻味
我到了唐人街,不過是菲律賓的,不是美國的。我想不管我在哪情況都差不多,因為我沒有身份。
★★★☆
故事告訴我們無良的菲律賓華僑····哈哈
之前似乎又寫錯一個評論,這部才是紅姑的處女作。。。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男演員身上似乎都自帶浪子氣質(zhì),周潤發(fā)、梁家輝、梁朝偉...即使是看起來文質(zhì)彬彬的張國榮,也能演來不羈放縱的阿飛;而受政治、文化、地緣等因素影響的香港影人處理這種題材來的確有著先天優(yōu)勢,這一點內(nèi)地第六代曾試圖模仿過,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的,絕大部分都走上了不中不洋的道路。
許鞍華第三彈,25歲的周潤發(fā),20歲的鐘楚紅,22歲的繆騫人。胡越寫給立君的信,永遠是彼端的生活。
電影講一對難民情侶從香港流落到菲律賓“唐人街”卻依然無法自己掌握命運的悲劇故事,并獲得了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這是周潤發(fā)與鐘楚紅合作的第一部電影,這時候他們倆都未成名,銀幕上周與鐘十分登對,此后一連合作七部電影。盡管他們一生陰差陽錯并沒能湊到一起,但也因為這部戲結(jié)緣,成為銀幕外最好的朋友,現(xiàn)在回首看兩個人第一次合作的電影,別有味道。
人命比紙薄,縱使沒有《投奔怒?!穪淼么髿?,但真的好悲情。PS:鍾楚紅差點沒認出來…
這部片,繆騫人真是美啊。許導本不想拍成drama,想拍類型片,而旅館里兩女一男那場好drama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紅姑那時還青澀,夠不上繆騫人的韻味。喜歡泰迪羅賓《這是愛》,自《教父》后,水箱藏槍,一用再用。幕后班底亮瞎眼了。
★★★☆ 雖無越戰(zhàn)畫面,卻滿是戰(zhàn)後的創(chuàng)傷,是漂泊,是亡命,是渴望,是無望,雖然最終還是套了一個黑幫片的殼,不過骨子裡始終是對混亂時代下小人物命運的關(guān)注。
“為了個女人你連美國都不去了嗎?!”……很遺憾,觀感不佳。想要引入所謂大時代背景,可受限于歷史視角以及港影戲說感過重而顯得浮皮潦草;小故事的部分,無論是三角戀情還是動作驚悚,都沒有表現(xiàn)出較成熟的導演水準。特別是后者。看在發(fā)哥紅姑(可她演的并不好)風華正茂的面子上,勉強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