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我自己買了漫畫,大概在2月份的時候看到改編的消息,一直到完結(jié)幾乎每天看著劇組和演員發(fā)視頻照片,也讀了相當(dāng)多的采訪分享幕后,對這部劇可謂感情深厚。但是在國內(nèi)非常冷門到?jīng)]什么人看,以至于最后真的是我一個人把字幕翻譯完。
本不想寫什么感想,里面的道理或者是一些片段我覺得也只有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人也才有這樣的感受。不過如今完結(jié)了,我自己也想整理一下,那就大致寫到哪兒算哪兒吧。
原作是在『FEEL YOUNG』連載中的同名漫畫。某天我在推特上聽到原作老師岡崎真里的音頻播客,大概講了一下她的生平,她和女主千春一樣,最初對吃飯不感興趣,后來在給孩子做飯后才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接受吃飯的樂趣。能看出劇中的食物其實也是想盡辦法的把它做的有趣
我也想起我身邊一些不愛吃飯的朋友好像也是對這種動手系列格外感興趣。
為什么翻譯為喧囂飯,かしましい在日語里是喧囂吵鬧的意思,并且這部一開始的宣傳就是強調(diào)大家坐在一起熱熱鬧鬧開心開開心的吃飯。很多地方把它翻譯成點心飯,其實是錯誤的,這劇跟點心沒有任何關(guān)系,也不是原作老師的本意。
翻譯時也挺有意思的,這部的人物在對話時基本沒有用敬語,在加上還有個關(guān)西話,有很多口頭詞,對于了解日本人說話還是挺有幫助的,為了明白劇中的前后文,也查了很多資料,比如英治說的竿姉妹。
這部劇小眾的地方在哪里。
首先基調(diào)比較生活化,偶爾摻雜了一點戲劇性,其實也是劇組刻意呈現(xiàn)出的,鏡頭經(jīng)常是一個景別兩三分鐘,著重想展示人物平時生活的部分。這就導(dǎo)致這部劇大部分時間沒有特別高潮的地方。
其次雖然作為一部對話劇,但是對話中的一些金句或者是片段,通常在沒有前因后果的情況下展開,你不知道這里這個人為什么這么想,沒有人物的心聲。
就像中村為什么旅行結(jié)束后要半夜跟英治打電話,英治喜歡的榮太郎在拍他時心里想的什么,這些都沒有呈現(xiàn)。這讓觀眾并不是很好代入到主角的情緒,甚至?xí)X得看這集跟不看這集沒什么區(qū)別。
要說不滿意也是有的。
漫畫里在體現(xiàn)這些情緒時更為具體和細(xì)致,尤其是一些人物的特寫,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在改編前我一直以為它會是一集一頓飯一個故事的形式(實際上一集里起碼是3個個小故事的疊加)。
因為按照普通電視劇的套路,其實里面的東西可以展開講很多,尤其是英治這個LGBT的角色,可以給些筆墨描寫社會對于他的強壓和自己的掙扎,但是劇里改編時卻把這些都隱藏了,甚至gay這個詞在簡介中寫的都很隱晦,放大了三人在一起的熱鬧,那些痛苦與不安也只是輕描淡寫的掠過(這也算女編劇的一個缺點)
尤其是第5集里英治在病床上,與住院的大叔間的對話對于他個人是非常意義重大的轉(zhuǎn)變,也有特別多的獨白去鋪墊講他停滯不前的工作,對于未來的迷茫。到了劇中只給了3秒的鏡頭就切掉了。
當(dāng)然也是因為這部劇兩個導(dǎo)演的風(fēng)格各不相同。
我個人更喜歡福田桃子導(dǎo)演的3,4,6,7集。她導(dǎo)演這幾集整體的氣氛特別歡快。也為英治這個角色設(shè)置了漫畫和劇本中都沒有的兩場戲,一場是跌倒后與男友分手,一場是向喜歡的人告白。
殺青后,福田導(dǎo)演曾哭著對鹽野瑛久說,非常對不起在我導(dǎo)演的戲中,還讓角色最后變得孤獨了。
對于倉悠貴的認(rèn)知一直都是電影感的憂郁少年形象,這次一反常態(tài)剪了短發(fā)演了一個非常開朗可愛的感覺,一直到最后一集爆發(fā)的演技,突然變快的語速,讓我感覺到啊果然是他。這一段也是漫畫沒有的,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情侶吵架。它的意義不亞于《言葉之庭》最后的三分鐘。當(dāng)你覺得不行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人接受你的所有,這就是愛帶給人的希望吧
說說角色。
其實三個人比較有共性,雖然性格表現(xiàn)不太相同但他們本質(zhì)都是溫柔的人,劇中探討了理想的男人形象,看上去有男子氣概但又不是那么大男子主義。理想的人的形象應(yīng)該是男女兼具的感覺。包括距離也是這樣,想靠近時就在身邊陪著,不想時又有獨立的自己。而朋友這時候是比家人和戀人更適合的存在。
28歲是個絕妙的年齡。從美大畢業(yè),進入社會5年。褪去了青澀與尖銳,差不多該開始考慮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和人生了。
就在這時,無論是工作和生活,巨大災(zāi)難降臨到了他們身上。在一片黑暗中,看到有人輕輕站在旁邊,像光芒一樣。靜靜聽你傾訴煩惱。這部電視劇描繪的可以說是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一次的稍微休息一下,積蓄力量的時刻。
而在這部故事中,做飯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千春雖然喜歡做飯,但那是因為中村和英治喜歡吃。 “一個人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感覺不一樣。在便利店總是買垃圾食品。就像懲罰自己一樣?!?/p>
千春一直責(zé)備沒能陪在自殺的富生身邊。英治和中村也不例外。雖然嘴上不說,但在他們心中一定有個無聲又堅定的紐帶——“絕對不能有第二個富生”,所以他們以葬禮為契機,每天都在一起吃飯。“做飯”也是一種關(guān)系性的表達。
這種關(guān)系并不只是與他人,同時也是與自己的關(guān)系。三個笨拙的人輕輕地推著對方的背,解開他們糾纏的 "自我意識"。 正是因為三人之間恰到好處的關(guān)系,在良好的距離感和同情心的介入下,千春、中村和英治面對自己,決定向前走。
不必強迫自己去笑。 不必成為你應(yīng)該成為的人。 只要做你自己。 在與同伴的對話中,慢慢地建立出一個新的 獨立的自己 。
當(dāng)然這種陪伴并不是永遠(yuǎn)的,也正因為不是永遠(yuǎn)所以才讓人珍惜,雛鳥最終也將重振羽翼飛翔。
不過我依舊期待他們會重聚
第一集看了十分鐘果斷棄
feel young系漫改 感受到這個不太富裕的劇組的努力 單純吃飯場景女主還能應(yīng)付 一走心的部分演技真的不夠用 不過并沒有太在意這些 因為雖然大家各有各的心事 但只要好好吃飯吃好吃的 一定有活下去的動力
看了一集,還行,觀望中。因為看了另一個劇知道鹽野瑛久。第二集講瑛久和那個丑男,竟然是被推到的,太無語了。第三集講OL那個被男朋友分手,都快結(jié)婚了,被告知對方的女朋友懷孕了,這是什么無語的男人。第四集丑男又出現(xiàn)了。
阿醬終于演料理的劇了,這部竟然還有白石隼也。。都是熟人
這個飯,確實是“點心”了,還不如翻譯成喧囂飯,三個人每天強制social分享心事更符合主題呢
成海璃子仍在演戲確認(rèn)
證明我看了
1話棄。
??yine...2個姐妹1個g?y…搭伙吃飯過家家…同樣3人搭這樣開開心心多好嘛…
在社會摸爬滾打一些年才能感受到這部劇的治愈。是一部對話劇,并不太注重做飯的過程,而是在朋友面前攤開人生的煩惱再輕輕合上,成年人之間都是懷著各自的情緒,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所以快樂地在一起分享,能享受當(dāng)下就好。
Ep02棄。就挺精心設(shè)計的那種工業(yè)治愈劇,好在食物場景拍攝的不錯,阿醬前史的幾場戲幻視十年前的《不求上進的玉子》。
不懂,看不懂,可以吃得像樣點的飯嗎。(不是指劇里的美食,是指劇情
觀眾:求求你,我想看個故事。男女主角三人:好吧,再做三道菜。
還蠻治愈的,食物看起來也很好吃
なんか羨ましいなあ??
虛假的人物,浮夸的對話,腐爛的雞湯。請編劇在幻想自己是大文豪之前,先搞懂一件事,那就是人是應(yīng)該說人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