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變態(tài)年年有 今年特別多
奧斯卡提名看了幾部,《消失的愛人》《爆裂鼓手》,還有這部《夜行者》,然后我就發(fā)現(xiàn)了宇宙真理:它們講的都是變態(tài)的故事?!断У膼廴恕肥莻€變態(tài)媳婦,《爆裂鼓手》是個變態(tài)老師,《夜行者》則是個變態(tài)“記者”。
恰好,前幾天剛看了最新一期的《人物》,其中除了那篇驚艷的《驚惶龐麥郎》之外,就是那篇《江湖爆料人》的文章最吸引人。那篇文章的主人公和本片一樣,都是一個以突發(fā)性都市新聞為銷售內(nèi)容的自由記者,那篇文章的重點集中在江湖爆料人的江湖上,他們的生活多么艱辛、競爭多么激烈?!兑剐姓摺芬蔡岬竭@些東西,但重點不在于此,而在于吉倫哈爾是個多么獨特而變態(tài)的存在。
這個職業(yè),做著記者的工作,卻沒有記者的待遇,也可以說是分工細化的結果。它是360行之外的新興產(chǎn)業(yè),替記者深入最殘酷的現(xiàn)場,讓觀眾滿足最陰暗的欲望。在這個故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多數(shù)死了或失敗了,比如那個尊重職業(yè)道德的電視臺工作人員,那些盡職的警察,以及想找個工作好好干的印度阿三;而那些壞人都成功了,比如男主、女主。所以說,這是一個黑暗的故事,是一個夜行而見不得光的成功故事。
把它和另外那兩部電影相比較,會有一些很好玩的對比。變態(tài)媳婦、變態(tài)老師、變態(tài)記者,都是偏執(zhí)狂,在這個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的世界,他們都在某種意義上成功了:成功地殺了人,成功地毀了又成就了一個樂手,成功地成了“企業(yè)家”。他們身上都體現(xiàn)了成功的原罪的一個側面,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變態(tài)演繹版本,他們的變態(tài)與成功都可以類推到企業(yè)家、政治家、藝術家身上,具有某種共同的特性。
在這個夜景占據(jù)主導的電影中,蕭條的洛杉磯顯得迷離而魅惑,在吉倫哈爾的臉上,同樣彌漫著這種感覺。在電視臺,吉倫哈爾對著背景墻說:“它在電視上看著如此真實?!钡鋵嵥皇且环嫛N覀兺高^屏幕看到的內(nèi)容,都不是真實的,而是經(jīng)過剪輯、取舍、處理的,是可以被觀賞的藝術,而那些沒有經(jīng)過剪輯、取舍、處理的真實,則顯得如此殘酷血腥,如男主的出生入死,如女主的曲意逢迎。
這是一個街頭小混混變成企業(yè)大咖的神奇故事,他舍棄的道德,正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在每一個毛孔都充滿血腥的原始積累階段,越過道德逼近法律之間的獨木橋是所有努力拼搏的人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有人墜落,有人迷失,有人成功走過。
這部電影的情節(jié)推進不太符合類型片的標準設置,但起承轉(zhuǎn)合都自有邏輯。這個劇本的牛逼之處在于男主的轉(zhuǎn)變源于自身性格和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促進,他一開始就不是個好人,但絕不是變態(tài),是他自己和周圍的人一起把他變成了變態(tài)。他可以自我辯解是社會將他變成了這個樣子,他絕不認為自己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反而是一個歷盡艱難走上成功的勵志典型。
這個主人公,讓我數(shù)次想起自己經(jīng)歷過的老板們,他們都擅長畫餅與激情,并堅信自己很牛逼并將繼續(xù)牛逼下去,他們的偏執(zhí)與任性是其個人魅力最大的光環(huán),也是一葉障目的最大悲劇之源。
當然,沒人希望自己也攤上一個這樣的老板。
2 ) 歪評 666的成功之道
我也俗一把,就這部電影說說成功之道。
1:混的差也要具備基本技能。
a:話說,主人公是一位靠剪電線、偷井蓋、小偷小摸生存的有志青年,一直想要走進主流,卻不被社會接受,他具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網(wǎng)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其中包括管理,信息處理等等,這為后來的劇情做了很好的背書。主人公混的雖然差,但是他的長處是明顯的,執(zhí)行力極強,極有韌性,關鍵是他偷盜技術爐火純青,對銷贓市場了解極深,擅長討價還價,開的一手好車,對上網(wǎng)也是輕車熟路。
e:當下可以被歸類為基本技能的有:精通網(wǎng)絡,擅長和人打交道,當然你擅長和狗打交道也會對人際有加分,會開車,了解錢的來龍去脈。
2:機遇無處不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b:一場交通世故,讓他第一次接觸到新聞行當,某個時間點,他運用他變態(tài)的小腦子合計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行也許是自己的一條路。
這里要說說為什么小偷適合做這行呢?小偷善于觀察別人,而且善于偷偷觀察別人,更加分的是小偷的視角往往是一般人的視覺死角,而這個死角用一個爛大街的詞來形容就是這邊風景獨好。不僅如此,他這個小偷也是上夜班的,生物鐘這類習慣問題是很要命的,多少夫妻因為生物鐘不合離婚,說多了都是淚。最關鍵的一點,小偷是了解這個世界的黑暗面的,他后來到電視臺對女主角說自己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強,其實最根本的一點是他了解這個世界的惡是如何運作的。
e:把機遇經(jīng)營成際遇是件需要動腦的事情,印度某大拿說的好,認識你自己。自知乃一切正路之始。
3:摸著石頭過河,走有個人特色的發(fā)財之路。
c:執(zhí)行力強有什么好處,就是想法很快就變現(xiàn)實,小伙廢話不多說,估了估做這行的入門裝備的價值就運用嫻熟的偷盜技術拿到了啟動資金,其實向人借錢的風險和偷東西差不多,向人借錢很有可能失去朋友,偷東西被抓除了被警察虐一頓,無非就是讓周遭的人看不起,仔細想想,其實我在扯淡。接下來就是主人公暴風般的成長,幾個案例做下來,他已經(jīng)窺得奧義,接下來他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想用空手套白狼的招數(shù)雇傭一個走投無路的人,擴大自己的經(jīng)營規(guī)模,分擔自己的壓力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使得效率最大化。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殘酷,人吃人的方式是花樣百出的,一個剛摸到繩子還沒脫坑的人居然敢雇傭人,這也是抓住了人的弱點,最底層的人什么都愿意做,因為走投無路,中產(chǎn)的人愿意冒險,因為后有退路,高端的人回歸本我,怕病怕死愛胴體,這都是門,一推就進。
e:成功奧義,評估,行動,整合,分工,管理。你把mba的書翻爛了,講的也就是這些事,你要是深諳人性,真比看書學習有用,人家美女都自信回頭了,你還揮手道別,這不是扯么,沖上去釘在墻上強吻才是正確節(jié)奏好么!
4:示弱與示威。了解自己之后,要了解他人。
d:小伙和女主角的關系發(fā)展的極為戲劇化,也極為現(xiàn)實。小伙不單單為了錢在做,他有夢,他不但有夢,還有套路,他研究業(yè)務之外,還研究了自己的雇主,并且在每個時間段對自己的商業(yè)行為做出了準確的評估,他不但評估還做了長遠的商業(yè)規(guī)劃,一步一步,穩(wěn)扎穩(wěn)打,雖然節(jié)奏快,但是每一步都是板上釘釘。
式微的時候示弱,實強的時候示威,威逼利誘,小伙成功吃定大媽。在中國這一套就不一定好使,因為爹不死、屄不松,總有霸氣長存。
e:做生意需要掌握兩點,一是人是怎么想的,二是錢是怎么流的?,F(xiàn)在我有些小伙伴在做淘寶做微商,套路坑的一比,說白了有些人做微生意就是吃朋友,做不出朋友圈就是一個囤,可是就算是混的再體面,朋友圈能有幾個人呢?說真的,這些人對自己和他人的了解都不夠。
5:最好的朋友是競爭對手,最好的競爭結果是你死我活。
e:朋友是不會逼你的,爹媽老婆孩子都不會逼你,會逼你奮進的只有現(xiàn)實和敵人,不逼的人生就是吃份額,吃配額沒什么不好,就是吃不飽,或是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菜色,成功人士的標桿是什么?就是想吃咖啡味的屎,你就得給他屙坨囫圇的雀巢造型的。(有點置入式行銷,每天叫醒你的雀巢。聽起來色色的。:))
有了競爭對手,業(yè)務才能更精進,但是最好的結果是你死了,我活著,畢竟活著總會吃到配額的。配額,就是生意和市場的妙處所在,也是坑死一批批弄潮人士的癥結所在,你只要做生意,總能做成一些生意,畢竟這世上總有些和你投緣的人,但是真正的生意,不能靠緣分的。
小伙再次祭出殺招,競爭對手被搞定,但這不是結束,因為一個對手倒下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對手起來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是終極boss,也是激勵人奮起的最終靈藥。小伙還在努力,這一把他玩的就更大了。
e:要享受競爭,要直面死亡。對于不可知的無盡的可能,回歸本元,要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666:突破瓶頸,上升到商業(yè)境界,開啟模式化之路,經(jīng)營好人脈,向更高的權屬靠攏,此乃可復制的成功路。
f:現(xiàn)在比較火的詞眼是產(chǎn)品系,這個詞放在這里有點飛,還是說系列商品吧,小伙拿到了大案第一現(xiàn)場,精確的定位,針對了買家想要的,更是摸透了間接買家的心理,這一目,盤活了一條龍,接著他推出了方案,也推出了個人品牌,他對于自己商品的優(yōu)勢在哪里了若指掌,對于市場的把握之精準讓人咋舌。他的辭令讓人難以拒絕,女主角和電視臺不得走與其雙贏的路。雖然現(xiàn)在無處不談雙贏,但是真的能接受雙贏的人還是少,說白了人都想占便宜,可是男主角做到了生意最高的一點——你花錢還覺得自己沾了便宜。
說到這里笑談一個小事,最近有家店在搞以舊換新,很多老人一窩蜂的去了,其實這以舊物折錢的路子就是抓住了老人廢物利用的心理,我去店面看了看實物,親,你這商品折價后就是打8折而已,你伸出脖子看看滿世界的店,打八折還這么高調(diào)的有幾家?。靠?,不解釋。
end:拋開道德之流看下流之道,其實成功真的是可以復制的,很多人說我按照馬云的路子干了,我怎么沒發(fā)財,我想說,成功是可以復制的,但是財富是不能復制的。干成一個事容易,積累一缽財富就不簡單了。
影片簡介:
導演: 丹·吉爾羅伊
編劇: 丹·吉爾羅伊
主演: 杰克·吉倫哈爾 / 邁克爾·帕帕約翰 / 馬科斯·羅德里格斯 / 比爾·帕克斯頓
亮點:主角看電視里的一段劇情,兩個騎士對打,一個頭盔被打掉了,之后像烏龜一樣伸出頭來。(無敵亮)
3 ) 毀三觀黑自己的美國電影——《夜行者》
原文載于今日看點
http://www.todayfocus.cn/plus/view.php?aid=993 這個題目可能有些誤導影迷,先澄清下,《夜行者》可不是部惡搞、雷人的電影,說它毀三觀是真毀。美國電影雖然沒有廣電總局管理,但他們大部分電影還都是有一個主流價值觀的,比如家庭最重要,個人奮斗的美國夢,自由民主什么的……別看《刺殺金正日》那么惡搞,它是符合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黑朝鮮和金正日是因為他們不符合那些價值觀。
《夜行者》毀三觀是處處挑戰(zhàn)或者說顛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從頭到尾徹底黑美國自己。
開始由于主角路易斯是杰克·吉倫哈爾扮演,他又把自己瘦的像鬼一樣,我以為他會是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中的馬修一樣,是個讓人同情的角色。結果開場三分鐘,路易斯的行為便打消了我這念頭,這是個小偷,看上保安手表就順便搶個劫,各種跡象表明,他完全不需要同情。按說拍一個無惡不作的惡人,對于美國電影來說沒什么稀奇的,但這里毀三觀是勵志,一個無底線的勵志故事,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個人奮斗的美國夢。
如果按照主流美國影視習慣,那一定要交代他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的,比如《絕命毒師》,老白人到中年,危機重重,為了家庭鋌而走險,觀眾會同情罪犯。《夜行者》完全避開了這個套路,不管是導演還是主演杰克,都沒準備告訴你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只是冷冷的展現(xiàn)給你,他怎樣一步一步挑戰(zhàn)美國社會的各種底線。
路易斯沒有家庭,沒有朋友,沒有表情,沒有底線,完全是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局外人,整天游蕩在城市黑夜,冷冷的看。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了最適合他這種人的職業(yè),拍車禍現(xiàn)場,拍犯罪現(xiàn)場。這時《夜行者》又開始毀美國三觀了,黑美國媒體,美國媒體的言論自由,是他們民主自由的保障之一??纯茨莻€電視臺女主管跟路易斯要求:“暴力的、流血的,想想一個尖叫的女人跑上街道,脖子被劃開的景象?!泵襟w以報道真相之名展現(xiàn)暴力,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尋求刺激的心理,提高自己的收視率。報道兇殺案那段,真相來了,女主管卻要把真相按下不報,因為真相不符合他想呈現(xiàn)的故事,真相是被殺的是毒販,她想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住在富人區(qū)的白人滅門慘案,這樣原本以為自己安全的白人才會更加關心這個新聞。
到這里《夜行者》黑的已經(jīng)不止是美國媒體了,稍帶上了作為觀眾的美國大眾,媒體為什么要給他們放血腥暴力,因為血腥暴力收視率高,為什么要為他們編富人區(qū)白人滅門慘案,因為這樣關注度更高。這樣反推——一個冷血而又自私的大眾和社會,需要他們的媒體冷血、撒謊,一個這樣的媒體才會需要冷血自私的路易斯去拍那些血腥暴力的新聞。所以不需要解釋路易斯是怎么變成這樣的,他就是美國這個社會造出來的。
《夜行者》是一部劇情故事片,卻是按恐怖片的結構拍的。影片事先告訴觀眾路易斯是個無底線又行事詭異的怪胎。而影片中的其他人可不知道,他的同行、搭檔去招惹他時,另觀眾替他們提心吊膽,路易斯越成功觀眾越為更多的人提心吊膽。
《夜行者》黑的最狠的是美國夢,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只求目的的“成功學”,路易斯再三宣稱他學東西很快,他在網(wǎng)絡上學習了怎么建立起一個成功的企業(yè),過上有性生活的風光生活。這些商業(yè)課程包括——無論遇到什么阻礙都堅持目標是很重要的,在開始前,先有一個計劃……無底線的路易斯執(zhí)行起這些商業(yè)課程就成了,為了掃除障礙害死競爭對手……他害死那個單純的年輕助手時理由更令人發(fā)指——我不能把公司的未來交到不能信任的搭檔手上。更黑的是,在各種不擇手段后,他的美國夢實現(xiàn)了。
這種只看重目的和結果的“成功學”在美國是不是主流我不清楚,總之在我們中國大行其道火了很久,不知大家看時有沒有什么聯(lián)想。
4 ) 在深夜里靜待死亡的食腐動物
有時候記者真的很像蒼蠅,總能最先嗅到死亡的味道,并以此為生。
《夜行者》中杰克吉倫哈爾所飾演的記者可以作為媒體負面形象的一個夸張的縮影來看待,在市場化如此發(fā)達的當代經(jīng)濟社會,新聞的信息價值是可以用真金白銀所衡量,但是新聞信息又不太同于其他的商品,相比其他商品,新聞信息有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而道德構建于倫理上,是不成文的社會意識,在這場市場化的博弈之中,道德與利益(代表話語權與經(jīng)濟利益)分屬在天平兩端了,兩者價值的高低起伏,在電影《夜行者》中呈現(xiàn)出了一個非常諷刺的答案。
從市場化的供需關系上來講,新聞媒體屬供方,而普通觀眾屬于需求方,在新聞信息這個門檻越來越低的充分競爭市場中,觀眾給媒體帶來的龐大市場利益決定這是一個買方市場,觀眾的收視趨向代表著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需求決定了供給,新聞媒體在這樣的買方市場,很容易在道德與利益的博弈下失去自身的行業(yè)道德,淪為市場的奴隸。
這些色情、血腥、暴力相關的新聞在新聞學中被稱為“黃色新聞”,黃色新聞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新聞史上,源自19世紀末美國兩位著名報業(yè)大亨威廉?赫斯特與約瑟夫?普利策的競爭。特指新聞報道與編導的一種取向,指用夸張及捏造的手段來渲染新聞事件,尤其是關于色情、暴力、犯罪的信息,并以此達到聳人聽聞的目的,從而獲得話語權及經(jīng)濟利益,那么就要問了,為什么人們會熱衷于這些色情、暴力、犯罪的新聞信息呢,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人具有生與死的本能,在黃色新聞中,色情的性元素與生所掛鉤,而暴力與犯罪的毀滅性與死所掛鉤,人本能的破壞性和毀滅性在文明社會中一直被壓制,但是卻一直存在,反應在社會生活中便表現(xiàn)在對此類黃色新聞的熱衷上。
而說到底,以上這些概念性的東西不過是《夜行者》的一個眾所皆知的背景而已,刨除這些背景的東西,《夜行者》表現(xiàn)出一部優(yōu)質(zhì)好萊塢電影應有的質(zhì)感,劇本工整、精確,承接起伏非常圓潤,整體表現(xiàn)非常干凈利落,觀感很好,但同時這種工整圓潤的匠意并沒有讓人看到太多出彩的亮色,沒有太大的驚喜,整部電影為數(shù)不多耀眼的部分當屬吉倫哈爾的表演和一黑到底的電影勁頭了。吉倫哈爾扮演的角色表現(xiàn)出一種偏執(zhí)狂和控制狂的姿態(tài),他對事業(yè)具有篤定的目標,意志堅定,手段強硬,行事高效,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這些是顯而易見的外在表現(xiàn),但個人感覺其實這個人物最為核心的地方在于他的價值取向,不得不說他的這種價值取向的適應性讓他非常適合在道德逐漸淪喪的新聞世界中打出一片天地,而吉倫哈爾幾乎120%的表達了這個角色,兩眼放光的吉倫哈爾近乎完美的為大家呈現(xiàn)出了這個狂徒,在《夜行者》中的表演,或許將成為吉倫哈爾演繹生涯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他必將成為一位強有力的爭奪者。再說電影的風格,電影對新聞道德進行了絕佳的諷刺,這種諷刺表現(xiàn)為劇情上的一黑到底,片中的新聞道德不斷嘗試突破底線,伴隨著吉倫哈爾越來越強大的控制力,媒體最終徹底淪喪,成為了一位像魔鬼出賣靈魂的幫兇,喂飽了黑夜里的食腐動物。電影的結尾部分,在電視臺女編導與“蒼蠅先生”含情脈脈的對視中,演繹了浮士德中的經(jīng)典一幕。
在在黑夜里行走的食腐動物,可以最快的嗅到死亡的味道,并以此為生,電影中的吉倫哈爾起初只是讓人感覺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偏執(zhí)型人才,到后來成為了魔鬼一樣的道德淪喪者,這一切都得益于市場導向?qū)λ挠绊?,當然也不能忽略他個人性格特征的作用,兩者結合所以才會有了最后精心利用罪案獲得新聞利益的黑色故事,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下,社會競爭和叢林法則類似,話語權與金錢利益的作用容易讓人忽略道德,淡漠人性,而本該作為社會守望者的媒體,如果也喪失了自己本該有的底線,那么便很容易成為罪惡的幫兇,當然出于本能熱衷黃色新聞的我們,也都是罪惡間接的參與者,真的很不幸,因為我們身邊時時刻刻在上演著這樣丑惡的故事。
本片最讓我覺得遺憾的是對吉倫哈爾所飾演角色的挖掘略有缺失,雖然這樣加快了電影的節(jié)奏,但是也讓電影失去了一個能夠突破的機會,它或許能夠捧出一個奧斯卡影帝,但是電影自身或許只能停留在優(yōu)秀,而不是優(yōu)異。
5 ) Lous,amazing Amy讓你回家搭伙了
本來想看電影減壓,結果這兩天看的都是什么鬼!Jake Gyllenhaal再也不是斷背山里的小鮮肉,為角色減重了20磅的他就像風干了的牛肉,透露著永遠饑餓永遠不滿足的變態(tài)屬性,眼神也是空洞卻犀利有內(nèi)容地矛盾著。Lous可以和Gone girl里的鵝眉zing Amy組個黑白雙煞,一個可以自導自演煽動群眾制造輿論轟轟烈烈死一場又復活還帶殺人都那么合情合理,另一個簡直喪心病狂到你千萬別跟他提什么人性,這個配置太低級他早就卸掉了。這倆故事告訴我們,高智商就是任性的通行證,當然人生如戲,如果你演技恰好也還不錯的話,那么整個世界就是你的了。ps:這兩部都把媒體工作者諷刺壞了,究竟是什么愁什么怨吶。建議和Gone girl一起看,完了胃病什么的就都回來了[再見]推薦給年底需要減壓的你,呵呵[再見]
6 ) 現(xiàn)在流行表現(xiàn)人性惡,可是表現(xiàn)完之后呢
主人公是一個人心術不正的壞人。
這一點,從影片開始的偷防護網(wǎng)井蓋,搶劫保安手表等有明顯表現(xiàn)。
主人公是一個內(nèi)心自卑,行為偏執(zhí)的壞人。
毫不掩飾自己是個賊,還硬要應聘正規(guī)公司工作。沒有老老實實學習真才實學,從網(wǎng)上學了點成功學就開始忽悠人。
主人公是個極為自私、狹隘、冷血、殘忍的壞人。
對片中的任何活的生命都沒有一絲人的感情,空洞的眼神中除了欲望還是欲望,也許他是拒絕與人溝通。他從不溝通,他只發(fā)命令,不聽話就不喜歡,不喜歡就除掉對方,否則會影響他的“事業(yè)”。
這樣一個社會渣滓用殘忍的方法弄出來的東西居然收到市場的歡迎,看來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果然已經(jīng)腐朽了。
住在高檔住宅區(qū)的富有白人,才是觀眾關注的焦點,為什么,因為富有的白人政治經(jīng)濟影響力太大,很關心自己的死活;因為窮鬼自己也向往成為富有的白人,很愿意看富有的白人要死要活。
因為人性里面都有夜行者在蠢蠢欲動。
主人公只是太極端了點。劇本中規(guī)中矩到劇透,杰克的表演值得一星。
每次看完這種表現(xiàn)人性惡的片子,真的讓我對人類更加失望了,以后還是少看類似片子吧,哎。
“平民新聞”的魔征化,寒冷得如利刃割喉,這樣的職業(yè)注定行走在道德暗夜中。雖然故事后勁稍嫌不足,但作為導演處女作還要求什么?杰克的表演平靜而嗜血,徹底碾壓他之前的所有角色,奧大媽給個提名好嗎?!
JG這個大Bitch!??!
對媒體行業(yè)表皮所覆蓋著的黑暗、虛偽的揭露,淋漓盡致。今年出現(xiàn)了不少反思、諷刺媒體的影片。吉倫哈爾預定奧斯卡影帝提名。有三場戲容易讓人皺起眉。Bloom在對手出意外后所體現(xiàn)的“專業(yè)”。Bloom對別墅的侵入。那場他對助手的報復。值得注意的是,本片中,作為媒體的直接對象——觀眾,全程缺席。
Gone girl Emmy + Nightcrawler Lu 當選2014年度bitch couple,沒有之一
這就是變態(tài)版的美國夢呀,接客這兩年接片水準越來越棒了,基本都沒拍過爛片,演技也是爆表,特別是眼神戲,從"End of Watch"到"Prisoners"到"Enemy"再到現(xiàn)在的"Nightcrawler",每一部都有驚喜,每一部都在進步,這演技今年金像獎給個提名完全值當,只是我私心想看接客再拍點養(yǎng)眼的輕喜劇
格局不大,追求不高,格倫哈爾忽閃著大眼,知乎范兒的澎湃洶涌嘴炮還是挺嚇人的。
棒!完全黑化到失真的角色和劇情,駛入空無一人的LA夜色,真是“罪惡之城”啊。把現(xiàn)在的電視新聞網(wǎng)、不健康的合約雇傭關系、甚至“實習生”制度,諷刺得體無完膚。雖然由于人物性格太單向?qū)е聞∏榭梢灶A見,但全片絕對緊張刺激又不失黑色幽默,Jake演得太好了!為了他我也一定要力薦!
影評人去死!
TIFF2014最佳劇情片,一部必然在公映后被熱議的sick&mad film,導演Q&A時說他劇本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年輕人求職渴望(internship),面癱的杰克超級適合這個黑化的,傳銷老師一般的,無師自通的,話癆熱點新聞攝影師。年度最佳追車場面,年度最佳情節(jié)轉(zhuǎn)折,年度第二變態(tài)角色(僅次gone girl)。
電影黑到飛起,杰克的公司簡稱是VPN,黑度+1...
比gone girl 還要黑暗??吹綐寫?zhàn)和警車飚車那段差點吐出來了。psychopathy真的比想象的多。更可怕的是,大眾不明事理就把自私冷漠狡詐當作成功必經(jīng)之路了。無論如何,我意識到生存第一技能是: 迅速辨別出某人是否psychopath
呵呵,這不就是老板忽悠我那一套么?
1. 劇情極圓潤,起承轉(zhuǎn)合簡直滴水不漏;2. 中間節(jié)奏稍微有點拖,但考慮到后面一波一浪的高潮構建微瑕可忽略;3. 吉倫哈爾把那種偏執(zhí)和神經(jīng)質(zhì)表現(xiàn)得十分精彩,可算其目前最佳表演;4. 助手人物干癟蒼白;5. 結尾黑得漂亮,干凈稍欠利索??傮w4.5星,大薦。
當年還以為是恐怖題材呢,原來是犯罪驚悚片,工整的劇本沒什么驚喜感,倒是它這一黑到底的路子放在偏向主旋律的頒獎季類型片有點小驚喜,嘲諷媒體和新聞人的道德淪喪。杰克·吉倫哈爾暴瘦之后,兩眼放光,偏執(zhí)瘋狂,讓這個冷酷無情和口蜜腹劍的黑色角色有了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人格魅力?!铩铩铩?/p>
導演是聚焦新聞從業(yè)者的新聞制造過程,全片看下來卻只有個性不具代表性。從職業(yè)生涯開始到最后成為夜行者,電影把男主處理成一個孤立的新聞從業(yè)者,而缺乏行業(yè)普遍性,個性發(fā)掘深入,但對整個行業(yè)卻淺得如同沒觸及過,到頭來批判的是人性而不是這個職業(yè)。所以我更愿將本片看作是犯罪片而非職業(yè)批判電影
今年看過的最變態(tài)最讓人惡心的電影。。變態(tài)到足夠?qū)one girl里的狗男女說“你們一起上吧”
不跑社會新聞的心理變態(tài)不是一個好賽車手。吉倫哈爾這個角色是我看過最Inhuman的角色了,純粹的毫無人性,很多反角都是有血有肉的,而這個角色可能是因為沒有描述他的過去和來歷,連絲毫的情感都談不上,黑化到極致,就像是一潭死水。順便片里的新聞導演也是個瘋子,跟路易斯簡直天生一對。
覺得這個故事的問題和《消失的愛人》有些類似:后者是為懸疑而懸疑,這個是為扭曲而扭曲,都缺少某些直擊人心的東西。是的,表演很驚艷,故事也講得不錯,但電影結束5分鐘后,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在心中回響了。
杰克·吉倫哈爾暴瘦之后,深陷的眼窩與可怕的大眼睛讓角色多了幾分神經(jīng)質(zhì),必須承認,他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卻連奧斯卡提名都拿不到,真是可惜了。整個片子思路很明確,媒體對暴力的追逐,以及隱藏的大眾對暴力的渴望。大部分的夜戲更增加了這種陰暗的感覺。
JAKE戲路越來越廣 演啥像啥 不出2年就會問鼎奧斯卡影帝 ,沒拿的話我吃翔3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