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韓國公布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選送片時,內(nèi)地影迷圈起了一陣小小的波瀾。
從戛納載譽而歸,震驚西方的《哭聲》不能為國出戰(zhàn),以英文著作為藍本、展現(xiàn)東方獨特文化的女性電影《小姐》也未能成行,抗日電影《密探》出人意料地肩負起重任,飄洋過海同80多部影片競爭大獎。
與去年在內(nèi)地大熱的《暗殺》相似,《密探》講述了一群追求國家獨立的義士,冒死刺殺日軍高官的故事。
忠武路一哥宋康昊和實力男星孔劉領(lǐng)銜主演,本土累計觀影人次逼近750萬(《哭聲》686萬,《小姐》413萬),成績斐然,韓國觀眾打分高達8.56。
在最近第36屆韓國電影評論家協(xié)會大獎中,《密探》拔得頭籌,獲最優(yōu)秀作品獎,同時入選韓國電影評論家協(xié)會十大電影。 既有觀眾捧場,又有專業(yè)肯定,聽起來《密探》像是部品相俱佳的電影。但在中國內(nèi)地的口碑卻是一落千丈。
導(dǎo)演金知云拍恐怖片起家,以《薔花,紅蓮》為影迷熟知,憑借《看見惡魔》奠定影壇地位,2013年去好萊塢拜碼頭,拍了一部一塌糊涂的《背水一戰(zhàn)》(阿諾·施瓦辛格 主演),票房口碑雙失利。
《密探》也有點“背水一戰(zhàn)”的意思,現(xiàn)在看是翻身成功。
抗日題材,金知云此前也接觸過,2008年他開創(chuàng)性地拍攝了一部“韓國西部片”《好家伙、壞家伙、怪家伙》,講述了日本侵韓,韓國人流亡到中國西部討生活的故事。
跟“三家伙”的喜劇風格相反,《密探》寫實而沉重,開場即是一場槍戰(zhàn),以及觸目驚心的血腥鏡頭。
演技絕佳的宋康昊飾演了一個毫無演技的角色,身為一名在日本警察局擔任要職的韓國人,他成了日韓雙方竭力爭取的密探。
“密探”即是間諜,英文名則譯作“The Age of Shadows”,瞬間多了幾分厚重和隱忍,東方味兒十足。 IMDB上有一位美國觀眾以“The movie you have to experience”為題,寫下了這樣的評價:
好萊塢式的韓國電影滿足了本國觀眾的愿望,但在外國人眼中,這種作品無法替代好萊塢影片。無論韓國電影怎樣嘗試,它的預(yù)算都低于好萊塢,場面也較小。然而,《密探》不同,它獨一無二。我不會贊美它的動作場面,或喜劇情節(jié),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出色。我想贊美的是這部電影的氛圍,懸念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一向嚴苛不留情的影評人專業(yè)評分網(wǎng)站Metascore,給《密探》打出了78分的高成績,13家媒體,除了一個中等評價,其余盡是積極好評。 資深影評人Jay Weissberg在《綜藝》雜志上盛贊本片:
電影在經(jīng)典的動作場面中展開,無論是誰都能在此佳作中獲得所需,難怪韓國要選它角逐奧斯卡,《密探》注定是一部擁有強烈國際風格的本土化作品。
本片還榮獲2016年奧斯汀奇幻電影節(jié)動作單元最佳影片獎,excuse me?片方竟然把這部電影投到怪雞味兒的奇幻電影節(jié)。
但作為一個在抗日劇中成長起來的中國觀眾,帶著一絲審美疲勞和期待去看《密探》時,可能很難獲得滿足。 販夫走卒、江洋大盜、青樓妓深閨女、老弱婦孺、士農(nóng)工商……在中國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不論何種階級、何種職業(yè)、何種性別的人都參與過抗日,他們的出發(fā)點不同,背景不同,心路歷程和結(jié)局也各不相同,不吹不黑,中國抗日作品幾乎窮盡了“抗日者”的形象。 《密探》算是雙男主設(shè)定,但主要情節(jié)還是集中在宋康昊的角色上。也只有這個角色在片中展現(xiàn)了變化和矛盾,其他人物幾乎都淪為符號。角色不夠鮮明、飽滿,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的中國觀眾面無表情。
情節(jié)上,加長長長版的標準敘事。2小時10分鐘,漫威那一大群超級英雄夠再打一架了。
主線只有一件事,把炸彈從上海運回京都刺殺日軍高官,正派執(zhí)行,反派制止。事件成功的關(guān)鍵還是集中在宋康昊身上。小支線包括正方中的叛徒,火車上分分鐘解決。至于孔劉那段含混不清的愛情,比雞肋還差了些味道。 除了火車戲稍顯緊張——恐怕這點“緊張”還要歸功于上了車的《釜山行》男主孔劉——其余情節(jié)松散、冗長。被西方觀眾盛贊的“懸念”,對于天天抗戰(zhàn)、諜戰(zhàn)的中國觀眾來說,全在意料之中。結(jié)尾的反轉(zhuǎn)也配叫反轉(zhuǎn)?! 影片的最大亮點大概還是“為何堅持”,跟能打持久戰(zhàn)的中國不同,韓國小國寡民、科技落后、強敵掌控,臨時政府流亡上海,然而大半個中國也在日寇的鐵蹄下。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獨立遲遲未來,為何還要堅持,為何還能堅持? 那些甘為韓奸的人是因為貪生,可能更是因為對國家獨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暗殺》中李政宰被問為何出賣同志:“我沒想到會獨立,如果知道就不會了” 國家其實是空洞的符號,把這個符號投射到個人身上才更有效。當宋康昊不得不把烙鐵燙在女孩臉上時,那女孩痛苦的尖叫就是“為何還要堅持,為何還能堅持”??上в捌闹辉谟诖?,松散、冗長的劇情里,精彩的表演更加重了對觀眾的折磨。
韓國早年有一段時間集中于朝韓的歷史、矛盾、糾纏,涌現(xiàn)了大量精品。這兩年,民族情緒意外高漲,杠上了抗日故事,本土觀眾前赴后繼的買賬,西方觀眾當在看東方化的好萊塢電影。大概只有中國觀眾既“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 (本文首發(fā)于巴塞電影APP/巴塞電影微信公眾號MovieBase,轉(zhuǎn)載請尋求巴塞電影授權(quán)。)
活在后戰(zhàn)爭時代的我們,回看戰(zhàn)爭,總會情不自禁的使出吃奶的勁兒鞭笞撻伐“汪精衛(wèi)”之流,因為勝利對于我們來說太“必然”、“輕易”了。事實上,對于身處“絞肉機”之中的人,勝利真的會來臨么? 還處在農(nóng)業(yè)時代的祖國,被工業(yè)革命后的強敵殖民,祖國的“抵抗”政府流落在同樣被強敵吞吃了三分之二的鄰國,勝利真的會來臨么?
《密探》,韓國主旋律抗日片。 作為一個每天被各路抗日神劇狂轟濫炸的國人,這個主題的作品我已經(jīng)麻木不仁了。你再怎么編,我們都覺得不新鮮。我國的英雄兒女,大至政委小至哨兵,街頭藝人到和尚尼姑,哪個不是身懷絕技又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谷漳挠玫弥裁达w機大炮,殺鬼子可以劍挑槍刺刀砍弩穿,手撕還能分個南北派。什么民族大義、苦海深仇、兒女私情、黑白間諜,我們都有。論場地外景,又怎么能比得過號稱每年死日本人最多的地方——橫店影視城。 朝鮮半島的高麗人其實也是多災(zāi)多難的民族,被漢人,被遼,被蒙古,被日本…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被周邊國家蹂躪欺辱的對象。他們的命運,在古代被元明兩朝和日本之間的戰(zhàn)爭勝負決定,在近代又由中蘇日美之間的博弈所左右,抓壯丁當炮灰,民不聊生顛沛流離。 一個從小被打到大的孩子長大以后,最忌諱就是人家翻他的舊賬和傷疤。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韓國人的愛國心,自尊心會那么強烈。中國和日本打了八年仗,雖說狼狽不堪,但好歹沒有亡國,但這八年就成了世代血仇。朝鮮被日本奴役殖民了數(shù)十年,他對日本的仇恨就更加入骨。所以說看抗日劇,感覺就是渲染我們被小日本一時欺負了,強盜來我家殺戮掠奪那股惡氣。而韓國電影,對日本有一種世代受其壓迫,身份卑微渺小,對不公平命運的悲憤和強烈的吶喊。 電影節(jié)奏太慢,前一個小時都在慢悠悠的鋪墊,我也沒留意看,一直到孔侑上了火車之后節(jié)奏才開始起來。雖說這次沒有喪尸了,但緊張的氣氛還是做的不錯的。中間也有點冷笑話,他和宋康昊在廁所里一前一后的出來,這畫風有點不對啊。
松散的劇情,2小時20分鐘的片長,如同他們仨喝的酒,用洗澡桶裝的,來勢洶洶看著唬人。喝了那么多,連個睡眼惺忪口舌不清都沒有。鋪設(shè)了那么長的前戲,高潮來得不猛烈不過癮,肚子里咣當著都是水。 最后的那個鏡頭我很喜歡,孔侑躺在狹小的單人囚室,周圍一片漆黑一無所有,只有一束陽光正好照在他的臉上,他微笑著睡著了。 “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密探》是我看過的第二部比較不錯的韓國抗日電影,如果說《暗殺》是一部抗日動作電影,那《密探》就是一部抗日諜戰(zhàn)電影,讓觀眾很自然的想起國產(chǎn)優(yōu)秀的諜戰(zhàn)電影《風聲》。我覺得若論故事情節(jié)的懸疑性和戲劇性,她不如《風聲》,若論敘事的節(jié)奏、演員的表演和動作戲,她比《風聲》強。
韓國拍攝抗日電影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件和史實做背景,沒有和日本鬼子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正面沖突做素材,這種缺陷讓韓國的抗日電影缺乏歷史的真實性和厚重感,有時候感覺不倫不類、畏首畏腳的,感覺總是在依靠別人,自己沒什么實力。雖然不能拍攝大型戰(zhàn)爭題材的抗日劇,但是暗殺、諜戰(zhàn)、破壞這種小規(guī)模的秘密行動韓國還是可以涉足的,于是就有了《密探》、《暗殺》這樣題材的電影出現(xiàn),這兩部電影還是拍得有模有樣,也許和韓國經(jīng)典電影相比還有差距,但是比國產(chǎn)抗日劇還是強多了。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有三點,一是宋康昊飾演的搖擺不定的漢奸形象,這是我印象里大神宋康昊飾演的第一個壞人角色。他把這個心存善念,但是對國家未來沒有信心,墻頭草兩邊倒的漢奸到被命運推動,隨波逐流,最后思想發(fā)生轉(zhuǎn)變,在敵我相差懸殊下仍然堅持抗爭,成為英雄的形象刻畫的層次分明,有血有肉。宋康昊的表演拯救了整部電影一點也不為過。第二個看點就是孔劉飾演的金優(yōu)進在火車上識別漢奸的這場戲,緊張刺激,扣人心弦,讓人印象深刻,也是全片拍的最出色的一場戲。第三個看點就是對于斗爭殘酷性的刻畫真實凝重,有些場景讓人不寒而栗,心想要是沒有鋼鐵般的堅定信念,是不能堅持到最后的。觀眾對于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會有更深刻的體會,主旋律電影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
當然電影劇情上的弱點也是很明顯的,前面鋪墊情節(jié)過于甬長乏味,故事情節(jié)太過雷同、缺乏創(chuàng)新,情節(jié)轉(zhuǎn)折不夠自然,主題也不夠鮮明,故事代入感較差。
電影評介:(不錯)
沒有餅叔和孔侑根本撐不下來。。
韓國主旋律,前半段太拖,上火車之后開始好看起來??踪б簧匣疖嚲蛽臅袉适?/p>
《密探》幾乎是《暗殺》姊妹篇,可以和講日治時代的《大虎》對比觀看。朝鮮流亡政府在中國搞獨立運動的故事,內(nèi)容差不多,鋤奸,刺探,拷問,爆炸,犧牲個人爭取國家獨立,可看性及格,沒亮點,再火爆一些就好了,沒有宋康昊、孔侑、李秉憲,片子就不值得看了。不過韓國抗日片,還是比我們高明。
當你在火車上看見孔侑,該如何自救?
怎么連這種片子都拍不好了…
節(jié)奏太慢,過了一個小時才進入主線劇情,結(jié)尾也收得不夠干脆,情緒沒起來。也沒有什么諜戰(zhàn)技巧的展示,更多的是男主的個人立場選擇,宋康昊棒呆。火車上的戲還不錯吧。
本以為孔劉大叔+火車會擦出不錯的火花,結(jié)果除了服裝設(shè)計和演技,其他全程掉線。劇情平鋪直敘無懸念無張力,宋康昊演的警部兩次內(nèi)心轉(zhuǎn)折太過突兀,精英密探對戰(zhàn)的智商含量都能被國產(chǎn)抗日神劇轟成渣。有道是,一輩子嚴防死守抵不住一缸子白酒。扇臉無影手大好評。
電影很長~~~但沒感覺長度。人物很多,但劇情都只圍繞2個人展開,所以能拍成這樣,算不錯了。結(jié)局太悲壯
韓國抗日神劇的基本構(gòu)架:砰砰砰砰!八嘎!啊稀巴!嗨!砰砰砰!去上海!砰砰轟轟!啊?。∞Z轟轟轟!
韓國主旋律,孔劉繼續(xù)火車上虎山行,宋叔表演正常
韓國導(dǎo)演永遠學(xué)不會做減法,其實很多時候點到為止的留白會更有韻味,但卻一定要把所有的細節(jié)都拍出來,有時候只會顯得冗長乏味。
大致可以猜到的計謀,算到位的表演,只是平平無奇。如果孔劉是密探才有趣呢
格局不大,故事散亂,金領(lǐng)袖鋪墊太少魅力不足,李警察的轉(zhuǎn)變略顯突兀,但仍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影帝對飆,宋康昊演技碾壓孔侑。革命靠暗殺和炸藥遠無法成功,但仍是無奈的必由之路。
逼格高出天際的諜戰(zhàn)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精致的要命。
拍的挺好的呀,我真是不懂豆瓣大批跟風評價的人。這片子的剪接把火車上和火車站那一段的緊張完全呈現(xiàn)出來了。主配的表演也把人物角色的立場抉擇詮釋得很好。
拉下分
1明明很好看啊要諜戰(zhàn)有諜戰(zhàn)要格調(diào)有格調(diào)一頓jazz滴滴答滴答我感覺比嫌疑人的層次豐富多了為什么評分這么低是因為歷史背景不如國共代入感強?2孔侑演膩了言情片之后刻意在拓寬戲路上做了很多嘗試認真營業(yè)十分勵志。挑這個人物 轉(zhuǎn)換性格相當于分飾兩角,在big里他也做了這樣的試探。圓滑的那一面表演欠佳 性格派到演技派還需歷程。3古董行道具人物都沒做功課毫無考究 實勘唯一敗筆。
全篇沒什么爆點,始終平穩(wěn)如水,但是場景夠精致,動作戲份夠創(chuàng)新,每個鏡頭都精雕細琢過,像是油畫般。佩服導(dǎo)演和編劇把一個俗套的故事拍出新鮮感。宋康昊結(jié)尾那幾場哭戲太棒了。
每當孔侑深情抬頭的時候都覺得對面應(yīng)該坐著全度妍 然而凝望的是宋康昊 (我很想和孔侑換位置的)
作為抗日片已經(jīng)不錯了,至少比起《仁川登陸作戰(zhàn)》好了很多啊??讋⒑退慰店谎菁贾档靡豢?,李秉憲在我心目中繼續(xù)高大。下火車之后的講述有點不了了之。最后有個小反轉(zhuǎn)帶來驚喜。是我笑點太低還是怎樣自己笑了好多次,三人喝酒那場演的時候反正用的水所以大丈夫哈哈哈……at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