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s Will Roll——適度尖叫
么么觀影手記13
《斷頭谷》
1999年出品
蒂姆波頓
★★★★☆
Heads Will Roll.
其實哪有那么可怕,至少嚇不到現(xiàn)在的我。我已經(jīng)接受csi的魔鬼訓練一年多,滿地翻滾的頭顱和噴濺的血液,嚇不倒我。
倒是被強尼戴普的可愛擊倒了,那時候的他還身形消瘦,面頰上有兩片陰影,頭發(fā)烏黑精致,眼神明亮而執(zhí)著。但是當他是Mr.Wanka的時候,雖然妝容一樣細膩,但很明顯你知道他那張臉上撲了多少粉,雖然頭發(fā)一絲不茍,眼睛一樣睜得滾圓,但很明顯你知道那是他用了多少精神強撐著表演給我們看。是的,他老了,當他開始有胡子,當他開始有皺紋??墒俏沂窃谒哪槼霈F(xiàn)頹勢的時候認識的他,人們都懷念他青春不再的臉,人們也都舉杯為他成熟的小胡子和抬頭紋慶祝??墒钱斀裉炜吹剿麖那暗哪?,我才知道人們舉杯后的懷念大于慶祝。
他是一個值得懷念的人。因為除了電影,他幾乎不走到追光里來。
我所知道的,都是電影里的他。在那里,他可以木訥,也可以瘋狂,他可以流浪,也可以守住信仰。
在這里,他適度的膽小,適度的自閉,適度的勇敢,適度的慌亂,然后很適度的把案子破了,順便適度的把美人帶回家。
適度,沒錯,不僅是他的表演,還有整個電影。一切的一切都很適度。所以你不能說這是一部多么多么駭人的電影只因為它有幾個滾動的頭顱,同樣也不能說這是一部多么多么成功的電影只因為它是強尼戴普和蒂姆波頓一起鼓敲出來的東西。所以只是適度??隙ㄊ遣亢米髌窙]錯,不過是beyond excellent and full of prestigious.
不過我確確實實是一路看下來了,中間沒有按stop也沒有關(guān)掉(這種情況對我來說基本適用于所有電影= =),然后一直跟著思路在想為什么要殺這個人為什么要殺那個人(這個才是重點。。。)。所以在imdb上我給了9分的評分,別看我在這里大叫它的平庸(適度就是平庸)。所以有的時候貓的胡話是不可信的,尤其是一只正在發(fā)燒的貓。
順便一說,我發(fā)燒了。還堅持看電影做筆記,我真是一只好貓。
最后貼一張海報,那個女人的臉,好象小孩子,乍看還以為是《夜訪吸血鬼》的續(xù)集,強尼的臉也那么不真實,片中的他可沒有這樣自信,所以這不是一張好海報,還是文章開頭那張海報好。
http://mee.ucblog.com/user1/1179/upload/200511171703.jpg 畫面陰冷比較哥特,色調(diào)美得很陰郁,德普的黑發(fā)黑眸白膚,女主的金發(fā)娃娃臉,更是點亮了整個畫面。除去僵尸加懸疑加巫術(shù)的華麗,其實就是屌絲女謀奪財產(chǎn)順便報復而引發(fā)的一連串兇案與破案。最初不知道是人是鬼時是最恐怖的,后來知道是僵尸時,感覺還好。柜子打開突然發(fā)現(xiàn)里面是老公證員藏在里面很恐怖,因為太出人意料了,讓你不設(shè)防的時候嚇你一跳是最恐怖的。之前很多精心設(shè)計的恐怖畫面因為已經(jīng)鋪墊太多,觀眾們也做好心理建設(shè),所以還好。德普為膽小警察設(shè)計的小動作和小表情稍微緩解了緊張感多了幾分隱約的幽默。金發(fā)娃娃臉女主很美,但一說話配上她的演技,瞬間弱掉了。男女主的愛情處理得太隨意和順利,如果先讓他們曖昧壓抑,最后動作戲中的拯救和懸疑戲中的誤會中再爆發(fā)真愛,愛情線會更濃。最后德普帶著繼承遺產(chǎn)的富家女回到紐約太暴發(fā)戶了,沒必要
開始以為是偵探片,滿心歡喜地準備看男主發(fā)威找出兇手,哪知可怕的傳說竟然是真的,兇手真的是地獄來的鬼魂,然后男主就徹底萎了,一開說說的神馬科技進步才是查案關(guān)鍵全都拋諸腦后...后來靠著反派的傻逼反敗為勝,然后拉著女主過上幸福的生活...問題是貌似除了女主,其他人都死的差不多了,男主你可是警察?。尩俺伺蓠R子就不會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么?
圖文版請見
http://www.mtime.com/my/mnauce/blog/367853/Sleepy Hollow這部影片拍得相當精致,下面僅就影片開場稍加講解。
音樂響起,字幕出現(xiàn),字幕出現(xiàn)所伴隨的氣霧暗示mystery,已為影片定了基調(diào)。
然后畫面中是紅色粘稠狀液體滴下,有點象血(再次定調(diào))。
再后是兩只手握到一起。接著是幾個運動鏡頭呈現(xiàn)了一份遺囑及其簽名,幾個鏡頭分別從不同的方向運動,頗為悅目。。。封合,加印(再次強調(diào)了立遺囑者的名字以及家族徽章,徽章圖案--風車也是影片后來一個重要場景的發(fā)生地(windmill爆炸這個Motif在Burton早期影片中Frankenweenie已有出現(xiàn),當然追根溯源是向31年Boris Karloff主演的那部經(jīng)典科幻恐怖片F(xiàn)rankenstein致敬。)
這幾個鏡頭一氣呵成非常流暢,但意義尚待揭曉,特別是兩只手握到一起那個鏡頭,其實這場戲是影片后面一系列事件的開頭一環(huán)。另外第一個鏡頭紅色粘稠狀液體滴下其實只是以后幾個鏡頭的中間一個。將之提前更顯定調(diào)意味。事實上也正是這份遺囑導致了以后的流血事件。
流血事件很快就發(fā)生了,畫面中一輛馬車前行,馬車外壁顯示第一幕中那個家族徽章圖案(圖4),暗示車中人即是剛才的立遺囑者。然后遠處一個閃電,車中人(顯貴打扮)向外張望,看到路旁一個稻草人,腦袋是萬圣節(jié)南瓜,身體是骷髏,手做猙獰恐怖狀,稻草人motif給影片增添了幾許不祥的氣氛。馬車繼續(xù)前行,又是一個閃電,這次閃電仿佛就在馬車上方,雷聲也清晰可聞,危險似乎更近了(聲空間處理得好)。車夫開始有點慌亂,這時傳來馬匹嘶叫聲,車身開始顛簸,車中人漸覺不安,然后是畫外劍出鞘聲,手起劍落聲。車中人向外張望,車夫已成無頭車夫。。。車中人慌忙跳車逃入路邊齊人高的草叢中,跑了一段往后張望是否來人追及,猛一回頭發(fā)現(xiàn)前方正矗立了一個南瓜稻草人,特寫使其樣貌更為猙獰恐怖。再回頭,畫外劍出鞘聲,只一刻車中人也成無頭之鬼。然后一個特寫,濺血的南瓜腦袋,似乎在獰笑。整場戲結(jié)束,無一句對白,全賴影像敘事的功力。同時留下大量疑問:兇手是誰; 被害人什么身份; 動機為何?
然后鏡頭切到New York City 1799。開始是外景,畫面用了濾鏡,男主人公Ichabod Crane出場(Depp飾)。然后兩段室內(nèi)戲,一段監(jiān)獄,一段法庭。
Crane的言行舉止宛如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性象征--他對監(jiān)獄長說應(yīng)用病理學來判定死者的死因而非草率處理。監(jiān)獄長半諷刺地駁道“Are we heathens?”
其后在法庭,Crane又是一通演說:“我們即將步入新世紀的曙光(read 文藝復興以降伴隨近代科學誕生的理性的曙光),而我們的法庭還在使用中世紀的刑具。一旁的監(jiān)獄長對其大喝Stand Down.這回輪到Crane反駁,“I stand up for sense and justice,..., we must use our brain to detect vital clues, using up-to-date scientific techniques.”
法官于是說俺們正有樁懸案,就讓你的up-to-date scientific techniques一顯身手吧。注意法官的扮演者正是Dracula的著名扮演者之一Christopher Lee(又是一種定調(diào))。另外注意Crane提到刑具時身后的那個刑具--那種禁錮人全身使之完全不能動彈的刑具, Silence of Lamb中也用過的那種。這個刑具的意義會在后來Crane的回憶中顯現(xiàn):與其童年創(chuàng)傷相關(guān)。
接下來Crane趕往懸案的發(fā)生地--Sleepy Hollow。沿途風景迤邐,同時上演職員表(時機把握很好),配樂也出色(本片配樂依舊由Burton老搭檔Danny Elfman操刀。)Crane在馬車里也不閑著,翻開他的筆記本,看他那些科學儀器的圖示,Sleepy Hollow的地形以及關(guān)于懸案的幾個重要事實,這當然不僅是他自己看也是給觀眾看,進一步確認Crane的理性。
到此為止影片算是熱身結(jié)束,正式開場。以下基本都用藍色濾鏡,Crane剛到Sleepy Hollow的幾分鐘對影片中所有重要人物都展示了一下,哪怕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比如Crane走進房間前黑暗中一對男女熱吻的的鏡頭也是一個伏筆。
下面的戲基本圍繞作案-偵破展開,高潮迭起,Burton也不時在horror中穿插humor,romance以緩和節(jié)奏。這當中有好多鏡頭都給人印象深刻,最特別的是無頭騎士前來斬殺助產(chǎn)婦一家三口那場戲,來之前小孩轉(zhuǎn)著香爐,在墻壁上映出各種恐怖又美妙的造型。而當無頭騎士來時壁爐的火焰上竄,火焰一瞬間顯現(xiàn)出若干個ghost face造型.(見本文最后一張截圖)
注意上面最后那張截圖中, 父親變成了無頭者(片中的恐怖意象).
影片主題
Sleepy Hollow 與Charlie and Chocolate Factory這兩片里,Burton都在主線之余多次穿插了主人公的童年回憶,這些回憶揭示主人公的童年創(chuàng)傷,手法帶有精神分析意味。(童年創(chuàng)傷, 戀母情節(jié), 移情等)
Sleepy Hollow這段童年回憶有其象征意義, 一定程度上映照了歷史進程。
Crane的母親是witch,一個天使般的形象。其父則是clergyman,代表教權(quán)。其父對其母的迫害對應(yīng)于中世紀的搜巫運動,片里的各種刑具也類似當時宗教裁判所所用的那些。因為母親的死,Crane長大成人后,自然而然地抗拒父權(quán)(教權(quán)),他成了scientist,試圖以理性之光趨走中世紀的黑暗(教權(quán)統(tǒng)治)。不過,在他的探案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用理性來解釋,他從高舉理性逐漸走向接受非理性,這也映照當代知識界的認識論現(xiàn)狀。
幫助他完成這一轉(zhuǎn)變的,還有與Ricci的愛情,對Ricci一見傾心(bewitched),而這種愛一定程度上又是Crane戀母的移情。Burton在此片中曲折地表達了他science/magic,ration/irration的世界觀。
最后貼幾個幕后制作的圖, 第一張是Burton與Depp,Richardson。第二張是斷首的模型,第三張是13個ghosts造型的火焰。(類似的idea其實在Nightmare Before Charistmas里就出現(xiàn)了,不過這次Burton玩得更絕了。)
如果說好萊塢鬼才導演蒂姆·波頓是哥特式電影的集大成者,那么1999年波頓把在西方流傳已久的斷頭騎士的傳說搬上熒幕,拍成的電影《斷頭谷》就是波頓哥特風格電影集大成之作。
在哥特藝術(shù)的作用下,陰暗與優(yōu)雅不再是絕對的矛盾體,美好和邪惡也不再完全的對立。
哥特式的藝術(shù)風格,總能讓人從最絕望陰暗的情境中感悟到人性中真善美的存在。
哥特式的荒誕緊張與冷暖交融
一般來說,哥特風格的電影多描寫滿足個人情欲或爭奪財產(chǎn)而引起的迫害、謀殺等不尋常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恐怖刺激,常有鬼怪神靈或其它超自然現(xiàn)象出現(xiàn)。
本片也不例外,故事發(fā)生在十八世紀的美國一個名叫“睡谷”的幽僻鄉(xiāng)村,為了調(diào)查這里發(fā)生的一起連環(huán)兇殺案,年輕的警察克萊恩從紐約遠道而來。
小鎮(zhèn)居民堅信兇手是一個騎著快馬、拿著利劍的“無頭騎士”。
兩個月內(nèi),小鎮(zhèn)已經(jīng)有三個人慘遭殺害。
經(jīng)過層層抽絲剝繭,案件最終真相大白,原來是當?shù)馗缓婪端鞯钠拮訛榱藦统饸⒑α朔端鞯钠拮?,并鳩占鵲巢;后來她為了繼承巨額遺產(chǎn),利用巫術(shù)操縱“無頭騎士”犯下了累累罪行。
最后,波頓惡作劇般給了她一個荒誕可笑的結(jié)局,重獲頭顱的“無頭騎士”愛上了這個作惡的女人,強拉著她遁入了亡靈樹底,只剩下一只露在泥土外面留戀人間的手。
另外克萊恩和范塔索的女兒柯翠娜在破案的過程中相愛并終成眷屬。
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荒誕緊張,以巫術(shù)為題材、以偵破案情為線索,離奇復雜、跌宕起伏,哥特式精髓貫穿全片,為觀眾譜寫出世紀末一曲凄婉、仇怨的哥特哀歌。
這一系列因復仇、爭奪財產(chǎn)而引起的神秘謀殺,使電影籠罩著陰森恐怖的氣氛,充滿懸念。
此外,蒂姆·波頓所有的影片幾乎都有哥特式故事場景的體現(xiàn),黑白場景和彩色場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同一部影片之中,冷與暖和諧交融在一起。
波頓作品的兩面性就是這樣,好比同一片天空的黑夜與白天。
在《斷頭谷》中,那片幽僻的土地終日霧氣沉沉,不時劃過天空的閃電以及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無頭騎士”讓人膽戰(zhàn)心驚,小鎮(zhèn)郊外陰森可怖的森林也彌漫著各種未知與恐懼。
為了呈現(xiàn)神秘的斷頭谷鎮(zhèn),波頓和劇組人員去到英國找到了最適合的外景地,他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將整片谷地變成一座小鎮(zhèn),并讓電影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中世紀詭異的感覺,忠實的呈現(xiàn)當時的樣貌。
同樣,為了配合影片哥特式的黑暗與不安,每一個場景從布景到燈光都經(jīng)過了精心的設(shè)計。
現(xiàn)實世界黑暗陰森,發(fā)生在斷頭谷中的故事神秘恐怖,但是在男主角夢境中的世界卻色彩絢爛、明亮溫暖,美麗的庭院有一排潔白的柵欄、隨風飄落的花瓣像下雨一樣、綠樹環(huán)繞下溫柔的母親翩翩起舞,現(xiàn)實和夢境在這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暖色場景的出現(xiàn)主要是為了區(qū)分時空,表現(xiàn)主人公的夢境和心理情緒,如春意無限的花園和仙女般形象的母親,營造了童話般的氛圍,沖淡影片恐怖氣氛時帶來更多神秘意境。
在主場景即哥特式黑白場景之中,次場景即彩色場景不時出現(xiàn),兩者不斷交織,引導觀眾既關(guān)注情節(jié)發(fā)展也關(guān)注人物內(nèi)心世界,配合劇情的龐雜推理和人物的復雜關(guān)系,揭露人性中的丑惡,也表現(xiàn)了人性中的美好。
蒂姆·波頓的哥特風格電影通過兩種風格迥異的故事場景展現(xiàn)冷與暖的強烈對比、黑暗與光明的鮮明沖突、邪惡與正義的正面交鋒。
哥特元素的電影敘事藝術(shù)
在影片中,哥特元素處處可見:風蝕的墓碑、幽暗的森林、像魔鬼手臂一樣的樹枝、樹枝上纏繞的藤蔓、遠方的濃霧、傾斜的屋頂、烏云密布的天空、忽明忽暗的光影、紅與黑的厚重色彩、面色蒼白并略帶神經(jīng)質(zhì)的人物形象、陰郁濃厚的配樂等等,這些哥特元素使得影片彌漫著深沉與黑暗的氛圍,讓觀眾領(lǐng)略了波頓一貫的哥特式的死亡、陰暗、荒誕、絕望,同時這些哥特元素又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成為了電影敘事的一部分。
墓地
電影中克萊恩警官初到斷頭谷鎮(zhèn),迎接他的是小鎮(zhèn)入口處那一大片墓地,風蝕的墓碑歪歪斜斜,灰黑冰冷的土地,荒涼貧瘠、死氣沉沉,克萊恩提著兩個大皮箱在墓地中間一條泥濘的小路慢慢前行,背影堅定,似乎沒有半點畏懼。
墓地象征死亡,墓地的出現(xiàn)意味著前路兇險、生死未卜。
克萊恩的到來并沒有阻止“無頭騎士”的血腥殺戮。
夜晚,霧氣吞噬火把,又一個鮮活的生命魂飛魄散。
小鎮(zhèn)居民圍著新挖開的墓坑、新做好的棺材,悼念死者、神情悲痛。
墓地里的三個新墳赫然可見,提醒著兇手的殘暴和無情,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絕望恐怖的氣氛蔓延開來。
為了找到破案的線索,天色微亮,克萊恩掘開三個墳墓,抬出棺材,開棺驗尸,一具具沒有頭顱的尸體靜靜的躺在里面,沒有生命的氣息,卻仍能提供至關(guān)重要的破案線索。
死亡里可能蘊藏著拯救他人生命的希望。
暗夜,“無頭騎士”如鬼魅般在墓地中逡巡,電閃雷鳴中,馬背上的他揮舞著長劍飛奔而來,背后的大片墓地清晰可見,他的影子和墓碑的影子都被拉的長長的,他的每一次出現(xiàn)都意味著死亡、意味著墓地里都會壘起一座新墳,這樣的場景把哥特式的恐怖推向高潮。
墓地象征“死亡”,沒有生命,墓地在影片中一次次出現(xiàn),一方面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對死亡的刻畫,表現(xiàn)對生的渴望以及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
死亡是對個體生命的否定,然而正是這否定,反過來肯定了人類集體生命的生生不息。
洞察了死亡的幽微,或許就能像克萊恩一樣揭開其中的奧秘,拯救無辜者的生命,讓正義彰顯、讓邪惡湮滅。
哥特電影正是通過死亡充分展示比生命更可貴的真與善的價值。
霧
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地終日不見一絲陽光,無論是小鎮(zhèn)、山谷還是無邊的黑森林,它們總是在霧中出現(xiàn),朦朧神秘。
霧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霧”的存在使整部影片色調(diào)灰暗,顯得神秘幽暗,烘托出陰森恐怖的氣氛,充滿懸念。
直到片尾,正義得到伸張以后,影片才真正一掃陰霾,展現(xiàn)出新千年亮麗的色彩。
濃霧——迷失方向,神秘幽暗
克萊恩和他的助手小馬斯為了破案不顧危險闖入黑森林,尋找傳說中“無頭騎士”的埋葬地——亡靈樹。
無邊的森林在濃霧的籠罩下顯得陰森恐怖,每一根枯樹枝就像就像魔鬼一樣張牙舞爪,濃霧增加了前行的難度,他們騎著馬艱難的在森林中辨別著方向,甚至誤把趕來幫忙的卡翠娜當成“無頭騎士”,差點誤傷她。
薄霧——吞噬光亮,死亡前兆
就在克萊恩來到斷頭谷鎮(zhèn)的第一天晚上,漆黑的夜晚沒有一絲月光,守夜人拿著獵槍在瞭望臺里嚴陣以待。
突然,森林中一陣騷動,羊群也焦躁不安起立,幾絲薄霧像施了魔咒一樣,精準的飄向了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火把,瞬間便吞噬了這唯一的光亮。
夜,死一般的寂靜,突然“無頭騎士”再次現(xiàn)身,他策馬奔來、手舉利劍,可想而知,守夜人難逃厄運。
遠方的霧——虛無縹緲,似幻似真
本片幾乎所有的遠景:山腰、麥田、小溪、墓地、房屋,都有絲絲霧氣繚繞,神秘莫測、虛無縹緲、似夢似幻,仿佛斷頭谷鎮(zhèn)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或許這片土地本身就是一個謎團,等待著克萊恩去破解去揭開。
色彩
黑色——未知與恐懼
黑色是夜晚的顏色,象征著骯臟、邪惡、死亡、哀悼、僵硬、莊嚴、保守、個性。
波頓特意將色彩元素降到最低,結(jié)合劇情形成黑白反差,制造出銳利冰冷的冷色調(diào),凸顯血腥場面的震撼效果。
哥特電影的場景通常都是在夜色籠罩中展開的。
黑暗,象征著未知,未知意味著恐懼。
帶來死亡的人都是身著黑色的:比如“無頭騎士”。
在象征意義中黑色是代表丑惡和否定的色彩。黑色能夠使其他任何顏色正面的象征意義轉(zhuǎn)向?qū)α⒚妗?/p>
影片里的“無頭騎士”、亡靈樹、墓地、房屋、服飾都選擇了以黑色為主的暗色系,因為整個電影的基調(diào)陰森恐怖,故事情節(jié)充滿懸念。
為了體現(xiàn)這種氛圍,整體色調(diào)選用灰黑色為主,但是色階層次豐富,使得這種搭配不僅不會單調(diào)乏味,反而非常細膩且層次感極佳,使得整部影片充滿了高貴優(yōu)雅的油畫質(zhì)感。
紅色——獻血與死亡
為了營造濃厚的哥特氛圍,影片盡量減少布景和服裝的色彩,所以當色調(diào)近乎單一的黑白畫面上突然劃過鮮紅的筆觸時,才更加震撼人心。
紅色代表獻血,意味著死亡降臨。
“無頭騎士”每一次出現(xiàn)都快如閃電,手起刀落,人頭像瓜果一般落下,獻血噴涌而出,在夜色中依然紅的刺眼,還有幾滴獻血順著刀鋒慢慢的滴落,制造出恐怖懸疑的氛圍。
每一種色調(diào)都有自身的敘事意義,強調(diào)色彩的獨立表現(xiàn)力,使敘事間的差異性被分割。
紅與黑的對比異常鮮明,同時紅色與黑色一起運用,又代表了另一種情緒:仇恨。
對這兩種顏色的偏好,奠定了本片的基調(diào):黑暗、血腥、仇恨、恐怖。
光影
在對光和影的運用上,幾乎所有哥特風格影片都有自身特有的模式,光影的效果與影片的風格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
一般來說,光亮象征安全、美德和歡樂;黑暗代表恐懼、邪惡和未知。
在蒂姆·波頓的電影里,光亮和陰影都帶有氛圍,對于光與影的充分運用造就了蒂姆·波頓獨特的光影效果。
在影片中,“無頭騎士”出場時,常常通過不穩(wěn)定的影子塑造人物的神秘感,并通過逆光勾勒出人物的剪影輪廓,表現(xiàn)出陰森而神秘的巫術(shù)般的意境,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同時“無頭騎士”每次出現(xiàn)都伴隨霹靂閃電,使得畫面中的人物形象顯得若隱若現(xiàn),緊張而恐怖;
另外小鎮(zhèn)形象總在霧中出現(xiàn),因為光線在霧中無法直接穿透,增加了畫面的朦朧感,漫射光將村鎮(zhèn)中黑色的房屋映襯的影影綽綽,顯得幽暗而寂靜;
再者通過底光塑造猙獰的面部表情,從而表達人物瘋狂和憤怒的情緒。
哥特藝術(shù)下深刻的主題
著名哥特小說創(chuàng)作者弗蘭納里·奧康納說過:“對于耳背的人,你要大聲疾呼;對于視力不清的人,你不得不畫出大而驚人的人物。”
《斷頭谷》是關(guān)于光明與黑暗、善與惡之間的沖突,表面上看似是在表現(xiàn)墮落與罪惡,但正如黑格爾所說:“純粹的光明就意味著純粹的黑暗”!
事實上,在迷戀死亡的氣息及離奇怪誕的表象之下,影片駐足于人類對自身的關(guān)注,將信仰與精神內(nèi)涵隱喻其中,試圖用強而有力的疾呼喚醒心靈,波頓在用自己的方式剖析人性與社會的悲哀,只有對陰暗事物進行夸大并強有力的渲染,才能激起人們對生命、死亡、歡樂、痛苦、永生、孤獨等問題的思考,而這也正是創(chuàng)作者真正的意圖。
蒂姆·波頓哥特風格的電影將黑的一面極力的放大是為了使那點點的光明顯得更加璀璨,讓這來之不易的溫暖能夠直抵人心。
在哥特藝術(shù)的作用下,陰暗與優(yōu)雅不再是絕對的矛盾體,美好與邪惡也不再完全對立。
不拘泥于單純血腥的感官刺激,波頓能從驚駭?shù)男蜗笈c恐怖的故事中挖掘到人類自身的欲望、罪惡乃至社會價值、人倫道德的喪失與缺陷。
影片以一種非常規(guī)卻飽含人性關(guān)懷的視角去透視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達著那種陰郁、痛苦、悲傷的情感世界,之中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的向往。
克萊恩的堅持、小馬斯的勇敢、卡崔娜的善良,正義最終能夠戰(zhàn)勝邪惡,正是因為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
哥特式的藝術(shù)風格,總能讓人從最荒謬的事物上觸摸到可貴的溫情,從最絕望黑暗的情境中感悟到人性中真善美的存在,帶給心靈極大的撫慰和凈化。
黑色與殘酷吸引人,純真與溫暖打動人,這正是蒂姆·波頓創(chuàng)作哥特電影的用意,就像在《斷頭谷》這個黑暗的世界里,他讓那只紅衣鳳頭鳥出現(xiàn)在枝頭,何其珍貴,這抹亮色讓人們看到希望、感到溫暖。
雖然在波頓的電影中有恐怖的氣氛、有生活的不幸、有孤獨憂郁的人物、人與人的交往總是困難重重。
但是無論如何,波頓通過電影告訴我們,氣氛再恐怖也是可以孕育光明結(jié)局的、生活再不幸也是可以樂觀面對的、人物再孤獨憂郁也是可以展露笑顏的,交往的困難再多也是也是可以溝通跨越的。
就像這只黑色中的一抹紅.......希望無處不在。
雖然事實上并沒有什么,邊看電影邊啃大排的我終于還是被惡心到了。斷頭騎士手起刀落,一顆人頭響當當落地,眼神依然是死亡瞬間的驚恐。脖頸的斷裂處鮮血淋漓,皮肉緊縮,有燒焦的痕跡。。。
草草結(jié)束晚飯,一門心思看電影,結(jié)果目不轉(zhuǎn)睛地一直被劇情吸引到最后。《斷頭谷》顯然算不上Tim Burton最出色的電影,但也并非庸俗之作。一樣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歌特式風格,然而不同于《剪刀手愛德華》、《大魚》那童話般的溫馨明媚,而是濃郁中世紀古堡風情的憂郁陰森,帶著一種黑色的浪漫氣息。Burton作品的兩面性就是這樣,好比同一片天空的白天與黑夜,光明,就要光明得絢麗繽紛,黑暗,也要黑暗得魅惑神秘。
若是《斷頭谷》的題材拿到中國來拍,極有可能出現(xiàn)三個不堪設(shè)想的后果:一、斷頭騎士根本就是一個人偽裝的;二、Johnny Depp的那個角色一定是大無畏的孤膽英雄形象,不畏艱險,不信邪說,擒獲人犯;三、幕后操縱整個殺人事件的壞女人的結(jié)局,要不就是不得好死,要不就是改邪歸正。然而深諳浪漫主義和黑色幽默的Tim Burton就可以把它拍得不一樣。斷頭騎士就是斷頭騎士,是一個“活生生”的鬼,而且是怨氣極大的冤鬼。當然,冤鬼并非機械地嗜殺如命——要是這樣,也就索然無味了——而是受人操縱的殺人工具。Johnny Depp的形象,并非什么頂天立地的英雄,相反,他怕死、怕鬼、怕聞尸臭,還常常被嚇得暈過去,卻又在人前強裝鎮(zhèn)定。然而,正是這些幽默的小細節(jié)使男主角變得性格豐滿而可愛。壞女人也并沒有被殺死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得超生,更不可能是假大空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Burton惡作劇般地給她想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最終遭遇,被重獲頭顱的無頭騎士愛上,用削尖的牙齒給了她血淋淋的一個吻,強拉著她遁入亡靈樹底,剩下一只露在泥土外面留戀人間的手。
看Burton經(jīng)常為一些小細節(jié)擊節(jié)扼腕。那些在夢境里才會出現(xiàn)的迷幻場景,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精致道具,還有在自閉的掩蓋下微微流轉(zhuǎn)的人物心理。常暗想那要是真實的世界就好了。圓形小紙片,一面是飛翔的紅烈鳥,一面是空空的鳥籠,轉(zhuǎn)動紙片,鳥兒就像被關(guān)進了鳥籠。這個亦幻亦真的世界,是眼見為實?還是寧愿沉在Burton編織的黑色童話里,永遠不要爬上岸?。。。
影片打著恐怖片的旗號延續(xù)了他在《剪刀手愛德華》中奇異另類的影像風格。色彩濃重的復古風格畫面中,鏡頭將視角停在在偏僻遙遠的郊區(qū)小鎮(zhèn),被欲望和復仇控制的奇幻故事,英俊和貌美的男女主角,幾乎所有的成功元素都為這部影片準備好了。事實也證明,這是部充分體現(xiàn)蒂姆波頓令人贊嘆的創(chuàng)作才華的影片。
盡管德普秀色可餐,但蒂姆伯頓的片子實在是不適合吃飯的時候看的!
陰暗的故事配上夸張的表演和動作,騎士頭顱的牙齒確實是磨尖的就是在排列上有bug,風格挺明顯的,蒂姆波頓正常發(fā)揮。
哥特范十足,里奇可能是最符合波頓美學的貴美人了
畫面相當美
《斷頭谷》有什么特點?總體上看,本片敘事蒼白、粗糙(只好依賴濃墨重彩的配樂進行敘事)、著重主要角色塑造、講述古典冒險故事、奇觀的構(gòu)建充滿想象力、視覺風格高度哥特化。因此我似乎可以合情合理地說,蒂姆波頓的電影就是陰森版的迪士尼電影。
JD扮相最帥的一部~
不恐怖,倒是比較搞笑。原來德普賤兮兮的海盜表演是從這里開始的
這又是一部可以發(fā)花癡的片子~
完全的制作精良,特別是布景,那氣氛必須攝人心骨啊。原聲也很棒。
原來滿城盡是大波妹是抄這個的哦
很早知道這片子也是因為第十放映室。但很晚才看的。。08年。看不出來女主角Christina Ricci
恐怖精品——雖然并不真的恐怖。
關(guān)于愛的魔法陣.關(guān)于Nerd被放逐后妄圖運用科學手段對抗靈異現(xiàn)象最終被打敗而折服的故事.寡言的loli很漂亮,德普很呆.無頭騎士很帥,最后終于長回了腦袋,干掉了自己的壞妻子.那棵堆積尸體頭顱的大樹實在是很妖異,別的就沒什么了——總結(jié)打3星的原因是:尸體雖然多,妖得不到位
Tim Burton出品,無可爭議。@2605 Vista Way, Orlando FL...尼瑪看了三周終于看完了
恰到好處的驚悚,精致特別的血腥,大愛德普和波頓的組合 。PS : 滿城盡是大波妹的場景貌似是抄這里面的罷?
沒想到二十年前就能有這么好的特效,主角臉色蒼白,像極了吸血鬼。這樣的驚悚片能獲得奧斯卡獎,名副其實。
jonny deep is not that hot to me now.not any more
看了藍光版,已經(jīng)記不得dvd時代是跟誰看的了。。。。??谖墩嬷匕?。。。。。
蒂姆伯頓靠這部片子嚇跑了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