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彼得羅是大學里的一個化學老師,由于他申請研究的項目過于復雜,沒有通過項目官員的審核,于是他丟了項目也丟了工作。
彼得羅丟了工作,又被自己的學生拖欠學費,日子過得相當的拮據和困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了一個發(fā)財的道路:利用他的化學知識,生產一種可以避開法律的新型毒品。于是他找來了曾經研究化學的廚子,曾經研究人類學的無業(yè)游民和曾經研究經濟學的混混等人組成了一個制售毒品的精英團伙。后來他們的生意做得還不賴,個個都變成了暴發(fā)戶。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掌握化學知識是多么的重要。
論喜劇的層次
本片的標簽是喜劇。彼得羅雖是一個大學老師,卻是一個小人物。他說話啰里啰嗦,經常習慣性的說謊;他的化學研究被別人不當回事,還被學校輕易的開除;他的學生不但不交學費還在他家蹭吃蹭睡;他的朋友都是一些廚子服務員之類的小人物;為了一點電梯費他要嚼半天舌根……
看樣子,以上這些劇情就是喜劇的元素了。我突然想到個問題,為什么一個小人物的悲劇會被當成笑料呢?就像周星馳的電影一樣,講述的也大多是小人物的故事,里面描繪的也大多是小人物的悲劇,而且都被大家當成了笑料。我總感覺哪里不對勁。
據說成龍是不欣賞周星馳的喜劇電影的。成龍的電影也大多是喜劇,不過是功夫喜劇,和周星馳通過描繪小人物命運拍成的喜劇截然不同。想來喜劇是真有層次一說的,電影里那些小人物凄凄慘慘的命運讓觀眾感覺很好笑,那是因為這樣的劇情滿足了這些觀眾的虛榮心——瞧,那小子過得比我們慘多了;而成龍大哥可能不會覺得那樣的劇情有什么好笑,他也許只會覺得電影里那小子很可憐,那些發(fā)笑的觀眾反而讓他感到好笑。
經過上面這么一琢磨,《玩命毒師》在我眼里就不算是一部十分喜劇的喜劇了。
17th shanghai film festival | studiocity with liu | 三星半 | 感覺是一部搞笑的片子 不過講話太快 電影節(jié)字幕又爛 差點睡著了
6.5/10
充滿了意式喜劇的周末,很喜歡!
整場High翻,應該就是劣質版的《Ocean 11》+《絕命毒師》
兩個化學家負責制毒,人類學家負責銷售,考古學家負責運輸,經濟學家負責財務……
挺歡樂
虎頭蛇尾,格局偏小節(jié)奏感也差,展開磨蹭又突然結尾。啰啰嗦嗦的話嘮片+意大利語的聒噪buff==看的頭疼。
有趣,在電影院里捧腹大笑??
已經記不清是看過的第幾個意大利西班牙各種以失業(yè)率高找不到工作鋪底梗的電影了??
沒這么高分吧,騙人~
翻譯不好
這年頭做學術真不好混啊。
笑屎了的諷刺電影,反轉堪稱上成,除了開場鋪墊有一點冗長、官方字幕太業(yè)余外別的都相當帶感。
很贊的黑色幽默,BB的意大利版!
開頭不錯,中間就有點不分輕重地無序發(fā)展了,最后結尾又收的很快,顯得潦草。
電影周畫質堪比錄像廳也是可怕。。。意大利人吵群架更可怕。。
音樂都好聽。
BJIFF第一部《玩命毒師》:一部深受美劇影響的意式喜劇,從《絕命毒師》那兒汲取了靈感,敘事和表現上又有蓋,里奇之風。全片塑造最成功的是人物,包括男主角與女友的對立=道德與現實的對照。其次是“合法制毒”的理念,人物與動機的結合洋溢著漫畫式的基調,讓影片始終保有那種high翻的狀態(tài)。
14.06.18cinema
高智商犯罪,意式搞笑,還是比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