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女人,我之所以被敘述,是因為一天我站在堤上看風景,一個小男孩在看我,這一瞬世界三戰(zhàn)爆發(fā),他死亡,若干年后他穿越時空回到這一瞬,目睹了我和他自己的死亡,故事還有很多細節(jié),但是不連貫,我是記憶的產(chǎn)物,我只能以系列瞬間的定格圖片的形式被敘述,像杜拉斯毫無章法邏輯的小說。旁白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訴說我的意義,既向你們解釋,又盡量讓你們迷惑。
故事應(yīng)該發(fā)生在三戰(zhàn)以前,某天開始,一個神經(jīng)質(zhì)的男人會時不時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他說我是他的記憶,這些屬于過去的記憶也許能找到挽救世界的方式,不久,他還會去到他的未來去尋找救贖。我不太明白,沒有深明大義瘋瘋癲癲的去跟他尋找挽救未來的人類和地球,但也不小氣,自然的在他到來的時候讓他參與我最日常的生活。公園里、大街上,在他的記憶里我留下最自然的各種表情,他會花幾個小時等待看我醒來時慢慢睜開眼睛的五秒鐘。
我們這么平平凡凡的耗日子,雖然他的試驗者們從他的記憶中看到了鮮活的狗和貓,看到了普通的臥室和街道,還有綠色葉子的樹及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這些東西他們只有在記憶中找,而且這種記憶不屬于他們的大腦,是屬于書本或者電腦中的歷史記錄,但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wù)是要去拯救瀕臨滅絕的人類,我是屬于過去的人,能給他們的只能是簡簡單單的生活,他們研究了我的各種表情,從中找不到拯救的方法。
于是,他要去未來了,試驗者安排我們最后一次見面,他的記憶帶我到了我們的博物館里,這里滿是動物和植物標本,從恐龍到各種小動物小植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我也沒親眼見過,到我的時代,差不多所有動物都只能去博物館看了,我們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外形、習性以及滅絕年代,真無法想象它們曾經(jīng)也跟我一樣有血液有體溫,可以在這個地球上呼吸和奔跑。
我漸漸的明白,人存在的本質(zhì)原來就是記憶,是一些在心里沉淀下來的時空,沒有記憶,人不會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未來要干什么。原來試驗者們是想從他的記憶中發(fā)現(xiàn)整個人類的生存的方向和意義,我的時代還沒有這么樸質(zhì)的認識,我們?yōu)榻⒘诉@么權(quán)威和完全的博物館而自豪,卻沒有想到,這些曾經(jīng)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它們和人類誰更有資格成為這顆星球的記憶呢?我們至少只能是分享地球的記憶和存在的意義,但是我們卻毀滅了他們,用工業(yè),用建設(shè),更恐怖和不可饒恕的是,戰(zhàn)爭!一戰(zhàn)!二戰(zhàn)!竟然還有三戰(zhàn)!最終人類要帶著所有的罪惡和罪責毀滅自己了,這個星球?qū)]有任何記憶,漫長的歷史、生命以及所有我們不敢想象的宏大事物和我們在乎的日常生活都將幻滅為虛無。
面對這樣的事實,我怎么能以愛情的名義有任何借口來猶豫和不舍呢?他走了,要去他的未來世界去尋求拯救。
堤邊,他說過童年的他在三戰(zhàn)開始后記憶最后一的一個畫面便是我的臉,之后,便是一片空白,地表滿目瘡痍,充斥著核輻射,人們轉(zhuǎn)入地下生存,一些人成為統(tǒng)治者,一些人成為被壓迫者,一些人成為試驗者,另一些人成為被試驗者,他說成為什么人沒有太大的意義,我恰好成了試驗品而已,跟統(tǒng)治者一樣都是命運,都是地球記憶的罪人和地球的拯救者,也許最后都會走向不可避免的滅亡,自取的滅絕。
我站在堤邊,想著他,想著這個世界的開始和滅亡,無力的沉重,一天他突然回來了,他說在未來他找到了新的人類,用他所不理解的方式生活著,有不一樣的文明,他們開始拒絕了他,因為他身上帶著求生的欲望也帶著之前人類所有的罪惡,他們承受不起。后來他們又帶來訊息說再給他機會,也許,未來之人需要的也是他強烈而生動的記憶,沒有過去的千萬年,他們又怎能堂而皇之的自詡為人類呢?
最后一次試驗,他本該順著試驗者的意圖穿越時空去未來世界找到拯救現(xiàn)在的方法,試驗者的意圖很強大,在我們最后的幾次相見中,他們已經(jīng)能滲透到他的意識,來到我的世界并企圖修改他的記憶。但最后一次試驗中,他無法自制強烈的想念著我和我們的相遇,過去的這段回憶讓他覺得作為人竟可以這樣充實而有意義,這力量竟然扭轉(zhuǎn)時空帶他到我面前,我在堤邊,看見他,也看見那個小男孩---他的童年,就在這一瞬,三戰(zhàn)爆發(fā),我們同時在第一顆爆炸的核彈中喪生。他最后一次回來看我,也看見他自己的死亡。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愛的一念之差毀滅了世事萬物么,這是一個女人的幻想,這個世界,與其付與戰(zhàn)爭,不如讓它毀滅于愛。
克里斯?馬克的《堤》是硬朗的,是雕塑一般的電影。
它首先通過一個大部分時間以特寫呈現(xiàn)的主體、強烈的光影對比、黑白色調(diào)、甚至還可以加上若隱若現(xiàn)的畫面顆粒,從而得到一種具有雕塑質(zhì)感的粗糲攝影靜像。
與此同時,它還是削減而非增添的藝術(shù),它以凝固的攝影替代通常意義上的電影的流動,將之還原到其每秒二十四格圖像的本質(zhì),但區(qū)別在于,這些精心拍攝的靜像穩(wěn)固且獨立,是“永遠記得的凝固的太陽,觀景臺盡頭的落日,和一個女人的臉”。而如果我們將一部正常的電影按每秒二十四幀還原,得到更多的是廢片,那些被截取和分離的瞬間搖搖欲墜,《堤》剔除這些雜蕪,由觀眾通過想象——那種內(nèi)在的而不僅僅屬于眼睛的觀看依照自我的需求自由填充幀與幀之間的空白,恢復(fù)穩(wěn)固的幀到穩(wěn)固的幀這一過程中的可能、外延、含混與復(fù)雜,而不再只是創(chuàng)作者提供的孤零零的結(jié)果,最后得到恰到好處的滿足。
再則,當克里斯?馬克進行敘事時,減少疊化的使用,疊化是延續(xù)的,柔軟與溫情脈脈的,這種幀與幀的空白得以明晰與硬朗了。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空白不是也不可能是僵硬的,它仍然提供出了一種導向,一個不可避免的流動的方向,而且通過更為直接的旁白(可以視為一種寫作)促成了這種流動,最終形成靜像與靜像、事件與事件互相關(guān)聯(lián)之后的意指,顯而易見的是,我們需要意義,而不能忍受如同日常生活一般的支離碎裂、隔絕與混亂。
這使得電影——如果我們還可以稱之為電影的話,基于攝影而獲得了文學的特質(zhì)?!兜獭吩谛问綄用嫔?,探討的恰恰是“攝影——電影——寫作”這三者的關(guān)系,這也是克里斯?馬克持續(xù)了終身的主題之一,而他想尋求的無疑正是這三者的平衡。至于其真正意圖則在于,探討認知、表現(xiàn)和復(fù)現(xiàn)外間世界和對象的最為恰當?shù)幕蛘哒f真正的手段,探討真實,當然也間接探討著我們?nèi)绾螛?gòu)造自身這一問題。而我們更多地存身于時間而不是空間之中,也就是說,《堤》最終指向了時間,更準確地說,是指向了記憶,“人類注定要滅亡,空間沒有辦法,唯一是生存希望在于時間。通過一個時間的漏洞,也許能得到食物,藥物,能量?!边M一步說,于我而言,是過去使我成我,而非未來使我成我,我是歷史過程的產(chǎn)物,始終為“過去的一個印象糾纏”,“相比起美好的未來世界,他更想回到自己童年時的世界,那個女人可能還在等著他?!币蚨业纳菚r間和記憶的具象形式,由此,《堤》試圖解決的問題集中于一點,即如何去表現(xiàn)它,而它也通過“攝影——電影——寫作”抵達了它的初衷。
《堤》提供一種正在展開的、永遠不會完結(jié)的現(xiàn)在,但更為重要的是,它展示了記憶,“回憶和普通瞬間沒有區(qū)別,只有當那些瞬間留下傷痕時,你才能真正記住它們?!倍洃洀?fù)現(xiàn)首先出現(xiàn)的是一個瞬間,一個凝固的場景,此時它抵達的是攝影,但之后當記憶流動——它必須流動,以空間的形式流動成為時間時,攝影便被拋棄了,當我們試圖以攝影/繪畫懸停而不是延展時間(更多的時候是指向過去的記憶)時,攝影的缺點便顯露無遺了,它缺乏綿延的力量,一個瞬間只是一個瞬間,而且其所保留的太多瞬間更多的顯露出輕浮與單薄。
當克里斯?馬克意識到攝影呈現(xiàn)的應(yīng)當是瞬間的總和,它應(yīng)當綿延到至少能夠容納記憶時,他發(fā)現(xiàn)了更為便捷的方式——影像,“電影仍然是一種圖像藝術(shù)”,“通過其中介,我以畫面來寫作,使我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獲得一種實在的力量?!保瓶送?,陌生人日記)而且它和記憶一樣,最先是一幅繪畫或者攝影,是一種圖像的藝術(shù),然后它們開始流動。然而此種流動——通常意義上的電影運動并不能復(fù)現(xiàn)記憶的軌跡,甚至也不是我們認知外界世界的方式??死锼?馬克的聰明之處在于,他讓這種流動以靜止的方式進行著——他需要的仍舊只是瞬間,但這些瞬間此時卻獲得了引而未發(fā)的力量,凝固之后產(chǎn)生了流動的傾向。
而這種“凝固的流動”也將克里斯?馬克導向了寫作,寫作事實上是以詞語來繪畫,它一幀接一幀地凝視故事,“小說就像繪畫一樣呈現(xiàn)凝固的時刻,但它不會只包含一個這樣微小的,無可分割的時刻,會有成千上萬個這樣的時間點”,“如果說繪畫呈現(xiàn)給我們一個凝固時刻,小說則呈現(xiàn)給我們成千上萬個,一一前后相繼的凝固時刻。”(帕慕克,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至此,“攝影——電影——寫作”三者在克里斯?馬克這里得到融合與平衡,而這種懸停與流動,正是我們存儲與處理記憶和時間的方式,毫無疑問的,也是我們構(gòu)造和凝視自身的方式——
“他向她跑去?!庾R到根本沒有辦法逃離時間,而自己小時候注定看到的那個時刻,那個一直困擾他的時刻,正是他自己生命結(jié)束的時刻?!?/div>
4 ) 如何訴說
文/caesarphoenix
2011年我準備看200部有質(zhì)量的電影,大抵就是世界電影史上那些聲名赫赫的片子,但年頭上就看了這部,起點太高何以為繼呀。
我不想援引克拉考爾關(guān)于電影本性就是照相性的理論,也不想用蘇聯(lián)蒙太奇理論,更不想把它和一款叫PPT的軟件扯到一起。
《停機坪/堤》是如此電影的電影,它和很多實驗影片近乎神經(jīng)質(zhì)的瘋狂不同,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于實驗意義上的永恒之美。
1.電影的基本組成單位是鏡頭
格里菲斯以此為出發(fā)點進行創(chuàng)作,令電影成為一門有著自己語言的藝術(shù),美國的電影史學家因此稱他為“電影之父”(大陸一般指在技術(shù)層面最終完成的盧米埃爾兄弟)。
《堤》也是由一個個鏡頭組成的,不同的是大部分鏡頭都是靜止的單一畫面、或者說一幅攝影作品,鏡頭內(nèi)有時其實也有變化、就是通過推拉展現(xiàn)細部或是全局。好像有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鏡頭,那名女子的眨眼,在一個個凝固畫面中的這一點流動極為特殊。
實際上這部影片選擇以一幀畫面取代一個鏡頭的敘事策略是極為成功的,因為男主人公生活的“現(xiàn)在”是三次世界大戰(zhàn)后物質(zhì)極其匱乏的地下社會,在極權(quán)統(tǒng)治下一切都呆板僵硬,即使進入過去和未來那些形象也都只能是片段式/照片式的。用個類似《三體3》的比方就是生活在二維中的人看三維,雖然感動無比美麗動人、神秘莫測卻也只能凝固的訴說。
而那名女子眨動了眼睛是因為她真的“活”了起來,在男主人公的心中。
2.跳切
人們常常說戈達爾的《筋疲力盡》(1960)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電影時代,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對跳切的大膽大量的運用。
而《堤》(1962)全是跳切,它的連接靠的是聲音。波德維爾在《電影藝術(shù)》里講到“聲音的威力”,《堤》有著近乎典范的意義,聲音(還包括部分念出來的字幕)在影片中影響我們對鏡頭的詮釋(在這里幾乎是替我們詮釋大部分鏡頭),將不同空間的鏡頭連接起來(比如用一段悲壯的音樂將各種破敗的巴黎地標式建筑組接在一起)。
3.對“視覺暫留”理論的徹底否定
“視覺暫留”理論曾經(jīng)很流行,它認為每秒24幀的播放能夠形成完整連續(xù)的影像是因為每幅畫面都會在我們的視網(wǎng)膜上殘存一段時間。這個頗符合生活經(jīng)驗的說法有著重大問題,那就是如果真是因為如此,我們將看到一大堆疊影、重影,而不是完整的時間流。
現(xiàn)在普遍的看法是“臨界閃爍融合”和“似動現(xiàn)象”,或者說“心理認同”——大腦的一種選擇機制。
不但是同一鏡頭的各幀如此,跳切的鏡頭間也是,人腦自動補全了兩個截然不同畫面的間隙,而非讓一個的殘影和另一個畫面交疊。
不過《堤》中倒是把不少畫面疊印在一起,給這部每個鏡頭內(nèi)部大多處于靜態(tài)的影片帶來了動感。
4.完整電影和場面調(diào)度
看起來巴贊的理論離這部電影相當之遠,它不但沒有表現(xiàn)不間斷的連續(xù)時空,還把它們分割成一張張照片。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典型化的處理,它將每一個鏡頭中最有力的部分選取出來、并且長時間的表現(xiàn),但也沒有采取理性蒙太奇的方式去強行給它們賦意,而是讓觀眾自主選擇觀察。
每一個鏡頭/畫面都拍攝的極為開放、美麗,想象空間極大,它將攝影——巴贊所謂給時間涂抹上香料免于自身的腐朽的藝術(shù),納入到電影之中變?yōu)榱鲃幼兓?,那些雕塑的殘破變得真實痛苦而“活”了起來?br>電影作為一往無前的時間藝術(shù),讓靜止的畫面變成了真實的場面,畫面與畫面間的空隙由自然的想象填充,并因之完整。
5.關(guān)于故事
不到30分鐘的影片,展現(xiàn)了過去/往昔的寧靜優(yōu)雅美好、未來的神秘不可親近、現(xiàn)在的異化與可悲,講述了人類悲劇的命運和一個人不可救贖的宿命。簡直可以與讓雷諾阿的《大幻影/幻滅》媲美。
后來的擴充之作《十二猴子》也是一流作品,但無法企及此片的高度。
去年看到雅克塔蒂的《于洛先生的假期》、《我的舅舅》、《玩樂時間》,以為法國電影對我的震驚也就止步于此了。但是……
某些電影也許真的已經(jīng)超過某些文學成為藝術(shù)了。
胡言亂語,請輕拍。
5 ) 《堤》評論
電影形式
本片從形式上說是“靜幀電影”,或說全片使用了“圖片蒙太奇”(photomontage)手法。每張圖片的幀數(shù)也不相同,節(jié)奏與情節(jié)推進速度匹配。僅在19分鐘處有一處長約5秒的,女主角眨眼的連續(xù)影像(但也可以理解為剪輯速度很快的圖片蒙太奇)。圖片蒙太奇的手法,恰好與旁白在開頭所敘述的關(guān)于回憶的討論相契合,當人回憶過去時,只有那些最印象深刻的瞬間會從腦海中浮現(xiàn),正如這每一幅靜幀圖片。從這個邏輯上來說,導演認為靜幀電影更能復(fù)刻人對于回憶的感覺。
臺詞
除了在“實驗”部分的低聲呢喃是德語臺詞,全片主要由法語旁白 Jean Négroni 敘述推進。另外在開頭還有一句機場廣播員用法語念的通告。
配樂
配樂主要是管弦樂和模擬的心跳聲,編曲節(jié)奏和心跳速度也與情節(jié)相聯(lián)系,在較溫和的情節(jié)沒有配樂或使用節(jié)奏較慢的管弦樂,緊張的情節(jié)管弦樂節(jié)奏變快;心跳聲僅與“實驗”對男主角的緊迫程度相匹配。
剪輯
疊化和改變剪輯速度是本片主要采用的剪輯手法。疊化主要用在男主角時空穿越中,體現(xiàn)時間的流逝,或是體現(xiàn)其每次實驗中經(jīng)歷的事情不同而產(chǎn)生的交錯和變化——相比較于“現(xiàn)實”這個時空,“過去”和“未來”這兩個時空中發(fā)生的事情對于男主角而言都變化得更明顯。剪輯速度的變化就是單個鏡頭長度的變化。比較明顯的是19分鐘左右對女主角的睡眠狀態(tài)的捕捉,剪輯速度逐漸加快最終有5秒的女主角眨眼可以說是動幀鏡頭。另一處是結(jié)尾男主角從觀景臺一端沖向女主角,明顯加快了剪輯速度,這樣的剪輯手法配合影像中男主角的姿態(tài)動作也讓觀眾產(chǎn)生某種危險的預(yù)感,情緒上順利過渡到其死亡的結(jié)局。
攝影
攝影是本片非常突出的一個方面?!艾F(xiàn)在”的鏡頭里,畫面大多數(shù)是昏暗的,“未來”則更甚,背景都是全黑的。只有在“過去”的鏡頭是相對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美麗的了。這畫面的差別體現(xiàn)了情緒的差別,同時對人物動機也作了某種解釋——男主角放棄了(所謂的)美好的未來世界,選擇回到自己的童年那個世界,這里面任何心理層面的原因,都已經(jīng)在畫面的對比中體現(xiàn)出了。另外,我還要從以下幾個畫面,說明本片是如何實現(xiàn)從鏡頭角度暗示人物關(guān)系變化的:
在實驗準備階段,實驗員的鏡頭是水平鏡頭,背景的墻壁也比較清楚,此時男主與實驗員的地位還比較平等,至少是人和人的關(guān)系。
第一次實驗開始前的一刻,這是一個主觀鏡頭(POV鏡頭),在這個鏡頭里實驗員居高臨下的位置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一種男主被支配的氣氛。背景變?yōu)槿?,更是加劇了這種氣氛。
回到“現(xiàn)在” - 1,水平鏡頭/仰角鏡頭
回到“現(xiàn)在” - 2,水平鏡頭/仰角鏡頭
回到“現(xiàn)在” - 3,水平鏡頭/仰角鏡頭
隨后的實驗過程中,每次男主從“過去”回到“現(xiàn)在”,就說明實驗有所進展,此時都會切一個實驗員的鏡頭,實驗員每次在鏡頭中出現(xiàn)的位置和角度都稍微抬高一點。最后一次,已經(jīng)能夠?qū)⒛兄骶_地傳送到過去的任意時刻,實驗員臉上總算出現(xiàn)了笑容。但是鏡頭呈現(xiàn)這樣一個角度的笑容,卻不可能讓觀眾感到高興,只是愈加地背脊發(fā)涼。
實驗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穿越到“未來”。這個主觀鏡頭中出現(xiàn)了兩個實驗員,這次不僅角度更高,還從單人特寫鏡頭變成了二人近景。我認為這個鏡頭是要表達男主已經(jīng)從人的地位滑落到了工具的地位,兩位實驗員此時的眼神更像是看著沒有人性的某種工具。
這個主觀鏡頭就是男主最后一次完成實驗,在眼罩被摘下的一刻。這一幅畫面與首次實驗戴上眼罩那一幅畫面正好形成了呼應(yīng)。留意到相比實驗開始那一幅畫面,此處男主眼中的實驗員是虛焦的,這也同樣暗示著其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從切實存在屬于人的聯(lián)系,到這聯(lián)系逐漸變得模糊乃至割裂。
最后一次實驗員的特寫鏡頭依然是仰角鏡頭,實驗員皮笑肉不笑地看著前方。此時男主已經(jīng)徹底淪為穿越時空工具,正在等待被消除雙重生命的記憶,或者說男主已經(jīng)從這組關(guān)系里消失了,實驗員看向前方,可以認為這是“現(xiàn)在”的人正滿懷期待地從穿越時空的技術(shù)中汲取新希望。同樣,這樣的鏡頭只能讓觀眾感到畏懼,毛骨悚然。
概念:時空
影片中的三個時空各自有其目的?!艾F(xiàn)在”時空是故事的主軸所在,時空穿越的實驗讓男主角開始回到過去的旅程。“過去”時空則是對情緒的鋪排和人物塑造,這主要是幫助觀眾領(lǐng)會人物動機和產(chǎn)生移情反應(yīng)的?!拔磥怼睍r空為影片的時空邏輯作了補全,該時空說明了時空穿越技術(shù)在“未來”的普遍存在,這一點在影片中沒有直接展開。但是這其實是預(yù)示了結(jié)局中“現(xiàn)在”時空的獄警會回到“過去”追捕男主角并將其殺死這件事。換句話說,是“未來”預(yù)言了“過去”的一件事。
場外
僅有一場動態(tài)鏡頭的原因是導演克里斯馬克太窮,可以拍動態(tài)鏡頭的攝像機只租得起一個下午的時間。
男女主角看樹干的橫切面那一幕是致敬希區(qū)柯克1958年的《迷魂記》。
導演本人其實并沒有把此片看作電影,而是照片小說(photonovel)。
特瑞吉列姆1995年的《十二猴子》是受本片啟發(fā)所拍。
歡迎留下評論,一起討論《堤》或任何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6 ) 臺詞抄錄
【堤】
這是關(guān)于一個男人的故事,
以他童年時的一個印象為標記
那是個令他不安的暴力場景,
而他要幾年后才能領(lǐng)會其中的含義
事情發(fā)生在巴黎奧利機場的觀景臺上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幾年
周日,父母帶著孩子
去奧利機場看飛機起飛
在這個特別的周日
這個故事中的孩子
將永遠記得
那凝固的太陽
觀景臺盡頭的日落
和一個女人的臉
回憶和普通瞬間沒有區(qū)別
只有當那些瞬間留下傷痕時
你才會真正記住他們
那張臉,成為他
對和平時期的唯一印象
讓他在戰(zhàn)爭中求生
他經(jīng)常懷疑,
自己真的看到過嗎?
也許這只是他
虛構(gòu)出來的溫柔時刻
來對抗緊隨其后的瘋狂時刻
突如其來的吼聲
女人的手勢
皺褶的身軀
和恐慌中叫喊的人群
后來他知道
自己目睹了一個男人的死亡
24
00:03:23
沒過多久,
巴黎被摧毀了
很多人死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勝利者
其他人被當成囚犯
幸存者移居到夏尤宮地下的通道里
地面上,
巴黎像世界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
充滿了輻射,不能居住
勝利者看守著他們的“老鼠”帝國
囚犯們被當作實驗對象
這實驗顯然和領(lǐng)導人關(guān)系密切
實驗結(jié)果讓實驗員失望
而對實驗對象來說,
要不死亡
要不發(fā)瘋
一天,他們要從囚犯當中
選一只新的白老鼠
他也就是故事的主角
他很害怕
他對這個實驗的首領(lǐng)有所聽聞
并準備面對
瘋狂科學家
或者“弗蘭肯斯坦”博士
(創(chuàng)造了科學怪人)
然而,他面前的
是一個理性的人
向他解釋說
人類注定要滅亡。
空間沒有辦法
唯一的生存希望
在于時間
通過一個時間的漏洞,
也許能得到食物,
藥物,能量
這是實驗的目的
派遣使者進入時間…
召喚過去與未來
拯救現(xiàn)在
52
00:08:04
但是人類的思想畏縮
要在另一個時間醒來
意味著作為一個成年人
重生一次
沖擊太大了
在把無生命或無知覺的身體
送到不同時間段里后
實驗員現(xiàn)在把目光集中到
擁有強烈精神意象的人身上
如果他們能夠想象
或者夢見另一個時間
也許他們就能夠在其中生活
獄警甚至在夢中監(jiān)視他
他被選中
是因為他被過去的
一個印象困擾
首先,他當前
所有意識必須剝離
實驗繼續(xù)
他沒有死
也沒有瘋
他忍受著痛苦
他們繼續(xù)
69
00:11:05
到了第十天
影像如懺悔一般漸漸涌現(xiàn)
一個和平時期的早晨
一間和平時期的臥室
真實的臥室
真實的孩子
真實的鳥兒
真實的貓
真實的墳?zāi)?/p>
到了第16天,
他在觀景臺上
空無一物
有時候他感受到幸福的日子
但不是這樣的
一張幸福的臉
但不是這樣的
遺跡
一個可能是
他在尋找的女人
他在觀景臺上從她身旁走過
她在車上對著他微笑
更多影像涌現(xiàn)出來,
交織在一起
博物館
也許是他記憶中的博物館
到了第30天,
他們相遇了
現(xiàn)在他肯定自己認識她
實際上,這也許是
他唯一能夠確定的
在這個沒有時間的世界
首先讓他驚訝的是富足
在他周圍的全是
讓人驚訝的事物
玻璃,塑料,絨布
絨布
當他回過神來時
那個女人不見了
實驗員加緊了控制
又將他送了回去
99
00:14:07
時間又轉(zhuǎn)回到那個時刻
這次她離他很近
他跟她說話
她毫不驚訝地表示歡迎
他們沒有回憶,
沒有計劃
時間的建立沒有給他們帶來痛苦
他們唯一的標記
是當時的感受
和留在墻上的記號
后來他們來到一個花園
他記得那里有花園
她問起他的項鏈
那條戰(zhàn)斗項鏈
從戰(zhàn)爭開始的那天起他就戴著
他編了一個解釋
他們在一棵蒼老的紅杉樹干前停下來
她說了一個英文名字
他沒聽懂
像做夢一樣,他聽見自己
指著樹的那邊對她說:
""That's where l come from"
“我就來自那兒”
115
00:16:03
然后回到現(xiàn)代,
疲憊不堪
然后又一股時間波沖擊他
可能他又被注射了一針
現(xiàn)在,她在陽光中沉睡著
他覺得,在他
離開的那段時間里
她死了
她醒來
他又跟她說話
事實很難令人相信
他只提到重點部分:
一個遙遠的國度
一段漫長的旅途
她聽著,沒有笑
這是同一天嗎?
他完全不知道
他們將這樣一直走下去
一種無須言語的信任
將在兩人之間產(chǎn)生
一種純粹的信任
沒有回憶,沒有計劃
直到他感到
132
00:17:52
面前有一道障礙
于是,第一階段實驗結(jié)束
這是一系列實驗的開端,
他在不同的時間見她。
他遇見她,這時
墻上還沒有記號
她簡單地歡迎他
將他稱作她的幽靈
139
00:18:41
一天,她似乎很害怕
一天,她靠在他身上
他不知道到底是
自己想親近她…
還是被迫的,
是自己虛構(gòu)的,
或者僅僅是一個夢。
144
00:20:02
大概第50天,
他們在一個擺滿
動物標本的博物館見面
現(xiàn)在他們(實驗員)
的精確度完善了
他們可以把他送到
任何指定的時間
而且他可以留下來
輕松的活動
她也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
她很自然的接受了
這個訪客的來去無蹤
出現(xiàn),交談…
一起歡笑,
沉默,傾聽…
然后消失
154
00:23:39
當回到實驗室
他發(fā)現(xiàn)事情發(fā)生了變化
領(lǐng)導人在那兒
從他們的交談中他得知
返回過去的實驗已經(jīng)成功
現(xiàn)在他們準備把他送到未來
興奮使他暫時忘卻了…
博物館的邂逅
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
未來比過去守衛(wèi)更加森嚴
經(jīng)過幾次更痛苦的嘗試后
他終于捕捉到
一些未來的時間波
165
00:24:27
他來到一個嶄新的星球
巴黎被重建了
10,000 條難以理解的街道
其他人在等著他
這是一次簡短的交談
顯然他們拒絕這個
時空的入侵者
他演說道:
因為人類已經(jīng)幸存下來了
所以他們不可能拒絕自己的過去
因為那意味著他們自己的幸存
這是個以命運為偽裝的詭辯
他們給了他一個動力裝置
強大到足以恢復(fù)
所有人類工業(yè)
177
00:25:33
然后未來的大門
再次關(guān)閉
他回來后不久
就被轉(zhuǎn)移到監(jiān)獄的另一個房間
他知道獄卒們
不會放過他
他是他們手中的一個工具
童年的記憶
就是支配他的誘餌
他已經(jīng)達到他們的期望
完成了他的任務(wù)
現(xiàn)在他只能等著
被清除記憶
那些在他腦海深處的
雙重生命的記憶
186
00:26:13
在這監(jiān)獄的深處,
他收到來自未來的信息
他們同樣可以穿越時間,
而且更加容易。
他們就在那兒
準備讓他成為他們的一員
但他有別的請求。
相比起美好的未來世界
他更想回到
自己童年時的世界
那個女人
可能還在等著他
195
00:26:52
再一次
在奧利機場的觀景臺上
現(xiàn)在他可以留在
戰(zhàn)前這個溫暖的周日下午…
他困惑地覺得,
小時候的自己
現(xiàn)在肯定在也那里,
看飛機起飛。
但他首先看到
那個女人的臉
在觀景臺的盡頭
他向她跑去
而當他認出那個
從監(jiān)獄跟來的男人
203
00:27:38
他意識到,
根本沒辦法逃脫時間
而自己小時侯注定要
看到的那個時刻…
那個一直在
困擾著他的時刻…
正是他自己
生命結(jié)束的時刻
和《野草莓》夢見自己死去不同,這次是看見自己死去?;脽羝袚Q,一幀一幀的靜態(tài)圖像,有著一種奇妙的“畫面不動,意識在動”的感覺,愛情元素的加入有點讓人唏噓,也因為這個,導演給了女人一個連續(xù)動作,讓我們看了一次gif。其實黑白靜態(tài)畫面,運用得當?shù)脑?,是有著欲言又止的含蓄美的?/p>
用幻燈片拍科幻片!瓦解的末世建筑、全片唯一動態(tài)的女人之眼、絕美攝影的沙粒感,奇特而不違和。潛意識映像穿越的概念居然早在1962年就被玩過了,影像與內(nèi)核一樣牛逼,未來獄警威嚴一瞥,美好回憶無奈倒地。每秒24幀的理念變得黯淡無光,這是一部反電影的電影?!?0.12.30 追加:《堤》就是電影屆的杜尚小便池。它反掉了最后的表象權(quán)威。戈達爾最近拍的幾部足以說明他在否定說“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的自己。90歲的他在走近62年的克里斯·馬克。15歲的我:“這是一部反電影的電影?!币磺性缫炎⒍?,導演并不是我最本源的夢。這部“電影”,就是我穿越的真相,就是我不必成為、隨緣成為電影導演的理由。
穿越時空竟然是看自己死,有點像【12猴子】里的布魯斯.威利斯?!铩铩铩?/p>
全片由一系列黑白靜照組成,配以凝重的音樂、詩意的旁白、神秘的竊竊私語和噪音,傳達出對記憶、時間、愛和死亡的思考。離散定格的影像契合了記憶與夢境的形式,作為實驗電影也足夠激進。28分鐘的片子包含了動人的愛情、戰(zhàn)爭與科幻元素,沖擊力極強。最愛標本館一段,浪漫又充滿末世感。(9.5/10)
四星半。強烈、純粹、優(yōu)美的畫面沖擊,拋卻高科技視覺效果,最本質(zhì)的故事和畫面是如此動人。
標本博物館的設(shè)置太棒了,這些靜止的影像又何嘗不是時間的標本,故事的標本呢?
【八部半電影節(jié)】想起唐德里羅《歐米伽點》:“電影無情的速率需要觀眾付出符合需要的絕對的警覺關(guān)注?!逼訋瑪?shù)減少,敘事密度則更大,仿若極簡主義走向極端。形式的背后忽然察覺一個根本原理——記憶中的永恒是影攝不是像攝,是瞬時不是間段,就連描述,用的也是“畫面”一詞。
那四秒鐘的眼神,這不是照片集,就是電影,只不過是靜止的藝術(shù),更是真正的蒙太奇的藝術(shù),音效和旁白的設(shè)計則代替了運動的圖像和剪輯一起形成了影片獨特的韻律和詩意,除了短以外非常完美。
感覺整部片子其實不是為了槍聲響起的那一刻,而是一直等待著女人醒來開始眨眼的那個瞬間。震驚了 2018.8.10 重看。這其實是一部元電影。如果人可以進入任意時間,時間由此變成片段,變成“剪輯”,變成非線性的影像。與此同時也是唯心的,因為世界的存在依托于意識,時間旅行的本質(zhì)是意識旅行,時間和空間存在于意識之中。2021.06.14 ASMR向。結(jié)束得如此突然。
四星半. a Movie or Stills?《堤》的革命性在于以左岸派手法挑戰(zhàn)24fps的定義與影像表達的界限,用極端方式印證了布列松的觀點:任何畫面只有在與其前后畫面共同構(gòu)成的段落中才具有意義. 至于形而上學的層面,它無外乎啟發(fā)我們,存在總歸是我的存在;記憶無所謂真假,它以某種超脫了時空的聲畫形式漂浮在彌留之際的腦海中.
他有三次提及博物館。畫外音將主人公的記憶稱為博物館;片中時間旅行試驗地palais de chaillot一度被當作電影資料館的空間;主角與他記憶中謎一般的女子相會的地方是一間自然博物館。人的記憶、電影圖像資料、自然世界的死亡標本,它們在“博物館”中,一邊成為防腐的存在,一邊成為人為意識的產(chǎn)物。在博物館中邂逅人類的過去時,我又多么希望記憶中的事物也能在福爾馬林的藥劑中不朽。它一邊要承受局限,一邊又無可比擬地浪漫。如果,如果可以死在以前的記憶中,又哪里需要去“躲過浩劫的未來”呢。
影像小說,電影文本,黑白PPT串聯(lián)出來的故事,1962年的先鋒實驗。邏輯完備敘事干脆獨白到位毫無贅余。三十年后的翻拍(對比之后不能認可只是作為創(chuàng)意來源的傳承)在基礎(chǔ)構(gòu)架上完全沒有脫出這里建立的范疇。
電影是每秒24格運動的幻覺。靜幀畫面更有詩意、文學性和間離感。并且切換的速度就是剪輯的節(jié)奏,完全沒有生硬。
8.0/10。反烏托邦+詩性解說+鴛夢重溫+黑白影像+偉大愛情+悲慘宿命論結(jié)局?!诮^大多數(shù)時候,電影的力量更來自每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煤铥湹脑拋碓u價這部杰作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1.我在沒有時間的國度里遇見了你,我們漫步,唯一的感覺是墻上斑駁的記號。2.我不斷的離開,不斷的回來,你是否記得我?你是否愿意讓我成為你的幽靈?我想跟你說,我?guī)е愕幕貞涬x開。3.我愿意拋棄美好未來,只為能再見你一面,我們的愛始于過去。4.靜止的畫面說著一個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
過去是虛無的國度,時間是靜止的無,我愿被囚于閉合的因果鏈中、只為見你最后一面,勝過未來永生的安逸,勝過現(xiàn)存的一切。
太刷新認識了,一部好的感人的電影,甚至不需要移動的畫面來達到:真的很像人腦里的記憶,一幀一幀靜止的照片。最重要的是竟然是愛情片!流淚了!
沒想到這個真人漫畫讓我如此喜歡。我也相信,人生嘛,無非就是費盡畢生精力去找尋童年的一個瞬間,一種感覺,一段印象。并且死無悔改。
看完之后驚嘆于,好多年前我曾經(jīng)問過小海一個問題,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高APM中的他仍然用手推了下眼鏡說:“人活著是為了有一天能回到過去。”
去除一切技術(shù),甚至去除一切鏡頭,單單用圖片蒙太奇來展開,這是純粹的小說化的故事表達形式。而這部電影的意義可能在于展開了一種最吸引人類的思考,那就是征服時間的可能性。這種深刻的哲學討論在此后被反復(fù)提起,但是永遠不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