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成瘋變成魔
其實我還蠻喜歡黑白片子的,它對演員的要求會更好,因為基本上很少有風(fēng)景可以去欣賞,所以人的視線會圍繞演員的演技,以及對白展開。
這部英文片子的對白,或許是少了中文的翻譯,總感覺看起來少了點什么,我的英文能力確實該差了點。
導(dǎo)演和演員,這兩種之間的關(guān)系,很容易就產(chǎn)生愛情了,惺惺相惜,尤其是看著自己親手打造了一個夜明珠,越來越發(fā)亮,Oscar越來越神經(jīng)質(zhì),對Lily私生活的干預(yù)甚至到了使用各種手段監(jiān)控的程度,無法忍受Lily的一氣之下離開去好萊塢發(fā)展
幾年后,事業(yè)和經(jīng)濟危機發(fā)生在Oscar身上,機緣巧合他們兩人在列車相遇,Oscar想挽回Lily,重現(xiàn)昨日輝煌。
瘋瘋癲癲的Lily,以及瘋癲的Oscar,很難說誰成就了誰,但是Lily這顆珍珠能如此閃亮確實少不了Oscar的打磨。
后來Oscar又通過各種手段騙Lily簽了合約,總是我覺得昨日輝煌,已經(jīng)不可能再重現(xiàn)了
2 ) ref
this sounds really good, just making a mark here so that i could watch it next time.
3 ) 瘋
Twentieth Century是最近看的擁有最瘋狂演出的電影。雖然只是霍克斯screwball comedy初期的作品,但從某些角度看,比如演員方面,已經(jīng)很"終極"了。有些鏡頭里,你甚至可以看見John Barrymore噴出的唾沫直飛向Carole Lombard的臉。John Barrymore和Carole Lombard演的太棒了,不是沒有腔調(diào),而是那種戲劇腔正是恰到好處,那樣一大段既歇斯底里又文縐縐的對白下來,你不笑很難?;艨怂怪暗挠新暺?,對白基本傾向于精煉洗潔,與聲音有明確的分野。但Twentieth Century卻是絕對的話癆片,對白就是全片的基準(zhǔn)結(jié)構(gòu)與展開動力,當(dāng)然這也折射出原劇本和題材方面的要求。Twentieth Century的劇本非常搞,對白更搞,演員之間的對手戲往往都是不斷的爭鋒相對的斗口與插科打諢,對白速率上較之以往有一個數(shù)量級的提升?;艨怂乖趯?dǎo)戲的時候干脆因地制宜的處理,不斷激發(fā)演員之間的一種“斗爭”的情緒狀態(tài),比如允許一方不等另一方對白結(jié)束便可強行插話,慢慢下來一種語言的激發(fā)態(tài)便誕生了。大家開始互不相讓,彼此進攻以防止被對方主宰,能量便開始不間斷的、快速的在人物間流動。所以雖然Twentieth Century整個都是在相對密閉的空間進行,即一種類戲劇空間中進行,但卻一直充滿了一種內(nèi)在的、電影的burlesque活力。這是霍克斯非常喜歡的狀態(tài),他最不喜歡的就是刻板的時間軌跡,而希望電影一直保持在一種持續(xù)的“越軌”狀態(tài)中。可以說他這是在用電影在造戲劇的反(他很不喜歡戲劇那種偽裝的真實以及文藝腔,而寧愿喜歡某些更俗更粗更幼稚但又更有活力的東西)。
Twentieth Century讓我想起紅菱艷,看John Barrymore演的Jaffe讓我想起紅菱艷里的Julian Craster。一個喜劇一個悲劇,但卻是同一種人的故事,癡迷以致瘋狂的故事。但Twentieth Century的兩位主演Carole Lombard和John Barrymore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結(jié)局都不是什么喜劇。Carole Lombard(她還是霍克斯遠方的外甥女)33歲便在飛機失事中喪生了,而卓越的John Barrymore則在酗酒中快速的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插一句,John Barrymore在拍攝Twentieth Century的三周里嚴格的控制住了自己酗酒的毛病,使得拍攝順利完成,這種動力可能來自于霍克斯說他自己見過的最爛的演員the biggest ham。
有的資料里說Jaffe其實是C.B.DeMille的化身。有可能,霍克斯一向不喜歡DeMille以及類似的狂人。霍克斯本人是一個謙謙君子,在片場連大聲說話都少,但我看其內(nèi)心并不那么“善良”,要不何以在片中如此整治自己心里不喜歡的人和事?
表演很精彩,不過劇情單薄了些。難怪,舞臺劇改編的電影經(jīng)常如此,戲劇化得有點叫人不適應(yīng)。
Barrymore太亮了!他和Lombard的表演都極戲劇化,但和角色很契合,這正是本片的妙處。控制狂導(dǎo)演和傲嬌女演員互相記恨,卻也是絕配,中途還借著真瘋子鬧一場賤一場。We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love unless it's written and rehearsed. We're only real in between curtains
only Hawks could make such a pair hahaha. 多一星給Barrymore!Lombard和幾個配角也大贊。
巴里摩爾的表演舞臺劇痕跡相當(dāng)濃重但是卻正好契合了角色的戲劇導(dǎo)演身份,也正因為如此才使這一角色的喜劇因素更上了一層樓,這浮夸瘋癲的表演將一個無所不用其極,極度沉溺的強迫癥導(dǎo)演演繹的淋漓盡致。。。PS難道這個角色真的是在暗諷C.B.戴米爾嗎?
相比起來,女友禮拜五要成熟很多。這種話嘮喜劇看起來好累。也許是年代的關(guān)系,每個人的表演都好用力?!霸诨疖嚿吓加霾⒔鉀Q恩怨”的模式很好,限定的時間和地點。
只能說,好多演員是這樣的,自戀神經(jīng)質(zhì)人格,激情過剩,生性多疑,舉止不定,戲里戲外一樣瘋癲,作品中恰如其分,現(xiàn)實中就顯得過火,正常人很難理解。
演員與角色的高度契合造就的絕贊影片,“戲精控制狂男導(dǎo)演&被調(diào)教崩潰女演員”似乎成了后來黃金塢時期的常用設(shè)定之一。愈發(fā)感覺一部神經(jīng)喜劇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對主演的喜愛程度以及……翻譯的水平
角色們都在用瘋狂的、歇斯底里的勁頭吼出文藝腔的臺詞,神經(jīng)癲狂笑得人肚子疼。"who cares about your respect? I'm too big to be respected!"
愛死carole了,可愛到爆,就是喜歡她瘋瘋癲癲的~還有……偉大的約翰·巴里摩爾.
巴里摩爾過敏癥算是好不了了...周邊的捧哏細節(jié)比故事主線本身好笑,郎白雖美,這部卻有點“尬瘋”感,看著不太舒服。
百老匯導(dǎo)演與演員間戲劇性的虐戀故事設(shè)置,為舞臺劇作中很多用來展現(xiàn)角色內(nèi)心以及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段落的存在提供了大量可以發(fā)揮的戲劇空間,這部電影的改編順勢將其作為神經(jīng)喜劇來對待,視覺上對演員與攝影機的調(diào)度有著十分精巧的安排,還原出像舞臺一樣順滑的調(diào)度,并將其延伸到舞臺無法觸及的細節(jié)。
還遠未到巔峰期的霍克斯顯然已經(jīng)懂得了一件事,那就是用狂熱的話語把整個銀幕填得密不透風(fēng),就像那個冷不丁地跳出來貼傳單又可憐巴巴的瘋子。
霍華德·霍克斯早期的一部喜劇,IMDb上評價頗高,可感覺離他最好的喜劇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影片中演員的表演舞臺化風(fēng)格比較重,而且并不具備喜感,卡洛爾·隆巴德也基本沒有展現(xiàn)出她的魅力。火車上的戲比較接近神經(jīng)喜劇風(fēng)格,但卻基本是靠一個硬生生插進來的神經(jīng)病來制造笑點??傊容^失望。
太瘋了,John Barrymore和Carole Lombard在列車上那段吵得我腦仁都疼~好喜歡Owen的所有臺詞,諷刺刻薄又好笑。
我真不喜歡這片子,但我真喜歡Carole Lombard在里面
哈哈哈哈卡肉兒和巴里摩爾拍這片子就是為了自黑吧,我就喜歡他倆瘋瘋癲癲的??ㄈ鈨鹤タ竦臉幼犹蓯郏?/p>
Oscar第一次親吻Lily的鏡頭,真的,接近百年后依然感到震撼。這才是好萊塢??!在地上劃粉筆一段依靠剪切制造瞬間喜劇效果,竊聽女友結(jié)果弄巧成拙的橋段,都是如今十分常見的手法,Screwball時期真是喜劇巔峰。劇情的推進是如此戲劇化,而且敘事方式總能讓觀眾比角色提前一小會兒知道故事的發(fā)展方向(假支票為Oscar沒錢作鋪墊)從而達到觀影的娛樂效果,霍華德霍克斯不愧為好萊塢的天花板導(dǎo)演之一
Hooray for John Barrymore!我還在想臺詞怎么那么精,原來Preston Sturges是uncredited writer
6??礇]中字的霍克斯的喜劇片實在夠累。蘭巴德的表演不太喜歡。
霍克斯式喜劇還未成熟,前半段略dull,到后面感覺才上來。Lombard,Barrymore太強大,可以看出來Citizen Kane應(yīng)有受影響(39年奧胖也主演過本片改編的廣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