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片名:《沉靜的美國人》
播放渠道:騰訊視頻
豆瓣評分:6.9
推薦指數(shù):????????
相關(guān)分類:愛情/懸疑/越南/美國人/越戰(zhàn)
獲得獎項: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60屆金球獎
* 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56屆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
* 最佳男主角(提名)
推薦理由:
* 喜歡影片講述故事的氛圍,憂郁的色調(diào)和昏暗的光線;
* 個人認為片頭和片尾的獨白和整個故事不搭嘎呀;
* 影片中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初次相遇,在越南西貢的街道上行走,熱烈的交談,西方人莫名的自信,拯救世界,拯救女人和東方路人的傳統(tǒng),很好看也很刺激人的中樞神經(jīng);
* 片中女主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女人的美,天真,文靜、溫柔、神秘、傳統(tǒng);
* 整個電影都是在用白人的角度看世界,稍微有點局限性;
* 個人認為影片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美國人政治陰謀的犧牲,英國紳士文人的落寞,越南和越南女人被拯救的需求,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缺少更突出的情緒,簡而言之沒有主次之分。
標簽:高分/好電影/情愛/愛情/驚悚/懸疑/評分/歐美/人性/奧斯卡電影/豆瓣高分/冷門佳作/小眾
生活中,我認識的美國人屈指可數(shù),
唯一一起吃過飯喝過酒的美國人是我曾經(jīng)老板的老板,PCWEEK的Adam Power。
我們給他起了個中文名字叫“彭安達”。
“安達”在蒙古語里是“結(jié)義兄弟”的意思。
作為員工,我們當(dāng)時迷之自信地相信,美國老板一定會對我們像“安達”一樣好。
那是1996年。
他對我們真的像“安達”一樣好。
電影里,我認識的美國人數(shù)不過來,
但每一次看到熟悉的面孔,我都記不起他們的名字,需要去查豆瓣。
他們拓展了我的人生體驗。
讓我在家就知道《德黑蘭1943》發(fā)生的美蘇諜戰(zhàn),
了解越南叢林里的《野戰(zhàn)排》是如何殺戮殘忍。
我不敢想象,失去這些電影,我的人生會多無聊、乏味和無知。
他們是我的“安達”。
布蘭登·費舍(Brendan Fraser)穿著一身白西服亮相的時候,真是把屏幕都帥亮了10%。
單純?yōu)榱怂母叽髱洑?、從容?zhèn)定、自命不凡、為愛自燃,
《The Quiet American》這部電影就值得一看。
更何況,這是一部英國人都受不了美國人自信天真的愛情故事。
有一種自信叫天真,有一種天真是霸道。
大家都是紳士,憑什么你來搶我的女人時,那么肆無忌憚、那么理直氣壯,那么天真無邪,那么迷之自信。
最最最有趣的事兒,我在2020年的秋天看這部電影,感覺到的不是美,而是冷。
冷靜的冷。
我清醒地明白了電影表達的反抗精神,
不管是生活中的美國“安達”,還是電影里的美國“安達”,一旦他們來搶我的“姑娘”,那我也只能想法設(shè)法弄死這個“安達”。
白首相知猶按劍,人情翻覆似波瀾。
天真無邪最霸道,國家利益是姑娘。
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政治隱喻價值,推薦大家去搜一篇2010年9月的論文。
1.主標題:
《誤讀的越南戰(zhàn)爭》
2.副標題:
論《沉靜的美國人》及據(jù)其改編的兩部電影
3.作者簡介:
胡亞敏,女,博士,研究方向為20世紀美國文學(xué)和美國戰(zhàn)爭文學(xué)。
4.課題所屬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美國民族神話與戰(zhàn)爭小說研究”(10CWW017)階段性成果
5.內(nèi)容摘要:
1958和2003年,好萊塢分別發(fā)行了根據(jù)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1955年發(fā)表的小說《沉靜的美國人》改編的兩部電影。
兩部影片對原著都有不同程度的誤讀:
1958年版的電影將原來的反美小說改編成了一部親美電影,
2003年版的電影則強調(diào)了美國與當(dāng)時一些恐怖事件的聯(lián)系。
2003年版的電影于2001年9月10日在美國試片(點映),第二天就發(fā)生了9.11事件,電影因此被推遲到2003年2月公映。
兩部影片的不同傾向反映出很多美國人對越戰(zhàn)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從最初的浪漫想象到后來的徹底幻滅這一轉(zhuǎn)變。
備注:
1.電影《沉靜的美國人》 The Quiet American (2002)
2.中譯本小說《文靜的美國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08-01
3.誤讀的越南戰(zhàn)爭——論《沉靜的美國人》及據(jù)其改編的兩部電影//wenku.baidu.com/view/969a540958fafab069dc02ee.html
我靠原來原著沒看明白
本片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本片其實是一部政治氣味濃厚的影片,只是在絕大部分時間里都隱藏在愛情這個主題之下,平靜卻暗潮涌動,平和卻殺機四伏。影片的寓意其實很深刻,正如對愛情的不同觀點一樣,對于自由和愛國,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只是需要犧牲的時候,不要老讓別人去。
我真的想為配樂給5星
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相對于越南的題材新穎了些,也看到越南的另一面也許是更加真實的,不過說到底也摻雜了太多殖民地一廂情愿的美化~
漂亮的由僅僅兩個主角發(fā)起的雙線纏繞。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然而敘事好像可以做得更好
大學(xué)時,黃李龍老師放給我們看的,還順勢寫了和中國盒子的對照影評
想起來曾經(jīng)看過。還行。當(dāng)然還是一貫的白人視角,誰叫人家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呢?
他向心動女生表白用不用非要當(dāng)情敵他的面,他身負重大使命忙得要死用不用非得向他坦白解釋只求能繼續(xù)“做朋友”,他受吃個便飯之邀用不用特意回家捯飭一番盛裝出席。。。一無可取的不曲解怎么堅持看?
Graham Greene的原著. 覺得電影把小說渲釋的很好. Michael Caine演Fowler很合適. 滿臉都是滄桑和無奈. 故事背景是美國越戰(zhàn)前夕. 法國人跟越共打得疲勞了. 美國插手,號稱要支持民主自由,給錢,偷送軍火,扶植General The從法國人那里獨立出來. 法國撤了, 越南開始打內(nèi)戰(zhàn). 描寫的是人性的脆弱, 美國好為世界警察的自以為是. 這么大的主題,GG寫起來似乎很輕松,很不經(jīng)意, 可點點滴滴串起來讓人覺得很沉重. 電影和書都很值得看.
用個人情感襯托政治時局,細膩深沉又搖曳生姿。越南風(fēng)情不僅僅是罕有的神秘感,更多的是亞洲文化內(nèi)在的隱忍和在當(dāng)代激蕩格局下的無奈。文學(xué)性和戲劇性俱佳的杰作。
白種老男人在越南泡年輕妞真夠爽的啊,還緊抓的不放,年輕妞喜歡老男人真是因為愛?是喜歡舒適的生活吧。老男人竟然勾結(jié)越南人殺他的情敵美國CIA特工,陰險。然后越南小妞又回到老男人身邊。
老殖民者在殖民地遇上新殖民者挑戰(zhàn)的隱喻。愛情故事/三角戀/兩個男人爭奪女人再次成為喻體。和蘇絲黃的世界可以湊成一對來看:美國人的攻訐和英國人的反詰。有趣的是,美國人對英國人的控訴在其非正義性:不能明媒正娶,而英國人對美國人的反駁則在于其虛偽性:以愛情/正義的名義釀造暴力。
比58年曼凱維奇的老版更符合小說原意。那片當(dāng)時出于冷戰(zhàn)立場將劇中的反面角色扣向了越共,可格雷厄姆格林當(dāng)年創(chuàng)作此書的真正諷批對象卻是美國!也才有了后半段派爾的中情局身份的曝光以及一場爆炸……可這故事在非西方的受眾來看,不管書影哪個版本都難免虛偽:一個來自曾經(jīng)全球殖民地最多的英國記者,竟然去吐槽法對越有殖民色彩?去揭露美秘密扶植第三勢力是另有企圖?雖然托馬斯一度躲到廁所痛哭,可上述邏輯卻讓人看著想笑!當(dāng)然,也不能排除格林是借著主人公的言行去自黑了一把英人因帝國衰落無可奈何卻又心有不甘、美其名曰遠東事務(wù)不介入很超然實際自欲驅(qū)使總在選邊不惜出賣暗算的陰暗心理?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02/12/tqam-d17.html
又遇到大名鼎鼎的中情局 女豬腳很漂亮 可惜是個花瓶
不知道為什么,感覺拍得挺有味道的。也許片中有對亞洲人的刻板形象,但是電影的故事、氛圍還是挺不錯的,有種看書的感覺。
原著和電影都很好 但原著更好 文靜的美國人
這世界就是這么樣的糾纏不清。你以為他是個傻小子愣頭青,一臉搞不清狀況就跑來越南,還提點他不要莫名其妙的丟了性命,誰知他上來就一臉懵逼一臉鄭重冒冒失失的明搶你的情人。再后來發(fā)現(xiàn),傻小子原來一點不傻,一邊裝傻,一邊做這幕后最大的那只黑手,推著幾方勢力做著不怎么見光的事。然后,你把他賣了,他死了,你又去找回你的情婦了。
★★★★☆ 奇妙的是,雖然電影算非常忠實反映了原著,卻還是比原著少了那么些令人深思回味的細枝末節(jié)(如原配的回信,拜訪大宅找書等),甚至連原著里緊張刺激的戰(zhàn)爭情節(jié)在電影里也顯得平平無奇。我通常對電影改編十分包容,但這回我不得不說書還是強太多了。
配樂Craig Armstrong,攝影杜可風(fēng)
邁克爾·凱恩、布蘭登·弗雷澤主演,發(fā)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越南,關(guān)于陰謀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