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以很差可以很棒
這是一部矛盾的電影,剛開頭的部分有獨立制作的氣質(zhì),非好萊塢式,不要撞車、謀殺、 床戲,只是想做一部簡單的電影,關(guān)于花;而隨著主人公本身越來越糾結(jié)的情緒,電影的整個情節(jié)完全走入了另一個反面,好萊塢式的情節(jié):忽然的諒解、秘密被發(fā)現(xiàn)、滅口、撞車……
但有趣的是,電影情節(jié)的本身已經(jīng)被作為編劇的主人公本身的改變預先預知。我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表述清楚。如果你只是把這個電影的主線糾出來,實際上只是講了一個編劇,從想做一部簡單的電影開始,由于思維停滯而陷入困境,求助于編劇大師,得到要讓電影有戲劇沖突云云,忽然矛塞頓開,最后完成了劇本。
于是就在批判、諷刺和自我妥協(xié)的過程中,整個電影由平緩而富有魅力走向庸俗而刺激的反面。如果說這是編劇或?qū)а菹氡磉_諷刺效果的企圖,那么我表示遺憾和唾棄,因為這只表現(xiàn)出了他們無法將簡單的電影成就的淺薄,他們也如主人公一樣,期望做一部非好萊塢的電影,卻最終無法把握,而做成了個虎頭蛇尾的影片。但又心虛的把自己的不甘昭然天下,似乎覺得這樣能顯示自己曾經(jīng)的努力。
幾個演技派的大明星的表演也配合的剛剛好,梅麗爾斯特里普把那雙“包容一切憂傷的眼睛”詮釋的讓人驚嘆,而片末卻因為劇本的原因表演的就像一個過氣的女明星,但我把這個歸咎于劇本本身,在片末幾乎沒有給她留出表現(xiàn)的空間。
所以這是一部矛盾的電影,你可以把它的平庸歸于特別,可以把它的諷刺歸于心虛的自我辯護。但是不管怎樣,我這一篇感情矛盾的影評的結(jié)尾是想說。你一定要去看看這部片子,很值得一看!
2 ) 一句臺詞打動我
The world is so huge that people are always getting lost in it. There are too many ideas and things and people, too many directions to go. I was starting to believe that the reason it matters to care passionately about something is that it whittles the world down to a more manageable size. It makes the world seem not huge and empty but full of possibilities.
——Susan Orlean《the orchid thief》
(劇中的 Susan Orlean為真實人物,《紐約客》的專欄作家。而本句臺詞正出自書中那部小說《the orchid thief》)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那份癡迷
癡迷是一種天賦
這種天賦讓你木訥 讓你面對一些流行話題的時候不知所措 讓你沒有辦法和所有人愉快的打成一片
但是這份癡迷讓你獲得極大的快樂
快樂大過你失去之前一切得到的痛苦
3 ) 《蘭花賊》是考夫曼對麥基的挑釁。
《蘭花賊》在我看來首先是一部結(jié)構(gòu)復雜且不愿意用通俗方法表現(xiàn)的實驗電影,其劇本結(jié)構(gòu)似查理考夫曼另一部作品《紐約提喻法》,用了大量的戲中戲和故事之中套故事的元素,而不同于《記憶碎片》《恐怖游輪》這樣刻意讓觀眾理解的解構(gòu)片,該片又故意混淆了其中的界限。
要理解這個片子很難,讀者可以根據(jù)我說的進行梳理,影片有三個考夫曼,一個是主人公考夫曼,他在把《蘭花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他想不用故事和沖突表現(xiàn)作品,但是卻靈感枯竭,甚至遭到了導師麥基的責罵,于是自己幻想出一個弟弟,采用通俗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自己則很抗拒最后“弟弟”出了車禍而死,而他弟弟的死代表著考夫曼的思想由分裂變成統(tǒng)一的狀態(tài), 他決定把故事編寫成了一個通俗的故事。其二則是考夫曼因為接受了麥基的訓斥和建議后在劇本里創(chuàng)造的編劇考夫曼,讓編劇考夫曼編寫故事同之前的蘭花竊賊和蘇珊的故事融為一個故事,故事中考夫曼的弟弟是真實的,是一個想成為編劇的年輕人。所以,后半段的弟弟是真實存在的,而前半段的弟弟則是考夫曼的精神分裂分身,細心的觀眾可以發(fā)現(xiàn),前半段考夫曼和弟弟在公共場合出現(xiàn)明顯呈現(xiàn)出“這是考夫曼人格分裂”的狀態(tài),經(jīng)常體現(xiàn)在兩個人只會相繼說話說話,而何其說話的人則似乎也只注意到其中的一個人。這同所有有人格分裂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很相似,而后半段弟弟則很明確的是一個獨立的個人,何其交流的人明顯可以看到兄弟倆人。在考夫曼編劇的故事里的考夫曼是故事后半段的主角,發(fā)現(xiàn)了蘇珊和蘭花竊賊用蘭花只做毒品的陰謀,并且被追殺,后來因為弟弟的死而思考了人生,完成了自我升華。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故事,有強烈的戲劇沖突,高潮點,主人公和反派,以及一個閉合式的結(jié)局。
所以,這是重合的兩個電影故事,只是電影名字,主人公,演員,劇情高度的重合了而已。第一個故事我命名為《如何改編蘭花賊小說?》整個劇情貫穿電影始終,是說一個叫考夫曼的編劇因為要把小說《蘭花賊》改編成電影而處于精神分裂狀態(tài),幻化出一個弟弟進行自我爭辯,他自己堅持要用藝術(shù)的,非通俗故事的,非好萊塢的方式改寫劇本,但是另一個我卻編造出很多好萊塢通俗劇的方法,知道他見了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后,遭到了后者的訓斥,并且麥基給了他建議:世界上每天都在發(fā)生故事,要用沖突去說故事!于是他的“另一個我”占了上風,而給主人公致命一擊的則是一場車禍,這是一個嚴重的“故事”,直接造成了“另一個我”的死去,而考夫曼收到震動,于是和“另一個我”合二為一,成為了一個通俗編劇。第二個故事我則稱之為《蘭花賊和編劇》,是考夫曼寫的劇本,描寫的是一個蘭花賊和寫他的小說作者蘇珊的愛情,蘇珊聽取了蘭花賊的故事,深受感動,并且愛上了他,后來一個編劇考夫曼想寫他們倆的故事,并和自己的弟弟產(chǎn)生了沖突,倆人在關(guān)于這個故事要藝術(shù)還是通俗上產(chǎn)生了分歧,考夫曼聽了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的演講,麥基給了他建議:世界上每天都在發(fā)生故事,要用沖突去說故事!于是兄弟倆去調(diào)查蘇珊和蘭花竊賊,發(fā)現(xiàn)他們倆利用鬼蘭制造毒品,并被蘭花賊和蘇珊追殺,最后弟弟車禍死了,而考夫曼也明白了人生道理。
這兩個故事其實互相獨立,只是有很多相似的重合點而已,這還帶出了第三個考夫曼,本片的編劇查理考夫曼本人!所以這并不是一個純粹的電影故事,而是一個很實驗的電影作品,其終極目的是在嘲笑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的經(jīng)典劇作方法。很顯然,考夫曼本人是排斥經(jīng)典好萊塢劇作方法的,從他之前之后的編劇作品中也能看出,比如《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暖暖內(nèi)含光》或者《紐約提喻法》,而麥基的《故事》則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編劇藝術(shù)必須要學習的功課,是經(jīng)典的電影編劇教材,我對兩者可謂都很熟悉,片中的“弟弟”和片中的麥基所代表的是經(jīng)典的好萊塢劇作方式,考夫曼用了這么一種方法嘲笑了麥基,“弟弟”說好萊塢經(jīng)典劇作應(yīng)該讓主人公做了很多事情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一切都是我干的,我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這也是麥基所欣賞的“強有力的戲劇轉(zhuǎn)折?!倍鴱目挤蚵竺娴墓适驴梢钥吹剑绱恕皬娪辛Φ霓D(zhuǎn)折”,但在考夫曼的電影里,對比之前故事的詩意和深度,顯得如此的虛假和做作??挤蚵谟捌那鞍攵沃薪柚魅斯冢f:影片為什么一定要有高潮?要有大反派?然后有追殺,死亡,主人公的頓悟,愛情線的調(diào)劑,人生道理。他在片中讓“麥基”駁斥了這個觀點,卻在結(jié)尾讓主人公把這些元素挨個表現(xiàn)了出來,結(jié)果果真很惡心。故事的前半段是考夫曼自己想要的故事效果,但故事到了一半以后,則就是考夫曼刻意模仿“經(jīng)典好萊塢劇作”的模式,讓人明顯覺得后半段比前半段惡心,以此來反擊麥基的觀點,這是這個電影的關(guān)鍵。但我還是用麥基在《故事》里劃分故事的方法來做總結(jié),電影中的兩個故事,《如何改編蘭花竊賊小說》是一個典型的小結(jié)構(gòu)故事,劇中考夫曼編寫的《蘭花賊和編劇》則是一個大結(jié)構(gòu)的故事。而整部作品則是考夫曼對麥基模式嘲笑的反結(jié)構(gòu)作品。
4 ) 《改編劇本》:多重文本解讀的“萬花筒效果”
發(fā)現(xiàn)抄襲,留下最后一段作為紀念。之后修改好了再來分享吧。
《改編劇本》的多重解讀的可能性產(chǎn)生了萬花筒一般的效果,其中既有編劇自我崇拜、自我結(jié)構(gòu)的意識流冥思,又有驚險刺激的視覺消費,整部電影飽滿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查理?考夫曼和斯派克?瓊斯奉獻了一部兇猛精彩的頭腦風暴和視覺盛宴。
5 ) 考夫曼們的窘境
首先,現(xiàn)實生活的考夫曼是沒有雙胞胎弟弟的,但他在電影里給自己造了一個弟弟,很顯然,這個安排象征了考夫曼自己的分裂:也就是說,雙胞胎兄弟其實是一個人的兩面,一面追求詩意的,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平淡的編劇寫作,但另一面,就像那個傻乎乎的Donald,只求感官刺激,沒有邏輯和真實性可言。如此一來,電影中的編劇考夫曼,其實只有一個人。
于是,拋去一切折磨腦細胞的邏輯關(guān)系,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改編劇本》這部電影的主線描寫了一件真人真事:就是編劇考夫曼改編小說《蘭花賊》的故事,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編劇考夫曼。復雜之處就是,現(xiàn)實中的編劇,電影中的編劇,和電影中編劇創(chuàng)造出的編劇角色,名字都叫考夫曼。盡管這里第一個考夫曼大名鼎鼎不得不提,為了理解電影,這個真實的考夫曼可以暫時忽略,于是只剩下兩個考夫曼了:第二個考夫曼和他創(chuàng)造的角色(本文之后提到的編劇考夫曼如未說明,均為第二個考夫曼)。這個電影的絕妙之處,就在于它的拍攝方法,小心翼翼使第二個考夫曼的生活和他的故事之間的轉(zhuǎn)換點不露痕跡。對,我個人認為只有一個轉(zhuǎn)換點,而不是在現(xiàn)實和虛構(gòu)之間切換,也就是說,從某一刻開始我們看見的全部是編劇考夫曼的虛構(gòu),而這一點之前全部是他和女作家的現(xiàn)實生活。
痕跡掩飾得好,但這轉(zhuǎn)換點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在哪兒呢?可以說,起始于編劇考夫曼的出場,截止到兄弟兩人在John的色情網(wǎng)站上發(fā)現(xiàn)Susan的照片,這段時間軸上的任意一點,都有可能是這個轉(zhuǎn)換點。我個人認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當編劇考夫曼得到了一個新點子,對著錄音機喊:“查理?考夫曼,又肥又老又禿……”從這里開始,第二個考夫曼創(chuàng)造出了第三個考夫曼,而之后我們看到的一切(除了結(jié)尾),包括去紐約找Susan Orlean、參加編劇Seminar和Donald的劇本“3”受到老板青睞,都是第二個考夫曼的劇本的故事。
那為什么說之后的全部都是虛構(gòu)的呢?這關(guān)系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查理考夫曼寫《改編劇本》的用意:不僅僅是記錄自己改編《蘭花賊》時遇到的過程,而通過這件事,來反射出一個編劇,尤其是在美國這個龐大的電影工業(yè)體系下的編劇的窘境。我們完全可以將后半部分看作完全不同的一部電影:追車、槍戰(zhàn)、毒品、性、人生道理,所有在前半部電影中被編劇考夫曼鄙視的,都出現(xiàn)了。除此之外,編劇考夫曼還給自己的愛情故事安排了一個最最老掉牙的模式:“戀愛中-男的犯錯誤女的不原諒-男的付出行動把女的追回來-happy ending”。從Orlean的裸照在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的一瞬間開始,所有劇情變得飛快、草率。我們剛剛還在為編劇考夫曼的唯唯諾諾和一事無成感到尷尬難熬,真希望時間過得快些,然后倏地我們就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劇情帶到結(jié)尾。后半部電影,也就是編劇考夫曼的劇本,完全是一個大玩笑,是一場好萊塢模仿秀,也是一個苦澀的自嘲。
我在開頭提到,Donald是Charlie的另一面,“好萊塢”的一面。那些編劇們顯然不喜歡自己這一面,就像劇中的Donald被塑造得又蠢又沒主見,他們真希望自己Donald的一面被槍擊,再被狠狠地甩出車子摔死在地上,哪怕他一直默默忠誠地支持著Charlie,幫助他實現(xiàn)事業(yè)。而現(xiàn)實總是不盡人意的,我們看到Donald的死實際上只是發(fā)生在編劇考夫曼的劇本中,而就電影中的故事而言,也就是編劇考夫曼的生活中,Donald并沒有死,只不過為了迷惑觀眾沒有被拍出來。Charlie和Donald還得在同一屋檐相處下去,Charlie還得忍受Donald的愚蠢和總是在關(guān)鍵時刻出現(xiàn)的打擾。窘境歸窘境,但世事難料,說不定將來等到Charlie真的江郎才盡了,還要靠Donald的劇本吃飯呢。
6 ) 關(guān)于放棄
Adaptation既有改編的意思,也有適應(yīng)的意思,標題可謂一語雙關(guān)。當一個作家在既定的故事上進行改編,他不得不受到原有情節(jié)的種種限制和約束,他的創(chuàng)造力只能謹小慎微地游走,而當他心魂所至,突然覺得被改編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自己的性格和生活--該片就是著眼于描述這樣表面矛盾卻又在情理之中的過程。
這并不僅僅是改編作家和故事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和世界的互動關(guān)系。我們注定要放棄一些東西,以實現(xiàn)自己所向往的改變,但這樣的放棄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剝離呢?生活并不平淡,缺乏的只是發(fā)現(xiàn),缺乏的只是進行探索的勇氣,缺乏的只是應(yīng)時而動的改變。當我們不再沉湎于失去的痛苦之中,再睜開眼,世界就不同了。
伊伯特曾問本片導編,故事最后走上麥基的軌跡,是否埋藏了諷刺性評論于其中?考夫曼和瓊斯均認為,此問難以直言,應(yīng)該開放答案給觀眾,對麥基來說也更公平……但鑒于麥基事先看過劇本,并建議好友考克斯出演自己,黑麥的可能性略低。結(jié)合時代背景與角色生死,吐槽“某類編劇不敢面對殘酷現(xiàn)實”的意圖更高。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69612966/
查理考夫曼真天才!從片頭的《傀儡人生》和馬爾科維奇向自我致敬開始,查理在此次劇作冒險中無疑走得更遠。劇本嵌入、觀者效應(yīng)、此消彼長的窺視和被窺視,這樣一場試圖以劇本篡改人生又將人生滲入劇本的心靈旅途在若干時間軸的縫合下光芒萬丈。最終無視麥基的箴言,太升華了。
Charlie Kaufman在開頭的字幕其實就開始發(fā)揮了,真是有點嗲。其實如果怎樣理解都可以自圓其說,那么也沒必要槍斃其他可能。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my life,聽到這句話想到了一首歌,微妙。
【B】劇本確實很厲害,切入點很特別。但不知為何就是不怎么喜歡這片,可能是因為有些悶,可能是因為太賣弄了
文藝片和類型片本來是長得一模一樣的親兄弟。文藝片為類型片出點子,類型片火了,文藝片憋不出來。類型片反過來幫助文藝片,文藝片被追殺,類型片對他說“你是給予愛的人,誰愛你并不重要”,文藝片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最后,類型片幫文藝片挨了一槍,因為車禍死掉了,正如文藝片里的男主的家人。
雙重結(jié)構(gòu)上的「戲中戲」——故事內(nèi)的改編劇本+上帝(觀眾)視角下編劇的「創(chuàng)意」/「靈感」焦慮,作為電影故事本身最后的「爛尾」——作者和毒販串通并成為爛俗的兇殺劇卻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升華或者諷刺,這個世界/觀眾/制作方已經(jīng)不需要所謂有「精神」的作品,反而是爛俗成為流行和經(jīng)典,將近廿年之后再來看考夫曼式的吐槽或者預言,則是另一番滋味。
編劇的苦惱,劇本師的八部半
前半部分還是不多的,后半部有點不倫不類!你要愛你所愛,這不關(guān)別人的事,我很久以前就決定這樣做了!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和尚講故事……”
Nicolas Cage,雙份的!
故事的展開方式是我喜歡的那種
如果前半段剪輯沒有那么神經(jīng)的話起碼能四星。電影中有多少真多少假?無所謂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的任務(wù)就是虛構(gòu),讓生活變得魔幻。
能讓所有想寫簡單故事的編劇絕望的電影。套層結(jié)構(gòu)多層非線性敘事說是炫技吧跟它似乎要表現(xiàn)的主題又挺搭。作為編劇,寫一個跟自我波瀾不驚憋死活人的現(xiàn)實生活相似的簡單故事是不可能的,麥基老先生都罵“憑什么讓我浪費時間?”即使這電影,也是后半部分的高潮才吸引大部分觀眾看下去。
Laroche: Point is, what's so wonderful is that every one of these flowers has a specif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sect that pollinates it. There's a certain orchid look
當時好萊塢還能容下這樣無聊又有趣的作品……現(xiàn)在也不太可能了。全球電影環(huán)境都在變糟糕,是商業(yè)和藝術(shù)都用力過猛的結(jié)果。
爛片之王凱奇也有NB片子。劇本神作,考夫曼你得多恨麥基才能這么吐槽啊。梅姑犧牲色相換一個女配提名。三層敘事穿梭的游刃有余,同時又有著向上一層的自指。對麥基的神吐槽還表現(xiàn)在影片結(jié)尾大敘事段的驚悚片化。什么是神劇作,這就是神劇作。哪天我閑了編個豆列。
可以算做斯派克瓊斯前作傀儡人生的側(cè)面重述,不僅在于從電影主角原型查理考夫曼視角出發(fā)的crossover,更在于虛構(gòu)的孿生編劇兄弟的雙身關(guān)系。本片和傀儡人生一樣,都是現(xiàn)實穿越進電影,電影派生出現(xiàn)實的作品。另外,這個又黑又冷的“改編劇本”透滿了科恩兄弟的氣息,瓊斯顯然太輕松。
你是愛你所愛,而不是讓人愛你。
7/10。對這種極端個人化的片子始終喜歡不起來??挤蚵鼘⑺瞄L的多重空間平行發(fā)展的結(jié)構(gòu)以自戀自嘲又不明所以的筆法闡述作家們永遠說不盡的創(chuàng)作瓶頸和虛實交錯,對弟弟的精神依托像極了《巴頓芬克》的胖子(這個虛構(gòu)者居然也寫在編劇名單中!),而潛意識的自演模式估計催生了野心勃勃的《紐約提喻法》。
反正我是看睡著了的,雖然復雜,雖然要動腦子,可是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