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闖進修道院的熱風
簡介應該這樣寫:
夜總會女歌手Yolanda不小心讓男友注射了過量海洛因而死。為了躲避指控,她逃到了一座修道院里。修道院中的修女們抽大麻、注射海洛因、寫色情小說,還養(yǎng)了一頭小老虎。正是這樣一群修女,在熱心地做著挽救失足少女的工作。修道院長是個同性戀,她立即愛上了Yolanda,而此時,她的舊情人也來到了修道院...
Entre tinieblas西班牙語原文意為“黑暗之間”,而英文譯名Dark Habits則有雙關意:“黑色的教衣”和“黑色的習慣”。
這是阿莫多瓦自《列女傳》《激情迷宮》后的第三部作品。作為一部1983年的影片,它是絕對的驚世駭俗。當時的西班牙才走出弗朗哥的獨裁統(tǒng)治不久,天主教氛圍依然濃厚,想必這樣一部大膽描寫修女各種瀆神行為的影片肯定造成了一片嘩然。最好笑的是,品行不端的院長還給手下的四個修女取了可笑的“教名”:鼠修女、屎修女、罪修女、蛇修女。阿莫多瓦生于極傳統(tǒng)的天主教家庭,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他從小就對于宗教帶有懷疑與抵觸,后來的《不良教育》中,神父的形象更是令人不齒。
我非常喜歡“黑暗的習慣”這個譯名,這很可能是對弗朗哥時代的一個變相描寫。修女們被幽禁在修道院內(nèi),正如當時與外界隔絕的西班牙。這是一個病態(tài)的環(huán)境,連老虎也變得溫馴而麻木。人們習慣了黑暗,習慣了做著事情只為了消磨時光,習慣了不合理的社會風貌。而喜愛Mick Jagger的Yolanda的到來意味著新事物的誕生,也意味著修道院舊秩序的解體。經(jīng)典的臺詞是,小女孩問Yolanda:“你也是修女嗎?”她回答:“不,我是妓女”。小女孩又問:“那不是非法的嗎?”
片子的缺點很明顯,節(jié)奏偏慢,且結尾設計十分不合理,至少有兩處邏輯不通。無論如何,此時的阿莫多瓦也確實是初出茅廬,有著些許缺點在所難免。而到了90年代后期,他對于各種敏感題材的運用就相當嫻熟而巧妙了。
2 ) 顛覆的世界
我介紹的可能有點羅嗦,但是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后,才察覺到原來有些事情有些人是可以顛覆的.
《在黑暗中》講述的是一名龐克歌手尤蘭塔在愛人吸毒過量致死后,被警察盤問而害怕地逃至一個由修女組成的天主教團體尋求庇護的故事。這所庇護尤蘭塔的修女團體是由一名有錢的夫人所贊助而成立的,它被取名為“謙卑的救世主”(HUMBLEREDEEMERS),專門收留與幫助吸毒者、妓女、女兇手等“問題女性”,然而卻已經(jīng)有一段很長的時問沒有吸收新成員了。而這些熱心公益的“救世主”(修女)有:修女長為了挽留那些居留的“罪人們”,竟替她注射海洛因,并滿足她所要求的任何事,而她自己就是一名癮君子,還是女同性戀者(她愛上了尤蘭塔),在她房里的墻壁上貼滿了好萊塢女星的海報;修女甲有粗啞的嗓音和巨大的微笑,她是唱歌的修女三人組的中間一位,歌唱時打擊著腰間的小鼓,還侍養(yǎng)了一只老虎當寵物,并經(jīng)常為它擊鼓作樂;修女已專門以那些曾經(jīng)居留在“謙卑的救世主”里的女孩們?yōu)樵停瑏韯?chuàng)作色情小說的作家;廚師的修女丙曾是一名殺人兇手也在修女院庇護中度日,她感激修女長甚至愿意為她做任何事情;修女丁設計詭異的服飾,而她的情人是一名神父。
這些修女們販毒、戀愛、爭吵、歌唱等,有著各自的欲望,以自己的獨特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宗教的方法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女性。影片中修女的形象被完全顛覆,把人們印象里“高尚而純潔”的形象轉(zhuǎn)變成有情有欲甚是叛逆,但是不變的卻是她們依然熱心的幫助著需要被拯救的人們,只是影片的結局傷感的而令人深思。在那有錢的婦人終斷了資助后,“謙卑的救世主”不得不解散,修女們不得不各自離去,修女長不得不和尤蘭塔分離??梢哉f是尤蘭塔的出賣使得修女院解散的,一些觀眾會覺得尤蘭塔簡直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在修女長待她如此好的情況下卻仍然冷酷的出賣了她。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尤蘭塔因為修女長對她的愛慕用毒品把她牢牢的控制在修道院中,她不能拒絕修女長為她準備的一切,不能反抗只能接受。任何人都渴望自由,尤蘭塔沒有義務在修女長接近病態(tài)的愛慕下生活,她在同情有錢的婦人思念女兒的情況下出賣了修女長,而成功的逃離了這個對她來說猶如隱形監(jiān)獄的修女院。尤蘭塔有其讓人同情之處,阿莫多瓦刻畫尤蘭塔亦正亦邪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的雙重性,修女長也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對于這家修女院的院長她有義務擺脫修女院不被解散的危機,甚至以卑鄙的手段威脅女伯爵繼續(xù)資助修道院,對于修女長來說這種方法逼不得已。只是修女長利用女伯爵愛女心切作為籌碼,利用毒品來討好甚至想控制自己喜歡的歌手尤蘭塔種種行為又讓人感到心寒,當她得知女伯爵離開了晚會,尤蘭塔出賣她后也跟隨女伯爵離開后,她那絕望的一聲喊叫卻讓人深深的同情,此時的她已經(jīng)徹底的卸下修女神圣的衣裳,只是一位被出賣的可憐人。
3 ) 修女也瘋狂
阿莫多瓦的這部早期作品看得我昏昏欲睡,暫停了好幾次,起身稍活動筋骨,才有精力將影片看完。
我只能說,拍這部影片時期的阿莫多瓦太不顧觀眾感受了,最起碼的象樣故事都沒有講清楚,或許是我讀不太懂那個時候他尚未修成正果姑且以凌亂散漫稱之的個人風格吧。
反觀他中后期的作品,故事都講得很戲劇化很動人。
三十二歲的阿莫多瓦腦子里正憤怒著,充斥著對宗教辛辣濃烈的諷刺。
他的近作《不良教育》跟《黑暗的習慣》比起來,尚要溫和許多,而在《黑暗的習慣》中有的盡是虛偽狡詐墮落貪婪的“姐妹們”,他們把修道院裝飾成了烏煙瘴氣的罪惡人員聚集地。一間“和平飯店”意味的修道院,收容的都是前作孽份子。她們還沒來得及自贖,就開始大言不慚地拯救起別人了。
這時候阿莫多瓦對女性命運的關注要低于他急于表達的社會意識,因此顯得過于張狂。而可能大家和我一樣,喜歡更多的,是感性的阿莫多瓦。
后期的作品中,他慣用的極端元素下總隱藏著不可多得的溫柔情感,這里是完全看不到的。
影片結束后我唯一能記住的就是修女們瘋狂吸食海洛因的鏡頭,家常便飯般,由此可見海洛因在馬德里的市場價很低。
還有那只被修女馴得服帖帖的老虎,是我見過最沒有老虎氣質(zhì)的老虎。不知道老虎們看了會作何感想,肯定會像我們看了內(nèi)地某位什么大師的武俠片一樣難受。
4 ) 灰色的阿莫多瓦--《Entre tinieblas》
文/ 斯瑪特
阿莫多瓦早期電影的回顧展正在光點熱映中。我挑了《Entre tinieblas》這部,中文譯作「修女夜難熬」,被中文片名誤導以為會是一部修女火辣羅曼史,查了翻譯才知道,西班牙原文的意思是「明暗之間」,也難怪身為影像創(chuàng)作者的你,眼尖一下就拆解了影片的顏色,你說「是灰色的」,剛開始我還不甚理解你口中灰色的意思,還沈溺在故事濃烈的情感裡頭,被修女的誠實的告解給淹沒著。我一直以為阿莫多瓦的顏色是鮮艷的色彩,是紅色的情慾、是紫色的誘惑或是黃色的招搖,或許在形式上是如此,也為什麼我總是被表面的色彩給迷惑,被歸類為主流者的眼睛?;钤谶@個世界從小被教育著極端的二元論,我非這樣不可,不這樣毋寧死。也許我們終於學會如何分辨是非善惡、黑與白、對與錯,但我們也在這繽紛的世界裡逐漸迷失,成為一個標準的色盲,這部灰色的電影重新帶我認識色彩。
導演有趣的地方是,他的題材選取方式,同他多數(shù)作品裡頭的反抗和歇斯底里,因為包容而獨特的存在。品味著阿莫多瓦早期電影裡充沛的情感和創(chuàng)作精力讓電影史記錄了一個動人的生命。回到這部影片,故事也同樣採取了話題性的宗教元素,但這並不是一部頗有宗教批判的電影,也許是,也許不是就像他的影片色調(diào)是灰色的。修女、修道院在世人的解讀是個聖潔的地方,影片裡所扮演的角色,導演設定成為罪惡的庇護所、道德的超越與情感的解脫。故事裡修女各自擁有自己墮落的靈魂、不堪回首的往事交織著影片道德的審判:毒癮者、敗德小說的作家、殺人犯、女同性戀...「聖女」v.s「妓女」,在影片裡卻是令人玩味的調(diào)味劑,少了這些就會變成一場乏味的道德劇。因為墮落而美好、因為喪失而重新獲得這是我最喜歡的阿莫多瓦,他說故事的方式。
黑色與白色在世界被明確的標準頌揚著,而灰色安靜地扮演著被忽略的角色,導演鍾情於這灰色地帶,看見世人刻意忽略的美好。我想起陳珊妮歌詞裡寫過「如果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就是對與錯的總和?!剐夼慕麘j主義似乎就像是這個世界的人格分裂、世人的隱惡揚善,對於美好的外在趨之若鶩,面對醜陋的重建卻視若無賭,我們不難想像為何苦難會降臨於世界,罪惡會在地底下進化,修道院是罪惡的溫床也是避難所,耶穌受難因為罪惡,卻也因罪惡而偉大。海洛因若是吸了不純的就會致死,純的海洛令人上癮無法自拔,敗德小說如此風靡但被衛(wèi)道人士所揚棄,被拋棄的則是自己的內(nèi)在靈魂。我喜歡你用精準的字眼形容修女的眼睛,你說你在修女眼裡看到「晶瑩剔透」的瞳仁,因為故事最終回到了內(nèi)在,黑色與白色不是對立,而這世界的確--是灰色的。
5 ) 黑暗的習慣
黑暗的習慣(Entre Tinieblas)
以下寫于06年1月
看來中文的譯名是從英文譯名dark habits過來的,我覺得英文的譯名對于本片的理解非常到位,比西班牙原名Entre Tinieblas的直譯(黑暗之間)要好得多。以下的文字也是圍繞“習慣”展開的。
這一定是我看到的最讓我抑郁的阿莫多瓦的電影了。。。。
在馬德里的一個修道院里,修女們拯救著在現(xiàn)實中失魂落魄的女子們,
而在她們自己的生活中,有人愛上夜總會歌手,有人養(yǎng)著一只老虎,有人寫著奇怪的小說……然而我相信,我在許多胡說八道至莫名其妙的“影評”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篇博文,只因為上面有一句我很贊同的話——“它是一部講述人的片子。”
討論淪落的道德或者是信仰在這里不是主旨。
她們?nèi)绱肆晳T,不是因為麻木,更不是因為禁欲過度而導致精神變態(tài)。
她們只是習慣,習慣和麻木是不一樣的,習慣是一種似乎之前可以選擇實際上無法選擇的生活方式,在無條件地接受背景、接受天性、接受命運后,自然而絕望的生活方式,卻不是麻木。她們相信上帝,在漫長的人生中,希望上帝拯救心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觸及到的孤獨和絕望,但絕非因為悲傷,更不是麻木。
所以那個修女養(yǎng)的老虎興許可以想象成是人生中不得不接受的那段經(jīng)歷,雖然離奇,甚至可以認為老虎本身隱喻了”殘酷而不容辯駁“,她們最終欣然承受。所以也許那位madre愛上歌手是因為她的的確確看到其實她的生命充滿其他可能性卻只希望以“愛”這樣的方式去嘗試觸摸那些可能。這是她作為修女的使命,更是她為了處理執(zhí)著一貫的態(tài)度(信仰?)與同樣在她身上所具的冒險意識的矛盾中,唯一能以平緩的方式中和的辦法。
阿莫多瓦的世界總是充滿太多太多生命的可能性,盡管世俗卻熱烈地背棄了一切庸常和穩(wěn)定,他的對白中永遠少不了譬如--你過去是做什么的?--我什么都做過。
所以他的電影才永遠無法在我們這個生活安逸、觀念庸常、(人倫)關系穩(wěn)定的世界里走上主流,才容易被一群傻不啦唧的人利用以完成他們?nèi)踔堑幕孟?,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那種他的近乎荒誕的熱烈是如此得真實和真摯,無法理解這種種生活背后隱藏的真正的生動和絕望。
當我自己都變得詞不達意的時候,我開始討厭80年代黯淡的顏色,壓抑的畫面。。。
PS,對于這部電影我想我是充滿了狹隘的偏見和無知的,同時因為看得壓抑死了就把后面十多分鐘的內(nèi)容通通快進了,歌手唱的歌一句沒聽進去55
阿莫多瓦早期的片子,素材倒是和他其他片子近似的,只是拍出來電影的感覺和后來導演風格成熟后果然差距大。
一群古怪瘋狂的修女和一只老虎同住修道院,院長吸毒,收容癮君子和殺人犯并想法控制她們,還是同性戀并愛上了女歌手。片中沒有壞人,各自為自己的欲望忙碌。很難解釋女歌手最后的行為時自救還是背叛? 艷麗的色彩,看似凌亂的敘事,對教會的明嘲暗諷,桀驁不馴的阿莫多瓦。
開場是夜色緩慢流動的城市,一個很不錯的鋪墊。墻上的MICK JAGGER點明這一出的主題是“叛逆”~~小小女修道院濃縮了整個社會的人情百態(tài),“l(fā)argo de aquí,canalla”不僅提示著Yolandal、還有每個對生活現(xiàn)狀不滿的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西班牙的“修女也瘋狂”,不同于她們的美國同行,這些修女更加“黑暗”,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所以當這個庇護所消失的那一天,她們失去的不僅是安身之地,更是心靈棲息之地。
6/10。阿莫多瓦對上帝缺失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代表信仰的基督畫像可以被搖滾歌手海報所替換,用偷寫色情小說、設計時裝、睡釘床、信件勒索等行為解構了圣潔的神職形象,但并非布努埃爾式純粹荒誕的無情批判,片中女性內(nèi)心的枷鎖仍會被愛打開,修女們也因為熱烈地追求欲望從而把握了自身的命運,有正面性。
這只老虎??莫不是《育嬰奇譚》里演化過來的豹子??,喋喋不休的赫本變成了無處話凄涼的修女們。阿莫多瓦電影的女人永遠是可歌可泣的。
#觀影手記# 2454吸毒,殺人,搞姬,訛詐,做假供,養(yǎng)老虎,寫黃書(?)??吹阶詈筮€挺喜歡這故事(但還是不喜歡管事的修女)。毛拉喂大貓閑話家常。那個兇巴巴的眼線,殺人睡釘床的修女好贊好有味道,竟然是她! 《關于你母親的一切》里最喜歡就是她!
補完阿莫多瓦最后一部未看的電影,因字幕完全不同步,觀影過程堪稱災難,大量對白不知所云,只知貌似是《修女也瘋狂》的原版,但在阿莫多瓦倒騰下口味極重,修道院里的修女們一個個吸海洛因,養(yǎng)老虎,寫色情小說,搞蕾絲……
這部我也好喜歡啊…………可能是我現(xiàn)在對阿莫多瓦濾鏡太重的原因,很容易就掉入他給的情緒里,片中兩次唱歌我都忍不住有些抽抽了,不過大抵也是因為最近我的情緒比較脆弱吧。這部是他第二部長片,其實能看出來蠻多缺點的,敘事散亂群像刻畫得也沒有后期的影片成熟,但是耐不住我就是喜歡啊,養(yǎng)老虎寫黃文吸毒,放在修女身上真是禁忌。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拍一些涉及宗教的東西(我也不懂宗教但有時候就是會被迷住)這部片看起來在講黑暗的習慣,但是我還是感受到了人性的魅力。不管我再怎么討厭人類,我想我終究還是會愛上人類。
三星半,但格調(diào)甚高。再難有如此認真的情節(jié)劇導演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彪娪凹词呛诎抵械牧晳T,卻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這部電影每條線背后都有一個背景,敘事上容量其實很大,卻拍得尤為小巧精致。初高中的時候?qū)Π⒛嗤唠娪暗睦斫馐怯慕痪€,但欲望之間其實更多的還是錯過,在這一點上倒是和杜拉斯相通。又,雷特承包了電影一半的萌點~
她們吸毒、養(yǎng)老虎、寫黃文、搞姬,但她們是好修女…不…去特么的“好”,她們只是人而已。阿莫多瓦的電影永遠和人的欲望有關,不管多卑微多荒誕,他都可以用一種平視的態(tài)度去娓娓道來。阿莫算是最會描寫女性的男導演了,我想原因和性取向沒什么關系,他只是肯把女性當人,當故事的主體,而不是像那群口口聲聲自稱女權主義者的好萊塢商業(yè)導演,再強大的女性也只是審美客體和推動故事走向的工具罷了。
這是倒數(shù)第四部電影,還有三部,那個字幕實在讓我難以觀看。這部電影我看得斷斷續(xù)續(xù)的,對宗教也不是很感興趣,不是很有感。
C / 結尾大贊,開始呈現(xiàn)出一種無法被輕易條分縷析的朦朧心理圖景。
藍光重刷。勉強兩分?!叭祟悷o法得到救贖,直到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多么卑微”。“上帝不是為了拯救圣徒死在十字架上,而是為了救贖罪惡之人”——修女說完這句,開始吸毒。害死情人的女歌手躲進修道院,然而這里的四位修女吸毒、背著人命案子、寫低俗小說、養(yǎng)老虎……主線大致是失去資助的修女們?yōu)楸W⌒薜涝憾?,以及圍繞女歌手的超越了女輕情誼的迷戀,但整部電影內(nèi)容很雜亂,充斥著不知所謂的段落,阿莫多瓦早期作品都有這問題,吵吵鬧鬧的零碎橋段掩蓋了角色的情感發(fā)展。主題大致講被遺棄、辜負的女人們(女歌手、修女們和資助人女兒),在天主教的幌子下完成自我救贖,表達的特亂,片尾修女為女歌手的離去嚎哭莫名其妙。俗艷的小成本室內(nèi)肥皂劇拍法也不好看。女主露了一丁點
簡直是西班牙版的修女也瘋狂,我們嗑藥,看黃書,養(yǎng)老虎,但并不耽誤我們拯救邊緣女性。
全員反動。修女離經(jīng)叛道的行徑是對上帝的反動,尤蘭妲 對男友和自我的背叛是一種自我的反動,「便便修女」對毒品和幻覺是對上帝和自我缺失的反動,「蛇蛇修女」和牧師的私情是對教義的反動,院長對 維吉尼亞、尤蘭妲、便便修女 以近乎愛神的方式來愛她們,是一種瀆神式的反動。阿莫多瓦 以故事裡上帝的缺席,完成了對宗教的反動。阿莫多瓦 對於宗教、人性肌理的切割實在是精準到讓人感到害怕,那種撕爛一切的瘋狂氣息,那種瀰漫著愛慾與死亡的快感,讓人沈迷。
看的100分鐘版本。好奇怪。字幕也不咋的。劇情很顛覆,但基本上是女性互幫互助彼此利用的故事,修女太酷了,簡直是社會版,而主線是愛情線,配角也都精彩??梢猿蔀椤霸⒀浴绷?。三星半
阿莫多瓦的第三部長片,較諸欲望迷宮又有了明顯進步,整篇瑣碎的片段都服務于同一主題——黑暗的習慣,但結尾的力度仍有待加強?!尽铩铩铩睢?/p>
所謂修女也瘋狂。在修道院里面的人卻都是殺人犯、妓女、吸毒者這樣一群,當時隱射了西班牙國內(nèi)的天主教,也夠大膽了。
不錯啊,這些吸海洛因的,嗨迷幻藥的,自虐狂的,寫YY小說的修女們很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