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勇:現(xiàn)在最要緊就是不要讓千里露面。
呂sir:系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可唔可以叫啊千委員長遲滴來?。?
鄭碩男:噢,咁就奇怪了,幾時香港同苔灣同胞比我地大鹿人更加關心祖國嘅領導人啊又?
呂sir:不摟都系嘎啦,港督死咗我地至多默哀三分鐘喈嘛,如果國家領導人有咩冬瓜豆腐嘅,我地香港人要為自己默哀噶嘛。
蔣大勇:是呀,要是千里給苔灣人煞了,大鹿就有借口攻臺,那苔灣就不能莊敬自強了。
一部電影如果能拍到第三部,不管它的藝術價值如何,但它的商業(yè)價值一定是成功的!迎合當時的形勢、港人的心態(tài),導演一口作氣拍了三部系列電影,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都以調(diào)侃當時大陸的局勢、大陸人的傻氣、三地人員的情誼為主要劇情,在觀影大笑的同時也仍然有一絲血濃于水的溫暖!
三部作品中,這部情節(jié)最為大膽,直接將敏感人物的形象和名字呈現(xiàn)在影片中,只要稍微過下腦子就知道說的是誰!也將轟動一時的事件用關鍵字和數(shù)字游戲再次提及!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在蹭流量!而領導的感情戲則調(diào)侃得有些無聊了,也許港人愛看吧!
那個年代類似內(nèi)容的電影,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注定只會成為一種另類的回憶!
第一部是這個系列的重點,實際上鄭大姐的人設第一部已經(jīng)定了型,后2部,卻撇開了第一部她卸下偽裝的真實部分。這也是后2部與第一部的本質(zhì)區(qū)別。
第一部,鄭裕玲以粗枝大葉的大陸老土女公安形象出現(xiàn),說是90年代,更像7,80年代的,滿嘴的各種口號。她的言行與行事作風與香港社會格格不入,笑料也由此而生。但是插科打諢的笑料過后,該思考的忽略不了。所以在她滿口的階級斗爭,批斗資產(chǎn)階級的腐化生活下,她會流露出對香港夜景的流連,她也會偷偷用口紅,她與梁家輝的國軍父親斗口,但也會接受他的好意,收下他送的鄧麗君磁帶,她也會潛移默化的學到人權,抓犯人講究證據(jù)等等。最后那封信更是說明了一切————她對香港社會不了解,所以只能把自己武裝起來(所以才搞得跟70年代一樣夸張),她會請求梁家輝原諒她的霸道。這些天的相處,她產(chǎn)生很多疑問,找不到答案,只能把答案帶回家。她在第一部中,尤其是最后半小時和那封信里,顯露出了真實的一面。
說白了,第一部的鄭大姐,有一個脫下面具展現(xiàn)真實情感世界的過程。而后兩部則干脆讓她把面具又戴回去,忽略了“我對你們的社會不了解,只能把自己武裝起來”的動機,可以說重新塑造了她的人設,讓她成為了“本來就是這么個霸道的,什么都不懂還滿口跑火車”的人。沒有了第一部里面具下正常人的那一面,而且是完全沒有。
——————所以看起來續(xù)集是“繼承”了鄭大姐的粗枝大葉的人設,實際上以第一部的結(jié)尾來看,根本就是顛覆。因為第一部已經(jīng)說清楚了,面具下,她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
尤其是第二部,更加過分。第一部里和梁家輝在停電的電梯里拉個手都情竇初開,把這份記憶留在心里,第二部里卻成了蕩婦一般,教育阿勝什么一滴精十滴血,對李子雄一見傾心,還等著李子雄夢游來擁抱自己,像發(fā)春了一樣。還有第三部里酒喝多了就抱著剛認識的蔣大勇要親嘴。幸虧人家是個君子,否則早被人家上了,還是她主動的。
第一部里她各種獻丑行為,實際上不過是不同地區(qū)文化差異造成的,而不是她個人的問題。所以她之前的獻丑也都做到了點到為止,沒有太讓她難堪。就拿唱歌而言,這3部都有唱歌,第一部只唱了30秒,實際上唱的本身也沒什么問題,這段只是展現(xiàn)了在卡拉ok里唱南泥灣這種歌曲的格格不入,而不是丑化她個人。而后兩部呢?就是惡意的丑化她,歌曲倒反而第二部唱了粵語歌,第三部唱了英文歌,但是她自己卻毫無理由的惡心起來了,不會唱還要唱,男女對唱卻死死霸著屏幕不給阿勝看歌詞,而且時間唱了很長很長。話說你們看的時候真笑的出來么??我只感覺到尷尬。
再比如第一部里喝酒,服務員一杯一杯上,她倒好,干脆讓上一瓶,依舊是社會風俗的不同,在她看來一杯一杯上是麻煩,但是她不是夸口,她的酒量確實有這能耐。而后兩部呢?她卻什么都不懂還要滿口跑火車,臺球,網(wǎng)球,劃拳,黑道,高爾夫全都不會,還都滿口大話,這就讓人有點討厭了。
這就不僅僅是不同地區(qū)風俗文化差異造成的碰撞產(chǎn)生的笑料,而是一個作賤自己的小丑在強行逗你笑,還笑不出。
————鄭大姐應該是個什么樣的人?第一部已經(jīng)塑造好了她的人設,她雖然粗枝大葉,她內(nèi)心是有柔弱的一面的,她雖然霸道,但最后說了那是偽裝,也感謝了梁家輝的包容。她雖然代表大陸一方,但畢竟90年代了,矛盾沒那么尖銳,雖然會斗嘴,但不會鬧得不可開交,比如和梁家輝的父親,比如和一幫臺灣老兵,她只是斗嘴,斗酒,自己這種小人物解決不了的政治問題就不深談。不會和第三部一樣,和臺灣的官員見了面就往政治上扯打仗扯臺獨。她雖然從小接受洗腦教育(姑且這么說吧),但畢竟改革開放了,她會流連香港的夜景,她會愛美偷用口紅,會接受鄧麗君的磁帶,說明她并不是真的老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是向往美好的事物的。她還有情竇初開的一面,對她這樣保守的女人來說,電梯里的不親密接觸,對她而言卻已經(jīng)是畢生難忘的第一次,足以讓她事后回味偷著樂。
這才是鄭大姐。后兩部豈不是矛盾?一個夜里不睡覺等著男人夢游來抱的娘們,她會因為電梯里和男人拉了個手就成為重要的回憶??一個毫無包容,見了臺灣官員就要談統(tǒng)一的人,能和梁家輝的國軍團長父親住一個屋檐下,人家最后還去救她?一個聲稱不吃臺灣飯不喝臺灣水不呼吸臺灣空氣的人,她會接受鄧麗君的磁帶?一個聲稱香港報紙全是反革命的人,她能在第一部中學到什么叫人權?
第三部的主角倒更像是千里,雖然也有點搞笑化的“翻云覆雨”,但是他的整體形象倒反而挺正面,或者說符合我們心里期盼的領導人的形象,他聽煩了大陸新聞的陳詞濫調(diào),他不信香港報紙就沒有可看的新聞,他說出“過去幾十年我們國家做了些不得人心的事”。而且有情有義。
更可怕的是,相比之下,鄭大姐在這一部里更像被諷刺的反面人物,她作為暗中保護領導人的馬前卒,到哪都搞得雞犬不寧,借用人家的房子,她嫌黃秋生太客氣(意思就是該官僚作風強征),夜總會搞成民族歌舞,慈善募捐做假象,假扮演員都要沒事找事地對武術指導指手畫腳,讀報紙這段就成了“蒙蔽領導人”的奸臣形象,要么陳詞濫調(diào)讀國內(nèi)新聞,要么就說香港新聞全是反革命,讀個天氣預報都能反左反右地上升到政治程度。千里都說她是不是瘋了。
這對第一部里那個鄭大姐,根本就是徹頭徹尾地形象顛覆?!谝徊坷锏乃m然滿嘴口號,但其實她更像一個躲在偽裝下的觀察者,她嘴上批判幾句什么資本主義腐化生活,卻真心地欣賞流連香港的夜景。她會把看不懂的,想不明白的疑問,放在心里帶回去。這部倒好像回去后又洗了一回腦,反而徹底成了紅衛(wèi)兵一樣的人物
再從整個故事來看,性質(zhì)都是扭曲的。第一部只是借鄭大姐這個人物,反應的是不同社會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和風俗造成的碰撞,這也是電影的立意所在。第一部的她,雖然稍微夸張了些,但她代表的,只是億萬大陸人中的一個,而不是單純說她個人。后兩部呢?則單純是拿她尋開心?!确秸f第一部她唱歌上去唱南泥灣,一個她那個年代的大陸人,上去唱這個,這就是合理性和必然性,如前面所說的,并不是她唱的難聽,實際上唱的并沒有什么問題,單純的就是與那個環(huán)境格格不入而已。但是第二部第三部那種不會唱瞎唱,還霸屏亂唱的唱法,大陸人就會這樣唱??這就成了丑化她個人,缺乏了對大陸人的代表性。
第一部的故事已經(jīng)講完美了,笑中帶著思考的故事,拍續(xù)集,你讓她把已經(jīng)摘了的面具再戴回去,而且戴的更假,甚至還黑化。我真不買賬了。只能說這部的故事還算好玩,不把它當做鄭大姐的系列,單獨看待,甚至只把她當做線索人物,不當做核心,還能給個3星。
“近日天氣預報:東方壓倒西風,我們要防右,更是要防左”
多好的政治笑話啊,現(xiàn)在完全看不到了。。。
繼香港皇家警察之后,大陸女公安終于和臺灣國安隊(的男同志)正面交鋒了~你偷看了我的肉體,快把臺灣飛彈的位置告訴我!把蔣經(jīng)國死的秘密告訴我!笑壞了。
小黃同學在里面很瘦挖很靚啊很正啊很年輕啊很口乃啊很騷挖...-0-
真心服了鄭裕玲了,大陸女公安簡直毀三觀啊,前兩部大展歌喉驚煞人,自戀傾向愈發(fā)明顯,裝出一副百事通,其實根本一竅不通,丟人就算了,還倚老賣老,數(shù)落傻乎乎的阿勝,也服了張大導演了,甘當綠葉不說,次次拿九七說事兒,諷刺無底線…
“解放軍你們也買?” “買了,是水貨~”
3部里最喜歡這部,槽點好準,黃秋生好萌
這次正式加入臺灣一方,多了新的元素。中間有個間諜,收取三方錢,互給消息。千老坐沙發(fā)上給年輕人講故事,活到85說起別的都不重要,還是感情最重要了,年輕時候動不動翻云覆雨。然后鄭大姐反思自己思想性夠,感性不夠。黃秋生一張混血臉說自己中英混血,帶著拿不到居英權的人欲和千老套近乎,想要維持自己的樣子。關香港政治部的人什么事兒吶?怕保護不好千老,連居中權也沒有,怕自己職位尷尬,97之后弄得個前朝間諜。鄭裕玲的喜劇能力真是可以,瞪大眼睛的樣子時常讓我想到袁詠儀。
連臺灣都搞埋……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了阿黃的緣故,這一部比前兩部看起來好笑許多,盡管故事情節(jié)基本一無是處……搞笑招式真是花樣繁多,特別是那段自摸戲,嗯哼……
比第二部好,跟第一部互有高下,這部加入臺灣戲份,政治笑話部分更有趣了,以及看黃秋生演這個想到如今,真有點唏噓。
看完才發(fā)現(xiàn)直接從第一部跳到了第三部,資源真的太難找了?!懊裰鞑皇琴n予的,是爭取的……但我們的不用,我給你呀,你要多少?”基本上扔掉了故事邏輯,全程從臺詞設計到情節(jié)都是隱喻和段子,可惜97前還有“夾心”的hk敢這么拍,現(xiàn)在別說拍,連看都這么艱難。P.S.為什么我居然看出了鄭裕玲和黃秋生的cp感。
黨是我的媽,廠是我的家,我聽媽的話,我愛我的家~哈哈 哈哈 ~真的可以看,拍的不錯,算術題很有愛。黃秋生同學當年真帥氣!
7,前三部有了洗版就都看看了,黃秋生的加入了更搞笑了,但是這系列基本都是政治梗合集,主線劇情沒啥
哈哈哈哈~~ 表姐系列真是太好玩了。。 原來四川娘娘的大招是毛澤東思想。。
香港人對大陸的政治笑話。他們的感情很復雜,一方面認可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一方面又擔心97之后命運。坦克笑話大家都心照不宣。
試圖預言一種和諧狀態(tài),但是可惜千老這樣的人畢竟只出現(xiàn)在電影里
“港督死了我們最多默哀三分鐘,如果國家領導人有什么不測,我們就要為自己默哀了?!薄敖▏氖晡覀冇邢喈?shù)某删?,比如運動方面,當然,政治運動不算?!薄拔胰c式的三點代表工、農(nóng)、兵!”“沒有人說你們不行,不過千萬件好事也抵不過一件壞事。”
“你三幾分鐘的樂趣,就換來了祖國統(tǒng)一,想不到吧?”唱歌的片段太尬了。這部應該是踩到線了,無論題材還是臺詞都是。越接近九七大限,港人的政治焦慮感就越嚴重。一方面無法信任大陸,另一方面港英政府又態(tài)度曖昧,坐實了自己夾心人的身份,也成為一種宿命,而這種焦慮已經(jīng)無法通過嘲笑“阿燦”來獲得排解。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點不要太多完全撐不下去嘴巴都笑歪了?。?!
借著喜劇的外殼,表達了一些擔憂與希望。誰又能想到三十年不到,希望沒有了,擔憂成真了,喜劇不再是喜劇,沒有人還能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