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圓圈
開頭爆破掉的大樓暗示了影片中的所有角色的背景。摧毀過去,重建未來。這是一個關于美國人追求美國夢的故事。女主莎麗在大西洋城的賭場里工作并且學習做莊家。她的夢想是學到扎實的技藝和足夠的錢去最大的賭城拉斯維加斯淘金。她的丈夫和懷孕的妹妹一起來投靠她,他們看起來是從小地方來的,一身土氣。莎麗很不情愿的收留了兩人。莎麗與丈夫的過去與矛盾影片沒有過多交代,但丈夫不務正業(yè)的生活方式一定是重要原因。莎麗的鄰居巴歇爾是一個在大街小巷很有威望的老人,顯然他年輕時是個風云人物,但現(xiàn)在年邁的他卻和一個刻薄的老寡婦住在一起,任憑老寡婦的指揮和諷刺。一個沒落的風云人物憋屈的生活,就像沒落的大西洋城。巴歇爾暗戀年輕的莎麗,他會暗中偷窺莎麗的生活。莎麗的丈夫謀生手段是販賣從黑手黨那里偷來的毒品。但人生地不熟的他并不被人信任,所以他巴結頗有威望的巴歇爾,讓巴歇爾替他交易毒品,然后兩人五五分成。巴歇爾答應了,一來有錢賺,二來這是接近莎麗的機會。意外的是莎麗的丈夫被黑手黨殺掉了,莎麗并不太難過,丈夫的死更像是一種解脫。而巴歇爾則借機與莎麗相識,他拿著販毒賺來的錢操辦了葬禮所有流程和費用,博取了莎麗的好感,兩人最終產生了某種情愫。可當莎麗發(fā)現(xiàn)巴歇爾一直販賣丈夫偷來的毒品賺錢時,氣憤的找巴歇爾要回毒品的錢。兩人爭吵中兩個黑手黨殺手找上門來,巴歇爾槍殺了兩個殺手,就這樣,巴歇爾和莎麗躲到了旅店房間逃避警察追查。有趣的是當巴歇爾看到電視和報紙上通緝自己的新聞時異常開心興奮,他仿佛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名人,一個牛逼的人,一個讓人害怕的人,像年輕時一樣,重溫美夢,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莎麗偷走了巴歇爾大部分的錢踏上了去往拉斯維加斯的旅程,巴歇爾看見了,但他沒有拆穿也沒阻止。愛情是飄渺的,尤其在動蕩的環(huán)境下,感情是經不起考驗的,何況他們兩也許根本稱不上愛情,只是尋找無奈的生活中一些慰藉罷了。巴歇爾回到了老寡婦的身邊,老寡婦幫他賣掉了毒品,兩人第一次依偎在一起漫步街頭。這是影片里唯一溫暖的鏡頭,忙活半天回到原點,無盡的欲望讓人不停奔波,不斷嘗試,但結局不可預測。影片中除了老寡婦外所有人都在追求欲望,金錢的道路上失去人情,失去生活,甚至失去生命。大西洋城的故事在任何地方上演,我們都是其中的演員。
2 ) ? 時代的更迭
這個被物質挾持的時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似乎永遠停不下來了。
生活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有被物質蒙蔽的人生,有被欲望促成的浪漫,有被侵吞的恐懼,有對未知的茫然,也有不由言說的樂觀
70年代末,剛剛開放賭場業(yè)的大西洋城正處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之中。老頭巴歇爾已年近半百的卻依舊像年輕時那樣迷戀香檳、和年輕漂亮女孩。而年輕的莎莉卻一心想逃離這個生意慘淡的大西洋城,去拉斯維加斯尋求自己的夢。
一座搖搖欲墜即將被時代淘汰的賭城、一個年近黃昏感嘆歲月蹉跎的老頭、一個年輕美麗對未來茫然的少女。
莎莉每天用檸檬水擦拭身體來保持身材,站在窗戶邊,用水果刀切開檸檬,用手擠壓出汁液,用手涂開全身,這一切被住在對面的巴歇爾看在眼里。
莎莉的丈夫大衛(wèi)結識了巴歇爾,利用他販賣偷來的古柯堿,但很快被黑手黨殺了。巴歇爾用販賣毒品的錢來追求莎莉,用欲望促成了一段浪漫。莎莉被物質生活所蒙蔽,在汽車旅館偷走了一部分賣毒品的錢,前往拉斯維加斯尋夢,巴歇爾雖然知道但也沒有阻止。
巴歇爾回到情人格蕾絲身邊,賣掉剩下的毒品,沿著海濱大道愉快地散步,身后是正在飛速變化的大西洋城。
影片《大西洋城》是法國導演路易馬勒在美國拍攝,獲得37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金獅獎。
3 ) 《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無聊老頭奇遇記【第36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2/atlantic-city36.htmlatlantic_city_xlg
本片獲得1980年第36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
電影講述一個老男人的一段經歷。男主角是一個白發(fā)老者,依靠照顧樓下的老女人為生,而且她還習慣偷窺隔壁妙齡女鄰居的擦身子。一天,女鄰居與妹妹私奔的丈夫帶著妹妹回到家中,并帶回一大包毒品。丈夫打算將毒品出手時,巧遇男主角,就讓男主角幫忙交易。交易時丈夫被毒品販子發(fā)現(xiàn),逃脫不成被殺。當毒品交易完后,男主角發(fā)現(xiàn)丈夫已死,就將毒品交易的錢私吞了。之后幾天,男主角不停地販賣毒品,變得有錢起來。于是,男主角對女鄰居大獻殷勤,讓女鄰居與他發(fā)生了關系。事后,毒品販子襲擊了兩人,并將女鄰居的家亂翻一通。通過妹妹女鄰居才知道毒品交易的事情,就去找男主角要錢,可是他已經跑了。就這樣,女鄰居追趕男主角,當終于追上他時,毒品販子也追上來,男主角馬上掏槍將他們打死。兩人死后,男主角與女鄰居匆忙逃到外地旅館。旅館中,男主角向女主角表明愛情,但女鄰居不置可否,而且第二天還偷走了男主角的錢。這一切男主角都看在眼里,但他沒有制止。最后,男主角讓女鄰居離開,自己則回到已經發(fā)現(xiàn)他是兇手的大西洋城。
本片又是一部爛片,沒有想到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評委們水平這么差!或者,也可能是過去的電影確實已經落伍了,不符合現(xiàn)代觀眾的審美了。本片爛在那里呢?首先,它沒有深刻的主題,電影不過是表現(xiàn)了一個無聊老男人的一段生活,告訴觀眾們孤獨寂寞的男人是很期盼發(fā)生一些事情的,即使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好事。第二,電影情節(jié)非常混亂、沒有看點,什么毒品啊、殺人啊、偷窺啊,等等都不太符合邏輯,尤其是女鄰居與男主角之間發(fā)生關系,太突兀了!她怎么能看上這樣的男人?難道就是因為他有點錢,對她好?除此之外,老婦人、妹妹、丈夫的人物設置也很蒼白,他們的存在對于故事、對于影片只起到一個輔助作用,電影根本沒沒有塑造出他們的完美個性。以上是我對本片最不滿意的地方。簡單的說,本片就是既沒主題,也沒情節(jié),沒有任何看點的電影,怎么能獲得金獅獎?讓人匪夷所思?。?br>
電影拍攝方面相當普通,而且看起來非常的古老,讓人昏昏欲睡。Louis Malle已能把電影拍攝得如此乏味,看來真不能迷信什么大導演、名導演。不過片中的風光還是值得一看的,因為在那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交界處,可以很明顯看到社會的變化,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事錄音機——那時候人們都是捧著一個大大的卡帶式錄音機走街串巷,沒有隨身聽的年代真是不方便??!
本片兩位主演的表演同樣一般。男主角Burt Lancaster看著很面熟,查過資料才想起來他出演同樣獲得三大獎的《豹》,那時候他非常帥。只是到了本片,人不僅老了,而且表演也很模式化,給我感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女主角Susan Sarandon是那時候是個美女,但她的表演我從來都不欣賞,感覺很假,這大概也是這么多年她從來獲過大獎的原因。其他人都是龍?zhí)?,不說也罷。
總結一下。這是一部爛片,不知道它怎么獲獎的!但我知道,看它我是浪費了時間。
序列:0968
2012-12-04
4 )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從馬公子的角度看,大西洋城正像是一個冉冉升起的第三世界的城市,如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90年代的臺灣,和現(xiàn)在的大陸。人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奔走賺鈔,生活的不穩(wěn)定感和金錢襲來的幸福感雙宿雙棲,當下國人恐怕體會要比現(xiàn)在再來看這電影的美國人要強得多。
話說大西洋城雖然號稱世界四大賭城,不過是沾了背靠紐約費城DC的光,到現(xiàn)在也沒太發(fā)展起來,城內區(qū)區(qū)四萬人,城外也遠不如Vegas那樣車水馬龍。若不是東岸的人跑一趟內華達的沙漠太麻煩,大西洋城也僅僅只是一個有個威武名字的鄉(xiāng)間小鎮(zhèn),倒是風景特別好,也難怪賭城都搶占海邊一線的坑。
再回過頭來看當年懷揣趕超Vegas的夢想,大西洋城讓多少在Vegas沒有機會的人們找到了一個重回戰(zhàn)場的希望,正如影片中的Lancaster和Sarandon。馬公子還是很喜歡用新浪潮的技法把幾個人冥冥中的關系在一個大鏡頭內包含進來(這點后來王家衛(wèi)和密譚都特別喜歡使用)。從開始的混混和老婆妹,混混和老婆,老頭和老婆,混混和老頭,老頭和老太,老太和老婆妹,這個搖搖欲墜的故事從老樓被炸開始,嘗試著模仿一個回旋曲般的節(jié)奏,每個人看似都奔著自己的利益,每個人又看似保留了心里的一片希望,命運擺布來擺布去,最后還得結束在大錘轟下的拆遷樓中。Lancaster和Sarandon都發(fā)揮了相當的水平,尤其是前者。
最有意思的還是Lancaster的心境,最初是個窺視者,之后是個翩翩風度的老者,接著是幫兇,然后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像所有那個年代的黑幫電影一樣,來錢,走人,擁著女人,自由地奔逃。只是最后峰回路轉,女人有女人自己的想法,老頭才明白醉狂是一回事,真正守候是身邊的又是另一回事。他得有多大的情懷和多么的看透一切才能如此淡定地面對背叛,輕易給年輕女人一個臺階,讓她拿著一份錢離去。莫了老太挽著老頭的手走在大西洋畔的街頭,我很難想起之前描繪的那些邊緣化的生活,骯臟的臥室,嘈雜的酒吧,緊張的賭城,車庫上的謀殺,毒品,手槍,此刻我只看到一對風雨過后的老者,仿佛過回一段年輕日子,在暮年又走出番激昂的生活。
馬勒委實有趣,就這么一拍,他從<通往絞刑架的電梯>延續(xù)過來的對于犯罪的宿命悲情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勃勃生機新城市中老樹開花的一段浪漫,恰似片中所說的那樣:
So, the point is still love.
5 ) 不知道那正在拆除的大樓和美麗的夕陽,是不是導演心中最后的新浪潮。。。
一開始看的時候很害怕是<<鬼火>>那種超級悶片,結果完全不是,看個開頭就被故事吸引了,完全不悶。
劇本很精巧,故事很完整,當然也很好萊塢(當年年僅25歲的馬勒憑著《通往絞刑架的電梯》一舉成名,被譽為新浪潮先驅,也是偷師好萊塢四五十年代的黑色電影的風格化敘事,現(xiàn)在身在好萊塢,更是入鄉(xiāng)隨俗)。每個角色都讓人過目不忘。老混混外表風度翩翩,衣著光鮮,其實窩囊了一輩子。本來吃軟飯吃到快吐了,想不到最美不過夕陽紅,一樹梨花壓海棠,開槍聊發(fā)少年狂。也曾害怕想單身去逃亡,最后還是成全美少女追逐燦爛的陽光。里面很多有趣的情節(jié)和設定:中醫(yī)元素的足底按摩,立體停車場的追逐。哈哈,這些都非常好萊塢,不過還是看得出新浪潮先驅的手段和質感。
不知道那正在拆除的大樓和美麗的夕陽,是不是導演心中最后的新浪潮。。。
豆友Ryeland 在短評里寫得這個江城子很棒啊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上偷窺,下陪房。抓住機會,販毒泡女郎。為愛守候不離身,殺暴徒,守身旁。誰說今朝身已老,鬢微霜,又何妨?大西洋城,變換歷滄桑。
6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976年全州民眾投票決定開辦賭城,1978年改造完成,成為全美第二大賭城。而本片拍攝于1980年,路易馬勒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契機。
也正是得益于大西洋城的改造,本片的立意得到升華。大西洋城變?yōu)橘€場的新和過去平平淡淡的舊,蘇珊薩蘭登奔赴遠方的新和伯特蘭卡斯特叱咤風云的舊。時代的變遷,城市的激蕩賦予了本片過去與未來的厚重母題,升華了立意。
在這樣的變遷下,伯特蘭卡斯特的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是回照的夕陽,磅礴但稍縱即逝。認識到這一點的他微笑著送走了年輕的奔赴前方的她,留守在舊城和舊的她執(zhí)子之手,和自己的時代一同被埋葬。
這部影片可貴在于本身一部老頭枯木逢春的通俗劇能夠從時代更替的角度拍的這樣悠長且有余味,實屬難得。今天再回看這部四十年前的作品,昔日80年代的美國在跑步前進日新月異,如今議論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又會有多少座大西洋城呢?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結尾處 歡快的音樂+拆除舊大樓 這向美國黃金時代gangerster文化的致敬還是由一個法國人完成的
本來以為又是一個傳統(tǒng)的一個Looser意外遇到一筆橫財和一個年輕貌美的broken girl在干掉黑幫后逃離賭城的故事,卻沒想到結尾如此加分。
37th金獅,路易馬勒拍攝的美國片,隱約帶有外來者視角,審視一座城市的沒落和一群人的浮沉,人物之間有很強的互動,火花四濺;蘭卡斯特溢出的暮年激情猶如大西洋城的落日余暉,豁達從容讓人折服。
女主是末路狂花里的蘇珊·薩蘭登,中期有點傻,知道真相后的吵吵鬧鬧。那個妹妹也是沒心沒肺的主,貌似什么都影響不了她。DVD字幕走的25》24,然后觀看途中偶爾手動再調調,也許23.9會更契合,也許不會。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上偷窺,下陪房。抓住機會,販毒泡女郎。為愛守候不離身,殺暴徒,守身旁。誰說今朝身已老,鬢微霜,又何妨?大西洋城,變換歷滄桑。
觀影盤點期,看過留腳印
1. 編劇好,有那種經典氣質,非常不好萊塢,導演是法國人,可惜故事、演員都是美國人,所以淡化了法國風。2. 大西洋城處在新舊交替中,生活其中的人們也不甘被時代拋棄,各自上路尋找機會。所以懵懂中,就會有一些不尋常的行為方式,片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這樣,被時代裹挾著。不知命運如何。
大西洋城的罪惡與欲望。
老大叔最后一刻對年輕姑娘的成全,代表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個春夢的破滅,同時這又是一個理智并寄托了無限溫柔的選擇。
Atlantic City had floy floy coming out of its ears in those days. Now it’s all so goddamn legal. Howard Johnson running a casino.
6/10。老騙子代表美國的昨天,尋夢的莎莉則代表新城市誕生,與之對比龍蛇雜處、曾輝煌一時的賭城帝國,角色塑造鮮活值得夸耀,盧可以扮成闊佬騙取莎莉一夜春情,當黑社會揍莎莉時他動也不敢動、拿著行李落跑,莎莉哄騙巴士司機把 “癡呆老父親”的盧弄下車逼著還錢,他們憑借生存欲望做事誰也不欠誰。
路易·馬勒的賭城初創(chuàng)圖,獲1980威尼斯金獅獎。怪異人物形象譜: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伯特·蘭卡斯特(破落貴族內質一如[豹]),偷窺檸檬汁沐身儀式,Grace的女王臆想,信奉輪回與中醫(yī)反射搓腳術的女子。垂直升降多層停車設備上的升降追逐戲創(chuàng)意與調度絕佳。以鐵球砸拆樓作起首與結尾,升華主題。(7.0/10)
窩囊老混混碰到小混混,收其貨用其妻,最后一刻奮起神威大展柔情。緊張翻轉的劇情卻通篇帶給人似水流年的感覺。
勉強兩分??此恕”竞芄ふ?,也很刻意。賭城大西洋城算是個美國夢的象征,在犯罪片的劇情框架里,呈現(xiàn)了兩種被困在這里的人物——蘭卡斯特和樓下老婦的老年組,他們沉湎于光鮮往事也無力挪動;薩蘭登家族的年輕組,大西洋城對他們來說是個實現(xiàn)發(fā)財夢的驛站,不行就撤。片尾蘭卡斯特成全了薩蘭登。但整個故事講得讓人昏昏欲睡,配色很鮮明,介乎夢幻與卡通之間,室內取景部分造作感明顯,全片基本不用配樂,也沒什么環(huán)境音,角色看上去都在某種狀態(tài)中無法自拔——樓下老太太絮絮叨叨頤指氣使,蘭卡斯特神神秘秘語焉不詳,渣男老公戰(zhàn)戰(zhàn)兢兢弱不禁風,薩蘭登見財起意歇斯底里,再加上那些找毒品的完全工具人的所謂黑幫分子,這個催眠套餐很貼心了。要說這片有什么馬勒個人特色,在蘭卡斯特和薩蘭登關系間年齡落差的罪惡感——盡管他倆演得很不來電
長久以來第一部讓我覺得我欠缺想象力太過愚鈍的電影 兩人都不是按照fantasy構建的 但又是十足的失落的美國夢 諷刺的是 burt lancaster是十足的貴族 susan sarandon是十足的魔女 而二人的組合又非常接地氣 看了編劇qa 讓我覺得路易馬勒和編劇share某種瘋狂to make it happen 我又小看路易馬勒了
怎么看都覺得像黑幫片的樣子,節(jié)奏舒緩,注重氛圍,沖突不持續(xù)或激烈,給我個人的感覺比教父什么的深多了。或許落魄老人和興衰間的城市更適合我吧。相當優(yōu)秀的片子。
即使是偷看女主角洗澡的那段也一點不覺得猥瑣,即使交易毒品那段也一點不覺得齷齪,即使當街殺人那段也一點不覺得暴戾,難得這么優(yōu)雅的老紳士。
開頭爆破掉的大樓暗示了影片中的所有角色的背景。摧毀過去,重建未來。這是關于美國人追求美國夢的故事。無盡的欲望讓人不停奔波,不斷嘗試,但結局不可預測。影片中除了老寡婦所有人都在追求欲望,金錢的道路上失去人情,失去生活,甚至失去生命。大西洋城的故事在任何地方上演,我們都是其中的演員。
蘇珊薩蘭登年輕的時候真的很性感,感嘆電影真是美好,能把人最漂亮的時候全部保留下來。80年代的大西洋城真的像是全部推倒重建一樣,結合《大西洋帝國》一起看,再加上今天的風貌,很有感觸。沒字幕只能裸看了,這是不是路易馬勒在豆瓣看過的人數最少的片子啊。。還是金獅呢喂喂。。
大西洋城像是個巨大的隱喻,危險性與娛樂性并存的城市結構體,有被物質蒙蔽的人生,有被欲望促成的浪漫,也有一種不來自內心的穩(wěn)定感,這種不穩(wěn)定的情緒激蕩在人過活中不斷滲透,有被侵吞的恐懼,有對未知的茫然,也有不由分說的樂觀,在華麗頹美的都市外觀的隱喻下是人的邪惡之花悄悄綻放并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