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關(guān)于施密特》超140字影評
這個起床像極了sheldon的“big boy”哈哈
后生的“下樓開會”,拒客經(jīng)驗豐富??!
片子內(nèi)容太冗節(jié)奏太緩,找好理由是表現(xiàn)老年人的世界,找不好理由是好萊塢生產(chǎn)線痕跡過重。一旦被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最自動化/無腦化電影生產(chǎn)線的制作痕跡喧賓奪主,電影也就失去了它很大的風味,變得像“加工食品”。
編劇很水,沒有同類影片《孤獨的人》好一些
2 ) 關(guān)于施密特先生的羅格斯大街12號
不能想象等我年老的時候,究竟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從失眠中清醒,鬧鐘還要再過一個半小時才跳過那一格數(shù)字。厭倦了公園,厭倦了電視,厭倦了炸薯片,厭倦了耳邊的嘮叨。沙發(fā)上有一個深陷的坐印,那雙新買的皮鞋,只沾了薄薄一層灰。盡管活著真的只是兩次長眠之間一次短暫的醒來,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醒著的時候不去做夢的。我老了,我和大多數(shù)老去的人一起在等死,我清楚地知道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在漸漸地離我遠去,精確地計算,會有78%的概率將在以后的九年內(nèi)告別這個世界。
《關(guān)于施密特》是一個老人的生命總結(jié),幸運的是他被拍成電影,而我,數(shù)十年之后的那一番懇誠長談,很可能會被誤認為一個孤獨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自言自語。所以我打算提前回顧自己的一生,在最值得關(guān)注的生命段落里,插播一部分也許誰也沒有耐心聽下去的個人告白。我可以借用一下施密特先生的保險公司的辦公室,借用他剛剛給一個坦桑尼亞孤兒寫過一封信的紙箋簿。再過一些時間,這個辦公室就不再屬于施密特先生了,他退休了。如果僅僅是一份工作,我一定沒有施密特先生那樣難以割舍的深情,我也不會像他的同事那樣,在最后的酒會上慷慨評述一個人的全部職業(yè)生涯。我絕對沒有主動追求過年輕時的施密特夫人,哪怕是一張小小的圣誕節(jié)賀卡,我看到了施密特先生在信箋上留下的憤怒筆痕。有誰能猜到一個老人會對一個陌生的六歲非洲孩子說些什么嗎?他抱怨他的家庭,抱怨他的妻子,抱怨他的女兒,抱怨女兒的未婚夫,抱怨頂替他的位置的年輕人。人老了,連情緒的發(fā)泄都要控制得小心翼翼。
評價一個人,只有悼詞是最完美的,評價一個好演員,無非是對角色的理解深度,情緒釋放的節(jié)奏把握,或者還有得獎的多少。六十六歲的施密特先生與三屆奧斯卡影帝杰克·尼科爾森之間,最多的相似之處便是年齡上的相近,不是人物傳記,神似上不必多作考慮,一個老人的多疑繁瑣煩躁不安,一個突然失去妻子的丈夫,一個似類于單相思的父親的關(guān)懷,在施密特先生的臉上都可以細節(jié)捕捉。演員的情緒在我的理解中是屬于銀行分期付款的方式,時間的長度與涌動的次數(shù)都在精打細算,埋怨中帶著親昵,疼愛中帶著責備,委屈中帶著期待。最大的限度就是讓人忘掉這中間的設計過程,所謂的自然表達流露,便是最正確的誤解與讀懂。從1974年的《最后的細節(jié)》,到1976年的《飛越瘋?cè)嗽骸?,?984年的《母女情深》,到1998年的《盡善盡美》,杰克·尼科爾森的情感得獎應該是最大的贏家。
我在一本電影雜志上看到與這個電影有關(guān)的這樣一個副標題,“惟一的問題是誰有資格來評價這部電影”,我不知道對一部電影的話語權(quán)是如何被授予的,僅僅就資格二字而言,這種自我預設的語境已經(jīng)讓人興味索然。我從前的戲劇史課老師常常在早上八點半匆匆趕進教室,臉頰上永遠是兩坨興奮的煙酒紅,他掏出筆記本電腦,掏出一摞光碟,嘴里已經(jīng)含糊其辭地開始了這門始終沒有開始與結(jié)束的課程。他喜歡學生們的討論,喜歡一個教室里各自站立的兩個對壘的山頭,那些被善意挑動的激情與互辯。這時候,我們的老師,站在一幅翠綠色的絲絨窗簾前面,雙手插袋或者抱胸,我總覺得他對這場爭論早已有了自己的立場,只是找個讓嗓子休息的機會。他對戲劇沖突的偏愛,使得所有以鏡頭說話的電影對他來說,都是劣等的,他的李爾王他的玩偶之家他的野鴨他的海鷗,他要睡在帶著英式詩意的莎士比亞的懷里,搖動一管潔白的鵝毛筆。
相形之下,施密特先生得到的恐嚇只是一個房車女主人驚恐的拒絕,她擊中了他心底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軟弱與無助,這是最容易讓人敗壞的一場戲。如果把施密特先生聞嗅死去妻子的香水的動作,視作情感略略變異的細膩,把施密特先生重又站著撒尿視作未泯的童真,那么這一次的狼狽逃離,也是一個老人在得到陌生女人心靈慰藉的同時,瞬間產(chǎn)生的身體沖動。所有的劇情背景交代到此結(jié)束,施密特先生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了他的電影之旅。
故地重游是這次旅行的重要一站,羅格斯大街12號,少年施密特的無憂之家,現(xiàn)在換作了一家汽車配件商行。站在店主的角度,看到一個頭發(fā)花白身形肥胖的老人精神恍惚地站在那里,一定會把他錯認作是來自異地的觀光客。我就是一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無法將身處的城市客觀地當作自己的故鄉(xiāng)。盡管我和這里的居民說著同樣的方言,擁有同樣的飲食習慣,可我還是會在履歷表的籍貫一欄填上一個氣息陌生的地名。我想象我的故鄉(xiāng)一定早已經(jīng)和羅格斯大街12號一樣,時過境遷,面目全非了??墒撬陌l(fā)音,它的氣味,它的夜晚,都將與我存在血親般的仇深似海。當我年老的時候,未必能像施密特先生那樣開著一輛大房車,啟動一次短暫的生命回顧。也許我已經(jīng)老得走不動了,也許我正躺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一次性探訪,也許我會在某一次彎腰的時候突然死去。如果我什么也沒有留下,包括我的孩子,一個注定與我同姓的陌生人,那么一場非我所愿的婚禮也就在一秒鐘之內(nèi)消失無蹤。
3 ) 唯一的辦法
一個大人,拉著一個小孩兒,上面是亂涂的藍天和一個大太陽。然后施密特先生就哭得一塌糊涂,好像塞林格說過:因為人能哭就有希望,就能活下去。
看完這個電影我腦子里并不覺得最后的哭是一種希望。
看這種電影的過程就是和電影一起腐爛的過程,沒有高潮,沒有要解決的麥格芬,只有緩緩地跟著走,你會發(fā)現(xiàn)最大的幸運是你究竟不是身臨其境,你可以把電視關(guān)掉,也許還可以把這部電影忘掉。
電影開始便是退休,社會身份的被剝離來得那么不緊不慢。于是便回到家中準備用吵架來點燃自己殘存的活力,妻子在這個時候突然去世了,意外,連病痛中的相互扶持也來不及有,已經(jīng)要嫁出去的女兒很快回來了,很快又走了,于是自己一個人面對一間空蕩蕩的房子,似乎感覺還有些事情可以做做。
開一部自己覺得妻子浪費了大量金錢的車去看似乎嫁出去之后會再也看不到的女兒,當然,要嫁的那個家伙實在比自己當年更蠢。
首先是整理房車,然后看到妻子珍藏了情人的信,暴怒似乎用去積蓄的所有體力,車子搖搖晃晃上路了,似乎目的就是為了在一個地方徹底散架。
遇見了一個有丈夫的女人,在這個丈夫替大家買啤酒的時候,女人說:
你看上去很風趣,說話也幽默,做事非常有條理,但你其實是個很憂傷的人,沒有自信甚至可以說是恐懼……
大吃一驚之下想吻那個女人,然后就是被慌慌張張地打發(fā)到繼續(xù)上路。
如果這個時候做愛成功了呢?自然是開不動車了,然后被那個丈夫痛打一頓,然后,幸好,這個不是仙人跳,他的車是幫他走向墳墓的工具,宿命不會允許別人來搶奪的。
然后便是夜晚的星空,他面對蒼穹大聲說著一些注定沒有答案的話題,抱著毯子如同開悟般睡去。風把蠟燭都吹走了,放過了他。
來到了女兒面前,女兒很高興,因為婚禮已經(jīng)把她折磨得筋疲力盡,她的丈夫和丈夫的家人顯然什么忙都幫不上,他于是想用裝?。▽嶋H上不用裝,真的垮了)來拖延時間,但終于還是沉著地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即便阻止又怎么樣呢?看著女兒和那個傻男人扭著屁股和脖子跳得不亦樂乎,他知道,他該回家了。
回到家,他發(fā)覺有廣告信,他發(fā)覺他至少還可以被垃圾包圍著,這些垃圾里面有一封信,內(nèi)容便是本文開頭的話。
他被舒緩了,他被釋放了,他被允許痛哭了,他說:也許我會過幾年就會死去,也許只是幾天。
這是他最后懂得的辦法。
最后的哭便是讓他知道: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斷折磨他堅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
4 ) 給施密特先生的一封信
親愛的施密特先生:
您好,我又重新觀賞了這部影片。那是自我從高中,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高中二年級的時候,直至現(xiàn)在到大學二年級的暑假,這段時間已經(jīng)足足有四年多了。我也如電影里面的你所想的那樣,是的,我原本以為我會是個特別的孩子,長大以后會成為一個特別的人,做一些特別的事,當然沒有華特·迪士尼那樣了不起,但會建立一家大公司,會在財富排行榜的錢500名,會在雜志上讀到我的事跡。然而,我卻在一家保險公司的高層工作了50年。我的生活平淡無奇,有一個平淡無奇的妻子。。。
好吧,我不該重復電影里面的內(nèi)容,我想說的是,是的,我也以為我會因為我的才華,我懂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我可以成為一個演員,我懂音樂,彈得一手不錯的鋼琴,會拉小提琴,寫了幾出偉大的音樂劇,我懂戲劇,就算我不能飾演莎士比亞劇本里的人物,但我也是一個偉大的經(jīng)紀人,把所有被人遺忘的經(jīng)典作品從新搬到舞臺上,同時我也是一名作家,翻譯了不少作品,而且這個對我很重要,我唯一認可的就是能夠成為一名作家,能寫出像卡夫卡那樣的偉大作品,是的,我以為這個世界應該愛恨分明,不滿就要講出來,以為自己能夠代表一下什么,就算不能改變什么,至少能代表一點什么,比如一些人的心聲,我會很幸運,所有東西都不需要自己去找機會就會自動找上門來。而最后,在我人生的最后階段,我完成了我的工作,賺到足夠的錢去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國家度過余生,或者會在英國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又或者會在日本的北海道,一個縣里頭。是的,上面的一切都是我幻想而已,我以為,我的人生不會平庸,因為我以為,我就是上帝選中的人物。
親愛的施密特先生,當我現(xiàn)在每天呆在家里無事可做,又沒有多余的錢能讓我搭個便車去我想去的地方時,我的生活就像沒有了支架的木偶,昏昏欲倒,我的心壓抑著烏黑的死血水,卻沒有一個孔,隨便一個小孔把這些死血水釋放出來。我找不到工作,像無業(yè)游民一樣,每天晚上打開電腦找一部已經(jīng)下載了,看過的電影,但很可惜,那么久了,沒有一部我會安靜的把他看完,我的心一直都安靜不下來,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但又說不出是什么,我知道有一天,如果我一直呆在這間屋子里的話,我知道我會瘋掉的,這間屋子總讓我感覺潮濕,陰陰暗暗,幻覺里總是讓我感覺到不好的東西在附近,盡管別人不認為是這樣,或者實際上就不是這樣。我每天打開電腦,總要想想有什么可以搜索的,因為我不打游戲,能做的也就是打開網(wǎng)站,不知道,其實我一直都不知道我上網(wǎng)是做什么的。我沒有什么朋友,實際上找我聊天的人幾乎沒有,我是說,我交的大多數(shù)都是點頭之交,在熱鬧的場合附和幾句。我想我應該去遠方,你知道么?我很難忘那次的踩單車之旅,那次旅行讓我充實,我和十多個同學,從早上到晚上12點一共踩了1300公里,別人都說我們瘋了,但回想起來,我很開心,很難忘,這幾年,這是讓我其中覺得難忘的一件事,這是多么珍貴。
現(xiàn)在我每天都生活在沮喪之中,雖然我從來不覺得我需要人在乎,這個世界少了我根本就不影響什么,就算我不說話,也沒有人會注意到,所以我很早就開始學著能不說就盡量不說,因為就算我的知識多淵博,也不會認為我說了一句多么有哲理和深刻的話,他們就會圍著我轉(zhuǎn),你就會成為一名詩人,突然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會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會突然有很多錢,讓你可以去你自己喜歡的國家的大學留學......不是的,我還是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人會因為一句話改變,我沒有那么幸運。
親愛的施密特先生,當我寫這幾段話的時候,我的眼睛里不時的流出眼淚,就好像您最好看到你養(yǎng)子給你畫的畫一樣,或許我不會用一些睿智的詞語去形容那種心情,只能做一些比喻,那些比喻也就是大概這樣的,就像我上面說寫的。
愿您一切安好,您真摯的Sullivan·X
5 ) 結(jié)束與孤寂--《關(guān)于施密特》
這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里那一種揮之不去的黯淡的悲傷,讓我不由得在三四年之后又有一種強烈的想把這部電影重看一遍的欲望。依稀地還記得大三那年我獨自去云山禮堂看完這部電影,心里的震動……
它很特別,不像其他動人的電影那樣,描述一個漂亮的開頭,然后留下一個無限憧憬的結(jié)局,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幸福會這樣持續(xù)下去,從此相安無事。
它不。它一開始就是一種結(jié)束,一個落幕,一個結(jié)局。
就像電影散場后的曲終人散,路燈熄滅后的落寞,結(jié)束一段旅行回程后的疲憊。沒有憧憬,一開始就把你帶到赤裸裸的終點,
你老了,脖子上布滿深深的皺紋,頭發(fā)花白,腳皮上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見;你退休了,一個非常年輕的新人取代了你,你顯得毫無價值,;你倦了,問身邊這個與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妻子是誰,不可愛,讓人心煩的老女人,然而突然間,她也死了,連屋子里唯一為自己做漢堡包的人也離去了;你的心涼了,深愛著的獨生女兒,像陌生人一般拒絕你同住的要求,拒絕聽你的建議。
這是一個66歲老人的結(jié)局。
一個在開始,年輕的,充滿夢想的,野心勃勃的小男孩的結(jié)局。
一對相愛的人在婚禮序幕后被生活棱角磨得疲憊的結(jié)局。
一個深情的,充滿憧憬和希望的父親的結(jié)局。
孑然一身,施密特先生開著長長的旅行車,無所事事,穿過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去兒時的小屋,去念過的學校。
他又一無所有了。
夕陽把他一個人的側(cè)影拉得好長好長,甚至身旁貨車上裝載的奶牛,都讓他感覺到一絲生動,因為他那么孤寂,甚至沒有一個人愿意聽他好好說話。曾經(jīng)好像擁有很多,高薪厚職,幸福美滿的家庭,可一瞬間又似乎一切歸零,一無所有,就像一個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那樣。有時好像很熱鬧,有那么那么多人,但是有多少人愿意花上一杯咖啡的時間,聽你把話講完,然后默默地遞給你一杯熱咖啡,心領(lǐng)神會地拍拍你的肩膀。
沒有,沒有,沒有,就像從來沒有過一樣。
有誰能夠真正分擔你的寂寞。
施密特只好把一切都寫在信里,寄給他認養(yǎng)的坦桑尼亞兒童恩杜格,六歲,或許他不懂英文,但是他的存在,至少留給施密特先生一個傾訴的方向。
末了,施密特又回到了他那個空蕩蕩的大房子,他想著,他的生命也即將劃上一個句話。最后,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照顧恩杜格修女寄來的回信,里面附著那個孩子恩杜格畫的那幅手拉手的小畫,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手拉手。這張簡陋的小畫竟然讓這個孤獨遲暮的老人淚流滿面,第一次,他的心靈的呼喚有了回應。
也許寂寞就是與生俱來的,空空地來,于是空空地走。就猶如夜空里的一點星光,用盡力量發(fā)出一點光輝,然后又默默地隱匿在夜空里。
“我已經(jīng)軟弱無力,我是個失敗者,而且無法逃避,……一旦我死了,還有認識我的那些人也都死了,我就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我的存在對誰有任何意義呢?我找不到答案,根本沒有人需要我……”
結(jié)局是如此寂寞,孤寂的結(jié)束。
6 ) 人生就是失去么
最近總傻乎乎地想:我們到底為什么而活?
《28天》里,女主角的酒鬼男朋友言之鑿鑿地跟她說:
“沒有一個成年人是快樂的!人們來到這世上,會有那么一段時間覺得生活真美好,然后,不可避免地,悲劇降臨,他們明白了原來人生就等于不斷失去。我們走這一遭不過是為了減輕由此而來的痛苦!為了這個目的,有些人生小孩,有些人拼命賺錢,有些人開始收集硬幣,還有些人只能靠把自己灌醉?!?br>
人生就是失去。聽見自己的想法被一個渾身酒氣,整天拎不清的男人說出口,我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其實有點竊喜,不但有人跟我一樣消極悲觀,而且還消極得這么理直氣壯。
我知道這樣想從邏輯上既說不通,對身心也不健康。然而在人生的某一階段,這種念頭似乎像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一般無法躲避。
再來看看施密特先生:退休、喪偶、嫁女。人生越邁向終點,似乎越發(fā)孤獨。更何況事情又不只于此。
退休,是從自己并不熱愛的崗位上退休。年輕時以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可以登上《時代》的封面,最終只得在公司小報上露一臉。而且人走茶涼,新來的后一任對自己辛苦幾十年積累的經(jīng)驗根本不屑一顧。
喪偶,失去的是并不深愛的老伴。在一起幾十年,對方的一些習慣,自己越來越不能忍受。人活著的時候每天也就那么過,人走了,卻還是難抑悲傷。還要深夜爬到房車頂上,把老伴喜歡的磁娃娃一字排開,對著天上的星星哭。
嫁女,嫁的是自己看不上的二流子。那小子留著如此難看的發(fā)型,參加足球比賽只能得參與獎,去上兩周的培訓班只能拿到“優(yōu)秀出勤”證書,憑什么娶我的寶貝女兒?可是女兒毅然決然地嫁了,留給父親的是一句:“怎么?你*現(xiàn)在*突然想到來關(guān)心我的生活了?”
施密特先生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家。電影簡介上說:這部電影講的是施密特先生尋找人生意義的故事??墒俏矣X得在杰克·尼科爾森演繹下的施密特,早已不是一個尋找者。因為他雖有可能失落過,痛苦過,但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張臉,是一張頹廢的臉。就像影片中一個很幽默的小段落向我們展示的,兩周前他躺在沙發(fā)椅上看著電視昏昏欲睡,兩周后,他以同樣的姿勢醒來??梢韵胂?,在長長的這一生中的某個時刻,他放棄了夢想,放棄了掙扎,老婆讓自己坐下小便,那就…坐下吧。
女兒的婚禮給了施密特突然而至的爆發(fā)力。他為了制止女兒出嫁,興沖沖地開車上路。結(jié)果呢?卻依然走回人生命定的下坡路上來了——等待死亡,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不下任何痕跡。
當然影片并沒有這樣結(jié)束,影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這樣結(jié)束。貫穿影片始終的是施密特寫給一個叫Ndugu的非洲小朋友的信。他看到電視上的公益廣告以后,以每天72美分的價錢資助了這個小朋友,并被要求給小朋友寫信。有了這個緣由,我們便有機會聽到很多施密特先生的內(nèi)心獨白,也便順理成章地有了影片最后的一幕:施密特先生收到了小朋友的回信!
當一個成年女性的聲音開始朗讀這封信時,我腦海中劃過了一個十分陰暗的念頭:小朋友因為瘧疾死了,施密特先生的捐助毫無用處,影片結(jié)束。
可我們的編導顯然沒有這么殘酷。成年女性只是在向施密特報告小朋友的近況。信中還附上了小朋友的畫:藍天、驕陽、大人牽著小人的手。
老施密特無法抑制地哭了。我也哭了。
我不知道他的眼淚是不是真的因為意識到自己仍然可以在這世界上make a difference. 可我知道,我哭了,是因為我看到童年是多么單純,多么美好。那時的你充滿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而這一切將一去不返。
就算Ndugu的生活因為施密特變好了又怎么樣呢?假如他得以活到施密特這個年齡,他難道就不會變成另一個施密特先生?
所以啊,我們是應該找樂子,還是繼續(xù)尋找some kind of meaning?
節(jié)奏相比后兩作還要慢一些,完全是獨立電影范兒,中年危機過后的退休危機,杰克尼克爾森演得很好(不過長得還是有點惡人相。。)。原來后裔的故事情節(jié)這里就有苗頭了,感人的還是在一處處的細節(jié)啊。
Sometimes, life sucks. 日復一日在端坐偌大辦公室里我的小格子間中,有時候也會出神想起小時候的雄心壯志和自命不凡,現(xiàn)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鳥~真心覺得Nicholson特別適合演這種固執(zhí)別扭的老怪頭,還疾世憤俗地——與自己的內(nèi)心的憤怒悲傷和解吧!平淡中見趣味,3.5星。2011.11.14
謝天謝地沒有在浮躁的早幾年看這部電影,否則我講無法理解它的精彩。有的時候在想,也許施密特就是自己,自私,懦弱,失敗,抱怨,孤獨。這部電影吸引和打動人的并不是它的劇情多么的峰回路轉(zhuǎn),笑料多么捧腹睿智,而是我在施密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個無限大的影子。
尼克爾森70%都是獨角戲,太考量演技了,不過在杰克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佩恩的作品都是生活化的,喜歡小人物的生活,佩恩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人物獨自生活的動力所在。
讓人感動也覺得溫暖,很有意義的電影
希望,溫暖,絕望,孤獨。。。。。正能量和負能量都是淡淡的。老年人或許最幸福的就是釋然與放下,與世界和解與內(nèi)心和解。
這部影片讓人難以分類,盡管觀眾將它稱為喜劇,但當觀眾一路笑下來,到了結(jié)尾的時候,會發(fā)覺這其實是一部悲劇??伤植皇峭ǔR饬x上的悲劇,它讓人欲哭無淚。
杰克尼克爾森實在演的太好,我跟隨著的丹佛之旅,體會到他的沮喪、孤獨和悲傷,在最后一場戲的時候,也跟著他一樣濕了眼眶。內(nèi)心的郁悶、對人生的無可奈何在那一刻得到了短暫的釋懷。
看完全片才看影片資料,果然,導演是亞歷山大·佩恩。熟悉的細膩感,又有夢想又有疲憊,很怕變老但也有點渴望那種回到最初狀態(tài)的感覺。以為那個被收養(yǎng)的孩子會對劇情產(chǎn)生更多影響,但是沒有,他就只用最后的一幅畫,生生逼出眼淚來,一點都不做作。
笑中有淚啊。最后我和尼克爾森一起開始哽咽,到大哭。我越來越喜歡這種風格的電影,越來越喜歡尼克爾森。
當施密特參加完女兒的婚禮,回到家時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著那些簡單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滿童真的圖畫,施密特忽然淚如泉涌
想起我猜的一個笑話:吳宗憲說很多老人被詐騙集團騙錢就是因為自己太孤獨,詐騙集團是唯一一個在用心跟他說話的人。阿雅說老吳你小心以后就變成這樣的獨居老人了。吳宗憲說我本身就是詐騙集團。
當年沒看懂,一比桃姐還慘的老年片.佩恩除了杯酒人生所有的電影都是負能量的,不僅人物都是盧瑟,對整個社會都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直到紐約我愛你達到頂峰,人生,就是幻影而已.多愁善感的年齡還特吃這套悲戚風格,現(xiàn)在對這類片我只能大喝一聲,閃開!
這部影片很多人稱為喜劇,但當觀眾一路看下來,到了結(jié)尾的時候,也許會發(fā)覺這其實是一部悲劇。可它又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悲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guān)于平凡人的生命,對于很多人來說,生命的最終意義都是悲劇。
一豆友說“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斷折磨他堅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終老無所依,我仍不會后悔那些命運讓我們曾一度在一起度過的時光。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千萬別把我埋在春天里。根本沒有勇氣再活一次了,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幸好還有死亡,死的透透的!
亞歷山大·佩恩式男主角,都在逆境中尋求生活的真諦,都被老婆扣了綠帽子。
笑中帶淚 將很多苦痛的事情滑稽化 但是背后的傷心仍可見
生活畢竟還是厚待施密特的,最后又給了他希望,盡管像他這種曾夢想建功立業(yè)但最后只是平凡一生的人最后只是會死去,認識他的所有人也都死去,最后他就好像從來沒存在過,但是他的房車真是能叫人在天堂都幸福地笑出來?。?/p>
我們都是這個世界里的小人物,找到生活的意義才能找到生存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