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年男人危機
‘論電影真實性’的范例,然而沒有字幕的意大利口音看得想自盡。
整部電影來說,別人嫌這部電影過度冗長,我卻反而覺得因此有一種娓娓道來的無能為力,也留下一些難忘的深刻場景。
對比更為人津津樂道的影片色彩,故事本身也許更能反映導演的思想,數(shù)一數(shù)Greenaway在拍這部電影時候45歲,所以我猜是一種心理投射。既不能再像年輕人一樣奮斗,也不能像老年人一樣此生無憾,還有那種從頭到尾令人生厭的肥膩感,倒是覺得Greenaway把中年危機描畫得淋漓盡致。
除了深刻的生無可戀,寫信給崇拜的已故建筑師Etienne-Louis Boullée,以及和醫(yī)生描述老年之死的兩個場景我都很喜歡。我當然是不知道這位法國建筑師的,還特意去維基百科了一下,然而其實無關緊要?;孟隑oullée會前來拜訪,還有他口中的過了大半輩子的安逸的死亡,稍解通篇油膩之余其實還能感覺到悲哀的來源強烈而真實,所以并不覺得沒有真實體會的人能憑空虛構。
有個場景建筑師坐在噴泉下面遇到一個陌生女人,她問建筑師相機是誰送的禮物,建筑師說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當然這個禮物話題設計是有點牽強的,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把那種顧影自憐卻稍嫌自作多情的中年感受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個時候,他可以靠自己去得到想要的東西了,雖然不是一切,但是并沒有什么卵用。
另外,這部電影也是一部標準羅馬Guidebook,我曾以為我忘了羅馬的很多很多,忘了那些混亂的車水馬龍,建筑,雕塑,噴泉,但是記憶出其不意的驚人。
女性角色在探索中年男人危機的這個主題里,在我看來異常諷刺。從一開始在火車上做愛的油膩場景,到后來懷疑他老婆投毒,乃至幻想中的老年形象還補充說明,'His wife, his second wife'. 這是一種不作死不會死的活該,作為一個雖然可以感覺到導演想傳達的厭世心情的觀眾,我其實更享受冷眼旁觀的快感。
2 ) 聰明人的強迫癥
(開始的火車和居中構圖想起韋斯安德森了)…·除了一些后現(xiàn)代的架構,文本劇情與視覺影像的呼應(樓梯和扭曲的古典氣質(zhì)等),格林納威更像一個技術搬運工,當然那種空間感強烈的構圖光線和bgm結合很恢弘詭奇,但也難掩形式主義的小算盤。格林納威和賈曼,是宏偉描摹和陋室簡筆的絕佳對照,后者多室內(nèi)戲,卻帶著自然主義的氣息,透過忽明忽暗飄動的門紗,嗅得到窗外的陽光、海浪、街頭市集的喧囂;前者大量利用實景,出來的,是真空隔離感。畫面的美與協(xié)調(diào)力透紙背,然而背后的骨架撐不起整個基調(diào),人物比疊加的繪圖紙單薄,說到底藝術是人的藝術,電影的主角們,竟像古羅馬的廢墟一樣,坦露在現(xiàn)代文明的風景中,沒有史家的注腳,只有輝煌的部分樣貌,若不是導演想“引發(fā)無窮的想象”,何以這些被置于陌生語境中的雕像,會與它們血脈相連的人性記憶如此遙遠、難于回響?
七年之癢的故事,建筑師(導演)在展覽(電影)中的掌權地位嫁接上歷史浪潮中的成王敗寇,明爭暗斗,江郎才盡的危機或不被認可的孤寂,有什么所謂呢?人體能被解剖成黃金比例的建筑雕塑等藝術,然而生命機體的靈魂可以被如此闡釋嗎?
預感到無法熱愛威叔…
開頭的鋪墊相當成功,導演的審美和調(diào)性在短時間內(nèi)非常奏效,雖然認為后面有些刻意,然而不了解基督教文化的我還抱著些敬畏,對圣母圣子的隱喻,不是特別明白
警察局的戲布景很魔幻,果然是歐洲人才有的底蘊和重構力,主角受審時背后的塑像,倒似賈曼“卡拉瓦喬”里的主教房景設。
3 ) 墜落
其實這個故事很容易讓我想起《廚師,大盜,太太和他的情人》。同樣是中年發(fā)福男人,同樣老婆出軌……只不過《廚師》里的男人是個粗鄙,暴力,污言穢語的衣冠禽獸,而此片的男人則更內(nèi)斂,敏感,脆弱,因此同樣是被戴綠帽,兩人的死法天差地別。
影片從美國建筑師在火車上與妻子結束做愛開始,他們來到羅馬,建筑師接下了一個組織舉辦法國著名建筑師布雷的作品展覽。他們剛到羅馬便應邀參加了豐盛的燭光晚宴,一個以布雷設計的圓形建筑蛋糕擺上桌面。食與性是格林納威永遠的主題,也是人類永遠的主題,當然,還有死亡。所以我們的建筑家開始生病了,先是胃疼,然后是嘔吐,腹瀉,用他自己的話講,他的內(nèi)臟開始腐爛了.......腐爛,同樣是格林納威逃不開的元素。與此同時,他的妻子跟年輕建筑師開始了偷情行為。建筑師懷疑妻子在無花果里給自己下毒,疾病和身體的老化是讓人失去自尊的重拳,于是嫉妒和猜忌油然而生。當他真正親眼窺見妻子與年輕建筑師偷情后,他沒有當面捉奸,他的虛弱讓他失去了信心,他的疾病開始加速惡化,并最終形成了胃癌。孱弱的身體和渙散的精神讓他在工作上力不從心,進展緩慢,無法籌到維持項目進行下去的資金,此時懷孕的妻子拋棄了他,投奔年輕建筑師。最終他在失去了妻子和妻子腹中的孩子后,也失去了他籌備多年的項目,布雷展覽的項目被交給了年輕建筑師執(zhí)行,這一趟羅馬之行,他失掉了一切,墜入地獄。他稱這一切是年輕建筑師的陰謀。最終他在一個露天酒宴上發(fā)泄一通后,在妻子為如期舉辦的展覽致辭時,他從展會建筑上跳下結束了生命,與此同時妻子生下了哭啼啼的嬰兒,新生與死亡在此刻交替……
影片中妻子拍攝的懷孕隆起的肚子的藝術照和建筑師痛苦的肚子以及布雷設計的建筑圓頂三者之間形成了一致性。同時影片中依然擁有格林納威招牌式的對稱美學。大量對稱的雕塑,對稱的建筑,對稱的宴會布局,展會上來賓們對稱而坐,建筑師在對稱的兩尊雕塑間跳樓自殺.......
4 ) 好
對話設置從容明智 鏡頭流利 但是開頭情節(jié)稍顯做作無張力
最大的遺憾:女主角的演技空洞矯飾 酷似剛剛磕完藥!
整部片探討了家庭危機 中年危機 對于死亡 藝術 的迷思 在莊重雄偉建筑下的齷齪與陰謀 荒誕與無力
情節(jié)超現(xiàn)實、巧妙和圓熟 順承而下 儀式感強 但是力度不夠 節(jié)奏稍急 且過于精巧了
5 ) 《建筑師之腹》
縱觀彼得·格林納威 Peter Greenaway的電影創(chuàng)作史,仿佛無限制的仰仗自我所熟悉的藝術各門類:繪畫、建筑、音樂、舞臺、裝置、儀式……,同時他又無限制的以各類感官沖突:食物、身體、視覺影像的各種可能去探討深層次人與人本質(zhì)的相通。
但總體他試圖以一種屬于電影這個第八藝術自己的語言區(qū)別文學literature、音樂music、舞蹈dance、戲劇drama、繪畫painting、建筑architecture、雕塑sculpture之間不同之處。
6 ) 利用了天然道具羅馬城的抽風之作
最初我只是膚淺地沖著Lambert蜀黍的青春時代去看的片子,在本片中他扮演掌握Boullée展覽贊助資金的年輕呆梨建筑師Caspasian Speckler,一邊干著侵吞資金中飽私囊的勾當,一邊公然無恥地引誘主人公美國建筑師Stourley Kracklite的年輕妻子Louisa出軌。這是格林納威87年的作品,當年Lambert不滿三十,一副浪蕩子弟吊兒郎當腔調(diào),呆梨語口音比英語口音更重,有趣的是,他講意大利語帶著法語口音,講英語又略帶意大利語口音,后者大概是裝出來的,總體雖遠不及今日的蜀黍狀態(tài)有魅力,青春秀色還是比較可餐,和Louisa在一起時仿似姐弟戀。至于角色品質(zhì)咱就不說了,法國演員離開了本土在他鄉(xiāng)混,有幾個正緊好角色的?
主人公美國建筑師Stourley Kracklite雖然受邀來主持這次étienne-Louis Boullée(1728-1799)展覽的籌備工作,因著他對這位法國建筑師的長年癡迷和推崇,以及某種穿越時空的神秘聯(lián)系(在電影后半段里他一度把Boullée當作他失意生活與狀態(tài)的傾訴對象,不斷地給他寫和郵寄永遠不會被收到的信,他甚至幻想他是一個活人,能夠前來羅馬和自己同居),但在火車跨越國境,他攜帶妻子抵達羅馬這座永恒之城時,他卻似乎患上了水土不服的疾病,事業(yè)與精神狀態(tài)都遭遇了沉重打擊,先是莫名胃痛,隨即妻子出軌,與同行Caspasian私相授受公然調(diào)情,再然后他的展覽籌備工作進展極其緩慢,又因為他本身的健康狀態(tài)受到銀行質(zhì)疑,資金也陷入困境,銀行方面和其他人都催促他把展覽的負責人身份讓出來,讓Caspasian全盤接手,以便解決資金問題,同時展覽也能如期開幕。最終的結局是,Caspasian在搶走他妻子的同時,也搶走了他耗費多年心血準備獻給Boullée的致敬。Kracklite絕望之下,在開幕式當日跳窗自殺,而他的遺腹子正巧此時出世。Louisa生產(chǎn)的混亂和嬰孩的哭聲淹沒了一位丈夫和父親的臨終聲息。
這個故事就其情節(jié)而言極其簡單,你可以把它看作中年危機的多重并發(fā)癥,當其主角是一位身在歐洲的美國建筑師時。當然這樣看就太膚淺了,盡管有那么一些明顯的證據(jù):Kracklite中年肥胖,與妻子有相當大的年齡懸殊,妻子是意大利土產(chǎn);Caspasian年輕貌美,對美國人Kracklite和美國妻子Louisa都不以為然,認為“美國人不會思考”。在老謀深算的Caspasian面前陷入自我重重質(zhì)疑的Kracklite完敗,有一位像Louisa這樣不咋滴的妻子時,這種結果是必然的。很明顯Caspasian對Louisa不會有什么高層次的愛好,他對她的頭腦或是精神都不感興趣?;蛟S他只是借由她來完成打擊趕跑Kracklite的圖謀而已。在宏偉的羅馬城的古往今來,這樣無聊又勢利的悲劇和陰謀發(fā)生過無數(shù)樁。
有趣之處恰恰在于,這個簡單的故事依托了古羅馬的背景、古羅馬的素材。如果剝離掉這些背景和素材,這些偶然迸發(fā)的奇思異想,不知所指的意象隱喻,那這個故事也就唯余簡單和無聊罷了。
影片的名字叫《建筑師之腹》,影片里和腹部關聯(lián)的意象隨處可見:Kracklite患病的胃部,Louisa因懷孕而膨脹的腹部,片頭為迎接Kracklite而端上來的圓頂?shù)案猓酥了麄冏畛醯慕语L宴場所哈德良的萬神殿,其主體都是一個圓圓的穹頂建筑……羅馬第一位奧古斯都的腹部更被直接引入了片中(選用的偏偏是年輕屋大維的雕像圖片),還有被說成是Boullée的一張畫像中人的腹部。關于奧古斯都是怎么死的,本片采取了稗官野史的說法(包括Robert Graves的歷史小說),說他是被利維婭用無花果毒死。Kracklite聽聞之后疑神疑鬼,憂慮自己也會像這位皇帝一樣被自己的妻子毒死。
跟隨著Kracklite憂愁困頓的視角,廢墟中的羅馬、羅馬的廢墟在鏡頭前一一掠過,從萬神殿到維克托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到哈德良別墅,荒涼的山丘和樹木間散布著的古老的科林斯式和愛奧尼亞式柱子,廣場上的海神噴泉,甚至不經(jīng)意的丘墟畫面中都有君士坦丁拱門這樣的著名建筑,在Kracklite酒醉鬧事一節(jié)后的問訊場景中君士坦丁大帝的巨型頭顱雕像和身軀殘片赫然入目。這真的不是一部羅馬觀光片么……被悲劇化的奧古斯都,患皮膚病的建筑師哈德良和不值一提的卡拉卡拉,不得好死的伽爾巴和提圖斯,燒了羅馬后不得好死的尼祿,以及在最后一尊不知其名的胸像前,Kracklite向醫(yī)生描繪的那個哀傷孤寂的死,或許是他無可奈何之中想象的自己的死。雖然他將來的死亡遠非這樣平靜。
建筑師之腹,建筑師之死。格林納威到底想說什么,誰理睬他,他花了如此漫長的兩個鐘頭,讓觀眾跟在一個中年危機的頹唐建筑師身后神游了一番羅馬,不僅僅是靜態(tài)的建筑,而是可供人們口頭吐槽八卦充斥各種稗官野史的羅馬,這就夠了:這些石頭如此堅挺,歷史保守于其間?!皬U墟中的羅馬遠比現(xiàn)代羅馬對建筑有更重要的影響?!闭\然。肉身凡胎的建筑師無論怎樣都可以死,羅馬皇帝可以各種死,建筑某種程度上卻接近不朽,即便已成斷壁殘垣。
2018.7.25重溫。belly意為肚子食欲穹頂,建筑之殤肉體之痛,性與死亡,肚子乃五谷消化輪回之所,同時是生命孕育之地,既是生之地又是死之所,誕生與死亡相伴,肚皮外表胖瘦美丑但內(nèi)里別無二致,為建筑杰作鼓掌,偷石雕鼻子販賣的人,一英鎊紙幣上牛頓的蘋果花,因萬有引力建筑方能屹立,牛頓卒于1727,片中建筑大師布雷生于1728,étienne-Louis Boullée歷史的虛構還是真實,Wim Mertens與Michael Nyman同屬極簡音樂卻各有風格,無花果明明很好吃,
食色性 羅馬式的恢弘、儀式與腐敗 奧古斯都的肚子 糟泔藝術 歷史妄想 看得真胃疼
7。對女人已經(jīng)沒了性趣,只著迷男人的肚皮,而且是啤酒肚
腹黑的小白臉最歹毒,女人是沒有腦子的傻子,可憐的設計師,我什么也說不出,只想;啊啊的大叫。想起一部名叫《仆人》的電影。
8/10。拼貼手法并不新鮮,而格林納威打磨的每個畫面背后都有數(shù)不清的典故。他采用具有話劇感的平拍方式,石柱、三腳架等線狀物體分割畫面,大畫框內(nèi)還有門廊的透視空間,不同的房間又有自身的燈光顏色,細節(jié)古怪戲謔:記者圍觀尸體抽搐、地板全鋪上腹部照片、敲下雕像鼻子之人、開幕式搗亂餐桌&噴泉。
終于能看到一個純粹的談建筑和建筑師的電影 每個場景都考究得像文藝復興的油畫 但導演實在是匠氣有余 靈氣不足 歷史 建筑 藝術 古典 攝影 每個學科交織在一起 大篇幅的reference 討論和揶揄 卻沒有一個真實的落在點上 后半段直接逐漸崩壞把身體和建筑做通感式對照太有意思 造物者-建筑物 肚腩-穹頂 皮肉-磚土 污穢/癌癥-孕育的嬰兒-圣殿 看與被看 生殖器-紀念碑 造物者的毀滅-開幕 呼之欲出的隱喻創(chuàng)造 權利 毀滅 死亡 在羅馬斷壁殘垣里上演卻看得毫無波瀾 可能本質(zhì)上白男的中年危機撐不起這出戲他肚子里是方體圓球還是金字塔 牛頓紀念堂比吉薩金字塔還高你覺得牛頓紀念堂是地獄還是天堂 ?
圓。。。。偶喜歡那個布雷蛋糕
最后建筑師跳樓自殺了,他都演不下去了,這根本就不是一部情色片嘛。 原聲倒蠻好聽。
人生何謂?藝術何為?《食與色》挖坑待寫
Professor recommended~ I still think art can be pure. Sex doesn't mean inspiration.
布雷的建筑,以及身體性。身體的disconnection是某一進程,關系的中斷?!督ㄖ熤埂返纳眢wー建筑空間的通感存在著一種喜劇式的隱喻,但影片卻并無幽默可言,殘暴的,被閹割的男性形象在景深鏡頭的后景之中逐漸變得渺小,作為油膩權力的肚皮與羅馬式古典主義建筑的并置是一種延展的ego,雕塑術與機械術的共時性,打印機的機械復制不斷吐出古典雕塑的腹部照片,“觀看”行為本身與權力關系脫節(jié)ーー閹割狀態(tài)以及作為重新勃起的自我毀滅過程,《建筑師之腹》是一部英雄主義的影片,作為自身的毀滅與救贖而非死亡驅(qū)力的“他殺”快感。
看不大懂,當是做了一回羅馬建筑之旅。
戈達爾在《輕蔑》玩了雙重互文,這里得有五六重吧。羅馬有多神奇呢,想想被震到的費里尼的《羅馬風情畫》和《甜蜜的生活》,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還有這部格林納威的《建筑師之腹》。
http://v.ku6.com/show/6s8KT2x1J_PfqiBt.html
比起現(xiàn)在裝洋蒜的你,我更喜歡以前幾乎晦澀的你
我很喜歡這部,在所有格林納威的電影中這部在我心目中可以排第四。故事發(fā)生在羅馬,滿目建筑雕塑令人身心愉悅,敲掉雕塑鼻子擺攤賣的那個大哥太損了。老爺子陪跑戛納那幾年,我認為本片是他最接近金棕櫚的。 男主角好像閃靈男主角老年版。
當你有一個文化傳統(tǒng)延承下來的時候,竟能如此容易的汲取它的氣息成就一種恢弘!
第一次看時候既沒到過羅馬,又沒學過Boulee?;叵肱f時光,現(xiàn)在真是老了,哈哈。。
第40分鐘的鋼琴狠好聽。電影說的是老建筑師的年輕妻子出軌,然后自己發(fā)覺得了胃癌,妻子懷孕,建筑師最后因為失去妻子,生病痛苦,親手策劃主導的展覽也被取消參與資格,最后跳樓自殺。此類片不太能看明白,所以只好牛嚼牡丹了O__O
算是Greenaway導故事性強的一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