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兩次奔跑的愛情
剛一開始男女主角的相遇比較戲劇性也比較老套,但是很有看頭。會讓人想突然在曼哈頓有交集的兩個追夢人接下來的故事會發(fā)生什么。后來兩人的對角色的競爭并沒有看出夢想和努力,最后兩人的表白也是有些不懂,也許是因為在異鄉(xiāng)遇到同一類人,也許是兩次奔跑增進了感情。
如果是美國電影,也許最后女主角會得到角色,因為在外逐夢的人都是自私的。這個結局更符合角色的設定,也更符合現(xiàn)實。
2 ) 情遇曼哈頓的不完全吐槽
在這部影片前期宣傳的時候,看到一個很好玩的噱頭,好的愛情不是刻意遇到而是無意間碰到的。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很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個碰法能讓黃金級帥哥高以翔和出水芙蓉王麗坤擦出愛的小火花。
沒想到這個碰法確實很酷,那就是兩個飾演群眾演員的男女主在紐約的跨年夜晚假裝情侶當眾接吻。這種一開始就反套路的劇情一下子拉高了我的腎上腺素,我很想知道后面兩個人的發(fā)展到底如何。
這部以音樂劇題材為背景的電影很像低配版的《愛樂之城》,講述的是年輕人背井離鄉(xiāng)成“紐漂”,在曼哈頓追逐夢想、情遇真愛的故事。同樣的都是歌舞片和追逐夢想的故事情節(jié)。
如果從戲謔的角度來說,同樣都是女主實現(xiàn)理想,《愛樂之城》是靠自己,《情遇曼哈頓》是靠男人,因為最后女主得到歌舞劇《花木蘭》的角色主演也是男主讓給她的。
這就讓大家看不懂了,你以為歌舞劇是過家家嗎,你說讓就讓啊?,F(xiàn)實往往殘酷,不會有那么多好運降臨在你身上,靠男人獲取你想要的還不用以身相許,贏得一片純愛的掌聲,再環(huán)顧一下四周,除了空虛寂寞冷,只有銀行卡內(nèi)可憐的余額。
影片中的女主知道男主對花生過敏,作為同樣是競爭《花木蘭》主演的人選,女主就使壞故意讓男主吃花生,結果差點害的小命不保。然而就是一個害得自己差點命喪黃泉的女人,男主也在最后為了挽留女主,跑到跟前大聲說著我愛你。
可能你會覺得這樣的愛情只存在戲劇里,小作小鬧還能怡情,但是這都快趕上暗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哪有男人會這么傻。其實真的有,我有一個朋友小張,剛結婚沒多久結果就重病住院,當時我們?nèi)タ此臅r候只知道他是身體不適,結果到醫(yī)院去的時候驚呆了,整個人面色蠟黃,腳也浮腫,連說話都沒有力氣。
當時我們都很好奇到底是怎么搞的,他的老婆就在旁邊,她瞄了一眼小張,就絮絮叨叨的說,都怪他自己不好,人本來就胖讓他多出去鍛煉還不肯,偏要在家躺著,所以現(xiàn)在三高只能來住院了。我們當時也沒細想,覺得也有道理,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本來就亞健康,多爬幾格樓梯就喘更何況身體素質(zhì)本來就不好的小張。
后來我們才得知,其實是因為那段時間小張?zhí)焯烀χ湛磩偸中g痊愈的媳婦,自己有了病也不吭聲一直死扛,后來媳婦的病好了,倒把自己累得住院。所以說,感情里就是這樣,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我回想起小張老婆說那番話的時候,小張還在深情凝望著她,完全沒聽出那番話的絕情和冷酷,還當自己沉浸在愛河里無法自拔。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細想,一個曾經(jīng)差點至你于死地的女人又會對你多好,所以當高以翔追到地鐵站大聲說著I love you的時候,女主才會一臉懵逼,什么?你說你愛我?如果真有那么一點點的情愫,第一反應也應該是羞澀或者感動吧。
如果要評價這部電影的話,我覺得電影在節(jié)奏上有點拖沓,比如五秒鐘就能把一件事說完,偏偏要用十秒,特別是一開始女主的朋友在出租屋里打電話的情節(jié),明明可以少說幾句話,偏偏要把講電話當成重點。
當然值得肯定的還是王麗坤的舞蹈功底,這部電影是歌舞類型的,里面有很多場跳舞的場面,不論是斗舞還是群舞,她都跳得非常到位,美中不足的就是歌唱的部分明顯是配音,特別是第一場的假唱,對口型實在太明顯。
王麗坤的可塑性很強,以前在我的印象中總是被她那張人畜無害的臉所局限,她的長相是清冷掛的,總覺得做事說話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類型,但在這部電影中飾演有點壞壞小心機但內(nèi)心還是善良的角色,對于非科班出身的她來說能把這個度把握的恰到好處,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在這部電影中我也對高以翔刮目相看,除了萬年不變的雕塑男神,有一場反串的戲確實很驚艷,當時劇院的所有人都一陣驚呼,因為不但有搞笑的成分,那個嫵媚的眼神真的很到位。所以我覺得他除了霸道總裁路線,古裝扮相其實很適合他,特別是威風八面的將軍類型。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在節(jié)奏方面還掌握的不夠,總覺得沒有踩準點。但作為國內(nèi)少有的歌舞片來說,已經(jīng)算是一個進步了。畢竟只要有一個高以翔,就足以是顏狗們的天堂。
3 ) 情遇曼哈頓影評:請論愛情
對于一部商業(yè)片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上座率?票房?排片率?口碑?這些對于這部《情遇曼哈頓》來說可能沒有并不出彩。但是今天請允許我忘記理性的分析今天請論愛情。
對于愛情相信在每個人心中愛情都是那樣的純凈而又神圣,無論你是如何的被世間的嘈雜吵的心力憔悴只要一段美妙的愛情就可以治愈你空洞的內(nèi)心。然而那些珍貴且稀少的愛情卻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幸遇到,所以諸如本片的愛情類電影就出現(xiàn)了。
當你的生活中突然出現(xiàn)一個人她有些任性,又有些善良,有一點小瘋狂,還有一點小囂張。你會愛上她嗎?
如果你的生活中突然出現(xiàn)一個人他有一點溫柔,有一點小小的痞氣,還有一些小情緒。你會愛上他嗎?
如果問我,那么我的回答是“是的,I love”
《情遇曼哈頓》她并不出彩也不出眾更不會成為經(jīng)典但是她會讓你日漸死板的臉上出現(xiàn)一抹笑意,讓你日漸空洞的內(nèi)心感到充實。
2017.10.14 夜
鬼馬
4 ) 導演有基本的三觀嗎?
想了想這部電影的槽點,最后發(fā)現(xiàn)基本上全是槽點,已經(jīng)不知道如何吐槽了。。。。
1.男主作為一個金融高富帥 強行變屌絲轉(zhuǎn)行學跳舞?????
2.導演試圖把男主塑造成一個人畜無害的超級暖男卻又讓男主干各種違法亂紀的勾當(過山車,偷酒)??????
3.女主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的低級心機婊 ???????
4.你能理解一個男人對一個差點把自己殺死的女人說我愛你,而且對方并沒有表示出多少悔過之心???????
5.女主的臉皮是有多厚才會在最后接受男主給她的花木蘭角色??????
6.男二女二的副線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7.強行讓印度三哥舔一波這樣真的好???
8.。。。。。。。。。。。。。。
9.。。。。。。。。。。
最后的最后,我揣測了一下導演的真正意圖
顏值即是正義
5 ) 這是真的愛情么
《情遇曼哈頓》這個片子太想表達愛情了,但是忽略了很多人物的人格和形象。兩個人真的相愛么?不然。他們雙方是會互相想念,但是,最后在沒有太大的矛盾的時候竟然會刪了彼此的照片,這不僅僅是因為競爭一個角色,必須將對方忘記的程度,原因只可能是不愛,而這個時候,片子已經(jīng)快要結束,根本沒有時間去補情加深感情,當然,影片最后也沒有補情節(jié)。所以,兩人最后在地鐵站的擁吻太突然,不要說宋葦東最后去找過白淇,他只不過是記得這個人,想起來,然后隨便轉(zhuǎn)了一下,碰到了白淇。如果說,他沒有碰到白淇呢,沒有深深的思念,沒有失去的揪心,兩人也就錯過了,而且是沒有感情的錯過。
宋葦東不是真的愛白淇。
一個男人,當然也可以說,男女平等,可是,如果是真的愛這個女人,你會去拼了命的跟她爭一個角色么?如果真的愛她,當她為了競爭已經(jīng)慢慢把自己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人了,你還要把她逼成什么樣子?這是真愛么,不是。
白淇也不愛宋葦東。
真的愛他,疼他,護他都來不及,怎么可能去傷害他?不要說不是故意的,不要說不知道結果會那么嚴重,真正的愛人是不忍心你受到一點委屈傷害的。
白淇的人設問題很大,本來是想塑造一個在異國他鄉(xiāng),為著自己為著親人為著夢想努力打拼的人,可是,半道上卻扭曲了她的人格。白淇第一次捉弄的是辛西婭,理由是這個人有問題,大家都很討厭她,所以她只是替大家去給她個教訓。這分明是,為了垃圾人,把自己也變成垃圾人,好嗎?而且,在把自己變成垃圾人的過程中預設了一個有利自己,不利對方的目的,完全是自殺行為,好嗎?那些大家在這里根本起不了任何同仇敵愾的作用,因為,你們兩個是最后兩個人,好吧。真的是很蠢的不計后果的行為。記住,任何時候不要跟小人打交道,如果非要打交道,給小人留下一條路,自己也方便。更要命的是,白淇冠冕堂皇的理由根本就是掩蓋自己目的的借口。白淇第二次捉弄人是把宋葦東發(fā)配到波士頓,目的是讓宋葦東給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目的達到了,嘗到了甜頭。第三次捉弄的還是宋葦東,利用別人的弱點去攻擊對方,不要說這是現(xiàn)代社會競爭的手段,這是要分情況,把握分寸的,好嗎?利用別人健康問題來攻擊對方,這是要犯法的,好吧。還好,問題不嚴重,嚴重的話就是謀殺,不要說你給的食物沒有毒,有沒有毒是根據(jù)對方來說的好嗎?有的人真的是社會學家啊,動不動就是,這是現(xiàn)在社會生存的手段,沒有辦法。拜托,手段多的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那是違法的。況且,在社會競爭中,手段是次要的,真本事才是主導。如果,你真的有本事,盡管上臺去表現(xiàn)自己就好了,辛西婭就算上了臺也不一定能贏得了你,何必多此一舉,最后還是給自己挖了坑。如果,你真的有本事,又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捉弄宋葦東,怎么就不能相信自己呢,問題就是,本事不夠硬。本事不夠硬,就要服,就要回去練,怎么會總是想辦法把別人搞下臺呢,那跟現(xiàn)在的惡性競爭有什么區(qū)別?我們家的飯菜沒有你家的好,我就在你家的飯菜里下藥,讓你關門,這個三觀是有問題的吧。難道不是應該找出自己的問題,努力解決,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么。都說水漲船高,怎么水漲了,就把船上的人推下去,這是什么生存手段,這又有什么好處呢?
這編劇就是為了愛情而愛情,其實,結果也沒有愛情。
《北京遇上西雅圖》非常棒,可以去模仿,可是,不要毀三觀吶。
6 ) 女主的人設差的一塌糊涂?。。?/h4>4分;
整個影片的場景、演員演技、配樂、服道化等基本不拉后腿。
值得表揚是大部分外語部分確實用的是外語,幾位主角的口語還行。高以翔明顯是外國待過的,口語太自然了。
但是,這劇情太差了,劇情老套,女主人設太差。女主給人的形象就是不擇手段、莽撞的壞人形象。我認為過敏是常識,影視劇里面只有奸角才會拿過敏害人。
另外影片最后的表白是什么鬼?愛情來的真是莫名其妙!浪費了演員!
顏色艷麗的一泡屎。
由于美術上還算過得去,一度造成了在看劉老根大舞臺版《愛樂之城》的錯覺....本質(zhì)是東拼西湊、邏輯混亂,和《橫沖直撞好萊塢》一條道上拍出來洗錢的貨。高以翔帥則帥矣這輩子怕是逃不開小妞片泥潭。p.s.震驚于李安是男主人物原型....
劇本爛,演員爛,導演爛,開場第一個鏡頭畫面,就能看出大概是個什么樣的成色系數(shù)和團隊制作,蹩腳的剪輯,鬧心的配樂,演員面癱式的表演,古董般的老梗,過氣的愛情片橋段配置,不入流的故事堆砌,處處見雞勒,時時想離場,整場電影兩位演員的尬演不斷,讓你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如坐針氈,糟到不敢想象
帥哥美女很養(yǎng)眼,不過電影不好看
王麗坤挺漂亮
2.5 劇情、攝像、配音部分都有點尷尬的地方。可是蓄胡的高以翔,真的太誘人了,星星眼
人物動機不成立,小花招老套,演員不在線,是把之前愛情片的一些蹩腳套路拼湊了一下。今年首部中場離席電影
幾個外國演員承包了所有的笑點…高以翔真人好帥~在紐約混跡過的人表示不能引起共鳴,以上~
第百八十次印證了國產(chǎn)電影只要帶外國地名就一股子土味的“樸素真理”。當“王瀝川”遇上(神似謝小秋的)“蘇芒”,若不是男二女二太膈應人,還是能夠作為一個可以及格的國產(chǎn)愛情劇的開篇:講單口的Godfrey、女裝的Godfrey(Awwww...)多的這顆星給幫王麗坤唱歌的胡琳,沉浸在Bianca的聲音中~
是標準的愛情喜劇片,故事結構清晰流暢,人物動機和目的非常明確,因為搶百老匯角色綁在一起這個出發(fā)點也很有新意。但臺詞偏尬,有些行為邏輯沒有完全理順,比如男二和女二的約會動機,兩個人都沒做足,那條線一直尬掉。女一的可愛感沒有做到位,男一憨厚感做得有些偏蠢
白浪費了高以翔那么帥的臉【演技其實也沒那么好……
悼念高以翔
高以翔都不足以阻止我關掉播放器的手。
高以翔同款性愛機器人快量產(chǎn)吧!
只能說,最好看的還是紐約的種種。有一款海報,分界線左右是同一人不同的面孔,略像迪士尼《花木蘭》的海報,沒想到本片正是講述了《木蘭》選角的故事。但高以翔去反串木蘭的大好創(chuàng)意竟然糟蹋了,剩下王麗坤一角“無意”用盡下三濫手段卻非要傻白甜地名利雙收。各種情毫無道理,各式雞肋層出不窮。
作為女生不太能理解導演的性別觀念,為什么女一女二都是生得一副好皮囊,享受著男人的施舍且心安理得?女主三番兩次恩將仇報,內(nèi)心惡毒不計手段,結局居然是男主突然表白??男人都是折翼天使嗎?相比愛樂之城,感情線太薄弱了。歌舞是重頭戲,但對口型也麻煩對準點啊。梳臟辮兒的王傳君挺可愛的
純潔心靈之逐夢演藝圈曼哈頓版.導演說演員都很棒很辛苦.那請你把鍋背好.承認王麗坤、高以翔及主創(chuàng)們的努力不難.但影片難看程度令人發(fā)指.年輕男女逐夢紐約的愛情邂逅.乍一看有借鑒《愛樂之城》之意.實為都市輕喜劇.但完全淪為鬧劇拼湊.敘事線不分主次隨意亂切.情感表現(xiàn)蒼白.也就最后的木蘭歌劇能看/3
全程尬演,有顏值也看不下去。
北美留學生和港臺在美華人根本不了解國情,語境特別陌生又封閉,市面上每年漂浮著類似項目浮尸不計其數(shù)。主要是對三五線城市觀眾吸引力有限,對他們而言,還不如看賈玲楊迪的快手直播。
看了前二十分鐘,畫面算不錯,但女主角設定是為了讓觀眾討厭她么?喜劇部分全是尬演,最恨擠眉弄眼演喜劇,原來這個悶蛋男主就是高以翔,看來古劍奇譚電影會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