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的時候,看過《悟空傳》,給我震動很大。
小說版教給我的,無非就是:你選擇反抗命運,還是順從命運。反抗很難,但它是真實自我的主動選擇;順從容易,但它需要親手殺死那個真正的自己。這世上,大部分人會選擇殺死自己,順從命運,可那這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所以,我是帶著期待去看電影的。
剛看的時候,我有點不適應。因為是改編,無法完整地呈現(xiàn)小說更宏大更反《西游記》式的敘事背景,這些我早有心理準備,奈何有準備是一回事,真看到電影是另一回事。阿紫還是那個愛看晚霞的姑娘,孫悟空也是那副桀驁不馴的樣子,但兩個人都出現(xiàn)在了一個叫天機處的機構。
后來我去翻了一下相關采訪,看到導演郭子健說:“我希望通過這一改動,顛覆以往大家對天庭的認識。以往的影視作品里,天庭就是各種神仙坐在云上面,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話,就跟古代朝廷一樣。我希望這部電影能給出一個具體答案:天庭怎么運作。電影里天機處的上圣天尊,就相當于天庭里一個部門的小頭頭,通過她能透視出整個天庭世界的運作?!币膊荒苷f這樣不行,畢竟,《悟空傳》原本就是一部不遵從什么傳統(tǒng)而寫出來的小說。
孫悟空戰(zhàn)斗的初心變成了摧毀天機處的天機儀,從而改變天命。這格局有點小啊,原本波瀾壯闊的故事,變成了有志叛逆青年反抗僵化學院管理的路子,好在后面的故事鋪陳和人物立場轉(zhuǎn)變比較自然,一點點拓寬了敘事的寬度,不再是校內(nèi)反抗變成了真正的“斗天斗地又如何,我就是不信命”的主題了。
拋開敘事背景而言,改編了原著的電影版也抓到了原著的內(nèi)核。它拍出了一種挑戰(zhàn)命運、勇于抗爭、不服輸?shù)木瘛?/p>
一開始,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只有一個,就是擁有石心的孫悟空。他一開始就知道所謂天命只是偽命題,人的感受、人對命運的掌控才是最重要的事。他討厭一切束縛,也反擊一切試圖掌控他人命運的存在。天庭以及天神成了他的敵人,當他暴露目的,偷取打開天機閣的鑰匙,試圖毀掉天機儀的時候,楊戩、天蓬都成了他的對手。
這場打斗戲,酷炫而熱血。電影終于開始把視角定在了改變和試圖改變上了。當幾個人從結界橋上跌落,摔到衰敗破落的花果山,孫悟空和阿紫,楊戩和失去兒子的老婆婆,天蓬和失去記憶成為凡人的阿月,都在這里完成了一次覺醒和蛻變。這段戲是整個故事的轉(zhuǎn)折點,我實在很喜歡。
不管是不是有煽情的意味,總之,完成了非常成功的推動作用。很多人詬病故事性,當然要提到這個東西。導演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是給觀眾講一個完整、流暢、邏輯成立的故事。如果連這點都拋棄了,那這部電影本身就失去了意義。作為原著粉,我知道《悟空傳》本身的敘事結構很特別,所以,無法直接成為電影的結構。郭子建和今何在做了調(diào)整和重寫,對他們來說,講完故事之后,哪怕只給觀眾留下一句“我來過,我戰(zhàn)斗過,我不在乎結局”帶來的震動應該夠了。
面對命運,這世上總有一群人愿意傾其所有,飛刀拔劍,飛嘯長空。這既是孤獨的宿命也是對自由的抗爭。悟空所代表的是不要,是變化,是由我自己來選。楊戩所代表的是善意,是了悟,是心無旁騖。天蓬所代表的是執(zhí)著,是守護,是從克制到不顧一切的愛。
當然,除了不變的內(nèi)核和演技在線的演員們,電影能夠如此高燃也得益于特效。我看了一下片方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300張視覺概念圖、1750個特效鏡頭,占到整部電影的78%以上。這么多的特效鏡頭,達成的感官沖擊非常大。
看完《悟空傳》,我越來越喜歡彭于晏了,他有演出悟空的感覺, “我明知道,這個世界的殘酷,明知道可能失敗,但還要去嘗試?!?他所呈現(xiàn)出的形象就是不退縮,不放棄,不屈從于命運的安排,時刻警惕著,當發(fā)現(xiàn)能夠反擊的時刻,高喊著那句“我不服”就揮出充滿力量的一棒!
小說版《悟空傳》原本感動我的就是那種不屈的反叛精神,能夠把它拍出來,作為一種影像留存,對我來說不過是換了一種更方便重溫的方式,所以,從這種程度上來說,我覺得電影版《悟空傳》達到了這個要求。
寫這篇評論時,查了一下,同名書《悟空傳》初版至今已經(jīng)17年了!嚇了一跳!時間真快啊,不知不覺自己真的是半截身子入土了。原著至少是15年前就看過,當時算起來還處在中二期?!段蚩諅鳌纷掷镄虚g對自由的向往,對規(guī)矩的反叛,豬八戒與阿月的愛情,以及不斷出現(xiàn)的金句最打動我。那時候劇情都理不太順,但真就莫名喜歡。
幾個月前,看到友鄰標記《悟空傳》電影,于是又找書看了一遍,可惜這回已經(jīng)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草草看完,回憶了一下劇情,還在想如果是我來改編要怎么辦,YY了好久。
說說特效和觀影感受。
《悟空傳》電影特效絕對是加分項。武器、動作、場景的設計都很精良,熱血激情的視覺效果,達到了與國際接軌的工業(yè)水準。比如,金箍棒變粗時的融裂感很足,顯得充滿了力量。打斗動作銜接得合理,觀賞性也不錯,天界幾場武戲營造出了很強的打擊感,尤其是最后一棒,大場景、蓄力足、慢動作和仰拍機位把力量發(fā)揮到了極致,構圖具有美感的同時又非常有壓迫感。中間部分天兵凝雪成冰的那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在電影中看起來,既有寒氣,又有殺氣,還帶著一股很有美感的憂傷和無力感,情境代入滿分。
孫悟空的打斗特效劈天蓋地,結節(jié)橋的崩塌,金箍棒的轟砸,飛沙走石塵土飛揚,配合電影院的音效和畫面視效體驗一流,并且傳遞出了原作中今何在想要表達的情緒:天要壓我,劈開這天,地要擋我,踏碎這地。
從觀影感受看,在人間的部分,天蓬與阿月的愛情是亮點,鄭爽在劇中稱得上楚楚動人,真的美出了驚艷。他們這段感情最感人的在于其悲劇性,他們是有星石見證的,但阿月被打入凡間后什么都忘記了,而天蓬卻記得一切。他們在人間重新相愛,但過去的記憶卻橫在兩個人中間,過去真的那么總要嗎?這一段非常溫情又有思考。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電影中,俞飛鴻扮演的天尊確實這么做了,用她在天界的權威,以天道的名義,把電影十幾分鐘營造的溫情毀滅殆盡??粗鵁o辜者命喪黃泉,天地含恨。而紫霞為了不讓孫悟空受苦,說出花果山的天空沒有晚霞,灰飛煙滅的瞬間,真是讓人悲痛欲絕。
導演對今何在的意圖還是相當了解的,電影對原作反抗精神的繼承沒變,孫悟空的出場攪局,天牢叫罵,乃至最后重返天庭,都非常暢快,那種對自我的張揚非常有力度。天蓬對天庭的背叛,情感調(diào)動也很到位。他們對俞飛鴻扮演的天尊的規(guī)矩的反抗與書里反抗一切秩序的核心是一致的。
在天上和在人間,人與人的感覺是很不同的。電影里人間的部分,無論是阿紫與孫悟空,還是天蓬與阿月,楊戩與老奶奶,他們所代表的親情愛情都非常感人。這個時候大家是沉浸在里面的,你會感覺到溫情和幸福??梢坏┑教焐?,就變得冷冰冰的,殺機四伏,沒有一絲人味了。這種差別,會讓人覺得還是人間好。
而正是這樣的情緒共鳴,才讓那句臺詞看起來有了意義:用來自天庭的力量無法打敗天庭。想想你經(jīng)歷過的這些事、遇到的這些人、放不下的這一切。這才是天庭不曾擁有過的力量。
所以,這個悟空更年輕、也更像人。
悟空傳簡直是一部完整的尬版十萬個為什么,滿屏尷尬我就不說了,媽蛋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女主看一眼男主就愛上他了呢,為什么男主前一秒還一副見到女主就像見到一坨屎,下一秒又馬上對女主死了都要愛呢?媽蛋尷尬的感情戲就不說了、你要說一見鐘情我也沒辦法...可是你能告訴我為毛斗妖云的時候,莫名其妙大家就說要制造個晚霞出來,還說妖云一定會上鉤,好吧,毫無來由的制造晚霞,強行潛臺詞此朵妖云是個公妖云,并且還是個色中餓鬼,而且人造晚霞還是個美女的意思,這樣也就算了,可你們他媽的掛幾件爛衣裳就說是晚霞,還他媽點了個火照亮了之后就是彩霞!你們到底是侮辱妖云的智商還是侮辱觀眾的智商?。浚。?/p>
更奇葩的是,孫悟空被天兵圍毆時候,女主被關在木門里出不來只能悲劇的看著男主被虐,可他媽為毛男主一要死又輕松推開木門出來傻哭了呢?
還有那個原來一副日天日地日上蒼的至尊,居然被孫悟空一棍和楊戩一拳就打的形神俱滅了?!臥槽簡直理解不能,這就是傳說中三百年前蕩平花果山,開天辟地時搞死不死心的至尊?尼瑪太弱了吧,楊戩和猴子對轟一拳都沒事,怎么你一個終極boss被一招就打尿了呢?
對了還有這傻逼至尊,花了幾千年~上百年時間找到猴子的石心,居然就將這千辛萬苦夢寐以求的石頭心拿來強化楊戩了??!喂喂~搞搞清楚,花那么多心血精力搞來的寶貝,不用在自己身上,也不用在女兒身上,卻全部用來培育一個傻兮兮的二傻子,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看不出至尊原來愛楊戩愛得這么深沉?。?!
鄉(xiāng)村非主流,喜歡用qq簽名做對白的豬八戒我就真的不想再提了,完全不知道演的什么,講的是什么,支線任務嗎?還是以為只要放點回憶就是完美的感情支線了?臥槽,動動腦子好嗎導演編???
槽點真的太多了...爛到我都不忍直視,實在是垃圾的地方太多,不知道從何說起又從何結束,國產(chǎn)電影,看來真的任重道遠...我其實最后只想說,只有你尊重觀眾,觀眾也才會尊重你,不要用你騙十歲小孩的思維來挑戰(zhàn)觀眾的觀影底線好嗎?
另外,就事論事,特效確實不錯,彭于晏的孫悟空也是我覺得最帥的猴子,楊戩也不錯,很帥....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悟空傳之尷尬的十萬個為什么!實至名歸!
去年歲末,《擺渡人》口碑不佳,監(jiān)制王家衛(wèi)圣誕節(jié)當天在微博公開表態(tài)“我喜歡”。
今天凌晨,《悟空傳》首映過后,原著今何在于豆瓣發(fā)表長篇影評《作為小說作者如何評價電影<悟空傳>》。
王家衛(wèi)護犢子尚可理解,今何在先生的觀點則難免有“專制”的嫌疑。觀影者著實誠惶誠恐:原著都說這電影棒棒噠,我還怎么理直氣壯說它背離原著? 對于《擺渡人》,王家衛(wèi)不會心里沒數(shù)。他的“我喜歡”,只不過是為了留住錢包里的紅票子。而小半個娛樂圈的附和,說到底還是礙于人情:王導都厚著臉了,咱們還能不幫襯一句? 對于《悟空傳》,今何在也不會心里沒數(shù)。他以“原作者現(xiàn)身說法答高考語文試卷”的姿態(tài),稱:“結果我發(fā)現(xiàn)比我預想的好的多......不能說完美,但也找不出什么槽點”。 然而,事實真如今何在所言,電影無甚槽點嗎?電影背離原著并不可惜,可惜的是曾經(jīng)的那個少年,也背離了當初他引以為傲的反叛精神。
17年前,當今何在更新完《悟空傳》的最后一章時,他一定不會想到,這個全新的西游故事將被迅速經(jīng)典化,并撬動中國文學版圖。
事實上,《悟空傳》寫成于今何在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年,在這個有趣的人生結點上,今何在創(chuàng)造了一組西天取經(jīng)的人物群像,他們恰好也是世紀之交中國青年的社會鏡像: 大智若愚堅持理想的唐僧,深深掩藏感情與痛苦的豬八戒,迷失自我狂躁不安的沙僧,還有那只時狂時悲的精神分裂的猴子。 今何在以自敘傳抒情的方式替那一代青年人苦苦追問:如何才能在“小時代”做個“大人物”?正是對“大”的追問,使得《悟空傳》突破了《大話西游》的既有框架,周星馳舍不得解構的那份愛情,被今何在化歸于“理想”之下。
以“理想”為名義,《悟空傳》的核心焦慮不再是“一份真摯的愛情”,而是關乎存在,關于人為什么活著。從贊美愛情到傷悼理想,《悟空傳》把《大話西游》的“心理年齡”陡增了幾歲,而這個微妙的年齡差,恰是大學生從走進校園到走向社會的幾年之間。 只有當他們走出象牙塔之后,“理想”才真正成了一個“問題”,成了永遠在消逝中并且永遠被回溯性建構的創(chuàng)傷性內(nèi)核,因而“理想”也就能真正有效地生產(chǎn)閱讀快感。 時光流轉(zhuǎn),書中是五百年,現(xiàn)實則是17年。書中那個桀驁不馴的悟空,最終被迫踏上取經(jīng)路,“金箍當頭,欲說還休”?,F(xiàn)實中那個快到不惑之年的今何在,最終賣出人生最大IP,心虛之余在豆瓣賣力吆喝。 他努力的解釋:這部電影不能按照小說拍,會結構失衡;這部電影雖比不了《東邪西毒》、《大話西游》,但你們要想一想昂,當初這兩部片子票房可不咋樣;大家對于好電影的追求,是不是葉公好龍?
二十歲叛逆圈粉,四十歲圓熟圈錢。少年時,無羈無絆,自然可以說出“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中年了,有車有房,自然可以說出“要評分不能和那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完美悟空傳比,得和其他電影比”。 前面還說不怕比,可是一旦要準備和其他電影比,他又主動認慫,聲稱不能和《東邪西毒》《大話西游》相提并論。中年的圓滑世故,和少年的放縱不羈,對比之下顯得殘忍又辛酸。 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與深淵凝視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這些年的商業(yè)寫作,或許早已磨滅了今何在當初的桀驁。當屠龍少年自己變成惡龍,向曾經(jīng)的擁護者噴出熊熊烈焰:悟空傳,是空傳。今何在,已不在。
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我要用它來打俞飛鴻。電影《悟空傳》中,俞飛鴻飾演的天尊作為天庭體制的衛(wèi)道士,和彭于晏飾演的孫悟空作為體制的懷疑和反叛者,奉獻了貫穿始終的對抗。
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悟空作為反叛界的精神導師,本該用人格魅力來感染觀眾,但電影卻采取了最低級的宣傳方法:喊口號。那句最著名,卻無法硬塞進電影的臺詞“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更是直接被打在片尾PPT中。 先從故事的線索和邏輯上講,彭于晏和俞飛鴻斗爭之外的內(nèi)容,枝節(jié)橫生,仿若小學生春游后“洋洋灑灑,不知所謂”的流水記敘文。 以天庭的一場“學堂威龍”開始,神二代楊迪調(diào)戲小仙女,被差等生彭于晏暴打。教導主任俞飛鴻震怒,派出學習委員天蓬穩(wěn)定課堂秩序。但是天蓬干不贏,教導主任的女兒“班花倪妮”又請了班長二郎神余文樂繼續(xù)鎮(zhèn)壓。
失敗的彭于晏被罰面壁,違規(guī)操作的余文樂一同受罰。教導主任俞飛鴻,給彭于晏安上金箍,卻把金箍的遙控器給了女兒倪妮。 正當你以為故事要順利開展的時候,導演靈機一動,嵌入各種回憶殺:教導主任俞飛鴻和女兒倪妮的關系不好、天蓬元帥有個舊情人叫阿月但是已經(jīng)投胎下界、班花倪妮從小和班長二郎神余文樂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孫悟空彭于晏有個師父叫菩提給他織了一個愛心圍脖。 每個人都有故事,但是每個故事都講不清楚。電影《悟空傳》的中段敘事尤為凌亂,直接從“學堂威龍”變成“西游伏妖”。 公司的高層HR俞飛鴻,一直都有一個項目叫《花果山人類清除計劃》。此前她已經(jīng)順利完成一次,把花果山從紐約時代廣場一下子打回石器時代。此番趁著考察團下界之機,要進行第二次清除。
考察團的眾人下界之后,還沒來得及公款吃喝,就遇到了妖怪筋斗云。因為悟空愛阿紫,阿紫愛晚霞。所以悟空的裝備筋斗云,也愛晚霞。本該是“打妖怪”和“談戀愛”并行的節(jié)奏,卻再次被導演的各種回憶殺和自以為是的煽情打亂。 先是天蓬歐豪拿著淘寶同款石頭,想要喚醒鄭爽飾演的平民阿月的回憶;緊接著又強制給二郎神余文樂組了一對“母子CP”;中間穿插了發(fā)明家卷簾總工程師的秘密武器“穿云箭”。 大概是敘事能力有限,考察團在“打妖怪”的時候,絕不“談戀愛”,在“談戀愛”的時候,絕不“打妖怪”。本該緊張的降妖情節(jié),被感情線和回憶殺沖淡的寡然無味。
母女失和、兩小無猜、三角戀愛、二郎備胎、筋斗霧霾、下界考察、清除計劃、神仙組隊、團戰(zhàn)覆滅、人間蒙昧、平凡是真、高層黑幕.......隨便一個主題抽出來仔細拍,都需要一部電影的時間,但是以上這些主題都被一鍋亂燉進了兩個小時的《悟空傳》。 更讓人辣耳朵的是“無處不在,自以為燃”的BGM。好似一個不知疲倦,濫用成語的小學生,在周記中向老師賣力討好。一旦出現(xiàn)動作場面,電影就要配上一段激昂的音樂,仿佛會因此讓乏味的劇情顯得精彩。 窮形盡相,還少余味。一個每招一個新人,就要舉辦剪彩儀式的公司,到了周年慶的時候,所有員工都提不起精神?!段蚩諅鳌芬嗳绱?,因為前段背景樂的濫用,到了最后即便是《小刀會序曲》出現(xiàn),反而“耳目皆疲,燃感盡失”。 此外,劇中幾處人物的反轉(zhuǎn)也顯得生硬和缺乏鋪陳。在天庭學堂,阿紫明明一直都在暴打悟空,可一旦到了地上就一副“嫁猴隨猴,夫唱婦隨”的樣子,讓人莫名其妙。而余文樂飾演的楊戩就更是如此,前一秒還和悟空組團打高層黑手俞飛鴻,下一秒就直接決裂。
平心而論,《悟空傳》最大的問題就是平庸。幾處還不算尷尬,但是沒什么卵用的笑點,搭配屢試不爽的老舊煽情,甚至可以賺一兩滴眼淚和笑聲。但是內(nèi)核的空洞,卻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打開冰箱,全是剩菜。越過山丘,不見大海。《悟空傳》,竟然是空的。而那個今何在,也早就不在了。
吳承恩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西游記》過去、現(xiàn)在、將來都會是國產(chǎn)玄幻的第一大IP。國產(chǎn)影人已失去創(chuàng)造的勇氣和想象力,加以一堆樂于奉陪的觀眾,粗制濫造出一堆西游衍生影視。既然躺著能賺錢,站起來思考就顯得毫無必要。
2013年春節(jié)檔,周星馳導演的電影《西游降魔篇》(票房12.46億元)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揭開《西游記》影視改編“黃金”時代的序幕。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2014年,票房10.45億元)、《西游記之大圣歸來》(2015年,票房9.56億元)、《萬萬沒想到》(2015年,票房3.65億元)、《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年,票房12.01億元)、《大話西游3》(2016年,票房3.65億元)等改編電影蜂擁而至。 “西游”標簽似乎成了票房盛宴的邀請券,制作方爭相把明星效應、特效奇觀、娛樂精神作為瓜分市場的度量衡,為商業(yè)成功量身訂做劇本,以市場營銷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旦儀式開始,觀眾需要無可辯駁的理由來保持投入狀態(tài)”。 在這個由電影技術的創(chuàng)新催生出《西游記》影視改編的“黃金”時代里,制作者們往往為了“討巧”而陷入誤區(qū),將打怪升級、西天取經(jīng)盲目放大,甚至刻意選擇諸如“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女兒國”等高曝光度的情節(jié),通過特效奇觀滿足、甚至突破觀眾對怪力亂神的想象,將感官刺激高高凌駕于生活聯(lián)系之上。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這樣寫道:“又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
在盛產(chǎn)“魔神小說”的明代,《西游記》能夠脫穎而出并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中唯一一部“神魔小說”,所憑借的并不僅是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神魔精魅”,而是用“有人情”的神魔和“通世故”的精魅比喻了生活。 故事與生活的關系,是《西游記》原著小說成功的原因,也是諸多《西游記》改編影視失敗的關鍵。 “大話西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當時的社會正在經(jīng)歷著由80年代中國政治文化理想拯救、朝向90年代經(jīng)濟奇跡和物質(zhì)、經(jīng)濟拯救的現(xiàn)實與話語的轉(zhuǎn)換。完成著由精英文化的朝向大眾文化引導 ,重構社會的轉(zhuǎn)換。 21世紀以來,無論是《情癲大圣》(2005年,票房5000萬元)、《越光寶盒》(2010年,票房1.30億元),還是《大話西游3》(2016年,票房3.65億元),劉鎮(zhèn)偉都無法復制《大話西游》的奇跡,被指冷飯熱炒,票房也沒有大的突破。 直至周星馳電影《西游降魔篇》的歸來,《西游記》這一超級IP才再次表現(xiàn)出其應有的市場號召力,對周星馳的個人情懷和特效奇觀的包裝固然不可忽視,但根本的原因在于當代社會的文化環(huán)境、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如今的我們已經(jīng)不需要像90年代那樣繼續(xù)去嘲弄和顛覆道德,因為嘲弄和顛覆一個幾近消失的事物是沒有意義的。《西游降魔篇》和《西游伏妖篇》的故事情節(jié)、主題呈現(xiàn)和語言表達上依然延續(xù)著對《西游記》原著小說的解構和顛覆,保持周氏喜劇的無厘頭特點,但最終都回歸傳統(tǒng)價值觀。 從《大話西游》到《西游降魔篇》,價值觀的反轉(zhuǎn)對立,其實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下制作者和觀眾“對故事的倫理期待”的轉(zhuǎn)變。 而在《西游》IP的消費狂潮中,真正讓人遺憾的是時代精神的喪失。我的心充滿惆悵,不為那彎彎的月亮,只為那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
悟空牌還能打多久?恐怕是在你看到孫悟空和紫霞生離死別,卻無法落淚的時候。
這好像完全是另一個故事吧。我能想到能拍《悟空傳》的導演,大概只有王家衛(wèi)。以及,天蓬還不錯,如果不開口說臺詞的話。
“想想你經(jīng)歷的這一切,黑暗和痛苦,你現(xiàn)在擁有的才是以前不曾擁有的?!?不覺得爛,只是沒多么好。孫悟空放下、認輸?shù)臅r候,是有一些淚目的。“來不急好好告別,空留一段記憶的線。”“我們下次見面的時候,都用盡全力吧”
導演一定是做了很多功課絞盡了腦汁幾個月夜不能寐才強行把這部電影拍到了一百二十分鐘吧!確實幸苦了,把一部魔幻片拍成青春狗血愛情片這功力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佩服。還有惡心到不能再惡心的配樂。片名應該叫《楊戩傳》或者《天蓬元帥的愛情故事》才更好吧!孫悟空:“MMMP!”
顏值、美術、特效三高的電影,可看度很高,全體演員演技都在線,朋克搖滾、熱血中二,感情戲還很動人非常不容易。最大的遺憾是連貫性的欠缺,人物成長后角色關系亂掉,但已經(jīng)達到可以二刷的程度。想要一個余文樂這樣的大哥哥
三星半,三刷之后仍然有點燃。作為非書迷,我很享受其中很多細節(jié)。實際上,這已經(jīng)脫離了原書,成為一個漫畫式的視覺風格,中二與熱血魂的少年電影。這也是我享受這部電影的原因。不服輸與不認命在當下其實更有意義。金箍棒的造型也是近些年最帥的金箍棒。唯一的遺憾是感情戲略多,要再中二熱血點就好了
中二病大爆發(fā)的電影,情緒宣泄多于邏輯和細節(jié),但熱血滿格,看到最后都有點感動了。美術和服裝做得真心不錯,天蓬的飛鐮與反派中招后土崩瓦解的特效很炫。倪妮和飛鴻的扮相很養(yǎng)眼。
如果要胡編亂造瞎雞巴寫,你就別叫悟空傳好不好。我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所謂資本邏輯,能把原著改得就剩一場戲,能把原著的戲眼臺詞刪到只在片尾字幕出現(xiàn),能把人物改得形神俱滅(刪了金蟬子干脆別拍了好嗎),能在這種自以為好笑的臺詞、自以為感人的情節(jié)和自以為牛逼的特效里面搞悲情營銷。負分滾粗。
有史以來見過俞飛鴻最丑的樣子,就在這部電影里。
7.9萬達CBD首映 隨便翻了幾個人的評分,給變5打2、3星,給這個打1星,呵呵。比《西游伏妖篇》好得多,也拍出了“妖猴”的樣子,詬病彭于晏的灣灣腔?你是有多久沒看他的電影,今年這幾部的臺詞一部比一部好,進步簡直神速。第一次get到了歐豪的帥,男演員集體完成度都挺高,相比之下女角較弱。
俞飛鴻出場的時候心猛一抖:“臥槽王菲???”至于電影,算了懶得說。
故事跟悟空傳西游記好像都沒啥關系,倒像是古裝奇幻版的香港黑幫義氣片,神仙們在幻境里講話時嘴里還哈著白氣也蠻好笑的。孫悟空是歷屆猴子里智商最低的,金箍棒是歷屆棍子里長得最惡心的,倪妮那個角色適合一開始就綁上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針沉入海底再也別出現(xiàn)
比預期的要好一些,特效做的不錯,劇情也可圈可點,彭于晏的口音有稍微出戲,不過整體還好了,鄭爽雖然出場不多,但是表現(xiàn)挺亮眼的。倪妮美的,演技還好
打到七彩,震到耳聾。除了視聽部分可以拿得出手外,故事一塌糊涂,節(jié)奏亂七八糟,根本看不出這是【悟空傳】,更像是看隔壁青少年在打了兩個小時游戲機。十七年的原著粉看完后,感覺一段青春就這樣結束了,呵。億萬大導演郭子健,你滿意了!
根本就沒有故事。能看的只有特效。幾條線索講得亂七八糟。導演想要得很多,但根本沒能力把握。一會講講愛情,幼稚得像初中生早戀;一會堆積點悲壯,又毫無代入感;時不時還隱藏一點有關反對者和權勢者的隱喻,但導演自己都不想深究。孫悟空唯一的能力就是喊砸天砸地的口號。
挺爛的,強行主角光環(huán),強行高層黑幕,唯一記住的是還算燃的BGM
郭子健作為《西游·降魔篇》的聯(lián)合導演,兩部作品有個人風格的延續(xù),反抗強權與宿命的主題非常熱血,不過愛情戲刻畫略弱了些。倪妮的表演是眾主演中的短板,歐豪小驚艷,天蓬一角第一次讓我發(fā)現(xiàn)他的帥點。
出來時,聽到一個小伙跟基友說:“國產(chǎn)片兒爛,這是天命。我們來看這片兒,就是違背天命,我們活該!”
看的時候在想,假如時光倒流二十年,這樣的本子要是落在劉偉強、文雋他們手里,演員們就會是悟空、楊戩、天蓬(鄭伊健+郭富城+古天樂)&阿紫、阿月(舒淇+楊恭如)那樣的標配了。
說悟空傳的時候,總覺得是在談過去的事兒,看完了還沒啥實感,就覺得好看,雖然熱血不復當年但是特效里鬧出個地覆天翻的畫面感,點贊了!
我高中大概是讀了假的《悟空傳》。說好的反天庭變成了反一個女人,編劇你在怕什么。這個女人最后還被官方定成妖魔,這讓本來熱血的口號滑稽至極。前3/4不知道在演什么,瑪麗蘇阿紫和她的愛慕者們過家家?最后悟空由著基友獨戰(zhàn)至死也要和阿紫膩著拖戲,我的內(nèi)心毫無波瀾甚至想笑。多加一星給天蓬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