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span>
沈默是一個演技高超的“慣匪”。他善于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去詐騙、威脅和勒索,但他欺詐的對象很一致,他們都是不同行業(yè)的利欲熏心的騙子,比如假藥販子、電信詐騙分子、街頭碰瓷的老頭、飯館賣毒肉的黑心老板。沈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的詐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行俠仗義”。
沈默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最初,他把詐騙來的錢用于自己花天酒地的糜爛生活,但當(dāng)他在醫(yī)院檢查出膠質(zhì)母細胞瘤,也就是腦癌,他通過讀唇語知道護士在病房外談?wù)撟约褐皇?個月生命時,沈默開始把自己詐騙來的錢匿名捐獻到慈善機構(gòu)。
這時的沈默,他的行為可以說從“行俠仗義”變成了“劫富濟貧”。
但是,沈默做這一切真的是為了某種正義感嗎?我最開始以為是,直到沈默對馬小麗講出自己的身世時,我才明白,沈默的“行俠仗義”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了復(fù)仇,是為了補償童年的痛苦和仇恨。
沈默的父母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車禍的原因是由于有人為了貪圖補車胎的錢,在路上撒下十字釘故意刺破行駛中的汽車車胎,來招攬更多生意。沈默父母汽車的車胎被刺破,以至于來不及避讓一輛逆行的拖拉機,在與拖拉機沒有接觸的情況下,汽車側(cè)翻,車毀人亡。在這個法律無法制裁壞人的交通事故中,沈默失去雙親,開始了寄人籬下,隨親戚四處輾轉(zhuǎn)謀生的生活。一切肇始于那個利欲熏心往路上扔十字釘?shù)娜?,這樣的事在當(dāng)今社會太多,包括那些故意碰瓷的人渣,他們無意于致別人于死地,卻經(jīng)常能造成別人家破人亡的慘劇。童年時期的這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為沈默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長大成年的沈默,開始了他的復(fù)仇之路,他鉆研《表演圣經(jīng)》,訓(xùn)練自己的演技和身體,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同時扮演無數(shù)個角色,從外形到氣質(zhì)、從性格到習(xí)慣,人格分裂式地全新地塑造著不同的人:外賣小哥、電話詐騙分子、假藥販子、飯店伙計、公司總裁……
“社會是個舞臺,人生是場大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我的角色遠不止這一個,但所有的角色都是在幫助警方懲治罪惡,沒人知道我是誰,因為最好的表演就是了無痕跡?!?/a>
每一次演技精湛的表演最后都能幫助警方抓獲一票壞人,他再悄無聲息地從容退場。一次又一次,為什么他如此孜孜不倦,而且樂此不疲?因為每一次懲治惡人,對他來說仿佛都從童年傷痛中的解脫,都是對當(dāng)年那個壓在汽車廢墟中無助的小孩的救贖。報復(fù)了那個扔十字釘?shù)膲牡?,似乎童年就可以躲開那個噩夢,似乎沈默的人生就會全然不同。
“我為什么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為什么人生只有一次?有很多事來不及做,很多情感來不及感受,我想,也許表演能夠彌補這些遺憾吧。體驗不同的人生,如果可以這樣,三個月足夠了?!?/a>
沈默的童年缺失太多,缺少父母的關(guān)愛,缺少家庭的溫馨,缺少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情感——愛。人生只有一次,沈默來不及體會這些他渴望已久的東西,就已經(jīng)在孤獨和仇恨中長大成人。于是,他讓自己在“表演”中去獲得,體驗不同的人生,嘗試去獲得那些他從未擁有過的可能性。在那些他自導(dǎo)自演的“人生大戲”中,他懲治了惡人,似乎也“救贖”了自己。
“完成一個角色,就像走完一個人生,我演過那么多角色,看過那么多人生風(fēng)景,沒有留戀,也沒有牽掛”
但是,演技再精湛,他扮演的也是別人。舞臺的大幕一落,他仍是一無所有。
他唯一的“收獲”就是,他成功報復(fù)了惡人。可悲的是,復(fù)仇永遠不能讓一個人真正解脫,每一次復(fù)仇成功只能加深心中的恨意,卻不能減少它。
沈默想要從童年的噩夢中脫身出來,但結(jié)果卻是讓他越陷越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份不斷加強的恨,讓他在地獄中萬劫不復(fù)。
電影名叫《一念天堂》,如果就讓沈默這樣在自己的地獄之路上掙扎下去,最終6個月結(jié)束,因腦癌而死,電影無疑是一部令人落淚的悲劇。但是這部電影還有更高的追求,它一定會安排一束光照進來,照在正走向地獄之路的沈默身上。
馬小麗就是那一束光。
沉溺在恨中,即使想盡各種辦法掙扎,最終也難得解脫。復(fù)仇帶來的是快感,而不是救贖。
但是,愛,可以。
沈默對馬小麗的看法幾經(jīng)變化。最初憑借直覺,認(rèn)為馬小麗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好人,并暗中助力她的“網(wǎng)紅事業(yè)”。后來因為誤會,誤以為馬小麗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詐騙錢財,沈默好不容易以為自己找到同類,卻發(fā)現(xiàn)被她欺騙后的怒火熊熊燃燒,他毫不猶豫地利用電話詐騙的手段很快騙光馬小麗銀行賬戶里的所有積蓄,以報復(fù)她對自己的“欺騙”。由愛到恨,很多時候只需要一瞬間。但是,通過后來的接觸,沈默再三觀察,終于還是發(fā)現(xiàn)馬小麗被自己誤會,她從來沒有騙過錢,她善良真誠、樸實堅強,關(guān)心身邊人,一直憑自己的本事艱難而努力地活著。沈默內(nèi)心大受感動,暗中歸還了詐騙馬小麗的錢。到這里為止,沈默愛上馬小麗的理由仍不充分。直到馬小麗有一次喝醉后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才真正擊中了沈默那顆封閉已久、干涸卻極度渴望愛的內(nèi)心。沈默假扮廚師,為馬小麗和她的朋友炒了一盤西紅柿炒雞蛋。他手忙腳亂端菜出來的時候,嘴邊還粘著一小顆西紅柿丁。醉醺醺的馬小麗,順手幫他擦掉了嘴邊的異物。這一個無意識的動作,一下喚起了沈默童年時那場車禍中的一個記憶,在仇恨兇手之外,他還記得母親一個充滿愛的動作:在被撞毀的汽車廢墟中,幼小的沈默蜷縮在母親懷里瑟瑟發(fā)抖,沈默臉上掛著血珠,母親也已經(jīng)奄奄一息,慈愛的母親在生命垂危之際,溫柔地幫他撫去了臉頰上的血珠。母親手指的溫柔觸感一直留在沈默的記憶深處,而馬小麗的那一個動作幫他打開了這個塵封的記憶片段。充滿仇恨的童年噩夢中,還留存了一點愛之光。記憶中的母親之愛和馬小麗的關(guān)懷重合了。
在地獄之路上狂奔的沈默,第一次被一束光照亮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念之恨,帶沈默入地獄。
一念之愛,讓他被天堂之光照亮。
但悲哀的是,一切已經(jīng)來不及了。沈默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盡頭,這份愛,他承擔(dān)不起,也沒有時間去感受。他扮演了無數(shù)的人,已經(jīng)掩蓋掉了那個孤獨、脆弱、渴望愛的自己。當(dāng)馬小麗的愛來臨的時候,他用哪一個自己去面對她呢?
沈默發(fā)現(xiàn)自己迷失了。
沈默是一個演員,他想的是如何謝幕。但他萬萬沒有料到,在謝幕前的最后一場戲里,他愛上了女主角,他念臺詞的時候動了真情。
沈默在演戲,但是馬小麗沒有。沈默演繹的是不同角色,但馬小麗愛上的卻是沈默。這讓沈默該如何退場呢?
罷了罷了,姑且當(dāng)做馬小麗也在演戲吧。
馬小麗:“我第一次見你,就覺得我們倆之前在哪里見過,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吧。我希望,這種緣分可以無止境的延續(xù)下去。希望有一天,你能明白我的心”
沈默:“姐,你說的是臺詞吧。”
馬小麗:“……對,明天考試用的。你覺得怎么樣?”
沈默:“不錯不錯,一定能考個好成績?!?/p>
沈默的人生快要落幕了,他沒有選擇地要告別舞臺,他沒有時間陪馬小麗走下去了,他只能孤身赴黃泉。
馬小麗的一念之愛,讓他仿佛置身天堂,但也僅僅是“一念”的天堂而已。他已經(jīng)在地獄之路上走的太久太遠了。
“笑,是人類情感高級的一種表達方式,最能體現(xiàn)我們的內(nèi)心,對我而言,只是塑造角色的一種手段而已?!?/a>演了那么多角色,哪個都不是自己。沈默表演過無數(shù)種笑,但只有和馬小麗在一起的時候,他才是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吧。即使不能將緣分無止境的延續(xù)下去,但至少體會過一念之愛,這也算是一種幸福。
電影結(jié)尾,沈默站在大廈樓頂,凄然地看著這個世界,低頭親吻母親留下的尾戒,然后縱身一跳,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每場戲都有落下帷幕的時候,每個角色都有告別演出的一天?!?/a>
“等一下,我好像,忘了演我自己。”
恨可以賦予你無窮的力量,把你的天賦發(fā)揮到極致,幫你辦成常人辦不到的事情。但你會在恨中迷失自我。本意是想在恨和復(fù)仇中尋求解脫,卻在恨中面目全非,永遠拘禁在無盡的孤獨和虛無中。一念之差,卻在地獄中萬劫不復(fù)。
愛使人柔軟,使人有所顧忌。愛的力量是溫和的,不如恨那般冷酷而有力,但它卻能讓你感到幸福,能幫助你從童年的陰影和傷痛中解脫,愛可以救贖人心中那個渴望安全和溫暖的內(nèi)在小孩。一念之愛,讓人沐浴在天堂之光中。
沈默的一生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童年不幸,成年后又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去補償童年。不僅沒有得到治愈,反而迷失了自我。最終,他用自殺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
但是,沈默同時也是幸運的,至少,他曾經(jīng)有過一念天堂,愛之光曾經(jīng)將他普照。滔天的恨意中,那一絲純潔之愛將他救贖。讓他在彌留之際,終于意識到,“我忘了演我自己”,他用一生去恨,卻在最后一刻明白了愛。
每一個人內(nèi)心都或多或少帶有童年的創(chuàng)傷,他們會從后天的經(jīng)歷和行為中去彌補童年的缺失。有的人可以成功治愈童年,但有的人卻迷失了方向。童年時期留下的恨刻骨銘心,但恨無法解決恨,只有愛可以。
印度的圣雄甘地晚年一直致力于解決印度的宗教沖突,他甚至以絕食來號召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放下仇恨,和平相處。在他絕食到奄奄一息的時候,有一個伊斯蘭教徒問他,印度教的人殺了他的孩子,他該怎么辦?甘地回答他:“恨無法解決恨,只有愛可以。你去收養(yǎng)一個被遺棄的印度教徒的孩子吧,然后盡你所能地去愛他,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沈默被恨折磨一生,卻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被愛治愈。
用愛去補償童年之恨,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一念入地獄,一念去天堂。
如何選擇,全在自己。
沈默是來不及了,但我們都來得及。
過程搞笑,結(jié)局深奧。
0.5/點映,天吶,導(dǎo)演你是在逗我么?確定這不是學(xué)生作業(yè)嘛?不同于「惡棍天使」那種惡俗的爛,這是一種極平庸的爛。平庸到全片沒有任何亮點,劇情空洞,人物性格混亂,沈騰和馬麗的喜劇天分被完全壓制。剩下的也就一點兒江湖防騙指南了。這才是年度壓軸的爛片,你們錯怪《惡棍天使》了!
跑去看了《一年天堂》,覺得導(dǎo)演給我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最聰明的沈默騙了這么多騙子,扮演了這么多的人,最后發(fā)現(xiàn)沒有演自己。無奈又好笑。片子好看有誠意。
確實是奔著沈騰和馬麗看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故事想借諷刺來育人,高度有但沒有深度。
完成一個角色,就像走過一個人生路,演過那么多角色。走過那么多人生,最好的演技就是了無牽掛。等一下,我好像忘了演我自己。
幸好是一個人去看的,如果帶著女神一起去看絕對會破壞感情。
影片呈現(xiàn)了生活中出現(xiàn)地一些真實案例:地溝油、碰瓷、電話詐騙……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了諷刺批判。喜歡開心麻花的這種黑色幽默帶來的一種感動。
看完夏洛特?zé)乐?,特別期待沈騰馬麗的再次大熒幕暴笑合作。但是等來等去等來了一念天堂,可以說很失望,因為實在不好笑!
不好看。。。
覺得想表現(xiàn)出來點什么但是沒表現(xiàn)出來。
這是一部配的上“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戲劇史把丑陋的東西拉進給你看”的電影。
這部戲是我看到沈騰演技切換最好的一部,雖然情節(jié)有點瑪麗蘇,但是真的挺好看的。我強烈再推薦一次。
《一念天堂》即是對正在進行時的“詐騙史”的直接呈現(xiàn),也可以當(dāng)作防騙手冊來閱讀的“拍案驚奇”
如果不是看了《一念天堂》我也不會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被打醒。想想真的像片子中的沈默那樣,演了很多人,卻忘記了真正的自己,做了許多事,自己想做了卻寥寥無幾。這部電影讓我在電影院有笑淚有思考,為這部電影點贊。
這么好的電影打分這么低
本來想就當(dāng)夏洛特?zé)赖诙靠戳?,可是劇本寫的太亂了,主線完全被搞沒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梢愿愠梢话偌疶VB的劇情,你一百分鐘
張承編劇和導(dǎo)演,之前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都很出彩,這次以導(dǎo)演的身份,加上沈馬組合,在小成本中算是不錯的了。
這才是喜劇打開的正確方式,喜劇不是裝瘋賣傻
有點被過度消費的感覺,還是比較喜歡夏洛特?zé)馈?/p>
啥也不說了,就沖著沈騰和馬麗來的,喜歡他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能讓我哈哈哈哈,話說沈騰和馬麗今年的發(fā)展還真的不錯哦,真的可謂是事業(yè)和愛情雙豐收呢,只是馬麗姐,啥時候辦事啊,沈騰都跟他女朋友求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