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這是一群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的故事
因為喜歡《藍莓上尉》的漫畫,找到了他的攝影機墨比斯;靠一根特制的大麻,勾搭了《暗星》的嬉皮編劇奧班農(nóng);說服設計飛船造型的福斯,罵醒正在吃麥當勞的pink floyd,甚至還用塔羅牌吊到了薩爾瓦多達利,為此不惜開出一分鐘10萬美金的酬金;搞定異形之父吉格,并讓他和迷幻樂隊magma一起負責哈克南人的造型和音樂;使米克賈格爾欣然接受一個角色,并用美食誘惑大胖子奧森威爾斯……
這不是一部電影,這是一群有趣的靈魂終將相遇的故事。
有人改變這個世界,而他創(chuàng)造一個宇宙。后來,在星戰(zhàn)、終結(jié)者、銀翼殺手、奪寶奇兵、異形、接觸未來、普羅米修斯等經(jīng)典電影中,都開出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思想之花。而佐杜洛夫斯基,也成功轉(zhuǎn)型為漫畫編劇,和墨比斯一起合作了《印卡石》。并將用一滴血受孕的創(chuàng)意,以及沙丘中的宇宙飛船,植入到他擔任編劇的《合金男爵》之中。
即便這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境,它也并沒有被殘酷的現(xiàn)實擊碎。
1984年,大衛(wèi)林奇終于將《沙丘》搬上了熒屏。佐杜洛夫斯基說,他很尊敬大衛(wèi)林奇,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但他絕不會去看這部電影,聽說這部電影搞砸了,他感到一陣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這位紀錄片拍攝時已然84歲的老人,仍舊噴薄著強大的創(chuàng)作欲望,并且永遠像個孩子一樣調(diào)皮。
2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Jodorowsky's Dune, 2013
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科幻小說《沙丘》可謂煌煌巨作,六卷的大體量聽上去就讓人又敬又懼,遑論通讀;而對電影人來說,恐怕更多的則是改編和呈現(xiàn)的巨大野心。1984年,剛出道不久的大衛(wèi)·林奇就曾借著廣受好評的《象人》的余熱對《沙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并將之搬上了熒幕,最終結(jié)果以慘敗告終。盡管如此,他又是幸運的。畢竟,大衛(wèi)·林奇還有機會完成自己的作品供世人賞鑒,其他一些人卻不一定有這樣的運氣——邪典大師亞利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便是其中之一。紀錄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講述的便是佐氏費盡心力制作《沙丘》,最終未能付諸現(xiàn)實的真實故事。
這樣的開頭似乎總會給人一種苦兮兮的錯覺。然而,《沙丘》的結(jié)局固然有些悲慘,導演弗蘭克·帕維奇卻沒有著意渲染那份似乎沒有什么說服力的悲痛,而是頗富技巧地展開了佐杜洛夫斯基的記憶圖譜,對《沙丘》整個團隊的組建和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了一番細致而幽默的梳理,比如佐氏和他的制作人是怎樣用每分鐘十萬美元的超高片酬騙得了薩爾瓦多·達利這個金牛男的芳心(其實只給了達利三五分鐘的戲份),又是如何假裝雇傭一家頂級飯店的大廚讓貪吃能喝的金牛男奧遜·威爾斯自愿上鉤。當然,除了佐杜洛夫斯基行事風格當中自帶的幽默之外,紀錄片本身也在這個方面與之契合。就拿劇組說服奧遜·威爾斯一段來說,在其剛剛同意加入劇組之后,一張肉山般的威爾斯(晚年的他與年老的馬龍·白蘭度并稱好萊塢二“人山”)舉著酒杯嘿嘿直樂的照片就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直可讓人笑破肚皮。
故事的結(jié)局來得干脆而有力:毫無意外,佐杜洛夫斯基失敗了。面對佐氏“二三十小時”的巨型史詩級影片,制片公司根本沒有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從墨西哥而來的無名小卒身上。要知道,六七年前耗資1050萬美元之巨、時常不到三個小時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都已經(jīng)讓制片方米高梅公司處于崩潰的邊緣,而《沙丘》的要價是1500萬美元?!斑@部影片沒有被制作出來是因為人們害怕它”;或者說,好萊塢根本沒法再次承受手法如此先鋒、想象如此大膽的啟示錄般的作品,所以夢想終究化為了泡影,永遠停留在了紙面上,哪怕連那本靜靜躺在桌子上的分鏡腳本差點攝去了幾大片場的魂魄。另一方面,人們也有理由懷疑佐杜洛夫斯基的能力。不過事實上,如果看過佐氏六十年代的影片《凡多和莉絲》(1967)和恰在《沙丘》之前的《鼴鼠》(1970)和《圣山》(1973),這種顧慮也會被徹底打消,因為佐杜洛夫斯基邪典影片荒誕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不按常理出牌的鏡頭調(diào)度和其中深刻而朦朧的宗教意味,恐怕時至今日都難有出其右者?!渡城稹匪枰?,正是所有這些的結(jié)合。
“我們兜里的魔鬼,這些不可置信的金錢!它們什么都不是!這些紙片里沒有任何內(nèi)容!……為什么我不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84歲的佐杜洛夫斯基對著鏡頭怒吼。一個藝術(shù)家的高尚、激情與無奈,似乎就在這一瞬間跨越了時間的罅隙,重新依附在這尊似乎再未有過生氣的軀殼之上。諷刺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雖然入選了201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初選名單,但隨后便在爭奪五強席位時敗下陣來。佐杜洛夫斯基在好萊塢-奧斯卡的雙重“失利”無疑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這不免讓人想起佐杜洛夫斯基1973年拍攝的震驚世界的作品《圣山》中的一段絕妙的自我嘲諷:當一群圣徒義無反顧地遠離了圣山腳下一個外形寒磣的酒吧時,主人抓耳撓腮地大叫說,“我建造了學院!你們可以每年贏得一次獎杯!白癡,你們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你們本來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但現(xiàn)在我們會忘記你們!”
在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結(jié)尾,保羅為全人類犧牲了自己,但他其實并沒有死去,因為作為全人類的彌賽亞,保羅已經(jīng)降臨在了每個人的頭上,所有人開始高喊“我是保羅”,恰如佐杜洛夫斯基夢斷《沙丘》,但《沙丘》卻拯救了科幻電影,成為了所有軟科幻電影的“救世主”。從《星球大戰(zhàn)》、《終結(jié)者》到《決勝時空戰(zhàn)區(qū)》、《超時空接觸》,直至新世紀的《普羅米修斯》,所有這些無不繼承著佐氏《沙丘》的衣缽?!拔业囊簧荚趧?chuàng)造,成果隨之越來越多。人的頭腦就像宇宙,一直不停地膨脹?!弊舳怕宸蛩够@樣說著,思緒仍在“紅移”。他的新作《無盡之詩》,也在無盡的“紅移”之中,緩緩寫就。
3 ) 再度奏響吧,佐杜洛夫斯基的夢幻狂想曲!
70、80年代曾有神光閃現(xiàn),而他們是最后一代光之子。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更像一部動態(tài)的概念設定集,一臺有聲萬花筒。
神作因未被完成的缺憾而封神,幻想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沒有句點,皇帝的新衣其實是超出時代理解能力的光學迷彩服。
輝煌絢麗又浪漫新潮的70、80年代,那個時代達利、 奧遜威爾斯還活著,科幻片野心勃勃摩拳擦掌,喬治·盧卡斯、 雷德利·斯科特等人進行著太空競賽,惟獨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只留下《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項目見證者無限的哀惋,像一場少數(shù)人的狂歡,如夢似幻。
如果,如果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能像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那樣堅持下去,會是如何一番風景,會否撼動《星球大戰(zhàn)》的地位,會否改變好萊塢大片的結(jié)構(gòu)、格局,我們不得而知。畢竟沒有人有遠見,敢冒那樣的風險。這是受制于時代和技術(shù)所流下的眼淚,超凡的想象力被金錢粉碎。
兩部作品的關(guān)聯(lián)還存在于,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找平克·弗洛伊德為《沙丘》譜寫樂章,而以”6分鐘太長“為由拒絕發(fā)行《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金牌制作人,制作過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好萊塢將《沙丘》交給了更為信任的大衛(wèi)林奇,大衛(wèi)林奇拍砸了。而皇后樂隊一意孤行要發(fā)行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在英國單曲榜連續(xù)九周冠軍,并在英國國內(nèi)銷售超過200萬張,創(chuàng)下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此曲直到今日仍被視為皇后樂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我覺得之一可以去掉)。
《沙丘》成為了佐杜洛夫斯基永遠的意難平。
沒想到《沙丘》串聯(lián)起了我最喜歡的三個幻想片導演: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維倫紐瓦。
佐杜洛夫斯基拍攝《沙丘》時找H·R·Giger做概念設計,而后者后來憑借雷德利執(zhí)導的《異形》獲得了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紀錄片中有一句話,“沒有沙丘就沒有異形,沒有異形就沒有銀翼殺手,沒有銀翼殺手就沒有黑客帝國”,沙丘影響了后世無數(shù)的科幻片,像巨人的尸體哺育了陸地上的生靈,像“鯨落”壯麗寂靜的過程(注:一座鯨魚尸體在沉入海底的過程中可以供養(yǎng)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長達百年)。
以死哺生,才能生生不息。維綸紐瓦既延續(xù)了雷德利的《銀翼殺手》,又準備開啟新的《沙丘》宇宙。
*說一個有趣的共同點,《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兩部紀錄片中均出現(xiàn)了暹羅貓。貓既是迷思,又是打破迷思的象征。喵嗚~
今年佐杜洛夫斯基已經(jīng)90歲了。
我希望他的狂想曲能再次響徹好萊塢。
拓展閱讀:《黑暗之星:H.R.吉格的》僅作為補充
4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以前看《圣山》和《鼴鼠》的時候,當時就想,這是個什么導演啊,拍的電影絕對是大膽而且詭異,這部紀錄片就是很好的展示了這位亞歷老頑童般的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有著對電影強大的執(zhí)念與理想,開創(chuàng)了不少先河并且給后來的《matrix》,《銀翼殺手》、《alien》等以啟迪,看到的80多歲的他依然有著非一般的熱忱及想法,向這位大師致敬!
5 ) 領(lǐng)先時代100年的嬉皮之王
這部沒有拍成的電影不只領(lǐng)先時代30年。它領(lǐng)先時代100年。即使到了今天,也領(lǐng)先時代至少50年。
“創(chuàng)造自己的靈魂”,“讓沒有服用LSD的人有用了的感覺”,“打開青年一代的心智”,這是Jodorowsky的出發(fā)點。堅定的“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的信念在一開始就有所立足,隨著當時最偉大的一批天才在這信念的鼓舞下逐步卷入,理想和現(xiàn)實一步步互相強化。
他帶領(lǐng)著當時最偉大的一批天才,走向了他們自己都不可預知的領(lǐng)域。聽他講述莫比烏斯、克里斯福斯、吉格爾等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讓人跟著一起嗨起來。
從這一點出發(fā),產(chǎn)生的是一顆宗教的火種。
Jodorowsky的《沙丘》中的瘋狂,或者說蠱惑人心的力量,具有改變世界的潛質(zhì)。我想,這也是溫丁雷弗恩說的“好萊塢的人害怕這部電影”的地方。大制片廠對于這樣在靈性領(lǐng)域走得很遠的電影,會在骨子里感到恐懼。他們可以接受的,是卡梅隆這樣開辟技術(shù)領(lǐng)域新天地的電影;能去的最遠的地方,是《2001太空奧德賽》這樣從技術(shù)和理性進行探索的電影;對更注重藝術(shù)和靈性探索的《沙丘》,他們的態(tài)度只有敬而遠之。此外,Jodorowsky不像另兩位導演那樣,經(jīng)過好萊塢制片廠的認證,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Jodorowsky的《沙丘》,正如人物所說和片中呈現(xiàn),是眾多電影的視覺、靈感來源。只需溫丁雷弗恩所說“十億黑色空間碎片”中的一片,就足夠一部后來電影享用。
跟常見的探討意識、宇宙等概念的作品(例如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和《超體》等)相比,Jodorowsky的《沙丘》在于它從意識出發(fā),從每個人的潛能出發(fā),從信念出發(fā),讓意識從一個人身上延展更多更多人直到激發(fā)整個星球的意識,再把它帶給全宇宙。它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科學”完全不在一個位面上。這種基于意識位面的啟發(fā),跟主流文化大異其趣的價值觀,何嘗不是追求真正自由而無以言表的嬉皮運動的切實體現(xiàn)呢?
想想那些問世的嬉皮作品,沒有被拍成電影的《沙丘》,是真正的嬉皮之王。
6 ) 宿命
看完了就覺得,佐爺?shù)腄UNE沒拍出來,很正常啊。
的確佐爺?shù)南胂蟪搅怂幍臅r代,很天才,然而好萊塢制片公司也不是如同片中所描述的那種扼殺了天才的邪惡資本吧。無論任何時候,再有擔當?shù)娜撕凸疽膊豢赡軟Q定說拍一部可能是15小時也可能是20小時的巨制。
還有,我并不完全肯定佐爺明白DUNE的精髓,首先在決定拍DUNE的時候他還沒讀過書,他的storyboard里有把萊托的四肢都截掉只剩軀干的折磨場面,結(jié)尾時有強大的宗教概念,另外,佐爺最后喊著要rape DUNE,很令人不適。DUNE確實很殘酷,然而這種殘酷是優(yōu)雅強大的。
這部片里還暗戳戳指出,佐爺找到的明星陣容,后來被好萊塢盜用,就覺得有點過了。這些人本來就已經(jīng)是閃閃發(fā)光的金子啊,像H.R. Giger這樣的人,碰見Ridley Scott, 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異形,就是宿命,和有沒有這個沒拍成的DUNE沒有必然關(guān)系。
最后就是說,性格決定命運是沒錯的,佐爺被人記住的片子基本都是小眾的Cult。然后,只有維倫紐瓦這樣的可以詩意地棲居的導演,才配得上DUNE。
希望在某一個平行宇宙,這部屬于未來的片子得以問世。祝福他們擁有一個更加絢爛更加輝煌的電影史。
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拿著故事板,讓我看到了“激情”這東西是一輩子的。每個大師都有一部沒能拍成的電影,沒拍成又如何,那會變成一個封存的夢。慶幸的是,他已經(jīng)讓《沙丘》的文字變成了視覺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響了后世科幻片?!拔視廊?,他們會拍我的電影?!笨吹竭@句還是很桑感…
關(guān)注曠世奇片之【死】?!癇igger than 2OO1” 這是一部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但它卻永遠也不會被我們看見,僅僅因為1500W。看完之后估計每個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夢想和激情震撼,同時也為世界感到深深遺憾。現(xiàn)實永遠是現(xiàn)實,特別是他想控制電影的野心,太難實現(xiàn)。 /8.5/
最偉大的失敗品
就像最后主創(chuàng)們說的,雖然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沒有拍成,但是,以后的每一部科幻類電影似乎都在說“我是沙丘”
好好看啊。不過容我黑一句,佐氏《沙丘》如果真的拍出來,肯定不會有這部紀錄片來得有趣吧 = 。 = 反倒是這個生動刻畫了夢想家和一部不存在電影的電影讓觀眾對那個永恒缺失抱有了無盡且完美的幻想。
這幾天的陰霾(尤其是昨晚的女人步上樓梯時)一掃而光:徹底被Jodorowsky治愈了啊!他一個個攻略那些奇形怪狀的天才們的過程太搞笑太有愛了哈哈哈~找到那些保持自己的mind在expanding的人是我人際交往生活中的唯一樂趣。
非常自吹自擂,但DUNE這企畫的傳奇性確實夠有料讓佐杜洛夫斯基大吹特吹。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xù)續(xù)的創(chuàng)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jīng)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DUNE,是不是星戰(zhàn)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當然,這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在豆瓣上標記過的紀錄片不少,能看哭的卻也不多,這部算是其中之一。本來是一個水瓶座天生就應該去完成的詭異工作,結(jié)果夢斷好萊塢。藝術(shù)從來沒有錯,錯的是善于妒忌和拜金至上的體制。那要妥協(xié)嗎?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你到底愿意成為耶穌還是猶大。富有激情,十分神圣。
老頭說他想拍一部讓觀眾看著就能感受嗑藥感覺的電影……啊,放心,后人幫你實現(xiàn)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點煩人了
佐爺構(gòu)思的那個宇宙長鏡頭如今被呂克貝松在超體里用CG動畫完美再現(xiàn)了?。?!整部片子看下來,感覺佐爺實在是超前了30年?。?!看看他組的團隊,尼瑪太NB了!全是我的本命啊?。]拍出來真是太可惜了!
如果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樣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樂,米克賈格爾、奧森威爾斯甚至達利的加盟。吉格的設定。當然,也僅是假想。藝術(shù)家終究要向資本低頭,這就是電影的資本性吧。
熱血cult片電影人的組團之行。從其對后世的影響看來,好的藝術(shù)作品是完全可以超越其形式而延續(xù)自身的。不知為何又想到《Southland Tales》了
電影片頭引用了奧地利心理學家Viktor Frankl的一句話:"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這也是對Jodorowsky的注腳吧!看到最后覺得非常感動,"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everyday!"
漫畫大神墨比斯,嬉皮編劇奧班農(nóng),造飛船的福斯,吃麥當勞的pink floyd,一分鐘10萬美金的薩爾瓦多達利,異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師magma,大胖子奧森威爾斯……這不是一部電影,這是一個有趣的人終將相遇的故事。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有人改變這個世界,而他創(chuàng)造一個宇宙。
藝術(shù)家真是聚集了各種weirdo和萌點,配樂特逗B,如此偉大的拍片計劃好萊塢也是醉了,對比前幾天看的frank有異曲同工之感哈哈~
本來沒拍成就已經(jīng)夠可憐了……
佐杜洛夫斯基把錢拿出來那一段挺動人的
不存在的電影都從屬夢的領(lǐng)域。那又如何,夢想也可以改變世界。
Jodorowsky編劇執(zhí)導、Dan O'Bannon特效、Moebius和H.R.Giger藝術(shù)指導、Pink Floyd配樂、Dali、Orson Welles主演??纯催@都是些什么樣的大神妖孽,我能感到紀錄片中所有人深深的遺憾,因為我現(xiàn)在也是一樣的心情,一部或許能夠改變科幻影史、甚至電影史的作品,最終因為資金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