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下優(yōu)點:捉鬼戲里場面不錯,最開始老太爺那場戲相當有感覺,還加了鄉(xiāng)音。此外,燈光、氣氛渲染都不錯,一些邊角笑料也及格水準。女演員審美超俗,歌曲《明日有會期》也不錯,容易代入故事。
硫磺鬼的設定,也令人眼前一亮。
缺點:吐槽一下片名,七個主角,看完后只記得肥貓和文才。書生死之前才知道他叫書生,鐘發(fā)吐血后連個死亡鏡頭都沒有了。
劇本其他五個角色很不出彩,個性不夠鮮明,對劇情推動作用也不是很大,元寶死的也太快了。更無語的是,肌肉男竟然是被肥貓坑死的,當場送出二血。
再說回主角團設定,難得不是正派,七人借趕尸運送煙土,最后全部死光,也可謂惡有惡報。
但是肥貓的人物邏輯很有問題,比如為何要追鬼,前期可以理解迷戀客棧老板娘,但是后期去塔里捉鬼、幫道士除鬼就有些說不過去,電影也沒說鬼追住他們七人不放。就因為偷拿了玉佩?
而且這個團伙也并非良善,多講義氣,后面放著吐血鐘發(fā)不管逃命的也是排長肥貓,為何要花錢買童子尿,吃力不討好?
再說回主題,追鬼殺鬼,可是全片不相干元素太多,野外生存、對抗野人部落、盜墓,還加入了一段超長的變鬼前傳,真正捉鬼的地方并不多,而且方法也沒有新意,最后竟然是老太爺的炸彈發(fā)揮了作用。
主角團伙似乎全程打了波醬油,還硬要往上蹭,
1983年,喜劇恐怖電影《追鬼七雄》
算是考古電影了,當時的鄭則仕還沒有那么胖呢~ 哈哈小胡子兩撇~
喜劇恐怖電影,那會的香港也算是一大熱潮了,不過這個電影角色較多,劇情還是稍微有點亂的,倒是借助時代背景下又別有一番風味。
結尾是道士轉行當牧師,來一發(fā)《驅魔人》致敬~ 中間音樂也有《怪形》~看來編劇和導演也參考了很多國外的優(yōu)秀作品呢,影響很小,當時應該算是非常潮流了吧~
說是喜劇,但是恐怖的成分還是多的,放在83年的話,也是相當嚇人的,喜劇只是活躍下緊張的氣氛。
其實劇情上最大的BUG 還是那個有錢的大老爺。。直接拋尸河里就完事了。。費那么大勁處理尸體,那女尸也還留著。。真是厲害,不過不這么演也就沒有后面的劇情了~
看著就想笑~~
確實還挺好看的~~
哪找的小貓頭鷹~~
這個大毛腿~~~哈哈哈哈
小娃娃撒尿都漏屁股蛋嗎~~
這個場景,感覺很有年代感啊~
這僵尸開始一直不給正臉,還挺神秘。。不過話說確實那時候化妝和特效還是很有限的,想最后給你個驚喜。
本以為很厲害的~~可惜 死的太快了~
論會外語如何救你一命~~
經費在燃燒啊,這是真的燒了啊。。
~~~~~~~~~~~~~~~~~~~~~~~~~
最后甚至有點小感動呢~ 生活不易啊~
------------我是吸血的分界線------------
推薦指數:★★★(6/10分),當時很潮的電影了~
整部電影,雖說是喜劇,卻并沒有多少能讓人笑出來的點,故事情節(jié)非常拖沓,有許多的情節(jié)跟故事整體一點關系都沒有,最后的結尾也很俗套,大致就是善惡終有報,勸人向善,就這么個東西,把電影看了一遍,被有些沒用的情節(jié)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順帶去看了一個電影解說,得出的結論就是這部電影確實很無聊,在這里順手把電影解說的鏈接也附上://b23.tv/gRJ4t1(“奧雷卡爾克斯”),電影結尾有個致敬《驅魔人》的小彩蛋,這反而是我感覺這部電影中最精彩的地方 。 整部影片中,鄭則仕和許冠英的搭檔,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看點,冠英的演技是真的不錯,在林正英的僵尸片中當小跟班的他,在這部電影中也算是“本色出演”,剩下的那些個人就像是,打醬油一般的存在,影片的名稱叫“追鬼七雄”,不過以排長為首的七個人可真的算不上什么英雄,他們不過是一個扮成道士,一個扮成道士跟班,剩下五個扮成僵尸,在扮成僵尸的人身上,私藏鴉片,走私毒品的毒品販子而已,前去捉鬼,也不過只是為了利益和名聲罷了,而且最終還沒有成功,不僅沒成功,在掌握了鬼死亡的真相之后,還借此去勒索害死鬼的有錢大爺,最后五個扮僵尸的人都掛了 ,剩下的兩個人也差點命喪黃泉,把這樣的人稱作“英雄”,實在是有點不合適,而且這具尸體之所以會變成吸血鬼其實跟七個人的處理尸體的方式也有很大的關系。 電影中沒用的情節(jié)屬實有點多,隨便叭叭,都能拎出來一大堆,趕尸一行人,拖著有錢大爺交給他們的自稱是弟弟的尸體,走到一處硫酸池,阿英和胖子陷入了池之中,眾人放繩子,把兩個人拉了上來,尸體掉入了池子中,眾人也沒管了,然后就是趕尸隊和另一隊道士相遇,一開始排長認慫要割阿英的耳朵,然后又突然轉狠,兩隊人馬展開激烈肉搏,對方被打跑了,我以為會有個什么對方卷土重來的場面,不過事實再一次證明是我想多了,后來這一隊人馬再也沒有出現過,工具人都不帶這么玩的,這場肉搏戲就是為了肉搏而肉搏,跟整個劇情毫無關系;排長去跟酒店的老板娘調情,老板娘在洗澡,其丈夫想進來看看,排長下意識地躲進了洗澡木桶,老板娘丈夫看到排長腿上那么多毛,以為是妻子的毛,想給她剃剃,然后兩個人都因為看到了吸血鬼暈了過去,我以為后面還會再寫寫這兩個人的,不過影片的發(fā)展卻出人意料,后面這兩個人的戲份直接就沒了,簡直是比道具還道具的存在,充其量就是為了營造笑點吧,不過我是真的不覺得這有什么好笑的;還有就是一行七個人追鬼追到了一個古建筑中,跟鬼“你追我趕 ”一夜,到了第二天,眾人根據鬼留下的線索找到了一個地下古墓,本以為可以就此發(fā)財,然后古墓探塌方了,后面再也沒有提及關于這個古墓的任何事情,那這段情節(jié)的出現又有什么意義呢;還有就是到最后有錢大爺,用鬼生前喜歡的、被自己凌辱而自殺的歌女尸體當誘餌,在尸體旁邊布了炸彈,企圖炸死鬼,然后大爺就坐個船,悠哉地在不遠處的湖面上泛舟,感情也是不怕死哈,還連個保鏢都不帶,就帶個管家跟撐船的,明顯是送人頭,感覺只要是個正常人的邏輯 ,都會選擇,先報仇再救愛人,鬼果然是按照正常人的邏輯做的,感情這有錢大爺也是可以,估計是權勢太大,腦子傻了,正常人能想到的東西自己卻想不到,就這么被鬼給弄死了。 (未完待續(xù))
開篇有懸念。
雖然惡霸財主強占賣唱女溺殺人夫的情節(jié)有點老套,但結尾人夫化惡魔復仇的氣氛做得不錯。
中間一段有點拖沓,如客棧好色老板娘這個和主線故事沒什么關系。不過洗澡那段最有意思,好笑,香艷,還緊張。鄭則仕的有毛雙腿,哈哈。
探墓這段比較重場,如果能與整體劇情勾得更緊就好了。劉鎮(zhèn)偉的《尸家重地》應該參考過本片。那些雕像是山寨秦俑無疑。
扮趕尸販賣鴉片真的天才的主意。
用影子、局部來渲染僵尸的可怕,又節(jié)省了成本。
這部的鬼不是傳統(tǒng)中國式那種,而偏向西方的惡魔怪物。
貪婪欲望最終一無所有。
導演于仁泰,我對他和李仁港兩個“仁”的印象都是爛片專業(yè)戶。
前言
《追鬼七雄》上映于1983年無疑是1980年洪金寶洪家班《鬼打鬼》開創(chuàng)的靈幻電影跟風作。電影充分暴露出香港電影的劣根性許冠文所寫的劇本一看就是時間倉促東拼西湊,把他擅長的都市平民喜劇與僵尸靈幻揉搓成一團糊糊。不可否認開頭結尾相呼應賣唱藝人至死不渝的愛情令人心碎,中間古塔地下陵墓令人眼前一亮,可惜許冠文的劇本未在此下功夫,依舊是著重于拍許氏喜劇欺負老實人。如果電影能把重點放在七雄古塔地下陵墓探險上,也許電影會開創(chuàng)一代新風潮。本片本質上是許氏喜劇拍出來的靈幻電影兩者不兼容,因此情節(jié)人物有諸多漏洞問題,觀眾大可不必在意,權且哈哈大笑一帶而過。
電影開頭內容繁多
電影開場拍的講究,追鬼七雄與鬼的故事同時上演。七雄這邊露臉打頭陣的是鄭則仕與許冠英??吹窖輪T就知道接下來唱哪出戲了,趕尸的尸體肯定是假扮的。假扮趕尸人要有個緣由,原來七雄是走私鴉片的販子,可謂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討生活。僅憑這一條仍不能解釋后面鄭則仕手里的槍,七雄的武藝高強見多識廣,所以鄭則仕片中叫排長,一下子無需鏡頭謎底揭曉,七雄是散兵游勇不得已走私混口飯吃。
鄭則仕與許冠英吃面自然而然是許氏喜劇,不過是把欺負人的老板許冠文換成了排長鄭則仕,許冠英還是可憐巴巴的受氣包。這場戲有一點不同,此時的鄭則仕還不是1985年《何必有我》的肥貓影帝,當時鄭則仕銀幕形象多為貪生怕死貪財好色的小人,因此吃面這場戲增加了風月片情調談戀愛。倆人吃碗面要了小山一般的饅頭面頭,已經暴露出尸體是活人假扮,要是機靈點的認怕是看出端倪報官嘍。
人物七雄與鬼出場是雙線交叉平行展開。《聊齋》中鬼的形象多種多樣,其中不凡令人同情的鬼,本片的鬼便是如此。人若變鬼要有無處訴說的怨恨,絕非無緣無故。鬼的故事相對簡單,一對賣唱夫妻被本地大財主大老爺叫來獻唱,大財主見妻子有幾分姿色起了歹意,丈夫奮不顧身保護妻子被大財主活活打死,這股怨氣足以使人變成厲鬼。
旅館中七雄卸下偽裝,角色多角色有輕有重,總體上一分為二丑角與武生。大財主與管家不請自來,謊稱弟弟命喪黃泉出重金請趕尸隊一并帶走尸體。這里是本片一大漏洞大財主沒有理由請趕尸隊帶走犯罪證據尸體。按片中展現的大財主無法無天,根本不會把官府放在眼里,即便是怕有人找麻煩直接扔湖里喂魚一勞永逸。如果是做賊心虛怕死者變成鬼回來復仇,正如結尾所演也是請道士來,何必費這么大勁換這么多錢請趕尸隊帶走尸體呢?只能說是許冠文硬把鬼與七雄往一塊湊。
有錢不賺王八下蛋,排長接下這活。問題隨之而來尸體多了一具,如何瞞天過海出城。七雄帶著尸體出城是全片第一個高潮,拍得巧妙扣人心弦。守城門的官兵不是酒囊飯袋一眼看出多了具尸體,懷疑其中有假。簡單的檢查尸體立馬露餡,但是情理之中士兵不會檢查,萬一是真尸體真的趕尸隊那就犯了大忌,當官的靈機一動就地取材隨便選了具尸體在上面放上螞蟻。如果是人假扮的肯定受不了螞蟻穿心,西藏螞蟻咬一口必死。天意憐幽草,天命注定人變鬼,好巧不巧選的尸體便是那具真尸體。七雄順利出城后歷險,從劇情上看是必要的,給角色發(fā)揮舞臺,丑角負責逗笑觀眾,武生負責一展身手,尤其是最后一場遇上少數民族,七雄機智果斷身手不凡,用實際行動證明七雄非狗熊樹立起梟雄形象。開場拍得中規(guī)中矩,可問題是總共九十分鐘的電影,占了三分之一時長的開頭有許氏喜劇、武俠功夫、風月片,唯獨不見鬼,電影表現內容過多,節(jié)奏不流暢走的是許氏喜劇的慢,造成整部電影本末顛倒。
進入到鄉(xiāng)村旅館,前面掉進沼澤的尸體變?yōu)閰柟斫┦娪爸鹘枪韸檴檨磉t。主角登場亮相,按理說電影應把重點放在拍鬼嚇人上,可許氏兄弟偏要加入一段鄭則仕與老板娘鴛鴦戲水的風月片沖淡了鬼嚇人的驚悚恐怖。我認為這是許氏兄弟相比恐怖鬼片,更擅長拍喜劇,大膽嘗試兩者結合效果疊加,而且這正是靈幻片一大特點,遺憾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他們把風月片的戲與鬼片的戲分開在不同場景,而非靈幻片中二者合一,在鬼嚇人同時有喜劇表演調節(jié)一味的恐怖驚悚。分開來看單說這場喜劇戲,不失徐氏戲劇風采比鄭則仕欺負許冠英老實人俗套更有亮點。雖然糊里糊涂的老板、風情萬種的老板娘、風流好色的鄭則仕,三者圍繞著小小木桶花樣百出在許氏兄弟喜劇電影中都似曾相識,但凸顯人物鮮明特點,風月片拍得是情而不色,情而多笑,堪稱許氏兄弟一絕。試想一下,要是許氏兄弟去拍風月片,怕是能另辟新天地嘍。
進入正題七雄追鬼
排長在樓上風流快活,弟兄們可遭罪了,院子里詭異景象一地雞毛與被扭斷頭的黒眼尸體。行走江湖七雄不是茅山道士,所以不可能第一時間發(fā)覺是僵尸所為。轉過天來鄭則仕在村里四處走動發(fā)現僵尸吸血,一路追蹤望見山林中矗立著一座古塔。前面劇情演出七雄閱歷豐富見多識廣,所以七雄斷定有鬼并知道用符咒及童子尿驅鬼便順理成章。但是又有個大問題,七雄沒有強烈動機冒著生命危險驅鬼。他們是逃兵鴉片販子見錢眼開,心中正義感早已湮沒沒有理由挺身而出保護村民。為同伴報仇看著也不像,黑眼死了無人落淚甚至都不愿為他入殮,正常情況應是七雄見狀不妙趕緊開溜去賣鴉片掙大錢。還是那句話,許氏兄弟硬把七雄與鬼往一塊硬湊。
沒必要糾結七雄為何捉鬼,總之要進入正體追鬼七雄了。收集童子尿時小女孩默默走過去也要尿令人捧腹大笑,大戰(zhàn)前的緊張之余多了一絲放松,氣氛有高有低足見許氏喜劇功底。準備就緒七雄進古塔追鬼。古塔及后面的地下王陵場景宏大增添一層歷史神秘感是重大創(chuàng)新,突破以往靈幻片鬼片發(fā)生在鄉(xiāng)鎮(zhèn)荒野狹小場景的局限性,有了古墓探險的味道。電影最為精彩的是追鬼追到古塔找到王陵。如果有觀眾僅僅是被開頭風月片一幕吸引,那不如正兒八經找部邵氏風月片大飽眼福。許氏喜劇由于寫的是當代都市小市民的生活,即便是喜劇情節(jié)也不會脫離生活劇本比較嚴謹。因此他對鬼的誕生有獨到的想法,不是心存怨恨一定能變成僵尸,需要借助外力,這個外力便是神秘古塔與幽冥王陵。
七雄不是法術高強的茅山道士,因此影片沒有借道士之口對僵尸進行詳細解說。不得已我開發(fā)想象力,參考沼澤流沙下面是王陵,僵尸躲在古塔中,大抵上可以推斷,死不瞑目的尸體沉入硫磺沼澤后吸入王陵的陰煞之氣變成僵尸。古塔不是尋常祈福辟邪的佛塔,而是用活人祭祀的塔。如果是佛塔僵尸又怎么會把古塔據為巢穴躲在里面呢?電影中多次展示古塔恐怖怪異的石像,墻上的壁畫也像是遠古薩滿祭祀,前面出現的打劫少數民族都一再證明古塔及王陵大有來頭非中土之物。
七雄選擇晚上進塔追鬼,而且是分頭行動,無疑是選了一條不歸路。細節(jié)經不起推敲,這一點明顯比捉鬼道士為主角的靈幻電影合理性上差了一大截,原因不言而喻沒有道士難有合理性。七雄進塔到排長許冠英幸存出王陵是一整段戲,也是許氏喜劇欺負老實人與鬼片恐怖驚悚有機結合最為成功的,尤為精彩的是鄭則仕吊著尿罐偷襲僵尸,觀眾的心隨著繩子擺動起起伏伏。從電影角度看七雄人多戲雜,分開行動便于主次分明突出核心成員,重頭戲自然是在許冠英與鄭則仕身上,其他人是綠葉襯托作用。
學蛤蟆叫古塔高潮前的舒緩預熱,喜劇反襯古塔驚險,至于效果因人而異,個人認為多此一舉。進入古塔奇形怪狀的石像與巨大的食人蜘蛛所營造神秘未知事物的恐懼遠勝于僵尸,嚇得人未見鬼先丟三魂七魄。影片嚇人之處一個是開頭趕尸隊肅殺之氣中登場,另一處便在此古塔陰森詭異,兩處恐怖是異曲同工。而當遇上僵尸后,七雄是與之相斗捉鬼,反而看點不在恐怖上。這是靈幻電影與香港鬼片一大不同,鬼片中的鬼主要是嚇唬人,靈幻電影中的僵尸與鬼與主角打過照面后,演變?yōu)殡p方死斗,道士與之斗法觀眾為之喝彩。許冠英在古塔發(fā)現僵尸影子,前面秀才遇到蜘蛛是點綴,順便完成主角換位,鄭則仕進塔捉鬼,許冠英出塔照顧傷員。鄭則仕站在高層,僵尸在下面一層,急中生智用繩子拴住尿罐蕩來蕩去偷襲,正當觀眾的心跟著跌宕起伏之際,成家班火星終于有戲可演,從塔里走出來正好被尿罐砸中。驚悚開頭喜劇收尾兩者相容拍出靈幻片精髓。火星戲份寥寥無幾,正常情況被罐子砸到最嚴重是砸暈,不過此后火星未再出場,也沒說明人物死亡,作為喜劇丑角匆匆退場莫強求合情合理。
上面鄭則仕也沒好到哪里去,僵尸近在眼前為了活命縱深一躍,他那肥胖身材,下面同伴用網兜不住妙趣橫生。追鬼進塔結束后大財主做噩夢做個過度轉場,也為后面道士出場做個鋪墊。七雄追鬼從古塔追到山洞,一路追進山洞深處驚現地下王陵。七雄在地下王陵探險驚險刺激遠勝后面與僵尸決戰(zhàn)。這場戲脫離鬼片或靈幻片,是地地道道的古墓探險,可惜許氏兄弟未能在這上面多下功夫。古墓探險拍得完整無缺,進入幽深山洞往里走進入幽冥之地,地上白骨皚皚四處矗立著巨大兵馬俑人像,正當七雄感嘆要發(fā)財了,王陵如同有生命自動防御盜墓賊,剎那間地動山搖兵馬俑人像紛紛倒塌。七雄狼狽逃竄逃進洞中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湖里是黑壓壓吃人鼠群。地下王陵從深入山洞到場景恢宏陰森煞氣鉆心刺骨,再到王陵坍塌水中遇險,短短十分鐘拍出如今常見的古墓探險俗套流程,一氣呵成令觀眾記憶猶新,唯獨遺憾戲份到此結束。許冠英吊在半空萬分兇險,但王陵探險珠玉在此處前瓦石難當,更多的是秀才與大傻的退場表演七雄追鬼一下折了五個兄弟。
有始有終 善惡有報
影片本該于地下王陵結束,七雄追鬼一拍到底,重點全放在七雄大戰(zhàn)僵尸上,同時加快影片節(jié)奏將會不同凡響。但許氏兄弟力求電影有頭有尾善惡有報,橫生枝節(jié)兩場戲收尾憑空蹦出個道士斗僵尸與湖中游船鬼報仇。這兩場戲中七雄淪為無關緊要的看客,主角是第一場戲中的道士,第二場戲中的大財主,追鬼七雄名不副實。
觀眾期盼已久的道士結尾出場,沒有前戲塑造人物毫無魅力吸引力。這場道士大戰(zhàn)僵尸中相當于許冠英還是扮演林正英倒霉的徒弟文才,鄭則仕替代樓南光扮演保安隊長阿威。許氏兄弟邯鄲學步走的仍是洪家班林正英靈幻電影道士路數,缺少創(chuàng)新不精彩。想必許氏兄弟心知肚明,道士留在最后匆匆而過,打不過僵尸慘烈退場。鄭則仕與許冠英靠著學雞叫躲過一劫。
電影拍到如此地步,七雄沒了道士死了,剩下的僵尸順天命。如果說道士戲里鄭則仕與許冠英勉強算是徒弟配角,那在湖中戲里倆人沉底淪為看客毫無作為。靈幻電影由洪家班所開創(chuàng),為了票房成功電影偏向喜劇,電影恐怖驚悚與嬉皮笑臉并存是一大突破創(chuàng)新。本片這個結尾從情理上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作惡多端的大財主被僵尸復仇索命,但明顯回歸到邵氏鬼片。悲情收尾淡化前面許氏兄弟大費周章營造出的喜劇效果,死去的賣唱女與變?yōu)榻┦恼煞?,至死不渝的愛情催人淚下七雄暗淡無光。之所以如此,我認為是許冠文劇本問題。靈幻電影是善惡分明,從始至終有主角道士代表正義。許氏喜劇講的是香港小人物故事,主要人物是在繁華大都市中苦苦掙扎的中下層,人物不分善惡,僅是普通人舍棄道德尊嚴向金錢低頭努力活下去。本片實質是把許氏喜劇嫁接到靈幻電影,七雄是在亂世中茍活的小人物,他們舍棄心中的善,在正邪勢不兩立的靈幻電影中行不通。最后正邪大戰(zhàn),七雄代表不了正義去戰(zhàn)勝僵尸。
電影難言成功
《追鬼七雄》八十年代票房保證許氏兄弟操刀,即便如此稱不上靈幻電影經典佳作,究其原因是許氏兄弟創(chuàng)作上換湯不換藥,拍得仍是許氏喜劇,而非道士大戰(zhàn)僵尸的靈幻電影。電影主次不分浪費大量鏡頭在鄭則仕欺負許冠英的許氏喜劇橋段上。中間七雄捉鬼雖拍的驚心動魄,但節(jié)奏是喜劇的慢,同時缺少核心人物道士。片尾匆忙露一面的道士是亡羊補牢,不如七雄捉鬼一拍到底。
本片令人失望反映出香港影壇沒落原因,濫竽充數的跟風之作。某一類型紅得發(fā)紫,各大公司四各路人馬蜂擁而至跟風,拍攝時間倉促電影粗制濫造。
補評
即使是民國背景也可看出于仁泰的西式恐怖片風格
就記得徐小玲的賣唱女
頭旋轉360度第一次出現在港片
我看過最怪的港片.
結果是【驅魔人】哈~大雜燴,融合了恐怖、搞笑、還有點點柔情。但都虎頭蛇尾呼嘯而去。
無甚趣味,情節(jié)都踩不到點上
前半部分比較好看
布景和燈光很強,氛圍很像樣,那些奇形怪狀的演員也挺可愛,剪輯比較跳。但是劇本相比下弱的過頭了
融化型恐怖片,但不恐怖,倒是鬼找女尸見面那場戲,再配上優(yōu)美的歌曲,有點邪魅。可惜鬼生前的演員太差,讓人不怎么同情,如果找個靚仔演就好了。
三大笑匠耍寶鄭胖子、冷面陳眼鏡和猥瑣許阿英,加上鐘發(fā)、火星這兩個二流武打明星,完全可以玩出一部B級搞笑恐怖片的陣容,居然影片讓于仁泰整得一點搞笑全無,武戲弱得不忍目睹,劇情更是簡單粗糙。和同時期的鬼怪片相比檔次差了不只一個兩級別啊。
不一般的僵尸片,通篇夾帶私貨,許冠文的劇本明顯被于仁泰的手法稀釋了,導遠大于劇,有對黑澤明、希區(qū)柯克、弗萊德金的致敬,雖然劇情銜接有些跳,但好看!
許冠英真是個好演員。
怪物不急于露面是高招
印象好深刻的,看了好多遍
很小的時候在鳳凰衛(wèi)視臺看過,回顧之后才恍然大悟原來配樂是拿《怪形》的!!片末還拿《驅魔人》來打打醬油。。。
很多情節(jié)有點不全,顯得莫名其妙。
結尾致敬了驅魔人
于仁泰果然強大,前半段細致入微,后半段高潮層出不窮,整部電影精準到位,還有HK83年風靡一時的新浪潮風范。嘉禾竟然做了一些相對豪華的布景,結尾還調侃了一把驅魔人。不過小船在湖里旋轉的鏡頭實在假的過分
好溫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