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說很美,改編就那樣吧
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陳英雄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松山健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愛恨糾纏。畫面構圖很美,基調(diào)奠定的不錯,沒看過原著的恐怕會看得沒頭緒,雖然原著我也沒怎么看明白。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除了描寫原始情欲的沖動外,原著里還有這段話我特別喜歡:“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電影的確沒有拍好。
2 ) 就是喜歡這種調(diào)調(diào)
既然那么喜歡,還是寫下吧。
元月2號,為了這部電影特意去香港看。意外的得到一本#挪威的森林#的筆記本和明信片,愛不釋手。對于#挪威的森林#,一切都要從高中開始說起。
高中的我,開始酷愛文學,看各種各樣的書,我跟同桌C瘋狂的迷戀村上春樹。我記得,在午飯后,我們經(jīng)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家小書店,尋找新書或在那里停留一會看看書,在那里我買了第一本村上春樹的書,也就是#挪威的森林#。大學后,我將村上春樹所有的書買齊,并一本一本的讀下去,我就是這樣的迷戀村上春樹。我一直沒有看過村上的相片,后來見到有點失望。
每看一本,總會在腦海里塑造書中的角色。對于喜愛#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的讀者來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渡邊,直子,綠子,鈴子吧。
離看這本書的時間挺久了,依稀記得一些片斷和人物的個性??措娪皶r,慢慢想起來。我們是看中午12點那場,坐在影院的正中間,影院的人很少。村上春樹的語言再此出現(xiàn)在耳邊,并且渡邊,直子,綠子從腦海里出現(xiàn)在熒幕上,第一次在視覺上出現(xiàn)。還有那首會一直在腦海里盤旋的曲子#挪威的森林#。
對于最后,渡邊在電話亭里打給綠子,綠子問渡邊,你在哪里。渡邊恍若,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這段小說,我記憶猶新。電影永遠表達不出小說的意境。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小說的詮釋和對主角的形象塑造。但不管怎么來說,#挪威的森林#代表著一段蔥白的時光,那段青春的日子。
木月永遠活在17歲
直子永遠活在21歲
渡邊離他們越來越遠,,,
這部片子在香港定為IIB,渡邊跟直子的第一次,在下雨天直子的小公寓里。兩人激情的擁吻后,鏡頭掃過直子裸露的肩。慣性思維的我以為他們已經(jīng)做完了,結果鏡頭又到渡邊才開始脫衣服,原來才剛剛開始。。。
這樣記一下,也可能是我從未看過大屏幕限制級的電影,雖然這部還不算限制級,不過在大屏幕看,我確實有很不一樣的感覺,包括那些慣性的思維,或被剪掉的畫面。
對村上春樹的喜愛,就是喜歡他寫文字的那種調(diào)調(diào)。那種似乎就是一種生活的調(diào)調(diào)。沒有其他別的原因。就是喜歡這種調(diào)調(diào)。猶如春天雨后陽光出來般的下午。
3 ) cruelty
今天在油麻地的百老匯電影城看了挪威的森林,確實拍得很唯美,雖然有些地方確實有點刻意營造氣氛。直子和渡邊在各種日本四季自然美景中沒有目的地漫步的場面,那曉風吹的,那荒草擺的,簡直就像拍唯美偶像劇一樣。不過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非常cruel,特別是為了強調(diào)這種感覺,影片后半段呈現(xiàn)公寓安靜場面--某主人公在曠野里縱情哭喊--公寓安靜場面的交替模式,而且還配合著非常慘烈轟鳴的配樂,心想不被震撼都不行。
我對日本青春殘酷電影其實了解很少,之前只看過一部莉莉周,感覺莉莉周比較像少年制造的cruelty,挪威森林就是長大了的cruelty。雖然兩部青春電影都強調(diào)死亡,但是前者感覺是通過制造他人的毀滅來緩解青春的迷茫和對未知死亡的恐懼,而后者是不停地在愛人死亡的痛苦中療傷。直子死了之后渡邊一如既往地去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旅行(有劇透原諒我……),在海中一個隔絕人世的山洞里呆了很久,在巖石上因為想念直子而大聲哭喊(電影里面這種場面很多……),最后還是活著回到了東京的公寓。“愛人之死的傷痛是不可能被治好的,雖然現(xiàn)在暫時緩解,但是以后再次襲上心頭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保╬araphrase from Watanabe)不過渡邊還是活下來了,選擇和直子&木月不同的生活方式——變老,來祭奠他們曾經(jīng)的青春?!拔乙郧罢J為人生就是應該在18和19歲之間徘徊,18歲過去了是19歲,19歲過去了又再回到18歲,這樣人生會變得簡單一點?!边@是Naoko過20歲生日的時候說的,然后失聲痛苦。她的想象中她和木月在他們的小世界里永遠都會是18、19歲的樣子,沒想到木月自己把成長的痛苦留給了她。
影片里面有很多祭奠的場景,當然來自書里,比如渡邊和直子以及渡邊和玲子的那兩場XX,分別是為了祭奠某個逝去的朋友。而渡邊和綠子一直沒有XX,很明顯是他們之間缺了那種聯(lián)系。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直子(雖然喜歡她的人很多),因為她自我封閉得讓人壓抑,比如她的幻聽,很明顯就是因為太自我封閉了分裂出來的。木月死了以后直子已經(jīng)失去和人戀愛、甚至只是簡單接觸的能力了,所以她最后追隨木月而去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渡邊說得很對,那個所謂的療養(yǎng)院根本不是可以久呆的地方,因為它給你一個康復的假象,實際上在里面和人接觸的經(jīng)驗根本不可能引申到外部世界,直子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她在被渡邊接出去抑或厭倦之前自殺了。而只有像玲子這么強大的人才能在在里邊呆了7年之后依然能在外部世界尋找新生活。
綠子一直對她沒什么感覺,只覺得其實是個很單純的女孩子,有渡邊身上的一部分。最愛渡邊~松山健一gg真的很具有他身上那種溫柔、孤獨和單純,比如他對直子、綠子、玲子和初美,他話很少,但是重來都是直話直說,如果會傷害人就選擇不說。面對好友愛人的死亡,直子選擇一直沉迷于過去的時光,渡邊選擇以活著然而不忘卻的方式懷念逝去的人(他一遍遍地回憶和木月、直子在一起的時光),玲子選擇到一個新的地方進行一場新的戀愛,而永澤這種人“重來沒想過使自己獲得幸福,也重來沒想過給他人幸?!保畹酶呱卸值退?,他給別人帶來痛苦而又不會受傷,憑他的smart和神秘感活得很滋潤,然而他自己從心底里其實不care這些,所以是個只是在“生”而不是在“活”的人(渡邊的話是“人渣”)。
坐公車的路上一直感覺很壓抑,因為頭腦里面有以前的影子在閃。雖然沒有似渡邊和玲子一樣遍體鱗傷還堅持活著的蛻變和成熟,但是一切不是都是心的作用嗎?有點不知道究竟身在何處了,而且我沒有Midori在某處可以撥通電話。
4 ) 無論你有多么重口味,也阻擋不了我給拍成小清新
渡邊說,永澤,你睡了100多個女孩兒?!永澤說,哪兒有,才70多個。
渡邊說,我就一個,永澤說,我?guī)闳ァ?br>
渡邊和永澤玩4P,中途交換性伴侶。
渡邊和永澤,給初美講交換性伴侶的故事。
渡邊給直子過20歲生日,吃完蛋糕,做愛。
渡邊和直子討論直子與木月做愛的問題。
渡邊和直子討論濕不濕的問題。
背著玲子,直子給渡邊KJ(電影里用手)
直子尸骨未寒,渡邊和玲子上床。
綠子和渡邊一起去看黃色電影。
綠子問渡邊,SY時你想過我嗎。
其實這么想的話,《挪威的森林》也挺重口味的。
好在這是《挪威的森林》。如果把這些事放在國內(nèi)某所大學,如果恰好被數(shù)碼相機拍下來,并傳到網(wǎng)上,也許就是另外一種效果了??赡軙兂蛇@些帖子:《求種子,XX大學生4P錄像》《淫蕩QQ聊天記錄(附圖)》《社會觀察:某大學在校生性伴侶竟高達70人》。
但這并不妨礙村上春樹將其寫成純情小說,并不妨礙林少華將其翻譯得非常文青甚至有些矯情,并不妨礙導演陳英雄將其拍成一部小清新電影。
加一些披頭士音樂。加一些咖啡。加一些對生與死的思考。加一些迷茫。于是,它變成了《挪威的森林》。
10年前,我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關心的是,直子有好多發(fā)卡;關心的是,直子和渡邊的約會是滿目目的的散步,很浪漫;關心的是,直子給渡邊寫信,綠子也給渡邊寫信,兩人的風格是多么不一樣。
10年后,看到電影,重溫小說,關心的是,如何用藝術手段把重口味拍成小清新。學生運動+性+文藝,這組合不就是另一部電影《戲夢巴黎》嗎。
這種心境的變化,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
不過這些不重要。重溫小說,還是很好看。看完電影,覺得還成。
5 ) 一宵冷雨葬名花
雖然直子最后是吊死在一片雪地里,不過那時我還是想起了這句詩,一宵冷雨葬名花。
在大概去年吧,得到挪威的森林會被拍成電影的消息時,即期盼又害怕。期盼過那夜夜伴我的文字變成真實的畫面,又怕失望,怕那些畫面摧毀深藏在心里曾經(jīng)那片海市蜃樓。糾結地等候著這部電影。直到日本公映前好幾天,看電影的宣傳網(wǎng)站上,在電影挪威的森林下,并列著,挪威的海,挪威的山,挪威的菜等等,一系列挪威之旅的介紹。 似乎有點諷刺地意味著電影對原作的理解程度。
電影是12月11日周六開始上映的,我在那天晚上訂購了周一的電影票,只是因為平日會打折。很不巧,今天,周一,東京下雨了,初冬的冷雨。我應該只是會抱怨一下,早知道下雨就不訂今天的票,或者后悔一下買票時沒有看三天之后的天氣預報。但是又很巧,這雨非常應電影的景。
現(xiàn)實是雨,電影也是雨,直子生日那晚是雨天(原作也是雨天),后來去綠子家作客后接吻的時候也改成了雨天,渡邊每晚的躊躇也在下雨… 那雨,似乎無時無刻在提醒我,導演是出生在應該算熱帶氣候的越南。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 我很清楚的記得,小說中直子生日那晚是雨天。而我只記得,噢,電影里稍微有點劇情的地方全是雨天。 泛濫的一種標記符號。似乎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導演似乎是雨天一定用來渲染悲傷。這樣看來,想必在越南的熱帶氣候下,是很難不得抑郁癥了。
這就又回到了一個原點,村上春樹的小說為什么打動人? 從各個層面分析,答案會有很多。 但從上面的一個比較來看,我覺得,至少有一個答案是,小說描寫很平淡,用很普通,自然,不做作的手法敘述,而不是固定用一種事物很生硬地去象征另一種事物。比如電影了,用雨來渲染憂郁,試圖用那個手掌的傷口刻意象征內(nèi)心的傷口。把那個傷口拖上至少一個月,還能一捏就流血。 而小說里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描寫,更能理解肌膚的傷口會愈合,而心里的傷口... 這種表面平淡的寫實,反而能滲入人心。
小說中給人與真實感的,還有那些地點的標記。直子和渡邊在東京偶遇那天,從四ツ谷,走過飯?zhí)飿颍^了御茶之水,最后到駒込,渡邊的寮能看到新宿的夜景,綠子家在豐島區(qū)的大塚,永澤,初美一起去過銀座吃飯,然后和初美在涉谷散步。我能很清楚地列這些地名,也許是因為我來了日本這么久。但是,我也很懷念,剛來日本的時候,在地鐵或電車上,無意經(jīng)過某個站,看著站牌(當時聽不出來),然后一瞬間想起, 噢,這個站好像在挪威的森林里有提到過? 這就是一種真實感。小說里有,而電影里沒有。小說里那些沒有畫面的住宅區(qū)兩邊小商鋪的小路,那些沿著鐵路的小路。 而電影里除了森林還是森林,提到了一次駒込(我覺得那里不是駒込),并未有其他地點的標記。把馬甲一換,那些學生運動的人換成文革的。這事就能發(fā)生在中國,甚至是越南。
一個車站畫面完成的地點標記,一段鐵路,飛馳的電車。這些在日本動畫,日劇的日常元素。居然沒有在這部電影里出現(xiàn)。我不認為這是越南導演的一個革新。有些東西就是不能少。
畫面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差異,更多混雜著理解的差異。 關于木月的自殺,小說里似乎是寫了一句,我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時間死去。 就這比手指頭略多的幾個字,電影里用了幾分鐘,幾百上千格畫面去表現(xiàn)。顯然有些傻氣。并不是直面死亡,就能傳達悲傷。 相反,小說開頭描寫那些風景的畫面,用了很多字。但用畫面,幾十格就能重現(xiàn)的畫面。卻反而被省略掉了。那漢堡機場的細雨烏云,那些閃回的風景和對話。反而是增加故事真實感,和因時間的沖擊的憂郁氣氛的最好手法。試想,如果片頭會有大量不穩(wěn)定的閃回鏡頭,接著開始敘述故事。在觀眾心理,會制造一個這個故事是回憶,是真實的感覺。而導演沒有。
在角色上,小說里綠子自我評估過胸型好,可電影里綠子根本就沒有胸(喜歡那個演員的原諒我)。當直子每次歇斯底里地吼叫時,我懷疑了, 難道直子不是因為不能發(fā)泄自己的感情而死的嗎?對起比電影里那個歇斯底里大吼大叫的人的直子來,小說里,直子只哭過兩次,生日那晚那次,和后來在療養(yǎng)院里提到木月的時候。懷念起那個走在前面,漫無目的,幾個小時不說一句話的直子。
這部電影,畫面唯美,風景如詩??上也⒉荒軡M足于這些表面的美。這不應該只是小說的插畫。我開始懷念書里綠子的很多小故事,那個戴濕胸罩為了存錢買廚具的故事,那個有錢人和沒錢人的區(qū)別的問題,去千葉的女朋友家做客的遭遇。而電影里綠子除了性幻想外很難說有什么故事。 或者是我看東西的方式不一樣,我開始懷念起所以小說里的支線小故事。玲子的故事,甚至和渡邊打工時認識那個學美術學生的故事。
那霧氣氤氳的山,那翠綠灼眼的草,還有那飛舞的雪花,配上舒緩而憂郁的Norwegian Wood。給了我們很多東西,但也少了很多東西。我說了很多,我不是說電影不好,也許我是想說不夠好,或者說希望能更好。
電影用不算完美的每秒24格的唯美影像,再現(xiàn)了40年前那個充滿迷茫,悲傷,以及愛的故事。
6 ) 清澈與性感 村上春樹的世界被細膩地化為影像
今天看到一篇來自《挪威的森林》拍攝現(xiàn)場的日文報道,現(xiàn)翻譯出來和大家分享:
清澈與性感 村上春樹的世界被細膩地化為影像
計劃今年12月上映的日本電影《挪威的森林》,在很早的時候就成為了熱門話題。原著的銷售量已經(jīng)在去年的夏天突破了1000萬本,成為了作者最暢銷的作品。影片已于去年完成了拍攝工作,現(xiàn)在進入后期制作階段。主演是松山健一與菊地凜子。除了偶像與實力并存的演員陣容,還有來自法國的陳英雄導演,他將在日本這塊土地上忠實地再現(xiàn)原著的時代背景。這些都是本片的看點。下面通過我在拍攝現(xiàn)場一天里的所見所聞,將這個影像世界報告給大家。
在入梅后一個下著雨的星期天,我來到了曾經(jīng)誕生過《七武士》等多部名作的制片廠。時間是去年6月21日,目的地是東京成城的東寶攝影棚。我穿過寬敞的場地,向拍攝現(xiàn)場走去。到了攝影棚,我收起雨傘,走了進去,發(fā)現(xiàn)里面也正在“下雨”。
這天的要拍攝是,主人公渡邊(松山)和女友綠子(水原希子)在二樓陽臺上對話的那場。陽臺扶手的外面是人造雨。在多個燈光照明的效果下,雨天柔和的光線被出色的再現(xiàn),烘托出兩人微妙的心理活動。
過了一會兒,攝影暫停。稍事休息之后,”take 3”通告來了。接著就聽見陳導的一聲“action!”攝影機再次運轉。就在水原剛說完“那是母親剛剛去世時候的事了”這句臺詞,忽然又聽到導演的一聲“cut!”看來是開始說話的時機沒把握好。
這之后,就是不斷地“action!”與“cut!”。中途,導演把水原拉到監(jiān)視器前嚴格的要求道:“要一直看著渡邊,別看別的地方”,“說話的時候要飽含熱情,像是心里面燃燒著一團火”。并且細致的調(diào)整著兩人的位置。
事后我曾就此詢問過導演,得到的回答是“我是考慮到他們與背景植物之間的距離。為了讓他們倆在最后接吻的時候動作更流暢一些”。連松山的頭發(fā)稍稍有點翹起來也需要停下調(diào)整。有時候“cut”了20次才OK。
就連布景與小道具,導演也盡可能要求完美。小說的主要舞臺是1969年(昭和44年)前后的東京。在屋子里,除了儲米箱(可以計量大米數(shù)量的那種),還有電視、吸塵器、冰箱、烤面包機等,都需要當時型號的。為了營造“昭和”的氛圍,即使是不在攝影范圍內(nèi)的地方也放置了當時的生活用品。
攝影棚內(nèi)也搭建了直子(菊地)的房間,連里面的梳妝臺等日用家具也要求營造出當時的氛圍。制片人小川真司在談到導演的完美主義時說:“導演對碗櫥里面的玻璃杯不滿意的時候,新杯子不到不繼續(xù)拍攝的時候也是有的”。
本片對于攝影器材也是極其講究的。攝影機是好萊塢常用的“Thomson VIPER”電影專用數(shù)碼攝影機?!耙驗榭梢约氈碌呐臄z黑色調(diào),導演非常中意。陳導似乎很在意肌膚的色感?!毙〈ㄖ破绱苏f道。陳導自己也說“這種攝影機的質(zhì)感與35毫米膠片的攝影機不同,它可以拍出柔和而圓潤的感覺,因此我很喜歡”。
攝影畫面可以實時地在監(jiān)視器中看到,我可以從中感受到原著世界的清澈感。同時也像導演所期待的那樣,性感無比。
2010.1.3 12:00
原文鏈接:
http://sankei.jp.msn.com/entertainments/entertainers/100103/tnr1001031201003-n1.htm
那森林里的風景,愈見模糊,愈見清晰。。。。多年后,我終于明白《情書》與之的關系。一特寫我就受不了菊地凜子的老臉,可是她卻能傳達出那種嬌羞脆弱的感覺,讓人心生憐惜啊~~我覺得情緒很到位,可是人物比原著單薄了許多——以及,到現(xiàn)在我還不懂木月干嘛自殺- -
剛知道這玩意開拍的時候,咱的反應是“娘咧... 陳英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咱不幸淡忘了這一點并且生出了期待來,這,是一個杯具。。。敘事也是一個杯具,另外按某人的話說,會讓菊地這種圓臉兔牙的來演直子,大概是因為要慶祝兔年罷。。。
哪兒不對勁呢,就是不對勁嘛。
一部讓我在硬與軟之間徘徊、所有女演員都想跟男主做的關系很屌亂的電影。
為什麼他們不去試試帶有潤滑劑的保險套呢?
世界上沒人喜歡寂寞,只是不想勉強交朋友
終於看了『挪威的森林』,確實有點遜,一開始的敘述十分凌亂,沒看過小說的人肯定一頭霧水。直子滿二十歲生日,渡邊去綠家吃飯,兩場重頭戲看來都十分平板,日本電影最厲害的細節(jié),在此完全消失了。劇本是一大敗筆,菊地凜子也完全沒有直子的靈氣,電影拍出了小說的外貌,卻沒拍出小說的精神,可惜了。
綠子完全不是那個綠子啊。松山健一越到后面也越不像渡邊。直子賣力地哭,可惜劇情模糊化,讓人對她的無助很無感。果然文學和電影是兩回事。陳英雄沒有做好功課。整個片子的基調(diào)和氛圍有問題,成了個壓抑的苦情戲。最最不喜歡的竟然是配樂,這苦凄凄的配樂扭曲了攝影的美。只有那漫山瘋長的綠草真好看。
我沒看過小說原著,單純?yōu)榱丝此缮蕉吹?。松山在這里鏡頭很多造型很多基本上都保持清爽的感覺我很滿意。畫面不大有日本FEEL我也沒當它是日影來看了,至于故事方面……導演你不太懂得講故事吧,還是只是我個人的水平問題……不過看完電影也沒有想去看小說就是了
這是一部越南導演拍攝的根據(jù)日本小說改編的挪威電影。
村上春樹叔叔,原來您對愛情的solution就這兩個東東:death & sex.
sex細節(jié)都沒有怎么刻畫人物性格的區(qū)別啊,陳英雄這不糟蹋我青少年性啟蒙讀物呢么。直子是性冷淡不是石女?。【G字變口淫黨了??!比重太小了??!說好的女上位呢!這分明不是韓寒,王菲和蕭亞軒重新演繹《永不瞑目》呢么?
就李屏賓的攝影,還是值得一看,松山健一比想象中的更像渡邊
除了畫面,一無是處。選松山健一和水原希子倒是不錯。
第15分鐘,直子開始情緒崩潰了??粗盏貏C子,看著熟悉的文字變成了眼前的畫面,我也跟著崩潰了……?。。?/p>
每個人都有他心中的挪威森林, 陳英雄的森林有點去日本化, 情的表達過于外露, 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少了點揮之不去的苦楚. 直子的年紀大了些, 但菊地凜子的演繹還是動人的, 相對綠子的演繹的可信度就很低.
看完了,不推薦。直子太丑而且神經(jīng)質(zhì)的太過分,為瘋而瘋,失去了自我。綠子不錯,雖然胸太小但是演技彌補了。許多喜歡的情節(jié)沒了,敢死隊基本無視,火災之吻變成雨后之吻,最后和玲子在一起也處理的很突兀,主要是玲子沒展開,失去了別有的韻味。初美和永澤很好,沒失望??傮w評分65。
愛情有很多種姿態(tài),而在這部小說里,反應的是那種既淡又深沉的情感。有點不理解直子,為什么她會對始終忘不了木月,以至于她的心里再也不容許別人闖進。
潮乎乎,大片色彩和稍微飽和的顏色有點不像日本愛情片,但本來它就是個越南人導演的.就故事本身來說應該還算好,直子很原著,小綠的戲份有點偏低了.配樂不錯,但剪輯稍微懶了點,常常給人一驚一咋的感覺.一句話總結的話是一部很"濕"的電影.恩,各種你能想到的"濕".
哈哈哈,一部關于性,愛和死的搞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