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是親人,還是陌生人
德國2008年的電影 Kirschblueten 是該年度德國拍攝的最成功的一部電影,票房不錯。
一對德國老年夫妻住在巴伐利亞州鄉(xiāng)下,老頭Rudi,公務員,負責垃圾分類管理,每天規(guī)律的生活,第二年就要退休,卻查出得了絕癥快死了。老婆Trudi決定不將實情告訴老頭以及兒女們,而是帶著老頭去柏林看他們的大兒子和二女兒。他們坐著火車到了柏林,住在大兒子家中。他們的突然到來,兒女們都十分吃驚而且覺得很麻煩,連孫女都覺得爺爺奶奶來了,占了她的房間睡覺,而盼望著爺爺奶奶快點離開。兒女都沒有時間去陪父母看看首都,只有二女兒的同性戀情人抽出時間開車帶他們小轉了一下。感到不受歡迎的兩口子,覺得自己完全不認識自己的小孩們了,決定離開柏林,去了北海海邊,老婆Trudi卻意外的在睡夢中過世,比老公先走一步。兒女們趕到海邊,連遠在日本東京工作的小兒子,也是媽媽最操心的這個兒子,也回來了。遺體火化后,兒女們坐在一塊,感嘆的是,居然是媽媽先去世,把這個老爸留下來讓他們照料(如果反過來就好了)。
老頭對兒女們說他自己一個人生活沒問題,一個人回到鄉(xiāng)下。老婆骨灰安葬儀式上,兒女們一個都沒到,理由Keine Zeit(沒時間)。又是二女兒的同性戀情人單獨來參加,并且告訴Rudi,他老婆很喜歡日本的某種舞蹈。Rudi意識到,他應該圓他老婆的去日本看櫻花的夢,一個人飛去東京,住在了小兒子家里。由于語言不通,小兒子給他老爸做了一個狗牌,掛在脖子上的那種,上面寫了兒子的電話和名字。老爸一個人在東京逛蕩,穿著老婆的毛衣和裙子,去公園看櫻花。公園里面,他遇到了一個跳著老婆一直著迷的那種日本舞蹈的小姑娘,名字叫You,老頭問她,這種舞蹈的含義是什么。后來他們每天約好了見面,結伴逛公園。老頭發(fā)現(xiàn)這個You是個流浪的藝人。老頭感覺身體越來越不好,加上聽到小兒子和他姐姐抱怨老爸如何難對付,一個早上他離開東京,和You結伴去看富士山,因為他小兒子周末也要上班,沒時間帶老爸逛日本。富士山連續(xù)幾天被云霧籠罩,終于最后一天,富士山顯出了全貌,老頭穿著老婆的內衣和浴袍,在湖邊跳著那舞蹈,感覺到他死去的老婆也和他共舞。然后,老頭死在湖邊。
小兒子把骨灰?guī)Щ氐降聡?。三個小孩坐在老爸老媽的屋子里,首先感嘆的是短短時間內失去了父母,自己變成了孤兒。然后對父親如此的死法(和一個小女孩住在旅館里很多天,最后身著女士服裝而死)感到完全無法理解。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孩子也無法理解父母。但是重要的是,Rudi在Trudi死后,通過這次旅行,在死亡到臨之前,完完全全的理解了Trudi。
----------------------------
影片中好幾處讓我會心一笑
食物。老夫妻看望柏林的兒女,帶的見面禮是巴伐利亞州特產小白腸。帶去東京的見面禮也是食物。人的胃啊,童年時候的食物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負擔。雖然德國沒有贍養(yǎng)父母這一說,小孩還是覺得要對自己父母負責,要照顧他們??烧l都不愿意成年后,再和父母生活。一方面真誠地討厭父母的到訪,一方面真誠的為自己沒能對父母好而流淚。
理解。親人是用來愛的,而不是用來相互理解的。一起生活時間的長短,有沒有血緣關系,都不是理解和被理解的充分條件。老兩口生活這么些年,老頭對老婆的愛好是忽視和嘲笑的。兒女長大后,父母年老后,理解變得越發(fā)不可能。反而是萍水相逢的人,由于共同的愛好和經歷,彼此的理解能迅速的直達心底(Rudi和You都失去了至親的人,以及Trudi和二女兒的同性戀情人共同看日本舞蹈表演)。
打擾。父母不想打擾兒女,只希望和兒女融洽相處??墒?,父母在自己房間內出現(xiàn),兒女覺得這就是打擾。
鰥夫。老爸死了,老媽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而老媽死了,老爸就需要人去照顧。所以,寧可老爸先死。德國和中國的情況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偏心。孩子都認為父母偏心。孩子越多,對誰來照顧父母意見越不能統(tǒng)一。小兒子認為大哥大姐應該多擔當點。而大哥大姐覺得,母親一直偏愛小弟,自己受到冷落。你看,生小孩有什么意思呢。
2 )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不,我不是穿著你的衣服,而是我們已經活成了一個人。原來你哪里也沒有去,你就在我的身體里,生命中…
回憶在櫻花下綻放,也隨著櫻花飄到你的世界。我們終于一起去到了你最想去的地方。
陌生人的溫暖和親人的疏離成了片中對比的冷暖色彩,有些難以言表的悲涼和安慰。
何為在一起呢?
3 ) 溫情 淡雅 張力十足 任天邊云卷云舒及其他
看完大衛(wèi) 芬奇的《本杰明 巴頓奇事》,瞬間有些懵了,帶著些茫然,壓抑,而依稀略有感悟,不一樣的人生旅程,同樣的憂郁愛情,有些似曾相識,而又遙不可及。似曾相識的是人生,愛情,遙不可及的依舊是人生,愛情。今年看的電影也是參差不齊,瞬間想到了一部可以同這部電影的愛情主旋律相媲美的電影《櫻花盛開》,在重溫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女導演桃麗絲.多利的柔情鏡頭下那一段如櫻花般的愛情,憂郁得就像富士山下那一池湖水,在天空的映射下顯得格外的藍?!稒鸦ㄊ㈤_》是今年最好看的德國電影,似乎有些情節(jié)莫名其妙,仔細揣想,而又在情理之中。影片的節(jié)奏含蓄,舒緩,女性導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許多帶有抒情性質的鏡頭,花草,樹木、藍天,大海,此類入畫事物無一不是人物內心情感的體現(xiàn)與過渡,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難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達到了情景交融的頂點。與《迷失東京》相比,同樣的女性導演卻詮釋了愛情不同的那份輕與重,東京街頭欄桿上的白手帕,在傳遞的僅僅是信號么?傳遞的是更為神傷的心理歷程更為恰如其分。電影中主人公那幾段看似莫名其妙的哭泣,有無聲的眼淚垂下,到抑制不止的抽泣,在到黯然神傷的淚水拂面,當RUDI的愛人得知他的病情后,憂傷就沒有從她的臉上消逝過,她會想到自己的兒女,會想到日本,會想到富士山,會想到櫻花,她也會想到RUDI的以后的人生,可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事事難料,誰也不會想到她是最先離開親人的,離開了她深愛的男人,她的兒女,和她的日本之旅,和她對富士山的向往。在海邊的那一夜,是一個難眠之夜。她擁著他起舞,含淚的眼里滿是幾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戀和不舍。也許是她不愿意面對他離開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現(xiàn)實,而寧可自己先離開。太陽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夢中,安寧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無征兆。兩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歸來。她的離開,他無法承受,也無法接受。多重的人生啊,我們總以為時間還多。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她的身體究竟去了哪里?睡覺的時候,他在原本屬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愛的和服。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這樣,他就能在鏡子中看到他的她。帶著對她的思念,他帶上所有的積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尋找她的夢想的東京之旅。RUDI也曾在愛人向往的東京迷惘,也曾會在享受泡泡按摩的時候失聲哭泣,身處東京,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自己的愛人,仿佛整個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愛人的痕跡,此時的他,也曾后悔沒有在愛人的有生之年沒有同她一起來到這她向往了很久的城市。《櫻花盛開》用不小篇幅來展示外來者——RUDI老人的見聞,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有摩天高樓的夜色光亮,街頭行人的川流不息,這些都是在映射RUDI心中的那份憂郁。影片中兩位老人與子女的關系處理得有些殘酷,但無非是現(xiàn)實的寫照。兒女們都有著他們自己的生活,而誰又會在忙碌的生活中來顧暇老人的那份感情?!鸦ㄅ诺膱鼍爸挥幸恍《温洌琑UDI和小兒子還有其他人攜酒帶著佳肴在樹下賞花,飄零落盡的風花短暫道出了生命的無常。老人的時日無多從片頭埋設開始,中間或有起落,總算還能安詳而歸。能接受老人,傾聽他心聲的不是自己兒女,導演安排了一個不相識的、無家可歸的日本少女承擔該角色.他們之間的相處為影片增色不少,一起去看富士山,一起做飯,一起舞蹈。相逢何必曾相識,只嘆人生苦短,他們之間短暫的相處讓RUDI深切體會了盛開的櫻花,憂郁的富士山,這些無非都是生命的符號。“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 真的按照中國的文字,這句話韻壓得很有味道,就如同這部電影,越品越寓味十足,開篇的溫情的音樂就已把人帶入一個平淡的世界之中,電影處理了很多人的人際關系,無論是老伴之間的彼此相依,還是Rudi和日本女子之間離奇的相遇,但這都平淡的發(fā)生了,溫情,就象《ONCE》一樣,一切都匆匆而過,電影從德國南方小鎮(zhèn)阿爾高伊展開,鏡頭遍及日本、德國柏林、波羅的海等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但卻發(fā)人深省,當RUDI的愛人得知他的丈夫的病情的時候,似乎得病的就是她,給孩子的電話欲說還休,去看望子女的時候心情依舊如水,她在劇院里面的哭泣,以及她和RUDI的深夜舞蹈,她的一舉一動似乎都牽涉到我們的心理,其實最想去日本的是她,但沒有他的愛人,她是永遠不會一個人去的,但最后,我想她真的完成了她的夢想,電影的鏡頭一點也不含蓄,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當RUDI身著愛人的衣服那段舞蹈時,似乎真的眼淚就會不自主的流下,讓我想到電影《櫻桃的滋味》,當一切明了的時候,我卻依然迷惘,也許,人生真的就如同燦爛的櫻花一般,也許我們可以繼續(xù)虛度我們的年華,但我們無法遮掩我們的感動。
4 ) 一日見蒼穹,一夜是天堂
我不能想象沒有他的陪伴會怎樣。是影片一開始妻子的旁白。因著對丈夫深沉的愛,她放棄了自己所熱愛的,陪著丈夫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漫長的歲月讓他們習慣了彼此的呼吸與平和的節(jié)奏。日子過得規(guī)律地沒有一絲波瀾。
直到有一天,醫(yī)生告訴她,她的丈夫罹患絕癥,且不久于人世。她緘默不語,沒有告訴子女,沒有告訴他,只是默默地承受下這個殘酷的事實。她硬拖著這個一成不變的男人去旅行。她想為他生命的最后時光制造一些難忘的甜美回憶。
他們去柏林看久未謀面的大兒子和小女兒。另一個兒子在東京,因路途遙遠而放棄。父母的忽然到訪,讓子女們措手不及。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好好陪伴父母去游覽一下柏林。孩子們長大了就會有自己的生活。也許有一刻的心寒,但他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不快。她拉著他去看海,波羅的海藍得透徹。我們還有彼此,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他對她說。這句話,羨煞旁人,她卻瞬即落下淚來。身邊的這個人,不久之后,消逝在人世,決絕的沒有一絲回旋的余地。沒有他的陪伴,會怎樣?也許一個人也能堅強地活下去,但總會有疲倦的時候。。。
在海邊的那一夜,是一個難眠之夜。她擁著他起舞,含淚的眼里滿是幾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戀和不舍。也許是她不愿意面對他離開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現(xiàn)實,而寧可自己先離開。太陽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夢中,安寧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無征兆。兩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歸來。她的離開,他無法承受,也無法接受。多重的人生啊,我們總以為時間還多。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她的身體究竟去了哪里?睡覺的時候,他在原本屬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愛的和服。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這樣,他就能在鏡子中看到他的她。帶著對她的思念,他帶上所有的積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尋找她的夢想的東京之旅。
你沒有機會看到,就由我代替你來看你最喜歡的富士山吧。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他四處游走。以他的方式,帶著她來看這個她生前最喜歡的城市。在櫻花樹前,他敞開大衣,里面正是她最喜歡穿的衣服,藍色毛衣,毛尼裙子,他對她輕輕地說:親愛的,這是獻給你的美景。也正是在這個櫻花盛開的公園里,他遇見了一個舞者,跳著她生前最愛跳的舞蹈。也正是因為他的不喜歡,而放棄的她的夢想。
舞踏,是影子的舞蹈。感受風,感受光線,你便能與逝去的人們共舞。在某天的清晨,曙光照亮富士山頂?shù)臅r候,他穿上她喜愛的那件和服,在臉上草草抹上那煞白的粉,便跌跌憧憧地來到富士山腳下。他在湖邊忘情地跳起舞踏,這一刻,我是你。手心拂過的風好象就是她柔軟的身體,好似又回到了她和他相擁而舞的那個夜晚。湖光山色旁,他擁著她安眠。他死了,死在對她的依戀之中。如那個年輕舞者的形容,她和他,是他做的兩個包菜卷,永不分離。
很現(xiàn)實的故事。很美的愛情。即使有些人會覺得老人的行為怪異。但我可以理解。愛一個人,他就住在你心里,住在你的身體里。你帶著他的靈魂四處奔走,你便是他。
當櫻花盛開時,絢爛背后隱匿著瞬間隕落的傷愁。一日見蒼穹,一夜是天堂。讓它生,讓它舞,讓它縱意徘徊,直到生命盡頭。
愛在當下,便是美好。
5 ) 德國人的文藝
德國人難得拍部文藝點的片子,也少不了探討關于生命之類的哲學意義。
開頭聽到丈夫生病時,以為又要上演一段生死別離了。直到妻子“猝死”,那之后才進入正題,而前面不過是鋪墊。妻子的死,雖然有點突兀,卻為情節(ji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轉機,而她的離開也沒有減少她女主角的戲份——無論是在電影里還是在Rudi的心中,妻子從未離開。
失去愛人的戲看得也不少了,眼淚頹喪自殺也都不新鮮,但從未見過像Rudi這樣的。沒有撕心裂肺尋死覓活放聲大哭,激烈外放的感情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最深沉的愛,是藏在心底,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能穿著她的衣服,去她想去的地方,看她想看的風景,跳起她喜歡的舞,只是為了尋找她的每一絲氣息,希望她能早回到自己身邊。如果不是連綿的思念,怎會有這樣離不開丟不掉的愛,又怎能讓人不心動落淚?
還有個重頭戲就是日本舞蹈。相信導演對這方面肯定很有研究,實際上我都懷疑主要內容根本不是這對夫婦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對舞蹈的詮釋。作為觀眾我看完后就深感日本舞蹈的美,那些動作都不是靠設計出來的,而是當下感受的自然抒發(fā),對生命召喚的回應。無論是歐洲的小鎮(zhèn)、平靜的海邊還是在東京的燈紅酒綠和高樓林立中,人們都不快樂——就像死去的妻子一樣,把真正的自我禁錮起來,總以為時間還很多,等到來不及的時候只能把遺憾留給自己和身邊的人。而最后,富士山的出現(xiàn),和那場湖邊的舞,Rudi終于找到了自己這么多年來相倚靠的妻子,找到了快樂的感覺,滿意地離開。
在烏鴉聲和櫻花美景的交錯中,也許導演是想諷刺些什么,不是每個人都能像Rudi那樣幸運,有機會反思并重新尋找自己的生命,而這一切的根據也都是愛——一種在現(xiàn)代社會逐漸逝去的感情,試問他的兒女們還會懷有這份樸實而堅持的愛嗎?
也許那個小女孩是希望。
-------------------和劇情無關的分割線---------------------------------------------------
里面是德語的ach ja和日語是一樣的,真的嗎?
那個在公園里舉著FREE HUGS牌子的人是行為藝術家嗎?==
卡爾是左撇子~左手拿刀的哦~哈
恩。。。好想去看看富士山的說~
6 ) 東方的承諾
按照德國電影獎的頒獎結果,過去一年最好的三部德國電影分別是《天堂邊緣》(金勞拉獎)、《櫻花盛開》(銀勞拉獎)以及《浪潮》(銅勞拉獎)?!稒鸦ㄊ㈤_》雖然沒有作為德國代表報名奧斯卡,但作為偏重文藝抒情的影片,去了也不一定吃香。對于關注德國電影不多的影迷,這三部電影是必看的。
■片名:《櫻花盛開》
■導演:桃麗絲·多利
■上映日期:2008年3月6日(德國)
■讀家:木衛(wèi)二
■推薦指數(shù):★★★★☆☆
■一句話點評:富士山下,東京物語。20年后,德國人再一次來到東方,在生命迷失與親情缺憾中尋找小津。
1985年,文德斯用攝像機展示了一幅“東京畫”,這幅畫就是紀錄片《尋找小津》,德國人用它表達了對已故導演小津安二郎的追思。說起小津電影里的東京,首推代表作《東京物語》,影片講述了日本傳統(tǒng)家庭的分崩離析?!稒鸦ㄊ㈤_》與《東京物語》有多少相似之處,恐怕很難說得清楚。影片主人公魯?shù)鲜敲床烤桶?、生活?guī)律的老人,即將退休的他不愛走動,更喜歡待在小鎮(zhèn)上。妻子杜麗一直在身邊照顧著他,她迷戀日本文化,想和丈夫一起去游富士山。疼愛的小兒子在東京工作,大兒子和女兒在柏林。
年邁的父母出發(fā)去尋找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兒女,兒女俗事纏身,推說很忙,無暇陪伴父母甚至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夫妻中的一人撒手離去,剩下老伴獨自面對殘生?!稒鸦ㄊ㈤_》的一大部分劇情顯然有受到《東京物語》的影響,雖然在導演意圖和技巧手法上,桃麗絲·多利表現(xiàn)出來的影像風格是“ 不小津”。女性導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許多帶有抒情性質的鏡頭,飛蠅哀鴉、花草樹木、藍天大海,此類入畫事物無一不是人物內心情感的體現(xiàn)與過渡。結尾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難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達到了情景交融的頂點。
正如日本評論人士指出的,二十年前小津電影里的平靜生活早已是蕩然無存。東京經過激烈的現(xiàn)代化進程,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大都會。《櫻花盛開》用不小篇幅來展示外來者——魯?shù)侠先说囊娐?,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有摩天高樓的夜色光亮,街頭行人的川流不息。至于燈紅酒綠的艷舞場和泡泡浴,老人終歸是消受不起。不同于《迷失東京》里比爾·莫瑞的過氣困惑,魯?shù)系臇|京之行更多來自內心的指引。語言不是他的障礙,至少不是一個需要用片名來解釋的溝通障礙。東京是《櫻花盛開》的重頭場景,但不是電影的全部。小鎮(zhèn)的生活、柏林的停留、波羅的海的旅行同樣占去應有的時長。
《櫻花盛開》里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至于尾聲的桌談一幕,恐怕不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它留下的更多是無奈。上下兩代人的隔閡不是淺淺一劃的溝壑,兒女的情感是真摯的,但他們的自私卻在事實上疏遠了父母,彼此沒能達成真正和解。兒女的抱怨和不滿,老人是看在眼中也聽入耳里的。他想著走出兒子那封閉的小房間,正如他離開小鎮(zhèn),開始這趟尋找之旅。東京很大,所以兒子給他制作了個紙牌,可以掛在胸前,上有聯(lián)系電話,防止老人走丟。小細節(jié)顯得有些諷刺,因為兒子那邊總是忙碌忙碌。
櫻花怒放的場景只有一小段落,魯?shù)虾托鹤舆€有其他人攜酒帶肴在樹下賞花,飄零落盡的風花短暫道出了生命的無常。老人的時日無多從片頭埋設開始,中間或有起落,總算還能安詳而歸。能接受老人,傾聽他心聲的不是自己兒女,導演安排了一個不相識的、無家可歸的日本少女承擔該角色(之前是女兒的LES女友,同樣非親非故的)。少女幾次幫他買票送他上車,聽他講如何做菜,陪他去看富士山,老少交心,默契相處。
相較于東方,西方的家庭更早解體,這也是《東京物語》受到國際上普遍歡迎的原因所在?!稒鸦ㄊ㈤_》重復了該主題,家庭實體的功能退化,兩代人的關系疏遠與親情冷漠,影片讓魯?shù)戏驄D的心靈歸宿放在了異國他鄉(xiāng)。影片在杜麗迷戀的舞踏上著墨不少,涂白粉的演員赤裸著身體,在舞臺上用古怪的肢體語言,賣力地向臺下觀者傳達著什么東西。部分觀眾認為片中的舞踏與美感絕緣,令他們感到丑陋和不安,這些另當別論。舞踏是影片的生命力所在,確切說還包括少女自己、妻子和少女手把手教給老人的舞蹈。魯?shù)仙砼耪叩囊挛?,在想象中繼續(xù)跟妻子相伴共舞。
富士山在片頭畫像上出現(xiàn)時形態(tài)各異,后來一度被云霧繚繞遮擋,不露真實面目(小津所屬松竹公司的片頭也是富士山)。當冰雪覆蓋的山頭出現(xiàn),富士山化為晨光中的眼前存在,它不再借助于他人的途徑,魯?shù)弦裁靼琢似拮有闹械囊簧?。他的努力尋找,終于在富士山下有了一個圓滿答案?!緛碓矗罕本┣嗄陥蟆?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39077/
生命如蜉蝣。唯愛非也。
有些東西有點不能接受,主要還是豬腳的日本舞蹈舞得有些過了,還有那小姑娘給人感覺不真實,雖然有遺憾
理性告訴我這片是渣,感性告訴我我是渣
舞踏的執(zhí)著與掙扎,銷魂在于它不僅能擁抱死,還能擁抱生。這對相伴一生的夫妻,在面臨死亡時差點擦肩,但人交互相纏的羈絆,最是微妙柔韌,任死亡也不能將之斬斷。每一次看人跳舞都尖銳地心痛,在冰冷的公共教室里,在想象中,擁抱特別想念的人,擔心可能會失去的人,覺得生命再美也有異常殘酷的部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人游蕩在東京街頭的魯?shù)?,去看了色情表演,還差點搞了3P。我不知道這是怎樣一種心理,也不會表達。可能我沒有老過,所以我不知道這是他對于性的渴望還是孤獨寂寞需要打發(fā)時間。
富士山??終于得以現(xiàn)真容,魯?shù)贤瓿闪似拮拥馁碓福粝氯糠e蓄客死他鄉(xiāng)。三個孩子聚在一起,大兒子感慨到不能想象幾個月的功夫我們竟成了孤兒,所謂子欲養(yǎng),所謂老有所依,所謂“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被埋在鼓里的患病丈夫對神不守舍顧左右而言他的妻子說:我們還有彼此,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妻子顧影自憐,或許有了某種不詳?shù)念A感,看著熟睡的丈夫她仿佛看見了某種神秘的召喚,妻子杜麗真的拋棄了重病的丈夫先走一步,而子女似乎感覺爸爸在媽媽去世后一反常態(tài),老小孩一般都任性和不可理喻,妻子下葬時孩子各種托詞都不在現(xiàn)場,魯?shù)下犅勂拮犹叵肴ト毡緦W舞蹈想成為一名舞蹈家,為了滿足妻子遠行的目的,他帶著積蓄去日本東京小兒子工作的地方,而他妻子一直想去看看小兒子卡爾?!拔乙浪叩哪敲赐蝗?,我會對她好一點?!?/p>
東京物語的延續(xù),少了一份幻滅,多了一份無奈。
細膩優(yōu)美的攝影,涓涓細流的思念。櫻花的綻放總是美麗而短暫,人生即如此。愛一個人要在他美麗綻放的時刻緊緊擁有,否則逝去的懷念永遠只是遺憾。后半段多彩的日本文化記憶深刻:軌道交通、情色文化、櫻花滿園、飲食居住、現(xiàn)代舞蹈、死亡儀式。。。
細膩心酸,有時親人還不如陌生人,當他敞開大衣說杜麗你看,真是直戳心窩啊。。。如那舞伎般委婉哀傷
東京物語+迷失東京
非常感人。
因為視角從老人出發(fā),所以更容易被孤獨感打動。情節(jié)雖然刻意,橋段也在意料之中,但小細節(jié)中的情緒很濃。時有時無的蒼蠅鳴叫,夜晚和白天的海浪。其實僅有這些細節(jié)就夠了。舞踏很美,是影子在跳舞的解釋很動人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就便會變成一個人。另外一個人會深深的刻在你心里。當那個老人跳起舞而他的妻子出現(xiàn)的時候 。感覺仿佛像在他的身體里長出來一般。
讓她生,讓她舞,直至敲響暮鐘,一天的光陰,就是她的宿命,黃昏的飛翔,才是她的天堂。妻子得知相攜50年的丈夫生命所剩無幾......再次詮釋失去后才懂珍惜。感情飽滿真實而自然,值得收藏!
我想到在中國看到一段表現(xiàn)老人孤獨的短片,想到07年生日去北海抓拍到的兩位老人手拉手踏浪的情景。親情淡漠,老人的無助,無不是現(xiàn)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有多少人,在繁華里不再記得老人們正在一天天變老我們一直以為還有許多時間的,我們以為...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他在富士山下留下最笨礎卻最真摯
當我們兩個都是鮮嫩多汁的蔬菜卷時,就開始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首先,從整體而言我其實是挺喜歡這部影片的,但其次,本片給我的觀感有些矛盾。第一點,本片從一個失意的異國人入手,置身于一個完全陌生的東方大都市。迷茫、失措、孤獨、感傷。僅這些元素,與《迷失東京》極為相似,許多情節(jié)二者都有共通之處;第二點,一個驟然成為鰥夫的老年人,他的孩子對待他的態(tài)度以及他對于妻子的思念,最關鍵的一點,一名陌生女子介入他的生活,彌補他生活中空缺的愛與陪伴,這些元素放在一起則又和《如沐愛河》十分相似,只不過本片把《如沐愛河》藏在背后的具體情節(jié)一一詳細呈現(xiàn)了出來;第三點,影片中對于子女的冷漠、陌生女孩的性格設置稍顯刻意。幾個情節(jié)既巧合又戲劇,妻子陡然逝去、丈夫穿著妻子衣服演繹傳統(tǒng)舞蹈、女孩的生活等?;蛟S不被明說的,才給人更多情緒延展的空間,就像《如沐愛河》那樣。
百味雜陳。及至生死,父母與子女竟還是無法理解。有些事情以為時間還很多,直到訣別才遺憾不已。鏡頭里的畫面實在太美。最后的舞踏,竟跟40分鐘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開頭部分有點沉悶,但越看到后邊越有感覺,講述老人家之間的愛情,穿插兩代人之間的恩怨,很感人的一個故事,堪比《飛屋環(huán)游記》最初的那十幾分鐘(不過個人認為《飛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魯?shù)系膬鹤右欢ㄊ钦邪?,要不然他怎么會有日本H漫畫叻~~~
割裂的文化撕裂的影像。前半段是家庭倫理片,后半段是魔幻現(xiàn)實追夢片。病夫幫助亡妻圓夢,穿著亡妻的衣物游蕩日本,和日本流浪女漢子舞者忘年交情。很小津很禪意,櫻花般的絢爛生命,最后一段湖畔共舞是淚點,還好他終于看見了富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