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為自己辯護
據(jù)盧武鉉經(jīng)歷改編,劇作扎實,宋康昊作為韓國電影頭把交椅展現(xiàn)一級演技。將近半小時的輕喜劇部分,關于人物家庭生活的敘述雖符合真實人物改編的特性,不過漫長的鋪墊有點冒險。五次庭審,情節(jié)緊湊。男孩被打到近乎精神恍惚,洗腦過程令人震驚,不得不說韓國電影赤裸裸的畫面鏡頭有著無比強大的震撼力。
什么是國家,國家即國民。一聽到國歌就肅然起敬的車東英警官的愛國主義是可悲的,沒有溫度。如宋大叔所說,這樣的人只是軍事政權骯臟的幫手。從最初堅定的相信民主到刑訊逼供后的絕望,少年們也開始放棄。某種程度法律是暴力的工具,宋大叔卻站出來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第一個路口,孩子的出生讓這個高中文憑的蓋房工人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破釜沉舟考過司法,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勇敢果決。第二個路口,從唯利是圖的稅務律師,出于湯店大嬸的感恩情而被卷入政治,放下安逸,以一個法律人的角色挽救時代。
以卵擊石,你愿不愿意相信有生命的雞蛋,相信它越過硬石頭的可能性,即使遍體鱗傷,即使在全力以赴之后面對的依舊是黑暗。生逢亂世,不要求每個人放棄安穩(wěn)而選擇顛簸,成為偉大成為不朽,只希望你不要驅趕這個時代需要的光明。
2 ) 【辯護人】從絕望冷燈到希望陽光
文/Xaviera@人人影視
“重要的是電影和事實本身,而不是沖突和政治?!薄慰店?br>
“了解真相然后求得寬恕,這才是你愛國的方式?!薄斡哟T
看過預告片以后被宋康昊的法庭上聲淚俱下的咆哮一幕震到,這部戲的名字就一直記在要看的名單里,不知為何,看到演員名單里有宋叔的名字就會莫名的放心,再看看演員列表,黃金配角吳達洙和郭道元,擁月里的大王大妃娘娘金英愛,再加上新生代林時完,但導演兼編劇楊宇錫能找到的信息卻很少,能找到的訪問也只有一篇。雖然《辯護人》只是導演的處女作,但老中青三代的完美配置和精彩演出,加上合適的場面調度,還有好幾段振奮人心的臺詞,讓人看完以后熱血不已。
影片以南韓已故前總統(tǒng)盧武鉉為人物藍本,講述了宋佑碩,一個貧窮只有高中學歷的小伙子考上律師,并把握商機以等級不動產登記起家,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但被同行譏諷為夜場小弟的賺錢律師。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南韓,民主運動越發(fā)激烈,當年被宋佑碩欠下飯錢的湯飯店老板娘的兒子樸鎮(zhèn)宇因參加釜山讀書聯(lián)合會被認為是赤色分子被捕,遭到虐待并被強制性制造偽證和面臨莫須有的指控,愛錢卻重情義的宋佑碩放棄高薪的大集團稅務律師工作,主動擔任樸鎮(zhèn)宇的辯護律師,從此走上民權律師之路。
長著標準韓國大叔臉被影迷尊稱為大臉(餅)叔的宋康昊,樣子似乎一直沒怎么變過,從《生死諜變》看到現(xiàn)在,沒怎么變的普通外貌卻帶來了千變萬化的角色,這次也不例外,將宋佑碩從愛錢的暴發(fā)戶般的律師轉變成義憤填膺的正義民權律師的全過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影片前段的宋佑碩,以往貧窮的時期,兒子出生連老婆的住院費都是岳母代出的,吃飯老板娘讓結賬,摸出口袋里僅有的五百塊韓元,看著老板娘走進屋里,卻轉身想要走掉,與老板娘兒子視線相對的那一刻,除了錯愕,還有虧欠和不得不用逃走解決問題的苦衷,把僅有的五百塊拿去買回原來已經(jīng)賣出去了的法律書,終于考上了律師,這一小段的宋佑碩,窩囊又無助,只有高中學歷就只能到工地當苦力,低著頭走的頹喪樣子,加上混亂的發(fā)型,一個失意男子的形象躍然屏幕上。當上律師后的宋佑碩,借著政策抓住了商機賺到盤滿缽滿,風光滿面,就算是被譏諷為夜店小弟也仍淡然地吃完飯再派卡片,這個時候的宋佑碩就像是廣大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小市民們一樣,下班后回家扮貓叫嚇跑老鼠,賺到了錢換大房子,躺在沙發(fā)看電視哈哈大笑,他的心態(tài)正如他跟高中同學聚會時候說的一樣:通過示威游行改變世界,做夢去吧。還有金常喆律師請求他接國安法案件的時候他也只是說:我只是個圖錢的律師。經(jīng)歷過貧窮和冷嘲熱諷以后,終于出人頭地以后,求的只是兩餐溫飽,有錢有樓有家就夠了,政治?與我何干?但與湯飯店老板娘去見到鎮(zhèn)宇之后,宋佑碩卻無法平靜下來,通宵讀完所謂的禁書,準備辯護資料,向英國大使館求助,甚至自己去找鎮(zhèn)宇口中那個他們被虐待的地方,站在那個房間里想象著他們被虐待的情景,憤怒地哭出了眼淚,與明知道是官官勾結的檢察官和法官對峙,家人安危受到威脅,也依然抱著永不放棄的信條一直走著。
在那么多段戲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宋佑碩和海東建設太子爺?shù)膶υ捄头ㄍド吓c車東英的對峙。與海東建設太子爺?shù)倪@段,聽著太子爺說羨慕美國的民主主義,但對著以暴力獲得政權的,跟他們講美國式民主主義是毫無意義的,況且國民所得起碼要提高三倍才能講民主運動。宋佑碩只是笑了笑,拒絕了合同,然后說了一句:你就說我是個傻子無法委以重任吧,但是說國民因為不富裕而無法受法律保護,無法享受民主主義這一點,我是無法接受的。
看了這段老套一點說一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算是多麼貧窮也有作為人的權利,富裕才能講民主權利,那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稱作富裕?看人均GDP麼?但相對地,法律也不應該只成為弱勢團體的天然屏障??催^Legal High也曾思考過法律究竟是什么?是律師為委托人爭取權益的工具?還是弱勢團體的保護傘?曾跟人爭論過,法律不應該只為富人或者是弱勢團體服務,卻因為我的年紀小而被甩了一臉你懂什么?弱勢團體多么可憐,法律就應該為他們服務的。但真正法律的意義,不是應該無論身份貴賤,都應該以證據(jù)裁決公正麼?但這些都只能在富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麼?影片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但為何會這樣認為呢?看回戲里的人們,公眾是極容易被煽動的一群,看完報道以后的人們,在宋佑碩驅車去法院的途中砸他雞蛋,卻完全沒想過究竟為了什么去砸他,是因為覺得他幫赤色分子辯論覺得他是叛徒還是只是看了報道覺得別人要去砸雞蛋我也要去湊熱鬧?無從得知,就像是現(xiàn)實中無端去黑韓影韓劇的人,緊接著那一些跟風的卻是不知為何地見劇見人就踩,卻沒想過到底是為了什么?權利意識的薄弱和極容易的煽動性導致公眾對法律的意義造成了誤解,在不明不白之中權利受到了侵害也不知道或者連控訴的方式都不知道,人云亦云以后,權利并沒有得到保障反而是更容易被侵害,長期這么走來結果就是誤解根深蒂固,法治并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且當民眾的意識已經(jīng)如此薄弱的同時,法律成為政府的集權工具,就會發(fā)生如電影中呈現(xiàn)的那些可怕的事。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就像是時不時存在于影片當中的模糊了的全斗煥的照片,被歷史和時間模糊了卻從未被丟掉過。而宋佑碩這個人物卻發(fā)生了因為重情義而主動擔當辯護人到漸漸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憲法對公民的真正意義的強烈思想變化,所以才有了法庭與車東英的精彩對峙。
看到邊說還邊指著天的車東英說的這句:我只是依法辦事,那些違反國安法的行為不是我來判斷的,而是國家來判斷的。但他這句話里國家的含義到底是什么?當車東英之流的警官們接受任務去掃除這幫赤色分子的時候,他的腦海里就沒有法律和國家這些詞的意義了,因為他早已把自己的判斷當成是法律和公平的標桿,正如看到這段腦海里閃過的《殺人回憶》里宋叔飾演的樸探員說的那句:犯人是不是犯罪,我看他眼睛就知道了。這些帶有主觀性判斷的結論都不能稱之為依法辦事,但造成如此誤解的卻是背后一直幫他們撐腰的政府,甚至到了將近辯護勝利的時候,車東英跟上頭溝通一下,那個軍醫(yī)的證詞又變成了無效了,極大的諷刺。宋叔和郭道元精彩的對戲撐起了這一段振奮人心的對戲,先是宋叔近似咆哮地說著國家的意義,顫抖著將滿腔憤怒和不滿傾射而出,通紅的眼和逐漸增強的語氣還有講完臺詞以后的呼吸,讓這段辯護變得有如演講般激昂,每一個詞都像是耳光一樣扇在了車東英的臉上,何為愛國?是麻木的追逐和一味地貶低麼?不是的,是有如臺詞說的:了解真相然后求得寬恕,這才是你愛國的方式。而車英東聽完宋佑碩的一段,憤怒又無法駁斥以外,雖然他的那些證詞早已站不住腳了,但依然鎮(zhèn)定地回答這問題,不愧是軍官,被宋佑碩再一次激怒了以后他終于不得不拍桌起身說著你這個赤色分子,宋叔的表情從憤怒慷慨轉成了難以置信和失望但仍然堅定地和郭道元對視著,就算是竭盡全力也要審問出個結果來,兩人的對峙就像是戲里強調的雞蛋和石頭,雖然最后硬碰硬的結果并不是大家都想要得到的無罪釋放的結果,但最起碼影片的最后,還是帶給了大家希望,這種希望的感覺還有整個轉變的過程不僅是最后的結局呈現(xiàn)的,還有場面調度。
影片中很多的畫面包括鎮(zhèn)宇被虐待,車東英與警官會面等畫面都用了冷色調,營造了殘酷和壓抑陰冷的感覺,體現(xiàn)了當下的黑暗和不公。而宋佑碩的畫面有幾段也是用了冷色調,沒考上律師以前的那幾段,還有其中當他回到家聽到妻子說有人打電話來并知道兒子班級和名字那段,宋佑碩幾乎是藏身在黑暗里的,就像是他當辯護人面對黑暗一樣。還有一幕,拒絕了海東建設的太子爺?shù)暮贤氐绞聞账哪嵌?,吳達洙說了一句:今天起,是你把自己安穩(wěn)的人生一腳踹了。吳達洙關門離開,宋叔被安排擠到畫面的最右邊,盡是壓迫感,門關上了,就好像他選擇與世界為敵一樣,哪怕那個世界才是錯的。但更多的宋佑碩的畫面選擇使用暖色調,尤其是最后一幕身穿白色囚服坐在被告席,窗外的射入的陽光象征著希望,側臉、背影、正面三面轉換,轉過來之后全是一個一個站起來的律師身影,從孤軍奮戰(zhàn)到集體法治的醒悟。除了這些還有法庭戲上用手持搖晃的鏡頭表現(xiàn)激動和憤怒,這段也非常精彩。
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獲獎時說過那么一段話:“我寫小說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將個體的靈魂尊嚴暴露在光明之下。故事的目的是在警醒世人,將一道光束照在體系上,避免它將我們的靈魂吞沒,剝奪靈魂 的意義。我深信小說家就該揭露每個靈魂的獨特性,藉由故事來厘清它。用生與死的故事,愛的故事,讓人們落淚的故事,讓人們因恐懼而顫抖的故事,讓人們歡笑顫動的故事。這才是我們日復一日嚴肅編織小說的原因。”我深信電影也是這樣,不是為了沖突和政治,而是為了避免靈魂被吞沒,被踐踏,被遺忘。從絕望冷燈過渡到希望陽光,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
3 ) 即使我今天被打倒,我也能看到千萬個我正在起來
認認真真看到了最后,片子的最后一個個律師像點名答到的場景,不知不覺就掉下了眼淚。
這是個絕對的男主角電影,靠他撐起整個故事。
開篇的時候,他被塑造的很平凡,一個看準了商機一躍成為暴發(fā)戶被同行看不起的小律師,努力賺錢,珍惜家人,掛念舊情。
影片過了一半,我?guī)缀跻詾榫鸵降氯チ?,劇情急轉直下。
這一段歷史我并不了解,但是看到韓國人打擊左派打擊靠攏共產黨的作風,不免想到原來每個國家的都是一樣的。
接下來的這個辯護,是全片鋪墊了一半篇幅,要講給觀眾的故事。
男主角還是和以往的片子一樣,是個個人英雄主義的人物。他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光芒前路,他接下來所有人都不敢說也不去做的事情,他身邊的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他的家人受到惡勢力的脅迫。每個英雄都有這樣大同小異的英雄路程。
但是這部片子的高明之處,不在于英雄獲得了額手稱慶的勝利,不是惡勢力被降服,不是黑暗的世界被超人解救。
而是即使我今天被打倒,我也能看到千萬個我正在起來。
全片的高潮在我看來,不是宋康昊鏗鏘有力的辯護,卻是一個個安靜的應答,“是”。
“除了我以外的辯護律師,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都到場,可以點名嗎?”多么帥氣的一句臺詞。
昔日你一個人在戰(zhàn)場,為被公權力迫害的受害者辯護,今日你坐在被告席,我們來給你辯護,哪怕依然不能贏,打到一個,還有下一個已經(jīng)起來。
我不要我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所以我要不顧一切為別人的孩子辯護。
我們要求民主,我們有訴求,所以我們要堅守我們示威的陣地。
有一個人去做了,然后有一群人因為他去改變,世界也許就是這樣變好的不是嗎?
4 ) 拍不成牛逼電影難道僅僅是因為環(huán)境嗎?
《辯護人》是我去年非常期待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的歷史題材讓我感興趣,而更主要的是,主演是宋康昊,看這位餅臉大叔的表演,絕對是一種享受??催@部影片之前我就了解過背景,它大概是根據(jù)韓國已故前總統(tǒng)盧武鉉年輕時的經(jīng)歷改編的。講主人公怎樣從一個唯利是圖的律師轉變成為一個為民請命的斗士。選對了題材是這部影片成功的基礎,背景具有歷史意義,主人公的原型又富有爭議,是個吸引人的好題材。但如何把一個好題材講好,就是編導演的水平了。
我們愿意把一些反映時代變遷以及時代中人物命運起伏的電影稱作史詩電影,當然如何衡量一部電影是史詩沒有什么標準,場面大,時間跨度長,人物眾多……我想這些只能算作構成史詩電影的元素,最終的評判恐怕還在影迷心中,當你看完一部電影,長嘆一聲,經(jīng)典啊,史詩啊,得,這就是你的史詩電影了。在我心中,《辯護人》算史詩電影。雖然沒有大的場面,但卻有大的氣場。天子一怒,血能漂櫓,這是大的氣場;匹夫一怒,血濺百步,這氣場同樣強大。
你能把氣場表達出來,即便是講述匹夫的故事,也是史詩;否則,即使你在描述家國天下,可能也只收獲一個大而無當。比如張藝謀的《英雄》,中心思想就是“天下”兩個字,但里面的人物,實在是太沒有說服力了,觀眾怎么可能相信刺客們的信仰,秦王的信仰就輕易被“天下”兩個字就改變了?如果寫兩個字,做一番演講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這改變還不一定對),那這世界上的恐怖分子早就被教育改造好了。還有寧浩那部《黃金大劫案》,一個小痞子轉變成革命志士的過程也太過簡單粗暴。如果人物性格的變化無法讓人信服,則整部電影也就失去了人性宣講的力量。
《辯護人》就是一部描述匹夫成長的電影,也可能,從高的標準來看,電影的表達還不夠克制,但對于主人公人性的刻畫,尤其是他心路歷程的轉變,非常有邏輯,有說服力。即便拋開題材不談,這個塑造人物的水平,就值得我們的導演學學。很多人認為,我們拍不成這樣的電影是環(huán)境不允許,這觀點我不同意。我自然也不同意張國立老師的觀點,我覺得我們拍不出《紙牌屋》,不是環(huán)境問題,是能力問題,不信咱們試試弄一部不犯忌諱的《來自星星的你》出來?這兩部片子背后,是極為成熟的電視劇工業(yè)。不排除我們的哪位編劇導演小宇宙爆發(fā)搞出來《潛伏》《走向共和》這類的神來之筆,但像美國、韓國那樣批量生產水準均衡的電視劇,我們還不行。
還是來談談這部影片是如何塑造人物的。我始終相信人的本性難移,一個人的價值觀發(fā)生重大改變的背后,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都是因為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只不過之前限于環(huán)境、知識等等外在因素,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影片的主人公宋佑碩一開始表現(xiàn)出一種唯利是圖,甚至為了賺錢在打法律的擦邊球。他的這種行為根本不為律師圈所容。影片的前半個小時,都在講述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高壓的,貧困的,這是他唯利是圖的原因,他希望在這樣的空間中能夠獨善其身。這段描寫也刻畫了他的性格,比如自尊心強,比如頑強,比如靈活,這些都是他后來法庭表現(xiàn)的籌碼。但如果這些性格特征放在一個壞人身上,那他也不可能成為后來的那個人。于是影片里安排了這樣一個小細節(jié)——練習帆船。
宋佑碩尊敬的一位律師前輩想要選擇一個律師,但宋佑碩顯然不是他的選擇,在他眼里,宋佑碩是個貪圖富貴享樂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一個證據(jù)就是他聽說宋佑碩買了一艘游艇。當他不得不去找宋佑碩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那是一艘帆船。宋佑碩購買和練習帆船的目的,是想要參加奧運會,為國爭光。這個表達很明顯,這是一個希望為國家做點什么的人,只是還沒有找到路徑。這樣一個有利他想法的人,為什么會面對社會不公視而不見呢?他和記者同學在酒館里的沖突告訴我們,這不是立場問題,是認識問題。
我覺得影片最好的人物設計,就是設計了小酒館母子這兩個形象。我們無法知道當年盧武鉉內心轉變的動機。但是電影里給了宋佑碩一個動機:一對可以說于他有恩、堪比親人的母子,被冤枉了,求助無門。所以,一開始讓他卷入這件事并且最終轉變的不是理念,而是情感。情感永遠比理論更容易說服一個人,被說服的不僅僅是主人公,也包括觀眾。這之后就順理成章了,他辯護的過程就是他成長的過程,情感漸漸的和理念交織在一起,而他的性格特征也開始發(fā)揮作用,到了這時候,他獨善其身的價值觀開始轉變成兼濟天下,而最重要的是,他原本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影片不僅僅塑造了宋佑碩一個生動的角色,在很多主要配角身上,我們都看到了觀念的表達。比如他那個敢怒而不敢言的記者同學,就分明讓人想起那就著名的格言:好人不說話,壞人就得逞。再比如那個助紂為虐的警察,他絕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他身上顯示著漢娜阿倫特所說的“平庸的惡”。這些人物,著墨不多,卻同樣鮮明。
釜山的那些律師們,從最初的鄙視到最后的敬重,其實價值觀是始終如一的。當所有這一切堆積起來,到了影片的最后,當99個律師出現(xiàn)在法庭聯(lián)名要求為宋佑碩辯護的時候,這個邏輯就變得非常通達,情感也就來的極為充沛。就好像《死亡詩社》的結尾,讓你淚流滿面的不是那個結尾,而是整部電影蓄積的力量。如果設計出這樣一個煽情的結尾還不能讓觀眾動容的話,那肯定是電影前面出了問題。
編劇蘆葦特別推崇《末代皇帝》,因為這部電影是從人性的角度去表達歷史,而我們的電影,卻老是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去表達歷史。搞不清人性正常的情感需求和行為邏輯,塑造出來的人物又怎么能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呢?這樣的假人又怎么能感動觀眾呢?就像我熱愛的《唐頓莊園》,人家牛逼的地方不在制作精良,而在人性豐滿,價值觀正確。
5 ) 《辯護人》:我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電影《辯護人》的最后一幕,已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獲得極大聲望的律師宋佑碩用身體擋在在警察和群眾之間,疾呼著爭取人權的口號,面對國家暴力機器與威脅毫無畏懼。在1987年爆發(fā)的六月民主運動中,宋佑碩的原型盧武鉉在靜坐時被催淚彈襲擊,并被警方帶走。經(jīng)過激烈的反抗與以韓基春審判長為首的釜山人士的支持下,盧武鉉最終得以被釋放。
同年九月,盧武鉉在巨濟市的大宇造船廠罷工事件中聲援被催淚彈擊中身亡的工人李石奎,并在葬禮上呼吁工人與工會同腐敗的獨裁政府背水一戰(zhàn),爭取自己的權利。盧武鉉后被以“支持非法罷工”為由逮捕,并被剝奪了六個月的律師權。
1987年是韓國民主化的的重要里程碑,這次六月運動直接導致了10月27日韓國國會通過了第六共和國憲法,建立第六共和國(即目前的大韓民國)。12月19日,盧泰愚成為韓國真正意義上首位民選的總統(tǒng)。
1987年也是盧武鉉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他全面停止各類法律業(yè)務,正式步入政壇。1988年韓國第13屆大選前夕,盧武鉉在韓國前總統(tǒng)號稱“韓國反腐教父”的金泳三(第14任總統(tǒng),任期為1993年至1998年)的提議與支持下,加入統(tǒng)一民主黨,當選第13屆國會議員,并在彈劾前總統(tǒng)全斗煥幕僚的第五共和國聽證會上一夜成名,稱為政壇新秀。
《辯護人》于2013年上映,當時盧武鉉已故四年。很多知名演員為了避免爭議和額外的事業(yè)負擔拒絕了這一角色,演員宋康昊起初也同樣拒絕出演,后在導演楊宇碩的說服下同意將該片作為以“時代背景下的虛構創(chuàng)作”進行出演,而非真的出演歷史上的某個特定真實人物。
所以在《辯護人》中,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改編與虛構,包括主人公宋佑碩與豬肉店大媽之間的演繹也全部都是經(jīng)過編劇創(chuàng)作出來為了增強戲劇沖突效果的改造。
即便如此,宋佑碩的扮演者宋康昊在演出完《辯護人》后被獨裁者樸正熙的后代韓國女總統(tǒng)樸槿惠政府加入“文藝界黑名單”,使其在韓國的演藝事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同樣被樸槿惠加入黑名單的還有韓國知名導演樸贊郁,樸贊郁導演和宋康昊演員在2013年合作了科幻電影《雪國列車》。盧武鉉,民意度最高和學歷最低的韓國總統(tǒng),因為太過于清廉怎么查都差不出來問題只能從他的親戚下手的總統(tǒng),哪怕在死后支持和聲援他的文藝界工作者也沒有被以黃教安為黨代表的自由韓國黨執(zhí)政勢力所容忍。(自由韓國黨2017年之前稱為新世界黨,2012年之前名為大國家黨,是韓國的保守派反華親美親日右翼黨派。李明博,樸槿惠都是曾經(jīng)的黨代表)
電影中的人物宋佑碩,“絕對不要放棄”是他的座右銘。因為要支付妻子生產的費用而不得不變賣掉司法考試的課本,在工地做苦工的同時夜夜苦讀復習但是卻接連落榜。當宋佑碩主人公終于意氣風發(fā)揚眉吐氣取得了律師執(zhí)照并且憑借地產過戶賺滿缽后,他回到自己曾經(jīng)跑掉賴賬的豬肉店“還債”,他在豬肉店里批評那些“明明可以去上學,但是要跑到大街上反抗政治的學生”,宋佑碩不懂,但是已經(jīng)作為“成功人士”的他自覺有資格批評那些不珍惜上學機會,卻要“搞民主”的學生。畢竟,于他,在高等學府接受教育是從小到大的夢想。
成功律師宋佑碩戲弄支持學生運動的記者,“有什么用呢!學生真的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嗎?以卵擊石懂嗎?”這大概是我們東北亞絕大部分人民對待社會體制的心聲:發(fā)自內心的質疑這個世界是否真的會變好,被現(xiàn)實促成的悲觀沒有辦法相信雞蛋可以打碎巖石。就連支持學生運動的記者,一面為學生辯解著爭論著甚至揮拳打向說著風涼話什么也不懂的律師宋佑碩,一面仍舊壓抑著自己的良知繼續(xù)在體制內做獨裁政府的喉舌。
以卵擊石不可笑嗎?微笑著說出“石頭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是活的”的豬肉店老板兒子樸鎮(zhèn)宇被秘密警察抓捕,施行,逼供,喪失人格。如果再問一遍鎮(zhèn)宇是否還相信“以卵擊石”,我相信他的答案會是否定的,他會面無表情地重復他被折磨時施暴者交給他的話,他會充滿恐懼不能自已地重復,“我是有罪的,我錯了。我是有罪的,我錯了?!?/p>
在遠離暴力的風暴中心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信口開河或者信誓旦旦地說著我們相信的任何主張,左派也好右派也罷,運動也好賺錢也好??稍谟H眼見過了暴力系統(tǒng)可以如何不帶憐憫地碾碎一條青春的生命,殺死反對的聲音時,律師宋佑碩明明可以通過來之不易的代表財閥的機會成為堅硬富有權力的巖石,但是他選擇了“雞蛋的一邊”。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也是當我被提問“這部電影反應了什么社會問題”時腦海里第一瞬間浮現(xiàn)出的答案。
我們的社會,沒有人想去做那個會頭破血流死無葬身之地的雞蛋,也沒有人愿意站在雞蛋的那一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政治,我們的文化,要我們做到的是變強做大,刀槍不入,永世傳承。一旦流露了任何“巖石”之外的思想,便被打上深刻的“理想主義”與“感情用事”,幾乎無可例外的變成悲劇。
但是當我們拼了命地想要不做軟弱的雞蛋,拼了命地想要離開碾碎雞蛋的齒輪的時候,有一些人堅定的選擇了雞蛋的那一邊。
6 ) 太贊太贊
剛剛才補看這部電影,擦干眼淚來寫下一些想法,腦子還有些混亂,抱歉。
影片的前半階段在說男主各種投機賺錢,卻也重情,包括家人和朋友。于是后面為了大嬸而去奔波努力也是意料之中,這之前的同學聚會和老大哥的拜托迅速拒絕也都合情合理也不是多余。
后半段看的各種難過各種無力,各方勢力聯(lián)合起來欺壓,傾盡全力卻還是無力。
想一想,在一天天中,我們好像和開始的男主一樣,只關心自己眼前的生活,已經(jīng)習慣了聽從領導,習慣了不公平,習慣了聽媒體的一面之詞,習慣了大喇叭里傳來的正確思想,也就對一些不公平現(xiàn)象,甚至是違法的現(xiàn)象視而不見,選擇默認,選擇屈服,可是,如果有一天這種事落到了我們自己的親人身上,甚至是自己身上,這個時候再想去尋求大眾的幫助大概也是會沒有回應吧。其實所謂的國家大事,不正是一件件的民生小事堆疊而成的嗎?有家才有國,如果能縱容公權力對普通民眾的踐踏,那必將國之不國,家也無以為家。
雖然電影中案件沒能無罪釋放,但改變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不過總歸要有人做,好在最后男主醒悟了,并帶領著越來越多的人為更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而努力,最后法庭上的點名,真是太煽情。
男主在法庭上對那個警察說的話以及對那個大企業(yè)的少東家說的話都很經(jīng)典。
也許聽起來很中二,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被人嘲笑的。
最后還想說韓國電影真是什么都能拍,如此直視社會黑暗面。有反思的勇氣才會有進步。
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們都在感嘆原來韓國法治最黑暗的時期也還是能公開審理和請外媒記者的。。。==
OMG,這盡然是一部處女作。瑕不掩瑜,已經(jīng)很棒了。被宋康昊那神演技弄得幾度落淚,與其說是煽情,我倒覺得這就是演員發(fā)揮出來的功力見效了,入心。故事很有嚼頭,真實事件改編,韓國軍事獨裁到宣揚民主的一個轉折。結尾哭成傻逼了。另,韓影和韓劇真是出自同一個國家嗎?Come on...
韓國失去像盧武鉉這樣的總統(tǒng)... 真的是國之大喪.. 還有這個叫New的制片商真心讓人眼前大亮~ 去年本人覺得不錯的 《新世界》、《監(jiān)視者》《7號房的禮物》《捉迷藏》等電影都是New籌拍的 而且都是啟用了新人做導演
法律有時候也是國家暴力機器的一部分,但法律依然是個人能夠對抗國家機器唯一的武器,當國家機器想要徹底摧毀一個人的尊嚴和權利時,它首先想要做到的就是踐踏法律。而當法律被如此踐踏時,即使是最逐利的律師,也會挺身而出來維護法律。如果要問法律為什么值得信仰,這大概就是我的理由吧。
不是很清楚盧武鉉是個什么樣的總統(tǒng),不過電影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 至少他做過這樣的事情。韓國電影一直有在自省歷史,令人敬佩。大臉影帝之一的宋康昊演的太好,法庭上完全被他帶入了。最后一幕特別加分,得人心者得天下!
七年前這里吃的醬拌飯被嘔了出來,一同嘔出來的還有羞恥;后來這里的烏冬面被寫了出來,一同寫出來的還有謊言;而今這里的湯泡飯被吞了下去,一同吞下的還有不甘。這一爿小店,收容過落魄,接納過緬懷,原宥過屈辱;那一方法庭,鉗制過自由,欺瞞過道德,背叛過國民。應聲而起的辯護人們,名字叫正義。
最難忘的一幕是,在逼供處剛逮到律師的反派警官意外聽到遠處國歌響起,馬上就地立正行禮。他的反應是那么迅速,神態(tài)是那么嚴肅、深情,你能看到他的舉止絕對發(fā)自內心,以至旁若無人。這一幕太震撼了,完美詮釋了愛國與行惡的不矛盾性。如果說主角代表了理想,那么這個人就是我們身邊大多數(shù)人的寫照。
一部改變現(xiàn)實的電影:釜山地方法院于2014年2月13日對“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判決5名被告人無罪,距離一審判決時隔33年?!耙驗閲癫桓辉>筒荒苁芊杀Wo,就不能享受民主,這種說法我是無法接受的?!薄斡哟T
法庭抗辯情節(jié)太一般了。但有一點把握得特別準確:一個生活優(yōu)渥且一心想著賺錢的人,你跟他講再多民主斗爭的大道理,他都可能不為所動。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哎,那個被抓進去受虐待的就是平時賣豬肉湯給我的大娘的老實巴交的兒子,認識的人。一瞬間就變民主斗士了。。。
僅僅是能拍出來,這樣的電影就值得五星;僅僅是能上映,這樣的政府就值得尊敬;盧武鉉,自殺。文在寅,復仇。
一個感想是韓國人還是不行,居然讓這種辯護人有了機會上庭,講到一半還沒被拖走,開會沒掐斷他話筒,催淚彈反正都放了棍子都上了,關號子了還能讓99個律師有機會敢站出來幫忙辯護,這不是煽動罪也是危害國家安全罪嘛有啥好講的!最后居然還讓他當上了總統(tǒng)。你國人不行,太不行了。
無字幕就算了 還全片釜山方言 忍住這點痛苦看完了兩個小時 電影結束后跟朋友對視 決定出字幕版時一定要再看一次 怎么說都得搞清楚自己為什么哭了兩次啊。。。
愿生平能在某朝的正規(guī)大院線見到這樣的電影。哎呀呀,韓國電影真是越發(fā)的了不起了!8.6
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誰說窮人就不配享受公正?市民同志們,挺住!
吃了《熔爐》的虧之后我長記性了,這次先看了完整的背景介紹,查了許多資料,就差連盧武鉉的傳記都看完了,才看這個電影,有效地防止了被窩囊死。
很佩服韓國人正視民族歷史的勇氣,《辯護人》充分展現(xiàn)國家權力機器與國民之間的緩和與爭鋒。我也套用《熔爐》里面的臺詞“我們所做的,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們每一個國民只不過是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中的一個動物,我們所做的就是過清醒的人生,做自由的靈魂!
王黨鞭不要看什么星星了,看這個去吧
“國家,證人所說的國家到底是什么?大韓民國憲法第一條第二項,大韓民國主權屬于國家,所有的權力都由國民產生,國家即國民。但是證人毫無法律依據(jù),一味強調國家安保,就把國家鎮(zhèn)壓踐踏在了腳下······你是讓善良無罪的國家生病的蛆蟲,你是軍事政權骯臟的幫手?!?/p>
2022年的今天這部電影又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只有更賣力地罵內地院線片了。原來是改編了盧武鉉的故事,法庭戲倒是一般,煽情沒錯,但合理性和邏輯性似乎不太夠,結尾超級感人。宋康昊曾用那雙大小眼注視著銀幕觀眾,如今,又是直面冷血暴力機器,非常之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