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寫不下,只好來影評里獻丑。
最初的觀感是這個片子太老了,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會有老片子的通病:臉譜化且單一,有的時候不太受得了這個,其次劇本也是強行制造沖突和沒必要的困難,一般來說我也不是很喜歡(比如教導主任這個角色的存在就很沒意義)
接下來說說我喜歡的部分。
這個片子一定是更適合享樂主義者,他們看會更有共鳴,所以其實在Ferris喝酒跳舞狂歡的時候,我的內心并無波瀾,但在Cameron說他要為他們偷開法拉利而負責的時候,我非常動容。
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更像是Cameron,從小循規(guī)蹈矩,生怕不符合別人的期望,唯有生病的時候可以暫時卸下枷鎖。有許多他人覺得十分重要的東西,可能其實并不重要,但我們卻會如此重視。
活在他人的規(guī)矩里很恐怖,或許這一天真實的快樂(至少去美術館對他來說是真的快樂)和跳脫出規(guī)矩之外的經歷,才更為重要。就像我們,按部就班地讀書、高考、進好學校、參與殘酷的社會競爭,可是從不知道自己愛好什么,擅長什么,熱愛什么,因而越活越不快樂。
或許我們并非需要像Ferris一樣造出可以逃課的一整套機關,但至少我們可以像Cameron一樣,學著至少有一天,問問自己,我認為什么最重要,我有沒有準備好為此而活。
最后,看到有人因為這是一個“逃學”故事而打了低分。
不可否認在中國的情景下,上學讀書真的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此會有人對此十分敏感。但我想,人要花小半輩子在學校里,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僅僅只是呆在學校,木然學習,相信“上了好大學就好了”的虛假承諾,一輩子或許也不會快樂。
這并非是“上學”就能簡單解決的問題。
大部分人人生的快樂藏在其他的可能性里,是家長老師不讓讀的"那種"課外書,也是玩物喪志時偶然挖掘的興趣愛好,不是嗎?是那些,哪怕我們每天上學工作,不管有多累,在夜晚和周末那些屬于自己的時間里,都能讓我們從中獲取力量的東西。
我想這部片子想教我們的正是去尋找這樣的快樂。
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青春片了,它簡直太適合這個朝氣蓬勃的季節(jié)了!這個鳥語花香的春天,空氣中不知不覺開始彌漫著考研、就業(yè)等一系列話題,每個人都開始想著畢業(yè)的事兒,大學四年,真的在恍惚間就要結束了。我們一邊感嘆著時光飛逝,一邊繼續(xù)轆轆前行。有時候,其實可以適當停下腳步,看一看周圍的風景。這就是這部電影——“時光匆匆,若你不偶爾停下來周圍看看,你會錯過很多事情。”
很多人看完電影會自嘲:“我們不是男/女主角,也沒有電影這般夸張,逃課,偷車…… 做任何不考慮后果還賊拉扯淡的事情,我們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不過這確實也是電影中我們羨慕不已的。 所謂做不到,只是我們太害怕走一條陌生的路了。費利斯騙過父母偷溜出去,并不能保證不被發(fā)現(xiàn),不過是他知道,被發(fā)現(xiàn)又如何,結局無非就是計劃失敗,和父母撒嬌求原諒,然后回學校念無聊的書。
費利斯開走了凱倫爸爸的法拉利,如果運氣爆棚的話,車會完好無損地回到車庫;運氣差一點,可能會被發(fā)現(xiàn)并被訓斥一頓;太點兒背了車子可能會壞掉(像影片里那樣車子變成一攤廢鐵),菲利斯和凱倫可能會被爸爸暴打,然后被呵斥道再也不可以和對方玩,正如平日闖禍的結局一樣;既然結局沒什么兩樣,那何不試著賭一次?
“我就是香腸大王” ,店員相信了就可以不用等位愉快地享受美味大餐,不相信就去別的地方當一個“三明治大王”或許也可以很快樂。生活中的路,不是只有一條陽康大道,野草和鮮花并存的羊腸小路或許也別有一番滋味。
在很多大人看來,男主就是無藥可救的浪子青年,
甚至會有家長認為絕對不要自己的孩子和這樣的人相處,以免帶壞了自己的孩子,而這樣的人,卻總是如此受歡迎,
電影里最讓我感動的是姐姐,她做為最了解弟弟的人,恨透了弟弟做的一切事情,并希望看到他早點遭報應,可在最關鍵的時候,是姐姐幫菲利斯解決了困難。當姐姐在警察局和一個認識不到一個小時的男孩熱情地接吻的時候,我想她真正理解了他的弟弟,做瘋狂的事沒想象中那么難,卻比想象中更快樂。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男主吧,也都很希望認識這樣一個朋友吧,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一定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 最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的? 你要瘋狂一次才能得到答案。 我什么都沒有可怎么瘋狂? 嘿!打開你的雙手,看看你手里握著什么? 啊哈,什么都沒有!對了,什么都沒有,沒有想象中那么多的負擔,沒有不成功就失敗的狗屁哲理,做任何無厘頭的夢都可以! 畢業(yè)?是快畢業(yè)了,不過現(xiàn)在不是還沒有到那一天嗎?
本來像這樣就結束了的,但是全篇都沒有提到我最喜歡的角色讓我有點舍不得結束。凱倫——這個被“浪子”帶壞的可憐男孩,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電影,這簡直應該叫“凱倫成長記”,一個一向懦弱膽小的凱倫被好友費利斯一步步逼上“絕境”最后重生的故事。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他一樣,說出那句“It's the best day in my life.”,我也希望看到這里的你們也會有一天,說出這句“It's the best day in my life.”。
其實吧,我到目前為止,反復重刷這部電影已經有十五六次了,無論看多少次都覺得很好看,之前一直沒找到原因,今天早些時候和朋友討論《蜘蛛俠·縱橫宇宙》,說著說著我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春天不是讀書天》的牛逼之處。
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正是因為所謂弒父的不是男主角,而是男二和女一。
男主Ferris Bueller根本就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他是一個符號,是許多人年少時都渴望成為的樣子。他聰敏,點子多,運氣好,人緣佳,有著即使害怕被老師抓住卻仍選擇和自己狼狽為奸的好友 & 相處起來輕松愉快又十分同頻的女友,是全校聞名的popular kid,家長眼中的pumpkin,校長心頭的trouble maker.
然而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很多人都是把自己看成loser的男二Cameron——家庭氛圍嚴酷冷漠,家長更側重于用物質補足孩子內心的空洞,冒犯了一點兒父母就像犯罪似的懲罰自身,擔憂這,操心那,都不敢相信會有其他任何人愛上自己。
又或是感覺自己不被重視的女一Jennie——做許多事情都需要他人不必要的許可,因為頻繁把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而經常內心失衡,強烈地渴望他人能關注、關心真正的自己。
然而正是因為Ferris,這兩位人物開啟了自我覺醒之旅。他們回望過去,覺察當下,并且都有一個覺醒時刻,Cameron是汽車里數(shù)被Ferris搞到過載 - Panic attack - 掉進水池,Jennie則是巡邏Ferris可能在的地方,發(fā)現(xiàn)他早就走人 - 在家和校長斗智斗勇 - 被抓進臨時拘留所。然后兩位徹底醒來,Cameron“殺”死了他爸的愛車,決定和自己的父親好好談談。Jennie在回家路上一路狂飆,最終掌握了主動權,幫助Ferris打掩護。
Cameron和Jennie其實都達成了“弒父”此等成就。他們被Ferris的存在所點亮,都突破了過往的桎梏,選擇挑戰(zhàn)規(guī)則,質疑權利,不再以他人為批判自我的標準,開始過上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那么,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Ferris Bueller’s Day Off, 而不是Cameron or Jennie’s Day Off?原因是Ferris Bueller乃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他不僅僅為Cameron和Jennie展現(xiàn)了一條嶄新的、自由的、生機勃勃的道路,他還告訴了屏幕前的我們:這世上遠有一種比我們所想象的更為自在瀟灑的生活方式。
Cameron于車上抱怨這天并沒有看到些什么好東西時,F(xiàn)erris大為不解。就像Ferris所疑惑的那樣,我們和朋友、戀人一起拋下學校、家庭和社會成規(guī),自由自在地探索了這座城市,欣賞了文化藝術,品嘗了美食,在人群中狂歡,充分體驗了一個人的一生中所需要的所有東西,這樣的一天難道還不精彩嗎?
因此,就像Ferris最后說的那樣,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人的一生實在是太短暫了,我們就更應該把握住每一個珍貴的當下。不要負重前行,請輕松上陣。做自己想做的,說自己想說的,愛自己想愛的,追逐自己想追逐的。學會放輕松,學會對人生大笑。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的幽默,任何情況都不要放棄我行我素的權利。就讓我們活得再自由一點,再叛逆一點吧!
Ferris Bueller, u r my hero.
主演們都很帥&美,難得演技還那么好。還有警察局里的毒品無名男真有范兒啊。
必須感謝大學時候的外教司徒小姐,介紹了這部電影給我們。我終于明白了上學上班或者任何其他時候,如果你不在某個時間認真的審視一下你的生活,你就會跟真正的生活失之交臂
每一部關于逃課的電影里面都有一個悲催的教導主任。段子老舊,男女主不討喜,點都在教導主任啊。
《月升王國》沖下懸崖的橙色摩托車就是致敬這部電影里的紅色法拉利吧。就是它顛覆性地跳脫出“被唾棄的孩子”塑造出令整個城市傾倒的青春少年。所以后來才有了韋斯·安德森的怪雞兒童,和理查德·林克萊特不假思索的成長?!拔覀兇蛩阕鍪裁??”“親愛的你應該這樣問,我們打算不做什么?!?/p>
好萊塢俗套總是越到后面越沒意思。不過和《華爾街》對照著來看,這里是叛逆的富二代反抗主流和父權,那里是勤奮的窮小子爬向金融之巔,戲里的結局都是好的,但誰都知道現(xiàn)實并非如此,翻墻有風險,不如還是各回各的世界?
經典老式喜劇風格,那種沒心沒肺、拒絕長大的感覺真好。男主一張娃娃臉太適合演高中生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的老公~
那時的青春片再瘋狂也只是說說謊、逃逃課、帶著小妞兜兜風,相比現(xiàn)在的屎尿屁重口味青春片還是乖乖仔得狠。再加上娃娃臉,萌與可愛的青春片更是那個時代青春片的主題。其中有幾個逃課的招還是蠻有趣的
男主是我上學時最討厭的那種男同學
與諸多美國青春片一樣,本片也將時間設置在主角高中的最后一年,這種設置本身就是帶有一定懷舊色彩的情感深度,可惜《春天不是讀書天》太過于追求戲劇化的情節(jié)和視聽,反而削弱了影片該有的情感力量。在角色塑造上,影片將大部分篇幅用在描述主角“近乎全能的”惡作劇能力上(更別提那場明顯是配音的唱歌戲,效果非常糟糕),讓主角的角色失去了大多數(shù)可信性,男二號反倒因為一場執(zhí)行明智的戲份完善了弧光、成為故事中最豐滿的角色。此外,本片的幽默感不僅體現(xiàn)在或機靈或笨拙的情節(jié)編寫中,也體現(xiàn)在對諸多電影的致敬中,其中包括畢業(yè)生、007、卡薩布蘭卡和星球大戰(zhàn)等等。
John Hughes集青春片和喜劇片大成之作,已經具備了后來《小鬼當家》的雛形,仍能以青春片的勵志來圓局。馬修.布羅德里克真是娃娃臉一個
逃學圣經。Matthew Broderick的老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OMG??!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來冬又至,收拾書包好過年。
就是一部好電影,你還能要求什么呢
好想要這樣一個男朋友?。ㄅ笥迅茫?/p>
不論怎樣,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仍然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能力,識字,辨別,邏輯以及創(chuàng)造力,以便我們在時代變遷里都可以很好地生存下來。青春片不是借口,這種自私人格不該被鼓勵。爛片生涯一記!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去學校?我不去學校,父母不知道。一拉線,快逃跑,轟隆一聲青春就沒了。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 我愛死了那段全民大游行時他們被歡快音樂所感染時的搖擺舞...還有那個男孩的好朋友太可愛了。好片子
每個聰明的學生背后都有一個悲催的教導主任= =
《死侍》的致敬,《蜘蛛俠:返校日》的致敬,《頭號玩家》的致敬,都在這里,片子很好看
只有青春期才能在一天里去那么多地方做那么多事,現(xiàn)在只要坐在沙發(fā)上刷一下手機,一天就過去了……(男主這么甜帥甜帥的居然不是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