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一對一

犯罪片韓國2014

主演:馬東錫  李伊庚  金永敏  趙東仁  劉臺午  安智慧  趙宰龍  金重基  周喜中  崔奎華  嚴(yán)華永  樸素丹  

導(dǎo)演:金基德

播放地址

 劇照

一對一 劇照 NO.1一對一 劇照 NO.2一對一 劇照 NO.3一對一 劇照 NO.4一對一 劇照 NO.5一對一 劇照 NO.6一對一 劇照 NO.13一對一 劇照 NO.14一對一 劇照 NO.15一對一 劇照 NO.16一對一 劇照 NO.17一對一 劇照 NO.18一對一 劇照 NO.19一對一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22:43

詳細(xì)劇情

令人窒息的黑夜,一名女子高中生慘遭數(shù)名男子劫持殺害。時間過了一年,衣冠楚楚的吳賢和女友在餐廳約會吃飯,雖然對方一個勁兒打聽他的工作,但他顧左右而言他,絕不提起一個字。夜幕降臨,送走女友后的吳賢正準(zhǔn)備開車回家,誰知卻被兩個全副武裝的軍人模樣男子綁架。他被押到一處陰森恐怖的所在,一番刑訊逼供之后,他承認(rèn)了去年5月9日所犯下的罪行。不久之后,名叫鄭易世的男人被同一伙人馬綁架,受盡屈辱之后他在車中開槍自殺。這伙人均由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組成,他們聚在一起,挨個狩獵審訊去年殺害了女孩的兇手,一步步逼向真兇。吳賢悄悄跟蹤他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人的真實身份。   兩組失魂人馬,一群彷徨之人,手持利刃彼此傷害……

 長篇影評

 1 ) 世界不止黑于白

這個導(dǎo)演的片,都很有特色,很多人說金基德是韓國電影的一朵奇葩,見仁見智,但我覺得金基德確實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雖然他的片讓人很壓抑。社會仍然有很多被拋棄的被欺辱的人,并不是為了宣揚惡,而是邊緣人物一直存在。主人公在悲慘的生活中孤獨的死去,很耐人尋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內(nèi)心的灰色地帶。

 2 ) 《我是誰:深不見底的絕望—— 《一對一》人物行為分析》(嚴(yán)重劇透,未看勿入)

《我是誰:深不見底的絕望—— 《一對一》人物行為分析》(嚴(yán)重劇透,未看勿入)

本片的分析前提在于幾個理論基礎(chǔ):
1、人所有的行為都是趨利避害的,圍繞著追求快樂進(jìn)行。—— 《文明及其不滿》 、《一種幻想的未來》
2、挫折會使人產(chǎn)生攻擊性?!?《犯罪心理學(xué)》
3、自我防御機制?!?《自我與防衛(wèi)機制》

      影片最核心的人物,是第一個被“組織”拷打的人,叫吳賢。吳賢,只是一個名字。請大家一直帶著這個問題:吳賢是誰?

     吳賢第一次出場(第一個吳賢),是作為女友的男人,突然遭遇了“軍隊組織”的綁架,被刑訊逼供,寫下了自己的罪狀,罪狀寫好后,他留下了眼淚,我更愿意認(rèn)為他的眼淚是出于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難過,而不是疼痛。組織的頭目問了他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做?”他的回答是:“我只是按上面的吩咐這么做的。”也就是說,他本人是不愿這么做的,是外在的壓力迫使他做了自己不愿做,不該做的事。人的良知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夠抵擋外部世界的壓力?每個人都不一樣。被放走后,他在車?yán)?,不住地砸方向盤,既是后悔,更多的,是恐懼和憎恨。在他看來,更加該收到懲罰的,是始作俑者,他只是個跑腿的。

     吳賢的第二次出場是一個闊少(第二個吳賢),跟一個女人在一家餐廳吃飯,請注意,吳賢只是一個名字。因為有錢,盡顯高人一等,在餐廳完全不把服務(wù)生當(dāng)回事。然而人都是有自尊的,就算是地位再卑賤的人。所以餐廳的服務(wù)生受了氣,就往他的菜里吐了口水來換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卻被餐廳老板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著客人的面扇了他的耳光,為了自尊,卻失去更多的自尊,失去了更多的自尊,就越強調(diào)自尊,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接下來是另外一個被綁架的人,他是吳賢的同事,是一個孕婦的丈夫,是一個女孩的父親,也將成為另一個孩子的父親。他去廟里參拜,心事重重,看起來像個善良的人,在廟外遭受了“黑社會”綁架。嚴(yán)刑拷打之后,承認(rèn)了自己做過的事。“黑社會頭目”問他:“有沒有罪惡感?”他只是不住的點頭,他的懺悔,在所有人當(dāng)中,是最真心的。最后跟家人道別之后,在車?yán)?,作為女兒的父親卻奪走了別人女兒的性命,在悔恨中,選擇了開槍自殺。

     吳賢的第三次出場(第三個吳賢),是作為組織唯一女成員的男友或丈夫出場。他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對女友私生活的介入無孔不入,讓人窒息。然而不可否認(rèn)的是,他確實很在乎他的女朋友,但他對女友的感情不是愛,更多的是一種無法失去的占有欲,不能失去,就會寧可玉石俱焚,所以才會敏感,才會極端,于是出現(xiàn)了許多近乎變態(tài)的行為。而女友在他的陰影下,擺脫不能,生活得十分難受,但是,相對與組織的其他成員,自白“偶爾還有好的時候”。因此,在組織對被綁架者施加刑罰的時候,往往是這名女成員最先無可忍受這樣的暴力。

     被綁架的第三個人,是吳賢的直接上級,同樣一頓嚴(yán)刑后,吳賢的直接上級交代了自己的罪狀,組織的頭目問他:“有沒有做錯什么?”。他哭著回答:“全部都做錯了?!薄?br>
     吳賢的第四次出場,(第四個吳賢)是作為組織成員其中一名男子的哥哥,這名男子接受了美國名牌大學(xué)的教育,是用哥哥的錢?;貒髤s找不到工作,繼續(xù)靠哥哥過活,哥哥以此為恥,言語之間盡顯挖苦諷刺,哥哥是弟弟最大的挫折來源。哥哥也是弟弟加入組織的原因,但是哥哥其實是愛弟弟的,只是愛的方式有問題,結(jié)果便朝著傷害的結(jié)果上去了。

     被綁架的第四個人,是吳賢的所屬部門的領(lǐng)導(dǎo),嚴(yán)刑峻罰之下也同樣寫下了自己所犯的罪,組織頭目問領(lǐng)導(dǎo):“你怎么看你寫的這些?”回答是“方法手段是有些問題,結(jié)果是為了好的方面。對組織忠誠,不就是為了國家嗎?”而這一切,都被吳賢看在了眼里。吳賢的眼里,全是憎恨。憎恨這假冒的組織給他和他的同伴們帶來的痛苦。

     這是一個由弱勢群體組成的組織,組織的成立,完全取決于一個共同點:成員們生活得很痛苦,對社會有強烈的不滿。而人天生就是趨利避害的生物,當(dāng)遭遇挫折的時候,自我防御機制就會啟動。而組織的人,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移置”的方式來應(yīng)對挫折。如同今日,很多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了委屈就去網(wǎng)絡(luò)上謾罵,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的自尊通過“見人就罵”的方式來換取一點小小的平衡。有的加入組織,是想發(fā)泄心中的憎恨,有的是想得到答案:自己該往哪里去?是什么讓這個世界變成了這樣?遭遇的挫折越長越痛,人的攻擊性就會越強越重。

     看清了這個所謂的組織之后,吳賢找到了他的前輩和上級,告訴了他們真相,想邀他們一起復(fù)仇,而他的前輩和上級并沒有同意,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自身確實悔恨萬分,無法原諒自己曾經(jīng)做錯的事。當(dāng)他去找前輩的時候,前輩對他說吳賢同事是由于良心發(fā)現(xiàn)而自殺,但他始終不愿意面對這個現(xiàn)實。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人所看見的,人所相信的,往往是自己愿意去看的愿意去相信的,即使明明知道真相,也會刻意的抹殺掉。當(dāng)他去找隊長的時候,隊長一看見他就慌忙地跑掉,無法面對的不是他,而是自己,看見他就如同看見自己曾經(jīng)做錯的事,內(nèi)心更加的受到折磨。人自私的本性決定了人無法原諒別人,所以吳賢只能繼續(xù)一個人調(diào)查跟蹤這個組織。

     吳賢的第五次出場(第五個吳賢),是一個作維修工的組織成員的老板,同樣也是極盡所能地欺壓這個維修工,同樣也是在第五個吳賢這里遭遇了強烈的挫折。

     組織的頭目有一種近乎于烏托邦的幻想:“這個世界壞了,很嚴(yán)重……弄壞這個世界的家伙也不多,就有那么幾個一直在繁殖,要找到那個種子,廢掉它?!蹦莻€“種子”是什么?組織頭目一直在找那個“種子”,想把它摧毀,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一點,他目前認(rèn)為的種子,就是那些“弄壞這個世界的家伙”,就是那些當(dāng)權(quán)而不作人事的人。到目前為止,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摧毀讓世界變化的種子,實現(xiàn)心中的正義。但是到最后,他所認(rèn)為的種子會發(fā)生改變,這在這篇文章的末尾會講到。

     被組織抓的人都無一例外地問了一句:你們的負(fù)責(zé)人是誰?說明這些被綁架的人本身就在為政府做事,屬于體制的一部分。每次在拷問完畢之后,組織的頭目都一定會問被拷打人怎么看待自己所做的事,然而他自己跟這些人其實沒有一點點的區(qū)別。

     被綁架的第五個人,已經(jīng)是一個高官了,叫振浩成。振浩成說:我認(rèn)為我是正確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這個組織,或者說人類的所有行為,哪一件不是為了“活者”,“活得更好”這兩個不朽的命題呢?為了自己活得更好,而去傷害別人,是理所當(dāng)然的嗎?就算不是,自己也會輕易地將它否定掉。如我們做錯事之后,我們一定會說:“我不后悔?!逼鋵嵲跐撘庾R里,不管后不后悔,都不能承認(rèn)自己后悔了,一旦承認(rèn),那么以后該如何面對自己呢?

     吳賢的第六次出場是(第六個吳賢),是組織一成員的朋友,第六個吳賢詐騙了他所有的錢財,讓他無家可歸,只好跟老母親住在廢墟里。值得一提的是,就是這個成員在上一次的綁架中,努力地勸阻著組織的頭目。然而。

     被綁架的第六個人是名將軍,級別已經(jīng)很高了,在受刑罰時發(fā)出了痛苦的呻吟聲,片中原本很有“正義感”的被朋友詐騙只好同母親住在廢墟里的男人,在開始的時候還在試圖阻止隊長“不要采用過于極端的方式,而當(dāng)下個“受害者”在拷問室呻吟的時候,他只是默默地抽著煙。一個人遭受的挫折越大,他的攻擊性就越強,對別人的痛苦,就越加的視而不見。將軍是軍人,由于意志力的堅定,沒有屈供,最終被殺,這也導(dǎo)致了成員的內(nèi)訌。從成員是否離開組織,我們可以看見的,是成員對生活的絕望程度。越絕望,就越依賴暴力,越依賴暴力,就離“人”越來越遠(yuǎn)。但是,其中有一名成員例外。

     這名成員遭遇挫折后,無意識中啟動了一種自我防御機制:認(rèn)同。他對于組織頭目產(chǎn)生了一種崇拜,這種崇拜,使得組織頭目于他而言,接近于神的“父”的形象,因此,只要是組織頭目要求做的,他就會去做,近乎于一種信仰。
 
     組織的頭目要的是什么?他要的不是物質(zhì)上的東西,也不是別人的性命。他要的,是傷害了他珍視的人的自責(zé)與愧疚;他要的,是實現(xiàn)心中的正義;他要的,只是對錯。歸根結(jié)底,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換來自己的心安,都是趨利避害的行為的衍生品。

     吳賢的第七次出場(第七個吳賢),是一個黑社會流氓,來跟組織成員討債,組織成員因妻子住院,被迫借了高利貸,吃著廉價的泡面,將希望寄托在彩票身上。
     
     吳賢的第八次出場(第八個吳賢),是一名僧人,這名僧人曾是海軍,而組織的頭目,是海軍的軍官,組織頭目的名字,叫做馬海兵。在馬海兵的手下,常常被他揍。他們相遇的時候,馬海兵在瀏覽網(wǎng)頁,網(wǎng)頁上,是暴力,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在發(fā)生著的暴力。當(dāng)馬海兵對他說出對不起的時候,僧人的眼里泛著淚花。這為以下的情節(jié)作了鋪墊,也就是說,馬海兵并不是真的想揍手下的士兵,是因為他到了那個位置,是他的立場,是他的位置,決定了他要做的事。

     最后一次綁架,綁架的人叫卞吳具,算是國家領(lǐng)導(dǎo)層面的人了。被黑社會追債的組織成員在遭遇黑社會虐打以后,再一次進(jìn)行綁架活動的時候,隊長說出打算綁架的人的名字時,他的回應(yīng)是“光聽名字就覺得惡心?!弊詈笪覀兊弥?,馬海兵是被害女孩的家人,女孩其實是被高官所害,疑似權(quán)力爭奪的犧牲品??赏茰y,馬海兵,組織的頭目,應(yīng)該是個高官的后代。當(dāng)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組織成員三人在面對卞吳具的時候,因隊長執(zhí)意殺人而引起的內(nèi)訌,引出的那段話,信息量太大太多,有吶喊的無奈,有隊長自認(rèn)為成員“阿Q”的悲憤,還有在窗外靜靜看著這一切而落淚的吳賢。吳賢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自己。如果他是馬海兵,他也會做出一模一樣的事情。

      為什么馬海兵最初的時候會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報復(fù)這些人?因為這些人用了極端的方式來對待了他所深愛的人,他要讓這些人感受到自己深愛的人的痛苦。馬海兵被成員拷上手銬,馬海兵最后含著眼淚看著卞吳具,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自己。如果他坐到卞吳具的位置,他站在卞吳具的立場,他也會做出一模一樣的事,不會有一點點的差別。

     成員準(zhǔn)備倒戈的時候馬海兵被他的崇拜者所救。馬海兵最后對卞吳具說:“我想了想,活者也有可能是地獄,讓你的子女,享受你的錢,享受你的榮譽,那對你也是一種懲罰?!弊詈笏K于認(rèn)了,世間沒有對錯。他所執(zhí)著的對錯,本身就是自身趨利避害的產(chǎn)物,他追求正義的手段,與其他人造成傷害的手段,沒有一點點的差別。馬海兵一直以為的種子是那些不作好事的人,是那些壞家伙,直到現(xiàn)在,徹底地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讓這個世界變得這么糟糕的種子:是人。是任何人,是所有人。Anyone of us and all of us.

      最后吳賢(第一個吳賢)的出場,帶著愧疚與憎恨問卞吳具:為什么要指使我們做這種事?卞吳具的回答是:為了活著。吳賢又問:“那我們怎么辦?”靈魂都被破壞了,內(nèi)心滿是憎恨與悔恨,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何活下去,變成了一場艱難的事。這就相當(dāng)于在問:我要到哪兒去?卞吳具自然無法回答,答案是你們要自己去找。最后一個問題,吳賢問卞吳具:“我們做的事,是為誰做的?”卞吳具的回答是:“誰?我也不知道?!睕]有得到答案,就等同于生活沒有了一點意義,終生將離不開愛,恨,愧疚的糾纏里面,所以最后,吳賢用殺死馬海兵家人的方式殺了卞吳具。
                                
     看破了一切,馬海兵遁入空門,但是他并沒有完成自我的救贖,還是會執(zhí)著,有欲有求,就有悲有喜。他的遁入空門,與其說是看破了世界,愿去相信“凡所有相,皆為虛妄”,倒不如說是一場逃避,一場自我欺騙。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人為了活下去,為了活得更好,就會有爭斗,有恩怨,有愛恨,只好逃避人群,來到一個人煙罕至的地方。但是身達(dá)彼處,心終究是不自由。

     他明明已經(jīng)打算走上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理智說:“這不是別人的錯?!笨汕楦薪K究還是過不去,還是痛不欲生,還是忍不住的落淚。終究成不了佛。他的痛來自于哪里,來自于對家人的愛。有愛就有保護(hù),一旦自己所珍視的人遭受了傷害,這比要了自己的命還要難過,然而接受這傷害的合理性,又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啊,心里的理智和情感往兩個方向扯,這就是地獄。

     而吳賢,卻化作了一個身穿軍裝,手持狼牙棒的無面人,走上了馬海兵走過的道路,最終,吳賢依然在面具之后,并不因馬海兵的痛苦而止住自己的殺戮。面具,象征著的,是對“人”這種生物的無奈與絕望,生而為人最大的桎梏,是愛恨,人不可能不愛自己,人也不可能不愛別人,恨,是愛的衍生品。痛苦不在于歷經(jīng),而在于愛恨的糾纏。躲在面具之后,拋棄了人面,就做出了一種最極端的選擇,可以是正義,也可以是惡魔。純粹為善,或存粹為惡,避免愛恨再在心里糾纏,不愿再受生而為人的桎梏。他選擇的,是這樣的一條人生道路。最后,以完全憎恨的姿態(tài)殺了馬海兵,完全不顧馬海兵讓人垂憐的痛苦,徹底抹掉自己愛的能力,徹底抹掉自己的同理心,只化作純粹的憎恨。影片在這純粹的憎恨中結(jié)束。

     影片最后,拋出了一個問題:我是誰?



      回到最初的問題:吳賢是誰?吳賢是某個為國家組織效力的工作人員,吳賢是富人,吳賢是傾向于變態(tài)的極度缺乏安全感者,吳賢是商人,吳賢是詐騙犯,吳賢是流氓,吳賢是僧人。。。。吳賢是讓別人產(chǎn)生攻擊性的人,是吳賢讓這個世界變得那么糟糕。吳賢是誰?吳賢可以是任何人,吳賢是你,是我,是他。是任何人。

      我是誰?影片一直傳遞的觀點:“我”只是一個產(chǎn)物?!拔摇笔腔蜻z傳、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知識、 閱歷、時代背景、立場、社會化的產(chǎn)物?!拔摇弊龅氖虑橥耆珌碓从凇拔摇钡恼J(rèn)知,當(dāng)“我”在決定著某件事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有很多很多的因素決定在“我”的身上,也就是說,“我”的決定,本身就是被“決定”了的產(chǎn)物,甚至在“我”出生之前,這一切都被決定了?!拔摇彼聸Q定的過程,不過是事先被決定的結(jié)果在“我”頭腦里出現(xiàn)的過程而已。這就是極度絕望的決定論。

     那么出路在哪里?我要到哪去?人既然被迫來到了這個世上,就不會主動想去死,求生,是人的本能;除非,現(xiàn)世的悲傷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大于對死亡未知的恐懼。于是,被迫生而為人,就不得不活下去,首先就會考慮如何活下去的問題,然后就是如何活得更好的問題。

     完全的平均分配已經(jīng)被歷史證明不可行。而市場經(jīng)濟就一定有競爭,由于人和人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比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個人閱歷,甚至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基因,會導(dǎo)致人和人之間在獲取資源上的差異。就算姑且不論所謂的階級固化,比如我們今天常常遇見的官二代富二代成功的幾率就會比常人高太多,因為他們手上握有的自由余地大大勝出常人,然后富人越來越富,官二代繼續(xù)當(dāng)官。就算回到最初,就算假設(shè)世上所有的資源都被平均分配了,然后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比如訴求,比如精氣神,有人懶惰,有人勤奮,有競爭就有優(yōu)勝劣汰,有優(yōu)勝劣汰就會有人得利,有人失利。然后就有了地位,財富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導(dǎo)致自尊的受挫,自尊受挫,就會拼命要自尊。而人性有太多弱點,比如男人天生就是權(quán)利動物,男人天生就渴望成為領(lǐng)袖,有些人獲得成功之后,為了放大這種領(lǐng)袖的快感,就會通過打壓別人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高度,就會進(jìn)一步使人受挫,就將會進(jìn)一步地加深這個社會的暴戾,所以我們常??匆姾芏嗪芏嗟谋┝κ录?,網(wǎng)上無休止盡的謾罵,其實,后面掩藏的,無非是一顆受挫的自尊心,還有一張躲在陰暗的角落,欲哭無淚的臉罷了。只有“我們”沒有“我”,是人性的滅失;只有“我”而沒有“我們”,這就是地獄。

     人活在世界上難免遭受傷害,那么在傷害發(fā)生之后,怎么處理呢?每個人都認(rèn)為自己在做的其實是對的事,甚至如果有信仰,這種信念就更加堅定,而由于立場的不同,自己的信仰,也許就會造成對別人的傷害?!皬?fù)仇”是不朽的主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然后又形成新的傷害,周而復(fù)始,永無止盡。

      尤其是在社會價值觀空缺,傳統(tǒng)道德喪失殆盡的今天,失掉了人和人之間的友愛,失掉了愛別人的能力,這樣的暴戾就越發(fā)嚴(yán)重??墒?,這一切,都是沒有對錯的啊。任何人的行為,一定是基于他的認(rèn)知,“發(fā)生的事,是不會忘記的,只是想不起來而已?!比绻拔摇背錾诹硪粋€“我”的家庭,“我”經(jīng)歷另一個“我”的經(jīng)歷,認(rèn)知另一個“我”的認(rèn)知,“我”也會做出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模一樣。就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暴戾,留同樣的眼淚,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不會有一點點的差別。

      影片從始至終透露的都是絕望二字,深不見底的絕望。

      這也是老金所有作品里面最絕望的一部了。《撒瑪利亞女孩》的女主人公通過無償交際完成自我救贖,男主人公通過自首完成自我救贖;《空房間》把希望寄托在外部世界的不真實性,通過修煉內(nèi)心: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既非風(fēng)動,亦非幡動,仁者心,一瞬和永遠(yuǎn)的差別來獲取寧靜;《圣殤》通過自殺,陪命來完成自我救贖;《春夏秋冬又一春》通過向神明靠攏來完成自我救贖;《莫比烏斯》通過遁入空門來完成自我救贖。而到了《一對一》,根本沒有救贖,透露的只是深不見底的絕望。因為不管怎么做什么,怎么做,都是被決定了的產(chǎn)物,都是合理的??珊薜氖侨耸怯星楦械纳?,理智能理解,情感不能接受。又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終究無法自由。


     看完以后整個人都不好了,趕緊把眼睛集中在美好的事物上。決定論是永遠(yuǎn)不可觸碰的底限,要不然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沒意義了。所以盧梭才會說:“就算沒有上帝,也要創(chuàng)造一個出來。”




ps:聽說老金最近過起了自閉而離群索居的生活,哎。。。。

 3 ) 悲劇產(chǎn)生,人人有責(zé)

一個人分式多個角色,表達(dá)出,無論職位高低,階層高低,其實都一樣,所謂的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犧牲某人的基礎(chǔ)上,組織頭目以為能救贖世界,拷問到最后一名時,猛然醒來,自己也跟他們一樣,用罪惡懲罰罪惡,而這個組織卻由受壓迫的底層組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女成員回家被男友家暴,收到生活費和買包的錢,一下子變得溫順,留美弟弟回國,高不成低不就,自己認(rèn)識到自己猶如蛀蟲,哥哥很鐵不成鋼,對他打罵,弟弟再憤怒,也還是不敢獨自出去生活,演技最差的修理工,老板因工作不滿對其打罵,猥褻他的女友,他出了背著老板用汽車零件交換假貨和罵老板,就默默忍受,還有被詐騙而被迫和母親住在廢墟上的,還有被傷自尊的服務(wù)生,還有因支付老婆醫(yī)療費還不起債的,這些人僅僅對上層人用暴力發(fā)泄不滿,脫下戲服,依然覺得多點忍耐,一定會等到正義,總比北朝鮮的日子好過吧!多么熟悉的話語,懦弱之人的心聲??!

這部片子讓人絕望,中層,底層都還有良知,都希望有更美好的生活,哪怕犧牲些良知,只管服從,而走到上層的人,再晉升中做了太多偽善的事情,已經(jīng)覺得只要他自己覺得對的,都可以做一定的犧牲。懦弱的中層和底層,在心里學(xué)中,就是典型的共依存比較嚴(yán)重的人,往往上套,悲劇就在封閉的環(huán)境里重復(fù)。

這種悲劇造成的原因,因該拷問國家,社會,家庭,哪里出了問題。前段時間在頭條上,看到一位父親,抱著兒子跳樓,跳樓前,無辜的兒子還在玩手機,將跳之時,兒子緊緊摟住父親......太痛心了,這樣的悲劇卻還在不斷上演,希望我們能多去看這位父親,從小到大,怎么塑造成這樣的性格,多些人文關(guān)懷,少些指責(zé),我們都有錯。

 4 ) 一對一 (???,2014)

1、即使是暴力的過程,馬東錫還是演繹了一個從理想性走向現(xiàn)實性人物的過程,他最終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論來安撫自己的絕望,以遮蓋自己精神的喪失。

2、故事一開始女孩遇害,觀眾都想問為什麼?這也是故事人物所尋求的,但是,導(dǎo)演從頭至尾隱蔽了行兇的理由和動機,這是精心的設(shè)計。回頭問,為什麼這個烏合之眾聚集的組織要對人施暴?即使有成千上萬個理由,也無損於施暴的事實。電影開頭揭示了一個窮兇極惡的邪惡軸心,然後用對照組讓我們觀看其形成的過程。

3、電影分化了三種人:受暴者、施暴者、旁觀者。故事終端,這三者混成一體,成為一個沒有臉孔的恐怖分子。

4、把自己當(dāng)做非人的機器,以「我只是做好工作」為理由殺人,在西方社會更被熟知,是從漢娜鄂蘭提出平庸的邪惡開始:

審判中艾希曼說:「我無罪。我不是那個被打造出來的禽獸,我是謬誤的犧牲品。」是的,艾希曼只是服從啊,服從難道不是美德?他,不屬於統(tǒng)治階層,受罰的應(yīng)該是領(lǐng)導(dǎo)階層。

5、創(chuàng)造啟示永遠(yuǎn)比給予教訓(xùn)還要好,這是劇本在臺詞撰寫上過於直白而失誤的地方。更大的失誤,在於電影給了我們警告,但沒有給我們願景,因為,他們當(dāng)中沒有人具備對生命的愛。

6、昨天,臺灣新聞一如往常的播報社會兇殺事件,播報者以正義魔人的姿態(tài)登高一呼,用「輕判」、「兇手冷眼旁觀」、「悠哉的抽著菸」……等情緒高漲的詞彙來渲染情節(jié),企圖挑動起輿論,控訴刑罰過輕。我想到2012年留學(xué)生在東京殺人,最後卻在名古屋參加AKE48偶像活動中被捕,媒體24小時反覆宣傳殺人後不可思議的鎮(zhèn)定行徑與娛樂的心理,多數(shù)民眾對此激憤不已,恨不得手刃這個魔鬼,或文明的說,判惡徒以極刑。金基德的電影並非「杜撰」恐怖情節(jié),故事最後的提問「我是誰」,把你屏除於旁觀者之席。

7、佛洛姆,人類新希望,2希望,三信念:

信念不是脆弱形式的相信或知識;不是對這個或者對那個事物的相信,信念乃是對尚未證明事物之信心,是對於真實的可能性之認(rèn)識,是對於孕育中事物之察覺。當(dāng)信念指的是真實而尚未誕生的事物,那麼這個信念就是合於理性的,它是置基於知識與了解的能力上,這種能力穿越了表層而看入核心。信念,和希望一樣,並不是對未來之預(yù)斷,而是看到「現(xiàn)在是依種孕育狀態(tài)」。 「信念是確定的」,這句話需加以解說。就真真實實有可能性而言,它是確定的,但若以毫無疑問的確斷而言,它則是不確定的?!@乃是信念的困思之處:它是對於不確定者之確定。就人的所見與了解而言,它是確定的;就事實最後的結(jié)果而言,它是不確定的。在科學(xué)上可以預(yù)斷的事物,我們無須信念,對於不可能的事物,我們也無須信念。信念乃是基於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基於我們改造自己的經(jīng)驗。對於他人的改變之能夠具有信念,乃是由於「我能夠改變」這種經(jīng)驗的結(jié)果。 在理性的與非理性的信念之間有著重要的不同。理性的信念是一個人內(nèi)在的思想或情感之積極主動的行為結(jié)果,而非理性的信念則是對外在所給予的某種事物之曲從——不論外在所給予的事物真或不真,一律當(dāng)作真來接受。一切非理性的信念,不論信仰的對象是一個偶像,一個領(lǐng)袖,一個空洞觀念,其本質(zhì)的因素都相同:它是消極性的?!谌祟惖年P(guān)係中,對另一個人「有信念」,乃是意味對他的生命核心可以確定,也就是說,對於他基本態(tài)度的可靠信與不變性有信心。同樣,我們可以對我們自己有信念,並不是我們的意見不會改變,而是我們的生命基本指向、我們性格結(jié)構(gòu)的母體不會變更。構(gòu)成這種信念的條件,乃是我們自我的經(jīng)驗,是我們是否有能力正確的說「我」,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認(rèn)同。

8、佛洛姆,人類新希望,4人性是什麼意義,3方向座標(biāo)與奉獻(xiàn)座標(biāo)之需求:

人,只要在他還沒有達(dá)到他的進(jìn)化中的較高形式,就需要領(lǐng)導(dǎo)者。並且實際上十分渴切去相信那些虛幻故事,以證明他們的國王、神、父親、君主、教士等等的合法性。這一種對領(lǐng)導(dǎo)者的需要,即使在我們今日最為啟明的社會依然存在。即使向美國或蘇聯(lián)這樣的國家,關(guān)於每個人的生死的決定,還是放在少數(shù)的領(lǐng)導(dǎo)者手裡,或某一個人的手裡,他以政體所給予的正式委任而行動——不論政體為「民主的」或「社會主義的」。人為了求得他們的安全,而愛著他們的依賴狀態(tài),特別是,如果在物質(zhì)生活上讓他們相當(dāng)舒適,並且能夠讓他們相信洗腦是「教育」,而屈服是「自由」。 ……人在對於一個優(yōu)越的權(quán)威關(guān)係中,找到情感的締結(jié),而對於那優(yōu)越的權(quán)威,它是盲目服從的。由於仍舊同自然、同母親(如大地)或父親(如宗教)締結(jié)在一起,人確實感覺到在世界中如在家室,為了這個安全感,他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包括屈服、依賴,並阻斷理性與愛的能力充分的發(fā)展。當(dāng)他應(yīng)當(dāng)變?yōu)槌扇酥H,他卻停留在兒童階段。

 5 ) 泥鰍和黑魚的糾纏——《一對一》

泥鰍和黑魚的糾纏——《一對一》

今天介紹一部韓國電影《一對一》。

片名One on One (2014)。

金基德導(dǎo)演作品,影片繼承了金基德一貫的壓抑風(fēng)格。

用暴力對抗黑暗,結(jié)局并不能迎來改變。相反,折騰一通后大家發(fā)現(xiàn)并未能改變?nèi)魏问挛?,心理反而會覺得悲涼。

看金基德的電影總會感到壓抑,建議備一部輕松暖心的電影,看完后接上看,免得太難受。

金基德前作《莫比烏斯》通篇無對白,全靠動作和鏡頭表達(dá),時隔一年緊跟的作品《一對一》,沒有繼續(xù)減少臺詞,反而采用大量對白,傳達(dá)他的理念。

《莫比烏斯》著眼于小范圍內(nèi)追求多巴胺,《一對一》將視角放大,重新將目光轉(zhuǎn)到社會層面?!兑粚σ弧废刖延^眾們,讓大家重新認(rèn)識到眼前黑暗,并不能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習(xí)以為常,更不能因為不合理的事物存在就覺得合情合理。

《一對一》從一起暴力犯罪事件開始,一名女高中生被剝奪感官后殘忍地殺害。

一個七人組成的小團(tuán)隊開始為女高中生尋求正義,他們偽裝成特警、軍人、政府特派員等各色人群,逐個抓住當(dāng)年行兇的七名罪犯,強迫他們認(rèn)罪。

影片從一起陳年舊案開始,隨后七人小團(tuán)隊開始行動,對當(dāng)年七名罪犯逐個下手,期間夾雜著七人小團(tuán)隊的支線,最終復(fù)仇完成,所有線索匯聚到一起,重回金基德式的充滿禪意結(jié)尾。

片中主要有兩位重要角色,一位是馬東錫扮演的小團(tuán)隊頭目馬海兵,另一位是金永敏扮演的吳賢。

馬海兵曾是一名海軍士官,被害女高中生是他的家人,馬海兵退役后開始尋找當(dāng)年下令行兇和執(zhí)行命令的人員,逐個綁架虐待。

金永敏則一人分飾八個角色,他的吳賢也對應(yīng)的有八個身份,他即是當(dāng)年執(zhí)行殺人命令的罪犯,也是與小團(tuán)隊七名成員有各種聯(lián)系的人士。

七人小團(tuán)隊都是社會的底層人士,生存權(quán)都難以保障,不掌握任何社會資源,也無法賺取更多資源,絕大部分時間只能在底層苦苦掙扎,艱難度日。

七人小團(tuán)隊中領(lǐng)頭人馬海兵是退役海軍士官,遇到家人被害的慘劇卻無處申冤;

還有餐廳服務(wù)員,每天都要忍受態(tài)度傲慢的顧客和蠻橫老板欺凌;

還有遭遇家暴的女人,每天都要忍受同居男性的各種暴力行為,無處可逃;

還有海龜變海帶的留學(xué)生,每天都要忍受哥哥的奚落;

還有帶著年邁老母住在廢墟的流浪漢,被朋友騙走數(shù)億韓元后追討無門,每天追債卻落得一鼻子灰;

還有欠下高利貸的無業(yè)男人,為了給身患絕癥妻子續(xù)命,每天都被高利貸追債人欺壓毆打;

還有文化程度不高的汽修工,喜歡買打火機卻總被騙,每天都要忍受老板的全方面壓榨。

吳賢飾演的角色和七人均有互動,他無一例外地扮演這些底層人士的供養(yǎng)者、欺凌者、壓迫者的形象。原本已經(jīng)活得很艱難窩囊的底層人士,在吳賢的推波助瀾下,愈發(fā)壓抑憋屈,變成了一座座隨時可能爆發(fā)的火山。

吳賢可以傲慢的顧客、可以是家暴的男人、可以是奚落弟弟的哥哥、可以是欺騙朋友的詐騙犯、可以是高利貸打手、可以是汽修店老板。

正是有吳賢這樣的角色,七人才能聚到一起,尋求能夠改變社會的方式。

所有的吳賢都是一個人,臉盲癥觀眾或許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暈頭轉(zhuǎn)向,理清這層關(guān)系后就能明白了。欺壓底層的吳賢并不是某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一類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每人都會成為欺壓別人的吳賢。

七人小團(tuán)隊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傾訴,也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得滿足,于是他們只能假扮成“正常途徑”。

他們以為自己是泥鰍,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向黑魚發(fā)起復(fù)仇行動。

他們綁架后,都要喬裝打扮一番,裝成特種兵、特警等形象,借著無法幫助他們的形象來幫助自己。

忍耐無法等來改變。

七人小團(tuán)隊在一次次忍耐后,得到的只是無盡欺壓,他們決定奮起反抗。

以殺害女高中生案件為契機,他們聯(lián)合起來追討公道。

在追求公正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其實不同立場的人做事都覺得自己做的沒錯。行兇者是在執(zhí)行命令,指揮者是為了更大整體利益。而被犧牲的人就成了需要服從整體利益的可犧牲部分。七人小隊以為找到了黑魚,其實黑魚在更大黑魚面前也只是泥鰍。

認(rèn)識到丑陋卻沒有改變丑陋的能力。這就痛苦了,尋求正義的人找到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施暴者。

泥鰍和黑魚的糾纏,

壓抑和詭異的平衡。

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6 ) 剝筍的故事

電影中有兩個相互對抗的組織,殺手組與復(fù)仇組。每個組織的成員都會面臨自己的意志被組織吞噬的過程,無論是殺死女學(xué)生還是層層復(fù)仇,基層成員都在反復(fù)動搖。

如同剝筍一樣,一層層剝?nèi)スS皮尋找筍心,最后竟然空無一物,「筍皮」其實就是「筍心」。電影中的殺手組織同樣如此,一層層剝?nèi)?zhí)行者,最后發(fā)現(xiàn),「主謀」的位置竟然空無一人。整部電影中所有人都處在疏離的狀態(tài),個人成為組織的附屬品。在階層的層層傳遞中,原始意志變得漫漶不清,階層本身開始擁有意志,罪由組織中的每個人共同承擔(dān)。

殺手組織是什么?復(fù)仇組織又是什么?電影未做明確交代,全片關(guān)注的是其內(nèi)部的階層分布;
死者是誰?主使是誰?同樣并不重要,電影一直在探討起點與終點之間的部分。壓迫金字塔底的除了塔尖,還有中間的無數(shù)臺階;
為什么要殺死女學(xué)生?所有人似乎都不關(guān)心這個問題。命令如同迷霧中伸出的一只手,每個人都只及眼前不及其余,意志在層層沉默的傳遞中飛快壯大。

這是什么?這就是異化。異化不是資本主義的產(chǎn)物,而是階層的產(chǎn)物。異化后的人無限痛苦,因為人的工具性完全壓過了人性,每個人都不再關(guān)心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只能將自己變成搞定問題的「解決方案」。

工具性與人性的沖突,讓故事中的所有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短評

這一次、金基德把莫比烏斯里的那根基霸切成了7段、一人七角、哪有什么是非對錯、只有此消彼長善惡輪回,不愿看破的阿修羅和放不下的立地成佛

9分鐘前
  • 蟬鳴知了
  • 力薦

金基德已經(jīng)撕破任何偽裝,一股腦將其通過在韓國社會生活的種種對人世間的感念直白的說出,甚至是咆哮而出。英語對白和一人分飾多角笑死了我了。最后的結(jié)尾和對話簡直32個贊啊,完全和我的思路一致。金基德和我都會認(rèn)為這是他最好的一部電影噠??磥聿皇俏液徒鸹伦儜B(tài),而是這個世界太混蛋啊

11分鐘前
  • 琧婯
  • 力薦

主角選擇了配角專業(yè)戶馬東石,主打暴力,在韓國上映得也不是很順暢,金基德呼吁之后才得以上映,規(guī)模捉襟見肘。

15分鐘前
  • 張翔森
  • 還行

金基德還在重復(fù)自己,片子里的對話基本不像是兩個人在互相說,而只是導(dǎo)演在自言自語。秉持絕對論的人趕緊去看看混沌理論和量子力學(xué)不就完了,非自己在那痛苦掙扎個什么玩意?

18分鐘前
  • King Sitcome
  • 還行

金基德真是悲天憫人,感慨身而為人的不幸與悲哀。人類社會的階級、職位也是一條食物鏈,憤怒與妥協(xié)、能力與位置等等,都不是一己之力能夠該改變的,有些東西生下來就決定了,你可能為了一個理想、一個目標(biāo)奮斗一輩子,到頭來卻也只是失敗告終,努力,很多時候并不能改變什么。

23分鐘前
  • 有心打擾
  • 推薦

脫離了對女性的蔑視、踐踏、和批判,金基德簡直一無是處。一個導(dǎo)演如果連自己的價值觀都無法確立,就不要試圖說教,更莫論超渡眾生。

24分鐘前
  • 不差樓的小學(xué)生
  • 較差

金基德愈發(fā)不講究了。能明白他的意思,但活兒有點糙。以暴制暴,有權(quán)者和無權(quán)者,壓迫和被壓迫,隱忍或反抗,到底咋辦。挺適合現(xiàn)在看的。

28分鐘前
  • AnnaOverloaded
  • 還行

金大仙萎了,開始拍電視劇了。另外,看評論說在黑洪尚秀啊,沒get到怎么辦,好捉急。

32分鐘前
  • 了不起的花輪君
  • 較差

圣殤之后,金基德死著回來了,圣殤不是他最好的電影,但卻可以說,是他的一個頂點了。他最好的幾部電影都在新世紀(jì)初那五年,看完就罷了,以后也不會再去關(guān)注他了。

34分鐘前
  • 徐若風(fēng)
  • 較差

應(yīng)該是左派電影了,金基德少見的多對話劇本,男主最后爭論戲也有疾呼傳道的意思。視覺上看著不經(jīng)心,還是有設(shè)計的。朝鮮半島資源匱乏,5000萬人口的體量,確實會造成人跟人互相折磨的成果。前半部分的暴力戲和英文對白又看笑了,可能是因為這里面有對權(quán)利跟智識的嘲弄,一種賴皮的失敗感。馬東錫演得好

37分鐘前
  • 左胸上的吸盤
  • 還行

唉,威尼斯救了老金,也害了老金

40分鐘前
  • 文森特九六
  • 較差

軍方人員毫無理由的殺掉一個女孩子,這本身就挺雷人的,然后一幫市井之徒竟然冒充各種身份,將軍方的人員一個個的進(jìn)行逼供,這就更雷人了。

42分鐘前
  • Craft Bear
  • 還行

這片是個Database敘事哦!糙是糙了點,循環(huán)報應(yīng)結(jié)構(gòu)和和尚是一貫的(春夏秋冬、圣殤、莫比烏斯……),暴力有點多。不過金基德本人給了一個很棒的解釋:各種Cos服裝的變化本身就是戰(zhàn)后韓國歷史進(jìn)程的隱喻(這仍然是個Database!)。

43分鐘前
  • 胤祥
  • 推薦

輪迴始終如一 妄想造上帝 妄想的烏托邦式改造 你以為別人跟你一樣處於底層劣勢就會與你一樣理念相同 終究不過是眾生而已 到頭來發(fā)現(xiàn) 其實你自己的清醒也不過是一廂情願 但總會有人朝著這種理想繼續(xù) 奮不顧身 但其實又毫無意義 你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 但其實是 你也不過是泥鰍 成為不了黑魚便繼續(xù)沉淪

44分鐘前
  • Xaviera
  • 推薦

補充思考:本片有兩根灰線可以因循解讀,一組盧瑟為了建立一個烏托邦以暴制暴,最終被暴力反噬;一個叫吳賢的一人分飾八角,是高利貸者、是暴虐的男友、是領(lǐng)命的殺手、是跋扈的顧客、是入定的僧人……每個人都是吳賢,吳賢又是每個人,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施害者,也是受害者。

48分鐘前
  • 朱熠
  • 還行

金基德很一般的片子,底層人的生活受著上層人生活的制約,但同時上層人的生活也受著底層人的威脅。把高等人比作黑魚,普通人比作泥鰍,但你要知道泥鰍是不要命的,反正是賤命?;钪幸馑紗幔科鋵嵳鏇]有!那就找樂子吧。最后的字幕“我是誰”各抒己見,其實人生一世有誰活出了自己、活得明白,活著就好

51分鐘前
  • 電影上言君
  • 還行

開頭就是金基德式的暴力奇觀,簡單明了地入正文。 看到一半的時候覺得是部爛片。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媽媽(?)對一個帥哥說:再不行就去中國混,你看金秀賢長那么丑,在中國居然都能這么紅。而且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韓國人這么嫌棄自己是棒子的。后來有人告訴我字幕都是錯的,你妹的在逗我?無愛了。

52分鐘前
  • 阿菇菇
  • 較差

邪完再邪,兩邊山炮群各一星,這次金基德的任務(wù)還是只完成到讓觀眾比他的角色抓狂,如果是十年前,他可以讓觀眾無限憧憬成為他的角色,在現(xiàn)在的金基德眼里,是春夏秋冬又一冬。

53分鐘前
  • 黑狗成
  • 較差

受壓迫無產(chǎn)階級團(tuán)結(jié)起來,綁架虐待一個又一個干壞事的公務(wù)員,最后弄出個防毒面具狼牙棒基督贖罪之類象征。金基德導(dǎo)演比較失敗的社會寓言,名字那么拉轟,以為是什么一抽一的動作驚悚cult片,結(jié)果是單方面的各種扮裝游戲,順便牽扯出底層人民的各種不容易

56分鐘前
  • kylegun
  • 還行

科普一下何為真愛:”我決定在字幕出了之后再好好看一遍“。

59分鐘前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