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遠不是求生電影
聽說這是青年導演的作品,邊看電影邊記錄,以下幾點或許可以建構起我對導演意圖的猜想:
1.沒有個性的人
除了結(jié)婚戒指之外,沒有對主角個性和過去的描述,也沒有內(nèi)心臺詞或旁白(除了電影開始晦澀地那段),即——主角是匿名的,他是代表著人類和‘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有著感情共鳴作用的角色。
如果一定要歸納其個性,角色“個性”是在醒來之后所做的行為被描繪出的:熟練、沉默。這里的個性是一種微觀的具體方法論,而和靈魂無關,所以總的來說,這是個沒有個性的人。
2.沒有目標的人
主角沒有目標,或者說沒有來自于外界的希望,沒有家人需要懷念,沒有獲得指引他的求救信號(在船沉后,他好像有了目標,但不強烈),沒有希望即沒有方向,影片不旨在讓觀眾因外界的救援情節(jié)而著急(影片中根本沒有外在世界),也不意圖讓觀眾通過行為來進入角色內(nèi)心來產(chǎn)生同情/同感,觀眾的感情皆建立在引起我們同感的主角的求生本能上,我們看到他作為我們?nèi)祟惖拇恚涿宰屗梢猿蔀槿魏我粋€人)與自然搏斗,同作為人類的共性是影片喚起觀眾感情
的唯一來源,這樣來看,可以說影片是有深度的。
3.變化(或視角的獨特)
桅桿因風浪斷裂時,主角沒有聽到而我們聽到了,這是對前面塑造的觀眾——主角統(tǒng)一主觀視角的背離,但也確定了觀眾在這其中奇妙的位置,既非全知的同情者亦非擔心的同乘客,觀眾進入了‘觀眾——主角——自然’的關系圈中,這使觀眾進入了獨特的觀察者位置,也為影片后來的變化埋下伏筆。
4.沉船(或進入求生記錄)
船沉時,有明顯的長鏡頭與激起觀眾感情的音樂,這里對船的眷戀表現(xiàn)主角成為著屈服于自然的求生者,在這之前,他是一個能在暴風雨來臨時安然刮胡子的挑戰(zhàn)者,自然于主角來說是“可與之搏斗的”,船的下沉就是最明顯的人類干不過自然的比喻——在自然面前我們只能求生,一切的征服與平起平坐都是幻覺。
當然,不排除這是作者對于影片最昂貴道具的逝去表達的紀念,在片尾字幕中我看到他寫了關于亞利桑那號的感謝辭。
在這之后,淡水、地圖、釣魚盡管已經(jīng)拍的相當免俗,但主角既然成為了求生者,生存的細節(jié)與地圖的方向難免占據(jù)觀眾的注意,值得提出的是兩場游輪經(jīng)過的戲,可以說是生存希望的戲劇性體現(xiàn),但誰又能說不是人類與人類之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呢,最后主角選擇自溺相當讓人無奈,但又在戲劇氣氛的情理之中,可以看出導演是為了觀眾更開心而讓老頭子喝了40秒海水還能游回來的。
2 ) 如果他會點兒傳統(tǒng)的航海導航術他早就可以擺脫困境了
老爺子開始不是補好了漏洞了么?只不過因為進水,所有的電器都失靈了,沒了GPS,沒了電腦,沒了導航軟件,沒了無線電,沒了天氣預報,但是船是好開的,這個時候,只要還會傳統(tǒng)的使用六分儀利用天文導航,他還是能把船開到最近的港口去修理的,可惜這個老爺子太依賴現(xiàn)代化了,沒了電器,就徹底死翹翹了,哪怕他備有一個裝干電池的具備防水功能的僅僅顯示經(jīng)緯度的手持GPS設備,他也能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確定航向活下來(電影中,他地圖相當全,可是他不會定位,結(jié)果白搭,他一直在到了救生船里才開始看著說明書學習使用六分儀,如果他能夠在還具備行船能力,還具備航行能力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六分儀定位并確定航向駛向最近的貿(mào)易航線或是島嶼,他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生還,而到了沒有航行能力的救生筏上,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即便能定位也失去主動能力了)
退一萬步來說,他有手表,白天可以依靠太陽,根據(jù)自己在進水前大致知道自己在地球上哪個時區(qū),然后利用時間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確定北方在哪個方向,然后他大致總知道自己從哪個港口出發(fā)的,自己在失去電子儀器前是在地圖上的哪個大致哪個區(qū)域,然后確定距離自己最近的陸地大致在哪個方向然后駛向陸地,夜晚利用北斗或是南斗星座來確定方向,這種方式雖然誤差較大,難以導航到精確的港口,但是導航到最近的陸地是問題不大的(從電影中主角看海圖的片斷來看,似乎出現(xiàn)了個印度洋的詞匯,那么西邊是非洲,東邊是南亞次大陸,北面是西亞阿拉伯他自己在進水前大致在哪里會沒有記憶???)。
至于天氣,估計這老爺子平時就是依靠天氣預報來航行的,失去天氣預報之后,根本不會根據(jù)看云彩來判斷暴風雨的來襲,也不會判斷暴風雨方向避開暴風雨(這也是傳統(tǒng)的航海技術)
所以,做人不能太依賴電器,平時多儲備一點傳統(tǒng)的知識和生活方式,別沒了電就只能死路一條。
退一萬步來說,你懶得學傳統(tǒng)的技術知識(現(xiàn)代社會很多弱智懶人的),那么好歹你準備幾個應急的使用干電池的簡易指示經(jīng)緯度的GPS設備,或是使用干電池的收音機和無線電設備,這些東西便宜得很也就幾百美金而已,買得起高檔帆船,卻不舍得這幾百美金,結(jié)果把老命報銷了。
當然,導演非要這么搞玩悲情,也沒辦法。
PS:他到了救生艇上,才想到用六分儀,而且臨時看說明書學習,這種技術需要一定經(jīng)驗,而且一旦計算錯誤,可能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航海學校學習六分儀定位,是要在正常行駛的船上多多次定位練習,然后和GPS定位數(shù)據(jù)作比較,糾正自己的錯誤,長期磨合才能達到可接受的精度,所以片中這個老爺子看著說明書玩定位,很有可能是錯誤的定位,然后就會對自己的信心造成巨大打擊。
實在懶得學六分儀,那么好歹在應急救生裝備包里面放一個使用干電池的能防水的戶外運動簡易GPS機,加一個簡易電臺,即便功率小一點,只要有個幾海里的距離,至少可以在大船經(jīng)過的時候用于呼叫求救,國際通用的求救頻道所有的輪船都是必然進行監(jiān)聽的。
所以只能說,這是導演和編劇故意的,正常的玩航海的人,沒有這么弱智的,果然好萊塢電影很多是胡吹的。
PS2:我邊看邊寫的,最后看到此公辛辛苦苦儲備的淡水,結(jié)果自己裝水的時候旁邊的開口給開著,結(jié)果整桶水給污染了,根本無法飲用,這水桶搬運了好多次,但是沒見他檢查過這如此重要的救命之水的狀況,如此不謹慎的人,去玩航海,這次不出事,今后也遲早得掛掉。航海史需要謹慎細心最怕大大咧咧,蘇聯(lián)海員常出事故,就是因為太冒失。事實上,他一上救生艇就應該清點和檢查自己的物資,這是標準檢查程序。而且救生艇上附帶的水通常都有防腐處理,可以長期儲存的,而自己用水桶裝的淡水,往往沒有防腐處理,在印度洋這種天氣,太陽曬下兩三天就會發(fā)臭,應該優(yōu)先喝自帶水,這也是求生常識。
這老兄似乎就是剛買了一艘船,看著說明書開出去,遇上點兒小麻煩,然后就掛掉了,他似乎根本就沒有自己準備過救生物資和應急計劃,也就是一個商品帆船里標配的救生筏而已,附帶什么就看著說明書摸索著用,一般標配的救生筏里面就是兩三天的量的飲水和壓縮餅干,然后一點兒魚線魚鉤而已,根本不會給你備上無線電和GPS,這要自己準備,他再多花幾百美金弄上這兩件東西,就不會掛掉了。
PS3 :愚蠢呀,愚蠢,等到看見船,才想起看信號棒的說明書,結(jié)果終于點燃了信號棒,卻點了夜晚使用的那一端(信號棒有兩端,一端燃燒之后發(fā)出濃煙,用于白天,一端燃燒之后發(fā)出高亮,用于夜晚,因為白天光亮不會引起注意,而夜晚發(fā)煙也白搭,或者兩種信號棒,一種發(fā)濃煙,一種發(fā)高亮,對應白天和黑夜環(huán)境,一般救生船上都有這兩種棒子,結(jié)果他在白天點燃了黑夜用的那種無煙光發(fā)亮的信號棒,這笨蛋在救生艇上發(fā)呆的時候,不好好看說明書。這么愚蠢簡直就是自討苦吃。
最后,所謂他燃燒救生艇去引起注意,完全是觀眾誤解,實質(zhì)是他用光了自己所有的信號棒和信號彈,于是想要弄點兒篝火引起注意(他第一個火柴燙到手掉到救生艇的衣物上,如果他想燒救生艇就不會著急的將火柴從衣物堆里面拿起丟到海里去,而且在他發(fā)現(xiàn)救生艇著火之后,第一反應是出乎意外般很慌張的,本能的拿起帆布想要蓋上去滅火,可是猶豫了,因為一旦滅火就會錯過這艘船,起火過后的救生艇是否能夠繼續(xù)浮著也都是個問題,最后他不得不孤注一擲繼續(xù)讓火燒著,跳進海中 ),問題是,愚蠢的他選用一個塑料桶去燒紙,難道不知道塑料是引火之物么?而且即便用一個鐵桶去燒紙,可鐵桶放在橡膠制的救生艇上,鐵桶會傳熱結(jié)果溶化救生筏底部的橡膠,他正確的選擇是應該在發(fā)呆的時候好好想好發(fā)信號的計劃,做一個火炬,上面綁一點可引火會發(fā)煙的橡膠布,在看到船之后點燃舉在救生筏舷外避免燒到救生筏,可是結(jié)果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發(fā)呆,都沒有去做準備。
而且如果計劃燃燒救生艇作信號,他得要準備好在海里浮一段時間,因為大船即便看到海上燃燒的救生筏,還得派出水手放下小舟出來搜尋,這個過程至少得要10來分鐘,所以他還得在水上游一段時間,長時間缺水少食,光靠踩水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必須得依靠有浮力的救生衣,所以如果是他打算將救生艇變成火炬,那么至少也得利用片中水下往上拍救生筏時所拍到的救生筏的旁邊的枝節(jié)部分給自己做個臨時救生圈,所以這是個根本就沒計劃沒思路的老頭,難怪會把自己陷于這么悲慘的境地。
看完了,主角固然求生欲望強烈,可是也就是動物性的本能而已,主角真的很愚蠢,是愚蠢導致了他最后的困境,稍微聰明一點兒細心點兒,他也不至于弄到最后這種境地。
3 ) 自然無常,生命至上
《少年派》《地心引力》讓你感覺到生命之火是逐漸燃燒的,簡化的說就是求生的希望和欲望是隨著時間增加的,而此片中的生命本能是無息湮滅的,絕望在整個漂流之中隨身體機能的減弱而增強。片中時間的流逝從日出,正午,到夕陽和黑夜,也匹配著老人篤定到放棄的心態(tài)變化,最后燃起的那把火以及伸出的手是幻想中回光返照還是切實存在的的希望卻沒有給出答案。
也許敬畏自然還是戰(zhàn)勝自然已沒那么重要,我們不應該奢求這個只有30頁的劇本非得給出唯一的解釋且這也不是影片存在主義的根本目的,畢竟根據(jù)好萊塢的規(guī)矩一頁本子便是是一分鐘,按照很多人的邏輯就是只有30分鐘的故事硬是拖到了100分鐘。如果有人還用故事性來苛求此片,就相當于讓沒有手指的多拉A夢非得比出V的手勢一樣無恥,撒嬌指數(shù)堪比自己給自己電影五分卻要求別人不準給差評的縫少肛同志。
我們都知道電影臺詞的基本功用便是給觀眾傳遞信息,傳達過程中還有解釋作用。而《一切盡失》有意讓角色無言便斷了我們了解老人的遐想,這是非常大膽的,因為毫不了解背景我們該如何去揣摩老人的心里狀態(tài)呢?想想《荒島求生》里湯姆漢克斯的求生信仰是智代為人足球,《地心引力》桑婆為了自己的孩子而堅持,《少年派》為了自己死去的家人而活,那這位老人呢?回答:生命本能!片名中的“一切盡失”便是此意,與世界斷聯(lián),存身與生命起源的海洋中,活下去便是純粹的生命本能。
其實“一切盡失”的又何止是扮演老人的羅伯特雷福德呢,作為觀眾的我們少有的對角色一概不知,對角色的陌生和信息的空白也讓我們“一切盡失”。對于很多影迷來說可能是第一次有如此尷尬的觀影經(jīng)歷。不知道角色行為的動機在哪里,連求生的方式也摸不著頭腦,在銀幕面前只能焦急的等待著老人的下一步作為,要知道《少年派》和《地心引力》至少都會交待角色自救的思路。其實如此的處理方式便是讓觀眾 不再是旁觀者,也能切身的感受到那種前路渺茫的無助感。
羅伯特雷福德借助沉默的力量讓我們目不轉(zhuǎn)睛的聚焦在他的表演上,演技無須多言,一名70歲的演員挑戰(zhàn)生理和心理的極限,角色起伏的狀態(tài)表達的淋漓盡致。但影片沒有臺詞就真的很安靜嗎?顯然不是,電影聲音部分由音樂,音響和臺詞組成,而《一切盡失》在摒棄臺詞之后將其余兩個效果做了完美的呈現(xiàn)。根據(jù)距離,不同聲道的組合混響將漂流之間的災難感真實還原,如果《少年派》和《地心引力》都在借助科技制造畫面視覺奇觀上的立體感,那么此片便是在聲音制作出了3D效果。全片中聲效的起始代表著這段情節(jié)的開始,羅伯特雷福德的動作則代表這段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那句Fuck和Shit展示這段絕望情節(jié)的結(jié)束。用配樂和音響剪輯配合著角色的一舉一動,尤其是暴風雨來一段,翻騰倒海的將單一的情境處理的跌宕揪心。
影片的敘事是自然主義的,不僅是故事的主題在于人定生天或是敬畏自然亦或是體現(xiàn)出當代《老人與?!?,而是老人在漂流過程中不加人為的粉飾和干涉。從撞擊集裝箱,到暴風雨來臨,還是兩次獲救而不得的故事走向中,都是順其自然,不會有故意安排的戲劇性存在,沒有浪漫主義的添材加火,片子的真實感陡然而生。結(jié)尾處的那只手,看上去有獲救的可能,但一切就在白光之中戛然而止,誰都不能準確的說老人是否獲救,因為生命同自然一樣無常!
4 ) 一切盡失是一生的縮影
獨角戲的電影不多,一切盡失給我的印象比活埋更加深刻。一開始就是一個老者獨自航行在無際的海洋里,這讓我回想到星際穿越里反復提及到的那首詩-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將近,暮年仍應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的消逝。有朝一日我在人滿為患的世俗嘗盡悲歡,我愿在最貼近自然的大海上獲得絕望和新生。風暴摧毀了他的船,步履蹣跚讓他在自然的面前顯得弱小,但他一直在斗爭著。
貫穿整部電影的不是斗爭,而是寂寥,這點像極了我們的人生。王小波:似水年華才是一個人的一切。也許孤獨感與生俱來,只不過不是實體存在,大多數(shù)人看不到。
與風暴決斗,與絕望共處,在一望無際的苦海中期待救贖,希望一次又一次的來臨,除了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什么都沒有。最后這一次,命運的愚弄讓他低下了頭顱,放下了本能求生的欲望,對死亡產(chǎn)生眷戀。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得到救援,只有死亡才是一種超脫
5 ) 老年魯濱遜漂流記
老人的海上荒野求生,老人魯濱遜漂流記,看近80的老戲骨還能在暴風雨中在風浪中搏擊,真是令人欽佩,一個紅色的集裝箱刺穿了老人的帆船,雖然幾經(jīng)修補,但帆船還是行將就木,在風暴中老人不得不棄船,登上救生艇,好不容易看到一艘貨輪,卻沒看到他似的走了,白天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小魚,卻被鯊魚咬走了,晚上看到一艘巨輪又發(fā)信號彈,還是頭也不回地開走了,不久他又看到一艘巨輪,此時已經(jīng)沒有信號彈了,他只好燒紙想要引起注意,沒想到把救生艇給燒了,被迫跳入大海,沒想到巨輪看到了火光,真的派救生船把他給救了,當然這一切也可能是老人臨死前產(chǎn)生的幻覺。
6 ) 我更傾向于老人沒有獲救的負能量觀點
我更傾向于老人最后沒有獲救,獲救的一幕僅僅是老人在彌留之際的幻覺。撇開各種技術控們所說的,老人在八天的航行中已經(jīng)偏離了主航道,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見大船。我從西方傳統(tǒng)思想的角度上來討論老人未被獲救的觀點。西方人的片子從西方人的教育背景來說,易于理解。
《All Is Lost》中的All當然也要包括Life。在看這部片子時,我很快想到的是《老人與?!罚êC魍斈暾f過“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最后飲彈自殺,個人認為他是被消滅的硬漢)?!独先伺c海》中,老人在吊到大魚后,卻又失去,再努力也抵不過周遭的環(huán)境,將本是自己的勝利果實,消耗殆盡,最后只剩下魚骨架,但,他還有個魚骨架,是老人奮斗的見證,雖然毫無意義,卻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但《All Is Lost》是一部奮斗努力后連最后的交代都沒有的片子,所有100分鐘的努力都沒有逃離命運。
希臘神話中的命運論,所有生命,人、神、半神都在與一個既定的命運做斗爭,但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最典型的是悲劇之神俄狄浦斯,從出身便被預言他將弒父、娶母,經(jīng)過一生的努力與坎坷,終究弒父、娶母的預言全部應驗。希臘眾神之上,有一命運,諸神無可抗拒。這一觀點也一直在影響著西方社會。用盡全力,也逃不過命運之神。《All Is Lost》的無名無姓的老人,最后沒有得救,才是這部電影的新意與意義。偉大的藝術,記錄的不是幸福,記錄的是不安與騷亂與絕望。那么我們這些觀眾坐在電影院中100分鐘,為的難道就是看一個老頭如何走向死亡?為什么要看一個奮斗致死的命運絕唱?如同希臘神話中與命運做斗爭的諸神一樣,因為我們要正視死亡,正視我們的命運,正視之后,我們才會有人道,才能用人道去對抗天道,才能不去屈服命運,用句最庸俗的話來說就是“你丫的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只有在承認命運后才能去對抗命運。
這就是為什么如此努力的老漢最后依然落得個一無所有的境地,因為這是我們許多人正在面臨的窘境。忙碌一生,卻依然了然一生。明知道自己要了然一身,卻仍然要奮斗要努力,才是人生的正真意義。承認命運,才能對抗命運。
負能量是正在披荊斬棘的正能量。不自怨自艾,不去順其自然的等待,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不要為老人嘆息,他的經(jīng)歷是我們的人生縮影,共勉。
很真實的感覺,獨角戲,內(nèi)心戲,演員不容易!還好最終獲救了!
主演羅伯特·雷德福 出生于1936年8月18日 好片子好演員
上帝若喜歡一個人,會親手把他的心打碎;上帝拯救一個人之前,總是先將他推下懸崖。羅伯列福近80高齡演這片,當真是現(xiàn)代版<老人與海>啊,獨角戲,幾乎無臺詞,極簡的配樂融入環(huán)境聲中也幾乎無法察覺。可跟《荒島余生、荒野生存、地心引力、127小時、活埋、月球、失事、少年Pi、我是傳奇》湊個豆列了。
老人與海,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基礎上不加任何虛構的戲劇化的事件,卻可以拍的這么跌宕起伏有聲有色,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把J.C.Chandor加到我的大師導演預備營里。在劇本上,這和【地心引力】是兩個對立的做法,相比之下,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更有種。★★★★
用火光畫一個句點,然后重新開始。
此片的選角導演太容易當了;這是imdb上唯一只有一名卡司的長片嗎?看完我只想說:翻譯我來做!
我差點就覺得結(jié)尾不能太棒了 結(jié)果獲救了
一個人,一句臺詞,和大海。完全可以力挑《少年派》和《地心引力》。問世間還有誰能像Robert Redford這樣,77歲了拿完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還演海難獨角戲?這才是真正的用生命在演出,熱淚盈眶,永遠的Sundance Kid。
一出精彩出色的獨角戲,面對絕望恐懼的求生大戰(zhàn),同時也有金融危機的隱喻。羅伯特·雷德福表演很出色。
讓我想起了老人與海,人的求生欲望真是不能小看
請收看BBC荒野求生2013特輯之老人與海。又名「老年Pi漂流記之無虎醬潔版」「月心引力」「活淹」「you-know-how-many小時」。既然不給人物任何背景介紹,那好歹給點求生指南常識吧,給點海上奇觀歷險吧,給點節(jié)奏吧給點細節(jié)吧給點神轉(zhuǎn)折吧。不算難看,就是我把褲子脫了之后感到空虛寂寞冷啊。
老年Pi的詭異漂流。奇妙的觀影體驗,看電影時不知道他在干嘛,他出海是到底想干嘛,他在船上折騰來折騰去到底是為啥,他最后到底干嘛去了,統(tǒng)統(tǒng)不知道。前半段重復的片段太多,讓人懷疑導演是刻意消磨觀眾的耐性完全把自己代入情境內(nèi)感受到切身的孤獨感。
雷德福太勇敢了。能在如此的年紀把這樣一個艱難的角色演得這么好,我已經(jīng)無言只剩敬佩。有時候不作一個燃燒殆盡的最后努力(就像電影里展現(xiàn)的一樣),是不會知道生命可以同時這么脆弱又這么頑強。把這和地心引力連著看還是挺有意思的,都是孤獨的人求生,但一個很好萊塢,一個很不好萊塢
極簡主義的“老人與海”,只是一個老人平靜而沒有前因后果的對抗命運。個人背景被全部抽空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一直看著他左手那枚戒指,想象他是怎樣一個有故事的人... 好片!
這種絕望的感覺是一點點滲出來的。不停的努力,卻仍漸漸陷入深淵。雷德福太辛苦了,快80的人了還這么拼。僅當做一部遇險與抗爭的片子看就很好看了。不過,如果你真的嘗試過度闡釋,去做些政治或經(jīng)濟的隱喻其實也蠻有趣的。比如因一個中文集裝箱遇險,被大貨輪無視。有一種小家一點點被蠶食的無力
從電影完整性角度來說,影片缺陷明顯,事件起因並未敘述清楚、人物背景也沒建立完整,但作為一部獨角戲電影,影片又是成功的,Robert Redford用精彩的表演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因為劇本僅止於人與自然的對抗,難以和同類獨角戲《Life of Pi》和《Gravity》相比,給人的震撼少很多。
這分打的一點不違背良心,我看著實在是難受。是什么淡定的力量讓老爺子全程不流淚不傷悲不絕望(淡定的絕望?)在一個小時的時候才怒吼出了God和Fu*k?如此闊氣又淡定的偽航海家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被編劇扔在了遠海,藝術性到位可觀賞性太弱,至少我真的就一直吃東西喝水心不在焉無法專注
節(jié)奏緩慢。作為一部無臺詞無旁白的電影其鏡頭語言并不出色,有些行為的意義和目的對沒有航海經(jīng)驗的人來說會覺得莫名其妙。應該是航海迷、生存迷或者帆船玩家才會喜歡的電影罷。
還行吧
9.25 扣人心弦。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J?C?山多爾沒讓我失望。第二部長片,全片幾乎沒有對白,只有羅伯特?雷德福一位演員,挑戰(zhàn)《老人與?!芬话闫D難的拍攝環(huán)境,勇氣可嘉。比《利益風暴》更多了一份絕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