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今年11歲了,至今也沒上過學,跟影片中的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不會與人交流,但可貴的是她能聽明白一些行動詞,類似洗手,插嘴吧,喝水,關門,開燈,等一些詞,說話只能說爸爸,媽媽,姥爺,老娘,哥哥,姐姐,姨姨,但是說的都不清晰,去年我和愛人結婚,結果小家伙,每天吃飯,一日三餐都要看我和愛人結婚視頻,親戚朋友來到家里也是這樣,并且每次有我的一些搞笑片段她就會讓大家陪她一起笑,大家也每次都很配合,不讓看的話,就會找麻煩,反正說什么她都聽不進去,必須給她看,她才吃飯,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了有個大半年,我雖然感到妹妹對他哥哥愛意,挺欣慰的,但是媳婦怎么說第一次進家門,感到不好意思,一開始吃飯都是紅的臉吃飯。在那之后,以至于到現(xiàn)在,吃飯必須和姥爺老娘開視頻通話,才吃飯。記得妹妹剛出生,因為各種生理素質都太弱了,就被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親戚朋友們有很多都勸父親與母親放棄吧,說以后都是累贅,那是我第一次看見父親半夜里在被窩哭的像個孩子一樣,然而第二天父親與母親商量后,決定全力以赴救治妹妹。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妹妹三歲的時候,不會走動,不會說話,去醫(yī)院診察后,妹妹患有腦癱,又是一個晴天霹靂,然后大家去了腦癱醫(yī)院進一步檢查,一進醫(yī)院父親看見有很多小孩身上被扎滿銀針,那一刻父親好似發(fā)瘋一樣,抱著妹妹就出醫(yī)院,坐在車里,大家都懵了,隨后追出去看見父親抱的妹妹,那是我第二次看見父親在哭泣,說我女兒沒病,趕緊開車走。在大家的一番勸說后,父親同意先去看看,母親跟醫(yī)生詳細的說了妹妹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情況,隨后醫(yī)生診斷說,可能是慢長,比一般小孩成長慢,過些日子說不定就會好的,家里人心里一個大石頭終于放下了,尤其是父親與母親。 再此我希望我妹妹無論怎樣我都希望她快快樂樂的成長,家人都會在你身邊。 最后愿有這種情況的家庭,愿你們快快樂樂,幸幸福福。 每個孩子都是老天賜給我們的天使,無論怎樣都是我們的天使。
在今年十月,BBC四頻道播出一部關于家庭的喜劇,本以為是捧腹大笑的喜劇,所以點了進來,但是第一集就令人猝不及防的大哭。
這部劇就是——《她來了》。
在英國倫敦,西蒙和艾米莉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養(yǎng)育一子,快樂幸福的生活著,2006年,那一年他們將迎來了新的家庭成員:一個叫羅茜的小公主。
滿心歡喜的期待著小公主的到來,誰知道,在一次孕檢的過程中,醫(yī)生意外告訴西蒙夫婦,四個月的羅茜有些反常,但是沒有太大的問題...聽了醫(yī)生這么說,大家都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羅茜出生那天,全部的人才發(fā)現(xiàn),這個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羅茜不像其他剛剛出生的小孩子一樣,她很少哭,也不會鬧,偶爾會眨一眨眼睛...如果不是因為她還有體溫,西蒙夫婦會認為這個孩子跟死了一樣。
醫(yī)生給的建議就是:每一個孩子都不同,有的慢,有的快。不要著急,慢慢來。
過了一段時間,西蒙和艾米莉細心呵護著羅茜,但是6個月大的羅茜卻沒一點好轉。夫婦兩個人開始抱著孩子跑遍各大醫(yī)院,本以為孩子只是小問題,還知道...
醫(yī)生都紛紛告訴她們:羅茜的基因天生有缺陷,并附帶著先天性學習障礙。
夫婦兩個人被迫接受了這個事實,轉眼間,她們陪著羅茜成長了9年。羅茜從一個一聲不吭的小寶寶變成了一個無法無天的小孩子。
她會一個任性就把牛奶從自己頭上澆下來弄得廚房一團糟;抓泥巴吃,把電腦鍵盤的按鍵一個個扣下來,還會在父親好不容易哄她睡著后爬起來砸門......
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不會吃飯,穿衣服...正常孩子會的,正常孩子喜歡的,她都不會,還會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她固執(zhí)地喜歡X,吃飯都要父母唱著不停發(fā)著X的音調哄著,甚至會沖到馬路對面想要扣下別人家車牌號上的X,差一點出車禍;把剛拉出來的屎,藏在房間的某個角落...
她把墻砸個洞,摳插座眼兒,把垃圾桶掀翻,舔電線桿,把門關上再打開再關上再打開,吃手能摸到的任何東西...
《她來了》目前在豆瓣評分8.4,IMDb8.0分。故事改編本片編劇肖恩普的真實經歷,他的孩子和羅茜一樣,都是患有一個無法醫(yī)學確診的染色體疾病。
肖恩普說:“看到劇中的父母,我會默默的流眼淚。”
《她來了》這部劇想觀眾展示著這個家庭各種麻煩,沒有賣慘,真實演繹。沒有去神化劇中父母的形象,沒有夸張去表現(xiàn)劇中人物的能量。
他們和普通人一樣,不因帶著父母的光環(huán),不因家庭的遭遇,他們就必須強大。
西蒙和艾米莉的無奈和無助隔著屏幕都會讓人窒息。
對于這種局面,這個孩子,西蒙和艾米莉不止一次表達著上天是不公平,如果再選擇一次,他們不會選擇生下這個孩子。甚至也會不理智的說:“我們的家庭不需要羅茜,我們也不愛羅茜?!?/span>
但是,抱怨完了,發(fā)泄完了,兩個人還是緊緊抱著羅茜:“寶貝,我們陪你長大?!?/span>
每個小生命的降臨,父母都會有著各種期待,不管是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容貌,還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面對生命,父母都是快樂。
但是羅茜一家人,依舊無止境的等著羅茜“正常”的那一天。
在影像世界里,這些遭遇,這些不愉快....會隨著進度條慢慢的抹去。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無法逃避。
找不到責怪的對象,找不到責怪的原因,找不到救贖和挽回的希望,即便一次次的失望,也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承受和面對。
唯獨堅強,才可能戰(zhàn)勝軟弱
大衛(wèi)·田納特將參演全新BBC喜劇《她來了》(There She Goes,暫譯),他在劇中將扮演一個有著嚴重學習障礙女孩蘿絲的父親,劇中大衛(wèi)·田納特和杰西卡·海因斯分別扮演西蒙和艾米麗,米莉·洛克扮演9歲女孩蘿絲。該劇由《最錯決定》肖恩·派伊操刀劇本。該劇共5集,劇即將在BBC4播出。
不知道沒有過孩子的人能不能看懂這戲里的辛苦和辛酸?
就算有過孩子,因為在孩子養(yǎng)育參與度上的不同,看這部劇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吧?養(yǎng)育一個正常小孩都如此艱辛,何況是一個不健康的孩子,真的難以想象。
Rosie出生于2006年,在發(fā)育上一直落后于同齡兒童。如今九歲,但還不會說話,沒有自主完成穿衣吃飯等簡單任務的基本生活能力。劇中稱其為learning disability,她的爸爸經常搞不懂這個名詞,有時也說成mentally disability。
一個不留神,小女孩就會把整桶牛奶倒在自己頭上,也會在洗澡時把衛(wèi)生間所有瓶裝液體都倒在浴缸中;出外游泳或是去餐飲吃頓飯,都要忍受外人奇怪的目光;晚飯吃什么;誰帶孩子。等等。這個劇就是這樣雞毛蒜皮的瑣事,絮絮叨叨,居然不煩,一口氣把第一季的五集全追下來了。
盡管孩子不完美,這個家庭卻沒有灰心。一直在努力尋找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大兒子Ben堪稱完美小孩,聰明乖巧可愛,是父母的安慰,也能幫父母操心妹妹的事。夫妻倆也沒有因為妹妹的特殊而忽視Ben,十分難得。一次妹妹在溝通板上打出“one two man”這樣不知所云的信息,是哥哥猜出妹妹想說的是want woman,她想看在跑步機上鍛煉的女人。于是爸爸就抱著女兒到健身房的大落地窗外,為了避免看上去像個偷窺狂似的,他自己轉過身來背對窗戶,而讓興奮的女兒面對里面。
而爸爸并不是一直這樣充滿愛心的。孩子出生后,他也經常在外面喝酒到半夜,讓媽媽一個人蓬頭垢面地自己獨自在家里面對所有問題。爸爸是隨著孩子一同慢慢長大的。而現(xiàn)實生活中多少人到了快要老死的時候都沒成人。
媽媽盡管一直沒放棄。但她有時會夢到,“我牽著Ben的手走街上,你推著Rosie在前面,忽然一輛公共汽車就這樣碾了過去。你和Rosie消失了,只有我和Ben了,我自由了?!本褪沁@樣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談心,爸爸才漸漸理解了媽媽的辛苦和不安。
父母兩個經常被女兒弄得傷痕累累,淤青不斷。但劇里也不乏幽默,比如第三集bubble chess,在女兒洗澡的問題上斗智斗勇,最后還是輸給了智障的九歲小女孩,不但瓶瓶罐罐沒能幸免,連爸爸的手機也 進了浴缸。比如爸爸這邊的爺爺來幫著帶孩子,讓夫妻倆終于可以一起出門泡泡酒吧,回來卻發(fā)現(xiàn)爺爺把孩子的劉海剃了個狗啃泥,崩潰中又忍著笑的時候。比如遺傳學家面對孩子的基因組,興奮不已,說出getting excited這樣不太得體的話來,讓爸爸糾結不已。
這劇有一種英式幽默,和英劇慣有的冷清散淡,是美劇所沒有的味道。
這部There She Goes,中文《她來了》或《家有Rosie》,還有前兩天的日本電影《來了》,都已經在探討和反思喪偶式育兒,開始回歸家庭。而偶爾翻微博,國內媒體還在津津樂道于某對明星的離婚,京東大佬的海外性丑聞,去年吳秀波的“不主動不承諾不兌現(xiàn)”(大意如此,可能不是很準確),真的很難不讓人感慨。
There she goes 懷孕期間看的 所以沒有看完 為什么呢 因為真是太難了 有一個mentally disabled的孩子這孩子九歲了好像 智力還是小寶寶 真是太難了 想象你孩子 九歲了也不會說話 不會做事 任何事情都還是需要家長來做 但是已經到了抱也抱不動沒法整的程度 媽媽和所有媽媽一樣 懷著各種美好夢想 結果女兒生出來之后根本無法有連接 感覺她不是自己女兒的那種心碎 一個非常沉重的劇 但是拍的很家常 很真實 讓我等路人見證了這個不平凡家庭的日常 是個好劇
《There she goes》是一部英劇,中文譯為《她來了/家有Rosie》。
講了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哥哥和妹妹的故事。
第一季只有五集,每集20分鐘,相當于一部電影的長度。
雖然分在了喜劇類目,但其實相當催淚。
妹妹Rosie有認知障礙,她會咬人、會趴在草地上吃草、會躺在地上不起來,她不會說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常人無法和她溝通。
當?shù)鶍尩?,面對這樣一個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除了爹媽的不易,劇里的家庭責任、喪偶式育兒、隔代親情、兄妹之情,都描繪得特別細膩。一口氣看完五集,真的超級爽!
今天分享第一集。
故事分了兩段,一段是過往:Rosie剛出生:一段是現(xiàn)在:Rosie九歲了。
Rosie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產檢已經顯示有問題。
當媽媽打電話告訴爸爸的時候,爸爸還在小酒館喝酒,和男同事拌嘴、和女同事曖昧,還告訴妻子自己在加班。
Rosie出生后,媽媽發(fā)覺Rosie對刺激不會做出反應,她不會吸奶,不會笑,頭圍比正常尺寸小兩個標準。
但是,醫(yī)生和家人總是勸慰媽媽,“別擔心,寶寶沒問題的。她還小,等長大了就會好了。是你現(xiàn)在想得太多了?!?/p>
別人幫不了忙,爸爸也是喪偶式育兒的代表。
雖然他賺錢養(yǎng)家,不出軌,也很聽老婆的話,但是,他不想幫妻子的忙,不想面對家里的娃,每天在小酒館喝到深夜。
Rosie出生后,他更是對女同事吐槽,小女兒非常難溝通,“自己只有一個半小孩。如果兩個孩子只能留下一個,絕對是留下大兒子Ben?!?/p>
可是,夜里回到家,爸爸會默默看著小Rosie掉眼淚。
一天夜里,爸爸又喝的醉醺醺的才回家。
媽媽已經快崩潰了,她知道爸爸每天不回家,根本就不是在加班,只是不想回來幫幫忙。
而她每天都想著怎么才能讓自己的女兒活下去,因為Rosie根本不肯喝奶,不肯吃東西。
更讓媽媽已經心力交瘁的是:她明明知道孩子出了問題,可是大家都不相信她。沒有人理解她的痛苦。
原來,爸爸也知道Rosie不正常,但是爸爸不想說出來,不想面對這件事情。
因為說出來就意味著這是真的,他不希望這樣,他只想逃避。
終于,夫妻倆第一次共同面對了他們的孩子不正常這件事實。
媽媽內心非常煎熬。
她想為自己失去了一個健康的孩子去哀悼。
她本來以為世間上最糟糕的事情是失去孩子,但她沒想到會是孩子出了問題。
面對這樣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她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愛著她。
她總是忍不住想,是現(xiàn)在這個不正常的孩子帶走了自己美麗正常的女兒。
他們抱頭痛哭。
爸爸不再逃避,媽媽不再孤單。
但是,媽媽懷疑自己是否能愛著女兒?
愛著一個不知道生了什么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照顧的女兒。
這時,爸爸給了她鼓勵,相信她一定會非常愛女兒的。
事情說開了,似乎就不那么難了,就可以樂觀起來,開開命運的玩笑了。
媽媽憧憬著Rosie可以有一天像爸爸一樣拿著瓶子喝水;爸爸幻想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Rosie的疾病。
雖然前途漫漫,但是兩個人一起面對,真的感覺好多了。
Rosie剛出生的這段真的比較喪,后面幾集還會講到父母的迷茫、不理解和互相指責。
因為爸爸媽媽不是圣人,他們會無奈、會抱怨、會逃避。
但還好,他們選擇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們堅持了下來,陪著Rosie長大。
劇里展現(xiàn)Rosie現(xiàn)在九歲的故事,色彩明亮多了。
爸爸媽媽愛著她,照顧著她。
每天的生活雞飛狗跳。
如下:
爸爸帶著Rosie去公園。
出門,正好遇見鄰居家父女倆在騎自行車,其樂融融。
而自己的女兒躺在地上不肯走。
爸爸無計可施,只好讓媽媽出來,倆人把Rosie抬上汽車,開車去了公園。
其實,公園離家也就二十米,開車一分鐘吧!
下車,“愉快”的玩耍。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親子時光——看著Rosie咬咬人,吃吃草。
小時候操心的事情,長大了仍然在操心。比如吃飯。
雖然吐槽Rosie連垃圾桶都能舔,媽媽還是耐心的溝通,唱歌、玩游戲,好不容易喂她吃一口,又吐了出來,也不急,繼續(xù)喂。
他們仍然把自己的女兒當成公主。雖然Rosie總是出各種狀況。
Rosie把自己的便便藏起來,夫妻倆聯(lián)合找屎。
一不留神沒看住,眼睜睜看著Rosie把家里搞得一團糟。
晚上,爸爸為了能放松下,能喝點酒、看看電視、玩玩游戲,決定早早地哄Rosie睡覺,他偷偷給了Rosie零食和iPad。
但是才清凈沒一會,Rosie又開始嘭嗵嘭嗵的摔門。
爸爸只好求著Rosie能停下來,可是根本無法溝通,爸爸氣的想打人,可是他不能打Rosie,只好打了Rosie最愛的小河馬玩偶。
兩人鬧得不可開交。
還是媽媽來把Rosie抱去了客廳。
怕棋子被Rosie吃掉,收起來,不玩游戲了。
怕酒瓶被Rosie打碎,收起來,不喝酒了。
電視劇也挑Rosie喜歡看的。
爸爸想要放松一下的希望破滅了。
他可憐巴巴地跑到門外,紅著眼眶,抽著煙。
碰巧遇上鄰居(就是之前和閨女一起騎自行車的爸爸),倆人尬聊了一會。
爸爸說,“Rosie很任性,一句話也不聽。”
鄰居知道Rosie的情況,而且他自家的閨女乖巧可愛,鄰居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只好安慰道,“我家孩子也差不多?!?/p>
爸爸一臉認真的說,“不是的?!?/p>
鄰居只好匆匆結束尬聊,落荒而逃。
最后,爸爸向Rosie道歉了。
雖然爸爸很抓狂,但Rosie還是他的小公主。
聽到爸爸的道歉后,Rosie拿起自己在學校用的輔助工具,對爸爸媽媽寫下了人生的第一句話,“我想讓爸爸睡覺覺?!?/p>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等了九年,很值得。
第一集這樣很暖的結束了。
后面幾集也是,前面很喪,最后很暖。
可能編劇只是為了升華主題,才給了一個美好結局。
不過,細想想:養(yǎng)孩子、過日子不就是這樣嗎?
劇里的父母是這樣,我們也是這樣。
看起來樂樂呵呵,但遇到困難的時候,真的很喪??!
可是很喪的時候,只要給了一點點甜,又能飛起來了!
管他生活如何雞飛狗跳呢!
這部劇里的孩子和我們的孩子不一樣,但是面對的問題大同小異。
好幾次我都眼眶含淚,感嘆:劇本寫得太好了,說出了我的心聲!
但是我不忍心看第二遍,因為養(yǎng)孩子有時候真的挺苦的,挺不容易的。
我吃不了苦,只能想著:苦是苦點,靠著一點點的甜,就能撐下去。
謝謝。
真實的hard模式下,丈夫也會在雞毛滿天飛的混亂中假裝聽不見老婆在喊他,這甚至比酒吧買醉還要真實。
無論是《相對無言》的自閉,還是《蝴蝶》的性別認知,近兩年英劇對于任何特殊孩子及家庭教育問題的觸及總會拿掉沒有意義的粉飾和雞湯式感動,而是一份真實卻不帶偏見的紀錄。一家人互助的溫情誠然可貴,但連一餐好好在外吃飯的權利都被“剝奪”難免也會厭棄。世上沒有那么多的奇跡,可以在任何時候修復和診療那些不完美的問題。于是人們可以做的只有,用愛和理解包圍,告訴他們,你永遠是最讓我驕傲卻又從未后悔擁有過的天使。
我看到的是一個被特殊孩子毀掉的家庭的堅守和努力。如果,我是說如果,你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那么請你一定要善待她。孩子沒有任何錯誤,請你為你自己負責
當我們還在努力做科幻的時候,英劇已經開始回歸家庭生活了。父母的無奈和對孩子的愛表現(xiàn)得特別好,Ben這個哥哥也太好了。但是這么快就結尾了,感覺不像個結尾??墒?,這樣才是生活啊。
是被標簽上的“喜劇”給欺騙了,想調節(jié)心情,哪知不但不是喜劇,反而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恐怖片??!
Ben是年度最佳暖男。后面兩集都看到淚目。
生子當如天使Ben
感覺不是LD或者不僅僅是LD
烘被子烘了半天,把這個劇看完了。最后幾分鐘讓我繃不住了,鼻酸眼熱,在心里哭了。家有一個學習以及溝通障礙不會說話的病孩子,真的太艱辛了,不過他們會過得又狼狽又光明,因為他們有的是愛啊愛啊。
哦 希望各位父親可以認真研究這部片子并且反思一下自己對家人的態(tài)度
這就是愛~
你以為這個劇情走下去爸爸要渣了,結果沒有;你以為這個劇情走下去,哥哥要叛逆了,結果沒有;你以為這個劇情走下去,鄰居會冷嘲熱諷了,結果沒有;你以為結尾小姑娘會說話了,結果沒有。
沖著小十看的,但是這片子好讓人絕望
不是喜劇,看著傷心的,尤其得知小女兒原型是編劇的女兒時。罹患無法確診的染色體疾病的小女兒,真的是只猴子,不能說話,動不動就發(fā)瘋,脾氣壞又暴力,力大無窮破壞王,給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帶來的是什么。把自己代入進去,我覺得我可能沒辦法愛這個猴子,她不聰明,學不會正常生活,無法交流,大力暴力,日夜磨人,而且醫(yī)生無法確診,這沒有答案也不知何時結束的黑暗會擊垮我,也許一年都熬不到我就會放棄,結束掉自己。所以這家人真的好厲害,小哥哥特別棒。編劇一家也好厲害。
There she goes. 念起來就像一聲嘆息,一邊要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一邊想看看今天她會不會讓人驚喜。
英式冷漠詭異的溫暖,爸爸逃離掙脫責任后的回歸,媽媽由責任到愛由崩潰到博弈,對于這樣一個莫大的殘缺孩子任何一個普通家庭都無法正常再運行,希望能有ben這樣的家人。
DDT一集要講十個樂隊梗,一集要放三首以上搖滾當BGM或片尾曲,非常????。總的來說生育不可控,領養(yǎng)風險低,領養(yǎng)代替生育。
David Tennant是魔鬼嗎?!我一個有10k paper要寫的人,就點開他人物頁面的最新作品頁看了一眼,然后就把這部劇看完了.......
這個演女兒的真是天才…
家有一女,患有難以確診的染色體疾病,有學習溝通障礙,巨型寵物無敵破壞力的存在,這樣的境遇真的是開啟了艱難模式。這樣的狀況,換作你我會如何。面對一地雞毛,父親佯裝聽不見,借口工作日日晚歸酒吧買醉逃避現(xiàn)實。男人好像永遠長不大,不愿意承擔責任,渴望妻子像之前般等量的愛。然而,親情是神奇的魔力,驅使母親由責任到愛的轉變,父親由逃避到承擔責任的轉變,哥哥一如既往小暖男。一口氣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