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澤爾達是剛看完的一部的一部美劇,他不同于最近這今年火的美劇,不是聳人聽聞的新奇題材,老舊,但值得一看。
每個人都渴望成為唯一,眾星捧月,光彩奪目。就如澤爾達和菲茨杰拉德一般,兩個人在生活中都渴望成為主角,脆弱而又驕傲,他們相愛了,正如他們所言,他們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故事前面一節(jié),才子佳人,不免俗套而美麗。
接著千年老梗出現(xiàn),家庭不同意,部隊要撤離??傊?,他們要分離。在離別前,司哥特求婚了,但女主拒絕了??磥砼鞑⒉皇悄欠N奮不顧身,為愛前行的人。她清楚地知道這個文藝軍官不能給他任何保障。
其實,澤爾達愛的是菲茨杰萊德作為一個作家的身份,并不是這個男孩本身。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菲茨杰拉德出版《人家天堂》后,澤爾達馬上飛奔紐約,嫁給了他。一開始菲茨杰拉德自信滿滿地說我要成為作家,這才抓住了澤爾達的心,所以,澤爾達這個被家庭以及環(huán)境約束卻情感思想豐富的女孩,承認吧,她愛的只是自由,只是歡愉,愛的只是作家這個滿足她需求的身份,愛的只是這個男孩的身份。這種愛是自私的,后來,當兩人搬到海邊的房子里,當菲茨杰拉德創(chuàng)造第二本小說時,她的幻想破滅了。生活面對油鹽醬醋時,她沒法犧牲自己,繼續(xù)追求虛幻的快樂?;蛟S那時她已經(jīng)漸漸明白她的愛是那么虛無縹緲。
說完澤爾達,再來說說菲茨杰拉德。這個北方男孩,他家境沒落,酗酒成性,一心想成作家,怎奈生活平庸。遇到澤爾達這個美貌智慧的女孩,重點是她能欣賞理解他,毫無疑問他墜入愛河,而她成了他靈感的源泉,成了他的繆斯女神。他怎么會去想她也會有看不見的缺點。終于在他的第一部書出版后,他們結婚了。
這并不是終點?;楹?,矛盾盡顯無疑。就像女主在日記上寫的那般,矛盾塑造性格?,F(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奢侈與金錢的矛盾,他和她觀念的矛盾,我們慶幸他們還有愛,不然,會是怎樣的局面?像是兩個任性的孩子相互依偎,互相傷害,他們的愛情像玫瑰花上長滿尖刺一般。
種種矛盾,兩人的性格相互消磨,兩個驕傲的人又怎么會甘愿妥協(xié)?最后遍體鱗傷。女主的父母在這一點上有所預見,父親在開頭說“你以為你能隨心所欲,但生活不是這樣。”父母去看她時,母親說“他們會把彼此都耗盡的。”毫無疑問,這會是他們的結局。
本劇以澤爾達的口吻敘述,所以比較偏向女主,菲茨杰拉德被描述為愚笨、自私、虛榮、脆弱、只會剽竊澤爾達創(chuàng)造的的笨蛋,并且還有著極強的占有欲,澤爾達簡直被他給圈養(yǎng)了起來。我們先暫且先不討論有沒有為澤爾達洗刷冤屈的必要,單從本劇來看菲茨杰拉德的這種自私有很大程度是由女主塑造的。去看E04末尾那段就知道了,女主首先贊許了男主摘抄她信件的內(nèi)容,接著男主對女主電影試鏡大發(fā)雷霆,后來男主不允許女主的日記出版,一步步,讓這個男人的占有欲愈發(fā)不可收拾。女權主義可能早就想把這個王八蛋拍死在墻壁上了吧!但平心而論,男女主都是那種沒有安全感的人,兩人表現(xiàn)的方式不同而已。女主通過不斷毫無原則的退讓,男主通過毫無止境的占有,希望從彼此間獲得依賴感。其實兩個人都自私到骨子里了,希望彼此離開誰都活不了。驕傲地以不同的方式宣誓主權。
我們慶幸他們之間還有愛,不然、、、
整部劇演員顏值雖不驚艷,但演技一直在線。澤爾達的父母、澤爾達表演讓人拍手稱贊。
一種高墻之內(nèi)的虛假繁榮,是孩子站在荒原疾呼狼來了的冷意。屏蔽信息駁雜的世界,靜下來,斷斷續(xù)續(xù)看完《緣起澤爾達》,又遁回去反芻《了不起的蓋茨比》。影像抽離出的盡管只是部分文本,將它們攪拌在一起,拉開時間、空間、地理上的距離,看司各特·菲茲杰拉德短暫一生,縱有聲色犬馬,亦然醉生夢死。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好萊塢慣常手段,心理醫(yī)生出場開導病人尼克,大段口述:“當我還小時,父親教導我,盡量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所以我不輕易評判他人。那時我們都太沉迷于酒精。我們越是順應那個時代,越是無法自拔。沒有人對社會做出任何突破性貢獻。自我從紐約回來后,就感到無比厭惡,也明白反感所有的人和事大抵是何意,唯有蓋茨比一個人是例外。他是我遇到過最富有夢想的人??上г僖灿霾坏侥菢拥娜肆?,他非常的敏銳,就像一個能探測到千里之外地震的儀器。我在一場Party上與他相識?!?/p>
故事背景設置在爵士時代,時間約為一戰(zhàn)結束(1918年)以后,經(jīng)濟大蕭條(1929年)前十年,享樂主義盛行,用作家司各特·菲茲杰拉德自己話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弊匀坏?,尼克遇見蓋茨比,那是1922年的紐約,股票市場沖破了歷史高點,華爾街一步步成為金融神化;整個城市的節(jié)奏快得像高速翻滾的車轱轆那樣歇斯底里。他們徹夜歌唱、派對狂歡、吸毒濫交。這從社會學角度觀察經(jīng)驗看來,正是一個時代沉淪之前毀滅性表征:底層的苦難與上層的放縱。
所以,身處洪流中的作家兼華爾街股票交易員尼克,意向上該是司各特的肉身,蓋茨比則是他的精神倒影;毫無疑問,表妹黛西投射的很大可能是司各特妻子澤爾達。蓋茨比愛的不是黛西,而是黛西的美顏、身份;湯姆象征保守派貴族,自私陰險,他愛的是自己;黛西愛的是浮華與虛榮;所有人都在假裝。這是司各特透過尼克制造的虛幻夢境。蓋茨比無辜死去,黛西湯姆離開,他還睡在那兒,獨自品嘗炎涼。
電影只是截取了小說氣氛,將浮夸進行到底,倒也是淺顯易懂。萊昂納多塑造的蓋茨比,從選角上看,個人并不認為是成功的。他個人的氣質(zhì)代入太濃,相對于蓋茨比,略顯呆板,沒有文本中敘述的穿透力。尤其是畫面切到黑暗中身影,試圖用手抓住對岸黛西家碼頭的信號燈綠光那一幕時,大約有所察覺。
而《緣起澤爾達》翻拍自法國記者勒魯瓦的《阿拉巴馬之歌》,作家本人原是司各特·菲茲杰拉德夫婦倆的忠實粉絲,作品中,他盡力通過自己偏執(zhí)的喜好將精分的菲茲杰拉德夫婦屠戮成相愛相殺直至毀滅的模樣。歷史本就是虛實交替杜撰的,帶有強烈的主觀臆斷,后世者并不全數(shù)知曉真相。記錄中,司各特的文藝界朋友們對澤爾達口碑惡劣,認為她是斷送天才丈夫的根源。勒魯瓦顯然更迷戀澤爾達,從一個最終瘋掉的女人視角演繹司各特夫婦的生活,意味深長。他豐富了澤爾達的血淚,情感轟轟烈烈,坦言:“我愛那些有極強欲望的人,欲望的力量,對自由的渴望,讓他們鶴立凡塵?!?/p>
劇中的司各特,不過是來自北方落寞的文藝小白臉軍官,祖父是家具商,父親是推銷員,家境中道敗落,靠親戚接濟就讀普林斯頓貴族大學。這點如果聯(lián)系到司各特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狂妄自大源自被傷害的痛苦經(jīng)歷,傲慢的表象是自卑,冷漠因為無能,熱血和說謊則是對自我身世的赤裸裸恐懼。也就不難理解他一見鐘情澤爾達的行為模式。被家人寵溺性格乖張狂野的澤爾達,開始折服于司各特的狂妄。他說:總有一天我會成為著名作家的。
每天忙于練兵,甚至從未上過戰(zhàn)場,一戰(zhàn)就結束了。向澤爾達求婚,得到的回應是:除非你出人頭地,腰纏萬貫,否則免談。所以說,對于司各特而言,他所有的夢想不過是想寫出一本足夠牛逼的暢銷書,順利娶到上流社會姑娘。他把自己押上了一盤想起來澎湃,看上去基本不可能贏的愛情賭注。
然而,現(xiàn)實將他打回原形時,只能回到紐約,入職廣告公司,成為一名小文案。劇中有場煙草廣告創(chuàng)意會的戲,簡單交代了這段經(jīng)歷,挺有意思?!皠e找一群牙醫(yī),一個就夠了。瞧了一整天的病,這位牙醫(yī)點燃一根煙,切斯菲爾德香煙,放松下來,說,放松下來就夠了?!彼靖魈剡叴┩馓走叢粣偟卣f完轉(zhuǎn)身離開。同事大呼,快記下來。一百來年前的景象,像極了今天傳統(tǒng)廣告公司開會的模樣,不禁盯著屏幕笑出了聲。
劇中的司各特盡管困頓,依舊按耐不住陷入澤爾達的愛情圈套。勒魯瓦將司各特撰的那么不堪,澤爾達不僅能歌善舞,機靈剔透,就連她的文字才華看上去也是高于他的。他讓司各特第一本書《人間天堂》引用澤爾達的信件內(nèi)容。1920年4月,他們結婚了。司各特·菲茨杰拉德24歲,澤爾達·塞爾20歲。勒魯瓦把婚后虛榮驕金的澤爾達,怪罪給放肆自滿的司各特。這一章節(jié)反應在劇中,是他們新婚時期入住的莊園酒店,爵士時代文藝名利男女們的終日沉醉瞎搞。貴族小姐澤爾達買買買,司各特山窮水盡才思枯竭。
放浪形骸,揮金如土,赤裸狂舞,被酒店驅(qū)逐,極速飆車,甚至是打劫旅館老板;盡一切可能的混亂,滿足尋求刺激。司各特·菲茨杰拉德需要不停地寫作,來支撐龐大的支出。劇中的司各特已變成令人唾棄的酒鬼,需要抄襲澤爾達的日記來滿足出版商的追稿;他們所在的東海岸邊人跡稀少的郊外,澤爾達飽受冷落,生活無聊,精神寂寥。作品中,借澤爾達母親的話,道出:“他們將毀了對方?!睜巿?zhí)與吵鬧,長途奔襲回到澤爾達的故鄉(xiāng)蒙哥馬利,澤爾達懷孕了,司各特毫不知情,說著要帶她去往巴黎。
至此,劇集《緣起澤爾達》第一季結束。不知會否繼續(xù),最后死于瘋?cè)嗽捍蠡鸬臐蔂栠_,她更瘋狂、更矛盾,內(nèi)心更加激蕩。勒魯瓦偏愛她,一如澤爾達故鄉(xiāng)的人們一致認為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根本配不上她。很想看到后面他們在巴黎的境遇,嫉妒與張揚,癲狂和死亡。據(jù)說,澤爾達并不喜歡司各特的好友海明威,常常譏諷他倆是斷臂,而海明威則堅信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后不再有偉大作品的根源:澤爾達的瘋狂毀滅。沒來由地,我想起開篇劇中澤爾達日記里寫了劃掉的那句:矛盾決定性格。
再說,傳記片傳神的演繹需要龐雜的深入了解,限于真實人和事,演員能做到惟妙惟肖其實相當困難。畢竟,歷史中那些血淋淋的人物標本,現(xiàn)實世界中的生活,比戲劇中任何一項為了突出性格特征和事件張力制造的矛盾沖突,更加殘酷狗血。
Anyway,北方整個冬天霧霾籠罩,就連毛毛雨也不曾光臨,今天就迎來了立春。而事實上,煩躁的我啊,還在等一場大雪,將世界洗白。
片子很短,周末一下子把它看完了?,F(xiàn)在想回憶一下內(nèi)容,記起來前面舞會上Z跳芭蕾時F的眼神,記起來他們在那棟白色大房子門廊刻下的字,記起來他們在路燈下和著屋里傳來的音樂跳舞,和后面的爭吵、抓狂、壓抑對比,太快了,10集內(nèi)容太快了。
就劇來說,完全get不到F的閃光點,Z是這么閃耀的人,幾處地方忍不住為她心酸落淚。大概是爸爸對她教導她不聽的時候,大概是F匆匆給她婚禮的時候,F(xiàn)不讓她去好萊塢的時候,她在海邊游泳的時候,mama在房里抽泣著說他們會互相耗盡的時候…這些時刻也不太準確,表達不太好,總之覺得,她可以更好。
也許是,開始的時候他們都還太年輕了,也許當他們意識到彼此消耗的時候應該徹底分開,各自成長,去看清楚一些東西,再看因緣際會的安排。
她特立獨行,不在意別人的看法,美麗大膽優(yōu)秀,但這么勇敢的她并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誰,理想在哪。怎樣才能捅破那層迷霧呢?怎么樣的方式去捅破那層迷霧是心比較能承受的呢?
想看一看菲茨杰拉德的傳記,劇是不是太主觀了,被烙在文學史上的人會是這樣的剽竊手嗎?
兩個人都是自毀型人格,享樂主義信奉者啊,最后總會把對方拖垮的。菲茨杰拉德的選角就覺得和原型的氣質(zhì)相去甚遠,Ricci的澤爾達倒還行。look,這劇不夠精致但是已經(jīng)相當watchable了……
她手臂上的bye bye 肉一直讓我出戲, 多麼美好的 20年代經(jīng)典流蘇肩帶小裙,我卻忘不了她那手臂。 這女人是多少人 muse 她襯不上吧
劇中的爵士樂、在紐約穿的衣服美 (Zelda Sayre Fitzgerald)的故事 也許你晚點可以和他談談 they're gonna use each other up他們會把彼此都耗盡的——mama 從沒有人算過,詩人也沒有,人心能承受多少
演員的形神可圈可點 Christina Ricci確有Southern belle的神韻 柴米油鹽化的走向不太適合菲茨杰拉德夫婦 還是頭幾集的紙醉金迷比較好看!
情節(jié)有些無聊,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棄劇。
浮華只流于表面,選角基本失敗
一集棄,選角太失敗了...
美國觀眾看這個心理感受是不是類似我們看清宮?。?/p>
“矛盾制造性格”,這句被Z在日記里叉掉的一句話竟然意外的概括了她接下來的一生。她是那個年代嶄新而自信又才情四溢的女性代表。這次Ricci的功課做得很足,亞馬遜的制作也用心。但第一季沒能往更大更深的層面去講述她和他之后更加精彩的故事。半小時一集的片長更感覺暴露了主創(chuàng)們的力不從心。
澤爾達不為任何人等待,在感情上游刃有余,我應該向她學習。
女主選角太差,劇情流水賬
選角莫名
她好,所以她作。沒什么不對。
當時就覺得作家夫婦的生活很像電影。這一部從Zelda的視角,依舊說兩個人相愛相殺的故事,互相激發(fā)對方最好的一面,又用最壞的一面去折磨對方?;橐鍪切枰月珊屯讌f(xié)的。
似乎是主要改編自亞拉巴馬之歌。其實質(zhì)量不錯,只是看得人很疲憊。菲茨和澤爾達婚后的每一集,幾乎都是以一點新的刺激或希望開始,然后誤解、爭吵,注視著這點積極的改變在本集末尾消耗、毀滅。越看越抑郁。雖然只是beginning,到最后一集他們的婚姻和人生中最悲劇的部分還沒降臨,但觀眾已經(jīng)希望,這就是end,別再繼續(xù)下去了。觀感可能不佳,卻非常真實。菲茨的演員真的很像。不推薦在寫作的朋友看這個劇,對菲茨寫不下去的焦慮感的表現(xiàn),看得我簡直坐立難安。
you always hear the famous vers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never realizing it's also just the male perspective. z shed some interesting lights on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o say the least
兩人相遇那瞬間,就發(fā)覺,菲茨杰拉德在劫難逃了
細膩又脆弱
好看,風景服飾和演員都不錯,男主角看順眼了還真有點菲茨杰拉德的輪廓;劇里的他極度沒有安全感,因過度的敏感焦灼幾乎搞砸了所有的事情,和《流動的盛宴》里海明威的描寫很像。澤爾達反而更讓人喜歡一些。他們的故事,情緒化,呼嘯而過,注定在彼此毀滅中成就彼此。想看第二部,但據(jù)說被掛掉了…哎…去讀澤爾達的書吧
Scott and Townsend are in love. Every time I read Fitzgerald, I wish I could go back to the Jazz Age. The words are enchanting. Too strong the flame, they consumed themselves. A lot of artists are assholes, such as Fitzgerald, Picasso, Rodin. Without their muse, they are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