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才看完《城市故事》,“Tale of the City”,一部Netflix自己出的描述舊金山生活的迷你劇。在下面開篇之前,我可以直接建議對性別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去看這部劇。對于我來說,《城市故事》不僅僅像是一個輕松喜劇,更像是一本可以提供性別文化參考的手冊。
【本文有情節(jié)透露】
據(jù)說十多年前還有前兩季的《城市故事》,但因為時間跨度大,而且劇情也沒有什么直接聯(lián)系,所以就不討論了。在2019年這季《城市故事》中,舊金山被描繪成一個烏托邦,幾個主角的故事分別圍繞著這幢城市里的建筑“巴巴里巷”開始展開。這棟獨立在半山腰的巴巴里巷,在這個故事里變成了一個LGBTQ“社群公寓”。例舉幾個角色和人物關系:Ellen Page飾演的Shawna,自然也就不用說了,雖然在劇中表現(xiàn)得像個Lesbian, 但其實也很像個Queer。Shawna在酒吧工作時與之前來巴巴里巷拍紀錄片的Claire make out,但兩人一直沒有確定關系,也一直處在一個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于是Shawna也跟一對異性戀情侶發(fā)展出了多邊關系。Shawna一直住在舊金山的父親Brian在和的老朋友的一次長談后,懷著探索愛情關系新可能的心情,與這位朋友也make out了,以此也可以對觀眾表達出:和朋友在一起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如題所言,性別與性取向是一個無限可能的光譜,跟曾經(jīng)那些陳舊的二元論界定不一樣,性別不再局限于非女即男,而性取向也不是異性戀為主導,同理,對性和性伴侶的選擇在《城市故事》中也是多樣的。
住在巴巴里巷的gay couple,Michael和Ben需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前男友Harrison的潛在挑戰(zhàn)。尤其值得一說的是,在第四集中,Michael和Ben受邀去Harrison家吃晚餐,同在的還有一幫中老年男同志,都是比28歲的Ben大了一兩輪的同志前輩。席間,這些前輩同志們聊起了之前曾經(jīng)在南美洲山區(qū)的旅行經(jīng)歷,如何花錢買到服務,如何被馬丘比丘的原住民背上山,他們充滿了高傲的“享受”情緒。一群白人中年男性同志,讓夾在中間的黑人Ben顯得格外突兀。尤其是當他們以一種趾高氣昂的情緒和刻板印象來表現(xiàn)他們的南美洲經(jīng)歷時,甚至讓正在觀看的我也感到了那種溢出屏幕的“白人優(yōu)越感”,用最近常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white prevelidge from the middle aged white man”。因為言語和態(tài)度的輕蔑,也難怪Ben在之后當一位前輩同志提到“人妖”(trannie)的時候,Ben終于忍不住一語道破“人妖”一詞是很冒犯的,緊接著瞬間全場陷入尷尬。這位同志瞬間黑臉,馬上開始了反擊,同時也指出了新老LGBTQ群體,甚至是LGBTQ群體與直人之間的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論題:詞語和代稱有那么重要嗎?用劇中角色的話來說就是:“Why is your generation so absessed with labels?”
借用Ben的回答,如何稱呼別人是很重要的,事關平等和尊嚴,尤其當這群人來自一個享有特權和膚色和階級的時候,就更應該注意。我完全贊同Ben說的這一番話,當Ben是一個黑人角色的時候,他的這番話對一群中年白人男性說出,就顯得更有說服力了。但是對于老一輩的同志群體來說,所以現(xiàn)在的LGBTQ能享受到的權益,都是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爭取來的。所謂的Ben能擁有的作為一個gay的平等,也是曾經(jīng)那些初代同志們努力爭取來的。他們經(jīng)經(jīng)歷的社會甚至是不管同志群體死活的,而現(xiàn)在這一代年輕的新同志們,卻可以為了幾個關于身份的稱呼而如此認真地開始口角?,F(xiàn)在LGBTQ群體生活的這個相對安全和多元文化的社會,也是他們那一輩一路走來換來的進步的代價。
這場晚餐的對峙非常震撼我。作為出生在千禧后一代的的LGBTQ群體,沒有辦法感受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性少數(shù)群體所遇到的不公正對待,甚至可以說是被抹去的生活經(jīng)歷。經(jīng)歷過上世紀平權運動的前輩同志們,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閱歷積累,現(xiàn)在或許已走向鄉(xiāng)紳化,然后站在一個較高的自上而下的角度來評判當代的LGBTQ運動,有失公允。席間這些前輩同志們的話偷換了一個概念,他們似乎覺得經(jīng)歷過蔑視的少數(shù)群體就有權利繼續(xù)對少數(shù)群體施以蔑視,頗有幾分“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的意味。尤其是當Ben指出他們的語言輕蔑的時候,他們卻覺得這是政治正確。但換句話講,一個黑人或亞裔提到自己生活經(jīng)驗中所遭遇到的輕視,一個白人怎么好意思說那是政治正確?
除了這一場關于性別、時代以及膚色種族的對抗外,《城市故事》中還有一個很引人注目的角色,一個亞裔lesbian角色Margot。Margot作為一個lesbian,和剛剛完成性別轉換的伴侶Jake共同經(jīng)歷了身份危機。Margot自認是個lesbian,但面對曾經(jīng)的女朋友變成男朋友后,她不確定自己是否是還愛這個人,或只是懷念與這個人的回憶。Margot在劇中是一個非常明確自己的目的,且毫不躊躇的角色:其一,她是lesbian,堅定地喜歡女性;其二,她一直很想要個孩子。于是自然而然地,當曾經(jīng)的女朋友Jake擁有男性身份的時候,Margot也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不愛他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果斷的亞裔lesbian的角色。曾經(jīng)有過的經(jīng)歷告訴我,很多人看到亞裔膚色的女性,就會先入為主地假定你是異性戀。比如,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個菲律賓裔澳洲籍的性少數(shù)女孩,她的社交賬號就發(fā)了這么一條:I‘m brown, I can still be queer。LGBTQ的話語權由西方文化所帶領,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尤其針對亞裔女性酷兒,她們的身份和生活經(jīng)歷在完全被淹沒或者忽視了。一方面,影視作品中缺乏亞裔女性酷兒角色。這類角色的缺席可以導致某種gentrification in queer community,也就是所謂的鄉(xiāng)紳化,讓白人和西方意識領導LGBTQ文化的話語權,因此亞裔女性酷兒才會失聲,變成被動對象。于是乎,那位菲裔澳籍的酷兒女孩才會如此直白地提醒大家:就算我是黃的,我也可以是酷兒。另一方面,當影視作品中像Margot這樣的亞裔lesbian的角色增加,于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亞裔面孔也被表現(xiàn)在這個性別和性取向的光譜上,整個社群才會交織而多元,最終達到平等。
之后由Margot引起的劇情線是跟一個中年酷兒(暫且這樣稱呼)Deedee的戀情。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基本上跟Michael(45歲)和Ben(28歲)差不多,但雙方交往起來也完全沒有什么阻礙。在gay群體中,似乎流行著這樣一種趨勢,交往比自己年齡大些的男性,并稱之為“daddy”。而相比之下,lesbian們似乎少了些這種對年齡大點的“mommy”的刻畫。但回顧影視作品,《布魯明頓》或者《卡羅爾》中,也描述了發(fā)展得比較自然的一老一少兩位女性之間的戀情?!冻鞘泄适隆分星嗄甑腗argot和中年的Deedee發(fā)展的關系更直接,在聊天中互相吸引,緊接著開始順利交往,中途沒有多余的情節(jié),給觀眾的感覺即是:一種大快人心的lesbian情節(jié)。說一個題外話,在lesbian群體的文化模因中,隱約充斥著一種對大齡阿姨的鐘愛。比如最近的綜藝節(jié)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各種獨立的勇敢的“熟女”形象往往可以得到lesbian群體的青睞。
話說回來,值得稱道的是,《城市故事》的性少數(shù)角色基本上是由性少數(shù)群體自己扮演的。Ellen Page的身份就不用說了,Margot的扮演者May Hong的現(xiàn)實生身份也很貼合自己的角色:一個亞裔女性酷兒。扮演transgender man的Jake,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經(jīng)歷過性別轉換的。劇情贅述到巴巴里巷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故事,Ysela, 一個跨性別女性,扮演Ysela的演員Daniela Vega也是2017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普通女人》的主演,她也是第一個斬獲學院獎的跨性別演員。對于由LGBTQ演員在影視作品中飾演性少數(shù)角色,相比之下,由順性別或異性戀飾演性少數(shù)角色在近年來不斷引起爭議。之前有“寡姐”Scarlett Johansson接演跨性別角色的電影《Rub and Tug》,最后在一片對直人出演性少數(shù)群體的罵聲中退出。而最近又有Julianne Moore揭露十年前出演的lesbian電影《孩子們都很好》的劇組在沒有試鏡任何針真正酷兒女性的情況下,直接讓直女演員參演主角。順性別的直人該不該出演性少數(shù)影視作品的主角?這個問題已經(jīng)縈繞在整個社交媒體上許久。我想留下這個問題以后再做討論,畢竟幾句話也是說不清楚的。不過在我看來,如果影視作品中性少數(shù)角色再多一些,人們就似乎不會揪著為數(shù)不多的幾部作品和幾個角色而“喋喋不休”了。
《城市故事》全局充滿了一種歡快的幽默態(tài)度,以及很多“秘密暗號”(secret handshake),這些暗號能夠引起LGBTQ群體的共鳴。比如面對轉為酷兒群體研發(fā)的安全打車軟件,Shawna的媽媽Mary Ann自嘲:“那我這個中年直女還能上車嗎?” 而Ellen Page飾演的Shawna說:“那你就假裝是個女同性戀”,緊接著模仿起女同性戀走路的姿勢。Mary Ann全劇都在飾演一個處在一群LGBTQ之間的尷尬直女形象。以及Michael說他一眼就能從穿著打扮看出窗外的包工頭是否是個女同性戀,于是Brain叫Michael去說說豪華,身為gay的Michael拒絕道:“為什么我要去,難道我們之間有secret handshake嗎?(指gay和lesbian之間)” 諸如此類,《城市故事》不斷地展現(xiàn)這些屬于LGBTQ文化模因,讓整個觀影過程都讓人忍不住發(fā)笑,并且還會好奇,下一個情節(jié)會抖什么包袱。
最后,雖然沒有看過之前兩部《城市故事》,這部2019年的《城市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互相信任和自由包容的舊金山,雖然在性別和性取向上刻畫了很多可能性,但同時也表達了這部迷你劇在性別和性取向的關系上不提供任何范式。我在YouTube的一段采訪中看到,從第一季跟隨至今的主演Laura說:“在1993年第一季拍攝的時候,LGBTQ這個詞都還沒有成形。” 而如今在2019年第三部中,Margot問Deedee:“你是queer嗎?” Deedee說她在舊金山活了30年,不知道queer這個詞到底代表了什么,就跟油價一樣,這個詞每天都在變。
對于LGBTQ社群來說,queer是個umbrella term,一個安全的又包容的詞。城市刻畫了人們的身份,對于LGBTQ群體來說,我們透過屏幕,從影視作品中看到別人的城市故事,再反射到自己的生活中,于是舊金山、悉尼、倫敦、巴黎、蒙特利爾、阿姆斯特丹、曼谷和臺北等這些城市看起來像是一個孕育和反射LGBTQ文化的烏托邦。看完《城市故事》后,我也懷著盡量廣而告之的心情,如上所言,希望城市環(huán)境在不斷的演變中,對生活在城市中的不同群體可以變得更加包容,對于性別和性取向的光譜,對于身份政治和情感關系,發(fā)展更加的豐富的多元文化。
【如果這篇文章有什么不準確的地方,敬請指正】
That bitch still alive
我們終究知道了誰敲詐了安娜和安娜過去的故事。當Ysela被找到后第一句是哈哈哈,很符合人物性格。
這一集不太輕松,尤其看到60年代的安娜選擇了作為變性人的尊嚴而放棄了千載難逢無可取代的愛情時,放映的價值觀是自我價值認同與群體利益高于一切嗎?同時映射了第六集當Ben跟老基輩的爭論與代溝,我從來沒想過這個性小眾群體還能描寫代溝但是是一樣的一個情景下,確實很精彩。
在YouTube看到這劇的預告片的時候就感覺它有種特別的調調,但轉眼就忘了就忘了。要不是前幾天的《visible in tv》看到某個片段想起來找、在自己的想看里翻到,怕是要錯過了。
看了visible才發(fā)現(xiàn)這是個重啟劇,原本的故事是tv史上非常重要的酷兒劇。在對它的歷史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看它,意外地被感動到說不出話來。
anna的故事顯然是重啟新加的,但第八集難道不想讓你站起來掀翻這座容不下兩個相愛之人的城市嗎!你看,即使是境遇相隔千山萬水,只要肯真誠地特寫人性和愛,就一定能找到觀眾共情。
在設定里,巴巴里巷六十多年的歷史一直在庇護著這個光鮮城市角落里的破碎的人,直到今日仍然如此。這部劇有必要重啟嗎?幾十年前人們所面臨的掙扎和痛苦也許早已化煙,但今天的人并非就沒有他們要直面的痛苦啊。從les到trans到gay的身份認同轉變,年下戀情因為時間和經(jīng)歷所造成的無可彌合的代溝,殘破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對親密關系的扭曲追求,當然還有人到中年的遺憾與悔恨,誰說今天的生活就是一帆風順到只剩無病呻吟?
巴巴里巷的起源代表著酷兒族群的苦痛掙扎、就像劇里說的,年輕的租客是生活在一層又一層的酷兒文化沉淀上的,作為anna黑歷史的房子也成為了城市歷史的沉積巖,一代代新老更替組成了它難以管窺的橫切面。結尾安排的反派固然滑稽和臉譜化了,但它費盡心機要進入巴巴里巷內部也恰好證明了這是一個高度凝結和緊密的社區(qū)。
這片前半部分就是很稀松平常的lgbt肥皂劇,全尺寸的床戲和年輕人的狗血drama幾乎讓人皺眉。但因為他們是嫁接在這座公寓,嫁接在這座城市歷史老枝上的新芽,所以他們的浮夸和矯情都顯得理直氣壯。這座公寓的72租客生活和追求各異,角色也難說有多可愛迷人。但她們之間的羈絆和情誼如此深厚,以至于它幾乎變成了童話中的小屋。
說實話我一直對《friends》和《will and grace》這類老劇不感冒,我理智上能明白觀眾們?yōu)槭裁聪矚g他們,但那些不需要為房租、信用卡賬單和工作生活的真實油鹽操心的故事情感上并不能觸動我。而這部劇是真的讓我切身體會了這種感受,并非他們的生活多完美、他們的人生多有趣,而是在諾大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小角落可以讓你停止提心吊膽、不用踮著腳尖過日子,這種庇護縱使只是童話故事也讓人艷羨和感動。在看預告片的時候我隱約感受到的調調就是這種「老友記味兒」啊。
我大概能想象mary ann和brian在原劇里是怎樣的風光,但我也并不會去看。未來還有很多新故事,劇里那座城的歷史也會繼續(xù)延續(xù)。而我想知道的是,世上有沒有這樣一個角落給我呢?
海報很美
缺點都可以原諒,最后含著淚看完。 查了下IMDB,果然第8集最高分9.5。
找個牛逼點導演,只安娜故事,妥妥小金人,結果拍成絮叨的電視劇。不過依舊佳作,趁年華還在好好活,給國內的同志們。
看第一集很舒服,就像終于置身于可以自由的世界,雖然明白很多都是口號式不切實際的宣言,但有人為性向流動性發(fā)聲也是很好的!“能愛更多人總比愛的人更少好吧”苦笑 E04 結尾真實地淚奔!比主角還先哭出來…只有gay在認真談戀愛?。。ause I dont fall in love if you dont try。最后兩集反而弱了,標準的臨近結尾一集閃回解密最后把主線懸疑劇情走完收尾,懸疑本就不是重點,叛逆的女兒一直喪也不太關心她的未來。遺憾gay組沒能走到最后可這不正是現(xiàn)實嗎…找機會再看一遍 我愛這部劇
拍的太長了…而且其實點了不少有意思的東西卻都沒怎么深談。不管怎么樣還是好想在三藩生活一段時間??!
San Fransico真是美的不像話。全片色調音樂人物都很飽滿,幾段談話的表演很深刻,當代LGBTQ人群的掙扎享受還有年輕人與social media的關系闡釋的很好。期待月末去Madrid的游行。
繼續(xù)驕傲下去!
當代LGBT群像。生活劇,還是挺感人的。Ellen Page的角色太不討喜了
出乎意料的精彩,怪不得網(wǎng)飛將大部分劇集都縮減到每季8集時直接拍了10集且每集近1小時,除了Ellen Page演的心智遠低于設定年齡的角色外,絕大多數(shù)角色都非常吸引,尤其瑪格和杰克,安娜的特別集確實極為優(yōu)秀,將多重話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曾在英國肥皂劇里演Goug的PJ Brennan也在里面演了個小角色,社區(qū)氛圍營造既有舞臺劇效果又充滿真實的情感,很有潛力角逐艾美獎
沒想到整個系列最好看也最喜歡的就是這部,可能是在種種限制終于得到解決后,足以完整地講述屬于這群人的故事---這樣就讓前作反而成為了更加讀懂它的“背景材料”,而非對照物。無論是透過獨立集串出的28 Barbary Lane“前世今生”,還是在新老角色搭配下綻放的火花,它守護和詮釋了這個系列自始至終的精神:在這棟房子里,流淌在每個人心里的,都是擁抱自我的勇敢,體恤別人的善良;而在同志熒屏的至暗時刻里,它最先發(fā)出了聲音,勇敢地在各種困難下堅持做出了三輯。真的超級佩服Olympia Dukakis…85高齡還上陣了題材和視角極其壓抑嚴肅的《性與暴力》,精氣神完全不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Laura和后兩部沒回歸的“Brian”本來的扮演者也是狀態(tài)好好。這個故事會再回來的,如同所有的驕傲生生不息。
我覺得“清新脫俗”,雖然有很多雞湯在里面,但交織在里面對家人的理解對感情的理解,對包容度和友好的理解都讓人覺得不做作。是一個烏托邦,讓人想要去舊金山。Ellen Page的成長和所有其他人貫穿其中,大家都是一個與過去和解的過程,Jake的自我探索和失去也讓人感覺到了現(xiàn)在一個新的話題:身份變化帶來的一切變化。我們不能把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依然有很多需要去反抗去斗爭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各不相同卻并肩站在一起。熱血片吧:)
關於身體和心靈之歸屬的故事。超愛Murray Bartlett。
一集一小時可以,但沒必要
Ben參加晚宴是最最重要的一場戲了!整季的立意因此拔高了一個水準!但這樣的沖突體現(xiàn)少之又少,一切和和睦睦,差點勁兒;攝影和配樂太不時髦;演員表現(xiàn)參差不齊
這該死又迷人的家長里短。。。
I try not to think about it, the friends we lost, the people we loved, more than that, the feeling of the future is ours, and we were so young and we felt invincible , but we weren't.
女主太自私,希望胖姐姐上位!太長,其實半小時一集就可以了。
1993年《Tale of the City》是三蕃版的《欲望都市》,當時第一季6集后,雖然成功,但是PBS并沒有續(xù)訂,因為LGBTQ題材在當時還是爭議很大的一個話題。25年后的今天,這部劇重新來過。生活在這個發(fā)光的城市,人都是發(fā)光的。
第四集,一堆老gay 在飯桌中的關於標籤、關於「這一代」的對話。然後Laura Linney 和Ellen Page 在酒吧關於女權主義的對話,或者就是這一部劇的精髓。這部戲不完美,人物線有點太簡單(主角性格鮮明但不立體),但這個all gay writing room, 所有LGBTQ角色由LGBTQ 演員飾演的確是個突破。本來想標三星,加一星支持一下。
順著老版拍的,充滿懷舊氣息,沒有前情提要會看得一臉懵。關于LGBT,但又不只是LGBT,也許這就是舊金山最迷人的地方,包容來得就像呼吸。等我啊,下半年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