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最近斬獲大獎,特來恭賀。我就是因為看的這部如父如子才對導演心生好感從而慢慢關注起來的。電影的題材并不驚世駭俗,抱錯了孩子這一題材在影視作品里時有出現(xiàn)。觀影之前我特別好奇影片的視角,這部電影還能反映什么呢?一個在外人看來功成名就,被時間歷練得百毒不侵的中產(chǎn)階級的男性是如何面對生活的變故,這個視角是不是很有意思?如何面對陌生的孩子和悲傷的妻子,挑起重擔。男主演的表演特別細膩,讓觀影者感同身受,中年人的無奈和承擔讓人感慨萬千。
良多、父子關系 《如父如子》中男主角依然叫做良多,和《步履不停》、《回我的家》中阿部寬扮演的那個角色一樣的名字。雖然福山雅治扮演的這個良多性格倨傲、事業(yè)有成,與阿部寬所扮演的那個事業(yè)困頓、略顯笨拙的良多有些許不同。但良多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和父親疏遠的、不融洽的關系。而從《步履不?!返健痘匚业募摇吩俚健度绺溉缱印罚缸雨P系已經(jīng)成為是枝裕和電影中一個反復被探討的問題。 雖然《如父如子》是以一個抱錯孩子的狗血橋段展開,但是枝裕和非常清楚自己要表現(xiàn)的是什么。他并不感興趣于展現(xiàn)這個故事,他感興趣的是良多這個角色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的種種反應、對策、以及變化,而良多也是整部影片絕對的核心人物,而無論是慶多還是琉晴其實并不如《無人知曉》或《奇跡》中的孩子那樣重要,他們只是一個陪襯。 也就是說,在這部電影中,與其說導演處理的是一種父子關系,不如說導演著力于呈現(xiàn),良多作為一個父親,如何處理父子關系,如何在經(jīng)驗中學習成長,并且這種經(jīng)驗也他重新思考自己如何去做一個兒子。 劇作分析 依然十足的是枝裕和style。安靜,內斂,含蓄,任何過度戲劇化的情節(jié)或表現(xiàn)都被省略或壓制。但細查之下,一切都是精準的安排與布置,敘事精準嚴密,人物的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情緒都有遞進般的鋪墊,而看似閑談的對話也有著各自的表意,簡而言之,也就是沒有一句廢話的臺詞,沒有一場沒用的場景,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戲。 *良多從不想交換孩子到?jīng)Q定放棄慶多的轉變的一系列的鋪墊 良多放棄慶多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執(zhí)著于血緣,而血緣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像不像,這個像不像一方面是外貌方面,更重要的則是智力與性格方面,這也是良多真正在意的方面。影片一開始就通過慶多的入學面試,讓良多說出了對孩子的評價:穩(wěn)重、待人溫柔但缺乏進取心。而良多自身則是與之相反的性格:爭強好勝、不服輸、強硬倨傲。如此的性格反差即成就了良多和慶多較為和諧的父子關系(良多下達任務慶多執(zhí)行,并且慶多因為愛著父親,努力去達成父親的期待;而當琉晴進入良多家后,我們可以看到琉晴無言的反抗與良多的按耐與無奈),也造成了良多對慶多缺乏上進心、不夠優(yōu)秀的不滿。 而這樣的父子關系同樣出現(xiàn)在《步履不?!分?,也就是良多無法滿足父親對自己的期待。 雖然這根本性的原因從影片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并在整部影片中不斷反復表現(xiàn),但良多的轉變是在為什么會抱錯孩子這個問題被揭示出來之后,也就是當問題的真相被揭露出來后,進入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階段,雖然之前兩個家庭也在嘗試互換留宿什么的,良多也提出過收留兩個孩子的建議。在這里,導演先是設計了一場良多回家探望父親的戲,良多與父親的關系或可由此一窺,看似隨意的聊天里面,交代了以下的信息:一是良多與父親、繼母關系不好,不?;丶?,也因為不贊同父母賭馬,所以不提供生活費,良多對繼母態(tài)度很不好;二是父親抱怨鄰居家孩子彈琴,學了三年還不成樣子,吵人;三是父親問起孩子的問題,給出的建議也是要換回孩子,血緣至關重要,反倒是后來繼母對良多說雖然沒有血緣但一起生活久了有了感情也會相像起來。而這三點在敘事里都有著其作用與意義,但促成良多轉變的是后兩點。關于鋼琴聲的抱怨讓良多想起慶多的彈琴,而后面那場演奏會也基本預示了慶多在彈鋼琴上并無天份,很可能像是鄰居家的孩子一樣,學習很久也不成樣子,這個情節(jié)是個預鋪。第三點則是父親的建議,良多雖然與父親感情不和,也各種不認同父親,但在血緣上則認同父親的觀點。這也是我從生活經(jīng)驗中感受到的一種頗具代表性的親子關系:越是彼此相像,越是彼此不認同,但最終卻往往殊途同歸。 接下來則是良多回到家中,看到慶多做的兩朵手工花,原本以往都是給自己的,結果卻被告知一朵是給雄大的,從良多明顯失落的表情上,我們可以看到良多的醋意。良多原本性格倨傲,看不起雄大,如今卻不得不雄大“平等”分享慶多的愛,心里自然非常不舒服。 后面是一場是雄大家,望著玩耍的孩子們,良多和由香里討論著應該如何,綠也在場,但基本沒有話語權(良多的強勢與一家之主的絕對權威讓綠成為服從者)。雖然這場對話里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是否交換孩子,但良多和由香里都認為應該盡快決定,越拖越痛苦。 緊接著是兩場略帶抒情的戲,慶多和弟弟妹妹送由香里去打工,去由香里打工的外賣店拿外賣回家,慶多和雄大以及其他孩子們一起躺在草地上,雄大說著夏天的計劃。這兩場戲既可以看作是交換留宿時候,慶多在雄大家的點滴寫照,也可以看作是由香里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由于整部影片都在以良多這個家庭來呈現(xiàn),所以第一種可能更合理) 下面則是促成良多轉變最重要最直接的鋼琴演奏會,慶多的表現(xiàn)不盡人意,并且對其他表演者表示出衷心的贊美。良多則非常不滿地告訴慶多如果沒有不甘心也就不用再學下去了。這場戲后,通過綠和良多的對話,我們得知良多已經(jīng)決定放棄慶多。 而以上幾場戲基本呈現(xiàn)出一種遞進式的鋪墊,演奏會則是最后一根稻草。 *琉晴進入到良多家之后,良多一系列的變化 良多給琉晴設定了一系列規(guī)矩,但琉晴“屢教不改”,良多從忍耐到小爆發(fā)。在和琉晴的相處中,良多第一次體會到了某種失敗感,并且希望獲得琉晴的喜歡。 這中間發(fā)生的小情節(jié)有三個。一個是良多的上司建議一直踩著油門前進的良多能夠稍微停下來陪陪家人。二是良多拿到宮崎護士的賠償金,(因琉晴不聽管教)氣憤的他找到護士把錢還給她拒絕她的道歉,而此時護士的繼子出來,試圖保護他的繼母。這讓良多深受觸動,并打電話給自己的繼母為自己曾經(jīng)的行為道歉。三是良多在樹林里與護林員的對話,護林員告訴良多蟬從產(chǎn)卵到孵化再到幼蟲出生需要十五年的時間,而良多感嘆時間竟是如此之長。這里我的理解是良多意識到成長或者說養(yǎng)育是需要時間的,有時候可能是很漫長的時間。正如雄大之前跟他說的,養(yǎng)孩子就要花時間。(這一點很契合是枝裕和在《步履不停》中表達出的主題:養(yǎng)生喪死間的生命傳承) 然后以琉晴的離家出走為轉折,琉晴的離家出走既是之前父子關系不融洽,琉晴在這里不快樂的寫照(當然這里是枝裕和還非常周全的給了一個非常直接的原因——琉晴想放風箏),也因為這個行動而讓良多想起小時候自己離家出走的行為,由此他不僅感受到孩子與自己的相像,也對孩子的行動產(chǎn)生了認同感。 在這個轉折之后,良多明顯變化了,開始像一個大孩子一樣陪孩子玩耍,跟孩子打成一片,而不是之前時刻都樹立一種父親的威嚴。而重大明顯的一個變化,則是琉晴再許愿說希望回到爸媽身邊后,綠一臉詫異,琉晴道歉,而良多卻說“沒關系”。對于強硬、好勝的良多而言,此刻能夠如此善解人意的說出這樣溫柔的話,實在是非常動人。這部分非常短,很快進入到下面一個轉折,就是良多決定尋回慶多。而這個轉折,之前已經(jīng)通過綠進行了鋪墊,也就是綠說越來越喜歡琉晴,覺得像是背叛了慶多一樣,彼時,良多雖然沒說話,但可以肯定他一定有同樣的感受,甚至比綠更甚,因為他雖然關愛慶多,但卻鮮有時間陪他,也不曾和他如和琉晴那樣玩耍。接下來則是看到相機中慶多拍的照片的情節(jié),那一張張相片是慶多對父親無言的愛與溫柔的凝視。這個情節(jié)動人,并且非常有力量,良多的轉變也合情合理。 *關于最后慶多的逃跑,是否過于戲劇化?慶多為什么要跑? 良多看了照片,深受感動,去找慶多。當他喊了慶多的名字并試圖上前的時候,慶多跑了出去。 慶多逃避的是父親良多,而不是母親綠。之前有場戲,綠和琉晴吃飯,綠接到一個電話,然后躲進房間去接,通過只言片語的對話(爸爸沒在家,我替你保密),可以推斷是慶多打來的,并且也可得知慶多跟母親綠的聯(lián)系一直存在的。但他不能聯(lián)系良多,因為良多要求他不要打電話回家,要當作一個任務來完成,而慶多愛父親,希望達成父親的期待,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聯(lián)系良多或鬧著回家。 當琉晴離家出走后,良多來接他,是慶多聽到父親聲音后首先起身到門口,但聽到父親是來找琉晴之后,他躲了起來。明顯是受傷害之后的反應。 而慶多最后的逃跑同樣也是一種受傷害后的逃避,并且說你已經(jīng)不是我爸爸了。慶多何時以及如何得知爸爸不是真正的爸爸?以雄大一家人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可能不會如良多一般鄭重其事地去告訴慶多這些事情,那么慶多可能很早就明白這并不是一個任務了。在他被送走之前,兩個細節(jié)暗示了慶多可能很早就明白了。一是綠抱怨良多放棄慶多的決定時,導演給了一個慶多在房間并未睡著的鏡頭,他很可能從父母的談話中敏感的得知這件事。二是緊接這場戲,慶多和父親在樓下的轉盤玩耍時,良多說要把相機送給慶多,但慶多拒絕了,那時候,慶多可能再次感到父親要以送禮物給他作為一種告別,而他的拒絕也是一種掙扎。 所以如果慶多很早就明白這不是一個任務,那他感受到良多對他的拋棄與他受到的傷害便更深刻。性情溫和的他可能會原諒良多,但良多來訪那一次,對他造成了再一次的傷害,所以第二次時,他則無法原諒良多,以逃跑來表示拒絕。 而這個逃跑,也似乎更像是一個儀式。通過這樣一個儀式,良多和慶多的關系實現(xiàn)了一種顛倒,如果說之前是良多下達命令慶多完成任務,良多是不會犯錯的上帝,慶多是良多永遠的追隨者,那么這一次,良多則變成慶多的追隨者,并且向他道歉。在這樣的顛倒中,他們的父子關系得到了一種變化,不過這種變化更多源于良多在這一系列經(jīng)歷之后的體悟與改變。 就整部劇的敘事來看,可以算是劇作范本。 學寫劇本的童鞋可以拉一拉片,絕對有很多收獲。
父親節(jié),豆瓣電影日歷推送了這部電影,很應景。是枝裕和在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中,捕捉細節(jié),娓娓道來,很溫暖。
在兩個父親之間的交談中,自視過高的良多,說自己有難以取代的工作要去做,然后被打臉了。
良多確實不是個稱職的父親,但他也是第一次做父親啊,隨著兩個家庭的親密,以及想取得另一個孩子的信任,開始學會做一個其他人都無法勝任的父親角色。
慶多偷偷用相機給良多拍了很多照片,良多發(fā)現(xiàn)后深刻感受到父子二人之間難以忽視的羈絆。作為一個優(yōu)秀而嚴格的父親,他開始改變態(tài)度,和孩子談心,真誠道歉,給予溫暖。山坡上的這次對話,父子之間解除了隔閡。
雄大見到慶多時,問了一句“你知道蜘蛛俠是蜘蛛嗎?”后來結尾慶多又轉問良多“你知道蜘蛛俠是蜘蛛嗎?”太暖了!
維持原樣,兩個家庭來往密切,親厚起來,也蠻好的。
是選有錢但是冷淡傲嬌的爸爸,還是選沒錢但是親切好玩的爸爸?——啊我選長得帥的爸爸ˊ_>ˋ
小時候也被抱錯了,不過很早就發(fā)現(xiàn)被換了回來,剛問我媽要是當時沒發(fā)現(xiàn)養(yǎng)大了以后還會換嗎,我媽斬釘截鐵的說,當然換!我說要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是抱錯的也換嗎,我媽繼續(xù)斬釘截鐵的說,換啊必須換??!尼瑪好受傷,感情在哪里啊T^T
塑造人物形象用了許多小細節(jié),(咬吸管,要發(fā)票,“比爸爸還喜歡我嗎?”,護士虛焦的鞠躬……)這些細節(jié)生活中常常發(fā)生,藝術作品中經(jīng)常忽略,放在文字里又顯得刻意,用影像寫的一篇當代小說。
當父親良多想把相機送給兒子慶多,慶多卻說,不要。心中微微一顫。也許他也有絲絲察覺,當我們最親愛的人想要離開我們的時候,總要送一件最珍貴的東西,是為告別。喜歡慶多聽到父親到來,卻縮回自己的床柜。以及,福山雅治真是很有魅力。
是枝的高超技巧在于,將一個天然不可抗的俗套煽情題材用一種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主線并非換子引發(fā)的戲劇沖突,而是福山雅治的情感皈依歷程,這實在很東方)。殺手锏是扮演慶多的那位小男孩,如天使母鹿一樣的眼睛釋放出來的純真良善的情感威力對我來說是核彈級別的。
難怪斯皮爾伯格這么快就買去版權準備翻拍呢,劇本在結構和節(jié)奏上加入了很多好萊塢式類型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創(chuàng)作的痕跡相較于以往變重了,憑靈感和天賦寫本子的日子到頭了嗎?其實這種本子倒是最難拍,雖然沒什么讓人驚為天人的地方,但是枝裕和足以給任何本子打上屬于自己的烙印。★★★★
這是一個學會做父親的過程。果然沒有辦法很理性地看待這種片子,尤其在為人父之后。血緣或是親情,真是讓人糾結的事情。雖是個不稀奇、略狗血的話題,卻仍在是枝裕和的空鏡與不緊不慢里帶出些感悟。片中有很多頗用心的細節(jié),想起來很讓人感動。朝夕相處的感情,哪能說斷就斷啊。
像一個特別溫暖的擁抱
是枝導,這次心機明顯了點哦。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港) / 我的意外爸爸(臺) ,港臺的翻譯真不如《如父如子》這個譯名來得這么有韻味。
如何踏實的講一個看似狗血的故事,日本人做得到。血緣還是日久生情?金錢至上還是陪伴?嚴苛還是隨遇而安?我一直以為你們要找到答案,直到我發(fā)現(xiàn)其實根本沒有答案;哪有那么多糾結,你哭著醒來的那一刻喊出了最想要的,那就是你的人生。#上海電影節(jié)#
福山雅治那個角色要是換成瑛太就齊活了..
長痛不如短痛,生活就是不斷考驗我們的承受能力,慢慢淡然一切。
NYFF2013 そして父になる、如父如子、Like Father, Like Son,光看名字鼻子就酸了……大催淚彈,后半段此起彼伏的吸鼻涕聲……慶多這個小孩子黑眼仁好大,簡直成咒怨了,搞得我前面老是出戲=_=||
囚禁了自己而不自知,多難過啊,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愛都不知道了。
《如父如子》,看完想死。我們拍不出這樣的電影。說能的,都是懷著美好的愿望在吹牛逼。
再過幾年是枝裕和就可能變成了一位特別喜歡拍全家福的導演無他了。
【佳能,感動常在!】“你不需要跟你父親一樣?!?/p>
野野宮發(fā)現(xiàn)相機里慶多偷拍的自己熟睡時的照片竟然成了故事的轉折點,所以這次佳能簡直堪稱影史最佳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