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俠正宗,執(zhí)手故人如初見
鄭淵潔曾寫過一個童話,假托古代的神奇生物——龍——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結果“龍的傳人”因為它長得與畫像中不一樣而拒絕承認它的“龍格”,甚至給他起了一個名字“亞龍”,以資區(qū)別。故事的最后,真正的龍黯然離開了龍的傳人,回到屬于自己的時代。
《錦衣衛(wèi)》就是這樣一條穿越時空的龍,秉承了所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風采,而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卻發(fā)現曾經被新武俠電影哺育的那幫所謂“老港”已經不認得它了。理由是“故事太膚淺,臺詞太雷人”。這種錯位,未免令人尷尬。那么,究竟是誰錯了呢?是這部電影確實稀松平常,不值一哂?還是我們已經被內地電影市場的風刀霜劍陶冶得連好壞香臭都分不出來了呢?
我先挑明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這部電影是新世紀以來最好的一部武俠作品,其美學形態(tài)是中國武俠電影的最前沿??鄢齽∏榉矫娴氖Х郑词狗诺?0年代初的新武俠大潮中,也會是中上的素質。
為了不讓問題過分復雜化,我們可以從八九十年代新武俠電影入手,來解讀這部作品的來龍去脈。原因一是這部近作顯然與這類型電影的淵源最深,二是因為新武俠片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巔峰時代,通過它,可以追索到之前所有的武俠脈絡。這里我們摘開新世紀的大陸武打電影不提,因為那些是怪胎。
先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那些當年令我們癡迷的新武俠作品,其核心要素是什么?區(qū)別出這些,然后才好說《錦衣衛(wèi)》的淵源。我自己總結了一下,大概有4點,1,動漫式的夸張美工,2,攝影、剪輯和特技,2,音樂,3,胡風。這肯定不完全,期待同好補充,不過我自認為它基本囊括了我們稱為“新武俠”的那些作品留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方面。
以下一個一個來說。
一,動漫式的夸張美工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香港武俠片就是華語武俠的全部,其美工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六十年代初以前,以粵語殘片和邵氏武俠為代表的舞臺化階段,主要借鑒的是京劇的裝扮,當然據說《王氏三俠》中還有西部牛仔的裝扮,我沒見過,邵氏六十年代末期的服裝和舞美多有借鑒日本劍戟片處,這倒是領教過的。不談那些民族主義的廢話,這反映了類型片之間相互吸收和融合的旺盛活力。
第二個階段是寫實階段。邵氏電影從六十年代后期開始,逐漸擯棄了那些舞臺化、不利于打斗的扮相。伴隨著武俠電影向功夫電影的嬗變,符合人體運動要求,并且有一定歷史現實依據的服裝和道具成為主流,最終階段就是我們在TVB武俠劇里面看見的那些。胡金銓的電影代表了寫實階段的極致,但是因為費工費料,并未成為主流。
第三階段就是新武俠的夸張動漫風格了。這種風格的源頭之一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動漫文化,例如東方不敗的今川義元扮相和煉鋒號里的短打扮。但是我認為——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新武俠電影最主要的美工靈感源泉,就是胡金銓!
盡人皆知,徐克跟胡大師在《笑傲江湖》中鬧得很不愉快,但同樣明顯的事實是,徐克電影的形態(tài)顯然極其類似胡金銓電影,尤其是在服裝這方面,是百分之九十的照抄。例子可謂俯拾皆是。《新龍門客?!分许^子頭上系的手巾,是吳明才在《空山靈雨》中戴過的。《倩女幽魂》中寧采臣的背囊,也是從《空山靈雨》中的孫越那里借來的。《笑傲江湖》中俠客們穿的書生服,顯然是《忠烈圖》中伍繼園那一身。當然,一陣風可不只這一身衣服,還有身白的,借給了《青蛇》、《梁祝》和《刀》?!犊丈届`雨》中徐楓的發(fā)髻,傳給了《倩女幽魂》中的小倩?!洞笞韨b》中的罩袍,也叫《笑傲江湖》中的古公公借去施展了一回氣功。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有心人比較一下徐克《笑傲江湖》之前的武俠作品如《蝶變》,就能看出來他在美工方面受了胡金銓多大影響。以至于他的作品無論時代背景是哪個朝代,看起來都像發(fā)生在明朝!新武俠旗手都如此,跟風的就更不必說了。
也正因為如此,不好說新武俠的風格是寫實,而只能說是融合了哥特、東方和洛可可風格的動漫風。
《錦衣衛(wèi)》不用說,繼承的就是這股脈絡。而且很純很純——是直接回到了胡金銓那里。那頂為人詬病甚多的帽子,導演自己解釋過,還不明白,還有疑問的,請看這里。你可以質疑李仁港的歷史常識,可總不能跳起來說胡金銓也犯糊涂吧?
還有劉松仁扮演的趙審言的純靜冠。
《錦衣衛(wèi)》里的美工分寫實的和寫意的兩類,寫意的一類,我們后面再談。這里只要明確寫實的一類即可。宣傳總在把李仁港和張徹相提并論,他自己也承認不諱,不過我始終認為,無論徐克也好還是李仁港也好,他們欠胡金銓的,遠遠超過欠張霹靂的。
二,攝影、燈光、剪輯和特技
新武俠電影在這方面的成就,堪稱其最鮮明的特色。我還深切記得第一次在錄像廳里看到《人間道》的經歷,出來之后,整個人都傻了。
看過《武林圣火令》、《如來神掌》之類老片的人應該會明白,那些快速剪輯、鋼絲和動畫特技之類的手段,在香港電影中是有根的。但是集大成的,顯然是新武俠,它徹底革新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形態(tài)。
這篇文的題目畢竟不是《新武俠電影論》,為節(jié)省篇幅起見,我就挑《錦衣衛(wèi)》中涉及到的一些段落來談好了。
關于攝影,《錦衣衛(wèi)》與新武俠中徐克一派的風格大不相同,通篇基本沒有什么刁鉆古怪的機位和視角。我想這是因為李仁港的世界觀與徐克不同,比較中庸平和,沒那么偏激。李仁港拍文戲時候,攝影機多半是保持在水平位置上,中規(guī)中矩。
《錦衣衛(wèi)》的攝影讓人想起最多的還是另兩部新武俠經典《白發(fā)魔女傳》和《東邪西毒》,要言之,就是升格拍攝靜態(tài)影像,放大時間的流逝。中間曾有幾次用來渲染英雄人物的細節(jié),有興趣地可以留意一下,拍出來的人特別有神采,所謂浪漫武俠嘛。這種手段說來簡單,沒在大銀幕上看見卻也有十幾年了也!
另外就是新武俠沒落之后才興起的快慢鏡,伴以機位的快速移動。自從老杜在《暗戰(zhàn)》里玩開了這個花活之后,武俠電視劇里倒是很快就抄了去,可惜用得太濫了,也太爛了?!跺\衣衛(wèi)》里面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有開頭青龍在趙太傅府吊鋼索躲避迎面的官兵,還有中間火槍隊趕路的一個鏡頭,打戲中大概也用過幾個渲染人物造型,但是不明顯。這就是李仁港的聰明之處了——用,但是不濫,只用在該用的地方。
全片的鏡頭可以說分得非常細致,說是商業(yè)制作,比國內的藝術電影還漂亮。舉個例子,青龍在太傅府與趙審言的那段對話,隨著談話內容沖突深入,正反打的景別不斷變大,最后青龍大喝一聲:“夠了!”本來已經是面部近景的鏡頭居然猛拉了一下,變成特寫,劇力陡增。香港導演就能細致到這個地步。
新武俠電影的燈光,大餅總結過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體積光的運用。這一點在雁門關地窖里和天狼古城里最明顯,前者伴以花紋繁復的大門,后者是猙獰的金剛像。效果超好!
影片的前半小時的打光是最新武俠的,照大波的說法,電影里香港的夜總是藍得出奇,亮得出奇。前面半小時的情節(jié)讓我想起《帶子雄狼》第一集(最酷的一集),而純夜景拍攝又讓我想起了另外兩部也是主打夜景的電影,《白發(fā)魔女傳》和《笑傲江湖》。順說,影片這樣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前面表現青龍的黑暗使命,所以是夜景,后面多是日景,則是表現他棄暗投明后人性的復蘇,最后拍他在落日中策馬,則是寓意與光明化為一體,滌盡罪惡。都是很好的安排。
《錦衣衛(wèi)》的剪輯,當然秉承了新武俠的快速剪輯(其實源頭又在胡金銓那里),好多人抱怨剪得太碎不好看,我建議這些人還是去看跆拳道比賽,那個一定能看懂。不是新武俠熏陶出來的人,是很難快速接收到那么多信息,然后拼成一個完整格斗場面的,這跟老爸老媽看不懂漫畫是一個道理。
這一段的最后說說電腦特技,新武俠所謂的電腦特技,其實很簡陋。跟后面那些《風云》啊,《中華英雄》啊之類不好比,可是它有一個好處,就是服務于劇情,不會為了秀特效來硬扭橋。這一點,《錦衣衛(wèi)》也繼承了,影片的特技鏡頭其實也不少,但是都很妥帖地鑲嵌在故事發(fā)展之中,讓你看了不出戲。例如從天鷹幫馬隊沖鋒的俯視鏡頭突然拉到空中,呈現雁門關的大全景,這是在交待環(huán)境,脫脫金蟬脫殼的神功則融入了格斗和美女的元素,只會覺得一種詭異的美,并不是為了展示技術。特技出現在這里,是為了營造戲劇沖突,這是個好習慣。
說到天鷹幫沖鋒那段,有個剪輯失誤不得不談,就是遠景上看來筆直的沖鋒道路,后面為了回避錦衣衛(wèi)的弩箭為什么射不中他們這個問題,居然加了一個馬隊轉彎的交代。
三,音樂。
論音樂,新武俠比舊武俠是一大進步。傳統武俠片配樂,黃梅調時代就不用說了,七八十年代多是東抄一點西抄一點,電影真正有專門的原聲配樂,又是新武俠的功績。而且這配樂中又多有一首帶有古風的主題曲,《黎明不要來》、《傲》、《滄海一聲笑》、《白發(fā)紅顏》等等,不用多說。算來,只有《新龍門客?!泛汀稏|邪西毒》是例外,然而那配樂也是經典。可以說,有完整的電影配樂,有極為襯戲的主題曲,這是新武俠橫行江湖的一大法寶。
《錦衣衛(wèi)》的配樂,可以說是集《東邪西毒》交響樂風格與傳統民樂主題曲之大成,捷克樂團自從《見龍卸甲》開始,就以其大氣磅礴的演奏,為傳統武俠帶出一份蒼涼豪邁的意境。劇中無論“白虎斗脫脫”的妖異香艷,還是天狼古城伏擊戰(zhàn)中的熱血搏殺,配樂都極強地擴張了畫面的氛圍。最后黃沙落日中青龍策馬踩著鼓點而來的一幕,竟讓我想起了《東邪西毒》中的“天地孤影任我行”的配樂經典。
主題曲《錦衣衛(wèi)》以悠揚的馬頭琴開場,薩頂頂的演繹雖然失之浮滑,但歌曲本身確實是近年難得的佳作。不管對電影什么態(tài)度,至少這一點大家還是認可的。
與音樂相關的是音響?!跺\衣衛(wèi)》中那些凌厲的格斗場面,音響的功勞不可磨滅。印象最深的是脫脫出鞭時,至少用了兩種聲音來襯托威勢,一種是金屬破空之聲,另一個是類似響尾蛇在沙上爬行的響動,一剛一柔,效果極佳。大漠判官決斗脫脫時,空中下劈的一剎那,響起一聲獅吼。對比前一陣子的《刺陵》就能看出,《錦衣衛(wèi)》打戲中聲音的運用要考究得多??上н@些抓人的音效,普通觀眾緊張過后就忘了,不懂得體會。
從音樂和聲響這方面來看,《錦衣衛(wèi)》不但繼承了中國武俠巔峰期的成就,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國內武打片連砍竹子的音效都要拿出來炒作,說起來就是個玩笑了。
四,胡風
胡風只是個概括的說法,文一點的話應該說多元文化,或者文化混雜。歷史本來就是多元文化混雜的,這一點已經越來越成為史學界的主流。武俠片的古代背景使得它不可避免地要對這個問題表態(tài)。而這表態(tài)中的差異,也是新武俠的特點之一。
傳統武俠片一般都是關于漢人社會的內斗,異族頂多作為中原文明的挑戰(zhàn)者或仰慕者出現。日本武士挑戰(zhàn)中原俠客的橋段百拍不膩,那是挑戰(zhàn)者,而六十年代《儒俠》中出現暗戀俠士的番邦女子,就是仰慕者了。
這種情況到了八九十年代,有了很大改觀。某種程度上,新武俠可以看作是新浪潮的余波所及,而新浪潮的旗手們,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對國外新史觀耳濡目染,而且親身經歷過文化碰撞,對于異文化自然會有一份敏感。反映在電影中,那就是“胡風”大盛。
徐克的那幾部經典三部曲就不用提了。老樹妖的發(fā)髻借自蒙古族,十三姨的西洋裝迷得黃飛鴻七葷八素,好端端的日月神教被放到了苗疆,東方不敗阿姨和東西方不敗阿姨的手下更是從東洋的武士、忍者到西班牙火槍手,整個一八國聯軍。《龍城殲霸》里的海盜舉杯暢談在巴黎的艷遇,還沒講完就喪生在黃飛鴻和鬼腳七的左輪槍下,《刀》里定安在街市上買的十字架最后救了他一劫,白發(fā)魔女的滿頭珠翠分明又是藏人裝扮。直到《七劍》里面,徐老怪還不忘給風火連城的士兵每人配備一頂西班牙頭盔。
總而言之,新武俠的美學風格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雜貨鋪。只要你有一顆開放的心,你可以在里面神游天下。
好玩的是,新武俠的這個淵源,無巧不巧又是繼承的胡金銓。前面我們說過,《忠烈圖》的美工堪為《笑傲江湖》系列的原形,從一開始日本浪人站在海邊圖謀復國的鏡頭,到伍繼園的打扮,《笑傲江湖系列》無不亦步亦趨,而畬族女英雄伍若詩的打扮,完全可以認為啟發(fā)了苗疆的設定——研究民族學的人都知道,苗瑤畬是不分家的。胡金銓的美學理念,在當年可謂極為前沿。這一點看看張徹在《江湖漢子》和《八道樓子》里把蒙古人拍成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錦衣衛(wèi)》的美工,直接讓我想起徐克晚期的《刀》。雖然都是發(fā)生在西部邊城兩部經典,但《刀》的美工顯然比《東邪西毒》更能折射當地的文化混雜狀況。那些富有西北少數民族特色的服飾,標志著徐克盛年在美工上最為混搭的一部經典。而《錦衣衛(wèi)》比這還要更進一步,干脆把雁門關打扮成了一座伊斯蘭教城市,市面上跑的都是胡兒。符不符合史實我不知道,不過當年茶馬互市的集散地,有胡人聚居還是有可能的。關鍵是李仁港的這種多元文化訴求,我估計跟他在加拿大求學的經歷有關系,跟他受徐克的熏陶,肯定也離不開關系。
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大漠判官,別只懂得挑剔吳尊的臺灣腔,注意他手里那枚金幣。沒人覺得奇怪嗎?為什么不是一錠銀子或者一枚銅錢?因為那是中亞的貨幣,而在邊貿中,這種貨幣相當常見。電影中的那一枚從特寫看,有伊斯蘭武士騎馬的像,邊緣有字母文字,李仁港顯然是參照過歷史實物的?!犊鬃印防锛緦O斯丟給仆人的那一枚是銀子還是鏟幣,他敢給個特寫讓你看嗎?這就是細處的功夫。
《錦衣衛(wèi)》的美工結合了中原和伊斯蘭的特色,關鍵是不管哪邊他都做得很到位,從開始的中原廟堂之上,到漢人的江湖,再到胡兒的邊城,只要不是故意追求造型的夸張,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地道。很多人罵《錦衣衛(wèi)》不懂史實,問題是,他們還沒證明自己懂史實呢!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已經可以看清楚,《錦衣衛(wèi)》是對中國武俠文化的最高峰——香港新武俠電影的繼承和發(fā)展,涵括了所有那些最為關鍵的核心特征。有人說,你還沒說故事呢!那是因為我認為,相對于其他核心要素來說,新武俠電影的故事并不出奇,大多數“新什么什么”是舊瓶裝新酒,頂多是多了一些同性戀的元素,跟老片比起來也并不算新鮮。新武俠的那些關鍵的影像標志,其實是可以放進各個導演不同的訴求,綻放出不同的美麗。
我希望這些分析可以說明一點,那就是《錦衣衛(wèi)》是有根的,腳下站的是武俠電影一百年的龍脈,后面支撐著的,是幾代武俠電影工作者的心血積累。這本來就是一份屬于所有中國人的遺產,只不過在最近十年中被無知地丟棄了。輕佻的內地導演們以為他們可以在這片被深翻過無數次的沃土上移植自己在文藝片中的成功,事實只是證明了他們的愚蠢,拍出來的那些簇新的廉價品完全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而《墨攻》、《投名狀》和《七劍》這樣的電影雖然也是在新武俠基礎上的前進,但都只是實驗品,還沒有形成獨特的風格。近十年來,能接續(xù)新武俠脈絡并在吸收東西方先進美學基礎上前進的電影,只有一部《錦衣衛(wèi)》。
所以也就不難明白,我為什么這么激動了。電影是現場的藝術,對走出影院的普通影迷而言,聲光的沖擊會逐漸淡漠,只有劇情和臺詞可以反復咀嚼,咀嚼得多了,所謂不合理和硬傷自然會出來。但別忘記,在電影院里的那一份心潮澎湃同樣不是虛假,那都是細致的聲畫鋪墊出來的,值得細細品味。我這么說不是給《錦衣衛(wèi)》難盡人意的劇本開脫,我只是覺得,這樣一部在視聽方面做出了杰出效果的作品,不宜被一句“文戲零分、武戲不錯”的場面話打發(fā)過去。
對于武俠片的擁躉而言,如果你確實受過新武俠的熏陶,如果你對最近十年的武俠片現狀不滿意,那么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樣支持《錦衣衛(wèi)》。只因為他證明了一件事——我們的記憶沒有死去,他還在伴著我們一起成長。面對歷劫歸來的老友,你還愿意認他嗎?
PS.五年前,也同樣為《七劍》激動過,寫了一篇長文,過程非??鞓?,五年后,這樣的感覺又回來了,因為讓我感覺回到了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影迷階段,少了很多這五年來沾染上的世故和俗氣。因為是隨性文字,零七碎八不可避免,看在這是我給李仁港,不,是給武俠電影打的一份義工的份上,千乞讀者諒解!
2 ) 錦衣衛(wèi)
吳尊的杰克船長造型還不錯,結果他一開口那個臺灣腔(千里迢迢從東南寶島跑到西域大漠去當土匪是怎樣一種精神!)……玄武的廣東腔也很奇怪又很生硬,他如果不開口是多好的一個無口面癱野心悶騷受啊(叫玄武的就應該是無口面癱悶騷!野心或忠犬皆可?。┧赃@是中規(guī)中矩的港產打片,美工攝影質量一流,武打設計還算精心,劇情方面雖然狗血依舊,但咋家也知道港片這兩年劇本情況不堪入目,能說圓這故事的及格表現還是值得肯定一下的 影片最亮點在于丹哥身上背著的大明十四勢,可以看出港導在機關設計上的確是動了一番腦筋。不過除了時代背景主要演員之外,其實沒有絲毫新意。這是一部燒錢的動作戲了
3 ) 其實主要是想說點別的閑話
在今年的春節(jié)檔期,市場上有兩部類型很接近的影片幾乎同時上映,一部是李仁港導演的《錦衣衛(wèi)》,一部是袁和平導演的《蘇乞兒》。對于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類型如此接近的兩部電影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相繼上映,必然會在電影市場上演出一幕龍虎相爭的好戲。
按照國內電影市場的習慣,《錦衣衛(wèi)》被歸類為“武俠片”,而《蘇乞兒》則被歸類為“功夫片”。武俠片和功夫片最主要的區(qū)別其實就是在于一個“俠”字,作為以武犯禁、替天行道的俠客,劃分他們身份的最主要標志并不是絕世武功,而是俠義精神。功夫片則更注重拳腳格斗的視覺刺激,驅使他們爭斗的因素可以有很多,未必一定是俠義精神。這一點如果展開討論就會過于冗長,因此就簡略提及,下面主要從視覺風格角度來分析武俠片和功夫片的區(qū)別。
從視覺風格角度來說,二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武俠片”的時代背景多為古裝年代,格斗方式以冷兵器為主;而“功夫片”則主要是拳腳格斗,時代背景則不拘泥于古裝或時裝。按照國內觀眾的習慣,“功夫片”一般是發(fā)生在民國時期或現代,如成龍的《醉拳》系列和《警察故事》系列。也有少量“功夫片”的時代背景發(fā)生在晚清時期,如《霍元甲》、《黃飛鴻》、《蘇乞兒》等影片。當然,這種粗略的劃分一定會出現例外,如《鷹爪鐵布衫》一片,雖然是古代背景,但它就是一部標準的功夫片(本片的武術指導也是袁和平,所以值得一提)。
如果按照不那么嚴格的分類,“功夫片”其實可以算是“武俠片”的一個亞類型,是刀劍武俠的變種,可以被稱為拳腳武俠。從歷史時間線來看,武俠片和功夫片的劃分基本上是以槍火在中國大規(guī)模使用為時間分界點。而這一時間點基本上是明清兩朝交替時期,所以大部分武俠片都發(fā)生在明朝或以前,而大部分功夫片都發(fā)生在晚清及以后。但無論是武俠片還是功夫片,槍火的使用基本上都是被兩種類型所嚴格禁止的。一直到吳宇森以《英雄本色》開創(chuàng)了新一代的“槍炮武俠”之后,中國的武俠片才開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武俠片作為華語電影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類型片,從香港邵氏的老武俠電影開始,胡金銓、張徹等華語電影大師,都為武俠片這個類型貢獻了諸多經典之作。隨后李小龍開創(chuàng)了功夫片時代,成龍隨后又接替英年早逝的李小龍,將功夫片這個武俠片的亞類型發(fā)揚光大。徐克又以《新龍門客棧》開創(chuàng)了新武俠類型,將武俠片再次成功地拉回華語電影主流市場。而李安則以《臥虎藏龍》將武俠片推向了國際電影市場,并催生了隨后的華語武俠大片浪潮,直接導致了《英雄》、《十面埋伏》等新一輪武俠大片的出現,以及由它們所引發(fā)的武俠電影低潮期。
伴隨著武俠片的起起伏伏,功夫片則一直隱藏在華語電影的主流商業(yè)片行列中,雖然在成龍和李連杰相繼轉去好萊塢發(fā)展后,功夫片一直缺乏領軍人物和代表之作,但其火種依靠各種類型的動作片還是得以保留,直到甄子丹憑借《殺破狼》、《導火線》和《葉問》,才再次振興了功夫片這個類型,讓它重回主流觀眾的視野之中。
在簡單地回顧了武俠片和功夫片的歷史后,《錦衣衛(wèi)》這部電影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作為一部甄子丹主演的電影,它究竟是武俠片還是功夫片呢?很明顯,《錦衣衛(wèi)》無論是其視覺風格還是故事類型,都是一部典型的武俠電影。但是對于甄子丹的影迷來說,《錦衣衛(wèi)》中的打斗場面無疑有些浪費了甄子丹這個功夫明星,大量天馬行空的打斗場面都是依靠吊鋼絲和電腦CG特技手段完成的,而甄子丹本人最擅長的拳腳格斗則被刻意壓縮到了最少份量,否則就無法服從于影片的整體風格。
作為一部試圖吸引最大基數觀眾群體的電影,《錦衣衛(wèi)》在演員陣容的配置上可謂煞費苦心,既有甄子丹負責硬橋硬馬的打斗場面,也有趙薇負責細膩深沉的情感場面,還有吳尊負責吸引低齡粉絲群體,最后又找來了徐子珊來渲染一些香艷場景。作為一部武俠片,刀劍相博的場景自然是必不可少,片中幾場主要的打斗場面,即使按照最苛刻的標準來看,都屬于近年來可圈可點的精彩場面。甄子丹也貢獻了他最近幾年最精彩的器械打斗場面,對于功夫片和武俠片影迷來說,這部電影的動作場面可以說是基本合格的。
作為一部武俠片,《錦衣衛(wèi)》的英文片名叫做“14 Blades”,更是突出了片中重要道具“大明十四勢”的重要性。不過可惜的是,這14把形狀、用途都各不相同的刀,在電影故事中并沒有起到什么關鍵作用,只是作為一個噱頭簡單地出現在故事背景中,其作用甚至連007的那輛阿斯頓·馬丁跑車都不如,勉強能比上一把瑞士軍刀。
但在精心盤算的商業(yè)陣容背后,本片在敘事層面繼續(xù)了李仁港導演古怪而頑固的風格。如果觀眾看過李仁港導演的前作《三國之見龍卸甲》,不免會有些驚訝地發(fā)現,《錦衣衛(wèi)》基本上沿襲了《三國之見龍卸甲》的套路,故事主線、情感動機、人物設置等等故事主要元素都可以說驚人地一致。而《錦衣衛(wèi)》的故事也繼承了《三國之見龍卸甲》的所有缺陷,片中人物缺乏合理的行事動機,故事邏輯不嚴謹,以及對內地觀眾來說略顯古怪的對白,都在《錦衣衛(wèi)》這部電影中繼續(xù)令人遺憾地存在著。
說點閑話:
中國電影現在進入了一個“類型化敘事”的危機之中。中低成本的電影,一窩蜂地扎堆搞古裝惡搞山寨涂鴉雜燴片兒(我都不愿意說它們是喜?。F在已經徹底把這個類型的口碑給毀了。今年春節(jié)檔還會繼續(xù)出現諸多這種類型的片子,且看它們的市場表現,我估計要一直到搞砸一兩家公司之后,業(yè)界才會清醒點。
而稍微上點成本的電影,要么是在古裝武俠、功夫類型里搞來搞去,要么就馬上跟風,一窩蜂地搞都市浪漫愛情喜劇或者是諜戰(zhàn)戲,今年大家估計會看到許多這些類型的電影。另一個跟風的趨勢就是低成本的恐怖片,但這個類型是典型的燙手山芋,因為政策風險導致的市場偶然性極大,別看別人啃到了骨頭,輪到自己的時候未必能舔上盤子。
其實類型片在敘事策略上的重復并不可怕,但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道?,F在的市場浮躁直接導致了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浮躁,大批敘事模式雷同、細節(jié)粗制濫造的電影,在制作上又沒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怎么指望觀眾從一片奇葩的海洋中慧眼識英雄,把你給挑出來呢?
今年的電影市場上必定會是一片混戰(zhàn),因為票房數字的刺激,很多人可能覺得錢很好掙,怎么糊弄都能騙到錢,所以對故事質量和制作質量完全是得過且過。有些片子我不想點名,但急赤白臉地來搶錢就實在是太過分了,欺負內地觀眾人傻錢多嗎?
中國電影想要殺出生天,最后還是得靠那些真正熱愛電影、扎根本土市場、放眼未來十年的年輕人。過去十年的盜版電影市場,讓中國擁有了世界上最牛屄的觀眾群體,無論眼界還是口味,都絕對是世界范圍內少見的一次機遇──有哪個國家有整整一代年輕人能有這樣的機會看到數量、種類、風格如此廣泛的電影?又有哪個國家有如此之多的年輕人對電影心懷夢想和期望?
咱們就是拼概率,也能拼出來幾個牛人吧?所以,盡管現在的市場上泥沙俱下,但我還是對未來心懷期待。連國足都能踢贏韓國隊,中國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4 ) 《錦衣衛(wèi)》:我終于找全了《畫皮》前傳!
看完《花木蘭》,我明白了《畫皮》中趙薇和陳坤為何會在一起??戳恕跺\衣衛(wèi)》,我知道了她和甄子丹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義!《錦》最后甄子丹對趙薇說:“以后你遇到麻煩,搖搖鈴當,我就會出現?!焙髞硭完惱ぶg出現了狐貍精小三,就喊來甄子丹幫忙!
戚玉武在《錦衣衛(wèi)》中被甄子丹所殺,到了《畫皮》他投胎蝎子精,自然要處處與甄子丹作對,和周迅同仇敵愾。
那周迅的前情在哪部電影里揭曉呢?《孔子》??!君不見《孔子》里她一出場就露大腿,幾乎和《畫皮》中出場方式相同。而且還穿著同一款斗篷。
PS:那個說《錦衣衛(wèi)》好看的記者給我出來!我不想對你做什么,只是想在你面前將它的臺詞從頭念到尾……當然我承認它比《花木蘭》好看,因為笑點更多了。
5 ) 錦衣衛(wèi)
中規(guī)中矩的港產打片,美工攝影質量一流,武打設計還算精心,劇情方面雖然狗血依舊,但咋家也知道港片這兩年劇本情況不堪入目,能說圓這故事的及格表現還是值得肯定一下的 影片最亮點在于丹哥身上背著的大明十四勢,可以看出港導在機關設計上的確是動了一番腦筋。
我一直對香港導演執(zhí)導有關歷史題材的電影持否定態(tài)度,因為香港特殊的歷史文化和娛樂性十足的商業(yè)電影氛圍,決定了香港導演在涉及到這類題材時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往往是信馬游韁肆意妄為的,在很多情況下是表現形式華麗有余而在邏輯內容上失之于嚴謹。
盡管《錦衣衛(wèi)》不是歷史劇,但是對于李仁港而言,依然無法逃脫“精彩的形式+狗血的內容”這一模式。美工出色不是錯,追求服飾的華美也是好事,但是《錦衣衛(wèi)》在實際內容上依然是一部加強版的《見龍卸甲》,除了時代背景主要演員之外,其實沒有絲毫新意,而且這位李導演似乎特別鐘情于二戰(zhàn)英軍鋼盔式的頭盔,《見龍卸甲》中這種頭盔烏泱泱地曾經出現了一大片,這也正是讓我對《見龍卸甲》“恨之入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它把我心目中的趙子龍的形象顛覆得無法接受了,至于其他無聊情節(jié),都懶得說了,我承認我對《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個人化情緒十分嚴重。而這次,這種頭盔又出現在了甄子丹的腦袋上,不過這次我只是有點驚訝但是沒有惱怒,因為在明朝類似的盔帽的確存在過,雖然未必是錦衣衛(wèi)的服飾,但好歹還不算離譜,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錦衣衛(wèi)》是一部與史實無關的古裝劇而已。我只是特別疑惑李導演對這種制式的盔帽為何如此依戀,這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導演已經有些僵化了的執(zhí)導能力。
6 ) 人人都是胸肌黨
看了指桑罵槐太過癮導致被砍檔的《第十放映室》2010春季版,除了還想灑淚再看一遍阿凡達,對無懸念爛片《錦衣衛(wèi)》產生了一點興趣。群眾教育我看爛片街片上PPS,一搜果然有。
對劇情啊邏輯啊中心思想啊神馬的本來就沒有任何期待,結果出乎意料的,這個片兒還行。反正算是買票去看出來不會罵娘的那種。劇情灰常簡單,邏輯更加白癡,就是滅口余孽錦衣衛(wèi)大戰(zhàn)篡權干政老太監(jiān)的故事,壞人好人一起死,天下就太平了。
影片的美工攝影CG動畫武指做的都不錯,簡單說就是還算好看。甄子丹終于擺脫了二十年屹立不倒的小嘍啰形象,當上了一統江湖的大俠,哪怕是在爛片專業(yè)戶李仁港導演未超水平發(fā)揮的大作里。甄子丹扮演的錦衣衛(wèi)首領青龍命運十分林沖,只因為羅家英演的老太監(jiān)想收人家篡權的王爺幾個錢,就讓甄子丹去神馬太傅家里搶玉璽,然后再派人把甄子丹滅口。眾位不用追究為神馬玉璽會放在大臣家里,既然身為太監(jiān)當不了皇帝也不想造反殺甄子丹干嘛之類的問題,總之丹哥被逼逃亡就是了。在路上為了引開追兵,丹哥挾持了鏢局老板的女兒趙薇大姐,并交代鏢局老板,如果完成不好這個任務就撕票就撕票~趙薇頭先抵觸了大概十分鐘,行至一處客棧,掌柜問吃什么,饅頭眼包子臉的大姐立馬歡快的要了一堆酒菜,還興奮的直對綁匪飛媚眼。二人荒郊野外,孤男寡女,逃亡有暇還去泡個鴛鴦浴,當趙薇目睹甄子丹那華麗麗的胸肌時,一切畏懼反感煙消云散,頓時斯德哥爾摩效應滴愛上了綁匪,立馬就開始數落自己未成親的夫婿怎么花心怎么不良,明顯暗示你就趕緊把我收了吧。甄子丹表面無動于衷,實際也起了意,于是有了以后的一系列狗血事件。我趕腳這個片哪怕再爛,看到丹哥為國為民的凝重表情和八塊腹肌兩塊胸肌,這一個多小時就算沒浪費。
小時候花癡李連杰的方世玉,再大點口水趙文卓的春色無邊白嫩版法海,從來沒拿丹哥當盤菜,他演個公公我都嫌惡心,又黑又矮沒肌肉還長的陰陽怪氣的。唯一的正面形象是《精武門》里的陳真,一拳一腳都是真功夫,滿身正氣一身傲骨,無奈基因跟不上,站直了跟女主角萬綺雯身高塊頭差不離,戲外還談了幾年不咸不淡的戀愛,最后分手收場。丹哥就這么半紅不黑了許多年,提起他除了那個沒腿的太監(jiān)想不起別的角色。但是人家還是在這烏七麻黑的娛樂圈默默耕耘著,過一陣娶了個比自己高的大嘴老婆,過一陣生了個孩子,過一陣演了幾部當男一號的電影,也就這樣了。許多年過去,少年子弟江湖老,李連杰滿臉橫肉的牽著下垂波霸小三,趙文卓鼻孔朝天的挎著東北垮妞兒,當年風花雪月的哥哥們無一例外的面目可憎,風再起,卻見丹哥一手牽著富豪出身的模特發(fā)妻,一手抱著活潑可愛的女兒,面目清朗身材矯健衣著高雅談吐不凡。真讓人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要挺住,努力,不拋棄不放棄,咸魚也能翻身,芙蓉姐姐也能變美女,太監(jiān)也能演葉問?。?br>
我對丹哥也就到這了,我佩服他的努力和精神,但他除了亮腹肌那幾秒還算不上我的菜兒。這片子還剩下一大亮點一個奇葩。先來說奇葩。
因為長期對于臺灣和韓國娛樂圈的消極態(tài)度,我至今分不清韓庚和吳尊,而且一直覺得這兩個小哥們長的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像飛輪海這種基本靠色相誘惑無知小妹妹的腦殘團體我多看幾眼都反胃,關鍵是這樣一個基本只靠臉吃飯的團體,還有個別歪瓜裂棗的團員長的生生讓人吃不下飯,真是壞了良心。應該是出于商業(yè)考慮,這片子硬生生加了個打醬油的配角,一頭加勒比的小辮子外加海賊王的造型,竹竿身材大冷天也要露個肚皮,結果上來就被人砍了一刀,活該,真是活該!!西北土匪一張嘴一口臺灣腔,拜托你們50塊錢找個配音演員給丫配配音,反正丫就一句臺詞,盜亦有道。但是這位醬油弟除了莫名其妙的跑去為主角送死真沒看出做了什么有道的行為,這還是因為人家跟他一起搶劫,沒要錢,他一感動,或者被丹哥的胸肌晃瞎,就去主動做了替死鬼,臨死還要趙薇給丹哥傳達寧死不悔的愛意。唉真是太腐了。
好了,可算把娘炮的吳尊說完了,現在開始說我最愛的部分,也是這部片子唯一的亮點脫脫。對,你沒看錯,這位女俠就起了這么一個與眾不同白里透紅的名字,在片子里她是最厲害的反派,一出手就卓爾不群,一柄軟劍耍的風生水起,關鍵是一邊脫一邊耍,耍完了再一件一件穿起來。西域風格滿頭小辮,黑紗蒙面,翩若驚鴻。電影開場不到20分鐘,為了給公公表明自己的身份,脫脫就貢獻了唯一一個很無厘頭的脫戲。但是那胸,那溝,那背~還是讓姐十分不淡定。于是電影的前半段我都一直擦著口水在等這位美女的廬山真面目。一個小時以后,脫脫終于摘掉了面紗~姐一看~唉,你還是戴上吧。她多蒙一分鐘,我就多YY一分鐘。一張鐵血硬朗的臉,跟柔軟的身體格格不入,按某些童鞋的評價就是一張蒙古人的臉,眼睛鼻子嘴臉型單挑出來都得是整形醫(yī)院的生招牌,但是湊到一起就那么別扭。但是五分鐘以后我習慣了,又重新愛上了脫脫,還安慰自己這就是女殺手該有的臉。再說人家沒長相有本事,小小年紀已經獨孤求敗,雜耍團的小白臉吳尊不是對手也就罷了,連正義使者甄子丹都不是他的個兒,還要靠趙薇大姐調虎離山,那兩大坨胸肌真是白瞎了。
脫脫作為反派,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出現在劇情開始有些無聊的任何一個地方,依靠維亞特效跟真材實料的身材帶給了大家美的享受。最搞笑的是最終的一場打戲,由于甄子丹的劍淬了火,脫脫脫下來的衣服都被燒毀,最后衣服不夠脫,移形換影失敗,穿著內衣被甄子丹攬在懷中同歸于盡,美胸襯著丹哥的胸肌,被掐死的時候臉上殘存著享受的幸福表情,場面真是血腥香艷又刺激,李仁港拍武俠拍的這么屎,真該轉行拍三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的原聲,由假冒偽劣民族歌手薩頂頂演繹。她改名換姓以前叫一個特別土鱉的名字——周鵬,最有名的作品是農業(yè)重金屬范兒的《自己美》,那時候作為一名外形正常的土鱉流行歌手,她的唐老鴨嗓子實在詭異又搞笑。結果不出所料的銷聲匿跡。但是幾年以后,一首叫《萬物生》的梵文歌曲走紅大江南北,歌者薩頂頂,據說蜚聲海外,嗓音清脆嘹亮,響徹云遏。我還奇怪打哪冒出這么牛逼的姐們兒,叫著這么一個藏不藏回不回的裝逼名字,唱根本沒有活人在說的語言。結果百度知道了一下,原來是她……拋開這些破事不說,薩頂頂的唱功還是與包裝同樣出色,這首歌除了歌詞沒文化了點,沒什么可挑的。而且要不是它,我也沒心思給這么一部電影寫影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總要面對現實,比方說進影院的時候你從不指望看到《肖申克的救贖》這樣分量的電影,相親的時候你走進飯店也不打算能在里面遇見梁朝偉,生活就是如此,即便悲劇,也總有歡樂橋段,爛片也有不那么狗血的細節(jié),善于發(fā)現才能學會享受,否則人生短短幾十年,無論什么人陪,都會走的痛苦不堪。有酒喝有肉吃有不要錢的胸肌看,足矣。
被趙薇的義無反顧和冷血殺人機器甄子丹的內心情感所感動 雖然吳尊的出現有些突兀 徐子珊的角色安排有些刻意 那聲破壞氣場的“花”讓我從快落淚到大笑。。。但是整體而言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那個叫脫脫的太惡搞了 愛脫送你根鋼管
我是多么希望甄子丹最后徹底擊敗脫脫姑娘啊~~
好吧~ 李仁港 再也不對你的電影抱有希望~1.脫脫 的裹胸實在很潮~ 至少在那個年代2.甄子丹 的大風衣真拉風3.吳尊 那臺詞真是高大全4.趙薇 最后你果然是朵花。。
前1/3的時候讓我看到過去港片的范兒來,中1/3的時候讓我看到現在合拍片的姿態(tài)來,最后1/3的時候讓我感覺到這又是一部湊東湊西的刺陵片來。——港片的武俠時代已經過去
脫脫這個女人太霸道了,甄子丹這樣的肌肉男她不動心,吳尊這么帥的她一刀下去也不心疼。此女絕對是拉拉,估計是喜歡趙薇,抓去一回又一回。
喜歡這樣的調調
美術攝影武打都是一流的,故事再流暢一點就更好了
看的就是武學。。
這是一部腐片來著,吳尊和甄子丹的羈絆啊羈絆!
很多黑趙薇的在花木蘭那沒黑夠又來錦衣衛(wèi)這繼續(xù)黑了
甄子丹對趙薇說:“以后有任何困難,只要你搖一搖手上的銅鈴,我就會立馬出現來幫助你。”賀歲片真是一片更比一片雷。
快意江湖,支持武打片~~~~嗯甄子丹的那套不銹鋼刀具不錯,徐子珊有殺氣名字叫脫脫,吳尊出來吼一嗓子天鷹幫殺到~~~洪金寶啊洪金寶羅家英啊羅家英
編劇沒把觀眾智商放眼里
文戲看的人想笑,武戲看的人想哭,通篇令人匪夷所思的冷笑料,又一雷片問世了。吳尊是在COS基佬版的杰克船長么?還露臍……
1.吳尊穿著小抹胸,喊著天鷹幫駕到,由大盜變成了盜亦有道@¥……*@¥%……@¥% 2.如果脫脫再多穿一件衣服,就能打贏子丹哥了,最后不夠脫了……不過脫脫臨死前享受的閉起了眼睛哎。
一大清早去看了首映還不錯,趙薇的西部牛仔帽子造型挺潮。
脫啊脫,滿足死。趙大媽,臺詞雷。大漠飛鷹和天鷹幫殺到都是久遠的傳說(致敬朱贗品大哥么)?很佩服李仁港的想象力(附贈《黑莓大俠》片尾曲:刀是什么樣的刀……)。PS.那個幫吳尊拿胸衣的眼神女是誰?
為啥要脫脫跟青龍死在一起?郁悶
“喬花怎么辦啊,這婚也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