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ellick died and I cried
就像sara說的:我從未想過我會為bellick如此傷心。
剛看完bellick犧牲的那一集。
我平生最受不了兩種類型,一是白胖子,二是油禿頂,而Bellick竟然集兩者精華于一身——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把他列入了我最討厭的角色名單。而他也理所當然地符合角色需要:又粗俗又殘暴,又猥瑣又可笑……總之盡可以把手邊所有的貶義詞一股腦兒全砸到他身上。后來他連遭厄運,直至被關進SONA,我一如既往地幸災樂禍。
轉變好像是從他叮囑sucre給他媽媽打電話開始的。恩,他也曾是個有人疼的孩子,他那么在乎老媽和大家對他的評價。
他是那么怕死的一個人,他信奉好死不如賴活著,所以在SONA遭受那么非人的折磨都能忍受下來,就為了保住一條賤命。
從扛起管子到被水沖走,就那么幾分鐘的時間,我已經(jīng)淚流滿面。大家都想起他的好處來,忽然間他就變成最可愛的人了:媽媽轟(這是我對mahone的愛稱)發(fā)現(xiàn)他一直保留著警徽,sucre記得他曾經(jīng)冒著生命危險救過自己,sara想起他曾經(jīng)笨拙地約她看電影……而我也想起來他連壞也壞得那么單純,只知道大吼大叫打人罵人那一套,根本沒做過什么實質性的壞事。他是愛sara的,可他又老又丑又沒有人格魅力,見到她和Michael在一起時,并非完全麻木的他又受著怎樣的煎熬呢?
有那么一種人,在最重要的時刻煥發(fā)出生命的全部光彩來,然后歸于沉寂,讓我們久久驚艷。
而劇情馬不停蹄,不容細想了。
2 ) 越獄:最后一越,不再能越
邁克的死,是為愛,是為自由。
最終落回了《越獄》想要講述的主題。
回顧《越獄》四年,最初的邁克單純,善良,有些偏執(zhí)——這直接導致了他會想出“越獄”的法子來拯救自己蒙受冤屈的哥哥。其實當初看的時候,我陷入了一個邏輯悖論:邁克為了救自己被冤枉的哥哥,不惜把自己陷于囹圄,這種舍生取義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最大的善意。然而,卻也因此讓無數(shù)無辜的人喪命,惡之花由此綻放。于是,善催生了惡,善帶來了惡,甚至一切的惡皆源于善——源于邁克對林肯的愛?,F(xiàn)在想來,當時的自己“很傻很天真”,如果惡皆源于善良,那么千百年前孟子的“性善論”早該打敗荀子的“性惡論”,又何等到現(xiàn)在又外國人來為我們論證?看到后來,當?shù)?賽爾夫真正的想法曝光,當FBI不擇手段的“維護正義”,當獄警用各種手段滿足自己的私欲,我突然發(fā)現(xiàn)《越獄》講述的不僅僅是關于兄弟愛、正義、信念的力量,隱藏在背后的,是對社會公正的諷刺與對現(xiàn)實的“軟反抗”。
如果司法公正在最初得到踐行,林肯被抓不會那么草草了事的被判死刑。最初company的力量之大在于物證的偽造和殺人手法,當然還有排入司法部門“無間道”的那些探子。然而縱使我們可以說面對偽造的“鐵證”司法部門只能如此收場,但隨后的三緘其口和“抹殺政策”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隨后是監(jiān)獄里的種種。收受賄賂,地方一霸,自命不凡,見死不救……等等等等筆觸描繪的,都是我們看不見的社會角落里存在的骯臟。我不禁想起之前發(fā)生的“躲貓貓”事件。多像?。—z霸、牢頭、潛規(guī)則、死亡與隨后的“官方話語”,企圖掩蓋事實?!对姜z》里頭對社會的控訴如果好好研究的話說不定是一部司法糜爛史。在“最后一越”里那些女獄警打著“為被開除的牢頭們報仇”的旗號海扁莎拉,看到這,我只對濫用職權的“人民公仆”感到深深的惋惜。
好在,《越獄》給了我們一個好結局。如果結局邁克沒死,一家人開開心心得到豁免,那就是一部韓劇,枉費了之前大費周章的鋪墊。邁克注定一死。如果是病死的,那未免太“不近人情”——在享有兄友子孝妻和睦的時候離世,這部劇便頓時成了一部人對抗命運卻逃不過注定的肥皂劇。所以,設定邁克為救妻兒而死的結局,算是收視率不停下跌后一個完美的收場。將軍說過:“C'est La Vie”,但最終邁克使得“I work for myself”成為事實——為自己工作,為自己而活,人定勝天。他成功了,越出了真實的監(jiān)獄,越出了心靈的監(jiān)獄,越出了生命的監(jiān)獄,真正的獲得了自由。
最后一越,他獲得了永生。在周圍人的愛里,他不會再想“越獄”。
不得不說說馬宏,又一個偏執(zhí)的男人。一個智力和麥克不相上下的人(如果T-bag的才智不是用于邪惡上,他也是堪比伯仲的)。這個男人從一出場就注定會一路走到結局,因為他和麥克同樣特殊——為了善而惡。那個在埋他花園里的男人,就是這特殊性的產(chǎn)物。對兒子和妻子的愛,對善的向往,對兄弟的兩肋插刀。他選擇了他認為對的,真正通往正義的路。在PB里,我最喜歡的,反而是他,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男人?!癢hat your need to change your situation is just a gun and a friend. (想改變你的情況,你只需要一把槍和一個朋友)”這句話用在他和蘇克雷身上,絕對夠格。
至于T-bag,算的上又愛又恨——他是在PB里唯一惹我落淚的人。他曾經(jīng)想要平靜的生活,無奈一次次被打破。他心里有愛,可是,世界的冷酷讓他不再有表達的機會。
T-bag: You think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feels betrayed? I…loved you, Susan. Real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And then…and then what you do to me like that just throw me back into the dark and toss me out of the back door...I have sins in the past. But when I met you, the person, that one who did all the terrible things, he died. And I was reborn. By the grace of your love I was a new man, a better man. When you sent me here to this place with these people, you bring that dirty bastard right home.
(你認為只有你覺得被人背叛了嗎?我。。。曾經(jīng)愛過你,Susan. 我生命中的第一次真愛。而你。。而你所做的,卻是把我掃地出門,重新趕回黑暗之中。我過去是有過罪惡,但當我遇見你的那一刻,那個做盡壞事的人就已經(jīng)死了,而我則獲得了重生。在你愛情的光輝中,我成了一個新的人,一個更好的人。當你把我送進這里,與這些人為伍時,過去那個骯臟的罪人又將復活。)
這段話,看得我難受。PB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反應社會對邊緣人的絕情。在這一點上,小T絕對是一個犧牲品。他從出生到最后都是一個難以言語的故事。他能背《圣經(jīng)》,口才了得,頭腦一級棒。但他所經(jīng)歷的,卻不是一個這樣的人應該經(jīng)歷的。在GATE公司冒名上班的他才應該是他。但可惜,注定他此生只能是FOX RIVER的老大。
還有眾多人就不一一回顧了,總之,追PB的四年,將會使我美劇史上最為難忘的四年。
附:some beautiful lines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欲變世界,先變自身。
Abruzzi: I kneel only to God. Don't see him here.
我只向上帝下跪。他可不在這!
Sucre :I'll do anything you need. You see these hands? They're digging machines. You want to go to China? I'll get you to China.
I'll dig like a psychotic rodent if I have to.
我會做你需要的任何事。你看到我的手了?這雙手就是掘土機。你想到中國去?那我就幫你挖到中國去。我可以像土撥鼠一樣瘋
狂挖洞!
【? Copyright by Akirastar.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擁有者:Akirastar 】
(原發(fā)于人人論壇)
3 ) 悼念那個低度抑郁癥患者- Michael Scofield Die
越獄四年后,米高先生死掉了。
1976年10月8日,米高先生贏得了生命。 大仙算,屬龍,天平座,八字不詳。
他那時候不知道他將成為一個把手指交叉在腹前,深邃眼神,說話氣聲為主的男人,所以是一個臉頰微胖的正常說話的小孩,他花很多時間學習物理化學,游戲時間是極限列舉這些力學與化學的在日常生活中各種用法。
林肯先生也無法預見到自己將成為一個喜歡咆哮抓別人領子或其他胸前衣物,容易被人們認為喜歡暗殺總統(tǒng)的親戚,并且頭容易出汗的光頭佬,所以還是一個蓄著頭發(fā),親切地對弟弟講話的小青年,那個年代,女的喜歡浪子,喜歡肌肉,這個成為了林肯的主攻方向。
這兩人的母親有一天閃了,父親就說母親死了,然后有一天也閃了。
那時候兩人了解到了人事無常。
米高進入了Loyola,發(fā)現(xiàn)有一種專業(yè)叫作結構工程學,挺有趣的,結構對于他而言,就是一個事件的所有連接點,通路,因果描繪的圖畫 ,他繪畫時,有如達芬奇。他不太在意打扮這些事,因為每逢站在鏡前時,他總能發(fā)現(xiàn)一個大帥哥。他發(fā)現(xiàn)達芬奇這類人都容易謝頂,中間的沒了,就周圍一圈,看著怪不好意思的,索性剃成了光頭,以防止別人將來不好意思。
林肯此時泡妞已經(jīng)登上了新高,攻略題目是如何使用男性荷爾蒙搞定法學院高材生。
面試第一份工的時候,他向左微斜著靠著椅背,搭起一條腿,雙手手指交叉放在腿上,眼神深邃,微笑著,用簡潔的氣聲回答。面試官卻,有點慌張。
林肯結婚了,沒有和法學院女在一起,他不幸?guī)Я艘粋€不保險的套,讓一個女的懷孕了,又想了想,有個兒子也挺好,就把事辦了。
2001年,米高先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幻覺,認為自己是救世主,天下人卻還在受苦,非常痛苦。幸運的是,他找到的醫(yī)生先生喜歡關注時尚病癥,2000年哈佛大學才剛剛有人提出了低度抑郁癥這個概念,他已率先學習,并在病人診斷時,敢于給出較為肯定的論斷:1) 你是個天才 2 )你的一切天才來源于這個病 3 )所以有什么苦就忍了吧,萬一不苦了卻變笨了咋整?
。。。TBC
4 ) 四季《越獄》(Prison Break):另辟蹊徑的成功典范;強弩之末的最后掙扎
四季《越獄》(Prison Break):另辟蹊徑的成功典范;強弩之末的最后掙扎
(文:火神紀)
另辟蹊徑,所以它曾為經(jīng)典;強弩之末,所以它穿不透魯縞。所謂經(jīng)典;其實已經(jīng)在黯淡的商業(yè)運作里死去了。——火神紀。題記。
我記得我的第一部美劇,是王道的《老友記》(Friends);不僅是第一部,也是看的次數(shù)最多的一部劇集。情景喜劇的好處也許是在于輕快,沒有負擔,并且就算你把它里面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記住了,總還有些時候你會突然想起它來,然后又把它翻出來。
美劇,跟我們的國產(chǎn)劇集,似乎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首先是它的播放周期——我們總是把一整部劇集都拍完成,然后開始在各大電視臺上播放,一天一集,兩集,三集,甚至六七集地播放;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對任何事情都已經(jīng)失去了耐性,于是我們總是如此性急地想知道結局。美劇總體的情況是這樣——每一年拍一季,每一季大概拍十六集至二十五六集,一邊拍一邊播出,收視好的話可以加碼,收視差的話就草草收兵,一周播放一集,中間還有幾個月會停拍停播。
這樣的一個制作周期和播放周期,給了許多劇集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去制造精品,也誕生了許多經(jīng)典的長劇。比如我前面說到的《老友記》,或者《犯罪現(xiàn)場調查》(CSI);同樣的這些東西如果搬到中國來,它成不了長壽的經(jīng)典。打個最簡單的例子:前幾年的那部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武林外傳》,我粗略地換算了一下,每集大概40分鐘,一共80集,如果折合成《老友記》的篇幅,大概能拍成160集,除以每一年播20集,它也可以播出8年。這何嘗不是一部長壽的經(jīng)典呢。
不是我們缺乏寫劇本的人才,不是我們缺乏好的演員,不是我們缺乏好的制作團隊……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些觀眾,是否具備人家那樣的耐性;而我們整個電視產(chǎn)業(yè),是否能夠給所有的劇集提供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他們是整個編劇團隊在寫一部劇集,十來年制作一部劇集;我們呢,一個人包了劇本,幾個月完成整部劇集的拍攝,兩個月全部播放完畢。
電視產(chǎn)業(yè)本身的浮躁把電視劇變成了一個快餐產(chǎn)業(yè),而更浮躁的觀眾群也就囫圇吞棗般地照單全收;這讓我們自己的電視劇水平難以提高,而選項的缺乏也讓觀眾們最后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他們丟給我們的一切。這本身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電視產(chǎn)業(yè)帶給我們電視劇,我們又反作用到電視產(chǎn)業(yè)上去,最終電視產(chǎn)業(yè)繼續(xù)作用在電視劇上……
有人說,看劇集,到了最后只能回歸到美??;正如看電影,最后也只能回歸到好萊塢——這是有道理的。專業(yè)的制作團隊,強大的后勤保障,工業(yè)化的工序流程,雄厚的資金后盾,以及經(jīng)驗老到的宣傳與包裝……諸如此類的基礎理論可以寫成一本書。
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 、大衛(wèi)?休默(David Schwimmer)、柯特妮?考克斯(Courteney Cox)、莉莎?庫卓(Lisa Kudrow)、馬特?理勃蘭(Matt LeBlanc)和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他們可以在十年的時間里只琢磨一個角色應該如何被更好地詮釋;這是觀眾之幸,也是演員最美好的幸福。我們卻無法想像,倪虹潔、姜超、王莎莎、范明、閆妮、沙溢、喻恩泰和姚晨,他們如果也花上十年時間,本來已經(jīng)足以讓我們狂歡的《武林外傳》在質量上將提升多少個檔次。制作者浮躁,所以他們不可能花這樣的時間去制作;演員浮躁,所以他們拍完劇集后大紅大紫,第二部不可能回歸,因為劇組已經(jīng)花不起那么多的錢去把這些“大腕”們請回來了。
回過頭去看美劇,我說了這么多,其實真正想說明的是——美劇的環(huán)境決定了美劇和我們截然不同的風格。承上啟下,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這是貫性的中國思維;不管是觀眾或者制作者都如此。所以我們的劇集有著極強的承上啟下,集與集之間的關系幾乎不可分割,漏看一兩集,有的集劇你就幾乎多少有點不知所云了。制作方似乎把這當成是抓住觀眾的法寶,只要你看了開頭,你就必須看下去,并且一集不漏地看下去。
美劇在播出期間的周期為每周一集,這就決定了它們在集與集之間的聯(lián)系不可過強;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周復一周準時地守在電視機前,并且還得努力地回憶起一周前的劇情留給我們什么懸念,然后繼續(xù)很過癮地往下看??措娨暠旧硎且环N休息和休閑,費那么大的精神去看電視,估計沒有多少人會喜歡。
《老友記》為什么能大行其道,因為不管你漏看了多少集,只要你有時間坐下來,你可以隨便在任何一集里開始往下看;《CSI》,每集一個故事,甚至幾個故事;《絕望主婦》(Desperate Housewives)在我看來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劇集,每一集都有主題,而一個大的主線貫穿全季,集與集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明顯,但整一季看下來卻能首尾相應并相互交織;同樣的劇集還有《邪惡力量》(Supernatural)和《鬼語者》(Ghost Whisperer)等劇集。
《越獄》,其實不在這個范圍之內。我為什么說它是另辟蹊徑的成功典范,原因就在這里??础对姜z》的時候,我是前兩季一口氣看完的,一共花了兩天時間??梢哉f,這部劇集相比來說更像我們的劇集,連續(xù)性極強,懸念一個接著一個,基本上從第一季第一集開始就沒辦法停止下來;這一點似乎跟我們常見的美劇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可是,它竟是成功了。在美國本土,第一季出來的時候,其收視率曾經(jīng)是所向披靡的。也許,一個事物已經(jīng)逝去了很久一段時間之后,當它又卷土重來的時候,人們的熱情會突然無比地高漲。流行,似乎一向都是如此;在一個時間段里,某種事物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然后開始大行其道,這就是流行;這個時間段過去,過于大行其道帶給人們是審美上的疲勞,于是靜靜悄悄卻非常迅速地被其它事物所代替;有一天,某個喜歡懷舊的家伙又把曾經(jīng)讓他所迷戀的東西翻出來,又有些同樣經(jīng)歷的人們加入了他的行列,漸漸又把影響擴大到其它的群體,所謂流行復興,就這樣開始了。
為什么《越獄》只有四季就結束了——審美疲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被復興的流行,一般來說持續(xù)的時間會較短,強度也會較弱。拋開《越獄》本身的魅力,單單從美劇的收看習慣,《越獄》的存在其實已經(jīng)是一個另類了。
第一季的強悍收視率,其實跟這種另類存在是有一定關系的;而之后的收視率疲軟,多少也可以從中看出些許端倪。另辟蹊徑,它是成功的典范;而有違主流的觀看習慣,這為它之后的疲軟表現(xiàn)和短命留下了一個注定的韻腳。這也許也是《越獄》在中國更受歡迎,而在本土每況愈下的原因所在——因為它更符合我們的審美要求,更符合我們的觀劇習慣。
第一季——越獄;其實已經(jīng)勢成經(jīng)典了。文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飾演天賦異稟的工程師Michael Scofield設計了一場銀行劫案,并因此被捕入獄,僅僅只是為了救出身陷冤獄的哥哥,由多米尼克?珀塞爾(Dominic Purcell)飾演的Lincoln Burrows。因為信任,因為深信不疑,因為訴求無門,所以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自信,因為設計周全,因為天賦異稟,所以Michael選擇了這樣的一種極端的方式。
懸念密集又環(huán)環(huán)緊扣,情感上打出的兄弟情深牌又順理成章;政府黑幕,環(huán)境復雜,人物形象飽滿有力,情節(jié)發(fā)展緊湊,加上對權威的顛覆以及對弱勢的同情,給了這部劇集一個極好的溫床。在極有限的條件下,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屬于自己的優(yōu)勢,并且最終主導形勢,這就制造出一個極有吸引力的賣點。
如何越獄,是否能最終越獄成功,是這一季的最大賣點;如何攻克每一個難關,如何越過眼前的每一個細節(jié)帶給的巨大阻力,這又是每一集留給我們的期待。第一季《越獄》,勢成經(jīng)典,是有它的道理在里面的。
第二季——逃亡;計劃內的發(fā)展,它被關注其實也是順理成章。或者說,從劇集一開始,編劇們其實已經(jīng)設計了這一季的主要劇情了;畢竟,從監(jiān)獄里逃脫出來,不過只是第一步,可以逃脫,就意味著可能被重新抓回去,那么一季《越獄》只是一場徒勞的虛妄;如何逃出來,在第一季里完成;如何進一步逃亡,如何把自己身上的污點洗凈,如何最終把自己變?yōu)楹戏ü?,就算最后只能逃到另一個國度,可是有了足夠多的資金以及一個自由的身份,那才是最后的救贖。
更大的政府力量的介入,更多的人被牽扯進來,更多的懸念終被揭開……當劇集的最后,Michael和Lincoln帶著巨額的美金和自己深愛的人逃到了巴拿馬,劇集就已經(jīng)可以結束了。至少,在這一刻里,我們的審美還不至于疲勞;并且,我們的耐性也都還有;而最終,我們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結局,劇中人也都得到了圓滿的發(fā)展。
美劇在這方面似乎多少有點不可理喻。當一部劇集的收視率到達了一定程度的時候,這部劇集就不會結束。于是劇集的最后,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大逆轉,本來已經(jīng)逃出生天,并且已經(jīng)完全計劃發(fā)展的情節(jié)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扭曲,應該出現(xiàn)的結局因為收視率的高昂而沒有出現(xiàn)。Michael被捕入獄;這樣的結束意味著遠在美國的勞資雙方已經(jīng)簽訂了下一季的合約,新的劇本正在籌備——當所有人都在為此而歡騰不已的時候,我多少有點失望,因為我知道,審美疲勞終于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而沒有辦法急流涌退在光環(huán)里謝幕,最后將只能在落寞的黯淡里告別。
第三季——再度越獄;我想,關注這一季的人們,也許只有些本土的鐵桿粉絲以及中國的觀眾了。至少這部劇到我這里,不再如當初前兩季那么狂熱了,而僅僅只是因為看了開頭,而無奈地看下去,捎帶著打發(fā)閑暇的時光。一個更加混亂無序,更加骯臟污穢不堪的牢獄;救人者鋃鐺入獄,被救者卻在鐵窗之外另想他法??孜溆辛Φ腖incoln如何把智謀深遠的Michael救出來,這時候的賣點遠不如第一季來得誘人。
于是主末倒置,Michael依舊成為主角,依舊謀劃全局;Lincoln如一員猛將,被指揮著前行,按步就班地完成統(tǒng)帥的所有意旨??梢哉f,Lincoln有的只是將才,而Michael則是帥才;這也許,也是文特沃斯?米勒被國人稱為“米帥”的原因所在吧。
我不太記得這一季在美國的收視,在中國——它依舊掀起收視狂潮。不過在我,它僅僅只是一個成功商品的延續(xù)發(fā)展罷了。如果這部《越獄》在第二季結束,它將被我看作為一部經(jīng)典;而來到了第三季,不過只是其經(jīng)典之外的剩余價值的最后剝取罷了。
第四季——新逃亡計劃以及新紀元的來臨;到這里,這部劇集已經(jīng)到了其強弩之末的最后掙扎。如何逃亡,如何重生,這一季所講的其實還是第二季要講的故事,只是加入了一些新元素——Scylla。如何獲得最后的清白,劇中人所能指望的不再是逃出美國本土,而是那些有力量操控全局的力量把他們的檔案洗凈而最終免罪。隨著劇情的展開,從Company盜取Scylla,到被Company威脅要幫他們尋回Scylla,到Company內部力量的分化而進一步復雜化,最后不得不讓聯(lián)合國出面,讓這部劇集最后草草收局。
劇情被一再地分化,然后復雜化;這是一部劇集最無可奈何地拖沓。冗長得看不到結尾,因為收視或者其它原因,它不得不尋找一些理由把劇情往下拖——當一部劇集走到了這一步的時候,這部劇集其實已經(jīng)注定了衰亡。有些國內的網(wǎng)站發(fā)布資料說:《越獄》的結局篇在美國本土再掀收視狂潮;對此我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我不知道它的消息來源。早在《越獄》第四季播出之時,朋友在美國的影視網(wǎng)站上瀏覽時總跟我說,這部劇集在美國本土早已經(jīng)淪陷,收視一片慘淡。
也許,收視率上漲是有可能的,畢竟曾經(jīng)很多人都在關注這部劇集,而結局——也許能把許多已經(jīng)逃離的觀眾召回。可是說到“狂潮”,其可信程度實在很低;我想也許更像是一種中國式的思維模式,在想當然地由此及彼地自我意淫里妄圖的假想。
四年《越獄》;這部劇集的結束,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2005年開播,我在2006年開始看這部劇集;然后跟了它兩年。2007-2008;第三季對我而言已如雞肋;2008-2009的第四季,我似乎看得相當勉強。只是因為開始了觀望的歷程,而習慣性地想結束。第三季開始,經(jīng)典已經(jīng)死去;第四季開始,這部劇集已經(jīng)淪為一部為了拍攝而拍攝的劇集了。
有許多人在感嘆——《越獄》結局,以后有何美劇可看。發(fā)如此感言的人們,不過只是中國鐵桿粉絲的最后意淫而已。在我看來,《越獄》前二季的水平也許可勉強地稱為“不容置疑”,而后二季,已經(jīng)在挑戰(zhàn)視覺疲勞和審美疲勞的終極底限了。
Michael Scofield終于在結局里躺進了墳墓,我想,這樣的一個結局給了我一個訊號——不管是編劇或者制作方,都已經(jīng)被這種視覺疲勞和審美疲勞折磨得疲憊不堪了,以至于最后連一點后路都不留地徹底結束這部劇集。當一個靈魂人物地最終離逝出現(xiàn)在一部劇集的最后結局里,這意味著這部劇集不再會有續(xù)集,也意味著它永遠地將定格在這個畫面里。
美劇,很少把結局做得如此徹底和決斷。所以,第四季的最后一集,Michael Scofield的兒子那個頗有點意味深長的特寫,多少給這種決斷留下了最后的一扇后門;不過其可發(fā)展的程度已經(jīng)不言而喻地過早夭折了。
相對于那些鐵桿桿們最后的感嘆,我相對而言,我更可能會有的感嘆是——強弩之末的《越獄》已做完了它的最后掙扎,若不結束,還待如何。
當它已經(jīng)離經(jīng)典遠去,當它的收視已經(jīng)下跌得不成模樣,當它最后的懸念都已經(jīng)被破解,當它最后的一線生路都已經(jīng)被其創(chuàng)作者封殺……投資方不可能會再進一步投進資金,制作方也已經(jīng)宣告塵埃落定的最后結局,一切已經(jīng)沒有任何可想像的空間了。
另辟蹊徑,所以它曾為經(jīng)典;強弩之末,所以它穿不透魯縞。所謂經(jīng)典;其實已經(jīng)在黯淡的商業(yè)運作里死去了。
2009-05-24;己丑牛年己巳五月己巳初一;女兒節(jié)。晨9:23。
附注:劇集資料擴展鏈接。
■片名:《Prison Break》
■譯名:《越獄》
■主創(chuàng):Paul Scheuring
■導演:弗雷德?格伯(Fred Gerber)、葛?艾坦尼斯(Greg Yaitanes)、Bobby Roth、Kevin Hooks、Dwight H. Little、Jace Alexander、Matt Earl Beesley、Vince Misiano、Sergio Mimica-Gezzan、Karen Gaviola、Michael Switzer、Bryan Spicer、Jesse Bochco、Milan Cheylov、尼爾森?麥科米克(Nelson McCormick)
■編?。篘ick Santora、Zack Estrin、Paul Scheuring、Karyn Usher、Matt Olmstead、Monica Macer、Seth Hoffman、Christian W. Trokey、Kalinda Vazquez、Graham Roland
■主演:文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多米尼克?珀塞爾(Dominic Purcell)、莎拉?韋恩?卡麗絲(Sarah Wayne Callies)、羅伯特?克耐普(Robert Knepper)、阿莫里?諾拉斯科(Amaury Nolasco)、威廉?菲德內爾(William Fichtner)
■類型:驚悚、劇情、冒險、犯罪
■片長:4季81集
■產(chǎn)地:美國
■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制作公司:Rat Entertainment、20th Century Fox Television、Adelstein-Parouse Productions、Original Television
■發(fā)行公司:Channel 5 Televisio、Fox Network
■首播日期:2005年8月29日
5 ) Prison Break ...ed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http://lilong4174.blogbus.com/logs/39525322.html四年前,隨著一聲指向天空的槍響,一個親情英雄主義的俊朗少年帶著他那完美的側臉和總是思考的眸子闖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他那至酷至美、讓人熱血澎湃的紋身展現(xiàn)在眾人眼前的時候,我們的想象力一瞬間便被徹底征服了。從此,有太多的緊張與等待、期盼與無奈,都和這部劇集緊緊相關。
轉眼四年后,曲終人散,演員謝幕,觀眾唏噓。悵然若失中發(fā)現(xiàn),時間竟過的這么快,而他們竟陪了我們這么久。那個曾經(jīng)炫目的舞臺上燈光豁然暗下,這一刻起,所有劇中劇外的是非成敗都再也不需要被提及了,而那些角色們過往的生生死死悲歡離合,也都化為了此時門外那場沉默無聲的煙雨。
... ...
說真的,我并不討厭這個結局,小麥雖然死掉,但他可以從此安心的長眠而不必再了為別人的命運去苦心掙扎。這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prison break。
——“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ies living in the prison of our own creation”。
——“我們是自己的俘虜,被禁錮在自己造的牢獄里”。
6 ) In memory of prison break
i?。簦瑁椋睿搿。椋簦В蟆。簦瑁濉。澹悖椋簦澹恚澹睿簟?br>only a?。妫颍澹濉。恚幔睢。悖幔睢。妫澹澹欤?br>
a?。妫颍澹濉。恚幔睢。幔簟。簦瑁濉。螅簦幔颍簟。铮妗?br>a?。欤铮睿纭。辏铮酰颍睿澹?br>whose?。悖铮睿悖欤酰螅椋铮睢。椋蟆。酰睿悖澹颍簦幔椋?br>
i?。瑁铮穑澹?br>
就那么突然地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最后的文字
4年,追了四年,
從好朋友的推薦到推薦給好朋友
從大二追到畢業(yè)工作快滿一年
從一個非米帥迷成為迷
從進監(jiān)獄開始幻想美好的結局到現(xiàn)在超脫想象的結局
從一個英語聽力不咋地的水平到可以聽懂很多句子的我
從開始從迅雷上下載堅持到最后還是從迅雷上下載
從一個michael到最后的一堆人
從一個人到一個國家
從一個兄弟引發(fā)的無數(shù)次血案
從一個美女產(chǎn)生的一段平凡卻真實的愛情
從一個生活到一段新的生活
所有人都微笑了,但也空了
和其他人看完一樣,瞬間覺得空了,4年的一切都就這么劃上一個句號。
我無法理性的去討論劇情,只是在描述這種情愫
些許是真摯的,些許是感性的,些許是夸張的
就像結尾的那首歌曲一樣lay?。椋簟。洌铮鳎睢。螅欤铮?br>
聽著這首歌曲來釋懷
或許你會再次向從第一季開始再看一遍
或許你很淡定
也或許這只是曇花一現(xiàn)
that's?。簦瑁濉。澹睿洹。铮妗。椋?br>
最后突然想起《FIGHT?。茫蹋眨隆窌锏囊痪湓挘鳛榻Y尾
?。澹觯澹颍簦瑁椋睿纭。酰稹。簦铩。睿铮鳌?br> is?。帷。螅簦铮颍?br>and?。簦瑁澹睢。幔妫簦澹颉。睿铮鳌?br> is?。帷。螅簦铮颍?br>
......
IN MEMORTY?。希啤。校遥桑樱希巍。拢遥牛粒?br>
-----------------------------
如果你有更多的心情想分享
請以 "從...到..."(不強求,只是為了形式)
(⊙o⊙)
第四季是剛看完的,可能前幾季是高中看的,審美力還比較低第四季前幾集還是比較好看的,竟然走了俠盜片呃路子。。然后劇情慢慢的就開始胡謅了,想一出是一出。鋪墊什么的都是浮云,智商什么的都是應急,玩起了愛恨情仇。折騰了二十多集,我看的也很辛苦。結尾的時候我還挺感嘆。。第一部完整的美劇啊。
人民警察Bellick,第一季橫行霸道,第二季處處小心眼處處使壞,第三季被折磨的死去活來,第四季,成了類似于中國傳說中的黃繼光雷鋒那樣的人物。當徽章放在他的遺體上,人們不再嘲笑他的愚蠢和陰險。他這就叫死的光榮。
四年,由牛逼變成了雞肋,就這樣。
4年了!
上半季還不錯,但下半季明顯拖時間。。。實在太扯了。。。以至于讓我也拖了不止半年才看完。。但anyway...還是個經(jīng)典吧 如果它能夠在兩季里面就結束的話。。。
結局合理.但是還是想看Michael當爸爸的樣子. 2014年完整的又看一遍,看完后還是特別興奮,突然感激世界上有如此精彩的故事,有這樣酷的人!11.2014
主要是有帥哥,啥都不說了~ms的兒子還不得被寵上天。。。
塵歸塵,土歸土,終于折騰完了
爛尾==
邁克什么時候變的這么牛逼 他是個工程師啊 居然連海水淡化這方面的知識都懂 太莫名其妙了吧 而且這一季的劇情有點亂 所有越獄出來的普通人都變成了特工似的 其實真正的特工就Alex 一個啊 人民警察Belick什么的都突然變的牛逼起來 呵呵 還有就是這他媽的什么破結尾?
S4開播的時候才開始追看,看到S3的時候險些放棄,缺少Sara的PB實在乏味的可以,本土收視率狂跌,直到S4女主回歸,才算挽救PB于水火之中,可惜S1的輝煌一去不復返,F(xiàn)OX見好就收,S4+Final Break總算沒讓PB遭遇晚節(jié)不保的境地,也算有始有終了。
回過頭看越獄,知道一切大體發(fā)展,倒計時來計算著michael和sara相聚時光,罵爹罵娘著看完。與劇情無關,越獄在我看來,第一季就已完結,此后純粹是為了看michael和sara。最后他們走在沙灘上,后面是溫暖陽光,他笑著說我會是個好丈夫好爸爸,她笑得那樣幸福,轉過頭,看到他的鼻血,抱著他哭了。
四年的越獄以Michael的墓志銘收場。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逃不開的爛尾命運??赡軐Ρ葟娏野?,第一季太精彩讓人沒辦法不對比。米勒還是帥呆了。
第4季很明確地讓我們知道什么是電視劇,就是可以無數(shù)次峰回路轉,死而復生!莎拉復活了,邁克的娘復活了,Paul也復活了……前11集還是比較精彩的,后面開始亂套了。希望給T-bag一個讓人爽快的死亡卻怎么也沒盼望到。邁克最終英年早逝了……不盡完美的結局,也終于沒有第5季了,很好!
這苦盼四年的結局啊 你如此狗血為哪般?
還沒看完時,已經(jīng)感覺比第三季好看了,默契的行動配合還有革命同志般的情誼,真是讓人來感啊。終于洗清了案底,這才是想要的結局。最后看到他們都將去一個地方,之前已經(jīng)聽說邁克死了,所以那時便明白了。淚~ 他們之間的情誼,誰能替代!你們都是好樣的!
老實講雖然本季徹底變成了特工片,但如果到第12集就結束的話我還是很想打五星的,Brad Bellick那段我是真的滿感動的,尤其是T-Bag悼念他時說的話,“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ies,living in prisons of our own creation”…但后來的劇情簡直像導演在喂我吃屎一樣,把Michael弄死到底圖啥?
這一季洗白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成了真爺們,Mahome Belic sucre ,悲劇角色T-bag還是一如往常挨打,在好與壞,奸詐與迷茫徘徊,真是個悲劇角色,話說我確實是算個“茶葉”,卻并不為他的下場悲傷 ,雖然被這個劇“愚樂”了很久,編劇說實話不能不說是坑爹,但么得辦法。一旦看上了,就只有被愚樂的份
第四季其實有點操蛋的節(jié)奏了,但是我還是看完了,心疼我Michael,拯救了所有人最后自己卻無力拯救,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