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名為《你理解不了園子溫是因為你不是變態(tài)》之于《愛的曝光》的影評??赐辍队共拧?,我對園子溫這位“變態(tài)”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每一次看他的電影,都將面臨一次心理上的崩潰,或是對這個糟糕的世界又失望一分。到最后,我們不得不去接受這位“變態(tài)”的極端思想——到最后,我們都成了心理變態(tài)。 蝙蝠俠反派小丑著名起源漫畫《致命玩笑》中提及,讓人瘋狂,只需要“one bad day”。我們隱藏于假笑之下的瘋狂,或許因為他的一部電影,掙脫了隱忍,肆無忌憚地在腦中狂舞,狂舞…… 正文: 園子溫挺喜歡把純愛故事揉搓進他的故事中?!稅鄣钠毓狻防?,他很認真地這么做了,十分直接了當,自然割裂地也直接了當。 但《庸才》是一部特殊的電影。園子溫的(幾乎)所有電影都在講人——《自殺俱樂部》的社會現(xiàn)象追溯根源還是變成了邊緣人——而《庸才》直接指向了日本及其社會。園子溫認為日本本身就是病態(tài)的,社會只是這張“蒼白面孔”中一雙無神的眼睛。 貫穿全片的海中木屋正是當今日本社會的寫照,地震、海嘯摧殘著它的一切,但卻無力反抗,喊著假大空的口號,目睹著眼前的諸多人迷失自我。人類生存法則就是這么非黑即白。 日本人在問“我是誰”,社會也在自問“我是誰”。 在這種充滿了病態(tài)的電影里,純愛加重了嘲弄的意味。殘骸中的愛還有什么意義呢? 看《庸才》的過程中就意識到了,理解與否不是我們夠不夠變態(tài)的問題。園子溫在通過每一部作品輸出他的思想,雖混亂但有效。他就是在強迫正常人相信他的“鬼話”,把他們逼瘋?!队共拧吩趻仐壛艘回灥难戎乜谖逗?,依然壓得人喘不過氣。 園子溫是瘋狂的,觀眾癲不癲,就取決于各自的自我調節(jié)和心理承受能力了。
(Part1—園子溫《愛的曝光》影評//movie.douban.com/review/14870909/)
第0部分 開始前的準備
戲劇性電影/開端發(fā)展遞進(突轉)高潮 例如遠山的呼喚
史詩性電影/開端 發(fā)展 高潮/每一段又分為開端 發(fā)展 遞進 高潮
例如 古希臘悲劇 庸才 霸王別姬
將史詩性改成戲劇性的大師,黑澤明
? 拉片入手
明確主題 希望(理想主義的希望)
情感關系 住田內心的情感變化
失望 崩潰 重建
分析情感關系方便分段落。
情感關系兩條 父子 男女(輔助推動男主內心情感變化)
人物關系 父子 男子女子 男孩大爺
大爺先殺人拿錢導致了他能活下去【草蛇灰線】
父子 男孩與大爺可以形成對比
? 人物
父親 代表主流社會中負面的東西,日本惡的縮影
女子 愛的清流
大爺 社會中善的群體縮影
三人個人特性不明顯 因為都是群體縮影
? 關注背景和同系列作品
例如《希望之國》走向了徹底的毀滅,殺妻子后自殺。
? 電影的存在主義理解
有破才有立,影片中追問平凡是什么,存在是什么,為什么有希望,尼采認為,上帝死了意味著重生。
第一部分 開端部分拉片
夢境開場0000-0311
畫面內容:女孩念詩,地震廢墟,音樂,風聲,男孩大爺分別在廢墟中,洗衣機和槍第一次出現(xiàn)。
內容作用:各個人物出場,地震的背景出現(xiàn)。
導演個人風格體現(xiàn)
詩歌的運用(導演是個詩人)
背景音樂的運用,一首音樂貫穿全片,很好的烘托影片氛圍。
很大的風聲,噪音(聲音的蒙太奇) 風聲在全片多次出現(xiàn)。
風聲的含義:風聲表示這是一個人的想象或者夢境,風聲是一種衰敗,絕望的意境。風聲表達出人物內心的恐懼,因為地震后一切都毀滅了,讓人無法適從。
0311-0608
畫面內容:男孩醒來,媽媽睡著,打開洗衣機發(fā)現(xiàn)沒有槍,打水漂,溫暖鄰居們出現(xiàn),一起夜跑,經(jīng)過女主家樓下,女主欣喜的望著男生。
內容作用:男主生活環(huán)境展示,女主第一次正式出現(xiàn),兩人的情感關系為女主喜歡男主。
0608-0900 畫面內容:課堂上老師講課,女望著男生,女生房間貼著住田語錄,老師灌雞湯,男生遲到,男生(也有很多人無法重新振作),喊出平凡是最棒的,女生聲援男生,住田并不平凡。
內容作用:兩人是同學關系,房間的形式美,鼴鼠的意象出現(xiàn),從男生的話體現(xiàn)本片的主題是關于重新振作與希望,其實男生是最想振作的,老師卻不了解,雖然老師嘴上說著每個人都是特別的。真正踐行與相信的卻是住田。
老師:只會喊口號,作為老師沒有給同學關心和幫助。想要重新振作,光喊口號是沒用的,需要愛才能滋養(yǎng)希望。
【潛水鏡】臺詞分析:老師喊的是空洞的口號,老師說平凡不好,住田偏要反對。不僅因為老師只是說說而已,甚至不明白這句話真正的含義。還因為住田口中的平凡的特殊含義,所有東西都是平凡的,所有東西都是不平凡的。平凡的花其實不平凡,花也不是懷著夢想而努力盛開,而是本就應該盛開。
0900-0946
畫面內容:女主走廊尾隨男生,來到老師辦公室,與老師理論花的問題,懷著夢想努力就那么好么?
內容作用:花為自己而存在,不為觀眾存在?;ㄊ菓阎鴫粝氩排κ㈤_的嗎?
不,花活著就會開放,是花就會綻放。人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手段。人活著就應該有希望,而不是為了復興日本喊出加油的口號。
0946-1446
畫面內容:大家?guī)兔ρb飾租船屋,男生滿臉冷漠,船毫無生氣的躺在草地上好像一排棺材,還是同意沒有家的兩人住在這附近,大爺震后一無所有,是住田幫助了他。這里充滿人情味。住田無法負擔學費,不上高中的他會經(jīng)營租船。住田不期望多大的幸福,只希望沒有大災大難。
這時候父親出現(xiàn)了,音樂暗示著危險逼近,住田瞄到父親來了,把頭低下,父親施暴,住田承受。老媽說,下次地震就趁亂殺了他。大爺阻止這種想法,被打斷。眾人望著水中的房子。進入廢墟。
內容作用:父子沖突建立,殺人的想法第一次出現(xiàn),第一次出現(xiàn)這種想法大爺就想要阻止。
1446-1507大爺在廢墟中,伴隨著巨大的風聲噪音
1507-1756
畫面內容:媽媽出門躲避爸爸,夜里爸爸潛入翻箱倒柜,爸爸對住田實施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當年你怎么沒死啊。從對話中知道,這種話爸爸已經(jīng)說過很多次。
內容作用:父子矛盾充分展示,父親的惡。
1756-1845
畫面內容:女孩房間興奮模仿男孩。
在這里展示的是女生崇拜男生,但也是男生給女生力量,支持女生活下去。
1845-2528
畫面內容:在學校女孩跟男孩打招呼男孩沒有反應,下雨,男孩拒絕女孩好意,后兩個人撐傘,大爺加入,女孩被不小心推倒,找借口來到男孩家。男孩不想讓女孩看到母親和姘夫,故意打了女孩,想趕走女孩。兩人開始用打巴掌的五字七字游戲,男孩粗暴對待女孩,女孩拿起了第一塊石頭,女孩走后捧起了詩集。
內容作用:男女關系進展,兩個人交流,女孩的話暗示她會一直在男孩身邊。救贖之旅開始。男孩壓抑自己,打巴掌游戲開始成為他們獨特的交流方式。
男孩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女孩,女孩卻沒有被趕走。
石頭的含義
2528-2738
畫面內容:母親和姘夫,住田讀詩(柔光),大爺心情不好拒絕啤酒,住田罵媽媽男友,媽媽對別人的關心回應,滾一邊去!
晚上,媽媽回來了,不讓別人在家洗澡。母親說他們身上說不定有輻射。
內容作用:母親的自私,和后面住田為大家做洗澡桶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738-3025
畫面內容:課堂上老師又開始雞湯,住田構思洗澡桶,大家?guī)兔εd奮地成功做出洗澡桶,舒緩的音樂,回家發(fā)現(xiàn)媽媽走了,努力振作。
內容作用:開端結束,男主徹底沒有了依靠,一切靠自己。
第二部分[戲劇家工具]
【秒表】曲線圖
【鑰匙】戲劇前提 不保持希望就活不下去
【壓力表】沖突的壓力--在絕望中保持希望
第三部分 人物畫像
女孩 代表愛的清流
最重要的:救贖的動機
女孩與男孩有著相似的家庭環(huán)境,影片的開端女生崇拜男生,并將男生視為精神領袖。這是因為男孩鼓舞了女孩,讓女孩在如此的家庭環(huán)境下也能振作。男孩的存在鼓舞著女孩,這就成為后來女孩救贖男孩的動機。因此影片不是女孩單方面救贖男孩的過程。一方面女孩和男孩好像是一體兩面,另一方面女孩是始終支持著男孩的力量。
在學校里聲援男生,不僅僅是表示支持,更是因為明白其話語真正的含義。男孩粗暴的對待并沒有讓女孩退縮,女孩通過特殊的打耳光游戲和男孩溝通(?砸石頭應該有典故,不確定)。
而在救贖的過程中女生也完成了從女孩到女孩的轉變,她的服裝由校服變成白衣服,最后變成紅裙子。
女生說男生生病了 指的是日本社會生病了 以后要靠我們這代人一起努力
? 女生的救贖過程
課堂上的聲援支持
下雨后打傘
曠課后到家探望,表示我會一直陪著你。
幫著看店
用自己所有的零錢幫男生還錢、印傳單
印傳單發(fā)傳單貼傳單喊口號
男生第一次崩潰時候站在門外,回到家情況依然糟糕,只能大聲念傳單內容對抗。
聽到了男生錄音機里的自白,流淚。
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問男生(你是想要存在的理由么)
再次追問,男生行動上打了女生,其實是被說中了。之后出現(xiàn)了風聲,之后在大街上撞頭。
雨中穿紅裙來到男生家,男生承認自己殺了父親,女生吻了男生,說我們結婚吧。男生想跑被女生抓回。男生還是跑了。廢墟中自殺(夢境),公交上見義勇為。
回家后發(fā)現(xiàn)大家裝飾了船屋,終于男生露出來笑容。
讓男生自首。男生同意。
媽媽 工具人,鏈接父子關系,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父親找母親是為了要錢。母親離家出走后,故事正式開始。
爸爸 代表主流社會中負面的東西,日本惡的縮影。
老師:只會喊口號,作為老師沒有給同學關心和幫助。想要重新振作,光喊口號是沒用的,需要愛才能滋養(yǎng)希望。
男生:自卑
另附,其他視角(思密達)
01
很久之前,朋友心情郁悶找我聊天,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她語氣中的低落和無奈。
原來,她媽媽反對她跟現(xiàn)在的男友繼續(xù)發(fā)展,理由是對方學歷低、工資低、出身低,還要求朋友辭掉工作去她所在的廣州。
其實她媽媽沒有見過那個男生,也不了解他們的感情和生活現(xiàn)狀,她并不關心朋友過得好不好,只是根據(jù)外在條件便一口否定。
朋友之所以難過生氣,并不是因為她媽媽對她的生活提意見,畢竟大多數(shù)父母干涉子女是出于關心和愛。
而她媽媽生性好賭、懶散、眼高手低,把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朋友很小的時候就丟下她去過自己的日子,從小到大對她不管不顧,沒盡過一個母親的責任。
現(xiàn)在朋友畢業(yè)工作了,她又回過頭來頤指氣使地指責:“真是豬腦子,這么多年書都白讀了,人家都往大城市跑你還回大山里?!?/p>
02
朋友很委屈:
她有什么資格這樣說我? 她自己的人生都沒活明白,沒有盡過一點撫養(yǎng)責任,就這樣來道德綁架我,就因為我是她生的,她有天大的錯我都該毫無疑問地原諒她,并聽從她的意愿做任何事? 我真的做不到。 如果我是被別人收養(yǎng),有一天親生媽回來找我,我寧愿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這種情況下,對我來說養(yǎng)育之情比血緣親情更重要,更何況撫養(yǎng)我長大的是血緣至親。 她心里想的是以后要靠我,就不能在我們縣城待,因為以前在家鄉(xiāng)名聲不好。
和她有著相似經(jīng)歷的我無比理解,一碗飯過夜都會餿,遲到那么多年的親情還有必要再出現(xiàn)嗎?
沒有付出,哪來收獲?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親情亦同。
就像《小王子》里的狐貍對王子說的:『你在你的玫瑰上所花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如此重要?!?/p>
我沒在你身上撒過嬌、流過淚、開懷笑,你也沒在我身上留下過一絲父母應為孩子所做的付出。我們互不需要,情意薄如紙,鴻溝雖不深,但真的很寬。
03
我家是重組家庭,我從不愿提起我的生父,事實上也確實沒什么可提的,我連他長什么樣都不知道,因為我媽帶我離開他的時候我還太小,我對他的一切認知都來自我媽。
那是一個好吃懶做、不務正業(yè)、自私自利的人。說實話,每當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的敗類,我都會悲哀地想:“這種人怎么會和我有關系?”
他在我生命中唯一的存在意義就是,一本行走的反面教材。
在我聽著別的大人對孩子說“沒有你媽,哪來的你”的時候,我暗想,如果他的存在有一半原因是要帶我來到這個世上,那我寧愿一直在孟婆的隊伍里排著,也許我媽就會少了那些折磨。
但如今我會想,也許沒有他我也可以來到這個世界,畢竟我的眉眼、嘴巴全都像是根據(jù)我媽的模子刻出來的呀,跟他有半毛錢關系?
換句話說,我學會了心安理得地看待并接受他曾貢獻的那顆組成我生命的精子,但我毫不感激他。他對我們所做的一切,足以抵消那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我不恨他破壞了無辜的我原本可以擁有的幸福家庭,是我能做出的最大讓步。要我盡棄前嫌,把他當做親人愛護,是永遠都不可能的。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若不能當相安無事的路人,那就成為仇人吧。
如果有人覺得我無情,那我喜歡這樣無情的自己。在我看來,比起以德報怨,更值得稱贊的是愛憎分明。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應該是為了讓那些愛我們的人感到幸福。
04
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庸才》,氣氛非常壓抑,令人絕望。
它講述的就是一個父母皆禍害的故事。
住田的母親拋棄他與別人私奔,他的流氓父親常常以翻箱倒柜、拳打腳踢的方式擾亂他平靜的生活,并為他帶來無盡的麻煩,每當父親出現(xiàn),他都幾近崩潰。
他歇斯底里地吼:世界上所有人里我最巴不得死掉的就是他,沒有了他,世界會變得更好。
暗戀他的女孩茶澤喜歡收集他的語錄,其中有一條是:“殺人是世界上最無恥的事情?!?/p>
那是他在認為自己可以做一個普通人的時候說的,后來,他殺了他父親,成了他認為的最無恥的人。
那天晚上,他父親看著眼前絕望的少年,對他說:
實際上,想用兒子的死換保險金的事流露于他每一次的醉酒后,只是他從來沒有在清醒的時候承認。
他說,現(xiàn)在輕松多了。
這是一個連人都不配做的父親,所以,住田殺了他。
之后,他沒有自首也沒有自殺,但已經(jīng)完全被逼到絕望崩潰了,他說:
即便是這樣不值一提的賤命,我也要用這額外附贈的人生為社會做點有用的事。我既然被生下來了,就要為社會做點貢獻,殺了那些給別人找麻煩的壞蛋。
于是,他提著一個裝著菜刀的袋子,開始墮落自毀的人生。
這是一個父親帶給孩子的毀滅,他的社會責任感,竟是殺盡那些和父親一樣的人,多么偏激扭曲的價值觀。
05
他原本是個心地善良人緣好的孩子。
鄰居災民爺爺冒著性命危險替他還父親欠下的高利貸,因為他覺得,住田是日本未來的希望。
在他第一次對父親舉起磚頭時,他停住了,他沒有想要傷害父親,他只是想反抗,然而放下磚頭的他,換來的是更肆無忌憚的拳頭。
在黑幫老大來家里討債時,他倔強地說:“我不會認輸?shù)?,這俗套的悲劇打不倒我,我不幸被一對狗男女生下來而已,但我不是像你們那樣的敗類,等著瞧,我不會像你們那樣,我會成為出色的大人?!?/span>
每一個孩子在得知自己的人生因父母而悲劇時,都會自救、掙扎、反抗,都想從那種不堪、折磨的關系中站起來、走出去,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站起來。
人生就是一場考驗,戰(zhàn)勝了世界的惡意,找到并堅守住真正的自己,便能遇到光明和幸福,讓下一代與類似的悲劇絕緣。若通關失敗,則墮落沉淪,成為世界的另一種惡意。
06
女主茶澤的家庭也是變態(tài)的,她媽媽專門為她做了一個絞刑架,等完工了就讓她去死,說他們要幸福地生活,不需要她。
媽媽揪著茶澤的頭發(fā)說:“給你取名的可是我啊?!狈路鹕滤且患啻蟮墓Φ?,足夠作為她對孩子暴力虐待、為所欲為的資本。
但茶澤喜歡住田,因為心中有愛,她總是那么開朗、沒心沒肺,對生活中的一絲美好希望也不放過。
不管住田怎么討厭她,甚至對她暴力相向,她都堅持陪在他身邊。尤其是在猜到住田犯下罪惡后,她勸他自首,贖清罪過、獲得自由,然后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大人。
她心里所有的一切,只是守護住田那個普通卻光明的未來。
影片結尾處,茶澤說:
“等你出獄我們就結婚,租一間便宜的公寓,幸福地生活,認認真真地努力工作,然后,我們會有寶寶,叫我們爸爸媽媽。
等那孩子長大了,有一天突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他會感謝我們把他生下來,他真心誠意地這么想。就算是假的,你也想象一下,這是最完美的幸福吧?!?/p>
“嗯,很美好,像夢一樣。”住田說。
句句戳心,普通家庭中的孩子習以為常的幸福,卻是破碎家庭的孩子踮起腳尖也夠不著的奢侈希望。
07
彈幕里有網(wǎng)友調侃:怪不得那句想死就去死這么眼熟呢,這是我爸常對我說的話??!還有網(wǎng)友說,他最大的努力就是活到現(xiàn)在。
電影結局算好的,但正因如此拉低了對這部作品的評價?,F(xiàn)實生活中的住田和茶澤,也許遠比電影的結局沉重得多,比如曾經(jīng)熱極一時的達州男孩自殺事件。
愛孩子是天性,愛父母是人性。從電影和自己及身邊朋友的經(jīng)歷中,我漸漸明白,父母并不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擁有知識、能力雙全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錦上添花。
擁有平凡卻善良,會教孩子做人基本道理的父母是標配。
而有自私自利、不負責任、拋棄孩子的父母,也并非多大的不幸。只要他們靜靜在自己的世界里活著,不要來打擾孩子的人生,孩子雖成長得慢,但照樣可以過得很好,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向好的天性,沒有人愿意把自己關在地獄里。
08
看完電影后,我覺得我和朋友比他們幸福多了,因為我們的成長過程屬于第三種。雖生在有裂痕的家庭,但成長于其他至親的關愛,身邊朋友的友情,老師同學以及社會陌生人的善意中,最重要的是,生活平靜。
現(xiàn)在,終于長大擁有了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權利,也有機會選擇想走的路,成為想成為的人,不用再像一個孩子那樣無力反抗。
我想過很多次,為什么應由愛結緣聯(lián)結到一起的家人會變成這副嘴臉?
為什么不愛孩子卻要把他帶到世上來?
為什么把溫暖的親情過成了冷酷的仇恨?
為什么有的父母比惡魔還恐怖?
《唯有你,不可辜負》那本書里,女主問男主:“為什么不成熟又不負責任的大人要生孩子呢?”
男主說:“也許因為,他們生下我們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也還是個孩子吧?!?/p>
我們不探討父母的教育方式,而是想讓一些人清楚地知道,他們一開始就不具備做父母的資格,這與能力、年齡、受教育程度無關,而是內心深處的人性、品格和責任感決定的。
09
我以前不懂什么叫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但現(xiàn)在明白了。
成為父母不應該是結婚后自然而然、按部就班的角色改變,而是自己準備好接受并奉獻部分愛給一個全新的生命并為他負責的態(tài)度。是確定自身已經(jīng)成長為可以給孩子以身作則的大人,是愿意累并快樂著地盡到為人父母應有的責任。
父母那一輩已無法改變,且愿我們都能懂得好父母對于孩子成長和幸福的重要性,不要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成為父母,在真正成熟并準備好為孩子建造一個溫暖的港灣后,再將他帶來這個世界吧。
那樣的話,即使他嘗遍世間苦楚,在被社會的紛擾弄得疲累不堪時,還能心有棲息處,回到這個安全幸福的城堡里積蓄力量,再度出發(fā)。
影片中一個可能患有精神病的路人說:“世界上最壞的人,是活著給別人添大麻煩的人。”
哪怕是血緣至親,也不值得原諒。
對于那些拋棄孩子,認為個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父母,我想對他們說一句曾在電臺聽過的話:“時間沖淡了怨恨,也磨平了緣分。”
既然選擇了離開,就不要再出現(xiàn),無論過得好不好,都在雙方的世界里當一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各自安好吧。
不要道德綁架,也不要想從孩子那里得到什么,因為從你離開的那刻起,不打擾,就是對他人生最好的成全。
如果這樣,也許某個時刻孩子會想起,有一個人曾給了我生命,但沒給我愛,不過沒關系,我感謝他消失在我的生活中,讓我有機會體驗更多的真情和善意。
他讓我懂得,世上除了血緣還有很多更珍貴的情感,至于他缺席的那份愛,我會加倍給予我的孩子,讓他永遠不會有這樣的缺憾。
這是我能想到的一個不負責任的父母留給孩子唯一的正面意義和成長能量。
end.
片頭是一個女孩在地震之后的廢墟里念著一段獨白:“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偠灾叶贾獣?。健康的臉色和蒼白的臉色大有不同,我也知曉;死亡會給萬物帶來終結,任何事情都了然于心,除了自身以外?!? 是的,世間的東西也許我們都知曉,卻獨獨不能真正知曉自身。 我們應當如何給自己定位? 影片背景建立在東日本大地震后的無秩序現(xiàn)象上,人們處于混亂迷茫的狀態(tài),所以影片中不時出現(xiàn)受虐女人、無所事事的混混、神經(jīng)質的犯人、公交車上的極端青年。災后重建不僅僅意味著城市設施的重建,也包括社會人崩壞后脆弱心靈的重建。 作為男女主角的茶沢景子與住田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然而茶沢卻崇拜住田,認為他是天才,住田像看怪物一樣看茶沢,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庸才。他們是不合群的邊緣人,他們被當做“不應該存在的存在”,家庭暴力讓兩個孩子的性格變得古怪孤僻,并且沒有同齡人愿意跟他們一起玩。除非他們兩人相互依偎相互取暖。 住田被父親一次一次質問,為什么當初沒有溺死?母親拋棄他跟別人私奔,而茶沢的父母總是逼她,對她說,絞刑架做好了你就去死吧。以至于,兩個孩子不得不懷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應該存在,懷疑自己是社會的敗類。住田不止一次想要殺死父親,對他來說,父親的存在只會帶給他災難。他要替父親還債,要受父親的辱罵和踢打,要被父親質問為什么活著。終于,他一怒之下殺死了父親。 泥濘的道路,荒蕪的場景,下雨的夜晚,廝打之后渾身的污泥,這些意象讓父親的死顯得荒誕而合理。面對父親的死,他有一瞬間不知所措,只是拼命地將父親的尸體拖到一片空地里,挖一個坑將尸體掩埋。然后茫然地坐在屋門口的凳子上。他雖然想要殺死父親,但父親真的被殺死后,又并沒覺得輕松。他覺得自己果然是罪惡的化身,不應該存在的存在。 電視里播放著白天與他交談過的殺人犯。于是他崩潰,黑化,一聲釋放性的吼叫,充斥著自己的憤怒和迷茫。鏡頭切換至次日白晝,他從河水里出來,用各種顏料涂滿全身,對著錄音機說: “今天是五月七日,附贈人生的第一天,我沒有自首也沒有自殺,看來我比自己料想的要卑劣得多,反正也是賤命一條我想有效的利用一次,哪怕只有一次,為社會做出貢獻?!? 住田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壓抑和無助,越是極端越是證明他渴望被拯救。他在活下去與自殺之間幾度徘徊,最終沒有按下手槍扳機的勇氣,活著的人往往比死者背負的東西更加沉重,于是他只好自暴自棄,打著為民除害的幌子,將匕首裝在口袋里尋找他以為的社會渣蟲。 導演運用這種災后的無秩序崩壞現(xiàn)象來警醒世人,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讓觀眾在看到這種可想見的崩潰混亂混亂的社會后能夠反思自己的過錯,給自己一個明確定位,重塑自己的心靈,至少不因自己的崩潰來摧殘下一代。園子溫導演對原著的背景設定改動,將這種警示效果做得更足更有噱頭更高明,且不談電影與原著的情節(jié)區(qū)別和人物設定,單看警示目的便知其是成功的。況且,文學作品與電影本身就有不同方式的表現(xiàn)技巧,不必要計較故事設定和情節(jié)刪改,而應關注兩者之間是否有著同樣的“神”。 只是重鑄自身需要相互扶持,需要相互溫暖。若社會溫暖,那便不會再存在崩潰的社會體制,也不會再存在扭曲的人格。 故事最后是開放性的美好結局,住田被茶沢說服,決定第二天去自首,也在這之前的一晚訴說著彼此對未來的美好設想。兩個人說著,一邊哭一邊笑,那種溫情而悲傷的場面不禁讓人嘆息,青少年的心智并未發(fā)育成熟,還存在諸多可能性,存在尚未泯滅的人性,所以,有新生在,希望就在。就像最后兩個主角向著前方奔跑著吶喊著“加油”一樣,一切都再會有新生。 2013年3月21日 ps:一直想寫這部電影的影評,一直沒機會。今天有機會寫了,但是覺得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有沒有表達出來。還需努力。
在大地震和孩子面前,就連園子溫都變得光明且溫情起來,相信無論過去發(fā)生了什么,孩子永遠都是未來的希望。這個殘酷且具象征性的命題,像篇命題作文,結局在道德和價值觀上有先入為主的必然,即使邊緣、犯罪、絕望和弒父等一貫的情節(jié)和一貫的風格細節(jié)都在。園子溫變了,值得鼓勵?!铩铩铩?/p>
大地震面前園子溫也從善了
還是很厲害的,很爛的勵志的立意被石頭和詩句組織起來,獲得了一種形式上的美感。然后這部電影一半的愉悅在于看到所有的老面孔(其實之后一直想起這部片子,終于在161015重看,感覺是スルメ神片,果然老了;殺人變救人是對出租車司機的致敬對吧;后面二階堂哭著說教的特寫用得和愛的曝光的滿島光一樣)
蒼蠅落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一切我都知曉,除了自身之外。
園子溫這廝絕對是戈達爾腦殘粉
口味變淡了嘛園子溫,我好喜歡兩人互扇耳光的橋段。結尾不喜歡,不過也沒辦法,既然引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也只好加入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色彩,園子溫也不敢在國民痛苦上表演黃賭毒的重口味戲份。兩個小孩都表現(xiàn)不錯,看好。
加入了大地震的背景之后,為影片賦予了新意,為此幾個配角也與原作做了修改。不過,新意未必是好的,尤其是結尾的變化,未免有些太應景了。仍延續(xù)很多園子溫元素,重疊畫外音,晃動與不安、家庭關系等。說到遺憾,竟然沒有慣用的很黃很暴力。
幾巴掌打出感情來
在園子溫的電影中真的是很難看到希望的存在。正因為導演是園子溫,很難去打五星。原聲方面,希區(qū)柯克之后有兩個人讓我拜服,一個是與胖子同源的諾蘭,另一個是園子溫。這部的原聲真是.....!!!!!!!!!!
多年過去窪冢洋介還是那么標準的菜。
憑弒父這一段長鏡頭,完全可以給四星。奔潰后往臉上涂油彩這一段,會想起戈達爾《狂人皮埃洛》,陳英雄的《三輪車夫》。二階堂富美這女娃真漂亮,有些宮崎葵的感覺,可以期待。
《庸才》的拍攝,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對重大事件反應最迅速的電影生產(chǎn)過程。3月11日,9級大地震沉重打擊了日本,隨之而來的福島核電站泄漏威脅讓全世界晝夜難眠。也在那時,圓子溫剛剛改編完這個劇本,他決定嘗試著加上這場特大國難以作為新的故事背景,于是住田佑一和搭建帳篷的鄰居被賦予了災難生還者
從覺得染谷將太根本就是液化版楊臣剛到完全接受他的好看(過)并且會停下來仔細截他睫毛長長的側臉,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菅田將暉,菅田將暉可能需要十年吧。
1、看過最好的一部園子溫。2、洼冢洋介還是那么帥。3、二階堂富美怎么那么像宮崎葵。
你看著這世界滿目蒼夷滿眼絕望,可是你拒絕不了別人愛你,生活未曾絕望。實現(xiàn)一個不平凡的夢想:平凡的活下去
開篇是我的type,為了開篇幾乎都要打五星了,中間部分有點“庸才”了。男女主角的氣質好像小一號的綾野剛和宮崎葵,表現(xiàn)都超齡的精彩,前途不可限量。
以為他死了。他卻突然走出來說,去警署吧。有女人等的男人不會死。
我都知曉,蒼蠅掉進牛奶,黑白一目了然;我也知曉,我都知曉。憑借裝束便知身份,這點我也知曉;天氣好壞,我也知曉,我都知曉;看到蘋果樹就能識別蘋果,這點我知曉;勤者與懶者一看便知,任何事情都了然于胸,除了自身以外。總而言之,我都知曉。
T T
園子溫的“命題作文”。早期的癔癥狂躁,中期的荒誕幽默,現(xiàn)階段的極端人格與色情暴力。三個時期皆有,借古谷實漫畫的殼與東日本大地震之機,回顧反思影像詩的道路。對形式美無抵抗力,步步擊碎人心。我們需要童話世界里的粉色城堡,也需要精神病人的冰冷刺骨,園子溫幫我們圓夢,望威尼斯柏林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