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黃沙》。8分。 感覺第一次看這么年代久遠的片子,太難得,想為自己鼓掌。 難得的我很喜歡的西部片。 反而沒有后來西部片中常見的個人英雄主義,因為男主派克反而沒那么英雄,作為一個失敗的強盜,處處不如意,被賞金獵人追殺,被軍閥威脅。最后因為兄弟情義,決定與軍閥決一死戰(zhàn),以四人單薄之力獨挑一支部隊。派克死于女人和小孩的暗算。其他人也全部戰(zhàn)死。 片中無處不在的追蹤與反追蹤,手法極其專業(yè)。 無奈很多香艷鏡頭都慘遭剪輯。
《The Wild Bunch》
紅日無懼黃昏,英雄向死而生
近十分鐘的鋪墊是好戲開場前的潤嗓,講求以一鳴驚人之勢震撼全場,爽!來福槍口下眾生平等,不顧常人死活,只管全面掃射,極盡囊中之火力,暴力之美學。那每一顆槍子鉆入肉里,不夠逼真的鮮血從創(chuàng)口四散噴濺,和這西陲邊境、文明邊緣的小鎮(zhèn)一般,被法治拋棄的社會之傷。英雄拯救蒼生早就成了荒廢膠片里的戲碼,現(xiàn)在坐馬背上的牛仔,是一萬美元就可以六親不認的強盜,他們憑粗暴結(jié)義,靠野蠻止血。此時,他們不再形單影只于沙塵之中面對眾敵,神話里的英雄光環(huán)開始褪色,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像普通人。
英雄或許已經(jīng)遲幕,但他的決心只有自己能夠辜負,如蝎子落入蟻穴,以一當百的自殺式槍戰(zhàn),沒有勝算,卻足夠浪漫。一把火被孩子燒凈,被大風揚起,對逐漸死去的老西部片作出悲憫告別,日落黃沙不落,人死故事不死,新的傳統(tǒng)在冉冉升起,暴力是它的開場曲。
當四個人挺身直搗黃龍,全片唯一一次顯得正義凌然時,體內(nèi)的暴力終于找到了安寧之地。開片派克回頭觀望路邊的孩子在玩螞蟻吞噬蝎子的游戲,眉頭之間的神色充滿痛苦,昔日的價值觀已經(jīng)被動物性的暴力取代。四人逃亡路上所到之處只有麻木的人群和貧瘠的土地,暴力已經(jīng)到了圖窮匕首見的程度。天真的孩子,悲涼的吉他,渲染出窮途末路。也揭示暴力背后的荒漠。
從暴力搶劫銀行,暴力對抗賞金獵人,到暴力奪取軍火,暴力在傳遞,暴力生存的環(huán)境也越來越惡劣,暴力在影片中傳到墨西哥軍閥營地,已經(jīng)只剩下殘暴和貪婪。他們在逃亡中拋棄同伴,為了報酬與將軍合作,一路依靠的是暴力,而暴力流淌過邊界匯合成更大的戰(zhàn)爭屠殺。德國軍事顧問高喊機槍需要三角架。暴力在法外之地,失去控制,剩下的只有丑陋和無知。另一邊賞金獵手射殺平民和士兵,忙著剝下死者的靴子,與派克惺惺相惜的桑頓厭惡地望著他們。
四人目睹將軍把墨西哥小子當面割喉,朝他們狂笑。徹底踐踏和侮辱殘存的價值,四人在想什么,想自己殺人越貨,想自己拋下同伴脫身,想有過不忍。將軍赤裸裸的殘殺,剝下最后的面紗,展示暴力的瘋狂,此時四人唯有一死相搏,用最后的暴力肯定昔日價值,給暴力完成一個體面的葬禮。
這是部西部片杰作,傳統(tǒng)樣式,電影拍攝在1969年,卻沒有用反文化反英雄的新一代演員。用的是好萊塢老牌明星威廉赫頓,他不象一個江洋大盜,倒是有著老牌紳士的舉止。日落黃沙,沒有龍虎小霸王的反傳統(tǒng),只有對昔日西部神話的悲壯緬懷。暴力本身也還是抒情。
西部片行至血腥山姆時期,老去的英雄僅為金錢廝殺。更為諷刺的是,英雄明知暴力時代已然遠去,但就是無法做到金盆洗手。派克無以應(yīng)對同伴的質(zhì)問(能到哪里去?),4:300的壯舉背后除了男人的情義,更多的是殞身于暴力的死本能。而獲得賞金和自由的桑頓,也在迷茫中回歸了暴力,這就是他們的宿命【8】
Peckinpah的文戲或許不咋樣,但我實在太愛這電影了開頭的槍戰(zhàn)和火車打劫足以當作電影剪輯及聲效的教科書,最后的以一當百看得熱血沸騰港人的日落黃沙譯名不得不贊
想要講述一段草莽英雄情義的喋血故事,但整部電影看到最后的感覺就如最后那場混亂不堪的槍戰(zhàn)場面一樣,失衡了,整部電影講的是強盜邏輯中所謂的盜亦有道的概念和想法,但無奈電影敘事結(jié)構(gòu)尤其是文戲段落出了很大的紕漏,讓人們看起來十分疲憊,當然開頭那段銀行劫案的槍擊和火車大劫段落十分出彩。
【B】五十年前的速度與激情,節(jié)奏太慢了,好無聊。
1.男性的熱血與義氣;2.兩條線索,一粗一細;3.桑頓看見派克的死去,落寞的眼神,內(nèi)心的基情;4.多處片段的快速剪接應(yīng)接不暇,熱血沸騰,看得真爽。
半部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從剪輯到文本都硬邦邦的直男西部片真的難看,接受無能,90min還看得下去,144真的無法忍
原來不止鴿子吳,杜琪峰的根也在這兒,劫完火車后就成了加強版《放逐》,他們像所有人一樣追逐金錢,最后卻發(fā)現(xiàn)只是活得不那么無聊,佩金法不止是為西部片注入悲天憫人,表現(xiàn)力極強的剪輯肆意渲染罪惡的美感,以及消解所有意義后,原始暴力呈現(xiàn)出來的瘟疫般的傳染性
1.善惡模糊弱肉強食之世,佩金帕暴力美學上承萊昂內(nèi),后啟宇森昆汀斯通。2.影片充滿廉頗老矣英雄末路的悲愴感,閃回,男性義氣于背叛猜忌中磨蝕。3.即使我們中最卑劣的人也希望重回童年-人性本惡:火燒螞蟻斗蝎,娃娃兵,放冷槍。4.高速剪輯與穿插慢鏡。5.槍戰(zhàn)波及的模特。6.收尾:禿鷹,劫尸,黃沙。(9.0/10)
干脆利落、蕩氣回腸的西部武俠,久違的狂野粗礪、硬派直男風。江湖險惡,人心叵測,當這世界早已荒蕪落寞,善與惡失去了既定的界限,每一種抉擇,都是難以預料的不歸之路。俠肝義膽,快意恩仇,在這不羈的人生,日落黃沙下,你是否能接受命運的裁決!與其說是西部片最后的榮光,還不如說是久違的覺醒!
(8/10)西部片的超類型發(fā)展,薩姆佩金帕充分借鑒了法國新浪潮的剪輯、萊昂內(nèi)的寬銀幕大特寫和人物塑造,故事情節(jié)是強盜和賞金獵人的框架,暴力鏡頭幾乎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也許是因為《邦妮與克萊德》的大膽和張揚,這里的槍戰(zhàn)、火炮、暴露的女色,都大大的增強了可看行。慢鏡頭、快速剪切的槍戰(zhàn),噴射的血漿,層層上升的動作戲,暴力美學的鼻祖應(yīng)該屬于薩姆·佩金帕。沒有虐殺、沒有血漿、沒有慢鏡頭,沒有血脈噴張的男性荷爾蒙,還叫什么暴力美學。西部片的復興之作,改變了以往西部片的神話內(nèi)核,這里變成了一種帶有對峙、憤怒、激情之后的失落感,在不斷的追逐、戰(zhàn)斗之后產(chǎn)生的倦怠和無所依,一種消極的、迷失的、悲觀主義情緒,是屬于美國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萊塢的。
看過派金派,才知道吳宇森有多渣
7.5分。男豬突然從殺人如麻的悍匪變成義薄云天的斗士有些莫名其妙,或者說墨西哥人死比美國人死更有震撼吧~~但經(jīng)典的亦正亦邪的設(shè)計還是挺出彩的。而最后的4VS200讓我想起了《英雄本色》以及無數(shù)山寨片~片頭的槍戰(zhàn)設(shè)計是最大的亮點,悍匪,獵人,民眾等等各有特色,絕對精彩~
為了能夠通過瑪帕奇的地盤,交出安琪成為了唯一也是無奈的選擇。派克打算帶領(lǐng)弟兄們救回安琪,不幸的是為時已晚,安琪已經(jīng)被殺害。在悲憤交加的派克和瑪帕奇之間,一場惡戰(zhàn)即將拉開帷幕
我們必須放棄手槍再來思考,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粗獷、恢宏、壯闊,火車搶劫,人馬墜河,快速剪輯、慢鏡頭切換和推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三鏡頭切換,令人嘆服,吳宇森后來偷技。血腥山姆容易被誤讀,這是一首獻給遲暮英雄的挽歌,死亡伴隨始終。
沒看進去,沒看完,亂糟糟地打了半天,不知道演的個啥。開頭混戰(zhàn)強殺無辜的市民,跟小孩們殘殺無辜的昆蟲一樣。
一下午看了兩部完全不一樣的西部片,挺有意思的。有種吳宇森的即視感,不過還是這個屌多了,搶火車那段真好看,然后最后就是加強版的虎豹小霸王!
【B+】也許是我看過最棒的西部片開場了:幾只蝎子被螞蟻無情的吞噬,而一旁宛若上帝般的孩童卻輕而易舉用幾把燒著的草團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本片所有情節(jié)與主題都濃縮在這個螞蟻-蝎子-孩童的隱喻模板。而銀行槍戰(zhàn)那段的調(diào)度、剪輯與音效都是教科書級,以細膩的技巧去呈現(xiàn)粗糲的暴力美學。結(jié)尾的赴死一戰(zhàn)也極其動人,仿佛看到了后來吳宇森《喋血雙雄》和杜琪峰《放·逐》的影子。只可惜中間那么大段的情節(jié)都過于冗長無味,同樣是慢節(jié)奏,你能感受到萊昂內(nèi)的西部片內(nèi)影像情緒的積攢,而佩金帕的處理就只剩下枯燥的視覺體驗。如果能剪去二十分鐘的廢戲也許會更好....
快速剪輯是亮點,消解敘事的冗長,并讓殺戮場面精彩起來;日暮途窮,英雄末路,奈何歸途。
沒什么感覺 突然變焦 升格 d 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1969)山姆·佩金法-雙語字幕.HR-HDTV.AC3.1024X576.x264
可以理解凱瑟琳·畢格羅為什么會受到這部電影的巨大沖擊。豐富的鏡頭調(diào)度出精彩的戲劇性,有西部片里常見的文明推進的沖突,暴力如猶如片頭兒童戲弄和火燒正在吞噬蝎子的蟻群,在失序的環(huán)境里,制造出巨大的文明傷口。開頭的搶劫和結(jié)尾的廝殺以及中間的追逐與逃亡,顯示了恐懼、信念、欲望和尊嚴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那一張張粗糙的面孔下蘊藏著摧毀和拯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