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就像是哥哥康尼一個人的“英雄情結(jié)”,治療師讓自己的弟弟流眼淚了,所以要帶他離開這里;弟弟被捕了,需要救他出來。弟弟覺得冷,那就帶著他去溫暖的城市生活。好像他就是這樣一直以弟弟的需求來行動的。
但是這一切也都是哥哥康尼在主導(dǎo)的,弟弟因為智力低下,一直都沒有做出自己的選擇,一直都是默默的跟在哥哥的身后,也從沒對哥哥的違法行為做出任何的反駁。弟弟這一種“存在”的狀態(tài)就是康尼需要的所有了,電影里也有多次康尼向弟弟做出承諾的畫面,承諾“從此以后就是我和你,我是你的朋友?!痹趽屻y行成功之后坐在逃跑車里,也想哄孩子一樣問弟弟想不想抱著錢。在搶銀行的全程,兄弟兩人僅有的互動也只是哥哥問“你在想什么?”“沒什么”。哥哥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一切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好像“沒什么”就是最完美的答案了,哥哥康尼需要的并不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兄弟,弟弟在他看來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存在于一個特殊的世界和空間,好像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因為還有自己的兄弟陪在自己的身邊。
哥哥康尼的心理狀態(tài)也不能說是完全的健康,他可以利用身邊的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可以在警察的看守下偷偷運出一個病人,在了解了自己的處境之后,也能很快的重新分析自己的資源并作出新的計劃,他整晚都在想方設(shè)法到弟弟的身邊去,他為自己設(shè)立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整晚都在完成自己的計劃,像是需要“逃脫”的是他自己。在暫時被陌生人收留之后,做好了之后的變裝,以為弟弟安全的躺在自己的隔壁,他才有悠閑和只認識了一天的女生說他認為自己前生是一條狗,認為自己可以理解狗對自己說的話。在匆忙的逃亡途中,還會為新聞里被虐待的狗擔心,就是不想身邊剛剛和自己一同死里逃生的人多說兩句沒用的話,認為他只是一個沒用的毒販,“只能靠媽媽和政府養(yǎng)著的社會垃圾”。
弟弟有一點天生的智力殘疾,說話的時候口齒不清,情緒起伏變化突然,好像對周圍的事情都沒有什么參與感,不論是被拉出醫(yī)院,還是被帶著搶銀行,他都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yīng),只是偶爾扯扯自己的面具。在被捕之后,尼克在醫(yī)院里接到了奶奶的電話,奶奶想要他告訴警察康尼和贓款的下落,尼克在這里也是整部電影中情緒發(fā)泄最嚴重的一幕,尼克一直在重復(fù)自己要去和康尼一起買一座小農(nóng)場,只有康尼才是自己的親人。(私以為這里有點類似《人鼠之間》)
兄弟二人的奶奶也有點點的分量,多數(shù)只是存在于臺詞中,弟弟在診療室里提到的小時候關(guān)于煎鍋的疼痛,在監(jiān)獄里通話時喊出的“你根本不關(guān)心”,在康尼扔被追捕時就已經(jīng)在電視臺接受采訪,對鏡頭講述自己的“含辛茹苦”。這個角色真正露臉的時間實在太少。
康尼被捕之后也說明了所有的計劃都是他主導(dǎo)的,弟弟由于智力殘疾不能入刑,只是繼續(xù)的入院治療,在治療時還是僵硬的跟著其他的人一起移動,哥哥之前一直都很反對自己弟弟入院治療,覺得自己的弟弟和其他的“怪人”不一樣,只要有自己在他身邊尼克就一定會沒事的,覺得自己是弟弟的救世主,但是最后也只是把弟弟送回了醫(yī)院。
毒販同伙墜樓的前康尼還是有反抗的想法的,之后好像也只是認了,明白自己的好時光結(jié)束了,兄弟兩個就像兩顆流星一同墜落,燃盡之后變成展覽的石頭。
本文寫于2017年,可以當做作業(yè)看。。比較喜歡薩福迪兄弟,當時也看了《天知道》。
影片在戛納放映時讓一眾媒體人大呼過癮,如今在美國發(fā)行更是讓薩福迪兄弟大火,而在這之前,他們還是游走在紐約街頭和好萊塢電影中心邊緣的獨立電影作者,憑著單純的沖動和熱愛拍著自己的小成本影片。不過作為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唯一的80后導(dǎo)演,兄弟倆早已在十年前就去過戛納了,2008年《被搶的樂趣》(The Pleasure of Being Robbed)入圍導(dǎo)演雙周,2009年《去采些迷迭香》(Go Get Some Rosemary,后改為“長腿爸爸(Daddy Longlegs)”)再次入圍,2014年《天知道》(Heaven Knows What)去了威尼斯,還拿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dǎo)演。
看起來兩人屬于“電影節(jié)選手”,然而相較具有類似特質(zhì)的導(dǎo)演如肖恩·貝克(Sean Baker),憑《橘色》(Tangerine,2015)在圣丹斯收獲好評,今年的《佛羅里達樂園》(The Florida Project)在戛納導(dǎo)演雙周首映且成為頒獎季熱門,更不用說從80年代中期憑借獨立電影在圣丹斯、戛納崛起的科恩兄弟、賈木許等大咖導(dǎo)演,兄弟倆這些年似乎一直沒“混”出來,要不是遇到帕丁森這位“影迷”,或許他們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待被發(fā)現(xiàn)。
這次的合作明顯較前作升級,圍繞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飾演的康尼(Connie)這一角色展開敘事,情節(jié)更加緊湊和戲劇化,加入明顯的類型元素,又有著相對一貫的承接,如攝影風格和畫面元素、相似人物設(shè)定(年齡、階層、生活方式等)、電聲配樂、強烈極端化情緒,以及對現(xiàn)實的偏好。
影片展現(xiàn)的是關(guān)于劫匪和兄弟情誼的故事(雖然導(dǎo)演創(chuàng)作時沒有想到表現(xiàn)“兄弟”),主要部分都在“劫匪”這一點上,即康尼為了解救弟弟不得不做出各種選擇、一步步走向極端的過程。敘事節(jié)奏很快,且?guī)缀鯖]有停歇的意思,只要一讓觀眾產(chǎn)生這種傾向接著就開始反轉(zhuǎn),比如搶銀行坐上車之后、警察盤問之前,甚至康尼和女孩相處時(盡管有被追捕的擔憂)都讓人以為“危機”已被康尼成功化解,而情節(jié)也就是在這一刻開始走向下一個“危機”,推著康尼不斷去處理,也推動觀眾將焦點維持在康尼神經(jīng)緊繃的狀態(tài)中觀看下去。
當然除了敘事上的直接引導(dǎo),貫穿整部電影的電子音樂配樂不容忽視。充滿現(xiàn)代感和噪音化的音樂不僅與畫面相契合,匹配人物動作的連貫性節(jié)奏,更是傳遞著人物心理節(jié)奏,強化影片的強烈風格。兩人街頭被警察追捕的奔跑鏡頭,警笛等環(huán)境音、各種打擊樂加上持續(xù)的電子音軌,直接延續(xù)至弟弟尼克(Nick)進入監(jiān)獄的場景,而這時將近20分鐘的影片開始出字幕,前面的一系列緊張時刻才只是一個引子。
影片的節(jié)奏感同時也通過攝影和畫面的表現(xiàn)方式直觀呈現(xiàn)出來。攝影師是導(dǎo)演一直合作的肖恩·普萊斯·威廉姆斯(Sean Price Williams),延續(xù)了之前作品流動、粗礪的影像質(zhì)感,然而更具表現(xiàn)性。大量貼近人物的手持跟拍和特寫,最大化呈現(xiàn)內(nèi)心情緒,加上快節(jié)奏碎剪,以及偏離中心、傾斜構(gòu)圖,都成為表現(xiàn)性而非紀實性的技巧使用。攝影機稍遠離人物時,像康尼穿過走廊的運動鏡頭,得知帶錯人后下樓梯走向女孩房間的鏡頭,或孤注一擲或躊躇無措,也都是情緒的展露。另外,畫面中幾乎無所不在的對立色彩和色光的使用不僅傳達出現(xiàn)代元素的節(jié)奏感,其視覺的強烈性和刺激性也是內(nèi)在的表現(xiàn)。刺目的紅色噴霧染料,快餐店廁所的紅白藍三色對比,黑人女孩家里不同房間的藍、紅、綠、紫色光,游樂場里的紅、藍、綠光以及邪典(cult)趣味元素,甚至夜晚街頭、車內(nèi)光效等,風格化的現(xiàn)代感影像又映射著人物和事件走向怪異化、極端化。
至于片中人物,哥哥康尼最具復(fù)雜性和層次感,他的情緒突轉(zhuǎn)是影片推進的催化劑。像是每一個緊急時刻或是無路可退時他脫口而出的扯謊,維持對方對自己的信任和同情以最大程度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目的又都是出于對弟弟的保護而讓人不禁替他慶幸,雖然事情最終走向失控(被女孩發(fā)現(xiàn)以及選擇暴力手段毆打保安),他在雷(Ray)的面前還是表明兩人不是一類人。智慧、冷靜、極具行動力,甚至是迷人的,卻異常極端、掩飾冷漠和危險,這一角色也讓帕丁森拿到戛納影帝的提名。而其中雷的角色與《天知道》中的Mike有著相似性(同一人扮演),導(dǎo)演似乎喜歡讓他在鏡頭前跟別人不斷講述。另外本尼·薩福迪(BennySafdie)飾演弟弟尼克,可看出他的表演潛力真的很大。
從影片的成功可以看出類型創(chuàng)作的多樣化趨勢及藝術(shù)性更廣泛的可塑性,雖呈現(xiàn)的是犯罪類型,卻依然保有藝術(shù)上的個性化追求。比如在現(xiàn)實感的表現(xiàn)上依舊是街頭實景拍攝,場景、人物都以實地調(diào)研為依據(jù)(導(dǎo)演甚至專門參觀監(jiān)獄);在大的因果關(guān)系線索下,人物動作單元由外部突發(fā)事件相連而不是因果鏈條延續(xù),某種游戲感和宿命感被強化;畫面、音樂表現(xiàn)的風格化較前作更加突出,反而表現(xiàn)為一種類型元素的擴張。藝術(shù)性和類型元素的融合不僅保留影片的作者性,也能使其更加“好看”。
當然影片也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只有在第一次且從頭至尾完整觀看的情況下才能體會到的情緒張力,似乎是難以保留下來的。這或許與其對人物的刻畫幾乎完全集中于“即刻”變動有關(guān),而對過去經(jīng)歷、事件前因點到為止,增強了現(xiàn)代感和游戲感。就像結(jié)尾與開頭似乎又構(gòu)成了一個循環(huán),而這中間發(fā)生過什么嗎?
雖然康尼很愛自己的弟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非常的自私并且人格有些toxic。讓他行為無法自控的弟弟陪著自己搶劫銀行并且對他說這是為了他,放任他的女友在保釋的地方歇斯底里,把另一個人從醫(yī)院里面拉出來并毫無歉意,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欺騙強迫道德綁架,不能說他不正常,只能說人是一個很復(fù)雜的動物。只是當康尼目睹那個人從高樓下墜的時候在想什么呢?會不會有一絲絲的后悔?
結(jié)尾最后弟弟哥哥匆忙的分離都沒有來得及正式道別,至親分離總是痛苦的,特別是和一個親密無間的親人。
But everything comes with consequence, that is how things work. Say goodbye to freedom, to people you care and to the good old time.
1. 據(jù)說,是帕丁森主動的。他在看了《天知道》(的海報)后入坑了,被薩弗迪兄弟獨具風格的迷幻影像所折服了,于是強烈要求加入兄弟倆的下一部制作。恰逢手頭上《未切割的鉆石》碰壁,兄弟倆說好吧,讓我們另立一個山頭。老哥給帕丁森量身打造劇本,老弟更是親自下海飾演老弟,為帕丁森的轉(zhuǎn)型之路保駕護航。兄弟倆試圖發(fā)掘出帕丁森從未被發(fā)掘出的另一面,他們成功了,不僅讓帕丁森收獲從影以來最大的贊譽,還直升戛納主競賽,與大師同臺競技而不落下風。因為《好時光》的成功,《未切割的鉆石》將重啟,由老馬丁擔任監(jiān)制,可以說薩弗迪兄弟的好時光還在后頭。
2. 片名叫《好時光》,有很明顯的反諷之意。一場糟糕透頂?shù)膿尳侔?,一個漫長得無以復(fù)加的糟糕透頂?shù)囊雇?,并非好時光。影片結(jié)尾,帕丁森鋃鐺入獄不愁溫飽,老弟接受輔導(dǎo)敞開心扉,可以說他們的好時光也還在后頭。
3. 《好時光》是一段漫長得無以復(fù)加以至于精疲力竭的冒險的經(jīng)歷。對于這漫長時光,片中運用循環(huán)播放的新聞予以標記。新聞在晚上大約七八點時直播了一次,又在第二天清晨重播了一次,點明帕丁森為救老弟歷經(jīng)了一個漫長得無以復(fù)加的夜晚。而新聞中提及的“上周在法拉盛發(fā)生的搶劫案”,點明這并非像我們想的那樣是發(fā)生在一天一夜之內(nèi)的故事。先后運用老弟和毒品兩個麥高芬,更加強化了我們對這個夜晚的漫長得無以復(fù)加的印象。
4. 據(jù)說,勞模姐非常不喜歡這部電影,認為它直男癌反女權(quán),與之相反,我非常喜歡直男癌反女權(quán)的部分。片中帕丁森兩次出賣色相,利用女性對自己的迷戀,讓她們出錢出力,卻在她們身陷囹圄時棄之不顧。這無疑是與人設(shè)符合的,也是不正確的,體現(xiàn)了人物的重大缺陷。反例請參見抗日神劇,編劇往往給男主設(shè)定一些不痛不癢的缺點,像花心啦,魯莽啦,但大方向一定是正確的,愛黨愛國,重情重義,走的還是高大全的老路子。我非常高興能在大銀幕上看見這種智商下線三觀不正的男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喊了那么多年,結(jié)果開出一百朵一模一樣的花,終于看見不一樣的了。
5. 配樂很棒。電音轟鳴,渲染出緊張的氣氛,卻沒喧賓奪主,因為影像與表演同樣很棒,三足鼎立。在這部電影中,配樂的確起到了“配”的作用,它只是一個引子,渲染出緊張的氣氛,真正的高潮還是由影像與表演完成的。諾蘭的《星際穿越》就太依賴季默的原聲了,在高潮情節(jié),宏大空靈的管風琴聲像范冰冰一樣艷壓一切,給我?guī)順O致的震撼,觀后卻覺得這道菜好像把味精放過頭了。
6. 表演發(fā)揮最好的其實是老弟,他本來就有一雙肥厚的嘴唇,看上去像是口水流得太多把嘴唇給泡腫了,演起智障來可以說是形神兼?zhèn)洌????)了。帕丁森可能是本色出演,大家不要被精致的外表給騙了,他其實很有男人味,百度“羅伯特帕丁森不講衛(wèi)生”有驚喜。富家女的演員好像還沒從《八惡人》中緩過神來,舉手投足間帶著一點以前的痕跡,不過還是很好,有爆發(fā)力??梢哉f是所有人都演得很好了。
7. 影像風格的確獨樹一幟,手持與滑軌游走在霓虹之下,淺焦和變焦模擬主觀視角,顆粒感使畫面更添風味。不缺凌厲的剪輯,也有夜車航拍,傳達出一種淡淡的憂傷。比起《亡命駕駛》,我更喜歡《好時光》。
8. 上影節(jié)展映前發(fā)放了問卷和禮品。據(jù)說可能會在國內(nèi)上映,讓人民群眾一睹資本主義世界的水深火熱的真相。尷尬的是禮品只有化妝包,片方的宣傳策略是主攻帕丁森的迷弟迷妹嗎?
美國“新”電影
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真切感知,有三個國家的電影人是很少有能力辦到的。法國電影從未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實影像,因為他們活在一種思想的真實中,這也是緣何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一定要轉(zhuǎn)化為新浪潮才能在法國接受:巴黎這座虛幻之城,從未能提供貼近于地面的日?,F(xiàn)實。法國電影中的現(xiàn)實影像是由一對比利時兄弟(達內(nèi)兄弟)和一位突尼斯移民(阿布戴·柯西胥)共同拍出的。美國電影(好萊塢)永遠都是一種虛假的建構(gòu),很少能提供關(guān)于現(xiàn)實的真實情狀。當然,還有虛假影像最強勁的制造工廠:韓國電影。當偽飾成為國民的日常情態(tài)(整容),也不要怪罪電影人在捕捉真實上的無能為力。
緣何美國電影永遠是一種虛假的建構(gòu),我們可想而知。無論是從文化形態(tài)還是好萊塢的霸權(quán)地位出發(fā)去思考,我們都能獲得一些感觸,也就遑論奧斯卡評獎機制加在其上的內(nèi)在要求。我們的思考不在這里,我們發(fā)問的是一種新的美國電影是否正在誕生。這種“新”不是法國新浪潮的“新”,而是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的”新“。因為新浪潮所提供的電影制作觀念與電影技法徘徊于電影外部,真正深入到影像感知方式變革的還是新現(xiàn)實主義?,F(xiàn)實不再是塑造出來的,而是在真實場景中被捕捉到。理解這類影像的實效,不再是作用于我們的大腦,而是需要我們的感知,甚至感應(yīng)。
此刻,一種可以稱為美國”新“電影的東西,確實正在一批年輕電影人身上產(chǎn)生。觀看這些電影不再允許我們僅僅通過慣常的觀影邏輯即可完成,這種邏輯預(yù)設(shè)了一部電影由劇本、導(dǎo)演、表演、配樂、布景等有機組合而成,而能否欣賞一部電影就取決于去欣賞這些獨立部分及其如何相互協(xié)調(diào)(奧斯卡的評獎機制使然)。但對于像《內(nèi)德的步槍》(2014)、 《天知道》(2014)、《塵世女王》(2015)、《克利夏》(2015)這樣的新電影,我們又該如何去談?wù)撃??在此,傳統(tǒng)的電影制作模式進一步瓦解:對影像的理解不再能夠經(jīng)過觀影經(jīng)驗累積而成的知識完成。 我想,薩弗迪兄弟的電影為我們打開了在電影制作與觀影理念上的思考新方向。
薩弗迪兄弟
兄弟電影似乎已經(jīng)成為電影制作中的一個有趣話題,它的歷史就跟電影一樣“古老”。盧米埃爾兄弟、塔維亞尼兄弟、梅索斯兄弟、科恩兄弟、達內(nèi)兄弟、沃卓斯基兄弟(還是姐妹?)……這些耳熟能詳、鼎鼎有名的兄弟都曾拍出讓人驚嘆的作品,而現(xiàn)在似乎輪到年輕的薩弗迪兄弟了。哥哥約書亞·薩弗迪出生于1984年,弟弟本·薩弗迪晚兩年出生。兩人從小在紐約長大,對皇后區(qū)底層人的生活環(huán)境非常熟悉,這座城市底層邊緣人的生活遂成為他們電影的重要主題。而父母的離異對他們年輕時代也許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并反映在作品中(《去采些迷迭香》)。 在父親的熏陶下,兄弟倆從小便熱愛電影,在鼓搗了幾部短片后開始導(dǎo)演生涯。
就像那對著名的比利時兄弟一樣,約書亞·薩弗迪與弟弟本·薩弗迪也已經(jīng)共同拍攝了幾部長片。2008年,處女作《被搶劫的樂趣》被選入戛納電影節(jié)的導(dǎo)演雙周單元作為閉幕片展映,獲得好評。此時,薩弗迪兄弟的電影風格已經(jīng)初步形成。2010年,以離異家庭為題材的新作《去采點迷迭香》再次入圍戛納的導(dǎo)演雙周,開始真正在獨立電影界嶄露頭角。但讓兩兄弟在世界影壇真正收獲廣大知名度的是2014年的作品《天知道》,先是提名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地平線單元獎,然后在第27屆東京電影節(jié)上風光無限地拿下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dǎo)演獎。而現(xiàn)在,2017年的新作《好時光》正參展戛納電影節(jié)。直接從導(dǎo)演雙周升級至主競賽單元,可見其實力之強悍。《好時光》也被認為是爭奪金棕櫚最有力的一匹黑馬。
將薩弗迪兄弟的電影風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還是《天知道》,這部關(guān)于毒癮者愛情故事的電影,讓它從虛假與浮華一片的美國電影中脫穎而出,真正捕捉到了紐約市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影片改編自阿莉爾·霍爾姆斯的自傳,并由阿莉爾·霍爾姆斯親自出演,除了飾演男主角的卡賴伯·蘭德里·瓊斯,電影里其余的演員都是霍爾姆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朋友,他們曾經(jīng)一起吸毒與流浪。這種遵循新現(xiàn)實主義和真實電影拍攝理念的手法最好地捕捉到了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正如薩弗迪兄弟所說,“《天知道》恰恰就是要刻畫這樣一群人,他們活得痛苦,同時又不得不抱著明天會更好的希望,掙扎地活下去?!?/p>
舊風格的新發(fā)明
讓現(xiàn)實人物進入影像,并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展開捕捉真實的進程,在因循這種新現(xiàn)實主義和真實電影的拍攝理念之外,薩弗迪兄弟也極有甄別效果地使用著手持攝影機。手持攝影機如何更真實地捕捉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我們其實并不陌生。對于河瀨直美而言,手持攝影機首先源自對私人生活的記錄,并發(fā)展到后來對于物象微晃的感知形態(tài);在克萊爾·德尼或婁燁的電影中,攝影機緊隨人物肢體的移動是為了讓觀眾在影像情緒上有更豐富的體驗;當然,還有達內(nèi)兄弟或布里蘭特·曼多薩的電影,手持攝影機既用于敘事,也傳遞感覺,同時也在無形中形塑著空間。
這些導(dǎo)演對手持攝影機的使用都未能脫離一種跟隨物像記錄的傳統(tǒng)形態(tài):保持一定距離,并在跟隨的過程中帶出人物所活動的空間。薩弗迪兄弟則使用了一種非常簡單的新方法來突破這種因循守舊的老套模式。出現(xiàn)在他們電影中的畫面,總是從離人物很遠的距離出發(fā),將焦點定準在人物身上,并隨著人物的走動相應(yīng)地移動攝影機。這使得畫面時常處于模糊的脫焦狀態(tài),鏡頭不自然地抖動,影像質(zhì)感顯然粗糲、真實。我們可以將這種鏡頭稱為“望遠鏡式”,區(qū)別于曼多薩“放大鏡式”的鏡頭形態(tài):長焦距,近景(特寫),背景的模糊化,以及劇烈晃動。因而觀眾如同舉著一架望遠鏡將目光投向遠方,目睹了社會邊緣的弱勢群體掙扎的身影——會因為刀刃劃開血管而不敢直視,因為吸毒場面而坐立不安,因為他們自由地反抗這個荒誕社會而歡欣鼓舞…(《天知道》)
從《被搶劫的樂趣》開始,薩弗迪兄弟便重新發(fā)明了這種舊風格,并一直延續(xù)到《天知道》。這種風格拉開了觀眾與影像呈現(xiàn)出的底層生活的距離,這比那種緊隨人物運動的手持鏡頭更不容易產(chǎn)生共情。這也是為何在薩弗迪兄弟所刻畫的觸目驚心的底層邊緣人的生活中,我們感觸不到煽情的原因。直接的情緒被戧止了,并通過配樂間接來完成。一種聲音的全新實驗發(fā)生在《去采些迷迭香》中,伴隨著這些日常影像的是各種奇奇怪怪的聲音:演講、電視節(jié)目、戰(zhàn)場炮聲、槍擊聲、街道上駛過的車聲……,這些聲音與影像沒有任何關(guān)系,但通過聲畫分離后的并置,卻產(chǎn)生出奇妙的體驗效果。
《好時光》
在觀看《好時光》之前,我們并不知道薩弗迪兄弟將為我們奉獻怎樣的一出好戲。影片在今年四月入圍了戛納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單元,對于一對年輕的兄弟導(dǎo)演來說無疑是可貴的褒獎。僅是從預(yù)告片來看,影像的風格似乎發(fā)生了些許轉(zhuǎn)變。原先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如今為人物的面容所稀釋,是否嘗試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但主題恐怕仍然與之前的作品一致,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兩兄弟因為一起搶劫事件引發(fā)的“樂趣”。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康斯坦丁一心想救愚鈍的弟弟出獄(出醫(yī)院),結(jié)果只身遁入紐約地下的暗夜中,不得不靠施展“演技”來與遇到的各類人士交鋒,嘗試逃脫命運的困厄。
《好時光》與其說是達內(nèi)兄弟式以個體人物遭際映射社會現(xiàn)實的電影,不如說更像布里蘭特·曼多薩式的直接在破敗的社會肌體的表層劃開一道鋒利口子。在此,沒有溫和的東西來掩藏現(xiàn)實生活腐爛的現(xiàn)狀。對于康斯坦丁而言,要生存下去必須將自己看成演員(帕丁森也因此施展了讓人驚訝的演技)。與之相應(yīng)的是,鏡頭發(fā)生的轉(zhuǎn)變。整個故事發(fā)生的空間多是室內(nèi)空間(相對于之前室外的城市空間),時間主要是晚上:夜晚低照明度的光影(相較于之前白日的亮光),因而原先可以作為薩弗迪兄弟電影標志性特征的“望遠鏡式”鏡頭如今不得不受到影像時空的雙重限制:長焦距的遠距拍攝不得不轉(zhuǎn)變?yōu)槁嗨_的“放大鏡式”鏡頭:攝影機與演員的距離拉近了,從而更從容地通過特寫窺視人物內(nèi)心世界。
與曼多薩的電影相比,薩弗迪兄弟的電影雖然缺少影像的凌厲感和一種過飽和狀態(tài),但與大多數(shù)無病呻吟的美國電影相比,薩弗迪兄弟的電影鶴立雞群。他們找到了如何拍攝美國現(xiàn)實的新方法,雖然以老舊的風格,但仍屬難能可貴。在《好時光》中,我們有了這樣一種絕妙的體驗:隨著電影中的電子配樂響起,腎上腺書開始飆升,跟著康斯坦丁的腳步一起潛入紐約暗淡迷離的夜色中。這是一條由人物活動(攝影機的運動)貫穿的逃逸路徑,將觀眾拋入一次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中。當電影結(jié)束,于黑暗中現(xiàn)身的我們已然帶上康斯坦丁的影子,苦痛地投身再次入洪荒現(xiàn)實中。
(原載于虹膜公眾號)
周三的《新蝙蝠俠》中國首映禮,羅伯特·帕丁森為坊間貢獻了兩個似乎要比電影出圈的話題,而媒體很樂意為這個絕對主角奏樂與買單。
一個是他龍飛鳳舞的發(fā)型。當導(dǎo)演馬特·里夫斯、「謎語人」保羅·納諾,乃至性格型男「企鵝人」科林·法瑞爾都一絲不茍的時候,唯獨帕丁森頂了個雞窩連線,有失「禮數(shù)」,謝絕檢閱,孩子氣,但也不羈。
另一個則是他遼闊平坦的下巴。戴著蝙蝠俠面具的時候,也就下頜坦坦蕩蕩,席間難免又有記者舊話重提,他很有耐性,笑說這下巴不僅能磕堅果,而且能助他拿下角色。在另一個場合他調(diào)侃過,大概付他片酬,就是為了這個下巴而已。接得了梗,開得了涮,幸虧沒有油嘴滑舌。
前者隨性,后者詼諧,都不是臨時而單一的動作。實際上,這些很人間、很具象的外在沖擊,持續(xù)宣示了他在當下,30多歲的當打之年,要多自我有多自我,外人完全可以從中讀到一些脫俗、快意甚或是不自控的性感。
性感到了一定程度,是可以信馬由韁的。歐美很多男星,都有一條與生理但更與心理相關(guān)的年齡線需要跨過,不能太青春,也不能太衰頹,而且要留有年歲的漸變色,這樣戲里戲外都有可塑性,或者說想象空間。
帕丁森深諳其道,而且橫跨了兩段被幻想的階段。從2005年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到2012年的《暮光之城4:破曉(下)》,有一個由青蔥校草至萬人迷的進階,但都處在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的凝視范疇內(nèi)。
還是要到「暮光」系列完結(jié)那年的《大都會》,才開啟了十年間他對拋棄皮囊、吝惜羽毛的修煉,也才讓影評家一再稱善他蛻變的決心,讓大眾不時感嘆,原來這個熟男,早已把魅力彈到眾生眼前了,畢竟除了《信條》這些大熱商業(yè)片,沒有太過密集的轟炸。而大概聽到又有人說這誰誰誰竟是帕丁森演的,會讓他習慣性地欣喜一瞬。
能夠看出,這個叫做羅伯特·帕丁森的男人,這個曾被中國觀眾多少有些不懷好意地喚作「暮光男」「嫩牛五方」的男演員,在近十年以一種幾乎是決絕的姿態(tài),背離「偶像」,以及因此帶來的空洞、脆弱與局限。
像他說的,「我看《暮光之城》的時候,就覺得這本書根本沒必要出版?!狗磸?fù)鞭尸,不無薄情,但也不無清醒。他是知道哪怕男演員有更寬容的環(huán)境,但同樣有著花期。他必須爭分奪秒地把自己放到眼里的正軌上,于是不惜以一種連皮帶肉的方式割舍具有迷幻性質(zhì)的人氣,畢竟終歸,少女們都有長大的一天。
這個時候他也很「吸血鬼」,相貌年輕,但實質(zhì)上心智已經(jīng)千百歲地開始累積。當演員的初期,也就2008年的一部《少許灰燼》,讓人看到他作為一位嚴肅演員的初步定義。
出色的腐國演員公認有三大寶,其中一個就是同性戀電影,他在22歲就完成了這個指標,演了著名的大畫家薩爾瓦多·達利。他嘗試著從羞澀的外在中拔出狂放的內(nèi)在,從水演到火,燃亮了還不明朗的演藝之路,但是剩下的少許灰燼,足夠證明他在這些相對小眾的電影里,有過成為男主角的表演快感。
畢竟等到「暮光」真正告一段落,他只能見縫插針地用《記住我》《大象的眼淚》這些與年長女演員談情說愛卻又不止鉆營愛情的電影,來打破吸血鬼愛德華與貝拉那種典型的男大女小、男強女弱的審美范式,告慰自己早已比固定容貌成熟的「老」靈魂。
但這些電影,也還是得拿他當一個「漂亮朋友」,一如2012年的同名電影那樣。他的書生氣、少年氣或者說那種細皮嫩肉式的漂亮,成為一個具有很強替代性以及更迭性的符號。
這時候他很難把「暮光」帶來的人氣轉(zhuǎn)化過去,因為在這些故事里,少女式影迷很難把自己投射到過于現(xiàn)實或者不夠精美的故事框架里去,而且帕丁森無疑是在開始「背叛」,把那些鉆石般閃閃發(fā)光的幻想賣到了現(xiàn)實的土灰里。
說實在,短時間內(nèi),他也很難善用跟與年紀、閱歷捆綁的相貌,可在面相銳度逐漸明顯的關(guān)口,大衛(wèi)·柯南伯格一把將他抓到了《大都會》。身為一名年紀輕輕的富商,西裝革履的帕丁森有了成熟而不致于古板的品相打磨,最終這一身光鮮,可以契合資本自身的隱喻。
不過,電影是失敗的,甚至他那還沒掙脫「面無表情」標簽的表演也是失敗的。唯獨有一樣好,他在一個更成人的世界里,以外在優(yōu)勢拿到了門票,這夠他一直吃到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信條》,并以早就收放自如的某種靈動跟危險,帶給許久不看他大制作的觀眾許多不由自主的寬慰。
這場衣冠楚楚的翻身仗他打了很久,制服誘惑終于不再是一個僅僅停留在外形層面的膚淺印象。
但作為有事業(yè)心的演員,他更徹底的戰(zhàn)爭恰恰發(fā)生在對皮相的舍棄上。于是,他藏到了很多跟「賣座」不那么相關(guān)的電影里,也藏到了很多根本不需要他專心呈現(xiàn)品相的故事里,他像是一頭急亂的獸,可以不知后果,但選擇的過程一定是要稱心的。他沒有辦法把自己當工藝品對待。
這樣的過程大概持續(xù)了五年。2017年,薩弗迪兄弟的《好時光》,終于給他帶來了一段演員生涯的好時光。
他在這電影里演一個名叫康尼的劫犯,因為在逃跑中落下了失智的弟弟尼克,于是尋找各種機會去彌補。在一個充滿陰差陽錯與十面埋伏的長夜里,他疲憊地察覺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把任何事情處理平衡。
這個角色自認聰明與幸運,但是命運會把他的信心逐步擊潰。然而本該是反面的人物,又因為和善、耐心,慢慢綻放出帶有迷幻色彩的魅惑來??的崽幵谶@種一種分裂狀態(tài)中,他在筋疲力盡、局促不安的同時,映照出帕丁森本人的彷徨、焦慮以及柳暗花明的前程。
電影圈就是這樣有趣,恐怕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會狠狠地對上一回?!逗脮r光》是個非常強烈的訊號,看似曝光了帕丁森的猶豫,實則打通了他的戲路,那種完全把自己交出去卻又暗中操控電影氣質(zhì)的戲路。
這樣的演員是可以叫人期待、讓人興奮的,你不知道他可以脆弱到多強大,也不知道他可以頹靡到多清醒。他似乎明晰看透了自己的矛盾,而且能夠積極地運用這種矛盾,甚至隨時把需要排斥的那一部分給排斥出去。
里夫斯在創(chuàng)作《新蝙蝠俠》劇本的時候看了《好時光》,覺得帕丁森能把內(nèi)在的憤怒和險隘跟角色聯(lián)系起來,就沖他身上的絕望,由《蝙蝠俠:第一年》脫胎出來的哥譚義警,開始跟這個超級粉絲重疊起來。(《這版蝙蝠俠,僅次于諾蘭?》)
從罪犯「拔擢」為超級英雄,邊界的模糊暗合了角色的混沌。這時候的蝙蝠俠出道不過兩年,英雄地位還沒有鞏固,哥譚從上到下因為信任體系的再度崩盤而陷入混亂,在同樣難免顧此失彼的災(zāi)禍之中,更貼近凡人的蝙蝠俠延續(xù)了康尼力不從心的狀態(tài)。
更重要的,是帕丁森有更穩(wěn)健的姿態(tài)去營造這種搖搖欲墜的心理氛圍。他這些年擅長得幾乎揮之不去的頹唐、疲倦以及相當重要的赤誠,開始跟這個經(jīng)典角色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yīng)。每一任蝙蝠俠公布之后,都難免遭到質(zhì)疑,但就像當年他扭轉(zhuǎn)「暮光」書粉的偏見那樣,他這次也翻身了。
這翻身,又少不了《燈塔》的照射。這部電影怒發(fā)沖冠地奠定了他作為一名質(zhì)感演員的地位。羅伯特·艾格斯對于民間傳說、詭奇神話以及恐怖故事的拿捏,在具有自我風格的體系里,給帕丁森預(yù)留出一個異變的空間。
扮演那個粗糙、郁悶的燈塔管理員,他可以在這個荒涼的地方被過往、被幻覺、被心魔支配,發(fā)瘋,崩潰,徹底撞碎明星身份最后的約束,達成能夠跟對手威廉·達福同臺叫囂的進化。
最終這種演員功底也會增加他在《新蝙蝠俠》,以及其他偏作者向的電影里的說服力與主動性。
當然,現(xiàn)在就把帕丁森歸到絕對意義上的演技派,興許為時尚早。然而我們還是迫不及待地想從他身上挖掘出更多繁復(fù)的褒義詞,用來供養(yǎng)又一個從所謂偶像轉(zhuǎn)型的潛力演員,或者實力演員,也用來遮蓋我們之前倉促下過的狹隘定義。
這種饑渴,帶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精神快慰,特別是,很多人難以規(guī)避帕丁森戲里戲外彰顯的那種具有冷感的性魅力,那里頭凝聚了一種十分現(xiàn)代、十分飄忽甚或是十分高級的氣質(zhì),是可以吸引觀眾在大銀幕前靜候他又一次放飛,或者炸裂的。
荒亂一夜。幾乎全片都是特寫近景,電音當作鼓點在焦躁的心間敲擊,霓虹燈再為此添一份猩紅。天光大亮,所有的一切隨著他墜亡?!叭绻銗圻^別人就穿過房間”,或許尼克不知道,他的哥哥為了他穿過了整個城市。
電音霓虹斯科塞斯
電子迷幻樂喧賓奪主了……一出躁動不安、誤打誤撞的追逐戲。觀影時一直想起邁克爾·曼的 Thief ,霓虹光影+電子配樂確實很像。有趣的細節(jié):空中俯拍車戲;Connie 與狗特別有緣;弟弟 Nick 被談到鹽與水,嘴里說著海灘、眼里卻在流淚。影片結(jié)束得很悄無聲息,看著上升的演職人員字幕,卻沒緩過神。
片尾坐在車里那個鏡頭宛如重回《大都會》,五方的選片眼光精進,演技之路也愈發(fā)寬廣;霓虹色調(diào)與電音轟炸,調(diào)制出倉皇一夜的困獸斗,當命運之弦已定下基調(diào),無論多少顛簸折騰都無法改寫的結(jié)尾,這個內(nèi)核思想在《下班后》已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好時光就是,在窮途末路的一天來臨前,在最后的黑夜里抗爭過。二刷非常明確Iggy Pop片尾曲的點睛作用,某種意義來講,他只不過想成為弟弟一個人的英雄。
一個越是困獸猶斗越是沉淪的犯罪故事,可惜意猶未盡。薩弗迪兄弟大膽選用霓虹的調(diào)色和迷幻的電音講述絕望的主題,故事講述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吸引人。五方這是離擼獎又近了一步啊~(雖然還是擼不到哈哈)
觀感介于《維多利亞》與《橘色》之間?!凹儍舫鲇趷?,骯臟也出于愛?!?20th SIFF最后一部,悲傷蛙亮了…
我TMD為啥要在戛納看這種片兒……要啥沒啥……溫丁甩他二十條街好嗎。也就游樂場那段拍得有點意思,另外音樂不錯,別的……我覺得這片講故事能力比溫丁都差……真想送個一星。
電影的音樂真的很棒,甚至有些喧賓奪主了,無比洗腦,看的時候只知道跟著晃腦袋別的什么的不愿想了。就劇作來說,沒有天知道那么粗糲的真實,或許是為了塑造主角在其他副線配角不得不做些犧牲吧(比如李的角色)。一點明星光環(huán)都沒有了的帕汀森在鏡頭貼到如此近的時候完全釋放了自己,蛻變了
還可以,和《天知道》差不多,a rocker sensor film,誰喜歡誰是rocker。Buddy Duress是真·rocker。Guiraudie拍丑陋的gay,Safdies拍丑陋的紐約。
人生就是選擇逐漸變少的過程,攫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得被迫破窗或者跳樓。當你為了一萬美金捉襟見肘,當你在迷幻藥里渾渾度日,你便主動選擇了失卻自由。黑人女孩的最后回眸里寫滿了不解,錯救男人的慌不擇路充滿了不甘。在鬼屋里尋寶,于病房間奔逃。電音癲狂里,沒了自由,紐約的夜里再無好時光。
音樂用得特別過,也特別嗨,然后就被洗了。整部片子都是粗糙手持風,非常街頭,臟、亂、緊張感跟上一部《天知道》差不多。帕丁森狀態(tài)也不錯。
比想象中樸素多了,NWR炫而不實,薩弗迪躁而不靈。每個意圖強調(diào)的moment本都很對胃口,但只要放眼整體又會馬上意識到其單薄和隨機,想嗨嗨不來,這鍋不歸風格歸劇本。不過,起碼在劇作十八彎里丟掉了無數(shù)上升可能之后,還能感受到底下那點溫度在,仍不至于有形無神。
Robert Pattinson的生涯最佳發(fā)揮,對于Connie的詮釋在染發(fā)后十足High Fashion的男模造型以及深處紐約暗處的法外之徒中切換自如。如果沒緣在電影院看,它可能不會那么吸引我:但是大膽的色彩使用、攝影卻讓人身陷一場“真實還有點浪漫的追逐”。片尾Iggy Pop的歌響起決定把評分加到五星。
戛納沒看成,沒想到這么快就拿來為上海作結(jié)了。這么說來今年戛納主競賽有兩部晃來晃去碎碎念的犯罪片,嫩牛五方確實華麗蛻變演技感人,比你國偶像劇鮮肉的覺悟不知高多少,但比起杰昆菲尼克斯還是差點勁兒,故事總體也比較平庸,就講一個大腦短路醫(yī)院救錯人結(jié)果把自己也搭進去的賊,沒杰昆那部好看。
知道導(dǎo)演的意思,就是沒躁起來,真抱歉。
燥時光,適合在杜比全景聲影廳轟一發(fā),尤其是幾個航拍俯瞰夜路狂奔的轉(zhuǎn)場,勁勁的。但除此以外,從銀行打劫開始就露出了話癆片的娘炮本質(zhì),而且喋喋不休到了結(jié)尾,有些地方完全不是正常人的邏輯思維,把蹦迪熱舞搞成了難念的經(jīng),實在是有點遺憾啦。
非常懷疑,要是在影院看,我是會被手持鏡頭晃到吐還是被電子樂嗨到翻,不懷疑的是,當年暮光出來的倆人,在藝術(shù)性上已經(jīng)全方面超越哈利波特三人組了
年紀大了,看不動這么躁的了。
誠如導(dǎo)演薩夫迪兄弟所言,這是一出非常[出租車司機]式的“貓鼠游戲”,而且有更多的霓虹、更震顫的配樂,你很容易便可投入到這妙趣的追逐。導(dǎo)演調(diào)度能力出色,故事若能再潤色會更顯優(yōu)秀。羅伯特·帕丁森完美蛻變?yōu)檠菁寂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