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代,美國處于60年代后的狂熱后的空虛和混亂,一方面是來自與蘇聯(lián)沒有硝煙的在軍備,航空上的競賽和越南戰(zhàn)場上勞民傷財并失敗的失落,在巨大的經(jīng)濟投入和犧牲后沒有得到所期望的回報后,民眾開始對政府由失望、不理解變?yōu)椴恍湃?,即將在水門事件后達到高峰;另一方面,在60 年代叫囂著love and peace 的嬉皮士告別了屬于他們的黃金年代,開始從大麻與性自由的逍遙生活中著陸,被迫面對冰冷的現(xiàn)實和接受早年混亂生活所帶來的苦果。
影片所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市場散布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新型事物,流言蜚語和陰謀論像疾病一樣在人群蔓延,老的規(guī)則已經(jīng)被打破,而前衛(wèi)思想也被證明只是曇花一現(xiàn),人們對社會上的巨大變動十分恐慌。電影通過主角私家偵探doc的視角隨著他探查前女友失蹤案, 為我們揭開一個時代的荒謬和空虛。形形色色的人都在斗爭,沒有人明確的知道敵人是誰,敵人在哪,但都頑強的抵抗試圖保全自我,卻也為自我所累??此仆涞拇竽_探長,在家被老婆肆無忌憚的羞辱,身上隱藏著搭檔(愛人)不明不白死去的痛,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卻是被自己逮捕多次、瞧不起的嬉皮士;家財萬貫的房產(chǎn)大亨,荒淫無度,一輩子都在搜括人們的錢財,良心發(fā)現(xiàn)想造福大眾卻被妻子背叛受政府控制和軟禁;而主角doc 則是為情所困,被綠茶前女友備胎多年,隨著案件的探查逐漸分不清真實和謊言,迷失在陰謀中,只能在殘酷冰冷的現(xiàn)實和酒精毒品中來回徘徊。
Paul Thomas Anderson 在影片中將個人風(fēng)格發(fā)揮到了極致,在其強項氣氛營造上無懈可擊、毫無缺點,長鏡頭,奇長的配樂和類似宗教隱喻的儀式化布景等pta的個人標志都運用成熟,膠片化的濾鏡十分有特色大大增加了年代感。劇情方面電影劇本改編自同名小說,我沒讀過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劇本改編怎么樣,但單從影片來看,信息量極大,人物數(shù)量眾多且關(guān)系復(fù)雜,留心注意的話,每一段臺詞中都暗藏玄機。
pta 的作品中重點刻畫的人物,身上都具有巨大的缺陷或創(chuàng)傷,都具有脆弱敏感的天性,雖然有各具特色但其實是同種人,有時我有種莫名的錯覺其實那些角色也如電影里臺詞那樣,是“kid's blue" 還都是脆弱的孩子。影片真真假假地寫著政府腐敗的驚天陰謀,但或許只是又一個圍繞加州的一個夢罷了。
強烈的風(fēng)格化一方面塑造pta的卓越的藝術(shù)成就,另一方面也構(gòu)成了他的局限性,為他的作品打上了頹廢、恃才傲物、悲劇性、過于自我的標簽。對于這個如太陽般熱烈燃燒的導(dǎo)演,他和所有令人惋惜的天才一樣會受到世間的不公,他的電影可以出現(xiàn)在2000后最偉大的電影的條目里而他注定永遠也不能出現(xiàn)在奧斯卡的頒獎臺上。
拋開復(fù)雜的劇情,影片其實更多的是在表達著哪些陳舊但又永恒的話題。人們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中生活著,尋找某種意義。有些人如doc 的女友一般去尋求金錢,有些人在尋求著愛情,有些人尋求著自己的信念,或者單純的享樂或融入大多數(shù)。可問題就在于到頭來其實沒有人能夠得到完美的幸福,而片名inherent vice 便是表述了這一觀點,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內(nèi)心的虛榮心所驅(qū)使,去尋找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價值,但永遠不可能有人真正實現(xiàn)。當然這個觀點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切都是虛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而作為天主教徒的pta在拋棄宗教和愛情后該如何去拯救他故事中的主角和他自己,我現(xiàn)在還看不出任何答案。
vertical integration 的終極形態(tài),給商科的大家一個啟發(fā),既賣DP也開戒毒所,狠狠抓牢人類的弱點玩弄顧客于股掌之間。
看完這部感覺精神上磕了迷幻??,鑒于主角和各種角色長時間沉溺于DP,我也不能確定畫面中的故事是否真正發(fā)生了,各種線索和信息錯綜復(fù)雜,很容易讓人頭腦不清。
似乎品欽和PTA的目的也并不是講述一個邏輯清晰的推理故事,而是展現(xiàn)一種迷幻的精神狀態(tài),70年代美國hippie的精神狀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
我真的很喜歡里面的幾首配樂,很浪漫,適合搖起來。
Doc化身嬉皮士或嬉皮本身,擁有嬉皮士的所有理想狀態(tài),天真浪漫,博愛仁慈,和平反戰(zhàn),這是個嬉皮士感官的夢,所有的結(jié)局都朝著Doc的理想而去,沒有死亡(沒有引發(fā)觀眾同情的死亡不算,即使有死亡那也是壞人死也就死了,而非他在場發(fā)生的死亡就電視新聞里的尸體一樣無所覺)沒有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在遠方,黑色交易的帆船在海上)沒有剝削(連地產(chǎn)大佬都得精神病改邪歸正,隱性大佬竟然放過了Doc),有會與穿著邋遢交往的平等的檢查官,有大腳的隱性同性戀傾向,有Jade的隨意的性開放行為,有毒品交易場所的無所謂開個玩笑,等等,這些嬉皮士活動里的副產(chǎn)物也不過耳耳,所有人都如此天真浪漫,在嬉皮士的眼睛里所有的毒品,暗殺,黑幫火拼等黑暗面被包裹著嬉皮的濾鏡,在嬉皮士的耳朵里刺耳的警笛聲和迷幻的音樂聲同時起來,顯靈板能顯靈的世界本身就不在普通人的認知里,當大腳的爆炸頭大卷毛黑人下一鏡變成了油光西裝的警察先生懷疑人物的身份時,當Sortilége與Doc聊天聊著聊著消失的瞬間人物的存在本身也存疑,我們就已經(jīng)接受了這樣的設(shè)定——無論后續(xù)出現(xiàn)什么情況,都以為這樣的世界只是迷幻藥的幻覺。在一個叫金牙的帆船上有毒品可以來麻醉,在一個叫金牙的精神病院有冥想等來贖罪,在一個叫嬉皮士的理想來說服自己世界沒那么糟或者世界沒那么好。那個面向波光粼粼的大海邊下沉的臺階下有一條路,還有一條路,每個角色都沒有結(jié)局,無論是莎斯塔,Jade,還有死者的妹妹,他們一直站在某個路口懷念曾經(jīng)的嬉皮生活,懷念那個年代。
文/牛腩羊耳朵
在全法唯一一家有設(shè)備播放70毫米膠片電影的L'Arlequin二刷《性本惡》(Inherent Vice)過后的第二天,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我陶醉中,連上班都精神恍惚,神色漠然,同事問我是不是有什么傷心事,我回答,不是傷心(Tristesse),而是懷舊(Nostalgie)。身為六七十年代腦殘粉的我,經(jīng)由托馬斯·品欽(Thomas Pynchon)這部號稱無法改編的原著,憑著PTA的一套獨門電影技法,令我魂牽夢繞的時代畫卷活靈活現(xiàn)地展開在大熒幕上,卻不得門可入,實在是無限的神傷。
三月刊的《電影手冊》則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給了我些許慰籍,《性本惡》就像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專題里出現(xiàn)的PTA是對其簡稱】的幾部前作那樣,再次登上了手冊的封面專題。翻過兩篇手冊高大上風(fēng)格的長評,一篇來自英國音樂評論家Barney Hoskyns的約稿很是讓人眼前一亮,沒有像手冊長評那樣云里霧里故弄玄虛法語生詞遍處,生動明快的語言,翔實豐富的征引,把六七十年代洛杉磯流行文化史打包奉上,對于我本人來說實在是久旱逢甘霖。遂決定翻譯下來,一則分享給國內(nèi)影迷,二則拓展一下時代認知。
小說《性本惡》既有時代的厚重度又有喜劇的幽默感,PTA改編成電影完美的保留了原著這一精髓,這很難通過一篇評論給挖掘出來,我的批評文章《天使之城三重奏》里淺談的三個元素【沉醉|Ivresse】【懷舊|Nostalgie】【妄想|Parano?a】僅僅只能算是萬木叢中的一片葉子而已,要看清其后的一整片森林還得讀一讀身為小說《性本惡》譯者的洛之秋老師的諸多相關(guān)文章。我擇選其中一篇,著重于品欽本人以及小說寫作的背景,以求觀影者能在一定的背景下更好地欣賞電影。
《性本惡》所帶來的心神不寧大概還會讓我“消受”很長時間,就像吸了兩個半小時的大麻二手煙那樣,后續(xù)的快感會依然時不時以詭異微笑與癡呆眼神的表現(xiàn)形式?jīng)_上大腦。PTA就是有這樣的功力,在《血色將至》(There will be blood)與《大師》(The Master)這樣壓抑暗黑的兩連炮之后,PTA證明了自己有能力在美國經(jīng)典電影框架下拍出杰作。之前在《私戀失調(diào)》(Punch-Drunk Love)等前作里那個嚴肅與怪誕糾纏不清的更私人的PTA再次出現(xiàn)在了《性本惡》里。雖說國內(nèi)國外對其新作的評論都不上不下,我仍然十分的私心地認為本片已經(jīng)鎖定了本年度個人佳片前十的一席之位。
天使之城三重奏
電影《性本惡》的開端,鏡頭對準1970年加州洛杉磯Gordita海灘一隅,深處海浪輕搖,拂過沖浪手歸家的腳步;接上Sortilege自言自語的近鏡,夏日黃昏依然耀眼的光線,在她隨海風(fēng)舞動的發(fā)絲間跳躍;暖黃漸隱,Shasta從一片冷藍里走來,一聲極具挑逗力的“呲”把Doc從大麻沉醉里喚醒?!八胫@是幻覺呢”。身著一襲橘色夏裙的Shasta調(diào)笑著總是分不清現(xiàn)實與妄想的主人公,也在調(diào)笑著我們觀眾。
僅僅三個鏡頭,PTA就完成了對電影敘述三重結(jié)構(gòu)的展現(xiàn):六七十年代交接處的洛杉磯海灘,嬉皮士們在這里開始做起沉醉了十年的“反文化”之夢;Sortilege的畫外音敘述以自始至終的過去時,把時間流逝所能帶來的懷舊效力發(fā)揮到最大;而由JoaquinPhoenix與Katherine Waterson飾演的兩位核心人物,牽連著一個似真似幻伏線千里的故事。最后Doc鋪滿藍色從窗外洛杉磯海灘轉(zhuǎn)向一年未見的前任女友的飄忽眼神,奏起了這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洛杉磯三重奏的第一個音符。
“ Ivresse ”
身為加州人的PTA幾乎把自己所有的電影都安在了這里,《血色將至》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南加州貧窮小鎮(zhèn),《大師》里20世紀五十年代的洛杉磯,以及《私戀失調(diào)》里的當代洛杉磯郊區(qū),《性本惡》則填補起了PTA私人加州百年史的六七十年代空白。生于1970年夏天的PTA未曾親身經(jīng)歷過這個無拘無束到瘋狂的年代,卻也擋不住他在中年之歲時把托馬斯·品欽這部還原當時洛杉磯嬉皮士風(fēng)貌的小說搬上大熒幕。
那時在洛杉磯海灘上聚集的嬉皮士沒有一個不是“醉醺醺”的,就像電影里Doc大麻兩根齊下翻閱卷宗,因為享受極品貨差點喪命于雅利安兄弟會成員之手一樣,醉的可不是酒,而是各式各樣的毒品。電影跟著醉醺醺的Doc調(diào)查跟他前女友有關(guān)的案子,游歷了一番當時烏煙瘴氣的嬉皮士聚集地,參觀了一半開著修補因長期吸食海洛因而壞掉的牙齒的診所,一半?yún)s是倒賣海洛因的“金帆派”總部的怪誕大樓,我們見到了Cory這位前毒蟲兼爵士樂手兼諜報人員的嬉皮士,也最后找到了躺在精神病院里精神恍惚的大地產(chǎn)商Mickey Wolfman。一頭長發(fā)與絡(luò)腮胡子糾結(jié)在一起的Doc身上集中著當時嬉皮士的典型形象,他怪誕不經(jīng)的對話與經(jīng)歷,則折散出了整個洛杉磯70年代初的“醉人”畫卷。
“ Nostalgie ”
Sortilege的旁白擔(dān)負著表現(xiàn)品欽原著語言風(fēng)格的重任。PTA不曾吝嗇的表達過對這位有著特立獨行寫作方式的當代美國文學(xué)大師的崇拜,一字不落從原著里摘引的長難句由這個原著里的配角人物用慵懶的語調(diào)在電影里念出來,大概是PTA表達“愛慕之意”的終極方式。
用著過去式講述的Sortilege,就像她名字所代表的意思一樣,有一種懷舊式的魔力,她在電影里又以畫外音之外的形式出現(xiàn)則混淆了這種懷舊魔力針對觀眾的敘述作用。在占卜盤指示可一品醉意之地的段落,Sortilege的形象與其畫外音敘述同時進行,這段回憶卻又是由Shasta寄給Doc的明信片所引起,上面寫著“我想念那些日子,我也想念你?!蹦鞘且粋€沒有毒品可服的漫長夏日,每個人都不顧一切,都遭受著判斷能力的缺失,一串電話號碼的浮現(xiàn)只能被解釋成有毒品可尋之所,Doc和Shasta赤著腳在雨中奔向日落大道72723號,卻只發(fā)現(xiàn)了一片空地。(那片空地在接下來的場景真得成了“金帆”總部這毒品藏匿之地)毒品是當時嬉皮士的最大追求,最完美的逃避無意義現(xiàn)實奔向純粹自由的方式,也只有那個時代對自由的追求全部凝聚在了一場醉生夢死里。當背景想起NeilYoung的“穿越過去的旅程”(Journey Through the Past)時,PTA把對那個時代的所有懷舊情懷都表達了出來,只因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雨中午后的短暫相守失去了它應(yīng)有的意義。
Sortilege的旁白擔(dān)負著表現(xiàn)品欽原著語言風(fēng)格的重任。PTA不曾吝嗇的表達過對這位有著特立獨行寫作方式的當代美國文學(xué)大師的崇拜,一字不落從原著里摘引的長難句由這個原著里的配角人物用慵懶的語調(diào)在電影里念出來,大概是PTA表達“愛慕之意”的終極方式。
用著過去式講述的Sortilege,就像她名字所代表的意思一樣,有一種懷舊式的魔力,她在電影里又以畫外音之外的形式出現(xiàn)則混淆了這種懷舊魔力針對觀眾的敘述作用。在占卜盤指示可一品醉意之地的段落,Sortilege的形象與其畫外音敘述同時進行,這段回憶卻又是由Shasta寄給Doc的明信片所引起,上面寫著“我想念那些日子,我也想念你?!蹦鞘且粋€沒有毒品可服的漫長夏日,每個人都不顧一切,都遭受著判斷能力的缺失,一串電話號碼的浮現(xiàn)只能被解釋成有毒品可尋之所,Doc和Shasta赤著腳在雨中奔向日落大道72723號,卻只發(fā)現(xiàn)了一片空地。(那片空地在接下來的場景真得成了“金帆”總部這毒品藏匿之地)毒品是當時嬉皮士的最大追求,最完美的逃避無意義現(xiàn)實奔向純粹自由的方式,也只有那個時代對自由的追求全部凝聚在了一場醉生夢死里。當背景想起NeilYoung的“穿越過去的旅程”(Journey Through the Past)時,PTA把對那個時代的所有懷舊情懷都表達了出來,只因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雨中午后的短暫相守失去了它應(yīng)有的意義。
“ Parano?a ”
跟羅伯特·奧特曼改編自錢德勒同名小說《漫長的告別》驚人相似,私人偵探Doc受前女友Shasta所托,尋找與其有私情的一位洛杉磯大地產(chǎn)商,他也有一位英國妻子,這場調(diào)查牽涉出了警察,檢察院,販毒黑幫,大律師,精神病院等洛杉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機構(gòu)人物。這種極具社會硬漢派偵探小說相的故事,卻被PTA蒙上了一層妄想的薄霧,變得亦真亦幻。
Doc在調(diào)查周邊人物的時候,會時不時的在隨身小本子上寫下“不是幻覺”這樣的話來提醒自己;駕車離開“金帆”總部的段落,故意加快播放倍度與關(guān)車門的重復(fù),配上逐漸加快的跳躍背景樂,毒品造成的幻覺感躍然紙上。開場段落,當Doc送Shasta上車之后,惴惴不安的Doc眼珠左右亂轉(zhuǎn),環(huán)顧四周,似乎整個洛杉磯城都是個假象。同樣的眼神在片尾再次出現(xiàn),即便一切塵埃落定,情人已在身側(cè),Doc不斷望向后車鏡的下意識動作,泄露了他從不停止的對周遭事物事物真實性的懷疑。
悶騷、曖昧、欲言又止,本片不是致幻劑,是安眠藥。PTA近來的片子故事張力越來越弱,情緒和意境到做得挺足,也難怪總被頒獎季無視
品欽不愧是大師,占星和降靈都懂。片子里說很多吸毒的人,出生時有天海刑的相位(天王星與海王星成90°),實乃行家之論;而當男女主角,問通靈板哪里能搞到毒品時,通靈板竟然給出了賣毒品人的電話號碼,果然魔法不能普及,否則這個世界還有何秘密可言。
一部《木蘭花》給了我愛上PTA的錯覺,本作則是狠狠打醒了我,自己只喜歡看PTA非常直接的炫耀他的運鏡。本作給我留下的最直觀印象就是好漫長好煎熬,怎么還沒結(jié)束,根本體會不到一些短評里提到的嗑藥、迷幻、嗨飛的感覺...
簡單的故事故弄玄虛2.5小時,就因為是個抽大麻的私家偵探,原聲讓試映不是那么糟糕。
鳳凰叔是個好演員可是我不喜歡,PTA是個好導(dǎo)演可是我不喜歡,品欽是個好作家可是我不喜歡……==
我是沖著名字看的,結(jié)果看了兩個多小時的叨逼叨,企圖為了理解劇情而倒退找線索或期間不斷思索理清線索的,勸你還是放棄吧,導(dǎo)演拍片的時候嗑藥了。
這片能概括出燒腦也是醉了,連導(dǎo)演演員自己都沒有頭緒。威爾遜談及拍攝,“有時我都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導(dǎo)演鼓勵我們可以為所欲為?!薄軌虿糠值窒适旅}絡(luò)挫折感的是一些即時可懂的聲畫元素,大致都與藥、性、“吃”,“吸”有關(guān)?;蛟S后者才是導(dǎo)演希望觀眾感受的,情節(jié)只是一個大號麥格芬。
看完回味了四個小時,感覺就像喝了烈酒一般。PTA對70年代南加州的迷戀,融進一個錢德勒似的小說里,觀眾跟著嬉皮偵探走街串巷,遇到各色人等,線索錯綜復(fù)雜,甚至有些只能由臺詞說出。但跟不上這些不重要,整個片子籠罩著那種大麻混合煙草的味道,一些角色和情節(jié)完全是致幻產(chǎn)物,跟著醉就好了
PTA還原嬉皮一代,迷幻的觀影體驗,分幾次迷迷糊糊的嗑完,配樂太贊,杰昆頹廢而迷人的表演太贊。
ちょっと、健一郎、どーぞ、もっと、パニケーク!もっとパニケーク!もっとパニケーク!はい?はい?はい?
電影一開幕就已昏昏入睡,一幕接一幕的荒誕看得我云里霧里。大概明白了梗概卻味如爵蠟,末了只能再次感嘆PTA不對我的胃口。
3.5。PTA導(dǎo)演生涯的意志軌跡就是一個從“讓你單看運鏡就能知道我牛逼”逐漸過渡到“讓你不看運鏡都能知道我牛逼”的過程。至于片子本身講了啥,冒昧套用一下把老師的句式來扯:磕嗨致幻的,究竟是我們的主角、嬉皮士、尼克松美國、70s還是PTA?全選是個好答案。
原聲不錯,但我實在受不了這節(jié)奏。又緩慢又冗長而且還不停叨逼叨逼叨,且講的一個挺簡單沒啥情節(jié)的故事。導(dǎo)演您肯定磕了藥才拍出這片的吧
風(fēng)格類似科恩的《謀殺綠腳趾》,喜感瘋癲,荒誕行徑下的正義故事。看似大大咧咧,實則細膩,需要慢慢品讀。年代感與文學(xué)性強,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還是需要讀原著理解。
煙霧繚繞般看完此片。以男主角偵探多克為視角,錯綜復(fù)雜的多線頭故事,以懸案為主軸的各形色人物線索,溫吞墨跡話嘮般的對談揭秘,而這整個過程欲言又止,荒誕不經(jīng),絕無高潮,像個絮絮叨叨的醉漢在向你復(fù)述多年他前聽來的故事。不過影片臺詞考究,音畫迷離,還是有它的魅力在,但絕不是我的菜
泥萌都是大師 窩看不懂
從DCP到35mm再看到70mm對片子本身的印象竟也一路走高。PTA對文本的忠實改編遠非形神兼?zhèn)?,但終究還是押中了氣質(zhì)的殊途同歸。依靠節(jié)奏掌控營造的謎越解越亂,人則從煙霧繚繞中逐漸清醒的過程被影院里觀眾的反應(yīng)精準同步:When did it stop being funny? 海浪與斜陽象征的總是永不過時的懷舊氣息。#70mm#
一個黑色偵探故事,PTA才懶得把這樣一個好故事裝進偵探電影的類型模板里呢,這樣的故事本來很容易讓人想到【唐人街】那類的片子,它反而削弱了這類電影的辨識度和類型屬性,放大了它的文學(xué)性和時代質(zhì)感,全知的說了很多畫面不演的,把驅(qū)動性的情節(jié)和配樂減到很低,片子的后勁卻更足了。★★★★
8.5/10.典型的豆瓣低分佳片
8/10。PTA最接近大衛(wèi)林奇的一次。抽象姿態(tài)下是玫瑰窗效果的表現(xiàn)主義色光和前衛(wèi)的音畫交錯,還加上邪教、執(zhí)法腐敗、疊和溶啥的我頭都暈沉了。用荒誕不經(jīng)的細節(jié)解構(gòu)一個時代,諸如富翁的色情領(lǐng)帶柜、死對頭警察狂吞大麻。杰昆的鬼臉、扶墻慢行、蠢笨瞎鬧更貼近內(nèi)心的聲音及異化,也間接削弱了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