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亞歷山大大帝

劇情片美國,法國,英國,德國2004

主演:科林·法瑞爾  安吉麗娜·朱莉  方·基默  安東尼·霍普金斯  杰瑞德·萊托  羅莎里奧·道森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導演:奧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劇照

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2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3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4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5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6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3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4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5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6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7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8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19亞歷山大大帝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22:55

詳細劇情

本片拍攝耗時94天,而男主角柯林·法瑞爾在拍攝期間曾經摔斷手臂和摔傷腳踝。   影片講述了Alexander(柯林·法瑞爾 Colin Farrell 飾)年輕時的夢想、榮耀與冒險生活,他征服世界后的孤獨生活以及神秘的死亡。他與將軍Hephaistion(杰瑞德·萊托 Jared Leto 飾)不尋常的關系也得意展現。Alexander的母親(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飾)也在他的生命中起到不同凡響的影響力。   亞歷山大自幼聰穎過人,曾受教于亞利斯多德,稍長即被授予首府總督之職,并以平定山賊有功而任命為馬其頓大軍統(tǒng)帥,隨父橫掃希臘城邦之亂。融合東西文化,鼓勵民族間通婚,并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講希臘思想律法散布各地,開創(chuàng)希臘化時代文化,死時卻年僅33歲。

 長篇影評

 1 ) 如果世界有盡頭

——如果世界有盡頭,亞歷山大能戰(zhàn)勝世界嗎?
——如果世界沒有盡頭,亞歷山大能戰(zhàn)勝自己嗎?

不顧如潮的惡評,我還是買來碟看了《亞歷山大大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對這位和我同齡便已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偉人的敬仰??赐晟罡幸晃慌_灣網友說得好:“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來說,這3個小時的電影太短了;對于不了解這段歷史的觀眾來說,他們的感覺就和亞歷山大的手下在印度一樣:我要回家……”

嗯,我屬于前一種人。看來奧利佛·斯通拍這部片子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發(fā)現影片里的許多內容細節(jié)完全就是出自古希臘歷史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亞歷山大大帝傳》。比如用躲開陰影的辦法馴服烈馬布塞菲勒斯,菲力普怒極沖向兒子時候被椅子絆個趔趄,亞歷山大能夠叫出很多士兵的名字并說出他們的英勇事跡,還有他誤殺救命恩人克萊塔斯的經過等等。如此多的細節(jié)表明斯通想拍的并不是一部像《角斗士》、《勇敢的心》那樣的靠情節(jié)的酣暢淋漓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史詩片,而是真的想塑造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對于僅僅在中學歷史課本里隱約記得這個名字的人,這部電影向你呈現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如果你還不了解亞歷山大,我該如何用簡單的一段文字向你介紹他?

亞歷山大生于公元前356年的希臘北方山國馬其頓。少年拜大哲亞里士多德為師,擁有了深厚的希臘文化底蘊,也拓展了視野,渴望探索先人從來未曾到達過的領域,夢想著用希臘文明的火光照耀世界上所有荒蠻的地區(qū)。

前336年,父王菲力普遇刺身亡,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即位。他首先平定希臘城邦的叛亂;隨后,率領一支由長矛方陣、輕步兵和騎兵組成的4萬人的精銳新軍,對一直威脅希臘東疆的波斯帝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在格拉尼庫河首次擊敗波斯大軍,迅速征服小亞細亞,在伊蘇斯第一次擊敗波斯大王大流士三世。為剝奪帝國的制海權,他揮師沿地中海東岸南下,打通了敘利亞、腓尼基,占領了所有港口。進入埃及后被埃及祭祀宣布為“阿蒙之子”,尊為法老。此后回頭進入波斯腹地,在可稱教科書式經典的高加梅拉會戰(zhàn)中以4萬對陣25萬(最夸張稱波斯軍有100萬)再敗大流士,并順勢占領巴比倫、蘇薩和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至此,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土崩瓦解。當他的將官士兵認為終于功成名就可以衣錦還鄉(xiāng)的時候,亞歷山大卻沒有就此停步。他繼續(xù)揮師向東向北穿越興都庫什山脈,又向南開始了對印度的征服,跨越印度河,在他第四次大會戰(zhàn)中降服波魯斯大君。然而,衷心愛戴亞歷山大的將士們卻不能理解他無止境的征服欲望,高漲的厭戰(zhàn)情緒迫使國王回頭。亞歷山大可能還制定了更為野心勃勃的計劃,但是在一次詭異的高燒之后,他在新都巴比倫逝世,年僅33歲。亞歷山大死后他的龐大帝國迅速瓦解,他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爆發(fā)在人類歷史的夜空。

在歐洲歷史學家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身負遠大抱負的理想主義者偉人形象。亞歷山大英俊、健碩、雄辯,光明正大,極富人格魅力;他擁有極高的軍事和政治天賦以及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他身先士卒,對部下慷慨仁慈,和他們同甘共苦;他對對手(尤其是大流士三世)表現出相當的敬意,善待他們的家眷;他深為希臘文化自豪,又深信自己負有神圣使命將希臘文明傳播到世界。于是他每到一地,就讓當地兒童接受希臘文化教育,還在沿途共建立起30多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但同時,他又超越了自己的導師,在那個時代難能可貴地提出了“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主張,尊重東方被征服者的宗教、文化,努力勸說隨他轉戰(zhàn)的希臘將官不要歧視歸降的東方人,鼓勵多民族通婚(他自己就娶了粟特貴族羅珊妮和大流士的女兒斯塔蒂拉)。亞歷山大的征服令東西文化第一次碰撞、交流,最終使人類歷史進入了“希臘化”時代。

但同時,軍事征服不可避免地帶來戰(zhàn)爭、饑饉、瘟疫、奴役和死亡。盡管亞歷山大盡量保存被征服地的經濟文化,但血腥的屠城依然時有發(fā)生,他對叛亂的鎮(zhèn)壓也毫不留情。在BBC撰稿人邁克·伍德的《亞歷山大東征傳奇》一書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偉大帝王的種種黑暗面:暴躁、喜怒無常、偏執(zhí)、迷信、驕傲、好大喜功、嗜酒……

一個性格如此復雜、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身世又極富傳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斯通將其表現得如何呢?

很顯然,斯通是把亞歷山大作為正面英雄人物塑造的。我們沒有看見一次屠城——考慮到分級問題,即使是底比斯或者推羅這樣影響甚大的屠城假裝沒有發(fā)生過也沒有問題,但是連火燒波斯波利斯也只是一筆掠過未免有些欲蓋彌彰。我覺得,這次縱火雖然是亞歷山大一生中一個重大的污點,但是對于出生入死終于將欺負了自己幾百年的波斯人揚眉吐氣地踩在腳下的希臘人來說,這種發(fā)泄和報復是很符合人類本性的。如果將這場大火表現出來,亞歷山大這個人雖然有了陰影,卻能變得更為豐滿、更人性化而非神化。隨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亞歷山大在他征服的后期變得越來越剛愎自用、暴躁易怒,這一點影片是有表現的。尤其是酒醉后殺死克萊塔斯的一場戲,主演科林·法雷爾的表演瘋狂而猙獰,而驟然酒醒后的絕望和悔恨也很有感染力。不過由于事先沒有交代克萊塔斯是亞歷山大的救命恩人,普通觀眾就不會感受到這么大的沖擊力。亞歷山大處決老將帕米尼奧是又一個歷史上爭議很大的事件(只因為他的兒子涉嫌謀反),這一次斯通沒有回避。這一場戲從遠景拍攝,因此帕米尼奧不知死到臨頭還在花園里熱情歡迎來使、然后被一刀刺死的鏡頭變得無聲無息,美麗的花園和冷酷的謀殺在沉默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此隱約讓人想起斯通在《JFK》中銳利的鋒芒。

在敘事方式上,斯通選擇了托勒密這個亞歷山大的“生前好友”作為敘事主角(因為亞利安的亞歷山大傳記資料主要來自托勒密的回憶錄)。這個老頭的地位很尷尬:對一部分人來說他的話太羅嗦;對于另一部分人來說卻還沒把事情講清楚——這也是這整部片子最根本的致命傷。另外,如果一開始是按時間順序敘事的話,影片后半段卻又急速閃回來了長長的一段倒敘分析菲力浦遇害之謎,這會給“0基礎”的觀眾帶來困擾。當然,這一段很好地表現了亞歷山大和父母之間的微妙關系,如果我是剪輯師也舍不得剪掉的。但是把它按順序放不是更好么?

感情戲方面斯通著墨頗多,主要是亞歷山大和父母之間既愛又恨的關系、將士對帝王從敬愛變成畏懼又變成怨恨的關系、以及亞歷山大和他的女性或男性愛人們之間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斯通大膽直白地表現了有歷史記載的亞歷山大和戰(zhàn)友赫菲斯提昂之間的同志情誼,而且表現得真誠自然、坦率卻純潔,即使在保守派人士面前也無懈可擊。但是這些感情戲在整個影片中的地位卻有些不倫不類,在圓潤了角色的同時又拖垮了影片的節(jié)奏,把影片切成了一塊一塊的。

斯通這樣的大師在鏡頭運用上已經是爐火純青了。除了剛才提到的謀殺帕尼米奧一場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印度叢林大戰(zhàn)中戰(zhàn)馬、戰(zhàn)象相對人立的震撼鏡頭以及隨后亞歷山大瀕死時視野中的血紅色。高加梅拉會戰(zhàn)時的槍戢如林尤其是航拍的鷹的視角全景鏡頭也是史詩片必備的大場面。唯一遺憾的是航拍全景時居然沒有表現出來對此役至關重大的馬其頓軍右翼斜進,戰(zhàn)場畫面也氣勢有余條理不足,迫使我還必須給老婆畫圖解釋一遍為何亞歷山大能以少勝多。

總體感覺斯通似乎是想最全面地描寫亞歷山大大帝這個人,又要兼顧史實又要兼顧內心,又要兼顧場面又要兼顧細節(jié),結果面面俱到反而捉襟見肘。3個小時已經冗長到足夠打發(fā)走三分之二觀眾了,可還有很多事沒有解釋清楚(比如關于亞歷山大是被謀殺的“陰謀論”,只是通過托勒密的口似是而非地講出,難以服人)。給他7個小時大概能把他想表現的都表現明白了,可又有誰會去看呢?

不過,對于歷史、軍事愛好者、亞歷山大或不論什么偉人的崇拜者、仍舊胸懷理想或者剛剛被迫忘記了你的理想的年輕人,就憑亞歷山大這個人還有全部按史實仿古的裝備,這部片子還是值得一看的。

其實我最有感觸的一個鏡頭在這里: 亞歷山大和部將登上山頂,眺望天邊水墨畫般連綿起伏、險峻荒蠻的興都庫什山脈。亞歷山大說:“按照老師的說法,從這里就應該能看見世界的盡頭了?!?br>
沉默了一會兒他又說:

“他錯了?!?/div>

 2 ) 孤獨也是力量

亞歷山大先生,他確實瘋了,這是毫無疑問的事。

啥啥征服世界的壯志雄心,啥啥超越大力神的傳奇成就,這些顯然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偏執(zhí)狂想,所以,片中一位講故事的老先生說得好:他的這些夢想根本就沒有人相信……是我們殺了他(因為他最后瘋得實在太厲害了)。

亞歷山大的精神疾病源于童年,他既恐懼隨時可能失去的(父愛、母親、地位),也恐懼隨時可能得到的(父愛、母親、地位)。他還是小朋友時就深刻地體驗到了失衡和矛盾的人生壓力,這樣一種沒著沒落的童年經歷使他稚嫩的小心靈開始充滿糾結。

最初還好,亞歷山大少年默默醞釀自己的郁悶,但在媽媽大人為推自己上位而暗殺掉自己的偶像爸爸大人后,如此丑陋骯臟的手段使得我們具有精神潔癖的亞歷山大暴怒了!他可是以超越神為目標的有追求的俊美少年啊~~

但是!當時亞歷山大潛伏已久的精神疾病還未真的發(fā)作,他滿腔怒氣如果能在譴責母親大人的過程發(fā)泄掉的話,也許未來還能像個正常人一般度過平順人生,可惜呀可惜,母親大人一句:世界與權利就在那里,你快去拿吧。輕而易舉就擊中了他的要害,呃,從此亞歷山大就與自己唾棄的一切完美融合成了一體。

于是他遠離母親、遠離國土,其實是在遠離自己的罪惡。逃避自己黑暗的宿命是他唯一征戰(zhàn)的動力。

不停歇的遠征殺戮似乎在很多時候,是亞歷山大緩解自己抑郁狂躁癥的一劑良藥,但是時間一長藥效便開始減弱,軍心動蕩、親信疏離、手刃愛將等等都愈發(fā)刺激使他的病情惡化,事業(yè)開始走下坡路,瘋狂卻開始無法控制。終于在印度受到重創(chuàng)不得不認栽妥協(xié),亞歷山大先生的內心出現第一次自我崩塌。

弒父罪名、與母親的隔膜、同性與異性愛的困擾、發(fā)病后遺留的惡果、純美的心靈追求與惡瘡遍布的宿命對照、無家無根的飄零感等等等等~何其壯觀的內心糾結!

回到巴比倫時,亞歷山大尚且還有一絲未泯滅的人性,但也就是一絲而已,當愛人死在眼前,這一絲也就順理成章輕而易舉地斷裂了,他的內心再次受到重創(chuàng),終于全盤崩潰。

最后喝著毒酒與眾人狂歡的亞歷山大已是一位無藥可救的真瘋子。

死亡才是他的終點,這是他自己說過的話,既然他都這么說了,那么對疲于奔命也看穿了亞歷山大無藥可醫(yī)的眾將們而言,此刻就在這里弄死他那是相當的合理。

現在我們知道了,當抑郁狂躁癥患者擁有智商和權力之后會發(fā)生什么事。

讓我用故事最后那位老先生的原話做結尾:

我們從來就沒有相信過他的夢想
我們沒人相信 那就是他人生的真相
夢想很累人
但在我們被他討厭的夢想害死之前 他必須死

他一生都在為了擺脫恐懼而奮斗

因為這樣
只是因為這樣
他得到了自由
他是我見過最自由的人

他的方式是增加自己的寂寞
和讓那些不理解的人不耐煩

但是光榮始終屬于那些擁有偉大夢想的人


(呃,至于亞歷山大先生有生之年成就的那些“偉大事跡”,那不過是在他病情起伏中順手做的而已。)

 3 ) Hephaestion & Alexander

是你離開了我……是你……


還記得我們相遇的那一天么?佩拉的風夾著熱浪翻卷起你的頭發(fā),棕色,微卷的頭發(fā),沒有畏懼卻謹慎的眼神,稍稍抿起的嘴唇,帶著灰色的眼珠直視著我,在我可以憶起的歲月中,它們總是那樣,直視著我,永遠對我說你發(fā)自心底的話。我想,你就是那個我可以背對的人,全世界都站在我對面,你也會在我身邊。是啊,我曾經是那樣希望的,我們彼此,永不分離。


記得么,站在大流士的宮殿頂端向下俯瞰,城里的焰火,戰(zhàn)士們的嚎叫,女人的笑聲,只有我們,是這熱鬧的觀看者,盡管,我給予了他們歡樂的條件,還有你,我最親愛的人。我對你說,我的征戰(zhàn)不止于此。你卻問我,是不是沒有愛過。Hepheastion,怎么會呢?難道想解放民眾的人是不會愛的么?戰(zhàn)爭,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戰(zhàn)爭……


可是,我的擔心和相信,我的孤獨和脆弱……如果沒有你,國家,軍隊,感情……所有的一切都會崩塌,這難道不是你一直了解的所以我才可以不說出口的……愛么?


我不能,絕不能失去你。每次我看到你總是站在我的視線內,聽到你呼喚我Alexander,寧愿做我的影子,遮掩起自己的光芒時,我就一次再一次的確定。你甚至會擋在我身前,面對他們的質疑……他們的質疑,那些陪著我,走過100000英里的土地,經歷雨淋日曬,殺得皮開肉綻的人們,我和你的父輩、兄弟的質疑。他們站在我面前,看到我的榮耀,沒有痛苦,因為我是他們的王。


你站在我身旁,安撫著我心里的悲傷,是因為你愛我么?


我希望能跨越面前的大地,看到大陸東方的海洋,然后我們再揚起帆,把陸地甩在后面,劃開那片藍色。Hepheastion,那時我只希望,你朝我微笑。你就是我,我的一切。當大流士的女人俯身向前,請求寬恕時,她向你低下了頭。我只想大笑,只想說,看啊,我們就是這樣彼此屬于,連陌生人都看得出。沒錯,就像我那天說的一樣,你也是Alexander。


我不能回想的,是你灑在印度的鮮血。那時我不能起身,不能說話,只能看到你,蒼白的臉,仍然只注視著我,用目光確定,我們贏了。是啊,我們贏了。我也必須實踐給他們的諾言,讓他們回家,回到他們所愛的人身邊??墒牵业募以谀膬??Hephaestion,我們的家在哪兒?我還沒有找到啊……


冰冷的宮殿么,是啊,作為萬物的支配者的我,宙斯的兒子,埃及的法老和至高神,在這里,失去了我最寶貴的東西,失去了你。你躺在床上,躺在層層華美柔軟的錦衾下面,消瘦,沒有生氣的臉,干裂的嘴唇,失去聚焦的眼睛,我拒絕看到你那樣!拒絕!我要你站起來,向我微笑,握緊我的手說,你看向哪里,那里就是我的方向。你向我保證過的,你說過的,你永遠不離開我……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


我詛咒眾神,是他們把你帶離了我身邊,他們嫉妒我,因為我的榮耀勝過Achilles,甚至可以跟Prometheus齊名!最重要的是,我還有你,我最好的伙伴,我的半身,名將,美男子……我的愛人。我母親嫉妒你,是的,嫉妒你,而且你一直很清楚得明了,卻仍然對她尊敬,勸告我不該疏離她。你是溫暖的存在,仁慈和保護的代言人,站在世界的巔峰仍然坦坦蕩蕩的男子。你的微笑,哦,你皺眉頭的樣子,你的手停留在我肩膀的余溫,耳邊低語擦過我臉頰的發(fā)絲,為什么神要讓我遇到你,愛上你,然后再把你奪取?因為我被詛咒的命運么,因為我是在母親對父親的詛咒中誕生的孩子?如果失去你的微笑,是我與生俱來的罪,那么,就讓它結束吧,所有我得到的一切,都還給神吧,給那些想擁有它們的人。沒有你,我不想去任何地方,不想見任何人,讓它結束。


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如果你不肯回來……這次,換我去追你,這次我會一個人去,到你那里。沒有人,也沒有神,沒有嫉妒和痛苦,只有那些,站在海邊的石塊上陽光照射下,我們的時光。


看了Oliver Stone的《亞歷山大大帝》,很喜歡里面的Hephaestion。Jared Leto演的,沉靜,執(zhí)著,優(yōu)雅(對比Colin Farrell),很美好的一個男子。他還在《戰(zhàn)爭之王》、《夢之安魂曲》和《搏擊俱樂部》里演出過。

 4 ) 簡評

時隔若干年把final cut版又看了幾遍后,我還是比較推薦原來的版本。導演剪輯版增添了不少細節(jié)、把情節(jié)按講故事的辦法重新組合;但(1)史詩片還是按時間順序來脈絡清晰;(2)有些細節(jié)靠聯(lián)想比較有韻味;(3)3個多小時太長了啦……
------------------------------------------
以下還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候的感受,后來找來了Mary Renault的小說,再后來又收了Olive Stone的重新剪輯版,現在回頭來看到當時這些感受,說不清到底有多少震撼是電影帶來的,多少是源于這段恢弘歷史的本身,至少感謝這部電影,為我打開了一道罅縫,窺見宏大的古希臘歷史舞臺的一角。

------------

電影的前半部分講了幼年和少年時的亞歷山大成長,以及他擊敗大流士征服波斯成為萬邦之王的最輝煌的歷程;后半段則講述了他繼續(xù)向東方征戰(zhàn),卻經歷自然環(huán)境、與蠻族的戰(zhàn)爭、軍心漸漸背離等種種殘酷試煉,終于在險些戰(zhàn)死沙場后回到巴比倫,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在那里走向盡頭。

-- Eagle & snake

影片里兩個象征性的形象時時出現,一是鷹,一是蛇。

雄鷹是亞歷山大自身的象征,是他征服世界的雄心,是睥睨群山、沙漠與大洋的夢想,是傲然接受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人民仰視與愛戴的王者之風,是超越父親 Philip、直追神話英雄們如阿喀琉斯、赫拉克勒斯和普羅米修斯的氣魄。雄鷹起飛于馴服愛馬的故鄉(xiāng)馬其頓草原,展翅盤旋在對陣大流士的 Gaugamela平原,在Hindu Kush的高峰上,亞歷山大也輕輕地自問:Where has our eagle gone? 說實話,關于亞歷山大的政治理想,影片里面多多少少摻雜了典型的美國式的自由主義、種族平等之類的自大的說教。確如影片里面描繪,亞歷山大力排眾議娶異族女子為后,接受馬其頓軍人們的波斯混血兒子進入自己的隊伍,在其民族政策上有著相當開明的一面,但把他描述成希臘文明的傳教士顯然是不恰當的,相形之下他更接近一個探險家:亞里士多德的地理課上,小小的心靈里面大概就埋下了一個夢想,那就是到達導師所指示的世界之盡頭,并將其納入自己為名的版圖之下。

如果說那只雄鷹是大帝心中最燦爛光明的一面,那么蛇就是沉重的另一面,一種叫做“恐懼”的、亞歷山大一生都在斗爭的敵人。種下這顆種子的主要是妖艷而野心勃勃的女巫般的母親Olympias,而父親PhilipII 亦有不能推卸的責任。Olympias出身于Epirus不是馬其頓貴族出身,所以大概不太受Philip II的親睞,懷著報復的心理,一心要把兒子扶上最高的寶座,讓亞歷山大大帝成為歷史上最光輝最鼓舞人心的名字,甚至不惜自己作這光明之下的陰影。 Olympias一邊逗弄著蟒蛇,一邊微笑著說,人和它們一樣,愛再久也會背叛——這也許就是在亞歷山大幼小的心靈里投下的第一道咒符;而Philip舉著火把講述巖畫上那些有著不朽和光榮的名字的英雄們所承受的痛苦,則把伴隨著光榮的陰影深深的鐫刻在了亞歷山大的心里。而事實上,短暫的一生里雖然沒有經歷過戰(zhàn)場上的失敗,他卻一一體會到了神話英雄們所承受的苦痛,恐懼永遠撕扯著他的心,稍一倦怠便要侵蝕他無邊的勇氣:

——父親遭暗殺登上王座,面對母親安然甚至得意的神情,不得不照著母親的劇本鏟除異己的亞歷山大,或許可以體會到俄狄浦斯刺瞎雙目時的心情;

——Philotas的暗殺行動,雖然不成功,卻使亞歷山大心中叫做信任的一座城墻產生了裂紋,母親在幼年所下的咒符揭開了封??;

——與Craterus產生沖突、暴怒中刺死了這自父親征戰(zhàn)的時代最忠實可靠的男人;在印度雨林中經歷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激戰(zhàn),此時的亞歷山大身心俱疲,大約他已經體會到赫拉克勒斯一般的光榮與偉大也無法戰(zhàn)勝的怒氣和死亡;

——至于失去最親密的戰(zhàn)友及愛人Hephaistion,自己最終也被設計在病榻彌留之時,亞歷山大的眼中只有一只鷹,不過那應該不是飛越地中海、Gaugamela與Hindu Kash的雄鷹,而是每日啄食普羅米修斯肝臟的那只,命運之無情的鷹。

這兩個象征在Olympias得到兒子死訊時得到了最清楚的闡釋:鷹抓住蛇高飛而來,松開利爪毒蛇墜地的一刻,雄鷹也因蛇毒發(fā)作而支持不住健美的身軀跌落下來。

-- Illusion of love

影片以亞歷山大軍的將軍、后來埃及的統(tǒng)治者托勒密晚年追憶為線索。托勒密轉述了這樣一段話:I remember the remark of Bagoas once that love illuded Alexander as much, if not more, as finding end of the world…這段話,包括片中的亞歷山大的感情故事,估計有導演編劇自由發(fā)揮的成分在里面,據說也因此得了當時評論界的一片批評。我倒覺得還是挺不錯的故事,至于有多少正史野史支持以后再慢慢考證好了,就電影論電影吧。

其實僅就這部電影看嘛,亞歷山大的愛情故事倒沒多少幻影可言哪,簡單概括就是Hephaistion、Bogoas和Roxana。

亞歷山大心中最愛的無疑是Hephaistion。說是柏拉圖式的也好,說是超越愛情的友誼也罷,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或者導演大人借亞里士多德之口:…when men lie together and knowledge and virtue are passed between them, that is pure and excellent; when they compete to bring out the good, the best in each other, that is the love between men that can build us city state and lift us from our frogpond…那個將亞歷山大當作太陽一般敬愛的男子,與主君把酒共話巴比倫的未來和王國的未來,含著淚微笑著祝福愛人有幸福的婚姻和偉大的子嗣,在戰(zhàn)場上永遠追隨著英雄浴血奮斗,也因此成為亞歷山大唯一信任與深愛的人。Hephaistion之于亞歷山大,如同一點燭光,點亮和溫暖了因為恐懼、疲憊而晦暗的心靈;遠征回到巴比倫后,這盞燈熄滅了,亞歷山大隨之而去也就不完全是個偶然了。

不過飾演Hephaistion的演員不能令人滿意。我對此人第一印象是磕了藥的搖滾歌手,這倒沒什么;亞歷山大婚禮后,他滿含深情的那個眼神我承認很不錯;但是,總的來說——太gay了吧?。。。m說本來演的就是gay…)Hephaistion決不是個扭扭捏捏的男子呀,戰(zhàn)場上也好,戰(zhàn)場外也罷,他應當有著和亞歷山大一樣敏捷有力的身手,一樣堅定果敢的語調才是??!

再說Bagoas(終于說到Bagoas了~),美艷的波斯男孩,自從亞歷山大攻占巴比倫后就一直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半垂著頭,從沒開口說過什么(唯一一句還是托勒密轉述),有些幽怨的溫柔眼神卻從沒離開過這位英雄,一直到英雄臨終的那一刻。據說有部小說里,在亞歷山大死后他說:“我之所以沒有自殺是因為我知道,在冥河對岸等著他的是誰”(出自Mary Renault大媽亞歷山大三部曲最后一部:Funeral Games)。即便是虛構,但是這份明知自己在那個太陽一般的男子的世界里沒有自己的位置,仍然用溫柔默默守候的心情,還是感到的。Bagoas之于亞歷山大,好像一個枕頭,唯一可以不用考慮政治、軍事、陰謀、整個帝國的責任,安心休憩的地方。枕頭和燭光的比喻,在亞歷山大狂怒之下殺了克雷塔斯之后最明白不過了,為悔恨自責所侵蝕的國王,在Bagoas懷里痛哭之后,終于還是在 Hephaistion的鼓勵下,繼續(xù)踏上征程。在Hindu Kush山顛,亞歷山大自嘲地對托勒密說,女人讓男人有家的感覺,我卻感覺不到。這一方面當然是頭疼老媽老婆,另一方面,沒有說出來的,即使有,也許只因為那個他敢于當眾親吻的波斯男孩罷。

飾演Bagoas的演員(Francisco Bosch,據說是中國和西班牙混血,本業(yè)是跳舞的)我覺得算是所有人物里面最大的亮點了。一共出場時間加起來也沒幾分鐘,一句臺詞也沒有,但是幾乎每個鏡頭都是讓人屏住呼吸的驚艷效果(害我暫停好幾次……好吧我承認我花癡>.<……不過誰看過沒有暫停沖動的來告訴我……)。最重要的是,因為這個角色一句話都沒有,所以一旦演不好就成了純粹惡心宦官,不像Hephaistion畢竟還有好多話、還有戰(zhàn)斗鏡頭什么的可以彌補演員過于gay的表現;而上面所提到的那些Bagoas的心境,完全是在那雙溫柔、關切卻從沒有過份期待的眼睛里體現出來,實在是很贊的。

繼續(xù)稍微提一下Roxana吧,真實歷史上亞歷山大到底怎么選出了第一位沒有政治背景的異族妻子大概無人知曉了,如果按照電影中的說法,大半是出于民族政策的政治考慮(這倒也是事實上亞歷山大民族政策上可書的一筆,查了下大英百科,不僅他自己,Hephaistion也娶了個異族老婆),感情上么,也許只有一點點,因為在她身上依稀看到了記憶深處那個溫柔甜蜜的母親的影子吧。不過Olive Stone先生實在是把這位異族皇后貶得夠嗆呀,外貌氣質性情無一可??;從臺詞上看這位女子大概還應該稍有點spirit才是,無奈演員……大概只有身材還勉強過得去了吧……

好了,那么總結一下,亞歷山大嚴重的illusion of love,或者說他理想的愛情,大概就是Hephaistion的堅強默契、Bagoas的溫柔包容以及年幼記憶中那個溫柔甜美的母親的幻影的綜合體吧。

******

既是導演也是編劇的Olive Stone,還是寫了個不錯的故事的,畢竟偉人一生可書的太多,有重點的就可以了。如果空泛的大段演說再精簡些,個別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再自然些就更好了。

不過作為導演我覺得在挑演員上實在是失敗。老實說最后的感觸之類基本是揣測著編劇大人的意思像看小說似的腦內補完……主演亞歷山大的老兄實在看不太出英雄的氣概來,還不如少年亞歷山大的那個小弟弟。除了沒露什么面的波斯男孩,只有個別還說得過去:安吉利娜.朱莉算演出那個女巫的味道來了;克雷塔斯也頗有忠誠耿直血性的悲劇男子氣概。

音樂和畫面都是不錯的,好歹配得上史詩片的名頭。光沖著人家劇組爬高山下沙漠、再現埃及勝景、Ishtar門的精神怎么也要看一看。后希臘時代的典雅精致,以及神秘的中東風情,明麗的畫面賞心悅目,再次稱贊。

據說當年這片在北美票房很慘而且惡評如潮,這叫我不太能夠理解;雖說演員是差勁了點,公然說人家偉人homo好像也有點大不敬的味道,但至少導演還是比較動腦子的,至少比起那個《Troy》好太多了呀!按我說至少還是值得再看一遍的(冗長部分快進的話)。又據說在歐洲反而比美國票房高,看來果然審美水平還是有差別呀,我就不多評價了……

 5 ) 《亞歷山大大帝》—— 亞赫柏拉圖式的永恒

與一部電影相遇也需要機緣,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心境以及不同的喜好等等都可能會造成不同的觀影感受。
 
這些年一直都沒找到興趣點來看當年被慘批的《亞歷山大大帝》,可是看一部片子的理由可以很簡單,比如我最近就是因為Jared Leto所以果斷把亞歷山大大帝拎到了List Top.
 
于是發(fā)現了如此萌物,三個半小時的電影,未有半分乏味,邊暫停截圖邊倒退重放看了將近有四五個小時,后來看影評才知道原來此乃大名鼎鼎的奧利弗斯通的導演剪輯版,的確是神作。
 
影片有安吉麗娜朱莉、科林法瑞爾、杰拉德萊托、小喬等無論是樣貌還是演技都很吸引眼球的精彩演繹,有對亞歷山大大帝有血有肉的生平事跡和其對世界偉大貢獻的史詩級的宏大呈現……但我覺得全劇最讓人感動和難忘的是,它在各種關鍵時刻和細節(jié)入微處,客觀真誠的刻畫了亞歷山大與赫菲斯提安之間,那比摯友更深厚,比兄弟更無間,比愛人更長久的感情。
 
他們毫無保留完全信任的愛已經遠遠超出了俗世的情感,他們摒棄對彼此肉體的欲望,只將靈魂交給對方,使之相合相契,從一而終,當缺失了一方時,另一個人就無法再活下去。所以亞歷山大在赫菲斯提安臨終前對他說:"I am nothing without you." 最后果然遵循了自己的誓言,追隨他而去。這種忠貞不渝高尚無暇的純愛,也只有存在于古希臘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才讓我相信它可能的真實性。
 
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有學者研究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這種愛更注重的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因為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
 
亞歷山大與赫菲斯提安的老師,即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給少年的他們上課時說道:窮奢極欲讓人毀滅,這也是我們希臘人更高貴的原因,我們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我們講究的是節(jié)制。如果男人出于性欲同床共枕,那是對情感的屈服,對我們的卓越毫無幫助,其他的放縱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同床共枕的男人之間交流的是知識和美德,那就是純粹而高尚的。他們會爭先引出對方最好的一面。正是男人之間的這種愛建立城邦,使我們擺脫坐井觀天的處境。

作為亞里士多德的徒弟,柏拉圖的徒孫,亞歷山大和赫菲斯提安都深受傳承下來的柏拉圖思想的影響。Mary Renault在《亞歷山大大帝其人》中寫到:“亞歷山大一直愛著赫菲斯提安;他們的愛如此之深,以致于超越了肉體上的情愛。亞歷山大一度有過男寵,但赫菲斯提安與亞歷山大的情感并沒有被影響?!保?85頁)
 
沒想到,正因為有對同性愛情節(jié)的歷史還原,才使得這部史詩佳片在當年一面世就備受詆毀。第二年斷背山的上映稍微扭轉了些反同大潮的攻勢,但仍然沒能逃過奧斯卡的偏見,與年度最佳影片擦肩而過。如今,《亞歷山大大帝》MS終于有了被洗白的趨勢,這也算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吧。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永不止息。正如圣經中所定義的那樣,亞歷山大和赫菲斯提安忍耐遵守的便是這世上最純潔的超越一切的愛,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包容,體貼,感恩,仁慈……他們用彼此短暫的一生完美的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柏拉圖的永恒。
 
柏拉圖式的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欲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tài),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但是從小相伴長大的亞赫不一定能在一開始就達到那樣的境界,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當他們處于青春期的時候。所以我們不知道他們早期是否發(fā)生過關系?從歷史學家Robin Lane Fox的《亞歷山大大帝傳》中,或許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亞歷山大深愛著赫菲斯提安。從他們見面開始,他們就注定一輩子親密無間。亞歷山大死后不久,古希臘哲學家們說,“亞歷山大一生戰(zhàn)無不勝,唯一敗過一次,就是倒在赫菲斯提安的大腿下?!保ˋlexander was only defeated once, and that was by Hephaestion’s thighs.)”(56頁)一語雙關精辟非常,不得不讓人聯(lián)翩浮想。雖然想看基情H的人觀影時會略有失望,但影片中他們最多只是擁抱一下的接觸卻讓人很是信服,這樣的處理顯然有著更深層次的意境,絕妙而感人肺腑。
 
亞歷山大有妻子情婦和男寵,可這些對他來講,只是政治聯(lián)姻、傳宗接代、釋放性欲……他不可能將對女人對奴隸做過的事,同樣的實施在自己的靈魂伴侶身上,他不能把赫菲斯提安降低成為滿足身體欲望的對象,這將是自己的罪惡,也會是對他的褻瀆。他們不需要用身體的占有來強調對對方的愛,雖然有時可能還是逃不過人類難免的七情六欲,會有沖動渴望,會有失落心傷,但是也正可將之作為對自己的考驗。
 
亞歷山大(Alexander)一生以《伊利亞特》中的古希臘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為榜樣,而赫菲斯提安(Hephaestion)則以帕特洛克羅斯(Patroclus)自比。他們曾一起拜謁兩人之墓,分別為之獻花,因為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羅斯是古希臘有名的同性戀人,所以此舉無異于向亞歷山大的軍隊公開了他們兩人的情誼。
 
還有一個著名的事件也顯示了亞歷山大和赫菲斯提安兩人之間公開的親密程度。伊蘇斯之戰(zhàn)結束后,被俘的波斯太后為自己一家女眷乞命,錯把更加高大英俊的赫菲斯提安當成了大帝。這樣的事要是發(fā)生在哪怕再有信任忠誠的君臣之間,恐怕也難免讓龍顏難看甚至大怒,而臣子必定會惶恐不安。但亞歷山大并沒有怪罪,反而溫和的告訴她:你沒有錯,他,也是,亞歷山大。而赫菲斯提安在她認錯人后也是毫不在意??梢娫诙坏男闹校缇筒环直舜肆?。
 
所以即便是最嚴謹的歷史學家也相當肯定兩人的愛侶關系。他們的感情之深連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都嫉妒不已,甚至寫信要求赫菲斯提安離開她的兒子,而赫菲斯提安回信堅定地拒絕。諷刺的是,后來奧林匹亞斯再寫信給亞歷山大要求他提防身邊伙友將領時,亞歷山大卻說:“我只相信赫菲斯提安?!彼€告訴母親:“我愛的就是他這個人,而與他的身份無關?!?br> 
亞歷山大渴望與赫菲斯提安并肩天下,一起慢慢變老,讓他們的孩子像他們孩提時一樣相伴玩耍。所有的將領都反對他嘲諷他娶異族女子,他說是為了名族融合為了能有子嗣,聽后赫菲在亞歷山大的新婚之夜送來自己尋得的禮物,他將一枚據說是來自太陽崇拜時代的戒指帶上亞歷山大左手的無名指,雖眼中飽含淚水但卻堅定的對其表示肯定和支持,他說我一直將你視做太陽,我向上蒼祈求你的光芒能夠澤披天下,我真心希望你能有個兒子。此后,當赫菲斯提安不在身邊的時候,亞歷山大總會輕輕觸摸這枚凝聚著赫菲之愛的戒指。
 
為了融合馬其頓的高官和波斯貴族,亞歷山大為自己和馬其頓將領們舉行盛大的婚禮,所有人都娶了波斯貴族新娘。他自己娶了大流士的大女兒,而將大流士的小女兒許配給赫菲斯提安。令人驚奇的是亞歷山大這么做的理由:使他和赫菲斯提安的孩子成為表親,擁有相關的血源。
 
赫菲斯提安是著名的美男子,也是一員勇猛的戰(zhàn)士,但他更多表現出卓越的外交與后勤建設的才能。他雖未建立過非常卓越的軍功,卻為亞歷山大的大軍建立起牢固的后勤保障,而每每新的亞歷山大城的建設、以及占領土地的安撫管理,總少不了赫菲斯提安的功勞,他最后已官至帝國宰相。
 
從小到大,赫菲斯提安都是亞歷山大身邊的伴侶。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支持他,在他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個保護他,在他被別人侮辱的時候第一個沖上去揍那個人;他從不抱怨他的過錯,即使所有人都指責他,他從不會做背叛他的事情,即使所有人都拋棄他。他愛他,支持他,鼓勵他,包容他,維護他,信任他,把靈魂和生命全都給予了他,卻不要任何回報,不離不棄,至死不渝。
 
當亞歷山大因父遇刺身亡而茫然失措時,赫菲斯提安一把抓起他的手高舉過頭,擁護吶喊扭轉場面,為其帶上王冠;當他倍受打擊傷痛迷失時,赫菲斯提安收起愛憐嚴辭鼓舞他振作起來;當他困惑無助時,赫菲斯提安知道,只有自己才能給他力量為他排憂解難。所以他在臨終前擔憂的甚至死后仍不能瞑目的只是,沒有了我你怎么辦。他不會說你要好好活下去之類的蠢話,因為他比誰都清楚,如果顛倒過來,那么失去了亞歷山大的自己,也不可能再獨留人間。
 
歷史上能稱為the great(大帝)的人寥寥可數,何況亞歷山大還是the great里的the greatest,他20歲登上帝座,在短短13年間先后征服波斯、亞述和埃及甚至東征至印度,創(chuàng)立了東起印度河,西至尼羅河與巴爾干半島,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馬其頓帝國(Macedonia),雖說后有拜占庭帝國擁有同樣遼闊的疆域版圖,但如亞歷山大大帝般憑一己之力創(chuàng)建,而他死后,龐大的帝國也立馬土崩瓦解煙消云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站在巔峰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古今中外,多少帝王豐功偉績宏圖霸業(yè),他們獨享后宮佳麗無數,他們身邊不乏忠心耿耿之臣,可是又有多少君主能擁有一個可以與之平等對話,在靈魂上水乳交融的愛人,能和自己一起站在世界之巔俯瞰蒼生展望未來,且彼此信任相互依賴?所以說,雖然亞歷山大英年早逝的命運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但他又是極其幸運的,因為他在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時光里并不孤獨,他可以把所有想法告訴自己唯一信任的人——赫菲斯提安,他可以向他傾訴,與他辯論,他可以被他看透,被他警醒……他們的感情從未因地位不同而出現過隔閡;他們思想的火花一生交擦從未泯滅;他們了解并且理解對方;他們默然相愛,但這種愛不是風花雪月,不是情欲纏綿;他們是彼此的神,可以毫不猶豫的為對方獻祭出自己的生命。
 
亞歷山大之所以成為亞歷山大大帝是離不開赫菲斯提安的,他們早已成為一個整體,如若強行將其分開,比如死亡,只會讓徒留人間的那方心如剖開靈如撕裂,最終一亡俱忘。
 
相識20年后,在對印度的再度出征中,赫菲斯提安猝然而逝。亞歷山大趕回他身邊,見到他的尸體。幾則史料在不同程度上記載了當時的場面,它們彼此互有不同之處,但一致認為亞歷山大當時悲痛過度,失去了理智。
 
亞歷山大趴在赫菲斯提安的尸體上痛哭了三天,水米不進,拒絕任何膽敢靠近他們的人。之后他開始復仇和準備葬禮。他先是吊死了赫菲斯提安的主治醫(yī)生,然后將其尸體釘上了十字架。他還仿照阿喀琉斯哀悼帕特洛克羅斯,剪掉了自己的頭發(fā),并且根據波斯的習俗,削掉馬尾和馬鬃以示吊唁。他在印度大肆屠城,并且全面禁止宴會活動,禁止音樂。他向阿蒙神派去使者,要求至高神允許他將赫菲斯提安當成神來祭祀。在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埃及亞歷山大港,他下令修建赫菲斯提安英雄神廟,一座在城里,一座在燈塔附近,他還規(guī)定商人們一切的紀念品上必須刻上赫菲斯提安的名字。他甚至向埃及的大惡人克利歐米尼斯寫信,承諾如果他能將赫菲斯提安的神廟修建的令他滿意,他將饒恕他過去和將來的所有錯誤。他親自修建了赫菲斯提安的紀念塔,在塔頂并肩刻著他們兩人的肖像,而在他們之上立著命運女神。至今,它依然佇立著。
 
亞歷山大為赫菲斯提安建立了前所未有的龐大祭壇,他親自駕馭戰(zhàn)車主持儀式,據說葬禮的奢華遠勝任何國王。赫菲斯提安的尸體盛放在金棺中用埃及防腐香料完好的保存到巴比倫,一路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所有曾和死者吵過架的人紛紛為葬禮獻上大量的金錢和贊頌,并在所有場合遠遠的避開皇帝本人,以免遭到憎恨。除了倒霉的軍醫(yī),就連醫(yī)藥之神Asclepius的神廟也被亞歷山大下令搗毀,并下令Asclepius永不得再接受祭拜。
 
就像是阿喀琉斯追隨帕特洛克羅斯一樣,在距離在赫菲斯提安逝世僅僅幾個月后,這位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便與世長辭,年僅32歲。
 
在失去赫菲斯提安的那幾個月里,亞歷山大變本加厲的酗酒自暴自棄,如歷史學家及作家Mary Renault所說,他就像是在竭盡全力地去損耗自己生命的蠟燭。有人說他是因中毒而亡,如果真是這樣,那么也很有可能是他自愿喝下與赫菲所飲的同樣的毒酒吧...
 
關于亞歷山大的離奇早逝的原因,歷史上一直眾說紛紜,什么陰謀論,舊傷復發(fā),感染瘧疾傷寒……直至現今,各個領域的專家借助現代科技才還原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最后歲月,得出的結論是——這位橫掃三大洲的勇士死于哀傷過度和服用抗抑郁的藥物過量。
 
作為歷史上最英明偉大的帝王,他沒有故意自殺殉情,為了完成他們曾說過的改變世界的理想,他當時仍在做著再次遠征印度的準備。為了緩解因赫菲斯提安的早逝無法遏止的悲傷,他逼迫御醫(yī)給他服用過量的菟奎,這種藥物甚至到了現代都被當作治療抑郁癥的藥物,最終導致了身體的急劇衰弱,再加上過度的酗酒與早年的舊疾復發(fā),于是一代霸主就這樣流星般的隕落了。
 
“亞歷山大因為心碎而死。喝酒過度、發(fā)燒、用藥過度等解釋最終也都可以歸結到這一點上來??梢哉f,他處于人生的最低潮階段,情緒低落,因此,無論遇上什么倒霉事,他可能都無法招架,死神當然就輕而易舉地奪走了他的性命?!敝匦抡{查亞歷山大大帝死因的前蘇格蘭場警探約翰格里夫(John Grief)如是說道。
 
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知名犯罪心理專家哈羅德博士也認為,斷送亞歷山大性命的可能因素中還包括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即他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就在他死前8個月,亞歷山大終身的同性愛侶赫菲斯提安去世,使他陷入了撕心裂肺的無盡悲傷之中,終日以淚洗臉,借酒澆愁。這正是亞歷山大的死因所在。他解釋說:“當他失去了赫菲斯提安這個至愛,他的痛苦和怨恨就被無限地放大了。他會喝更多的酒,更不關心自己,更加肆無忌憚地冒險,也更加與周圍的人疏遠。他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脆弱?!?br> 
在亞歷山大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沒有考慮過把龐大的帝國繼承給誰,沒有給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的未來任何交代,也沒有對母親妻子兒女的未來作出安排。我們不能就此評定他只是個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冒險家而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心懷天下蒼生的憂國憂民的明君……只是在赫菲斯提安離去的那一刻,他靈魂的一半已被死神帶走,雖然人還活著,但心已破碎,“沒有了你我什么都不是”,他用事實證明了這絕不是一句空話。
 
在亞歷山大瀕死的十幾天中,據說他沒有再說過任何一句話。在他彌留之際,他所能想到的恐怕只是終于能履行諾言去陪赫菲讓他不再孤單了,因為心胸寬廣無所畏懼的赫菲說過只嫉妒這個世界只害怕會失去他。在他永遠的合上雙眼前,他看到了他們的靈魂如鷹而來張開雙翅迎接殘余的自己,于是他用盡最后的力氣高舉起赫菲送給他的戒指,擁抱救贖……

 6 ) 有一種男人,他們注定孤獨

當我們埋首于書山題海,為各種考試焦頭爛額,用咖啡催促著大腦繼續(xù)鏖戰(zhàn),我們不會想起他們。

當我們夾起了公文包,行色匆匆奔走在生活的路上,為利益勾心斗角,為工作殫精竭慮。我們不會想起他們。

當我們有了家庭,為柴米油鹽的瑣事煩惱,為孩子的未來苦口婆心,為他或她的一個陌生來電爭吵,我們不會想起他們。

那時的我們,已經老了吧。我想。

英雄和愛情,年少輕狂的歲月里,我們最愛的故事。

就像沒有幾個男孩子不喜歡武俠小說,因為那是只有夢中才可碰觸到的世界。那些義薄云天的俠士,那些生死相托的兄弟,那些仗劍行天涯的傳奇。還有那些我們無數次崇拜,并希望自己成為的英雄人物。

那些,就是夢想,就是我們在很多難以成眠的夜晚,手托著腮,呆望著窗外的星空云海,任憑腦中思緒天馬行空,將心中渴望畫作瑰麗的圖騰,有時候癡癡的笑,有時候哀慟的流淚,我們沉醉于那樣的幻想,即便有天我們會變的市儈庸俗,會變的狡詐自私,殘忍麻木,會成為我們曾經最不齒的那一類人,我們會借口,生活的壓力。

但總有那么一群男人,他們不愿妥協(xié),他們彼此之間會惺惺相惜,但他們一生孤獨,因為在他們的時代,沒人能讀懂他們的世界。

他們只為夢想而活著,他們就是那個在阿爾卑斯山路上躍馬揚鞭的拿破侖,就是在蒙古草原上彎弓射雕的鐵木真,就是一生為自由而戰(zhàn)的華萊士,就是凱撒,就是格瓦拉,就是這個亞歷山大。

年少的男孩,崇拜的是英雄,那是夢想。長大后的男人,崇拜的是王者,那是現實。成王敗寇,只有千秋霸業(yè)可讓后人敬仰,可讓生前榮耀,死后碑銘。

就像劉邦和項羽,對于男人而言,似乎劉邦才是值得崇拜的,從沛水亭長成為一代帝王,榮耀富貴,福庇子孫??晌?,總是為那個烏江之畔橫劍自刎的項羽百般糾結,他注定不是王霸之才,可那又有什么,漢祚四百年之后終是亡于魏,任憑一代王雄霸業(yè),終不過是歷史上的一瞬,真命天子,布衣草民終不過是殊途同歸的一方黃土。只有漳水之濱的項羽,和那兩萬荊楚男兒,破釜沉舟,視死如歸,攝眾人膽魄,奪群山巍峨,于四十萬秦軍鐵陣之中當者披靡勢如破竹,成為我心中氣壯山河的男兒詩篇。


當12歲的亞歷山大馴服了塞弗勒斯,當黑色神駿載著少年飛翔在馬其頓的大地之上,就注定了他的國土不會是從前人手中接過的那個馬其頓,他要去尋找一個和他相稱的帝國,亞歷山大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帝國,但他從不滿足,他的帝國有疆界,他的夢想卻沒有終點。


似乎鷹和駿馬總是最能襯托英雄氣概的生物,霸王有踏雪烏騅馬,亞歷山大有塞弗勒斯(osephilis),電影里亞歷山大馴服塞弗勒斯的一段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黑色神駿載著少年如風一般掠過大地,雄鷹破云而出,在空中俯瞰著亞歷山大。這段故事在任何一本關于亞歷山大的書中都可以找到,據說那匹馬暴烈非常卻害怕自己的影子,亞歷山大發(fā)現這一點并馴服了它。那匹馬跟隨亞歷山大南征北戰(zhàn),降服希臘,摧毀底比斯,滅亡波斯,占領埃及,攻克印度,在叢林里的最后一戰(zhàn),他說“come on osephilis,it is only sun and shadow,you and i together one last time osephilis”,亞歷山大這番話不僅是對塞弗勒斯說,也是對自己說,他和塞弗勒斯一樣,心中有恐懼,但亞歷山大的一生實際上也是在和恐懼作戰(zhàn),無論是平服希臘城邦鞏固后方,還是高加米拉戰(zhàn)役中用四萬軍隊擊敗大流士二十五萬波斯大軍,或是印度河畔的密林中,同當地的巨型戰(zhàn)象廝殺。而那只鷹,更像是亞歷山大的理想象征,它高高在上,俯瞰大地,像他父親說那樣“孩子,去尋找一個和你相稱的國家吧,馬其頓太小了?!彼⒘饲八从械牡蹏?,但他遠不滿足于此,他被稱為宙斯的兒子,但他實際崇拜的是那些英雄而不是希臘諸神,他向往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崇拜于他們的豐功偉績,向往像他們一樣征服那些遙遠的未知世界而不是像希臘神話中那只有愛琴海的區(qū)域。

電影的最后,亞歷山大沒能說出繼任者的名字,而歷史上他只留了一句“世上最強者”。他一生戰(zhàn)無不勝,可還是沒有戰(zhàn)勝死亡,他的帝國龐大無比,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始終沒有“家”的所在并深深為之痛苦,巴比倫,亞歷山大港,埃及,這些土地都只是他生命中的驛站,他所追尋的,不是占有的結果,而是征服未知世界的過程。


似乎天才總是矛盾的結合體,亞歷山大作戰(zhàn)勇敢,身先士卒,每次作戰(zhàn)都沖鋒在前,他身上的傷痕無以計數,他帶給他的士兵們財富和榮耀也讓他們飽受傷痛和死亡,他深得將士擁戴,卻使他們征戰(zhàn)多年遠離故土。他對待被征服者常常寬宏大量,開明仁慈平等對待東方諸族,加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出現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而他所征服的土地卻又往往是一片焦土,生靈涂炭。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發(fā)高燒身亡。命部下在其死后將自己的棺材兩側留上孔將其兩只手伸出,以示后人,他雖一生奮戰(zhàn)終仍兩手空空離去。

我想,他還是帶走了一樣的東西,就像當年他東征之前把所有財產土地盡數賞賜將士,下屬問他自己留下什么,他卻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

有一種男人,他注定孤獨,卻為夢想而存在。他們因夢想而驕傲。他們也成了別人的夢想。

 短評

亮點 :妖艷的舞男

8分鐘前
  • Ragdoll?
  • 推薦

很好的歷史片

13分鐘前
  • 蘇曉曉
  • 推薦

跟天國王朝一樣,一定要看導演剪輯版。管它被影評人怎樣罵,我就是愛這片子!石頭導正趕上史詩片泛濫的那幾年拍的這片,于是強大卡司的此片被直接劃為商業(yè)無腦片了,冤得很!印象最深的是Jared的Hephaestion,Alexander結婚前他去送戒指,那個眼淚在眼眶里打轉的小動物眼神?。∷赖臅r候徹底哭傷我了

17分鐘前
  • 彌呀
  • 力薦

看的是3個半小時的導演剪輯版。

20分鐘前
  • 如雨乃可樂
  • 力薦

每個鏡頭都是值得揣摩的藝術品,構圖太美了。朱莉可真好看。

23分鐘前
  • 半城風月
  • 推薦

看的三個半小時的版本,時間線跳來跳去的感覺倒是還行,如果真的弄成從頭說到尾那種反而會無趣吧。相比毫無存在感的法瑞爾(斯通!你卡司他是喝多了嗎?。渌信浣钦娴囊粋€妖過一個,加長版還肆無忌憚地放了好多艷舞段落。要不是找朱莉演麻麻,根本都不會記得這片子里還有女人…

27分鐘前
  • 米粒
  • 推薦

他是墮落凡間的神祇,勇氣與堅毅并存的戰(zhàn)士,橫跨亞歐帝國的王,新世界的締造者,載入輝煌史冊的英雄。他友愛,溫和,自信,果決,有開闊的眼界,有牽引人心的力量?;蛟S,在幼年時哲學家為他講述世界版圖之時,這夢就已經深深扎根在他的腦海里,隨著年歲,枝繁葉茂。這宏大的夢想成就了他,同時也葬送了他。‘在我們被夢想殺死之前,夢想必須先死。’冗長的三個半小時,以一種平靜的姿態(tài)講述了亞歷山大大帝輝煌而短暫的一生。幼時到當上國王,遠征波斯到最終死亡兩條線并行,截取了幾個重要的事件,將亞歷山大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姿態(tài),遠征途中的所向披靡,到后面遭遇背叛后的無奈和疲憊,摯友離去的心痛,死亡降臨時的看透虛空描繪的淋漓盡致。只有一個亞歷山大,也只有一個赫菲斯提昂。(我愛亞赫,所以私心五星啦)

31分鐘前
  • 維洛烈嘉
  • 力薦

托勒密那演員長得太像希斯萊杰了········這片子的男淫太養(yǎng)眼了>o<

32分鐘前
  • jj73淺之
  • 還行

我搞不懂,為什么有那么多影評人說這是爛片。恰恰相反,不騙你,我看完奧利弗大導的這部電影后,我感動的哭了。你可以說我神經。但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東西。

37分鐘前
  • 力薦

1.三個半小時的最終剪輯版。將多年前看175分鐘版的壞印象一掃而空。又一個被剪輯毀掉的佳作。這個最終版絕對是世紀初的史詩片浪潮里最優(yōu)秀的一部;2.采用老年托勒密回憶的敘述視角,非常聰明,一方面,賦予跳躍的時間線以合法性;另一方面,托勒密片尾對自我敘述解構強化了亞歷山大的偉大與悲劇。除此之外,也讓觀眾有機會一瞥托勒密時代的亞歷山大城勝景;3.從亞歷山大一生的四場大戰(zhàn)役中選取了高拉米加和海達斯佩斯,一頭一尾,囊括性好,也足以塑造亞歷山大和眾將官的復雜關系??甲C非常到位,戰(zhàn)斗場面宏大血腥,視覺沖擊力很強;4.最好的選角是杰瑞德·萊托的赫菲斯提安以及留名青史的名駒比賽弗勒斯,讀史時的想象躍然眼前。5.沒有將亞歷山大矮化為一般人來表現其悲劇,本片最厲害的,恰恰是它所呈現出的悲劇,是獨屬于亞歷山大的悲劇

40分鐘前
  • 奧蘭少
  • 力薦

亞歷山大自幼聰穎過人,曾受教于亞利斯多德,稍長即被授予首府總督之職,并以平定山賊有功而任命為馬其頓大軍統(tǒng)帥,隨父橫掃希臘城邦之亂。融合東西文化,鼓勵民族間通婚,并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講希臘思想律法散布各地,開創(chuàng)希臘化時代文化,死時卻年僅33歲

41分鐘前
  • (????д????)
  • 還行

你所知道的各種BL小說狗血虐心橋段大甩賣。亞歷山大跟赫非簡直是希臘版萊因哈特和吉爾菲里斯。我敢打賭亞歷山大每次上別人時心裡想的都是赫非,但他和赫非就是沒搞起來,唯一的吻戲也被刪了!Bagoas又溫柔又知進退安本份,這樣的角色其實很讓人心疼的,可是造型太瞎狗眼,快把我雷成碳粉了。

45分鐘前
  • 路西法的信徒R
  • 推薦

除了男豬腳的臉,我覺得其他都不錯

46分鐘前
  • 左左?
  • 推薦

導演功力很強,敢于直面歷史,反思歷史,不錯的史實片

48分鐘前
  • 倩婧箐菁靚
  • 推薦

史詩氣質,大氣磅礴。亞歷山大的一生,桀驁疏狂,英氣勃發(fā)。他燦爛如金光四射的太陽,勇猛似翱翔天際的雄鷹。他生來超脫于世,孤傲決絕,勇敢無畏,志向遠大。他不滿于母親狠毒強烈的控制,亦不堪忍受父親的輕視猜忌和冷漠無情,他選擇投入無盡的征戰(zhàn)撻伐遠離家鄉(xiāng),他擊敗波斯王,連接起亞非歐的民族和文化。他超前于那個時代太多,從而不被世人甚至身邊人理解。他憤怒于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僚的背叛,悲哀于族人的冷漠和愚昧。他無處發(fā)泄,最終含恨抱憾而死。他說,擺脫恐懼才會擺脫死亡。如果到達了世界盡頭,我會返回來繼續(xù)征服剩下的一半。大帝一生的深情給了他到達不了的遠方,以及始終在他身邊陪伴他、支持他、守護他的靈魂伴侶赫菲斯提昂。(推薦最終剪輯版!三個半小時勾勒出亞歷山大輝煌燦爛的一生!精彩非凡?。?/p>

51分鐘前
  • 90sLife
  • 力薦

開什么玩笑,這么好的電影評分這么低

52分鐘前
  • 飯夫斯基
  • 力薦

我的天 這里的男人怎么都那么好看!

55分鐘前
  • 豈能無怪哉
  • 力薦

重看了一遍加長版,3個多小時基得更徹底了啊啊啊無語凝咽.....

57分鐘前
  • 兮稱
  • 推薦

拍傳記類電影還是很需要勇氣吧,你短短幾個月的演繹就是人家的一生啊。

1小時前
  • ╯^╰
  • 還行

支撐我把近三小時的電影連看了三遍的官配CP竟然連一場吻戲都沒有

1小時前
  • 沉歌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