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逃離罪惡之城
我說本·阿弗萊克,你會想起神馬?呃,表告訴我馬特·戴蒙……
好吧,小本確實很難摘下票房毒藥或者花瓶甚至“馬特·達蒙背后的男人”之類的帽子,但偶爾他也能讓人刮目片刻,尤其是以導(dǎo)演而不是演員的身份——我說的是《The Town》。
想看轟轟烈烈的黑幫片,《The town》未免過于兒女情長,純論打劫,這幾個劫匪又并不具備多少技術(shù)含量。好在小本的節(jié)奏把握還算張弛有度,倒也不讓人感覺拖沓。男主對女主的一見傾心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但或許對Doug來說,所謂愛情,無非一處從所深陷的污濁現(xiàn)實中浮出水面感受片刻清新氣息的通道,一個逃脫這令他又愛又恨的查爾斯頓的借口,一次告別舊日無可選擇的單行道式生活的契機。正如Coughlin說的那樣——You can't just walk away like that,這座城中的每個人都已被城所吞噬,盤根錯節(jié),彼此纏繞,誰也無法將一個成型的自己輕易從生育其的土壤上連根拔起。而Claire的出現(xiàn),恰巧讓Doug的桔鄉(xiāng)之夢重新燃起,讓對未來的期待蓋過了扯斷過去的痛苦,給了他重新選擇的勇氣。
故事的終局并未悲情也非大團圓。小本沒死,逃去了另一片天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不免疑惑于Claire若沒有給那個關(guān)于晴天的暗示,Doug是否真的會出現(xiàn)在她的后門,迎著警察的槍口轟轟烈烈地死去——他所擁有的一切,朋友,親人,罪惡,仇恨,包括這個離不開的鎮(zhèn)子,都已經(jīng)或?qū)⒁獜氐讛財嗯c他之間的聯(lián)系,甚至連曾讓其決心拋棄這一切的愛情也被證明只是荒謬的幻覺,一個一無所有的人還有什么可失去?然而最后關(guān)頭,Claire再一次充當(dāng)了他的“愛斯基摩人”,還給了他生的希望。有影評說小本此時回答的那句“I' ll be on my way then”其實不是“我馬上去你家”,而是“我這就走了”,暗示他即將奔赴自己心心念念的旅程,那么我想或許他之前以為被背叛時說的那句“I' ll see u then”和在釋懷后說的“Goodbye,Claire”,兩種告別恰好透露了他不同的心境——不說告別意味的求死,或者告別代表的求生。
結(jié)尾時小本獨白的那個句子——“But I know I will see 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Doug的父親曾在獄中對他說過一遍,那時候這一句蘊含的更多是絕望的意味——或者在監(jiān)獄里,或者在監(jiān)獄外,我們的命運終將走上同樣的軌道,沒有人能逃開這片罪惡之土。然而在Doug遠走高飛后,這個句子卻代表了他的另外一番心境——我終會完成贖罪,獲得新生,并與你相見,或者在人世,或者在天堂。
PS.片中頗為打動我的是幾處細節(jié)的處理,比如Coughlin在被警察層層包圍的時刻,從地上撿起半杯被人丟棄的可樂大大的吸了一口,露出滿足的表情,然后站起來迎向槍林彈雨,這真是神來之筆。我想裝B地把它稱作是對污濁骯臟的生活最深情的吻別——你寧愿選擇死亡而不是已沒什么可留戀的生命,但你又仍會本能地去留戀它的最后一點顏色氣味,即使只是半杯可樂。這好過一萬句催人淚下或豪言壯語。
2 ) this side or the other
小本長大的地方是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哈佛,劍橋,波士頓(同屬大波士頓區(qū)),這些都是有濃濃波士頓情結(jié)的小本的創(chuàng)作源泉(哈佛的故事釀就了后來攜手好哥們小馬擒下小金人)。小本是不能耍帥的,否則的結(jié)果就是兵敗《珍珠港》。還好再后來有一個叫Gone Baby Gone的電影,技驚四座的同時,人們都知道了兩個姓Affleck的人,哥哥導(dǎo)電影有一套,弟弟演電影也不比誰差多少。
最近最大的感觸是很多好電影都必須是一人身兼編劇導(dǎo)演兩職。手里拿著自己寫的好本子導(dǎo)出來的水平想爛都難。這對小金人編劇加身的小本來說,真是舍我其誰了。
小本片子的最大特點可能是布局和基調(diào)。布下的一個局,往往觀者只能看到第一步,看不到第二步。Gone Baby Gone如是,The Town也如是。在迷局性上后者不如前者,但自始至終涌動著一種城市的情緒,人心的情緒,這股暗流翻騰不息。至于基調(diào),灰冷,殷實,活生生又血淋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城市,不管你來自哪里,去向何處,這里,它的名字叫波士頓。
唯有男主角去監(jiān)獄探訪父親那一段以及片尾部分(包括重復(fù)的那句But I know I'll see yo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有一種淡淡動容動情的情愫。這兩段的配樂也是如出一轍的相似,讓觀者隱隱有種想默默流淚的沖動。其實畫面非??酥?,似無聲,勝有聲。
關(guān)于這句“this side or the other”,或多或少都是全片最終的意境所指。巧的是本片有兩張官方海報都是小本一人在打電話的畫面,一張是他在探視父親時打電話的畫面,一張是片尾他與女主角隔窗打電話的畫面。可望而不可及,抑或是遠在天邊近在咫尺,心的距離能有多近或多遠,一切的涵義和意義不過如此。
p.s. 影片前五分之四都合格,只是后五分之一的槍戰(zhàn)略有突兀之感(暴徒射擊手法過于專業(yè)了吧)。影片看到一半之時,想到了東木的片子(《神秘河》也是講波士頓的吧),小本算是少壯派中風(fēng)格最接近東木的一個了。配樂的主旋律太過耳熟,非常像Michael Kamen的風(fēng)格,那一曲The Letter讓人魂牽夢繞,無比動聽。只是這次的作曲人是David Buckley和Harry Gregson-Williams(Gone Baby Gone也是他作的,現(xiàn)在真是流行全用御用配樂了)。
(又看了兩三遍,有點百看不厭的感覺。甚至還為此復(fù)習(xí)了一遍Gone Baby Gone。小本在這一對波士頓姊妹花影片中灌注的才情令人贊慕。悄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兩個片子的相似處,包括服裝——樸素的運動裝,包括人物名字——典型的愛爾蘭姓,包括描摹到生動真實的粗口,包括兩個神來之筆——兩個意猶未盡引人無限回味的結(jié)尾,當(dāng)然還有對復(fù)雜人性乃至道德正義的對與錯那恰到好處的盤剝和闡釋。電影的藝術(shù)本來就是源自生活,但又不止于生活。想在一部電影中表達多種蘊含的人很多,真正做得漂亮的人少之又少。小本是一個了。
沒看加長版,不知道多出來的二三十分鐘多了什么。最后有個情節(jié)一直沒太明白,小本臨走前,在兩個相框后藏了一磚頭厚的錢是什么意思。。。
最后,作為2010年的口碑佳片之一,預(yù)祝The Town2011年申奧成功!)
3 ) 披著犯罪片外衣演繹愛情片
一曲銀行劫匪的浪漫挽歌,三次搶劫,層層推進,文藝青年遇愛知返,爆裂青年客死街頭,江湖里的恩愛情仇,總被身不由己牽著走,結(jié)局則像剛剛雨后的天,還帶著沉重,但風(fēng)雨已去,隱隱透著安然。以反派主角做第一視角,對罪惡給予了些悲憫的體察,審之道德,有愧;審之藝術(shù),無傷。
披著犯罪片外衣演繹愛情片,幾場搶劫戲透著現(xiàn)實粗糲質(zhì)感,卻也稍欠風(fēng)格化提煉,尤其小本有太多東西想表達,男女間說不清的情愫,兄弟間還不了的恩義,正邪間道不明的對立,仇人間終有時的了斷……最終貪多嚼不爛,所幸非必然離別結(jié)局是不錯升華。
4 ) 打劫同樣需要技術(shù)含量
一直再等Ben的這部戲,各種原因。等來了,迫不及待的看完;有一點小小的“失望”,在拍攝上如果能加一點手搖式攝影機就更好了,雖然現(xiàn)在這一類設(shè)備被用“濫”了,但是在緊張的時刻,除了音樂之外,視覺上同樣需要一點沖擊。
故事本身構(gòu)思的還算精巧:打劫四人組,專搶銀行;片中的第一次打劫,留下了女經(jīng)理作人質(zhì),沒成想小頭目和女經(jīng)理相見甚歡,想退出打劫小分隊;但是被軟硬兼施的留下,直至片中的第三次大劫,幾乎全軍覆沒。最后當(dāng)然是該報仇的報仇,只是男女主人公們天各一方,各自惆悵。
片中的三次打劫,過程安排得都很巧妙。第一次,骷髏頭面具;第二次,修女面具;第三次,警察。第一次無疑時機最好,除了最后順帶捎上女經(jīng)理之外,沒有警察追捕、沒有露餡;第二次,出來時遇到了警察追擊,還好幾近周折甩開;第三次,慘烈的孤獨一人。
可以理解,小Ben在自導(dǎo)自編自演的電影中,還是想有點自己的東西放進去。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父親和母親的遭遇,以及同伴,如果生命中沒有出現(xiàn)“那個人”,或許這一生就這樣度過了。只是,隨著那個人的出現(xiàn),自己的生活也隨之改變。一旦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人總是有一種向外看、向外跳的愿望,總覺得是時候做一些改變了;只是當(dāng)他去嘗試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束縛有多大。所有的一切需要一個時機,需要一個很好的轉(zhuǎn)折點,在這個點上,一切轉(zhuǎn)折。只是很不幸,他失去的同樣慘重,而這一切或許是一種補償。
表面上看,這是一連串的銀行搶劫案;透過片子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個心里掙扎的過程,一個渴望改變的人,以及他自己奮斗的故事。
5 ) 槍炮玫瑰的電影成色
如果你在百度圖片里搜索“愛情動作片”,映入眼簾的肯定是耀眼的白肉和修長的玉腿,如果你搜索“愛情槍戰(zhàn)片”,那么你會看到冷峻的槍械和嬌艷的美人,《城中大盜》就是這樣么一部“酷而媚”愛情槍戰(zhàn)片,猶如“槍炮與玫瑰”的禪意組合,爽到爆棚!
有人常拿它與《盜火線》來作比較,覺得路數(shù)相吻,其實《盜》是一部打著深厚人性烙印的大徹大悟的警匪片!而《城》則只是披上了槍戰(zhàn)外衣,徹頭徹尾的愛情主題,甚至稱得上是一部愛情文藝片。
男主角Doug成長在全美治安環(huán)境最差的波士頓查爾斯鎮(zhèn),因為父輩的原因,也有著不幸的童年,他出獄后跟患難與共的兄弟以搶銀行為業(yè)。這票搶匪手法嫻熟,分工明確,甚至搶劫的“手藝”有著鮮明的幫派特色。某次施展“手藝”時,他們綁票了銀行經(jīng)理Claire 作為人質(zhì),逃之夭夭后將她釋放在海邊。事情的發(fā)展并不算出人意料。因為頻繁的接觸和彼此心靈的相惜,Doug愛上了Clarie,并且愿意為她開始重新審視內(nèi)心并未完全泯滅的良知。他想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但殘酷的現(xiàn)實一次又一次的讓他重操舊業(yè)。
片中,編導(dǎo)演集一身的本.?阿弗萊克大放異彩,一掃金酸梅帥哥的恥辱前塵!《城》的劇本改編自Chuck Hogan的小說《Prince of Thieves》,“小本”本人也參與了劇本的改編,除了給小說改畫上一個浪漫主義的出彩結(jié)局,更加將自身的性格元素融入到故事當(dāng)中,觀影過程中,很多時候我覺得我覺得小本演的就是自己,那么的貼切自然,那么的瀟灑寫意,我甚至覺得他穿著運動裝,一晃一晃的走在查爾斯鎮(zhèn)大街上的那些鏡頭,就是他平時散漫搖擺的樣子,“吊兒郎當(dāng)”卻“帥了吧唧”的!這個不得不承認(rèn),人是有基本氣場存在的,小本就是有那套“花瓶”的潛質(zhì),在不經(jīng)意間,在觀眾眼里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一不小心就嫵媚了純情少女、晃點了文藝青年,一不小心就撩撥了康河的水草,綻放了人間的四月天來!
影片的節(jié)奏把握是影片成功的一個法寶!動若脫兔,靜若處子!槍戰(zhàn)對決,劍拔弩張、灰飛煙滅,暴戾之氣漫天播灑;飛車狂奔,恣意張狂,刺激非常,腎上腺素極速飆高;談情說愛的小橋段,溫馨靜謐,有午后的咖啡,有夜半的游艇,還有陽光穿過黑發(fā)的驚鴻乍現(xiàn);OOXX的小場面,布置的輕巧精致,點到為止,宛若氤氳著一碗荷爾蒙淺香飄逸的茶湯。整個敘事過程張弛相宜又張力十足,150分鐘的導(dǎo)演剪切版,絲毫不會讓人產(chǎn)生倦意。
Rebecca Hall作為本片的女主角,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受劇情的需要,留給她發(fā)揮的空間其實并不太多。很多人說她長得像斯嘉麗約翰遜,其實二人的氣質(zhì)還是有較大差異的,后者艷若海棠,美在廟堂之高,性感蓬勃而出;前者美如茉莉,開在山間田野,清新?lián)涿娑鴣?,然而這種鄰家女孩的氣質(zhì)又和梅格瑞恩不同,梅姨畢竟是陽光嬌媚型的,剪了金色的短發(fā),一個酒窩,就能將夢想照進現(xiàn)實,帶你走進陽光燦爛的日子。Rebecca笑起來,反而不那么的魅惑,她的美接地氣而出市井,似笑非笑的時候,眼波無意流轉(zhuǎn),仿佛太陽照常升起般隨性,卻能引你搭乘上一列開往春天的地鐵!192cm的與175cm,短發(fā)與長發(fā),冷峻帥哥與清新少女,運動衫與休閑褲,那一幕,Doug前來與Rebecca道別,站在她的菜園子里,含情對視,午后的“雪花膏”般的陽光嬌潤在他們的臉上,他們是那么的登對,那么的雋永,我心里的那個媚俗的小人禁不住跑進腦仁里心旌神搖,吶喊著,一遍一遍:不要走,不要走,帥哥,吻她,吻她!……
以下來分析影片幾個經(jīng)典之處:
1.修女造型的搶匪頭套:這個設(shè)計堪稱經(jīng)典,有人說它偷橋于《盜火線》,但它的確有了藝術(shù)上的再創(chuàng)造。比如說《盜》僅是為了宣傳一種恐怖的氛圍,所以頭套設(shè)計的很簡潔,遮住臉即可!(《盜》正式播出的版本里,甚至刪掉了買頭套的戲份),《城》中的頭套的造型讓人眼前一亮,充滿了驚悚的文藝氣質(zhì),帶上它搶劫,2B兮兮卻牛B晃晃,自從吳宇森在《變臉》中創(chuàng)造了在教堂槍戰(zhàn)這個經(jīng)典橋段,教堂、鴿子、鮮花等宗教因素經(jīng)常會和殘酷的殺戮畫面組合成一種詭異而禪意的效果,嬤嬤的頭套屬于這樣一個出彩的設(shè)計,難怪在飆車逃亡的時候,有個小孩子看到了“瘋狂的嬤嬤”,驚訝的幾乎快把下巴甩出來!
2. Doug與Rebecca的OX片段,設(shè)計巧妙,前文提到過,這里再詳細分解一下!我以前寫小說,男豬腳愛上了女豬腳,幾十頁,幾萬個字的鋪墊,好容易挨到了床邊,幾個字或者一句話,巫山云雨、魚水之歡的精妙之處,就浮光掠影帶過了:往下再寫一寸,就會露太多而黃色,一寸不寫,就是略太多而蒼白,不能聲色犬馬也不能不露聲色,尺度難于把握!而小本用近乎蒙太奇的手法把它推向了一個“久違”的藝術(shù)巔峰:當(dāng)Doug進入Rebecca身體的時刻,切入Rebecca被劫匪釋放步入海水的畫面,一種冰涼與溫潤感覺油然而生,導(dǎo)演手法之高妙,嘆為觀止:一方面這種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在歐美經(jīng)典的三級片鏡頭中,已經(jīng)“歸隱”多年,我隱約記得,以前有個叫做《the click》的三級片,經(jīng)常在關(guān)鍵的瞬間,切入火山噴發(fā)或者驚濤拍岸的場面,今日江湖重逢,大有惺惺惜惺惺的久違快感!另外一方面,女豬腳一直驚魂未定的心應(yīng)該能在這個時候釋然了,有了肉體和靈魂的歸屬感,仿佛重拾腳踏實地的安穩(wěn),這個鏡頭竟玩得是通感?。ㄓ纱丝梢月愿Q出小本內(nèi)心的精致、細膩與靦腆,不愿意在這個比較隱晦的題材上大做文章,卻保持了整體劇情的流暢性與呼應(yīng)性,由此我也對小本有了惺惺惜惺惺的好感?。?br> 3.在最后的激戰(zhàn)中,Coughlin猛吸了口別人丟下的可樂, 隨后迎面走向槍林彈雨的激戰(zhàn)中的情節(jié)設(shè)計:這是導(dǎo)演要展示的人性的復(fù)雜。(這點和《盜火線》的確是很像,不過好片子都要展現(xiàn)復(fù)雜的人性的。)
這個畫面,相信震撼到了很多人,Coughlin寧可選擇死亡也不愿意重新被捕,失去自由,展現(xiàn)了一個罪犯在困獸猶斗的最后時刻的內(nèi)心掙扎與狂野綻放的人性之花,雖然,觀眾明知道死的他是個罪犯,當(dāng)他瘋狂的迎向死亡的瞬間,還是很揪心的為他悵然了一把。這是個很出彩的設(shè)計,從生死抉擇到選擇死亡,只有十幾秒的時間,就像在一曲鏗鏘的重金屬,彈至高潮時突然變幻出的一段極速的失真,然后戛然而止,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段華彩。
4.精致的結(jié)尾設(shè)計。這樣有反“惡有惡報”的主題的電影,導(dǎo)演對結(jié)尾的處理非常的見功力。如果選擇讓Rebecca與Doug遠走高飛,背叛社會道德與法律底線的處理,估計過不了評委的關(guān),也有悖于影片對“復(fù)雜人性”與“身不由己”的人生的主題展現(xiàn);但是如果讓Doug被捕或者被射殺,又沒辦法向影迷交代,還有Rebecca與Doug感情,到底是死是活,魂歸何處?也要對觀眾有個交代,于是小本這樣處理:
在那個晴朗的午后,Claire在身邊圍滿FBI的電話里對Doug說,你來吧,我現(xiàn)在一個人在家。而Doug就在不遠處心痛的監(jiān)視著這一切,當(dāng)最后Claire說你如我的Sunny Days之后(Claire之前說過,My brother died on a sunny day like this; So every sunny day I feel like somebody is dying. I),Doug冰凍的臉上,融化出淺淺的笑容,這一刻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憋了半場的觀眾如弘一大師圓寂一般,盍然長釋一口鳥氣。
Claire望向天空,一朵云彩爬上了上來,金黃色屋檐,Doug鍍金色的背影,Rebecca金子般的眼眸,讓這一部“槍炮與玫瑰”的電影成色,綻放出璀璨的金色光輝!這時候,我心中那份“多情自古傷別離”的凄切,已經(jīng)驟然化作“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暢快,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相望與相忘的執(zhí)著,在無盡悲憫中,相逢一笑!
6 ) 透漏一下替換的不同結(jié)局(超級劇透)
很早就聽說過這部電影,今天終于把這部在硬盤中塵封已久的電影找出來看了一遍。
我看的是Extended.Alternate.Cut,也就是所謂的加長替換結(jié)局版??赐曛笳绽巧隙拱昕从霸u,才發(fā)現(xiàn)大家講的跟我看的有少許不同,原來不同的結(jié)局差別還是挺大的。于是又看了一下普通的公映加長版,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差別。
為了方便其他只看過一個結(jié)局的同學(xué),就把兩個不同的結(jié)局透漏一下吧:
在原版中,結(jié)局是四兄弟只有Doug順利生還,留下巨款給了Clarie重建了冰球場,而Doug在風(fēng)景如畫的遙遠的地方在燦爛夕陽中等待Clarie;
在替換結(jié)局版中,四兄弟只有Doug順利逃脫警察和FBI的追捕,并將巨款一部分留給了Krista和她的女兒,另一部分留給了Claire重建冰球場。在料理完這些后事后,Doug去了花匠事先準(zhǔn)備好的給他們脫身用的另一輛車,卻不料花匠卻早已有意吃掉他們,安排好了之前被Doug和Jem欺負(fù)過的那一幫小混混在那守著打劫他?;旎靷儺?dāng)然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身上只有一萬塊的Doug被腿上仍然打著石膏繃帶的小混混幾槍干掉。正應(yīng)了Doug留給Clarie信中的一句話,No matter how much you change, You still have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things you've done. 臨死前,Doug抬頭看天空晴朗,一架飛機劃過天空,正如當(dāng)時他在街邊跟Claire一起Claire離桌時他看到的一樣。殘酷的結(jié)局,卻依然浪漫溫暖。
打著犯罪題材的幌子,說的卻是一個本應(yīng)該成大器的男主不得不走上歪路卻一直想要逃離現(xiàn)狀最終在犯罪道路上遇見真愛而下定決心go away,然后真的go away的勵志愛情片。話說2010到2012這段時間馬臉本真的是突飛猛進啊,偶像臉實力派導(dǎo)演。
I know I will see 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
其實并沒有搞明白這樣的一個題材為什么能被拖沓的拍到兩個小時,作為商業(yè)片缺乏引人入勝的火爆場面,作為文藝片又缺少該有的氣質(zhì)。但好在諸位演員的表現(xiàn)與個人魅力不至于讓電影看上去讓人乏味。片尾曲倒是很贊,讓我重復(fù)聽了好幾次。BTW,本·阿弗萊克在影片里讓我感覺實在太像范佩西了?!铩铩铩?/p>
一個香噴噴的白領(lǐng)lady可以漂白大盜,新時代的美女與野獸的故事。那個妓女真可憐。扮花匠的老戲骨Pete Postlethwaite連臨死時的眼神都那么有內(nèi)涵。
其實并沒有搞明白這樣的一個題材為什么能被拖沓的拍到兩個小時,作為商業(yè)片缺乏引人入勝的火爆場面,作為文藝片又缺少該有的氣質(zhì)。但好在諸位演員的表現(xiàn)與個人魅力不至于讓電影看上去讓人乏味。片尾曲倒是很贊,讓我重復(fù)聽了好幾次。BTW,本·阿弗萊克在影片里讓我感覺實在太像范佩西了?!铩铩铩?完美
范佩西和杰拉德主演的電影。其實劇情挺爛俗的。
杰瑞米·雷納應(yīng)該能拿到一個奧斯卡男配的提名吧。
小本作為導(dǎo)演已經(jīng)不錯了,不過本片還是有些溫吞,各位卡司亮眼,雷納詮釋的痞子太到位了,絲毫看不到他本身的溫文;自從被菲姐搞上諧星的路線后,看哈姆叔再演正劇都會覺得很奇怪;萊維利表現(xiàn)超出預(yù)期,不如說她的感覺真的很適合這種角色…結(jié)尾還算美滿,最后花店那場讓昆汀拍一定爽死了!
意外的好看,后悔看得不是加長版。
自編自導(dǎo)自演。多套制服,多種面具。有原配,有小三。有biubiubiu,有papapa。這樣的電影,你還想怎樣?!
我就喜歡看這種莫名其妙無可救藥的愛情片
如果有什么打動我的話,就是JR趴在垃圾桶邊喝別人丟掉的可樂,然后義無反顧的跳出去面對死亡,讓我覺得那么悲壯。生啊死啊,都有什么可怕,又有什么可留戀,不過痛快活痛快死而已。也許這樣的淚點很奇怪,也許每個人被打動的瞬間都不一樣,可是我想,如果你還在我身旁,一定能明白我為什么會哭。
綁匪和人質(zhì)的素材并不新鮮,文戲與幾場劫案的武戲交互穿插,也提高了影片的靈活性,但武戲整體好過文戲,尤其是飛車追逐和最后的槍戰(zhàn),收尾的感情戲很好詮釋了主角陷入愛河與江湖事的兩難境地。希望小本將來能繼續(xù)干好幕后工作~
臨死前最后的回憶,是可樂的滋味
Ben的制服秀!
小本讓我覺得,長著一張偶像臉的人,也是可以文藝得很騷的。
作為導(dǎo)演的小本實在太迷人了,張力完全是他信手拈來的東西,只是hall小姐的角色太沒存在感
女王S在里面只做兩件事,跟小本f*ck一下和背叛小本
"it was just like one of my sunny days"!
你真正應(yīng)該去愛的是為你坐牢為你死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