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靈魂的回家才是身體最好的歸屬
“回家”。靈魂的回家才是身體最好的歸屬。
人生旅途上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不幸。而亞歷山大的不幸來源于回家路途的車禍。車禍不僅帶走了亞歷山大的雙親更帶走了他對往事的記憶。整部影片以出生-逃亡--回家為線展開,來描述亞歷山大失憶后尋回記憶的故事。如何讓外孫的“記憶”回家?外公做了多種嘗試,直到二人找到了雙陸棋,這個二人都曾引以為傲的興趣之后,亞歷山大的心靈才得以喚醒。
為了亞歷山大盡快且以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找回記憶,外公放棄了在醫(yī)院陪同、機械痛苦的療法而選用協(xié)力車雙人登車回家,雖然路途遙遠,但一路美景、邂逅愛情、有說有笑的回家,通過路途的協(xié)作使得外孫更能輕松愉快的接受痛苦的記憶。意大利收容所是曾經(jīng)逃亡的第一站也是這次尋回憶的最后一站,在那剛對異性懵懂的年紀,拿著昔日的玩具,想到昔日的場景抱著外公痛哭。。記憶找到了,家的方向也明了了,外公適時退場,以后的路亞歷山大將會自己勇敢的走下去。
找到合適的方法將會事半功倍。要像本片中的祖父一樣。無論遇到何種困難,要做的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積極努力地去嘗試各種缺口不放棄。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這個世界將會以她最美好的一面迎接你。
2 ) 世界再大,轉(zhuǎn)角有愛
擲出了六和七,贏得了比賽,恢復了記憶。
我又可以再做夢了,再玩,再輸,再贏,活在此時此刻,活出自己。
因為外公說過: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啊。
以為是溫馨的劇,沒想到摻雜了這么的艱辛,政治,車禍,監(jiān)獄,吃到膩意大利面。
這些暫且不說,外公真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智者。
1 棋王
他第一次教孩子擲篩子,要他起誓說:我們不是為賭,是為榮譽而戰(zhàn)。
是的,棋王的榮譽,頓時覺得篩子的決戰(zhàn)充滿了神圣的光輝。
2 云郵差
他離開家,外公說:你有話想對外公說時,就對天上的白云說,它會傳達給外公。
就像郵差一樣的云差,呵呵,內(nèi)心細膩的外公呀。
3拐杖暴力
外公有時候很暴力,他拿著拐杖,把他從病床上趕下來,他說你要出去,我要帶你出去才行。電視只會給你洗腦。
4 騎行幻想
大多時候,外公的眼神堅定,給他找回生活的勇氣,外公說:醫(yī)院這些人根本治不好你,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你。
帶著墳前的一盆黃花,兩人騎著協(xié)力自行車上路了。
他要孫子消除抑郁,找回自己,讓他幻想來消磨時間。
想象車里人的那段真好玩。
孫子起初不想說,在外公老頭的一再催促下,編啊編,說:里面坐著他的肥胖的老婆,她不停的把錢扔出窗外,卻扔不動自己;另一輛車里坐著個女孩在聽廣播,播報的是神馬路況,明星,啊啊啊啊。
兩人大笑,好不開心。
外公領舞,high起全場,讓他有機會和心儀的女孩跳舞,然后堅持讓他介紹自己。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你不去我拖你過去。
有這樣一個蠻橫的,溫柔,有信仰,幽默,愛生活,常說轉(zhuǎn)角有愛的外公,真是幸福。
電影絲絲縷縷的逐漸將信心和勇氣填滿了內(nèi)心。
擲篩子需要技巧,也需要一點點運氣。
生活何嘗不是,擲生活的篩子也需要一種神圣光輝的信仰,不要把生命當賭博,也應是為了榮譽而戰(zhàn),活出自己才是。
3 ) 每個年輕人,都需要一位百丹
小時候在電影頻道看過一部電影《高樓邊》,女主是個單親家庭的高三學生,叛逆,戀師,偶遇朱旭老爺子扮演的一個老錄音師,老爺子用比父親更加包容的態(tài)度去傾聽和理解小丫頭,兩人結(jié)成忘年交。
那部電影的很多細節(jié)已經(jīng)模糊了,卻一直忘不了老爺子說的一句話:
如果你愛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就對你有任何權利。包括,不愛你。
于是記住,愛是付出的動作,而不是索取。是否付出愛,是我的決定,我能否得到愛,取決于她。
后來看了一部美劇《偽裝者》,男主Jarod,有事沒事就要給曾經(jīng)的老師和監(jiān)護人Sydney打電話聊天,兩人的關系與其說是追捕者與逃亡者,更不如說像父子。當Jarod處于傷痛與挫折中時,總可以得到Sydney的寬慰與理解。
再后來是《無間道》,當黃警督重重地落到車頂上,之前的一幕幕在陳永仁面前閃過,面試,派去臥底,見面交換情報,送生日禮物……《再見,警察》的音樂響起的那一刻,說這是三部曲最讓人動容的橋段,也不為過。
在《陽光小美女》里面,那個滿嘴臟話吸毒看色情雜志的不著調(diào)老爹,跑到剛被兒媳數(shù)落的兒子旁邊,一本正經(jīng)的說“理查德,嗯,不管發(fā)生了什么,你試著自己放手干事業(yè),比大多數(shù)人強多了,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你肯冒險,有種,我為你驕傲”,然后父子的手握到一起,也是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鏡頭之一。
還有……
還有……
還有……
直到今天看了這部名字又俗又長的電影,看到長得像高爾基的米基大爺扮演的外公百丹,拉著外孫騎雙人自行車翻山越嶺,帶著他一步步?jīng)_破自己的心結(jié),找回失去的記憶。用一個曾經(jīng)滄海的老人的睿智與狡黠,去幫助迷茫中的年輕人時,我決定寫一些文字,記下這時,和以前那些時刻的感受:
每個年輕人,都需要一位百丹。
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輩,父母也好,祖輩也好,老師也好,老板也好,也許更多情況下,這樣的角色是由某個路人來扮演的。
這樣一位能夠讓得意的年輕人冷靜,沮喪的年輕人振作,迷茫中的年輕人找到方向,傷痛中的年輕人得到安慰,孤立無援的年輕人獲得支持的,歷經(jīng)滄桑的,睿智的,老人。
年輕人看什么電視,我們出去走走,不走我就用拐杖打到你走!
年輕人吃些什么亂七八糟的藥,燒了,喝酒,這才是能幫助你腦袋呼吸的好東西!
年輕人,那邊的小妞對你有意思,過去問她的名字,從哪來,快去,不然我?guī)氵^去。
我曾經(jīng)跟你爸說過,命運,就像你手中的骰子,好壞憑技巧,也靠點運氣,接下來看你的了,大師。
電影里面的年輕人,最終回到保加利亞的家鄉(xiāng)小鎮(zhèn),走出車禍的陰影,找回了自己的記憶與繼續(xù)生活下去的信心,奇跡般的成為新的雙陸棋王,繼續(xù)上路,追逐自己的美麗愛情。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百丹,他的外公,前半生民主自由斗士,后半生小鎮(zhèn)雙陸棋王,一個狡黠的,老人。
電影里面的他,她,他們,都有自己的百丹,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年輕人,我們呢,你呢?
你上次跟一個老人無拘無束的交談是什么時候?
曾經(jīng)有老人給過你難以忘懷的幫助與支持么?
如果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過了,為什么?
是因為你身邊不存在這樣的老人,還是因為你認為自己已經(jīng)不再需要這樣的一位長者,就像影片開頭的外孫,你是誰?我不認識你!走開!
最后一個問題,有一天,你老了的時候,愿意去做一個年輕人的百丹么?
4 ) 用一場旅行,找回自己
命運像擲骰子,除了技巧,還有運氣,如果時局不好,就要調(diào)整自己的攻略。
薩西可父母在車禍中去世,他也因此失憶。
堅強的外公找到他,要幫助他找回記憶。外公年輕的時候,做過很多大事,老來依然生猛。他把薩西可帶出醫(yī)院,慢慢讓他適應外面的世界,丟掉了那些幫助恢復記憶的藥,兩人騎著協(xié)力車從德國會保加利亞——薩西可的出生地,一路的所見所感溫馨動人,讓薩西可憶起小時候隨父母從保加利亞一路顛沛流離到了德國的經(jīng)歷,拾起過往的自己,也擁有了面對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薩西可回德國找瑪莉亞,相視一笑,世界如此美好。
ps.配樂很有特色
5 ) 在世界轉(zhuǎn)角遇見愛——論讀者群的重要性
經(jīng)典臺詞: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
這句臺詞在影片中出現(xiàn)了不下五次,第一次是亞歷山大出世時外婆出去搶到了兩大包躺做了很多點心,外公就說這是轉(zhuǎn)角有愛。后來啊,亞歷山大的父親受迫害,舉家逃去德國時,外公也說了那句話。然后亞歷山大因車禍失憶,外公帶著他騎著雙人車找回憶時,不停地重復著,并用這句話慫恿他去泡妹子,直至他最后找回記憶。
總覺得也許是翻譯的問題,“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und the Corner”突然聯(lián)想起了《桃花源記》中“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翻譯成大大世界,轉(zhuǎn)角豁然,好像更為在理。
關于導演:
斯蒂夫?阿曼達瑞夫,一個籍籍無名的導演,卻因為這部影片一口氣拿下圈內(nèi)好幾個國際大獎。
關于影片:
我只能說就像現(xiàn)在大紅的網(wǎng)文改變電視劇電影大獲好評一樣,這部影片如此高分,也是借了伊麗亞托亞諾的光。因為小說的讀者群甚眾,所以影片上映之初就已經(jīng)招攬了很大的名氣。說實話,影片有多么好看,其實并沒有。小說尚沒有看過,不過從改編成影片的角度而言,其實算不得很成功,邏輯有點混亂,雙陸琪在其中的重要意義并沒有說得很清楚,作品獲獎的大部分原因應該是保加利亞獨裁時期的真實反映吧。
所以說一部作品的偉大之處,往往以其現(xiàn)實意義為主。以此,搭配演員的出色表演,算稱得上一部佳作。
6 ) 我承認,我看見滄桑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啊”。這是劇中主人公外公“百丹”的一句口頭禪,大意就如他在面對骰子被擲出的不同點數(shù)時所說:無好無壞,只不過看你如何面對。擲出骰子的技巧或者各有天賦,但至少我們可以學著怎么去面對已經(jīng)不能改變的骰子點數(shù),從一部電影開始,從一次人生開始,至少那是別人的人生。
很多人喜歡把電影比喻為紛繁復雜的人生百態(tài),而本片就開始于主人公從母親懷中呱呱墜地:“這是我溫柔慈祥的母親”。
電影的第一句臺詞給整部電影描繪了溫情的背景,無論主人公日后如何顛沛流離,但他回憶的起點卻總是母親“自溺在書海與音樂中”的“一如她手織的花毯,徐緩且耽美…”。慟哭有時,歌舞有時,幸好一切的回憶都有這樣一個甜蜜的開始。
主人公另外一個幸運則是擁有那位妙語如珠的外公,他的經(jīng)歷表面上不過是一個在咖啡館里“腦子里只有棋”的普通老頭,可是卻在一次不經(jīng)意之間,準確地說是在一場令主人公父親墜入噩夢的過程中,讓我們得知他那差不多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的往昔:一九五四年保加利亞的單車賽冠軍;一九五六年十月匈牙利革命時,率領學生搞反動,甚至炸藥去炸斯大林紀念碑;歷盡百轉(zhuǎn)千回之后,在老年失去女兒女婿的悲痛中,還毅然決然地帶著自己的外孫——我們的主人公帶著一盆花和一瓶葡萄酒,共騎一輛協(xié)力車開始的喚回記憶之旅。當然,我們自始至終都明白被喚回的將不僅僅是主人公一個人的記憶。所以他可以驕傲面對外孫的抱怨不屑道:我的任務是舵手,更為重要。
一個溫柔的母親,一個睿智的外公,但電影給我們的當然不僅僅是這些,推動世界的原因之一或許是主人公外祖母津津樂道的“糖”,但更多的還是整部電影最為濃重的背景甚至可以說成為幽靈的一個詞,一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已經(jīng)變成歷史的一個詞來概括:冷戰(zhàn)。
重提這個詞是多么地令人不寒而栗,但回溯這段歷史我們似乎更該反省的不在那邊在這邊。在以冷戰(zhàn)之名豎起的鐵幕這邊,也就是所謂自己的故鄉(xiāng)這邊,家園這邊傳來的森寒刺骨:“同志們,我國慟失一位摯友,蘇聯(lián)秘書長勃烈日涅夫同志過世了,我們己派吊唁電報致蘇聯(lián)大使館,蘇聯(lián)與保加利亞…友誼仍永續(xù)長存”,在這種多么熟悉的語調(diào)后面是全場職工近似癡狂的“***萬歲”,而我們想起的也許則是一九九一年蘇聯(lián)的解體的根源應該追溯到勃烈日涅夫執(zhí)政時的經(jīng)濟停滯。所以我們也明白了主人公父親為何倉皇離去,背井離鄉(xiāng)是最為瘋狂的孤注一擲,但此情此景,繼續(xù)做一個良民飽受欺凌還是做一個難民搏出生天?
電影中描寫到難民的時候不可避免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國家,電影中主人公一家逃難的中轉(zhuǎn)站——意大利的難民問題。實際上難民問題也的確一直是意大利這個國家的難言之隱:一方面,本國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等因素造成意大利勞動力匱乏,意大利需要外來人口作為勞動力市場的補充;另一方面,由于在外來移民的接待、安置和管理問題上政策滯后,意大利國內(nèi)滯留了大量非法移民,給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負面影響。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常常左右為難。由與處于地中海盆地和北部歐洲之間,意大利的天然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是不得不面對在前線移民。而又由于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難民地位公約》中的"不驅(qū)回"(non-refoulement)原則,所以雖然每一個從獨裁鐵幕逃出來的理由都有權相信不會再被驅(qū)逐回那些危險的地方,但那個“斯佛查長官,”還是可以以他們是“惡霸與人渣…民主國家不需要騷亂”為理由讓他們“立刻給我滾離餐廳!在這等著腐爛吧”,所以無論是“芝加哥”還是主人公的父親都知道還得繼續(xù)往前走,走到?jīng)]有力氣為止。
但電影高明的地方是并不僅僅裹足于對前東歐近似凝固的那種意識形態(tài)加以嘲諷,而是耐人尋味地在主人公父親所謂的新年新希望“祝你我和薩西可在西德重新?lián)碛小白杂?,富有、快樂”后面勾勒了本片原著小說中那個近乎殘酷的拷問:“許多我的朋友以及親戚都懷抱著希望奔向西方世界,然而這種希望,卻如同他們混雜著外語和母語的說話方式一樣,同時也攙拌著鄉(xiāng)愁與困惑。留下或離開?我們該返鄉(xiāng),還是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的文化?出生和終老的地方,究竟那一個才是你真正的家?”,“梁園雖好,非久戀之家也”,而問題是“梁園”好嗎? 多年以后,電影中同為難民的“芝加哥”在和主人公邂逅之后大吐苦水:“你以為人在美國就不會死?。棵n蠅一樣,沒看電視嗎?好端端坐著吃漢堡喝飲料,就有人不爽,拿這么大的槍進來,然后掃射”;而同樣在多年以后,主人公父親一心投奔的德國在另一部電影《竊聽風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里被如此描繪:“這個新德國有什么好寫的?沒信念可依循”;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因為吃的不是人,是寂寞。
主人公在歸鄉(xiāng)途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幼年隨著父母逃亡時藏在難民營里的小汽車,這就像《末代皇帝》結(jié)尾那個被溥儀從龍椅下摸出的蟋蟀罐,歲月可以消磨一切,但惟獨記憶愈久彌醇。“活在成堆的吸塵器紙箱中?像老太婆一樣成天怨天尤人?”的主人公回憶起終于來到西方的父母卻早已失和,母親以淚洗面,父親不知所終,而十五年之后的回鄉(xiāng)之旅卻半路夭折,致使父母迅速和自己天人永隔,“命運,就像你手中的骰子”這次技巧在哪里?運氣又在哪里?如果沒有這場喚回記憶之旅的話,這一切便也會像往昔那么慢慢凝固,慢慢腐爛,慢慢讓人習以為常。當然,人生沒有如果。
運氣就在于一個漂亮的匈牙利女孩對他說:“我昨天見到你,又帥又憂郁,就盼著你來抱我…”運氣就在于他開始明白:“或許失憶對我來說并不壞,如此一來,你就是我第一個女人,……也是唯一”我們似乎看見不遠的將來又將有一位““溫柔慈祥的母親”,我們開始慢慢明白主人公終于開始擺脫那些苦澀沉重的往昔,”活在此時此刻…活出自己”,“再玩,再輸,再贏…”于是,電影便終于到了最后一句臺詞:
“因為外公曾說過…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啊”。
我們都曾經(jīng)有一位“溫柔慈祥的母親”,希望我們早日想起她,畢竟我們沒有患上什么”回溯性失憶“,我們也不一定需要葡萄酒和協(xié)力車。我承認我看見滄桑,但更為重要的是我正從滄桑中匆匆走過。壓在心頭的往昔也好,壓在心頭的今天也罷,滄桑滿目,鬢白如霜,但在在滄桑的拐角之處,都有什么呢?總會有些什么,否則又怎么能說“我承認,我看見滄?!薄?/div>
外公~~~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外公的氣質(zhì)無以倫比。祖孫倆一起騎上協(xié)力車“回家”時讓我感動。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上_不到我。
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感情不實。所謂人生,得知道提煉哪些部分,才會打動人。不同的講法,哪怕是同一個人生,聽起來也會有優(yōu)劣之分。
看不進去。
很想了解保加利亞這段歷史.誰靠譜的給介紹一下,多謝了.
非常棒
原諒我看片過程中不斷在腦子里面回想大臺灣的那部電視劇。。
又是一部暗藏反社會主義的電影,但是導演表達了更多:親情/溫暖/回歸/找尋自我……那一段長長的回家之旅適合每一個長期飄蕩在外的游子深切懷念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多帥的外公!4.5
“世界雖大,轉(zhuǎn)角有愛!”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整個片子圍繞“棋”與“騎”,雙陸棋與骰子即是維系外祖父、父親、兒子感情的完美物件,又是改變這個家庭生存現(xiàn)狀的道具;而雙人腳踏車即是外祖父和失憶了的外孫溝通的橋梁,又是導演為觀眾撲捉保加利亞公路美不勝收景致的載體。鏡頭最后倒退,生活依然向前
世界雖大 轉(zhuǎn)角有愛啊
出門看世界,放眼抒懷,才是人生樂趣。脫離宅男必修課。
“命運,好像手中的骰子,好壞憑技巧,也靠點運氣” 希望有一天可以和愛的人一起踏著協(xié)力車去旅行!
看這部電影學了下雙陸棋
片名和攝影都很小清新
世界雖大 轉(zhuǎn)角有愛
“命運就像你手中的骰子好壞憑技巧也靠點運氣”
“同志呀 為何用列寧般關愛的眼神看我?”我喜歡這外公
我會為了自由而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