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以路邊堆滿落葉的日落大道Sunset Blvd的景象開篇,直至鏡頭從路面往上轉,接著便是話外音出現(xiàn),同時一群警車響著警笛飛駛在日落大道上。
這時觀眾還不曾想到,這個話外音是尸體發(fā)出的聲音。
或者對于不熟悉威廉·霍爾登的觀眾來說,大概直到電影最后才會發(fā)現(xiàn)這是死了的人在講述自己的故事。
這部七十年前的電影,從開頭便營造了一種愛倫坡式的詭異氣氛。這種倒敘的方式(導演也不是第一次用了)更是增加了整個故事的懸念,這具尸體為什么會漂浮在這個游泳池里?以及接下來究竟會有怎么樣的故事展開。
01 氣氛
整部影片表現(xiàn)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氛圍。
在諾瑪·戴斯蒙那座外表破敗內里卻奢華的哥特風格的豪宅里,始終都充斥著詭異,黑暗與毫無人氣,她本人的服飾以及整個房子的風格帶著一種陰森的富麗堂皇。
一樓大廳里擺滿了她年輕時的照片,一層層一排排顯得主人是那樣病態(tài)般的自戀,她始終沉湎在過去的榮光里,自欺欺人又無可自拔。
豪宅里每個房間的門甚至是衣櫥都沒有鎖,可是豪宅的大門,這扇通往外界的大門,卻是如監(jiān)獄一般的鐵柵欄門,這位默片時代的閃亮明星不僅活在昔日的種種輝煌之中,還從內心里不愿意接受外面世界的任何變化,她不想改變自己接受變化,甚至不希望看到這種變化的存在,所以她要將自己禁錮在這所她自認為的“樂園”里,外人的眼中只有荒涼與破敗的“樂園”。
而這里給喬·吉利斯的感覺是陰森與猙獰,當他終于忍受不住第一次從這座破敗的豪宅中逃離時,在新年夜里。
在樂隊的伴奏下,只有他和諾瑪兩個人的舞廳,空曠落寞,陰森又閉塞窒息,完全將新年狂歡的氣氛阻擋在外。
他冒雨逃了出去,搭車到了朋友的新年party里,狹窄的空間,擁擠的人群,唱歌跳舞的人們,跟豪宅中的落寞有著鮮明的對比,嘈雜又熱鬧,歡快又世俗,擁擠不堪又顯得是積極向上的。
電影中一直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中來回穿梭,其實也暗示著男主角喬·吉利斯的心境,他在這兩種不同的世界來回徘徊。
02細節(jié)
喬答應諾瑪看她寫的劇本時,她坐在對面戴著墨鏡審視著他,左手舉著個性的煙斗吸煙,右手卻像爪子一樣支棱著,這神態(tài)像極了吸血鬼。
由后面的種種情節(jié)來說,她的確就像是喬的吸血鬼,而喬是她寵物猩猩的替代品。
喬和諾瑪?shù)年P系就好比諾瑪與所謂的明星體制的關系。
當昔日的明星諾瑪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價值之后,她被棄之如敝履。
而當喬想要掙脫這種關系的時候,他被陷入癲狂的諾瑪開槍打死了,他已經(jīng)走到了門外,可還是沒能繼續(xù)走出去。
而這在之前的一個細節(jié)之中就已經(jīng)暗示了,新年夜喬逃離,表鏈卻掛在那扇鐵門上,他扯了下來才逃了出去,可最終他還是回來了,就注定他是逃不出去的。
名利對于貪戀名利的人的反噬,諾瑪陷入了癲狂,喬奔向了死亡。
03人物
諾瑪·戴斯蒙
她的悲劇在于固執(zhí)地活在往日的輝煌里全然不知或者根本不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銀幕早已不需要她,人們也早就已經(jīng)忘記了她。
可是對于曾經(jīng)頭頂光環(huán),得到過又享受過名利帶來的好處的諾瑪來說,又怎么能不虛榮膨脹,又怎能不貪戀名利,又怎么可能想的到這種明星體制不過是如吸血鬼般地壓榨她呢。
當她不被需要,就沒有人愿意再提起她的輝煌,制片廠打電話聯(lián)系她也僅僅是因為想要租用她的復古車。
如果要說她和狄更斯《遠大前程》里的郝香薇的相似之處,那便是兩人都固執(zhí)地活在過去,郝香薇活在仇恨里,諾瑪活在往日的輝煌里。
喬·吉利斯
喬是個落魄的二流編劇,落魄到付不起房租,連自己的車都保不住,他求助于經(jīng)紀人求助于導演卻沒有人愿意救急。
可是他又拼命想保住像自己腿一樣的車,于是誤入了外表破敗的那所豪宅,這樣看起來他最后成為女主角的小白臉是一種偶然。
但是這一切卻是必然。
影片開始之時,是漂浮在泳池里死了的喬·吉利斯,話外音說他一直想擁有這樣一個泳池。而那架他放不下的車就是他放不下的名利,他來好萊塢闖蕩,為了理想更是為了名利。
對于他來說,諾瑪和那座豪宅便是名利的誘惑,他即使沒有這次偶然進入,也會有別的事情驅使他進入,因為他在陰森的豪宅與外面的世界之間始終在徘徊。
04 表演方式
葛洛麗亞·斯旺森與威廉·霍爾登兩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這樣的兩種表演方式換在其他故事框架或者其他類型的電影中可能會有違和,可是在這部電影中兩種表演方式的反差卻產生了很奇特的效應。
斯旺森帶有默片時期夸張的肢體語言與神態(tài)的表演方式將諾瑪?shù)牟B(tài)、傲慢、脫離實際與自欺欺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05尾聲
這是比利·懷德一場肆無忌憚的嘲諷,明星制度的殘酷與無情被他以這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多么黑色,多么陰暗,竟然從中找不出來一絲柔和來。
最后,喬的死引來了各路記者媒體,昔日的明星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再次成了媒體的焦點,此刻的她已經(jīng)精神失常,恍然以為她復出的機會終于來了,她在鏡頭前張牙舞爪,以為又重新回到了焦點,回到了聚光燈下,其實只是走向了毀滅走向了死亡。
最后的鏡頭,眾人如定格般在樓梯上停住,只有諾瑪一個人緩緩走下樓梯,慢慢走近鏡頭,“戴米爾先生,我準備好我的特寫了。”
然后漸漸模糊在鏡頭之中。
1950年的《日落大道》為年華逝去的葛羅莉亞·斯旺森贏得了當年金球獎的最佳女主角。在此之前,斯旺森是好萊塢默片時期的著名演員,幾乎和影片里的諾瑪·戴斯蒙德如出一轍,但是隨著有聲片的到來,她們的光環(huán)逐漸褪去,也慢慢被影迷們遺忘,只有困在好萊塢的豪華老宅里一遍遍播放自己過去參演的電影。于是,電影每秒24次的謊言(當時應該是16格)不再針對于觀眾,對于那些已經(jīng)脫離片場,失去票房號召力(也意味著觀眾緣)的昔日電影明星們也同樣適用,她們固執(zhí)地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中不肯醒來,殘酷之處就是,別人都是清醒的。 在《日落大道》里,諾瑪·戴斯蒙德雖然不能重返片場,但該片卻為葛羅莉亞·斯旺森帶來了她演藝生涯的最高榮譽,盡管和奧斯卡失之交臂,但在此之前已經(jīng)被大眾遺忘了的她,不能不說是《日落大道》給了她事業(yè)重喚光彩的機會。飾演一個50歲的過氣女明星,葛羅莉亞·斯旺森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默片時代演員們夸張的肢體語言,念著帶有口音的臺詞,不知道是多年的演藝生涯在她表演方式上印下烙跡還是她為本片故意為之,盡管帶著些夸張和滑稽,但卻和本片中那所哥特式風格的老宅相得益彰,她受困于老宅中,害怕外面的世界,但又對其充滿憧憬。 除開葛羅莉亞·斯旺森,在影片中飾演諾瑪·戴斯蒙德管家的麥克斯,則是由二十年代大名鼎鼎的導演埃里克·馮·施特勞亨飾演,他在本片中飾演的也是一位默片時期的導演,不得不說,麥克斯這個角色和埃里克本人有著比諾瑪·戴斯蒙德和葛羅莉亞·斯旺森更高的契合度和寫實意味。不僅如此,本片也是用寫實的手法去講述這個看上去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 影片一開頭,威廉·霍爾登飾演的年輕作家喬的尸體就漂浮在游泳池上,周圍是不停拍照紀錄的警察和新聞記者,接下來則由霍爾登本人的畫外音講述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時間回到6個月前。比利·懷爾德的影片大部分都愛采取倒敘的講述方式,這甚至成了他影片的標致之一,以至于我觀看他后期的一些沒有采用倒敘開場的作品時,忍不住懷疑好幾遍自己是不是看錯了片。倒敘的開場方式往往意味著,結果被直直地擺在觀眾眼前,顯然,比利·懷爾德對于一件事情的結果并不怎么感興趣,所以在他的影片中經(jīng)常一上來就由主人公告訴你影片的結果,例如《雙重賠償》,而真正令比利·懷爾德感興趣的則是事實的過程與真相,他更樂于在自己的影片中去進行這樣的探索,至于結果,他毫不掩飾地就告訴你了。所以《日落大道》里,年輕作家喬是自愿困在諾瑪?shù)睦险?,諾瑪需要年輕男子對自己的癡迷證明自己不老的魅力,喬需要一個愚蠢、慷慨的老富婆為自己抵擋窘迫的生活,這就是真相,生活沒有逼迫你,一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 在新年派對的那場戲中,被諾瑪纏著跳了好幾個小時探戈的喬終于厭煩了,奪門而出去尋找自己的同齡人,他是這樣說的,“我想跟我的同齡人在一起,我想再次聽到人們的笑聲.......他們還年輕,還有樂事去分享”,這里說明讓喬心生厭倦的是諾瑪?shù)蔫滂襞c占有,而他想要的則是自由,呼吸年輕的空氣,諾瑪家派對的形單影只和阿迪家派對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喬和貝蒂散步在街上的一場戲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喬:“你多大?” 貝蒂:“二十二?!? 喬:“聰明的姑娘,沒有什么能像你這個年齡一樣令人神往?!? 而這段對話產生之前,是喬聞到了貝蒂身上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兩個人在談論這個味道的由來,接著有了這段對話,所以,貝蒂身上令喬著迷的味道根本不是什么洗發(fā)香波的氣味,而是年輕的氣息。 真相就是喬不是為了高尚的愛情而決定離開,而是對年輕氣息的渴望。 至于愛情,我倒寧愿相信,他對諾瑪是存在愛意的。既然麥克斯心甘情愿地留在諾瑪身邊,就意味著昔日的電影明星,身上也一定還殘留著能吸引男人的魅力。有一場戲是諾瑪為了哄喬開心,滑稽地扮演著查爾斯·卓別林,那一刻,你仿佛能看見麥克斯口中所說的,16歲時諾瑪?shù)镊攘?。一個放下明星架子,為了取悅心愛男人的無知少女。 但大部分時間里,諾瑪身上都裹著黑色的衣服,在一座老宅里獨行,真讓人覺得她是一只——蜘蛛,編織著網(wǎng),想要黏住喬這個美味的獵物,伺機下肚。最后一場的槍擊戲,喬倒下的一刻,我仿佛看見一只黑色蜘蛛終于得逞。
難怪大衛(wèi)林奇喜歡,這片子其實多可怕多陰暗啊。都是貪戀名聲的人,一個走向瘋狂,一個走向腐壞,都太讓人唏噓。更何況女主角就是當年默片大明星,演得特別棒;里面出現(xiàn)的電影人還真都是導演什么的,好萊塢講好萊塢自己的故事,日薄西山的無力感
黑色電影有種令人窒息的美感,就像諾瑪?shù)目刂朴?,她在名利場中迷失了太久,燈光亮起的時候早就丟失了靈魂。好萊塢電影工業(yè)何嘗不是一座吞噬人的房子,賜予你夢一般的虛幻,沉浸在一種人工布景的絢爛中無法自拔。人是圈子的動物,靠贊美來獲取光環(huán),諾瑪有粉絲的假信,喬在那幫編劇朋友中亦能找到存在感,誰不是在爛泥中去奮力追逐虛無的夢想,以駕馭這沉重的人生。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瘋狂。瘋狂不是一種罪過,從青云般的夢境中跌落才是。葛洛麗亞·斯旺森和她扮演的諾瑪都是50歲,一個墜毀于日落大道的黃昏,一個在日落大道的水泥道上玩命一躍,竟然駕起了祥云。戲里戲外,皆為唏噓。
要說經(jīng)典心理恐怖片 比利懷爾德的日落大道當屬其中佼佼者 盡管片尾仍有些冗余(下樓梯的旁白處出卡司豈不更好?)但本片神奇地將遠大前程式的閉塞窒息感 愛倫坡那詩選式的黑暗 以及菲茨杰拉德型浮華融為一體 部分元敘事的運用 部分死者旁白式的處理等等 隨后在馬丁斯科塞斯和大衛(wèi)林奇的作品上 亦見重現(xiàn)
一直覺得國內應該翻拍然后找劉曉慶來演Norma 所有人嗨到爆
好萊塢一次肆無忌憚的自嘲自諷,且絕對黑色。面對那雙驚悚而自我陶醉雙眼,我們到底是該壓抑地為無聲電影時代默哀,還是直面虛榮與欲望帶來的兇殘?受人歡迎與受人關注的區(qū)別是有多么大,她卻能走火入魔地歸為一體。(這絕對是比《藝術家》那樣毫無創(chuàng)意的跪舔高出幾個檔次的作品。)
太精彩了。無論是關于默片女王的失落與幻夢,還是圍繞感情關系的緊張與驚悚,都被這樣一部關于電影的電影講得絲絲入扣,揮灑自如。
呃,沒有傳說的那么神,不太喜歡,很難融入劇情。
片子絕對經(jīng)典,就是覺得她那么有錢要是嫁給馮小剛就好了,絕對私人訂制一出甲方乙方似的大腕戲。以被殺者的口吻開始,地址真的是日落大道的10086號嘛?還是中文字幕自己加的。老太太說星座也真是醉了。UCCA
比利·懷爾德代表作,黑色電影經(jīng)典。對好萊塢自身的批判與嘲諷,和《雨中曲》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本片是陰暗悲涼的,后者明媚歡樂。大衛(wèi)·林奇的神作《穆赫蘭道》中多次向本片致敬。本片的攝影(尤其是片頭片尾)、臺詞、化妝都極佳。但我很不認同女主的沉溺于過去,拒絕向前看的心理。(8.5/10)
看黃金時代的影片,總能不經(jīng)意間產生這樣的體會,就是最電影的電影就該是這樣的。 而一個身處光環(huán)中的人,如果只看得到光環(huán),當年華流逝,取而代之的就會是同等的空虛和暗淡。
這片子又厲害又悲傷,那種沒有任何選擇可以阻止悲劇發(fā)生的悲傷啊。喜歡死人的旁白自述,喜歡萬能管家,Turn that light back where it belongs,比利懷特每次臺詞都好棒啊。在B站看的,彈幕讓我覺得大家對年紀大的女性非常刻薄,當任何年齡差巨大的男女關系出現(xiàn)時,女性年紀大的時候大家就廢話好多。
paranoid...Norma那經(jīng)常仰面45度角但眼睛還是水平望著你的神情真是太恐怖 黑暗中不寒而栗.
原來比利·懷德在66年前就已經(jīng)寫出了:“‘你不會有時候很恨自己嗎?’‘我常常都很恨自己’”這么振聾發(fā)聵的對話。
2011.6.11. 18:30 國泰。文藝青年吃軟飯警示錄/腦補女王的戲夢一生/女王攻和忠犬受不得不說的故事/如何用形而上的追求把軟妹指南……懷爾德先生您是個天才!
這片子其實還挺驚悚的,因為真實的與臆想的人生如此脫節(jié),把人弄成了變態(tài)。男主角其實不重要,誰都行,不如Max來得重要。諷刺的是,不僅又是一出錯愛亂情,而且到最后,只有疑似結尾之時,孤獨的女人才能獲得她想要的結果,盡管她也知道只是片刻黃粱。
看得各種心酸…巴斯特.基頓臉上涂滿厚厚脂粉、帶著小丑般憂傷的神情坐在橋牌桌邊如僵尸出土,50歲韶華已逝的老婦,蟄居一幢陰暗廢舊大宅,仍繾綣在25歲的浮華舊夢中,瘋癲癡狂地死死掇住最后一縷稻草,渴盼光環(huán)再臨,不肯落回人間…這明明是對整整一個時代的蒼涼悲嘆。編劇定受《遠大前程》啟發(fā)甚深。
門牌號竟然是日落大道10086耶!目前看過最喜歡的懷爾德。故事講得這樣扎實,即便謎底早就揭曉也無妨。一部關于電影全是電影的電影,那些失意的過時的瘋癲的人,被“罕見的同情心”所照耀,成了黑暗中的英雄。精彩的結尾像一出戲中戲,可她還是把那個摯愛她的人叫成了別人的名字。
美人自古如良將,人間不許見白頭,更何況是用金粉鍍成的superstar。整部片子都處于一種莫名的詭異氣氛之中, Gloria Swanson真是太妖魅了,那句Stars are ageless說的令人唏噓不已
大衛(wèi)林奇怎末可能不喜歡它呢
《日落大道》里耐人尋味的metamessage是,扮演管家的施特羅海姆說:“我曾是可以比肩格里菲斯的導演,現(xiàn)在卻只要全心全意的服侍于她”。事實上,在無聲片時代作為導演的施特羅海姆確實比肩與格里菲斯。所以,施特羅海姆要守衛(wèi)的不是沉迷與過往榮耀神經(jīng)質明星諾瑪,而是她所代表的無聲片的電影時代。比利懷德的用意應該是在這里,才讓這位曾經(jīng)最了不起的導演也是演員的施特羅海姆出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