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為邊做菜邊說過程而給五星!
我不知道編劇怎么樣,劇情好不好,女主演技如何,胸大不大,還有炸糕是什么。。。
但我記得,一開始進愛麗舍宮,女主說,不好意思,我做菜的時候會一邊把過程說出來,你得習(xí)慣這個。
從這之后便是一連串的邊做菜邊說過程。
這樣一個行為是什么?套用一個應(yīng)該不太恰當(dāng)?shù)脑~,儀式性行為。在我看來,儀式性是一種沉浸的狀態(tài),是一種信仰,不這樣做就他媽的不行!!也可以說是一種癖。誰說的,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所以,呵呵。
我剛把片子刪了,我有點記不清在那個破小島上,她燒菜還是邊燒邊說話么?
好了,我的發(fā)言到此結(jié)束。
2 ) 戴著鐐銬跳舞的主廚
整部電影的“格局”還是低了些,兩個時間線互為對照。對于所謂homemade的探討也正是近幾十年來國際飲食界探討的熱點:authenticity和nostalgia,導(dǎo)演的答案借總統(tǒng)之口托出:我想要品嘗食物本真的味道。從歷史的發(fā)展而言,主廚是從“按照菜譜做菜的人”逐漸走向“發(fā)明家”和“藝術(shù)家”,因此當(dāng)一個主廚不能按照自己所想自由地“創(chuàng)作”時,那無疑是最痛苦的時刻。
只是有一點,Hortense究竟是借總統(tǒng)是偏好順?biāo)浦圻M一步大膽嘗試了homemade,還是因為總統(tǒng)的肯定(她對菜式的態(tài)度在和總統(tǒng)的談話之后有了明顯的變化)而在某種意義追求認可?實際上,一個人,即使是總統(tǒng),其認可終究帶不來最高級的愉悅感,作為總統(tǒng)的主廚卻無法看到他用餐的樣子,某種意義上是確實了最重要的內(nèi)容。這大概也是Hortense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能獲得更多滿足感的原因吧。
3 ) 溫暖的小確幸
深夜看完,忍不住想要分享自己的心情,心情好平靜,覺得世界很美好,自己很幸福。
這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食片,但是通過主角的口中敘述的關(guān)于食物,關(guān)于食物的產(chǎn)地,關(guān)于食物的烹飪方法,以及為了準(zhǔn)備每一道菜所堅持的想法,都讓我覺得深夜饑腸轆轆的幸福著。。為什么女性作為一個工作者總會被各種異類歧視和傳言所困擾。。嗯,我并不是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但是電影還是給我?guī)砹诵⌒〉睦Щ?。。?!?br>我知道她的最終離開,必定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她也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來去島上工作雖為了解決日后定居問題。。。但是想必收獲了更多。。。最后大家送別她時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好溫暖,她的堅持,她的追求,她的價值觀,都能被理解,我覺得她就很開心啊...無論是愛麗舍宮繁瑣的規(guī)矩,卻精致的妝容,還是荒島凜冽的寒風(fēng),為了取暖而單調(diào)的服裝,一個有個性的主體,撐起來一個鮮活的形象,讓沒有嘗過最完美松露的人也品食到了這份醇美。。
晚安,好夢
4 ) 孟德斯鳩說:嚴格控制飲食換來的健康也是一種長期的病
此文成立的前提是,我在B站看的此電影版本中字幕組沒有肆意賣萌,正確地翻譯了這句話,當(dāng)然,也要編劇沒有昧著良心亂寫,孟德斯鳩真的說過這句話才行。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就沖著這句話,吃貨們也該看一看這部片。說得多好??!健康應(yīng)該建立在心情愉悅、好吃好喝、享受運動的基礎(chǔ)之上,對于吃貨來說,如果不能好好吃飯,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當(dāng)然,我也并不反對任何心甘情愿每天酸奶水果白粥養(yǎng)生減肥的生活方式,你們自己覺得高興就好~
說回這部電影吧。首先它并不是一部喜劇,千萬別抱著樂一樂的心情來看,一定會失望,說不定還要灑上一兩滴小淚花。其次它其實也并不完全是一部美食劇,宮廷廚房中打仗一樣的日常加上有些法國菜看起來也并沒有那么誘人,時而還要穿插一些政治啊人生啊心路歷程啊等等支線情節(jié),想認真看美食番的還是去隔壁戳食戟之靈吧。(當(dāng)然本人也是春藥粉,每周六巴巴地盯著B站更新呢。)
總體來說它就是一部講述一個法國女人3、4年工作和生活的文藝片,女主氣質(zhì)驚人,穿套裝、穿裙子、穿圍裙、穿家居服甚至穿羽絨服都看起來很優(yōu)雅,盡管樸實但也上得廳堂,即使到國宴的場合也不露怯,完全hold住,碰巧她又有特殊的烹飪技能,即使臨危受命,即使時間緊迫,她總是能hold住全場,冷靜判斷,做決定下命令,美極了。
電影始終在兩段故事中穿插,一段是三年前女主在愛麗舍宮擔(dān)任總統(tǒng)私人小廚房御廚的故事,另一段是近一年女主在澳大利亞靠近南極的極寒小島一個小食堂當(dāng)主廚的故事。我認為這一直在呈現(xiàn)一種鮮明的對比,故事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不同的同事,不同的主顧,不同的情緒,不同的心態(tài)。不知你是喜歡愛麗舍宮神經(jīng)緊繃的她,還是喜歡在小島上自由奔放的她。
也許孟德斯鳩這句話也是一語雙關(guān)吧:用哪個控制飲食換來的健康也是一種長期病。
哈哈。
5 ) 我看到了你眼中的熱愛與自由
“Hortense! Avec nous! Hortense! Avec nous!...”
當(dāng)食客用近乎宗教崇拜的姿態(tài)邀請廚師共同進食,這樣的支持是每個廚師的夢想吧。
身為一個資深吃貨,見過的美食不多,卻對憧憬的食物有著微妙的挑剔。當(dāng)貪吃了很多年終于自己開始掌勺時,也能做出像樣的菜??墒?,總有那么一刻,覺得不對勁?;叵胍幌虏粚Π。鲜且粯拥?,火候也對,時間也一樣,總是跟之前吃的味道不一樣,總是少了那么一點描述不出的東西。
當(dāng)我看到了Hortense,看到了這樣一個因為熱愛而產(chǎn)生的完美主義:蘇格蘭鮭魚釀橄欖,盧瓦爾河流域胡蘿卜,自產(chǎn)的松露【為了完美的松露可以在艱苦的南極工作一年賺錢去新西蘭……也許也是和總統(tǒng)先生同品葡萄酒和美味松露的片刻給她留下了在愛麗舍宮的唯一美好念想這個?!?,為了小小的濾布可以馬不停蹄地奔回住所找,必須要念出自己做菜的流程【這真的是真愛,真的只有真的熱愛、真的快樂才會做出的事。在南極的時候是她選擇的一種對過去的逃避,所以她不快樂:她躲避其他人,不讓他人插手,緊皺眉頭地沉默地做飯,這和在愛麗舍宮里與Nicolas親密無間地默契合作快樂并辛苦地奔波著截然不同……好喜歡這里的各種梗><】……最后的最后,當(dāng)不斷有人對她對熱愛的追求施加壓力時,她如同被砍掉手足:如果不能自由地在廚房小天地像一個女王霸道自由地揮灑自己的熱情,即使有再高的榮譽和薪酬,即使有總統(tǒng)先生的陪伴和賞識【其實這個梗略悲傷童話啊,包括對總統(tǒng)的崇敬,只為總統(tǒng)先生奉獻才華和汗水,寫給總統(tǒng)先生的信中也像公主對深愛的王子告別……】,即使離開也在所不辭。【所以美食才是真愛!】
作為一個傳記電影,本片只是用短短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截取了Hortense的部分生活,沒讓人直觀地看到愛麗舍女大廚如何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每個盛宴,如何和宮里的一群人面獸心的漢子們勾心斗角;可能“皇家美食”的名義也吸引了不少人【請不要對片名臆想】。但是本片讓這些人都失望了。因為他們是不會老老實實地拍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傳記片的!這也是我越來越愛法國片兒的原因。他們并不想給你展示一個愛麗舍宮的女大廚的雞毛碎皮的生活,并不想把一個女英雄形象推上銀幕讓眾人膜拜,他們要宣揚的,是他們崇尚的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是的好空話】。所以我們看到的,沒有過分戲劇化的場景,沒有臉譜化的人,沒有快節(jié)奏吸引眼球的情節(jié),導(dǎo)演和編劇只是把無數(shù)看似無關(guān)的生活片段展示給出來,任人聯(lián)想體會,終于思索出自己的理解:啊——原來是這樣。
聽說他們很推崇一個觀點:人就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這沒有什么不對。而本片所體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種理念。為了對美食的熱愛,想讓自己手下的生花妙筆贏得更多的人的認可,當(dāng)找到了知己總統(tǒng)先生,更堅定了自己的熱愛;但一旦對熱愛的自由受到了威脅,便可以立馬抽身而去,為了親愛的松露,可以去南極工作賺錢定居新西蘭……就這樣結(jié)束了嗎?我猜想不會,當(dāng)她找到下一個熱愛的落腳點,必定會隨時奔去……
其實我最感慨的是法國女人的優(yōu)雅。Hortense怎么說也有50歲左右了,但她的氣質(zhì)和身段吸引了本片中大部分的漢子……肯定有夸張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認,她真的很優(yōu)雅:從打扮、神態(tài)、步履……怎么都不會覺得她已老去。她的年輕態(tài)不是因為養(yǎng)尊處優(yōu),而是對生活永遠秉持著自由的熱愛。
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在巴黎街頭的奔跑,你為每一個細節(jié)的執(zhí)著,你對自由的熱愛?!^續(xù)跑,不要停。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6 ) Truffes beat gold
愛麗舍宮的總統(tǒng)廚師,神秘的title讓人好奇,讓人敬佩。來自澳大利亞的記者一直想要采訪Cathrine,想獲得更多關(guān)于這份工作的內(nèi)容意義的信息。
對Cathrine而言,在愛舍麗宮當(dāng)總統(tǒng)廚師的兩年并沒有在南極小鎮(zhèn)的一個食堂里工作更讓她有價值感。在愛麗舍宮里受那些大男子主義廚師的排擠;對食材的等級產(chǎn)地的追求不被理解,被要求削減費用;被營養(yǎng)師要求控制卡路里;都告訴她“這里需要的是服從”。
在小餐廳工作,能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食物,沒有束縛,一起分享。
高額的薪水?dāng)€足了錢,去新西蘭的一個角落,種上一片松露。清晨帶著狗,扒出一塊松露,切成一片一片…
雙線講述,愛麗舍宮與南極科考船,變的是地點不變的是料理的本心。料理戲中俗不可耐的在“家鄉(xiāng)的味道”梗在法式料理中也變得優(yōu)雅無比,哦對了,松露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樣子
傳紀片來講拍得極其一般,但是美食本身還是不錯,隨便看看可以~
作傳記,單薄了,幾乎不牽涉奧爾當(dāng)斯的私人生活。不過演得很好,人物性格飽滿。最后聽Ce n'est qu'un au revoir,很感動。
☆☆☆☆亞瑟演的小糕點師好可愛
反正我是要給100分的
應(yīng)該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吧?
@已合法化的連理枝
不是所有搭上總統(tǒng)、美食和心靈旅程的故事都有的可看。真人改編也沒能為影片更添姿采,讓小說家客串這種也純屬噱頭。尤以兩段生活的穿插特別礙眼,趕上小學(xué)生寫作業(yè)了,用的都是政客冷漠老百姓隨和這種掉地上沒人撿的糟爛橋段。人物塑造基本為零,凱瑟琳弗洛也沒有什么表現(xiàn)機會。
法語片子看得少,今年竟然看了兩部。甘藍包鮭魚……omg。因為在這個島上生活的1年,對抗狂風(fēng)、寒冷、孤獨,這給我了很大的力量。
讓人對食物產(chǎn)生一種新的認識
悶到不行?。?!
送別的那場戲還是挺感動的
沒見過那些西式的美食,感覺應(yīng)該很好吃。廚藝最后還是抵不過權(quán)利斗爭。
很好的政治美食的電影。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政治,同樣,也有美食。獨立的人格產(chǎn)生美麗的食物。
字幕一塌糊涂= =我都快聽懂了...睡倒好幾次...還能說啥....攝影挺好..?
只是下了隨便看的結(jié)果卻有點小感動。早已不年輕的女士做的簡單質(zhì)樸如祖母般的食物,在所謂上層高端的人面前各種矯情挑剔,在某小島的一群同樣質(zhì)樸簡單的人面前都舍不得離開,簡直是一童話般的故事。不要相信控制飲食能有什么功效,就像孟德斯鳩說過“嚴格節(jié)食維持而來的健康,也是一種煩人的病”說的好
我媽說這是講吃貨的所以我在看為奴十二載的間隙飄了一兩眼各種無感
有點一般,這真的是傳記嗎
嚴格節(jié)食維持而來的健康也是一種煩人的病——孟德斯鳩
3.5 法國真的是不遺余力的在推廣自己的飲食和食材。松露可以種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