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業(yè)之始
看過了《夜行者》再看這個,才知道什么叫“就怕貨比貨”。老鳥和新手的差別,妥妥地擺著呢。
成功真的都是靠安利賣出來的嗎?其實不是的。那種只靠嘴巧心黑臉皮厚就能包打天下的人設,多半是成功學的拙劣版本。在一個不開掛的世界里,比你會撒謊的人多得是,不好糊弄的人更一抓一大把。何況作為一個黑幫老大的女婿,更多的手段往往意味著更多的把柄。自作聰明變成“作死”的概率相當不小。
跟《利益風暴》的冷眼起底不同,尚多爾對八十年代的實業(yè)家還保留著一些念想。舊時代的實業(yè)是一種創(chuàng)建和積累,而非撈一票走人的投機。創(chuàng)立一家公司并維系它的運轉,乃至將之傳承給子孫,對應著古典的“王者”隱喻——因此本片會帶有濃厚的“教父”氣息。這是一個漫長、艱辛、充滿風險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播種下的每一步,都將隨著時間結出相應的果實。
因之,理智和信用曾經是商業(yè)時代不可或缺的資本。盡管人人都認為一個可靠而清白的人是傻瓜,卻也心知肚明,和這種人合作是收益最大的選擇。即使在弱肉強食當中也有規(guī)則。一個完全遵守規(guī)則的人,固然會比作弊者們辛苦更多,卻保留了自身的價值。流言和污蔑可以一時遮天蔽日,但無法攻破一座真正無懈可擊的堡壘。而阿貝爾用看似“理想主義”的“窩囊”所要鑄就的,就是這樣一座堡壘。
每個想要“創(chuàng)建王國”的人都有野心和激情。阿貝爾娶黑幫之女,接手岳父的產業(yè),包括使他“引人注目”的土地擴張計劃,都顯示了他的這一面。但真正能夠成功的人,是懂得如何用理性去駕馭這野心的人。他反復地強調“相信”,讓員工在推銷時一定要用信任打動客戶。這并非偽善的說教。在一個陌生人選擇陌生人的商業(yè)社會里,信任就是最大的財富。所以最令人憋屈的段落,當屬那個初出茅廬的業(yè)務員慘遭黑手——那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對“信任”的打擊,完全可以摧毀一個人的三觀。然而杯具司機的那條情節(jié)線也在同時證明,熱血上涌、以暴制暴只會讓人泥足深陷(還連累了銀行不給公司貸款),接踵而來的驚慌失措乃至“違約”逃亡,則一錯再錯,通往不歸之路。唯有在殘酷世界的面前仍能保持冷靜和自制的人,才能在生活的“壓力風暴”中守住食物鏈的上游。
理性并不等于迂腐和天真。安娜是“下木夫人”型的強勢內助,阿貝爾卻一直希望她置身事外,“把一切交給我處理”。這里有傳統(tǒng)觀念的體現(xiàn),也暗示著他對妻子性格的某種看法。當妻子交出“私房”時,他憤怒于夫妻間的信任受到蒙蔽(作為妻子管賬的夫妻店,這一“信任”著實性命攸關),但爆發(fā)之后也做出了應有的決定。在回旋余地有限的情況下,他仍然不失尊嚴,坦白揭穿同行們銷贓的事實。面對來者不善的檢察官,如果自己心里都沒有底,當然藏起賬本方是上策……與那些騰云駕霧的“創(chuàng)業(yè)神話”相比,這種折磨人的節(jié)奏更接近當事人的內心世界:那是在黑暗的未知和偶然里航行,稍有不慎,便會《一切盡失》。而且和那部影片中的變幻莫測的海洋一樣,社會擊沉你,不需要給出任何理由。
在尚多爾看來,這些能夠在風浪中苦苦掙扎的人才是支撐這個世界的基石?!独骘L暴》里玩弄衍生品的金融掮客,不過是在透支這些人創(chuàng)造的財富和信用,用以制造泡沫渾水摸魚。新世紀商圈“35歲前賺足退休金”的樂活倫理,跟這種一磚一瓦的“創(chuàng)建王國”也早已格格不入。但當年的巨頭們,很可能就是這樣一步一個坎地建造起了他們的土地和王國。與這個世界相處,從來沒有捷徑,沒有秘訣,更沒有什么成功學。
2 ) 冷暴力,才最讓人恐懼
整部片子,男主一槍都沒有開過,石油的圈子,大家背景都很深,男主的岳父,便是黑幫頭子,但男主始終不用暴力解決問題。片子一直都在壓抑。男主公司油車被搶,貸款失敗,檢察官死盯不放,借錢各種被訛,老員工攤上了槍擊案被追捕...一切都為了最后一槍。男主以為自己誠實守信經營,原來老婆一早通過在賬目做手腳,從公司里私挪資金,恰恰是這筆錢,在最后時刻,挽救了男主的公司斷裂的資金鏈,當所有事情走向光明時,被通緝的老員工拿著槍來了,他已經絕望了,為公司盡心盡力,卻被炒魷魚,被通緝,他來到男主面前,自殺了...男主跨過身體,用手帕堵住了被流彈打穿的油罐,然后平靜地說,報警...最暴力的,不是拳腳,不是槍炮,是心。冷暴力,才最讓人恐懼。
3 ) 王風
這世間,有一種東西,它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氣質,潛藏在人的靈魂之中,心靈之下,它像是一種天然的染色劑,將每一個人,染上不同的色彩,而唯獨有這么一種色彩,在人群中會具有極高的辨識度,不論是誰,都能一眼發(fā)現(xiàn)具有這色彩之人的、這獨特的不同——我不知道這不同它如何定義,也不知道如何命名,它像是古訓中的王道之行、王者之風……也許,正是想到這些,所以莫名地為這篇影評寫上了“王風”二字吧。
個人感覺這部影片恐怕是豆瓣評論里最被誤解的一部了吧,各種雜七雜八的觀點,什么Abel失敗透頂、Anna如何如何……其實,我是不懂導演想要表達什么的,但我看到的,是教父的影子,而更勝于教父的一種人格,這種鐫進骨子里的東西,不是任何人都可習得的技能,也許,它本就稀缺到僅為這世間極少數(shù)人預備,也因此造就這世間王者如此稀缺。
很贊嘆導演和演員能將這種東西把握的如此精妙并呈現(xiàn)給我們。
整部劇,我很喜歡幾個場景,一個是Abel給員工培訓銷售(談判)技巧;另一個,是和地區(qū)同行談話要求住手。這兩場戲,都是準教科書級別的人生必學技。
在此,我不得不想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形成了這樣的人生氣場,能篤定地堅持自己的堅持,這樣的人,最可怕的不是他既定的目的,而是他向著自己的目的毫不停歇的、堅定至極的腳步。
這部影片,非常值得那些向著自己目標和夢想而去的人、在某個短暫的迷茫點上時用來為自己指引前行的方向。
引用一句臺詞,向那些正在努力為夢想而行的人們致敬:
——當你感覺到不敢繼續(xù)前行的時候,正是你該奮勇向前的時候。否則,你一生都停留在同一個地方,而這,我做不到。
4 ) 至暴之年:一個商人的試圖獨立與無奈
有劇透。
看完《至暴之年》,也看了很多評論,大家都提到aber是個守法的商人,我基本同意這個描述(他是一個沒有被發(fā)現(xiàn)違法證據的商人),但懷疑aber的動機。
出淤泥,染不染另說,肯定知道淤泥是個什么樣子的。Aber的岳父是黑幫老大,他被人欺負到頭上了為什么還不找黑道幫忙?貨車被搶他反而叫老婆不要告訴她老爸和老哥,家里進強盜了他也堅決不買槍不請保安公司?為什么aber這么怕事?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原因,地區(qū)檢察官正盯著他,他不想有把柄落在檢察官手上。為什么不能落人把柄?影片沒有解釋。商人言利,從利益角度分析,aber可能覺得,落人把柄付出的代價,將遠遠高于被偷被騷擾的種種。我推測,aber內心里不想做那種依附權力、成為政客提款機的商人?
所以游走在法律邊緣做生意的aber,最大的原則就是不能被抓到把柄——不是說他不能違法,而是不能被人抓到證據。這里有兩個層次,第一公司違法了,做了假賬,所以抄家時他要轉移賬本,不能讓檢察官發(fā)現(xiàn)。但他有個后手,就是第二,假賬是他老婆做的。萬一萬一最壞的結果,他還能保住自身。
Aber的這種內心戲是我推測的,但也不是沒有證據。全劇他一直在裝,要做個正派商人。但是在走投無路懸崖邊上,他老婆送出小金庫支票的時候,他終于演不下去了。他內心已經收下了這根救命稻草,但嘴上一定要問,這支票安全嗎?我拿出去不會被人抓到把柄吧。
由此,aber的處事原則就清晰了:aber要做一個外表清白、沒有把柄、不被人敲詐的人。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為什么aber這么怕被人抓到把柄?被檢察官敲詐能有多可怕?比家人被槍威脅還可怕嗎?
想想還真是這樣。偷油、襲擊員工、恐嚇,這都是小傷,把生意做大都能賺回來,可一旦被檢察官敲詐上,無休止的進貢不說,命門就在別人手中,叫你隨時關門坐牢也是可以的。
所以這里的至暴,指的到底是誰呢?暴力是最原始的強制力。然后是權力,背后有槍桿子撐腰。進入資本社會,資本也是一種強制力,但是帶著溫情的面紗:被錢驅使著干活總比被槍指著頭干活好多了。
影片的結尾,贊到不能再贊。大家都夸了堵彈孔,夸+1。但我更要提地區(qū)檢察官。這個老狐貍,一直陰死陽活,愛搭不理,一心查案的鳥樣子,最后終于露出了尾巴,要和區(qū)域最大石油商結成同盟,這當然是政治同盟了。為什么檢察官一開始不盯別人盯aber?因為aber做大了(開場他的律師自嘲說這算一種榮耀)。檢察官盯他為的什么?結局就暴露了,不是為狗屁揭發(fā)行業(yè)內幕,純屬敲詐勒索(所以要敲詐行業(yè)老大)。最后檢察官為什么又求和?這是最精彩的地方。當你冒頭的時候,他要踩你,當你冒出了頭,成為高山的時候了,他又要攀你。Money works!Aber真特么的實現(xiàn)了他的fxxx美國夢。
Aber成功了,他成為曼哈頓最大的石油經銷商,公司將會越來越大,計量、賬目、稅金的事兒自然由下屬代勞,他不知情。他在地方政壇開始擁有話語權,他有一個司法界的同盟,雙方將心照不宣不踩紅線共同做大也要一起分贓。全片沒看到血漿,也沒聽到幾聲槍響(要是一聲不響就更贊了),但權力和資本兩種強制力,斗了兩個小時,終于合體。不想依附權力的aber,最終還是體面的靠向了權力。
5 ) 原來燈塔國也有這樣的歷史
2021年才看完了這部2015年就上映的電影,這些年發(fā)生了好多記入歷史的事情。還記得10年大學的時候各類公知還是非?;钴S的,作為一個悶頭學習的理科生,歷史沒有及格過幾次,完全想象不到美好如美國也有這段混亂的時間。實話說最近幾年“燈塔”的形象逐漸褪去,真實的美國漸漸映入眼簾,再也不需要咬牙切齒的看待這個國家,所有激烈的對抗的情感逐漸變得柔軟,最終流淌殆盡。
曾經在知乎看到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大意是問911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有人感覺大快人心嗎,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剛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心頭一震,因為911發(fā)生的時候我在小學,老師們爭相恐后的打開電視讓我們看911撞擊的視頻,教室里的氣氛就像過年一樣,誰也沒有感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災難,這是恐怖主義,我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美國吃癟了。當時看到一個解惑的回答,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都忘記了那段時間美國對全球的統(tǒng)治力,大使館想炸就炸,飛機飛到別國的地頭上結果我們的飛行員犧牲了,那種壓迫感就像小說里面形容的“老大哥”,那段時間真的籠罩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頭,雖然我們還是小學生,但是這種壓抑的情緒我們也是確確實實感受到的。
說會這個電影。男主的正能量還是非常美國夢的,這一點女主也大力吐槽過,但是作為一個在異鄉(xiāng)求學的人,我還是能理解男主的這種固執(zhí)。男主作為意大利人,刻板印象里面就是搞黑手黨的,而且身邊的同胞們就是非常給力的在大力把黑手黨的作風帶到行業(yè)中來。這種情況下他想做一番干凈一點的事業(yè)只能極端刻板的遵守所有的法律。至于他為什么這么極端的執(zhí)著于“守法”,可能與先天性格有關,可能與后天遭遇有關,這點電影里面沒有說,只是交代了在這段事業(yè)里面男主的想法與周圍人有深深的隔閡。
好玩的一點是女主作為男主的妻子,作風與行事風格與男主完全不同,無證持槍、從公賬里面搞錢(甚至還把這事告訴了男主的律師,倆人一起瞞著男主)、忽悠當局這些事情信手拈來,加上女主不經意的透露出來男主的產業(yè)實際大部分與女主家族產業(yè)有關,讓我總感覺這是老一輩通過各種非法手段掠奪積累一定量財富之后,找一個守法的繼承人在臺面上把家族積累的不義之財洗白。個人還是非常欣賞女主的手段和膽識,女主有句話說的非常對,如果沒有她的努力,只靠男主的美國夢肯定什么都不會有。從這方面看,男主更像是被一個大家族選中的繼承人,選中的原因只是男主天真的執(zhí)著有利于洗白家族黑錢,論實力女主才是真正的繼承人,腦補了一個垂簾聽政的實力正主和臺面上灌輸雞湯的假皇帝,兩人齊心合力守著真正的皇位。
雖然我覺得男主空有“美國夢”,但是在那個年代這種認知才是最適合發(fā)展壯大的認知,簡單說就是符合歷史潮流,畢竟充滿暴力的蠻荒時代不會永遠是社會的主題,再亂的城市最終也會發(fā)展的文明規(guī)矩。而且男主并非是傻白甜,對于不聽他勸反而“私自”配槍的小年輕被現(xiàn)實壓垮自殺之后,男主第一反應是去堵住油罐,小年輕只是坑了他一把卻自殺在他眼前,這種冷血也是男主能走到這一步必須的。
6 ) 人不狠,站不穩(wěn)
同意大多數(shù)影評的評價,是一個微縮版的《教父》。不同的是,身邊一堆相愛相殺的賢內助。勞模姐這個人物很有意思,連老公的錢都黑。黑幫千金出身,有勇有謀的杰出女性。這個人物非常的豐滿。而在多重困境和矛盾中,這種《史密斯夫婦》般的矛盾怎么看都處在C位。最后竟然成了神助攻,真是成也呂雉,敗也呂雉。這個太太如同房梁上的忍者,你一旦松懈了,軟弱了,崩潰了,她第一個跳下來殺死你。但是別人要搞死你,那絕對不行。所以男主無論在家里,在外面,都不敢倦怠。時刻如履薄冰。
在四面楚歌之中,一步步求生存,求發(fā)展。真的是一部《教父》般的血淚奮斗史。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構圖景別,等等美術的層面,都非常的宏大,很漂亮。顏色搭配非常高級。男主開車追油管車的追逐戲堪稱經典。尤其在隧道里,只能看見油罐車上的紅燈。好像就是要抓住一直跟我搞鬼的惡魔。男主義無反顧的奔向深淵,十足的斗士。這個場景是電影核心表意的外化。結果就是一切妖魔邪祟都是紙老虎,追上就打尿你。
后邊的人死了堵油罐,跟警察交易參與政治,都是勇猛精進,這之后的升華??傊磉厸]有一個省油的燈,在這種強敵環(huán)伺,荊棘密布的道路中,只能是這種堅毅的人,才能硬打硬拼的走出來。
感覺J.C. Chandor還是更適合當編劇,視覺上缺乏足夠抓人的風格。復古的架子拉得很大,但看一會就覺得蠻拖沓的。BTW,Oscar Isaac需要減肥了……
還是更喜歡《利益風暴》的劇本,總覺得因為題材原因完全被低估。這部劇本反而有點輕了,比起彈孔中滲出的黑色石油更像是稀釋后的黑色墨水,該有的厚重感主要來自于 Oscar Issac 的表演。
沒啥意思。
J·C·陳多爾這次稍顯用力,但母題依舊是《利益風暴》和《一切盡失》的延續(xù),還是在反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下滋生出的瑕疵,融入一些暴力的元素,更具力道的拷問人性。中間稍微有點拖,但臺詞很玩味,再加上奧斯卡·伊薩克和勞模姐的演技把它撐開了,所以不影響觀影。勞模殺鹿那段簡直神來之筆,大愛!
徹底被Oscar鎮(zhèn)住了,要不是他,這個節(jié)奏很平、看上去波瀾不驚的片還有點悶。中段的時候我在想You thought you could be a decent man in an indecent time? 然后來了一個醞釀已久的轉折,擊碎了之前的一切表象,塑造出了近年來最impressive的教父式角色。
就喜歡這種色溫,對演員的表演表示大贊。除此之外似乎無可圈可點之處
野心大,攝影挺好,伊薩克沒說得那么好
朱利安尼以前的紐約,麥克白系列新丁,莎士比亞之偉大不在于他印證人性而是后世一代代人類反復用現(xiàn)實來印證他。不由得腦補多少年后某國才可以拍出一部他們自己版本的麥克白,片名不妨叫,xi lai and kai lai.
尚多爾的劇作功力依然很扎實,把一個美國夢如何通過暴力鮮血謊言背叛腐敗才得以實現(xiàn)的故事講得如此平緩且流暢。但這次問題是時代還原做得有點過頭,故事本來就小格局且稍欠力度,這樣會給人一種浮夸之感。攝影調度都很養(yǎng)眼,整體掌控力十足。PS:Isaac的翹臀也是一大看點??!
擁有一個相當驚艷的開頭,然而越到后面越感覺力不從心,然后直接在演員不錯、色調考究、打光棒棒噠情況下淪為了一部劇本爛而全爛的大爛片
講西語的爹地
Oscar Isaac的仿Al Pacino教父造型還真是挺成功的,整體復古風也營造得很到位,可惜故事節(jié)奏有點太慢,勞模姐的角色功能開發(fā)得也不很完全,比較遺憾。
讓我想到多年前的《我們擁有夜晚》,都是工整又值得尊重的好故事、好電影,能打到部分人的G點,但缺少大多數(shù)人能HIGH起來的爆點。演員太棒了,《醉鄉(xiāng)民謠》的時候還對五短敦實方臉的奧斯卡伊薩克有存疑,到這一部一切都對了,與查斯坦搭檔甚至電光四射,他才是本屆奧斯卡最大的提名遺珠啊
劇情拖沓,有點無聊。三顆星全給查查。
地鐵站是new utrecht!這個站實在太破了,可以直接用來拍幾十年前的電影,毫無違和感……
NOT Violent AT ALL
如果撇開Isaac和Chastain 這片子大概就三星多 但是兩個主角閃光到讓人一秒鐘都不能把視線移開 關于電影 就是各種艱難和正能量…… 另外Pico帥得讓我精神恍惚
紐約80年代初的石油商人黑幫故事,各方面都挺像《教父》,當然更多的感覺是一種粉絲的致敬啦,比如奧斯卡艾薩克頭上大約涂了一斤發(fā)蠟,帕西諾style... 故事本身格局不大,更多是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寫照。尚多爾是我見過的導演里講話最實誠的,借鑒了什么全都在問答直接告訴你那種,喜歡= =
陳多爾這出‘黑金版革命之路’比今年頒獎季那批同齡庸才和投機分子的片來勁多了,查斯坦的演技在至少10個奧斯卡影后之上。
在ZDT、星穿和本片之后我覺得勞模姐已經被typecast了,獨立強勢有主見全部清楚地寫在了臉上,以至于表演方面Oscar Isaac稍稍發(fā)力就搶走了她的戲。尚多爾的冷峻風格依舊深得我心,而且這一次連帶配樂都好聽得不行,被奧斯卡遺棄還真是有點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