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想象的能指——《盲視》(有劇透)
我曾經(jīng)試過,閉著眼睛,看我能感覺到什么。眼前是一片漆黑的,但是真的,你能夠感受到聽到以前不曾聽到的聲音。人,真的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動物,沒有了眼睛你的其他感覺真的突飛猛進的增長,就好似你的眼前能夠誕生無數(shù)個世界,這些世界每一寸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你的周圍,比你眼睛看到的要擴大好多倍,幾乎不能等同于同一個數(shù)量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閉起來眼睛,你能感覺到的確實擴大了不少,也就是說,武俠電影常常用的蒙起眼睛的那一
招,某個層面上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盲視》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片子之一。它神一樣的剪輯,讓一個稍顯平庸的故事變得妙趣橫生,在影片的前半段,甚至都搞不清這些人到底都是什么關系,只覺得片中出現(xiàn)的人物,行為有那么一點的不合邏輯,但是看到后來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不過是女主角的一場幻想。
我覺得此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丈夫和離婚女見面的時候,那個時候,只要女主不打字,離婚女就沒有話說,就像扯線木偶一樣,作為一個業(yè)余寫作的人來說,我很享受在創(chuàng)作時候的表達,但是用這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是讓我非常驚喜的,以至于在這個場景出現(xiàn)的時候,我還在猜測,這影片是不是有什么奇幻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后來,越來越多的事件,還有越來越多的細節(jié),都告訴我們,女主是一個非常擅長幻想的人,她甚至會因為自己的幻想,而給自己丈夫一個肘擊,正是因為女主角,這種極其敏感的感受還有豐富的想象,使得這個故事變得非常有趣。
怎么說呢?本片在表達上,應該屬于意識流的范疇吧?記得曾經(jīng)看意識流的小說的時候,我曾經(jīng)非常癡迷于關于細節(jié)的幻想,思想永遠比人類的實體顯得有趣,如果有人可以將人的思維表達出來的話。怎么說呢?人一天時間有限,只能干有限的事情,見有限的人,但是人的思維不一樣,你的思維,你的想象,可以在一秒的時間內,閱盡宇宙洪荒,看遍花開花落。我們無法用肉體去走到時間的盡頭,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想象去描繪時間的終點,甚至,時間的終點可能并不如我們描繪的美麗,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只要能想到,能想的有理有據(jù),讓人無法反駁,這些又有什么關系?
看《三體》的時候,當看到第三部最后的時候,看到約定好的兩個人,處在不同的時間中,最后錯過的時候,我無法形容我的心情,雖然大略知道相對論關于這方面的闡述,但是真的變成了故事,卻讓人唏噓不已。這樣的事情,我們現(xiàn)在是沒有辦法發(fā)生了,但是在想象中,這已經(jīng)是一個令人悵然的故事的無奈結局。想象的表達,女主應該也是癡迷這件事情的吧?不然她不會在破壞了離婚女和想象中丈夫的約會的時候,而悠閑的去喝一杯咖啡。
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想象,是我們逃離枯燥社會的一項重要的法寶,只可惜,大多數(shù)的我們,被生活本身糊住了眼睛。
適合人群:14歲以上
推薦指數(shù):五顆星
2 ) 《盲視》:以盲之名所反襯的
(芷寧寫于2014年11月5日)
挪威影片《盲視(Blind)》是一部有著實驗色彩的電影,流淌著一些意識流影片的特點,遍布著相對模糊的界面,充斥著隱晦的心路歷程,所幸影片的處理手法(特別是剪輯)妥帖,不流于虛幻縹緲,不過度天馬行空,故而不妨礙觀影。
以光影語匯再現(xiàn)一個特定人物的腦部思維,讓現(xiàn)實與虛構不存在不同時空的差異,并疊加拼接得嚴絲合縫,從而使得現(xiàn)實和幻想完全融合,令影片整體呈現(xiàn)出有一種吸引人仔細咂摸的味道,第一次執(zhí)導長片就做到這種程度,可見該片的編劇兼導演埃斯基爾·沃格特有著不俗的光影水平。
曾寫過一篇由埃斯基爾·沃格特擔任編劇的影片《奧斯陸,八月未央(Oslo, 31. august)》的影評,有感于其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描摹,也有感于影片所流露出的較高的文學性,而片中人物的敏銳善感,也仿佛經(jīng)由無處不在的觸角被光影捕捉到,片中畫面色調沉寂而抑郁,也與男主人公安德斯的心理狀態(tài)達成了一種高度契合,同時,關于片中角色偏執(zhí)心理的具象化,也被表述的十分到位,所有這些特點,觀眾在這部《盲視》中,均能體會得到。
《盲視》的鏡頭畫面也如前作般純凈冷寂,只是故事的切入視角顯得更為獨特——不同于安德斯在自我消亡的世界里的強烈訴求,《盲視》女主人公的訴求雖然也是強烈的,但這種強烈存在于意識流的世界里,比自殺者更為自由的是后天遭遇黑暗者的意識,是大腦皮層在受刺激后所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這種強烈超脫了時空的桎梏和束縛,如瀑布般自由傾瀉,而黑暗仿佛一個足夠襯托一切故事畫面的背景,彰顯出思維的自由和乖張。
出色的剪輯讓該片在敘事結構上顯得精確而流暢,在整體的完成度上達到了一個高標,例如片中幾次場景的轉換,都以一種即穩(wěn)妥又大膽的方式捕捉著意識的流轉。影片采用了一些旁白,即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與其說獨白,倒不如說這是女人公心性焦灼且迷失的寫照,與其說這類旁白是在引領觀眾了解劇情、洞悉走向、觸摸女主人公獨特的內心世界,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種心理暗示或者渴求,在很大程度上起著和揭示人物真實狀態(tài)相駁的作用,不過這種“誤導”,恰是影片所需要的,因為這種表現(xiàn)方式讓觀眾很容易發(fā)現(xiàn)女主人公的糾結所在,從而接受了這種獨特的敘事,并漸漸沉浸于此種光影敘事的魅力中。
片中所表述的“盲”,看似是一種生理性的,實則是心理性的,即人們對自我認識的“盲”。影片通過盲眼者的意識流所要揭示的,也恰恰是人們對自身欲念和缺憾的“盲”,只是這種“盲”在一個內心豐富敏銳的盲女寫作者這里,顯得尤為清晰。
自從失明后,女主公Ingrid的內心世界變得敏感多疑,想象力也變得激越蓬勃起來,她在黑暗的世界里,幻化出了虛構的人物關系和典型事件,仿佛一種對生理缺憾乃至此后所產(chǎn)生的各種精神壓力的反彈,她一邊依據(jù)往昔經(jīng)驗不斷填補著虛幻的空間和空涸的內心,一邊用措置的回憶延展出紛繁的情愛困局,甚至因在現(xiàn)實中無法疏解的需求,塑造出了一個代表著欲念的男性形象Einar,而Einar借助于網(wǎng)絡的種種生理上奇葩獵奇需求,則代表著一種見不得光的按捺不住的難以抑制的欲望。
這一切的臆想創(chuàng)作源于女主人公遭遇失明的生理變故后所產(chǎn)生的自卑心理和對安全感的缺失,于是,她幻想出的女性形象Elin,處于不幸的失婚狀態(tài),Ingrid甚至讓Elin和自己的丈夫Morten糾纏不清。關于這部分幻想與現(xiàn)實的拼接,影片做得十分洗練,Ingrid躺在床上,而丈夫還在用電腦工作,Ingrid便無法控制地幻想出丈夫在用電腦與Elin聊天勾搭。
在塑造Elin這個人物時,Ingrid常常會加入自我的代入感,即幻想和現(xiàn)實產(chǎn)生混淆,說明陷入到虛構創(chuàng)作中的她已經(jīng)分不清現(xiàn)實和幻想的界限了,比如,Elin和Morten約會時的突然失明,再如,讓幻想中失明的Elin也陷入到懷孕的困局中。這種轉換仿佛將關注的視角從Ingrid轉移到了Elin身上,從而也令觀眾的視角有了一個轉換。就某種意義而言,Elin是Ingrid的組成部分,就像意識塑造出的男性形象Einar也代表著Ingrid的一部分一樣。
片末,一直冷寂的畫面終于趨于暖色系,幻想中失明了的Elin和偷窺過她的Einar得以遠距離“相見”,Elin按照女兒的提示,將臉部和眼睛朝向Einar的方向,輕松一笑,至此Ingrid臆想的兩個組成部分坦蕩地面對了,這個收稍做得漂亮又文藝,令影片的寓意深遠,且余味裊裊。
(雜志約稿)
3 ) 《盲視》:虛實里誰的生活?
這是部讓人看完不禁大呼驚艷的電影,導演通過精彩的敘事結構和出色的剪輯手法講述了一個盲女的內心世界。而導演另辟蹊徑地通過對盲女心理世界和思緒情感的具象化處理,讓整部電影在現(xiàn)實與幻想中交替,而在這看似兩個故事的互相交替過程中,故事漸漸的融合,發(fā)生交際,并最終合二為一,從而反映出盲女的心理狀態(tài)。
失明不久的英格麗始終待在公寓里,丈夫鼓勵她多出去走走,學著適應,但頑固的她依舊待在公寓里,幾乎是日復一日的重復著一樣的生活。而在這單調的生活里,英格麗有一個秘密,那就是她在電腦上寫那些自己在腦海中幻想出來的故事:關于丈夫出軌和經(jīng)常在上班時偷偷回家,坐在沙發(fā)里觀察她;關于一個單親媽媽,關于一個孤獨而對女人充滿各種各樣幻想的單身男子……而在英格麗的這一人生劇本中,丈夫從網(wǎng)上遇見單親媽媽,并和她在參觀約會,然后單親媽媽眼睛突然失明。導演通過鏡頭切換表現(xiàn)英格麗對自己這一故事中人物的絕對控制權,她閉上眼睛,單親媽媽就立即失明;她咳嗽,單身男子就立即從睡夢中醒來。在這個由英格麗所構建的幻想世界里,丈夫往來于現(xiàn)實與幻想之中。英格麗幻想丈夫背著自己與女人調情,和單親媽媽發(fā)生關系,并導致她懷孕。單親媽媽穿了件可笑的裙子去丈夫的party上找他,卻發(fā)現(xiàn)丈夫與眾多女人的淫亂……
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英格麗所幻想的這個關于另外一個女人或男人,甚至是丈夫的故事,并非僅僅是她無聊時的消遣,在這個故事里英格麗幾乎是無意識地投入了自己所遭遇或是剛剛所經(jīng)歷的事情或是某個情緒,而后來那個單親媽媽的懷孕同樣是她潛意識中對自己可能懷孕的猜想。這個幻想故事是英格麗的內心世界和那些恐懼、脆弱、恐懼與悲傷的具象化處理,它就是英格麗內心世界,是我們一般情況下不可能直接用眼睛看到的抽象思維與情感。而在導演處理下,我們看到英格麗這個剛剛失明不久女人焦慮而充滿不安的心理狀況。所上演的這些現(xiàn)實影像正是她內心危機的源頭,也因此才導致這個幻想故事的最終一發(fā)不可收拾。
在于丈夫爭吵的單親媽媽突然變成英格麗自己,丈夫直接質問她。這些發(fā)生在英格麗心中和腦海的對話被我們看見,而也通過這個假設的對話場景,英格麗漸漸看到自己的恐懼。她所幻想的故事進入她的故事,兩個故事最終融為一體,面對質問與疑惑,面對對于世界的不安,面對失明之后的生活。在那個英格麗所不曾進入的那間黑屋子里,她那深藏著自己思緒與情感的幻想肆無忌憚,也正是這樣的肆無忌憚,重拍阻礙,她才最終能走出去,面對自己內心照射的陽光。
導演新穎的敘事結構和影像風格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特色,那些虛實切換和鏡頭的剪輯幾乎堪稱教科書。在這樣新意和令人感興趣的形式里,導演講了一個面對自己生活的故事。那些恐懼、不安與危機,都需要自己面對,或許換個角度,就能找到開門的方法。
2014 12. 22 下午
4 ) 梳理電影情節(jié),太亂了,幻想和現(xiàn)實傻傻分不清
劇透
劇透
劇透
【純幻想】
女主幻想了辮子男和他的種種癖好,辮子男是個內心極為孤獨的人,為引起他人注意假裝星戰(zhàn)迷、因為722爆炸槍擊案別人注意他而感到快樂。辮子男代表女主的孤獨和對性的欲望。
然后又幻想了Elin,以及生活的一堆瑣事,代表女主失明后對婚姻的擔憂和懷疑,所以幻想的Elin也失明了。
然后交代了一下辮子男暗戀Elin。一直偷窺她,在超市放音樂吸引Elin注意。
【現(xiàn)實中幻想】
唱片掉了被丈夫接住那段是女主的幻想,幻想丈夫坐在后面一直看自己。還幻想了拿識別顏色的機器去識別丈夫屁股。代表了女主渴望與丈夫親密生活。
幻想自己上街走路(然后脫光了貼在窗戶上沒理解)
【兩種幻想并行】
要命的是,女主幻想了現(xiàn)實中的人物,也是整個電影交代的內容?;孟胝煞蚪ㄗh辮子男上網(wǎng)約炮(這段里一會在餐廳一會又到列車上,原因女主自己說的:“當我想到寫什么的時候,故事就變得沒有邏輯,我應該構思一下的?!彼允桥鞯幕孟牖靵y了一下造成的)后來女主聞丈夫的衣服,做出了“很臭很難聞”的表情,丈夫真的去健身了,說明已回到現(xiàn)實,現(xiàn)實丈夫給她介紹建筑模型,女主答應丈夫去參加party,然后兩人睡覺去了。女主臨睡前幻想了丈夫在網(wǎng)上勾搭Elin。女主想著想著竟然給了丈夫一記肘擊!說明女主已經(jīng)有點分不清幻想與現(xiàn)實。滾床單后有一個小低潮:女主內心開始自責、丈夫輸入完又刪除的“我們努力了好久…”我覺得是基于現(xiàn)實的,交代他們一直想要個孩子但是沒懷上(為結局做鋪墊)
以上的幻想都來源于女主“我失明了,我老公會不會背著我干壞事”的內心寫照。
之后基本是幻想現(xiàn)實雙線發(fā)展,丈夫也分為幻想丈夫和現(xiàn)實丈夫。雙線發(fā)展也混淆了幻想和現(xiàn)實,比如女主犯困睡著了,辮子男也睡著了,Elin在滾床單進行中也睡著了。。。。女主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Elin也懷孕了,并且是幻想丈夫的。
現(xiàn)實與幻想開始交融。
最后到party部分,現(xiàn)實party是丈夫公司慶祝,幻想party是個淫亂的性愛party。
現(xiàn)實中,女主穿新裙子不合身(做鋪墊),拒絕了現(xiàn)實丈夫的party。待在家里幻想了Elin穿了件不得體裙子去party找幻想丈夫算賬。
【幻想混合現(xiàn)實】
性愛party敗露,Elin痛心離開。女主現(xiàn)身大罵:
“我當初為什么要嫁給你,我當初是怎么想的!”
幻想丈夫變身,成為現(xiàn)實屬性丈夫,并質問女主:
“你發(fā)什么神經(jīng),你覺得我喜歡玩這種角色扮演嗎?”
吵了一架,劇情又一轉折,場景轉到女主與丈夫初識的餐廳,現(xiàn)實屬性丈夫說:“你真的認為我會帶其他人來這里嗎?我愛你,你明白?!迸髡揖?,現(xiàn)實屬性丈夫繼續(xù)展現(xiàn)暖男性格:“你懷孕了不該喝酒?!辈⒆屌骺船F(xiàn)實中自己的糜爛模樣,女主頓悟,原來丈夫一直愛我并沒做壞事,我自己太糜爛了應該做出改變。隨即現(xiàn)實屬性丈夫消失。辮子男喜當?shù)ё逧lin,代表欲望與懷疑走向正規(guī)。
(party這部分全發(fā)生在女主的幻想中,現(xiàn)實屬性丈夫與現(xiàn)實丈夫是兩碼事,一種出現(xiàn)在幻想中,一種是現(xiàn)實中的真?丈夫)
【現(xiàn)實】
女主從幻想中醒來,在幻想中經(jīng)歷了懷疑—混亂—醒悟三個階段,決定重新做人,換好衣服來到外面去藥房買驗孕棒,丈夫(也就是真?丈夫)得知后一臉燦爛的暖男笑容說明了一切。
最后,女主繼續(xù)坐在灑滿陽光的窗前幻想,Elin牽著狗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站在陽光下與辮子男揮手。代表女主重新做人成功,成為了媽媽也會得到丈夫的更多關心與愛。
電影結束,皆大歡喜
5 ) 盲視
“。。。就像那個可憐的法國男人 寫了厚厚的一本回憶錄只為找回他當年做時尚編輯時的風光。。?!彼f的這部片子倒也看過——《蝴蝶與潛水鐘》——記得大意就是“雖然我的身體如束縛在潛水鐘,但我的思想仍與蝴蝶一般翩翩起舞”。
而當這個不幸的挪威女子視神經(jīng)會逐漸萎縮,她心里盤算著“但我可以讓衰退過程放緩。。。如果我每天做想像練習 我就可以保持這個能力?!?br>
然而事情沒有那么簡單,特別是當這個盲了的女人還懷孕著的時候。她開始不能自控的臆想,分身幾個角色,當終于意識到還有陽光照在自己臉上的時候,用一個自以為幽默的自慰動作戛然而止。。?;蛘哒f。。。更是不可自拔。
男人會“時不時地會從網(wǎng)上下載很多黃色視頻,打開一部自慰一次 再看一部,如此循環(huán),然后他會厭惡這樣的自己,把那些視頻刪得干干凈凈但過不多久他又開始下載、自慰,周而復始?!薄?。。女人真的會想得到?
房間的布置就像宜家的陳列室似的,挪威人日常家居都這么整齊簡潔干凈?畫面清爽,音樂淡雅,然而整部片子都充斥大量裸體甚至是陰道、陰莖特寫,毫無顧忌的穿插A片動作片段,歐洲人果然是開放的多,但也沒有感覺到太過淫穢。
6 )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當源于自卑的猜忌與性的潛意識相碰撞,《盲視》便開始以超時間性與超空間性的意識流開始繪制一幅很奇妙的大腦意識具象圖,影片中的女主臆造出了兩個不同的人物:一個是充滿性幻想,代表偷窺欲的Einar,他近似于女主角自身原始性欲望的一面鏡子,處在潛意識與前意識之中,羞澀而又極具生命力;另一個是承載女主自卑與猜忌的Elin,她身上帶著女主角的生活經(jīng)驗,脆弱而不安。Einar對Elin的窺視與羞澀的接近,其實是潛意識對前意識嘗試性的突破,在影片Einar偷窺Elin和女主角丈夫做愛之時,便開始以無形存在的姿態(tài)突破了整個故事的防線,故事完全開始陷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虛實交合狀態(tài),極富攻擊性。
影片開始不久,女主角便在Elin身上布下了單親、生活空虛的背景(代表著一種自卑與生活經(jīng)驗作用下產(chǎn)生的脆弱感),而同時,女主角在意識之中,安排了丈夫與Einar(欲望)的第一次見面,這次見面充滿了意識流特征,剪輯已經(jīng)開始以超越空間性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咖啡館與公車兩重交合空間的背景下,完成了女主角猜忌鏈條的第一個起點。而后,虛實交合的剪輯手段愈演愈烈,女主角源于自卑的猜忌開始不斷的產(chǎn)生意識上的攻擊力,直到Elin與丈夫相遇,女主角的思維臆想已經(jīng)陷入了難以控制的境地。
其實在影片中的不少段落,已經(jīng)以旁白的方式交代了女主角的不安與自卑,然而旁白作為女主角意識流思維的一個引導,最后也隨著臆想世界的逐漸失控而陷入了真?zhèn)尾槐?,女主角的潛意識開始借助著其性壓抑為主要來源以臆想具象世界的表現(xiàn)方式開始搗亂,這個非一般意識可以接觸到的非理性區(qū)域開始不知不覺的影響女主角的理性行為,讓女主角逐漸迷失在虛實之中。
女主角臆想世界中,丈夫與Elin的出軌充滿著她自身自卑與性壓抑結合的作用,而慢慢體現(xiàn)在Elin身上的視覺衰退,也讓Elin身上的不安、自卑與脆弱開始完全與女主角自身遭遇交合,最終陷入虛實不分的泥沼之中。而女主角一切臆想的來源確實源于盲這個現(xiàn)實因素,在失去了整個視覺條件后,她的心理活動開始異常敏感、豐富,以此途徑補償視覺的缺陷,而此后產(chǎn)生的焦慮、緊抓與內向,更是加劇了她的迷失。盲人的意識流世界是如此的強烈,不受任何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在原始欲望與情感中碰撞、構建、寄托,從不間斷,如同行云流水。
影片的首尾兩段互相呼應,而其中很容易讓人忽略的一點是兩幕中色調運用的變化,在初始之時,窗邊寓室內的色調以冷灰色為主要的基調,這是最初女主角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而到末尾之時,同樣是窗邊的寓室內,影片的色調開始偏向暖色系,女主角在丈夫面前袒露了自己的欲望,內心世界開始回歸于平靜的狀態(tài),這是個優(yōu)雅漂亮的結尾。其實這一幕之前的段落已經(jīng)給了整個故事答復,該段落里,女兒告訴Elin有個男的在窺視著她們,而從來和Einar沒有相識性接觸的Elin平靜的對女兒說,這是個會經(jīng)常照顧我們的好人,這種自身經(jīng)驗載體與欲望平和坦然的對面,已經(jīng)給結尾埋下了內質足夠豐富的伏筆,欲望本身并無錯,坦然去面對他,便可知其實他是以善良羞澀的姿態(tài)所出現(xiàn)的。女兒說Elinar長得很丑陋,其實這只是代表性欲善意無害的本質上掩蓋著世人對其羞于啟齒的態(tài)度吧,不論對于東方還是西方,這或許都是一樣的。
回到電影技術層面,《盲視》的剪輯可以說是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在與敘事相結合難度極高的情況下,非常精準、流暢得還原了一個非常內在的精神世界,剪輯上的卓越使得這部意識流電影的在文學性上的高度不至于斷裂,讓本片敘事文本上的謹慎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完整的體現(xiàn)。初次之外,影片在色調的運用也非常得細致,與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達成了較高的一致。我們每個人都有發(fā)呆走神陷入潛意識支配下胡思亂想的時候,《盲視》以文學的敏銳觸覺完整的捕捉下了這連續(xù)流動的意識,留下一地的驚艷。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你能多些幽默感。沒錯,一切都濃縮在這一句里了。
欲開腦洞,必戳雙目?!灸镂饔指吡亮恕?。
女主長得好恐怖…?? 剪輯super good??!
真是服了北歐影人了,一部關于盲人徘徊在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的電影而已,就不能從頭捋順了好好講這個故事嘛?非得通過頻繁的快速剪輯與大段大段的幻想現(xiàn)實交叉把人繞暈了來表現(xiàn)么?導演你不裝逼我們還是好朋友~
虛構視覺、重塑感知,一點點突破潛意識禁區(qū),任憑不安臆想如瘋草般放肆生長。劇作起評分很高,非常規(guī)的空間聯(lián)動、穿針引線的旁白暗示等,都給影片提供了豐富解讀。本片完整表現(xiàn)出電影這項藝術工種的綜合優(yōu)勢,以及光影敘事的更多可能。
文學性很強,有著奇妙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情感表現(xiàn)力,許多場景的設計、剪輯,令人驚嘆。年度十佳!如果美國人重拍,多么希望,能由斯嘉麗·約翰遜來演。
這片牛的地方就是:幻想與現(xiàn)實的無縫對接?,F(xiàn)實、幻想世界最終在空間、人物達到一種“共視”的相遇。盲女在孤獨中對抗安全感缺失(如幻想丈夫出軌),想象出的女人與自己的處境交叉融匯共同鼓勵?!懊ぁ痹⒁夤陋毨Ь骋约翱陀^世界的不確定性。關于人體缺陷的電影還推薦赫爾佐格《沉默與黑暗的世界>
“一個人的恨,足以讓世界上的其他人相愛”
漂亮的虛實切換技巧,畫面剪接堪稱教科書。失明的她就像黑暗中的舞者,在自己從不曾走進的房間輕舞飛揚。
將想象世界具象。
一般
不推薦。炫技的成分大于電影本身,劇作節(jié)奏把握失衡,故事缺少高潮。還有就是演員都丑哭了。。。演技也是瞎了。。。
想象力補充視力之不穩(wěn)定性,有聲識別顏色機器:Ass - baby pink,把耳機音量調很大試圖吸引搭訕,下意識接住掉落的唱片。重奏編劇導演。with HK Vanessa @Gunnebah Retreat Centre
今敏式風格,阿特伍德式文本。完全『盲』的聲響導向剪輯(坐在咖啡館,有公車經(jīng)過便瞬移上車;家中醒來下雨,便瞬間進入雨中;本無人的房間,空氣流動如呼吸就成了人)。失去視力后如影隨形的不安,與有了孩子后突如其來的放肆,說到底也都是『盲』。
除了在照片和鏡子里,你從未見過你自己
[盲]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它徹徹底底的坦誠。盡管心路歷程這四個字已經(jīng)被用的過于泛濫,但這正是影片所成功做到的。它把女主角所聽所嗅和她以為她看到的東西變得可觸可感,正是由于對于心靈內部的描摹無比成功,后半段人物終于做出的實際行為才變得可信和水到渠成。這是那種讓人意識到電影有多美好的片子。
盲女對周遭世界的感知,是依靠盲前的記憶、聽覺與想象力的重合來模糊客觀與主觀邊野的,用內心幻化的角色來完成一種自我宣泄。電影語言的靈活、情節(jié)點的跳切都很高能。
一個盲人的性臆想。
看到女主背面那一頭金發(fā)忍不住覺得,Jesus, they should call on Kirsten Dunst
變盲后,所承載一切的只能通過過往記憶的成像與可能發(fā)生的想象幻想來構成,甚至通過捏造來達成自己想要的面目。而該面目同欲望的軌跡類似,既身不由己,也不乏肆意妄為。
我的年度十佳之一,將一個盲女的精神世界具象化,將她的幻想和盲前對生活的認知上演成現(xiàn)實影像,她內心的問題開始讓一切失控,這也放大出她生活中危機的源頭。用影像來表現(xiàn)人的抽象意識和思維,片中有幾處剪輯處理的非常令人驚艷,你不禁的會想,如果導演選擇戲劇情節(jié)而不是意識流旁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