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雨 盛、趙 寅 成 是 兩 位 我 因 為 顏 而喜 歡 的 韓 國 藝 人,他 們 第 一 次 在 一 個 電 影 里出 現(xiàn),鄭 雨 盛 完 勝,渾 身 都 是 戲。趙 寅 成 好 像 已 經(jīng) 過 了 他 顏 的 高 峰 期,尤 其 是 發(fā) 際 線 堪 憂。????????????????
韓國人的娛樂總是這么nb,什么都敢直指。這不得不佩服。直黑檢察官機構,在我國可能都不會過審。但結局的大反轉有點過于簡單,反正我是來看趙寅成的,不在乎劇情哇咔咔。歐巴演技依舊一流、演什么像什么,我都懶得夸了。但不得不夸夸wuli狗煥,從花樣青春非洲行就好感up、看完這部電影更是被演技打敗。這片子中,最正直最灑脫的就是崔斗日了吧。祝你早日挺進忠武路。
本片從個人的視角略帶黑色幽默的展示韓國政壇的起伏,尤其是幾任總統(tǒng)的更迭,更是用一種局內(nèi)人的角度痛快的進行了刻畫。
幾點感想:
1.外部政冶勢力的刻畫很少,始終圍繞在韓國內(nèi)部的選舉博弈上,但在韓美軍基地等現(xiàn)實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導演和劇本回避了什么。
2.韓國媒體在片中更多是主角團伙指揮棒下因勢而動的工具,但其足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影響力可以讓和片中群眾一起吃瓜嗨著時,不禁覺得導演深入挖掘韓國政壇時回避了什么。
3.也許并不準確,但韓國政壇在片中的反映雖然精彩但數(shù)次回味,總讓我覺得似乎缺少幾幾塊重要且一直在那里也應在那里的拼圖。 黃金如可種,我力終不竭。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精彩的影片。但也因精彩反而到想寫幾句時卻只想起了這幾個不完整的感覺。追求完整性的渴望,恰如主角的渴望。
話說,最后豬腳參加選舉,感覺狂熱煽動又空洞,感覺又缺了什么。
2022.5.5
11:23
主演們總叨叨說THE KING是要多看幾遍的電影,雖然第一遍的時候……確實有點悶了,不過還是細刷了第二遍,竟然有意思很多。理解了一些宣傳時的點,大概還有韓在林導演的一些想法,所以整理一下自己看到的THE KING。
一、時局之下 平心而論THE KING不算優(yōu)秀,而且觀影前我已經(jīng)被透得一干二凈了,大概看的過程比多數(shù)在此留下評論的人還要少些樂趣。但看到不少短評說電影只是蹭時局熱度、沒誠意、導演敷衍了事,我不能同意,因為敘事手法沒能處理得很好,導致起承轉合上存在一些問題是事實,但它絕不是韓在林導演的敷衍之作。 去年12月份THE KING的媒體發(fā)布會上,趙寅成說他是2015年5月接到的劇本,導演也表示他在2014年就開始對電影進行準備。THE KING原本計劃2015年下半年開機,卻因為投資問題拖延到2016年2月才正式開拍,是一部命途坎坷的電影。樸槿惠閨蜜干政事件爆發(fā)于2016年10月,THE KING不可能未卜先知把“跳大神”、“檢察官搞倒前前總統(tǒng)”等劇情拍進來,我覺得這是導演實實在在的為劇本做了很多積累和準備的結果,而巧合的也遠不止是跳大神。 幾個月前韓國前青瓦臺民政首席禹柄宇被爆出濫用職權、收受賄賂,這位曾經(jīng)是對盧武鉉總統(tǒng)受賄嫌疑進行面對面調查的檢察官,隨著他被檢方立案調查,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他在沒有充分證據(jù)的情況下就調查總統(tǒng)的猜測。同時他也是樸槿惠前幕僚(另一位前幕僚是金淇春,“韓國文藝界黑名單”涉案人之一,也是盧武鉉總統(tǒng)彈劾案國會訴訟代理律師團的訴訟委員),這兩位被指對閨蜜干政放任不管。 值得一提的是,禹柄宇是慶北人,1967年出生,首爾大學法學院84屆學生,1987年通過了第28屆司法考試,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檢察官,妻子是有錢人家的女兒,單看經(jīng)歷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泰洙和韓強殖的合體,而其中韓強殖的影子似乎更重(正好截了一張對韓強殖的介紹)。
因為電影對盧武鉉總統(tǒng)的彈劾案以及后來跳崖自殺事件進行了毫不掩飾地展現(xiàn),THE KING上映前后Naver的搜索關聯(lián)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兩位事件關系者的名字。韓在林導演在媒體發(fā)布會上也大膽地說了這樣的話
還有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搜索禹柄宇時看到,2015年2月韓網(wǎng)有很多報道,說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檢察長(電影中韓強殖在站錯隊的情況下,手腳麻利地鏟除了受自己指使的人,得到晉升的官職就是這個)已經(jīng)連續(xù)四次由“大邱·慶北”(韓國一個經(jīng)濟自由區(qū))出身的檢察官擔任,檢察廳內(nèi)部也有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是這地區(qū)的出身。 再回到電影開頭,三人在車里討論安東麻布(原材料是大麻),巧合的是安東市也是慶北的市部之一
韓強殖突然提起安東,是因為他們的車路過了這里,廣告牌上的就是河回假面
可以推測泰洙被趕去的鄉(xiāng)下疙瘩就是安東,這個盛產(chǎn)用大麻造的麻布、同時也盛產(chǎn)國家檢察廳大小官員的地方之一。發(fā)現(xiàn)了這些聯(lián)系后,如果把“安東麻布”比作腐爛的權力層,再回頭看看三人對話,不禁起雞皮疙瘩……
包括他們正說到“我們要不要也去聞一下煙味”“當一回河回面具”“去吧我們掉頭吧”時,被飆車救人的斗日直接撞得頭破血流不省人事,好像都有那么點隱喻在。 而最巧合的是“大邱·慶北”在韓國媒體的新聞中都簡寫為“TK”,有議員還曾在推特上抨擊: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檢察長難道是TK專利,為什么檢察機關老是被TK壟斷。質疑了檢察機關內(nèi)部的權力監(jiān)督機制(不得不說看到一篇一個“TK”我有點心驚肉跳)。 以上種種很難一概而論到底是導演刻意安排,還是單純巧合,但可以確定的是,很多時候現(xiàn)實比影視作品還要諷刺,與其說THE KING是在蹭時局熱度,不如說是時局意外地走向了戲劇性,看見跳大神就武斷地認為電影蹭熱度,總覺得不是那么合適。 二、挑揀片段 一刷和二刷的時候有些印象比較深的地方,挨個說吧。 1.泰洙第一次被楊東哲帶進第三戰(zhàn)略部的資料室(真的很想問看錄像帶那段尺度真的是15禁嗎!好怕我媽突然進來),這個小房間后來變成了他陷入沼澤的第一步。這段先是給了鑰匙插入鎖孔的特寫,隨著鎖孔轉動整個畫面顛倒過來,然而畫面顛倒后依然是“正”的,泰洙自此走進的好像是個倒置的世界。
2.泰洙坐在聲色蕩漾的資料室里的背影總共出現(xiàn)了兩次,第二次出現(xiàn)是他醒悟到自己被奪走了一切珍貴的東西,劇情倒放的終點落在了這里。不同于第一次配合著聲音畫面的情欲感,這回充滿了孤獨與悔恨,而視角卻又像窺伺者在暗地嘲諷。
3.很多撓癢癢一樣的諷刺,比如被卷進民主運動的泰洙其實不明白學生運動意義何在,但扳倒韓強殖時這段經(jīng)歷被他加以利用變成了“人設”。比如韓強殖挑調查對象就像挑今天選哪塊牛排吃。比如大選結果公布搭配交響樂,一板一眼的事變得像權力界的歌舞表演。比如穿著花襯衫梳著油頭的人嘴里蹦出一句:崔斗日,你可以行駛緘默權,可以聘用律師。雖然我不是韓國人,但看的時候心情也是很復雜…… 4.泰洙的妹妹與妹夫一起辦露天中介,最后賠到血本無歸,這段不只是為了推動后面的劇情,實際有反映當時韓國正經(jīng)歷的金融危機。泰洙從家偷了錢出來投給露天中介后,電影切入了幾處真實的歷史場景。
最后這張,1997年,那時韓國因為總統(tǒng)金泳三經(jīng)濟政策失誤爆發(fā)了金融危機,大量企業(yè)倒閉破產(chǎn)。斗日幫泰洙和楊東哲找到了東躲西藏的妹夫時,也有個時間點提醒是在大選前,估測1997年底-1998年初。所以露天中介正好是在韓國經(jīng)濟最蕭條的時候辦起來的,泰洙妹妹一家成為了當時破滅的無數(shù)泡沫中的一個。 5.盧武鉉vs李會昌的大選前,韓強殖四處搜集對方陣營的“資料”,暗地送予他人,想用相同的手段使對方落選。和挑牛排那段一樣,這段與野狗派執(zhí)行狗決的片段穿插剪輯在一起。
野狗派要殺死一個人,會先把激發(fā)惡犬食欲的藥水灑在那人身上,再借由狗去行私刑。韓強殖要扳倒一個人,會把黑料交待出去,一定會有人會像狗循著氣味一樣,追著對手的弱點瘋狂咬下去,把對方吃到骨頭不剩。韓強殖手下們圍坐一桌翻查資料的一幕,對應著野狗派四條狗分食生肉的一幕,淋漓盡致。 6.最后一個無關緊要的,泰洙的情人,那個女明星全熙勝,如果我沒有聽錯,名字發(fā)音是不是和鄭雨盛很像…… 三、表演火花 1.開頭三人乘車那段很耐看,用比較羞恥的說法叫“三人三色”?城府深重的韓強殖,笑里藏刀的楊東哲,面容落魄卻對二人極盡討好的泰洙,三個角色的定位在開篇就很好地傳遞了,到后半段明白了個中原委,對開場這怪異的氛圍終于了然,比較喜歡這種藏一半的方式。 2.不得不說裴成宇的表演真是潤滑劑啊,泰洙軟弱,韓強殖陰狠,加上自白的壓制,全篇下來少有角色閃閃發(fā)亮的地方,但中間加了個楊東哲就不一樣了,周旋在二人之間嬉笑怒罵,更像是兩位男主的“鏡子”,在人模鬼樣的楊東哲面前,泰洙的軟弱更像苦痛掙扎,韓強殖看似陰狠實則懦弱。我覺得大家一直說的“黃金配角”就是這個意思了吧,在有限的空間里既能展現(xiàn)自己的演技,又能托起主角的色彩,達成協(xié)調一體的感覺,真的非常厲害。 3.趙寅成的演技很流暢啊,細品下來有主次之分,我比較喜歡他第一次見到韓強殖時,敬畏、不甘和渴求,導演沒能下的筆墨,他用表演補充了。
還有一處是看見韓強殖和楊東哲過來找他喝酒時的眼神,以為自己被拋棄了,沒想到天上掉下一根稻草,要趕緊抓住,又生怕被識破,怯生地看了看部長,又看了看前輩,再看了看熟悉的豪車,那種緊閉的迫切非常有力。 4.不知道有沒有人發(fā)現(xiàn)斗日有個習慣動作就是抹嘴,和泰洙喝酒喝到興頭上,小小地抹一抹嘴;大選投對了人今后可以呼風喚雨,大大地一抹嘴。不知道這個動作是導演要求的還是柳俊烈自己設計的,很有“野狗”風范啊——今天是個好日子,老子熱血上頭,準備吃干抹凈了。
5.出場很少卻很有戲的金義城前輩,很喜歡最后野狗派老大蹲下來注視斗日的表情,說不清是不解、哀婉還是憎惡,觀眾可以自己去想象大當家和二當家的過往。在每個角色都很硬線條的電影里,這一幕有點drama式的迷幻。
6.在醫(yī)院里韓強殖和楊東哲因為心里有鬼而互相暗示的這段,兩個特寫覺得挺有趣的,兩種鬼祟,對比強烈。
7.女檢察官的演技就像清風啊,干凈利落的生活感,但又恰到好處帶了點“神經(jīng)質”,看她表演真的很有趣。這位還有金雅中的都是,念起臺詞特別好聽。 四、遺憾的觀感 說了這么多,覺得最遺憾的是觀感并不好,旁白太密集,特別削弱主角色彩(尤其重頭戲);起承轉合平淡,泰洙的人生跌宕起伏,但講故事的節(jié)奏好像是勻速的,看的時候沒什么共感;該有的提示太隱晦,明明挨個拍了六代總統(tǒng)的事,卻沒有時代在眼前鋪展開的感覺。 我自己最不舒服的是BGM,應該說是用到的地方都很好,但更多的是該用的地方全是空白。泰洙與韓強殖初見面時復雜的心理斗爭、女檢察官首次出場抖出他們的底細、四人從木浦回首爾一路警車開道,等等這些都是劇情開始轉折或情緒需要渲染給觀眾的地方,原本電影就平鋪直敘,再沒有BGM提示一下,基本等于一筆帶過,常常看完才反應過來,原來剛那里是重點?再對比泰洙邊看錄像帶邊幻想那個啥、脫光光趕走女檢察官、斗日赴死、醒悟后開始反擊,同樣是關鍵的、沖擊性的轉折點,BGM有和沒有觀感對比還是很明顯的。 旁白過多這點,我不覺得是導演偷懶或者不會講故事,反而是想做一些嘗試,但沒有做到合適。THE KING與其說是自白電影、政治犯罪電影,不如說是泰洙的自傳,類似一個人自說自話這樣,起初是平淡地說著,后來慢慢有了戲謔、得意、悲傷、隱忍等等。多數(shù)時候我覺得自述很好地融進了故事里,但也有的地方確實感覺描寫太多像在聽作文,倒不如直白的敘述。所以我更愿意理解成導演想為觀眾營造旁觀的觀感,但在磨合上出了些問題。 自白電影印象比較深的是《登堂入室》,男主偷窺自己同學的故事,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男主自白說:“我坐在拉法家公園長凳上的時候,有點兒像一個坐在第一排的觀眾。”這句話我印象太深了,大概這就是自白類電影的魔力?《登堂入室》和《THE KING》劇情南轅北轍,論效果也是前者更有層次,但至少有一點是相通的。前半段密集的自白雖然有些疲勞,不過當泰洙透過屏幕對說“世界之王,是你”的時候,一定也會有觀眾感受到了對話的氛圍,即使有些意料之中,有些套路,那也是對泰洙這個角色來說必須要展示的面貌,所以這點上我倒沒有太多的反感,只是客觀來講確實做得不夠好。 五、王的意義
看到很多人對結局過于理想化、簡單化的反轉不滿,厭倦于正義強行戰(zhàn)勝邪惡的套路,但我覺得不是這么回事,至少泰洙不會是正義的一方,他前期濫用職權、勾結黑幫、制造輿論,后來良心發(fā)現(xiàn),扳倒韓強殖,靠的也是有錢的岳父,用的也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找了廣告企劃人為自己公關。泰洙從來就不是什么端正的模樣,但他也說:“我沒有用政治改變世界的想法,我只是有一個想要抓的人。”政治工程學的手段只能是制服某個人、某群人,是以暴制暴、以毒攻毒,卻不能改變世界,那么能改變世界的是什么呢。 導演在媒體發(fā)布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
“沒有看電影,而是感覺上的THE KING,也許是在韓國享受權力的那些人,也許有樸泰洙正義的目的這樣的意義。”所以反過來說,KING既不是權力的享受者也不是所謂正義,“因為你,才是這世界之王”是告訴手握投票權的普通人,你們的選擇才是掌握國家命運的鑰匙,選票承載的不是“正義”而是“關心”,或說“重視”。 就像閨蜜干政事件發(fā)酵于梨花大,學生們堅持不懈地抗議與聲討,即使集會被校方驅逐多次,也從來沒有放棄行使自己公民的權力,最終迎來了轉機。政治斗爭改變的是政權,然而即使政權改變,權力也不會因此動搖。只有來自那99%的人們的“關心”,才是真正讓權力者們不敢小瞧的力量,才是真正可以改變周遭環(huán)境、改變國家、改變世界的根基。 導演還提到了制作電影時的想法
經(jīng)由手握1%權力的99%的普通人去審視,由普通人進行思考與改變,不看輕自己的1%,拿好手中的選票,并始終保持注視,永不放棄發(fā)聲的權利。在普通人的權利得到重視的世界,普通人才能生活得更好,就像THE KING結尾這位泰洙曾經(jīng)的檢察官前輩,雖然“成為檢察長候補”這個結局過于理想,但不失為一種安慰。
THE KING上映不到一個月就放出了資源(當然啦過損益就是商業(yè)電影的勝利了,再次感恩),雖然后半程后勁不足,但我想它有另一種后勁投射在現(xiàn)實里。今年韓國大選定在6月,若到那時還有人提起這部電影,若有看過電影的選民在投票前還會想起“因為你,才是這世界之王”,甚至我們這些事不關己的外國人某天在看見他國大選的新聞,能短暫憶起這部電影,想起泰洙的痞笑,我想THE KING在另一種意義上也實現(xiàn)了價值。 六、幾件有趣的事 1.韓在林導演所在的電影制作公司叫“宇宙公司”(WOOJOO FILM),這個名字在媒體發(fā)布會上曾被主持人、趙寅成、鄭雨盛合力調侃。因為樸槿惠曾不止一次在公共講稿中說過“吸收宇宙之精華”、“如果誠心,宇宙都會站在你這邊”這樣的話,韓國媒體懷疑這些和她信仰的永生教有關。然后來看看韓在林導演的回答,可愛風趣又帶點諷刺。
2.電影拍攝期間導演曾在個人ins上傳過一張照片,配文:“斗日替身”。
之后柳俊烈回復:我明明是笑臉,畫畫的人該被處罰呀。當時以為只是“嫌棄”哭臉氣球丑所以開玩笑,看完電影才明白其中的意思,氣球應該是做狗決特效時用來代替頭部,沒有錯,到最后都貫徹了信念的斗日是笑著死去的,花式劇透啊。 3.還是導演ins,去年4月導演在ins上傳了趙寅成、裴成宇、柳俊烈三人在炭縣面投票所前的合照(ins配文是說“拍攝中”),是三位演員在拍攝間隙參與了當年大選的事前投票,附上當時韓網(wǎng)新聞:http://m.entertain.naver.com/read?oid=076&aid=0002916700。
當時以為導演意圖只是夸獎演員們即使忙于拍戲也不忘公民義務,認真履行了投票權。而現(xiàn)在看完電影的你應該知道了……其實這部電影想對觀眾傳達什么、期望什么、呼喊什么,早在去年4月的這張SNS認證照上就已經(jīng)給出答案。 最后的最后要為四位主演鼓鼓掌,你們好棒。
電影的敘事做的既精湛又老練,但就算是極富創(chuàng)意的鏡頭語言和賣力的表演也沒有辦法掩蓋劇本一個又一個細小的瑕疵,直到中后期整個話題來到一個180°的大反轉,好比是用油漆洗白巧克力冰淇淋,讓人感覺又無語又惡心,引起不適。電影用V.O來講一個青年涉政的故事,節(jié)奏明快張力十足,但角色的動機完全沒立住。為什么黑道小哥就這么死心塌地地幫男主角,為什么和老婆的婚姻就這樣莫名奇妙的和好了?最后男主角為什么莫名奇妙的開了政治車...感覺編劇自己也沒搞懂自己在寫什么,又是被什么給限制了。
再說一個問題,對于政治復仇劇,我看到很多友鄰總是用一種消極主義來討論問題,總是說 這樣的人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 這里要仔細回答一下,向周圍人放送冷扭曲的殘酷現(xiàn)實可能讓自我感覺良好,可這根本和電影創(chuàng)作沒有半點關系。作品不是為了記錄現(xiàn)實而被刻畫出來的,而是為了反思現(xiàn)實,思考現(xiàn)實。司法機關的意義是把做壞事的人關進去,如果電影能夠表達某種政治理想或者政治呼吁也就有了他的意義。我相信友鄰們大多也非政治專家,如果想要做出政治評論的話,最好把論據(jù)附上,不然單純的口嗨真的會讓人感到惡心。 我相信即使在政治斗爭中,所有的角色也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每個人的故事不同我們沒有辦法一刀切的告訴觀眾誰是善誰是惡,作為劇作著也不免得要在內(nèi)容上添油加醋,與其說是不存在的不如說所有的故事都是對已經(jīng)存在的反應,但它是不可能去刻畫現(xiàn)實的,因為就是做不到,是客觀上的不可為?,F(xiàn)實中一定存在半澤這樣滿腔熱血的正義人士,也會有韓部長這樣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人,但他們不一定有半澤或者王者里 這樣戲劇的橋段,只是他們摸摸存在著,他們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有些時候正義獲勝了,有些時候正義失敗了,這才是現(xiàn)實世界中會存在的故事。母需抓住一切機會,悲劇地像周圍的人吶喊,這個世界糟透了;若你心懷希望,看到一個心懷正義的人,不管他此刻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像他表示支持,才是最有勇氣者的作為。
回歸大銀幕之作,感覺這種游戲人間的調調很適合趙寅成啊。這部電影會火遍亞洲的,只是因為演員的話。針砭時弊力度稍弱,混淆正義,結尾反轉斗法太簡單了(輿論的力量是拯救一切的法寶?)不過韓影能有這么大的發(fā)揮空間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鄭雨盛踏入場中,開始扭動的時候,我也莫名的有點high?
趙寅成外形太出挑,以致演技一直被忽略,有想法有個性的演員,什么年紀什么模樣,什么年紀做什么事情,空軍退役后就接了兩個角色:騙子和神經(jīng)病,沒啥偶像包袱,這次也一樣
第60分鐘長腿歐巴合體跳舞高能福利,原來趙寅成也是有短板的啊,舞沒有鄭雨盛跳的好哈哈。真要有這樣的候選人,用臉和腿就能拉到八成女選民的票了吧,以顏治國,以腿服人。
鄭雨盛帥翻
多給一星我們俊烈,演技好到我熱淚盈眶。忠武路好好混吧,等你發(fā)光的那一天
各位看看今天利用吳亦凡來轉移流量的方法是不是很熟悉
把韓國歷史事件和政壇更迭作為時間軸,講述檢察官們勾心斗角、荒淫腐敗的發(fā)家史。明明都是反派,但拍得無比歡樂和炫技,讓人完全忘記了是非對錯。導演這么拍韓國黨爭真不是在諷刺時局嗎?厚黑學娛樂電影。
我只想知道,到底這部片有沒有原型。
韓國政治本來就像笑話一樣存在于世,結果還被拿出來拍了一個接近3個小時的電影,我只能用那個最老套的詞來形容-又臭又長。集成了韓國敘事電影最典型也是最俗套的傳統(tǒng),沒完沒了的平鋪直敘,小高潮無數(shù),大高潮沒有,看到最后讓人只有乏力的勁兒。
主旨:韓國政治就是一場笑話。全劇以光明處的趙叔和黑暗中的斗日兩條線鋪展,平行空間中的兩人最終在權利舞臺上相逢。趙叔獨白推動主線,斗日細節(jié)暗示情節(jié)。四位男主演演技沒話說,斗日選角實在太棒,救趙叔和赴死兩場戲表現(xiàn)的超乎我想象;兩大男神最后的對戲,氣場誰都不輸誰;裴叔演技爆炸!
沖著兩位男神的顏,腿,還有西裝就要8分起評對不對?
鄭雨盛在這部電影里的氣場兩米八,很多鏡頭語言和轉場都非常棒。
把丑陋到骨子里的政治拍的如此魔幻讓人啞口無言,韓在林的大膽不僅在于題材上,色彩、人物塑造、隱喻都非常大膽。用大量自白遮住了對弈的臺詞,用花哨的技巧遮住了細節(jié)的空洞,用外放的演員表現(xiàn)遮住了人物塑造的平面化……把所有政治片最易犯的缺點全都遮住,還遮的這么好,真的佩服!
泡菜這邊網(wǎng)友幾乎齊刷刷的10分,當年彈劾盧武鉉光化門的燭光集會鏡頭和現(xiàn)今局勢如出一轍,加上極具諷刺意味的樸槿惠特寫,naver點贊最高的短評為“所有自認為代表歷史代表國家的歷任們都該看的電影”。憑心講趙寅成鄭雨盛演技不功不過亮點是柳俊烈,以及中半趙鄭裴的三人舞我以為在看印度電影。
居然能如此無趣……高分也不過是因為針砭了時事而已。整個故事還不如穿插的幾個資料畫面來得嗨啊
我靠,失望透頂,真是一個又臭又長的流水賬,感覺都不用看畫面,光聽主角的旁白就好了,想走年代正劇的路子,但是現(xiàn)實的政治比影片中編寫的有意思太多了,真是浪費了鄭雨盛和趙寅成,話說,這是《局內(nèi)人》之后又一部“韓國檢察官愛大保健”主題的電影了吧。
趙寅成演任何角色都帶著一股牛奶味。幸而這次的韓泰修不是全片發(fā)膩,味道比較有層次感。是的,我就是來挺趙寅成的,如果說他的演技跟臉不在一個檔次上,那我就不開心了。他有時候看起來還蠻丑的!有時候演技看起來也挺好的!
囤集各方黑幕材料抓住時機權力整合,操縱輿論障眼下狠手除掉異己,能把上不了臺面說的東西如此夸張娛樂展現(xiàn),直白得讓人不適應;當然還加了些大家愛看的黑道戲,撞車喂狗江湖義氣啥的;但一頓肥皂劇渲染后,最后居然還想傳遞正能量信息:真正的王者是人民。太沒說服力了
一個帶著光環(huán)登場充滿正能量的男主角,在權力的威逼利誘下站對了隊伍,卻懦弱無能、背信棄義,既沒學到韓部長的政治手腕,在被正義的女檢察官盯上后又被韓部長拋棄,淪落到人生最低谷。最后竟能憑借岳父的關系以一場新聞發(fā)布會掀起絕地大逆襲!你敢信?!你有岳父這么強大的資源,早干嘛去了?